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利弊

合集下载

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

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是国际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通过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进行教学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本文将探究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1. 教学资源优势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汇聚了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的教学资源,可以借助不同国家高校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理念,提供学生更为广泛的教育选择。

合作高校可以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体验和学科选择。

2. 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中外两校联合办学、跨国办学或者互派教师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3. 学生受益于国际化教育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通常会更加注重国际化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 提升教育质量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在跨国办学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借鉴国外教育体系和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学术交流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加强不同国家高校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双方可以通过教学合作,相互借鉴对方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方面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培养国际人才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这种人才对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 课程和教学质量不稳定一些中外合作教学项目由于双方学校之间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差异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和教学质量不稳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in recent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become a new way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China.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joint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schools.Keywords: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status quo,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正文: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当前,教育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其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外合作办学也由此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引进国际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方式。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近400家中外合作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涉及25个国家的160多所高校,其中包括牛津、哈佛、耶鲁等海内外知名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2017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首先,国外院校的排名问题,在选择‘合作办学’这一模式的优势就是相对来讲入学的门槛很低,语言基础差或是在校成绩差的学生都可以入学,因为需要在国内读1-2年的时间,所以在中文的生活环境下学习英文,可以有一个很长的适应阶段,如果选择直接留学,可能学习只是一部分,还需要解决生活,吃住行等问题,而在国内读‘合作办学’的项目可以全身心的放在学习上。

其次,语言提高方面,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很矛盾的地方,既希望孩子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孩子的语言水平,同时又担心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是否可以适应,如果选择‘合作办学’这条路,语言环境和直接去国外留学是没有可比性的,毕竟还是在中国来学习外语,这种学习环境和一些英语学习班的差别不大,现在国内很多的培训中心都是可以完全做到纯外教教学,可是这样读完1-2年后,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对国外以后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对国外依然还是一无所知,这也是‘合作办学’的很大的弊端之一。

再者,毕业证的认可程度和师资力量方面,显而易见‘合作办学’的入学门槛确实很低,对于那些望子成龙,渴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喝一些洋墨水的家长来讲,这也许是一条便捷的路,可是入学的门槛越低也就说明了学生的生源素质越低,整个的`学习氛围也势必受到影响;在国内读1-2年的课程,很多教师还是没有相关部门要求的一些资质,和国外的教师的师资力量确实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近些年来,国内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录用越来越偏于理性,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且反而会更加认真的去核实,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外正规大学的毕业生还是抢手的,因为他们是完全的按照国外的教育体制完成的学业,经历了和母语是英文的当地学生一起毕业的道路,势必其整体的综合素质会高人一等,可是当其发现学生是通过这种‘合作办学’的项目完成的学业,拿到的这种所谓的‘2+2’或是‘3+1’的文凭后,确是适得其反,其认可程度是没有办法和直接留学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的办学项目。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选择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下面将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分为联合办学和独立办学两种模式。

联合办学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共同合作开办学位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一定学分后,可以选择到国外高校继续学习并获得国外学位。

这种模式可以借助国外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

独立办学是指地方高校自主招生,选派学生赴国外高校学习,完成学业后获得国外高校的学位。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和学术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按合作模式分为项目合作、资金合作和专业合作三种模式。

项目合作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进行合作,开办共同的专业项目,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实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资金合作是指地方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资金合作,引进国外高水平教师、学术团队和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专业合作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在其中一专业领域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开展科研项目,并互相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

这种模式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最后,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还可以按照合作程度分为基础合作、深度合作和全面合作三种模式。

基础合作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在教学实践、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深度合作是指在基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全面合作是指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科互补和人才培养全程国际化。

全面合作模式可以使地方高校与国外高校在多个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SWOT分析方法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时,从其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寻找有利和不利、积极和消极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实现最优结果的决策方法。

本文将基于SWOT分析法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一、优势1.资源优势: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外国的先进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2.文化优势: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3.经济优势: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益,使得学生获得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4.国际化优势: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增加知名度。

一些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的学院,通过国际学生和教师交流,使学院成为全球重要的管理教育中心之一。

二、劣势1.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而且职业发展和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时可能会出现误解或者冲突。

2.学科不均: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的设置和要求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学科和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国内的学生和市场。

3.运营难题:在合作办学模式下,要协商好双方的利益分配方式,而且合作方之间在语言、文化习惯、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运营难度较高。

