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进展

合集下载

MG53敲除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营养补充的作用

MG53敲除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营养补充的作用

MG53敲除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营养补充的作用目的:MG53(Mitsugumin53)是新发现的一种骨骼肌和心肌特异性膜损伤修复蛋白,运动所致的缺血再灌注(I/R)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机理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MG53蛋白对骨骼肌I/R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对骨骼肌I/R 损伤及其MG53蛋白修复作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MG53敲除(MG53ko)和野生(MG53wt)小鼠分别随机分为补水组、补磷脂酰丝氨酸组(PS组)和补壳聚糖组(CH 组),补充时间为4周。

4周后建立左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在缺血前(I/R-pre)、再灌注即刻(I/R-0h)、再灌注24h(I/R-24h)宰杀小鼠。

称量腓肠肌湿重、测定血清CK、LDH、MYO、Cor、MDA水平和腓肠肌肌糖原含量,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①各组I/R后血清CK、LDH、MYO、Cor和MDA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糖原含量都有所降低。

②补充PS组I/R-0h血清CK、LDH水平显著低于补水组,而血清MYO无明显变化,补充CH组血清CK、LDH的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MYO极显著降低(P<0.01);I/R-24h MG53ko小鼠补PS组Cor水平显著低于补水组,I/R-Oh MG53wt小鼠补CH组Cor水平显著低于补水组;I/R-Oh肌糖原含量补水组显著降低(P<0.01),补PS组没有显著变化。

③在I/R-Oh, MG53ko小鼠血清MYO水平显著高于MG53wt组(P<0.01);在I/R-24h, MG53ko小鼠血清MDA显著升高(P<0.05),MG53wt小鼠变化不明显。

④电镜下观察MG53ko补水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明显,细胞水肿、肌丝溶解,肌细胞膜消失、线粒体肥大变性。

结论:①I/R可以引起骨骼肌损伤,MG53ko肌纤维损伤更为严重。

提示:MG53蛋白对I/R应激的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可快速修复骨骼肌细胞膜。

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维普资讯

:. 2 Leabharlann 8华j 煤炭医学院学报 20 年 1 E 07 月第9 卷第 1 期 J ohCi o e c oe 0 na ,( ) r h a aM d a Clg 2 7J ur 9 1 N t nC l i l le 0 a y
各种受体, 其中O及 B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可使血管收缩 L
和舒张 。。 肾上腺 素能 受体 是一类 G蛋 白偶联受 体 , 心脏影 其对 响方面的研究较多。在缺血 3 O分钟再 灌注 6 分钟的心脏 中 B O 。
肾上腺 素能受体密 度 明显 下降 。B tre J ue l lf d等对大 鼠心脏在 i 缺血 一 再灌注( ee i— eeui , ) i hma r f sn I 在临床上是一种 体外用 不同压力予 以灌 注 , s p o R 检测发现 , 灌注压力 降低时 可增 强
缺血 一再灌注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赵 霞 张连元
( 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河北唐山 030 ) 600
[ 关键词 】 缺血 一 再灌注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 中田分类号】 R33 [ 6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63 20 )1 02 0 08 63(07 0 — 08— 3
灌注时提供 的大 量分 子 氧成 为 电子 接 受体 , 而产 生大 量 的 从
O 一 和 HO , + 在金属离子参与下形成 O 。O R的氧化作用 H- F 9%) 可见肠道血流量降低的程度重于肝组织 。Tuh a 2 , J sei - d4 极强, 对细胞内外分子可产生多种生化作用 : ①与脂质作用使脂 在分别阻断兔空肠动静脉的实验中观察到, 不同部位的血流阻 肪酸过氧化 , 细胞 膜受体 、 白酶和离子通道 的脂 质微 环境 致 膜蛋 断对组织微循环血流量 的影响 亦不 同。动脉被 阻断 5分钟 , 空 改变 。②与蛋 白质作用 可使氨基酸 氧化 与破坏 , 酶失 活及 导致 肠血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 16 , .% 静脉被阻断5分钟, 空肠 多肽链断裂 。③与 D A作用 可使 D A链断 裂 , N N 导致 D A耗竭 N

中药通过抑制铁死亡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中药通过抑制铁死亡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中药通过抑制铁死亡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李静;陈士萍【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22(36)8【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指缺血心肌恢复血液灌注后,心功能不改善反而出现即刻恶化的现象。

