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

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 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Δ=b2-4ac

两个交点两个相异的实数根b2-4ac > 0

一个交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 = 0

没有交点没有实数根b2-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 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3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新华学校张玉芳我说课的题目人教版版九年级(上)第22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说课⑴说教材⑵说目标⑶说教学方法、学法⑷说教学程序⑸说评价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二、说目标 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能力目标: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⑵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⑶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 ⑴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⑵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分析讨论、类比归纳,最后抽象出有价值。让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⑶教学手段 采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四、说教学程序 ⑴知识回顾导入新课⑵自主探索归纳新知⑶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⑷归纳小结反思提高⑸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⑴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举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5页的“问题1”和"问题2",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方程模型的建立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⑵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比较一: 与一元一次方程作纵向比较得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经典习题及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经典习题及解析 知识技能: 一、填空题: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序号是 . 42=x ① 522=+y x ② ③01332=-+x x 052=x ④ 5232=+x x ⑤ 412=+x x ⑥ x x x x x x 2)5(0143223-=+=+-。。。。⑧⑦ 2.已知,关于2的方程12)5(2=-+ax x a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3.当=k 时,方程05)3()4(22=+-+-x k x k 不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4.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有 , , , · 5.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为: . 6.(2004·沈阳市)方程0322=--x x 的根是 . 7.不解方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022632 =+--x x x 的根的情况是 . 8.(2004·锦州市)若关于X 的方程052=++k 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9.已知:当m 时,方程0)2()12(22=-+++m x m x 有实数根. 10.关于x 的方程0)4(2)1(222=++-+k kx x k 的根的情况是 . 二、选择题: 11.(2004·北京市海淀区)若a 的值使得1)2(42 2-+=++x a x x 成立,则a 的值为( ) A .5 8.4 C .3 D .2 12.把方程x x 332-=-化为02=++c bx ax 后,a 、b 、c 的值分别为( ) 3.3.0.--A 3.3.1.--B 3.3.1.-C 3.3.1.--D 13.方程02=+x x 的解是( ) x A .=土1 0.=x B 1,0.21-==x x C 1.=x D

【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课时实验与探究。它是继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长宽比例问题这几个基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索活动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的确定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的: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清江中学钱旭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辅助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 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 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 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学生思考)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生:矩形. 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 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 生1 :我得到的是(x -1)2+(x -3)2=x 2 . 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 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 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 2-8x +10=0. 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索一:从简单开始 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 2-8x +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 师:如果解方程x 2-8x +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生2:x 2=0. 多1尺多3尺1尺多3尺

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五种常用解法(后附答案)【精品】

专题:一元二次方程的5种解法 方法1 形如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9x2=25; (2)x2-√=0; (3)(2t-1)2=9; (4)(x-3)2-9=0. (5)2(x-1)2-18=0.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步骤: (1)看:看是否符合x2=p或(mx+n)2=p(p≥0)的形式; (2)化:对于不符合x2=p或(mx+n)2=p(p≥0)形式的方程先化为符合的形式; (3)求:应用平方根的意义,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方法2 当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用配方法求解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10x+9=0; (2)x 2+2x=2; (3)2x 2-4x+1=0. 3.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 2 +6x -5=0; (2)12 x 2 -6x -7=0; (3)2x 2+7x -4=0.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五步法” (1)移项: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2)化1:当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在方程的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3)配方: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成(x +n)2=p 的形式. (4)开方:若p ≥0,则两边直接开平方得到一元一次方程;若p <0,则原方程无解. (5)求解: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解.

方法3 易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用公式法求解4.用公式法解方程: (1)x2+3x+1=0; (2)2x2-5x-7=0; (3)(x+1)(x-1)+2(x+3)=8; (4)y2-2√2y+2=0; (5)(x+1)(2x-6)=1; (6)x2+5x+18=3(x+4).

【说课稿】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3)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接开平方法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内容选自人教 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一次方程第2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本节 课的教学进行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直接开平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起始课,直接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它的推导建立在平方根意义和开方运算的基础上,首先它配方法的基础,其次再求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等问题中都必须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同时,这一届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体现了化归、类比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这一届不仅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一节课,更是让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节课。为此,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2或()2(p≥0)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取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价值并意识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 要性,理解直接开平方法的数学依据,并能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让学生经历由简 到繁过程,体验类比、化归、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 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起始课,教学重点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 或()2(p≥0)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是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 方程的“化归”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和自主探究式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利用已有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比较合理的问题设计、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主要采用的是启发、探究式教学方