三、机会1.政策优势:随着国家重视教育的不断提高,不断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政策支持将会是其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2.市场优势:目前中国教育市场需求量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因此市场空间和机会也很大。

3.知名度优势: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的学院,往往可以享受国际学术界最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这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

四、挑战1.竞争:随着教育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外合作办学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需要有一种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2.品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要保持优秀的品质,需要大量的学生和专业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

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

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学校与外国高等学校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

这种合作模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

那么,中外合作办学到底怎么样呢?1.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国内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外国高等学府合作,中国高校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提供了学生赴海外留学的机会,以便接触更广阔的国际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 培养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能力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能力。

在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将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全球化时代。

同时,学生还能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合作,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促进创新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对科研和学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与外国高等学府的合作,中国高校可以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还为教师提供了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4. 增加就业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外国高等学府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国际化的企业和组织中。

对于那些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学生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经历将成为他们竞争的优势,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5. 学费与学制的不确定性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学费与学制的不确定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模式和合作学校的不同,学费和学制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安排上的困难,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总而言之,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能力,促进科研和学术交流,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坑还是捷径?其实适合这四类考生填报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坑还是捷径?其实适合这四类考生填报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坑还是捷径?其实适合这四类考生填报近几年来,中外合办专业变得越来越受高考考生与家长们的追捧,比名校普通专业分数略低的录取线,毕业后拿到手的国内国外双文凭,还能接受原汁原味的西方教育,这些优势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但当真正试图了解中外合作办学时,也许会发现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之杂、项目之多以及合作院校之广让人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今天,小车就来为为大家解读中外合作项目,打开志愿报考的新途径。

划分形式目前按办学主体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大学;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下属的所有专业属于这种情况。

(来源 |《神州学人》中外合作办学2018专刊:《合作办学走出“中国路”》)按办学形式也可分为两类:一是学历教育(计划内招生),即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考生必须参加高考,统一填报志愿,毕业后可获得由中方或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教育部承认且认证的学位证书;二是非学历教育(计划外招生),即学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

学生无须填报考高志愿,只需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即可。

完成课程后一般会获得写实性证书/课程结业证书等,而非学历证书。

这一类型我们在此不做赘述。

关于录取分数很多人由于中外合作高昂的学费而对其望而却步,甚至觉得上中外合作专业只是花钱买学历的一种表现。

实际上,对于中外合作项目主要还是具体学校具体分析,不同的中外合作专业导致其分数也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它是中国与美国两所顶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与密西根大学)强强联合下的产物,自然导致其分数居高不下,虽然是中外合作专业但有时比上海交通大学的普通专业录取分还要高。

不过大多数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还是比本校的录取线要低一些的,具体情况因学校不同而有差距。

而一些普通本科高校甚至民办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其下降分数可能就更低。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引言: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特点1.双方资源共享:中方学校与外方合作伙伴在资金、师资、课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源共享。

中方学校可以借助外方合作伙伴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质量。

2.优势互补:中方学校和外方合作伙伴在文化、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中方学校可以借鉴外方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外方合作伙伴则可以借助中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将鼓励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挑战1.文化冲突:中方学校和外方合作伙伴在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和理念不合。

2.目标不一致:合作方对于办学项目的目标和预期可能存在差异。

中方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外方合作伙伴可能更注重商业化和盈利能力。

3.管理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而由于两国制度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可能出现管理困难。

4.资金压力: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设施、师资培养等方面,而中方学校可能无法承担这些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解决方案1.加强沟通与磋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合作方应加强沟通和磋商,明确合作目标、纲领和责任。

双方应建立起合作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文化交流机制:中方学校和外方合作伙伴应建立文化交流机制,深化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和教育理念的共享。

3.优化管理体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建立合适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

可以引入专业的教育管理机构,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合作项目的管理体制。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1 0 l U.CU 
Ohlna Educat1on InnovatIOn Herald 