MI/R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不可避免的危险事件,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显示,导致MI/R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铁负荷增加和脂质过氧化增加等有关。

铁稳态失调、脂质过氧化或谷胱甘肽代谢紊乱在MI/R损伤中起作用。

而2012年提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即铁死亡概念之后,学者们重新审视铁稳态失调、脂质过氧化或谷胱甘肽代谢紊乱在MI/R损伤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铁死亡参与MI/R损伤发病机制。

同时研究表明,阻断铁死亡可降低MI/R损伤的严重程度,并发现铁死亡抑制剂可有效修复I/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而我国传统中药在抑制铁死亡和治疗MI/R损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综述了MI/R损伤发病机制中涉及铁死亡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靶向抑制铁死亡的中药,包括白藜芦醇、黄芩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柚皮素和醋酸棉酚等,为临床治疗MI/R新靶点的研究提供方向。

【总页数】7页(P605-611)【作者】李静;陈士萍【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R963【相关文献】1.中药复方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2.中药有效组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3.低中量饮酒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Fas相关死亡域蛋白/肿瘤抑制基因p53依赖的心肌细胞凋亡和4-羟基壬烯醛蓄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4.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5.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血管腔内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下肢血管腔内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球囊扩张静息痛1月 为主诉入院
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远端可见流出道
顺行开通受阻 俯卧位:腘动脉逆行穿刺
逆行逐步开通闭塞段
将导丝送入留置的翻山鞘内 通路建立
文本
依次扩张闭塞段
箭头所示: 腘动脉动脉鞘
扩张后造影示局部仍有狭窄,管壁不光滑
临床表现
主要有:肢体胀痛、皮肤感觉异常、局部皮温增 高、肢体肿胀张力增高、趾、踝关节活动受限等。 实验室指标:如血钾、肌磷酸激酶(CPK)、乳酸 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 等升高均提示 肌肉有坏死情况。 这些指标在轻症患者 1~2 天 内即下降 ,在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进行性升高
下肢血管腔内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
经过一定时间缺血的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 其代谢、功能及结构的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出现 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量文献报道脑、肾、肝、肺、胃肠道、肢体和 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均存在IRI现象,具有普遍意 义
IRI发生机制
经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恢复动脉血流后即进入再 灌注期。此期高速高压的血流冲击可使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 ,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液体 通过血管壁渗入组织间隙 ,使组织内张力明显增高 同时 ,恢复的血流可将氧自由基、酸性代谢产物等 有毒物质运送至远离组织器官 (肺、脑、肾),或通 过激活中性粒细胞使远离器官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发生机制
肢体缺血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消耗大量ATP,产生 大量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从而破坏微血管内 皮细胞,形成微循环栓塞,并逐步累及主要供血动脉 及回流静脉,使远端组织灌注不完全 同时,过氧化氢在肌肉中积聚增多,引起骨骼肌细胞 变性、坏死 临床上可出现肢体末端疼痛、关节僵硬、感觉异 常等缺血表现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o s e t a a t n J .t e 1 9 ,0 7 :8 11 8 . f i n ri if ci [ ]Srk ,9 9 3 ( ) 1 8 ・8 6 r l b nn r o o
Ma k s HS,B re ,L n R,e Z. go e s - o v rig n y r u al y J u t t a An i tn i c n e n e z me n t
crt t rm [] S oe 19 ,6 1 :3913 aodah o aJ .t k ,95 2 () 12・33. i e r 程 津 新 , 用 敏 , 燕杰 , . 脂 蛋 白 () 核 苷 酸 重 复 序 列 基 毛 张 等 载 a五 因多 态 性 与 冠 心 病 及 血 浆 L ( ) 平 的 关 系 [ ] 天 津 医 药 , p a水 J.
g n e ein p lmo o im : e s a trf rlc n t k u o e e d l t oy r hs a n w r k fco a u a s e b tn t o i o r r o
现 S I 寻 找可 以 预 防 的 危 险 因 素 , 人 民 的健 康 有 重 要 的 C和 对
意 义 。要 预 防 S I 发 生 就 要 熟 知 引起 和 促 进 其 发 展 的 相 关 C的 因 素 , 后 从 这 些 方 面 人 手 去 阻 止 S I 发 生 , 离 相 关 因 素 然 C的 隔
达 到 预 防 的 目的 。 参考文献 :
[ ] 王 鹏 , 超 , 永 . 症 状 性 脑 梗 死 研 究 进 展 [ ] 中 国慢 性 病 1 张 袁 无 J. 预 防与 控 制 ,9 8 14 1 : 1- 1 . 1 9 ,4 ( ) 1 11 2 [ ] Ma u T, riH, uu h ,ta . l ae l m o eyt n 2 t i Aa s Y zr aT e 1 Ee t Pa a H mcs ie i v d s e LvladRs ln Ba frini Edr epeJ .t k , ee i o Set ri I a t leyPol[]Sr e sn k fi nn co n l o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郭志清;刘玉洁【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法:对近年来用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和总结.结果:心肌梗死在治疗上以溶栓、冠状动脉搭桥以及冠脉介入为主,但在临床中常见改善心肌血供的同时反而加重单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即所谓的再灌注损伤,中医药干预可降低再灌注损伤,增加再灌注成功率,尤其是在清除氧自由基方面更是有明确的疗效.【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09(022)005【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中药【作者】郭志清;刘玉洁【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

