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晏阳初“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
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
五岁启蒙,就读私塾。
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
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
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
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
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
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
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
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作者:宋厚亮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07期在晏阳初的百岁生命中,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都是在亲自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其影响力遍布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美国《展望》杂志评价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在照相机镜头前,晏阳初穿着晚礼服,笔直地站立着,脸庞清瘦,抿着嘴,微笑着,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乌黑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这是1943年5月24日的晚上,美国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
照片上,四个中年男人并排站着,身高几乎一致。
在最左边的麦克拉肯(MacCracken)博士旁,一眼便能认出爱因斯坦,他半侧着身体,看着右边的一位—当晚大会的主讲人夏普瑞(Harlow Shapley)博士,彼此表情放松,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最右边的那位就是晏阳初。
当天是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由美国数百所高等学术机构发起成立“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一方面纪念这位伟人,另一方面则是表彰“当今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他们必须在思想和方法上产生革命性的成就。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捐建的音乐厅,灯光璀璨,数千名科学家、企业家穿着晚礼服应约前往参加纪念大会。
与晏阳初一样盛装出席的,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汽车大王”福特(Henry Ford)、飞机发明者莱特(Orville Wright)、物理学家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等,他们都是十大名人的入选者。
这些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推动了各自领域的转变和变革,与哥白尼一样,均为实至名归的“变革者”。
晏阳初的革命性贡献在哪里呢?在大会现场,他得到的表扬状上写道:“杰出的发明者:将中国几千年文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人的心智。
又是他的伟大人民的领导者:应用科学方法,肥沃他们的田土,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这一年,是晏阳初在中国推行平民教育的第20个年头。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我们今天一起了解一下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晏阳初(1890-1990)先生。
对于此教育家的学习,我们从一二三四,四种角度全方位解读。
一、晏阳初的教育活动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之后,晏阳初旋即投入到了平民教育的事业当中。
1926年开始,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活动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在河北定县以整个县单位为实验基地,进行了彻底集中的单位实验。
后期,又在湖南、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积极推行平民教育实验。
直到1943年。
晏阳初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上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学者推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之一。
与爱因斯坦、莱特、杜威等人齐名。
成为当时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东方人。
1950年,晏阳初定居美国。
后期,长期从事着国际平民教育运动。
1967年,晏阳初获得菲律宾政府授予的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勋章。
1987年,又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二、“化农民”与“农民化”平民教育运动,起初是发端于城市、普遍到各省。
但晏阳初表明,中国的基本,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因为中国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经济基础也在农村,因此改造中国就要从建设农村做起。
这也是乡村建设活动的出发点。
1929年,晏阳初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携带家眷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著名的“定县试验”。
他大力倡导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
他提出,我们想改化农民,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变成农民。
具体如何做呢?比如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要努力“在农村做学徒”,虚心“给农民做学徒”。
农民虽然不知道科学的名词,虽然未接受过书本式的教育,却有实际生活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值得我们去学习。
可以说,“化农民”和“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三、三大方式(一)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包括一些初级和高级的平民学校等。
初级学校以识字为主,锻炼读写算的基本能力。
方法主要是导生传习制,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
高级学校以培养执行计划的村长,特别是同学会会长为目标。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省巴中市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活动基地在当时的定县。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和爱因斯坦、福特等人一起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44~1945年被美国锡拉立兹等三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1950年移居美国。
19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
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19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阳初1893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随父学习古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深深铭记在他幼小的心灵。
后改学西学,17岁从成都高中毕业。
经过刻苦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一战期间,这位已跟美国前总统塔夫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之交上好朋友,前途无量的中国学生毫不迟疑奔赴法国,帮助华工改善其不幸处境,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他教目不识丁的华工读书写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创办了《中华劳工周报》,此为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工人报纸。
1920年,晏阳初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受“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力图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落后的乡村,这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9年,他带领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举家迁往贫困地区河北定县。
当时的一家报纸指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的运动。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生平:晏阳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
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
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蜿蜒起伏的蜀道,盐贩子们背着一两百斤重的盐包,额头青筋暴露,身上汗流如注。
一个10岁大的瘦小男孩,心里蹦跶着对未来求学生活的憧憬和不安,不声不响地跟着这支汗水涔涔的队伍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山外世界。
谁能想到,这次与苦力的同行,在他心中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造福的种子。
“劳力者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忍”,“我朦胧意识到:民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
多年后,世界知道了中国的晏阳初博士,而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
从河北定县到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从骑驴下乡的博士到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把百岁人生中的70年奉献给了平民和乡村。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21世纪的中国,他的理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
“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跟着苦力队伍走出四川巴中老家后,晏阳初经过15年求学生涯,1918年6月以博士学位毕业于耶鲁大学。
毕业第二天,他即应募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远赴法国北部的一战战场,为那里的华工苦力做翻译。
再次走入苦力们中间,晏阳初深切感受到,这些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并非天生愚笨,而是从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办起了白话文形式的《华工周报》。
他很快成为广受华工尊敬的“晏先生大人”,甚至有华工把省下来的365法郎“巨款”捐给他办报。