浅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利弊 

时金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科教论坛 

摘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与I发展,高等教育已迈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渴望得到国际化教育培养,这就 
促使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然而,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办学模式已成为项目能否成功 
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将深入分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及利弊。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高校 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zo13)07(b)一01 3 2-01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国 
际化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深入。改革开放 
后,中国高校大力推进改革,扩大招生规 
模,切实迈入了大众化阶段。经济全球化促 使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通过与国 外高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使得本土 学生能以较少的经济代价,较为便捷的途 径接触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中国高等 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高校合作办 学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办学模式已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1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动因分析 1.1中外合作办学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需 求与供给的矛盾 我国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 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 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 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是随着各大类高校的扩招,全民对个人 素质的提高也有迫切的需要,我国高等教 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三是面对现在的就 业形势,有学历的求职者占有巨大优势,且 待遇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因此,我国高等 教育出现了供需矛盾,自有的高等教育资 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故 而到国外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求学选择,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1 ̄ 。 1.2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文化等领 域国际交流步伐的不断加快,在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下,高等教育与国际 接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 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的模式之一。通过中 外合作办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适应国际 竞争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可以 弥补目前中国教育所短缺的学科。中外合 作办学的发展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积 极的影响【 I。 2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及利弊 根据最近几年的中外合作的规模在不 断扩大,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合作办 学模式。 2.1一对一合作与一对多合作 目前我国常采用这种一对一或者一对 多的办学模式,在专业或者课程方面进行 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引进国外的优 质资源,所选择的专业都是对方的强项专 业,或者中方相对薄弱的专业。还有的合作 办学机构采用的是和多方合作的模式,它 的最大特点是,可扩大中方利用国外教育 资源的范围,而且还为毕业学生提供了到 国外留学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多所院校之 间进行选择,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合作院校 的种种优惠政策。还有就是增强了它们的 国际交流合作,便于达成合作意向。不足之 处是这类学校可能会同时与几所不同学校 开展合作,对那些合作办学经验还不成熟 的院校则会带来一些弊端 ,这种合作模 式有利于我国的学校弥补自身专业课程的 不足。 2.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出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种 模式要求企业可以投入资金,但不能参与 教育教学管理。随着企业的进入,减轻了合 作方资金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 校的硬件设施。这种合作项目,企业主要是 以盈利为目的的,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学生 的学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经营中势必会 做出为了多招收学生,会采取降低录取分 数,放宽教学要求等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 就是出现参差不齐学生,这种情况下,势必 因为部分学生完不成所规定的学业,从而 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这也是现在校 企合作办学的缺陷。 2.3引进合作与非引进合作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存在引进型 合作与非引进型合作这两种办学模式。所 谓引进型合作,是指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中 方合作校拥有真正引进的外方合作项目。 即学生在中方院校学习两年,然后再到外 方院校继续学习两年。在中方和外方的这 两年,其课程都必须互相拥有。同时,都要 聘请外方教师授课。学生的学分可以进行 累积,这种模式就是引进型合作。这种模式 既能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又能增加对学生 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使我方教师优先了 解国外先进的学科内容,逐步地消化吸收, 了解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了解西方 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方法,改 变我方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课程和 师资的引进,大大提高师生的外语水平。 所谓非引进型合作模式,实质上是互 认学分的合作,没有实质性的引进,例如, 在2+2或3+l的双校园合作模式中,前两三 年在中方大学学习的课程全部以中方原有 的课程为主,除了增加外语训练强度外,几 
乎没有引进外方课程和教师。但是,外方学 
校承认学生在中方院校学习的学分,到外 
方院校继续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学业。非引 
进型合作模式只是一种互认学分的做法[9]。 
从本质上说,只是用中方院校的现有资源, 
为学生出国留学架起桥梁,学校本身除了 
获取一些经济利益外,在其它方面并无明 
显收获。 
上述分析,为今后的中外合作办学起 
到了引子的作用,通过研究这些办学模式, 
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的出现埋下伏笔。不 
过,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各种模式的利弊分 
析,以及对其存在和发展态势的走向,目前 
只能做初略的探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 
待今后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任振宇,田卫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 
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以江南大 
学莱姆顿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7):1 54. 
[2】吴贵贞,唐曼.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构 
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基于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 
教学实践【J】.读与写:教育科学版,20l2 
(3):l05-106. 
【3]李鹏.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班级建设探讨 
[J].教育观察,2012(6):47-48. 
[4】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 
教发展与评估,2007(1):22-28,126. 
[5]胡洁,赵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理 
念的若干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 
2006(5):103-104. 
【6]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 
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5(2):32—37. 
[7]蒋福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5):124一l25. 
【8]肖合全,卢玉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 
实践与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5(4):36—39. 
【9】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 
策[J】.教育探索,2005(5):64-65. 

作者简介:时金华(1979一),男,山东博兴人,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教 
育方面的研究。 

3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