目前,溶栓、冠状动脉搭桥以及冠脉介入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但在临床中常见改善心肌血供的同时反而加重单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即所谓的再灌注损伤。

如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包括清除氧自由基,阻滞钙通道,抑制中性粒细胞和抗凋亡因子等[1]。

中医药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对近年来用中医药来防治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960年,J ennings等[2]第一次提出了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指出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不但发生于缺血当时,更主要是发生于恢复血液灌注后。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狭义说是指心肌的不可逆性再灌注损伤;而从广义上说,应包括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顿抑(这2种均为可逆性心肌损伤)和心肌损伤(此为不可逆性心肌损伤)。

归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有以下3方面因素:①再灌注导致细胞内C a2+超载;②氧自由基(O FR)的大量产生;③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3]。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1、 Ca2+进入细胞的途径
电压依赖性通道(L、T、N型)
(1)质膜Ca2+通道
受体操纵性通道
(2)胞内钙库释放通道(受体操纵性通道)
2、Ca2+离开泡液的途径(逆梯度、耗能、主动性)
(1)钙泵作用:Ca2++Mg2+----ATP酶(质膜、内质
网、线粒体膜)
[Ca2+]达一定浓度,被激活,水解ATP供能 (2)Na+---Ca2+交换:双向性,取决于Na+、 Ca2+浓
的原因及条件
一、原因
1、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液
供应; 2、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
3、某一血管再通后。
二、条件: 1、缺血时间; 2、侧支循环; 3、需氧程度; 4、再灌注条件: + 低压、低温、低PH、低Na 、 低Ca2+灌流、损伤减轻、反 之加重。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的发生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大量研究证明,能量代谢障碍是发病基础自 由基的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重要发病 环节。
一、能量代谢障碍:
90%ATP来自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氧化反应 电子传递 能量转换
线粒体
1、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再灌注时,自由基产生,
耗氧量
线粒体应激反应
质子—电子比失衡
呼吸控制率
质子—ATP酶水解活性
质子—ATP酶合成ATP
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2、高能磷酸化合成缺乏
(1)ATP合成前期(腺苷、肌苷、次黄 嘌呤等)再灌注时被冲出而缺乏。 (2)由有氧氧化为无氧代谢为主时, ATP合成。
4、促进蛋白质变性和酶活性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 2 0 从 0 3年的 13人上升 至 2 0 1 0 7年
的 17人 ;慢病死亡 比例也 由 2 0 的 5 .%上 升至 2 0 7 0 3年 21 07 年的 5 .%。按慢病发病年龄分组 , 27 结果显示 以 6 0岁以上年 龄组为高发病年龄 , 其次是 4 ~ 9岁年 龄组 。慢病的治疗转 55 归, 以好转为主 , 治愈出院的只有 1 . 好转达 6 . 未愈 2 %, 9 96 %,
命和健康 的主要疾病 , 据报道也是全世界致 死和致残 的首位 原因[ 2 1 。过去 由传 染性疾病 为主的疾病流行谱 , 由于 卫生防疫 和计划 免疫 的不 断强化而 改变 为以慢 性非传染 性疾病 为 主 的疾病谱[] 3。因此 , 卫生科普 知识 的全民宣传和亚健康人 群
的预 防保健工作尤 为重要 , 医疗机构 的工作 重点也应对慢病 的预防 、 控制和治疗有针对性 。
参 考 文献 :
[ 杨文 秀, 1 1 宋贵德. 天津市 居民慢性疾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与分 析I. J 1
中国公共卫生,9 91 019 9 9 0 1 9 ,5 :7 ~ 8 ) ,