“苦力教育了我!”晏阳初后来回忆道:“一切都因为我当年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潜伏力。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一、晏阳初简介: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之路1913-1945于国外学习,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
1936年,日本对华侵略,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遭到拒绝,又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三、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意义:(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晏阳初简介

世界伟人晏阳初简介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派名兴复,1890年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内一个书香之家。
其父美堂先生秉承祖业,设馆教书,兼行黄歧之术以济乡邻。
晏阳初有二兄一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
他自幼随父习诵四书五经,13岁由长兄护送到保宁(今阆中),进入基督教内地会办的天道学堂读西学。
1907年去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
1913年,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
191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
27年后,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伟人。
1918年,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行,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了近14万华工到法国战场做战勤工作。
他们被歧视地称作“苦力”。
晏阳初在耶鲁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便奔赴法国,为华工服务。
在给华工代写家信的过程中,他产生了办华工识字班的想法。
4个月后,第一批参加识字班的40名华工便有35名可以自己写信了。
于是,识字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华工营纷纷建立起来。
识字的华工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华工的教育,晏阳初又办了一份《华工周报》,华工们通过读报和投稿,不但使已学到的文化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民族觉悟、都得到启发和提高。
在于华工们相处的日子里,晏阳初不但认识到了“苦力”的苦,也看到了“苦力”的力,他说:“表面上是我在教育他们,实际上是他们教育了我。
中国的劳动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只是因为没有读书的机会,使他们的才智不得发挥”。
因此他立下了“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誓言,从此走上了平民教育这条崎岖漫长的道路。
1920年,晏阳初在完成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后,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回到祖国。
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开展平民教育的实验,效果显著。
1923年,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晏阳初任总干事长。
平民教育运动随之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1期晏阳初:(1890—1900年)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巴中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
1926年至1936年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并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50移居美国。
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义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
在中国长沙、定县、重庆北碚以及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等地推进平民教育。
其在渝所创之乡村建设学院,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晏先生世界驰名,被誉为“最具有革命贡献的十大伟人”。
主要论著:《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年)、《十年来的中国》(1937年)等。
晏阳初博士1990年岁初在纽约寓所辞世。
新闻媒介谥之为“蜚声中外的平民教育家”。
博士以演说雄辩和组织事功擅长,是实践型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平未尝着意著书立说。
国内出版界1989年相继推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第一卷)。
既慰前贤,又益后人,功德无量。
唯不知博士生前已及见到否?1890年—1990年,博士的生命长河,汩汩淙淙,浪花水沫,流走几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风尘。
寿终正寝,尽其天年,自是人生一幸。
由是而念及他留居大陆的最小的儿子晏福民却英年早逝,于十年动乱中含恨以终,便漾起几分怅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下面是为你搜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晏阳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是我国有名的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1913年的时候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也就是香港大学的前身,后又转去美国的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晏阳初虽然并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又是一个医生,从小接受了父亲儒家文化的熏陶以及耳濡目染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
晏阳初的父亲虽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古板,他的父亲深谙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道,很早就将晏阳初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虽然这所学校在离家几百里的地方。
1918年时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拿到了硕士学位。
晏阳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志将毕生经历贡献给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学成回国,他回国后和很多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一定要将自己终身奉献给劳苦的大众。
回国后的晏阳初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1922年时晏阳初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想要贫苦的接受不起教育的人民也能够识字,除文盲、做新民是他们
的口号。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影响非常的大,他也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不仅国内,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他的影响下推行了平民教育。
晏阳初教育思想晏阳初从小就长在一个诗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发誓要将毕生贡献于平民的教育,为劳苦大众做一些贡献,并且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成功也说明了晏阳初做到了。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虽然是一句古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但话中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人民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让这一个国家逐渐强大。
但是看中国,虽然是号称人口四万万人民的泱泱大国,但是其中文盲的居然要占到百分之八十还要多。
中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立国,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识字的,他们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外界的东西接受很少很慢。
因此就能体现晏阳初办平民教育是多么的必要,尤其是走到乡村中办农民教育。
这就是晏阳初教育思想里的本固邦宁,只有基础打好,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基础还是个人的基础。
晏阳初将教育对象从平民变为乡村农民,推行了中国乡村教育。
晏阳初认为要想在农村推行者行动就必须将自己农民化,愿意虚心向农民学习并且在教农民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亲切,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也反映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平民教育的运动
在当时产生了很多影响,也被很多外国国家借鉴。
晏阳初平民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使得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很多人因为他推行的平民教育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就像晏阳初自己所说一样他要一辈子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都贡献给贫苦大众的教育问题,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0年时晏阳初一回国就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这也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开端,之后他又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要让接受不起的贫苦大众也能够识字读书,这样才能接受更多的教育。
青年毛泽东就曾参加过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还有一些教育家认为毛泽东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晏阳初进步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的方法真正的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晏阳初的全国识字运动大获成功,中华民族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了。
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各个地方进行了义务扫盲运动。
随着平民教育的不断展开,晏阳初越发的看到了平民教育的重点一直都是在与农民的教育,于是平教会成立了乡村教育部。
1930年初,晏阳初在乡村教育的实践得到了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好的经验就是要推广面向全国的,就设立了很多乡村建设育才院。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之后,晏阳初去到了台湾,不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但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还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