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复习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复习说课稿 大新寨中学谢秀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二)考纲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在经历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 2、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的重点知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难点则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九年级学生复习时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归纳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总体感知—分类探讨—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回顾和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中学校何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能对具体情景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动式、合作探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概念 1、求课桌的长和宽 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你的课桌面积为0.24m 2,已知长比宽多20cm ,求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寻找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求出课桌的长和宽的? 运用方程: 设课桌的宽为xm ,长比宽多0.2m ,则长应为(x+0.2)m ,要求课桌的面积,就要用到矩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就可以得到方程:x(x+0.2)=0.24,解出方程就可以求得宽。 2、求握手的人数。 游戏:请4个同学上讲台,每两人握一次手,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根据握手的次数,很容易得到答案是6次。 变式训练:一个小组的女生,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了15次,求这个小组有女生多少人。 运用方程:设有x 个女生,每个女生要与其他剩下的(x-1)个女生握手,所以一共要握x(x-1)次,由于甲和乙握手后就不再需要乙和甲握手,所以共握手次数应为)1(2 1-x x 次,则方程为: 15)1(21=-x x ,整理得302=-x x 解出方程便得到女生人数。 请学生回顾: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标说教材稿 陵城区郑家寨镇中学司艳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陵城区郑家寨镇中学的司艳红。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我将从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课程标准 (一)本章的课程目标 1.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的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选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拓展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3.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二)本章的内容标准(课程内容)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 3.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二、说教材 (一)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体现整体性,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人教版教材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人教版教材为了体现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内在的整体性,在八年级上册特意安排了“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 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人教版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这样处理,一方面克服直线式发展所产生的不易理解消化的弊病,分阶段地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八年级上册的“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就是为此而特意安排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把方程ax2+c=0(a≠0), 这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9x2-25=0; 2.(3x+2)2-4=0; 4.(2x+3)2=3(4x+3). 解:1.9x2-25=0 9x2=25 2.(3x+2)2-4=0 (3x+2)2=4 3x+2=±2 3x=-2±2

∴x1=x2=3. 4.(2x+3)2=3(4x+3) 4x2+12x+9=12x+9 4x2=0 ∴x1=x=0.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如ax2+bx+c=0(a≠0);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如ax2+bx=-c;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如 x2+ 例: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4x-3=0;2.6x2+x=35; 3.4x2+4x+1=7;4.2x2-3x-3=0. 解:1.x2-4x-3=0 x2-4x=3 x2-4x+4=3+4 (x-2)2=7 2.6x2+x=35

3.4x2+4x+1=7 4.2x2-3x-3=0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广泛的代换意义,只要是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均可将a,b,c的值代入两根公式中直接解出,所以把这种方法 =0(a≠0)的求根公式。 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2x2+7x-4=0; 4.x2-a(3x-2a+b)-b2=0(a-2b≥0,求x). 2.2x2+7x-4=0 ∵a=2,b=7,c=-4. b2-4ac=72-4×2×(-4)=49+32=81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的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刘利霞,我来自府谷石马川九年制学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内容。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等知识,感受了方程模型的作用和价值,积累了一些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从微观来说,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复习做好铺垫,进一步的让他们了解本章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地位,中考要考的考点。二、教学目标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中考要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方面,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法、根与系数的关系、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知识实行整合,会将知识系统化,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结复习一元二次相关的知识,提升认知水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中,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思辨建构起新的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 考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 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它既是一 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延续. 又为高中数学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以及三个“二次” 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奠定基础. 2、重难点的确点 重点: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互相转化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数学思考:运用类比、猜想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互相联系与转化.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已形成的: 1、能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有一定看图识图能力,并能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草图. 2、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有待形成、提升的: 1、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能力. 2、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和研究时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 3、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和探讨法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2、学法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活动1: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有怎样的联系?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最后分别从数与形这两个角度得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问题2:类比猜想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师生活动:老师展示问题,学生回答.得出当二次函数y=aX+bx+c(a工的函数值y=0时,则得到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工;0若把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丰 0) 中的常量0变为变量y,则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a工.0) 设计的意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 (二)探究新知 活动2:4 问题:如图,以40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 线将是一条抛物线.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 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飞行时间t(单位:s) 2 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 20t-5t 2 问:(1)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 ? 4 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师生活动:第(1)问师生共同分析,先用代数的方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用图象法对此问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2)问由学生分析并展示过程,同时让学生用图象演示为什只有一个时间小球的飞行高度达到 20m?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的性质(即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来说明为什么只有一个时间?剩下的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过程. 设计的意图:让学生用数与形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3:小组合作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为主线来完成。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环保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查阅!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2。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启发探究,获取新知 上面的三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 共同特点:(1) (2) (3)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例题解析,练习反馈 例题解析(投影展示)