1.%, 02 死亡 73 其中恶性 肿瘤 的死亡率最高 , .%; 达到 1.%。 1 9 ’ 以上资料 明确表 明 , 病发病率 逐年上 升 , 因治愈率 慢 并
和 骨骼 肌 的各 项指 标 与 对照 组 相 比显 著 降 低 ( 00) 结 论 P< . 。 1
肢体有保护作 用
收稿 日期 :0 8 1- 0 2 0 — 1 2
E b预 处理 可 减 轻 大 鼠 肢 体 骨 骼 肌 的 缺血 / 灌 注损 伤 , G 再 对缺 血
医学信息 20 09年 2 月第 2 卷第 2 2 期 M d a If m t n F b 2 0 . o 2 . o ei l n r a o . e . 0 9 V 1 2 N . c o i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 , 一氧化氮一 超氧化 物失衡 _ 7 ] 也可导致 微循 环障碍 。 正常情况下 , 微 血 管 内皮 细 胞 中 一 氧 化 氮 ( n i t r i c o x i d e ,N O) 含 量 远 超 过 超 氧 化 物 的 含 量 。NO 可 以有 效 清 除 细胞 内低 含 量的超氧化物 ; 活化鸟 苷酸环 化酶缓 解小 动脉 收缩 ; 防 止 血 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 干扰 白细 胞 粘 附血 管 内皮 细 胞 。但 在 再 灌 注 的 早 期 内皮 细 胞 产 生 较 多 的 超 氧 化 物 , 而 产生的 N O
作者简 介 : 陈 丽华 ( 1 9 8 7 一 ) , 女, 山 东 曲阜 人 , 泰 山 医 学 院 影 像 医 学 与 核 医学 专 业 研 究 生 在 读 , 主 要 从 事 超 声 诊 断 工 作 通信作者 : 董磊 博士 , 主任 医师 E — ma i l : d o n g l e i 0 3 0 1 @1 6 3 .
模型, 发 现 缺 血 再 灌 注 过 程 中微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会 形 成 伪 足 向 管腔内突出 , 阻塞 管 腔 , 同时 周 围 肌 细 胞 肿 胀 会 进 一 步 加 重
近年来 , 线 粒 体 已 被 认 为 是 细 胞 死 亡 程 序 的 关 键 执 行 者 。线 粒 体 通 过 调 节 胞 浆 中 “ 死亡 效应 物” 的 释 放 在 细 胞 凋 亡 及 坏 死 中发 挥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众 多 “ 死亡 效应 物”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O 1 4年 第 2 4卷第 1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4 No . 1 2 0 1 4
骨骼 肌 缺 血再 灌 注 损 伤 的 防治进 展
陈 丽华 综述 , 董 磊。 审校
( 1 . 泰 山 医学 院研 究 生 部 山东 泰安 2 7 i 0 1 6 ; 2 . 济 南 军 区 总 医 院超 声 科 山东 济南 2 5 0 0 3 1 )
MP T P在 生 理 及 缺 血 情 况 下 是 关 闭 的 , 只 有 再 灌 注 时 才 开 放E 。MP T P开 放 可 致 △ 中去 极化 、 氧 化磷 酸化 解偶 联 、 基 质膨胀 、 线粒体外膜断裂 、 释放 细胞 色 素 e , 大 量 消 耗 AT P并
最 终 导 致 细 胞死 亡 ¨ 4 ] 。
含量相对匮乏 , 导 致 NO与 超 氧 化 物 含 量 失 衡 , NO无 法 发 挥
正常生理功能 , 从 而造成微血管功能障碍 。
2 干预 措 施 2 . 1 清 除 自由基
急剧 升高 , 线 粒 体 内 膜 上 非 特 异 性 的 线 粒 体 通 透 性 转 换 孔
(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p e r me a b i l i t y t r a n s i t i o n p o r e ,MP TP)开 放 。
p o s t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表 明 线 粒 体 是 褪 黑 激 素 的 作 用
靶点[ 1 0 - 1 2 ] 。褪 黑 激 素 安 全 、 无毒、 分 子量小 , 可 迅 速 渗 透 进
入 细胞 内发 挥 作 用 。W a n g等 已证 实 , 再 灌 注 前 静 脉 注 射
] 3 3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0 1 4年 第 2 4卷 第 1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4 No . 1 2 0 1 4
( OH ) 、 超氧阴离子( O 。) 、 过氧 化氢 ( H O ) , 会 通 过 影 响 脂 类、 蛋白质 、 碳水化合物及核酸造成细胞损害 _ 8 ] 。 褪 黑激 素 , 由松 果 体 分 泌 , 是 一种 高效 的 R OS清 除 剂 , 还 可 增 强抗 氧化 酶 的 活性 , 比如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过氧化 酶 、