23.2.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应用题1 学案

23.2.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学案(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适当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叙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解法 3、用多种方法解方程22 -=++ (31)69 x x x 二、课上探究: 自主探究: 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安排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解:设宽为x米,可列出方程 解出方程: 合作交流: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 (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解题步骤。) 自主学习: 例1.如图,一块长和宽分别为60厘米和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在它的四角截去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槽,使它的底面积为800平方米.求截去正方形的边长。 分析:设截去正方形的边长x厘米,底面(图中虚线线部分)长等于 厘米,宽等于厘米,S底面= 。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方程并解这个方程,讨论它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精讲点拨: 注意: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自主学习: 例2: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2 m, 小道的宽应是多少? 解: 精讲点拨: 要注意分析题意,抓住主要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求得方程的根之后,要注意检验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自主探究: 思考:是否还有其它的办法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注意什么问题? 当堂检测: A组 1、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的无盖长方体盒子。为求出x,根据题意,列方程并整理得() A、x2-70x+825=0 B、x2+70x-825=0 C、x2-70x-825=0 D、x2+70x+825=0 2、要用一条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斜边长为10cm的直角三角形,则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A、4cm,8cm B、6cm,8cm C、4cm,10cm D、7cm,7cm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22.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说课稿 江苏中学数学组:杨凌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1课时,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作了奠定的基础,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二八能力目标: 1、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八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由于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我采用了问 题情境一启发类比观察一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转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获取知识。 学法: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启发思考,观察类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结构设计 情境引入一一探究新知(合作交流、类比归纳)一一运用新知一一范例点击一一反馈练习一一课堂小结一一布置作业一一拓展应用一一讲故事(一元二次方程的由来)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9.2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2.知道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和降次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中的整体思想,懂得(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理解方法 看一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 想一想: 在2006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制玩具节举办的更加隆重,XX学校将在运动场搭建一个舞台,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运动场正中间搭建一个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舞台,那么请问这个舞台的各边边长将会是多少米呢? 解:由题意得: x2=14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练习课(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会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方程。 2、方程求解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的引导,特殊到一般、字母表示数、整体代入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会根据不同的方程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使解题过程简单合理。 2 难点:通过揭示各种解法的本质联系,渗透降次化归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三位同学在作业中对方程(2x-1)2=3(2x-1)采用的不同解法如下: 第一位同学:第三位同学: 解:移项:(2x-1)2-3(2x-1) =0 解:整理: (2x-1) [(2x-1)-3]=0 即 2x-1=0或(2x-1)-3=0 X= 或 x=2 第二位同学: = 解:方程两边除以(2x-1): (2x-1)=3 X=2 针对三位同学的解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他们的解法都正确吗? (2)哪一位同学的解法较简便呢?

(二)复习提问:我们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练习一:按括号中的要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1+x)2=9(直接开平方法);(2)x2+4x+2=0(配方法); (3)3x2+2x-1=0(公式法);(4)(2x+1)2= -3 (2x+1) (因式分解法) 概括四种解法的特点及步骤: 1.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是最基础的方法,与此前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降次时注意正负两个值) 2.配方法:配方法就是把方程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再用直接开平法求解,配方时,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法:先移项,再化二次项系数为一,然后配方,最后利用直接开平法求解。) 3.公式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要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也就是ax2+bx+c=0的形式,然后才能做。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先算b2-4ac的值。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所学过的分解因式的知识来求解。 一般步骤:①将方程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③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二: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1-x)2-6=0 (3)3(1-x)2=2-2x (2)(2x-1)+3(2x-1)+2=0;(4)(x+2)(x+3)=6 交流讨论:1 与同桌或邻桌同学比较,看谁的解法更简单。 2 你如何根据方程的特征选择解法? 已知代数式x2 - 6x+10 , (1)试说明无论x取何实数时,代数式的值都大于0. (2)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四)课堂练习: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009-10-12 20:35:45| 分类:说课材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几点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不少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方程的知识。本节内容是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两个实际问题-—流感问题和利润率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 从知识发展上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加以巩固,也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化和提高,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的纵向联系上看,本节课的学习对其它学科又有着中重要意义。比如在物理学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知识来研究物理极值、变速运动、能量守恒等问题。 2、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 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和方法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其进行描述。 (2)通过解决“流感”问题和“利润率”问题,学会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 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培养数学观。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发展个性特征。 (3)在探索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