微循环 是 I R I 发 生 的 主要 场 所 , 缺 血 再 灌 注 过 程 中 骨 骼 肌 的损 伤程 度 与 微循 环 的 损 伤 程 度 是 平 行 的 , 微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变 化 是 缺 血 再 灌 注 导 致 骨 骼 肌 凋 亡 及 坏 死 的 主要 机 制
之 一l 1 l 。有 学 者 用 电子 显 微 镜 研 究 小 鼠 提 睾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CH E N Li — hu a 。D ON G Le i 。
1 .Tai s h an Me di c al Uni v e r s i t y Tai an Shan do n g 27 1 01 6, P. R. Chi na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Ul t r a s o u n d,Ji n a n Mi l i t a r y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J i n a n 2 5 0 0 3 1 ,P. R.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s c h e m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u r y ( I RI ) i s a p r o b l e m t h a t a f f e c t s t i s s u e b e c a u s e o f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b l o o d f l o w a f t e r a p e —
【 摘
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缺血一段 时间后 , 血 流 重 新 恢 复 造 成 的 组 织 损 伤 。近 年 来 关 于 防 治 骨 骼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研 究 日益 增 多 , 本 文 就 骨 骼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防治 方 案 进 行 综 述 。 【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 骨 骼 肌
管腔的阻塞程度 , 管 腔 内 径 缩 小 2倍 , 血 流 阻 力 相 应 将 随 之
增加 1 6 倍。
中, 细胞色素 C 又 被认 为是最 具特 征性 的 , 但 其 释 放 机 制 仍
不 明确 。在 正 常 生 理 情 况 下 , 线 粒体 内膜不 具有 通 透性 , 以维 持 正 常 的 线 粒 体 膜 电 位 ( △ 中) 及 质子 梯度 , 其 中 一 定 的 质子梯度是 氧化磷酸 化合成 三磷 酸腺 苷 ( a d e n o s i n e t r i p h o s p h a t e ,AT P ) 所必需 的。缺血过 程 中 , A TP合 成 减 少 , 抑 制 Na +/ K+ AT P酶 活 性 , 导 致 细 胞 内 Na 和 C a 抖 浓度升高 , 同时 糖 酵 解 增 加 导 致 乳 酸 堆 积 , P H 降低 。再 灌 注 过 程 中 , 细 胞内C a 、 P H 及 活性 氧 ( r e a c t i v e o x y g e n s p e c i e s ,R O S ) 的
褪 黑 激 素 可 显 著 减 少 动脉 管壁 超 氧 化 物 的形 成 , 并 可 有 效 减 轻 微 血 管 内皮 细胞 受 损程 度 , 并可通 过影 响 △ 中 去 极 化 及 细 胞 色 素 c的 释 放 有 效 缓 解 缺 血 再 灌 注 对 线 粒 体 功 能 的 损
伤 。
缺 血再 灌 注 损 伤 ( i s c h e m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u r y , I R I ) 或 称 再灌 注 损 伤 , 是指组织 缺血一段时问 , 当血流重 新恢复后 , 组 织的损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 , 器 官 功 能 进 一 步 恶 化 的 综 合 征 。许 多 临 床 事 件 , 如 心脏病 发作 、 休 克、 再植 、 骨 筋 膜
2 . 2 缺 血 预 处 理
在此之后 , 学者们 证实 缺血后 处理 也可应 用 于骨 骼肌 , 郭 晓笋 等 采 用 大 鼠 后 肢 缺 血 再 灌 注 模 型 , 证 实 在 夹 闭 股
mo r e . I n t hi s pa p e r, we r e v i e we d i nt e r v e nt i on s a ga i ns t I RI i n s ke l e t a l mu s c l e .
[ Ke y wo r d s ] I s c h e m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u r y ;S k e l e t a l mu s c l e
室综合征 、 游离组织瓣移植 、 复 合 组 织 同种 异 体 移 植 、 周 围动
脉硬化闭塞症等_ l 都可造成骨骼 肌缺血 , 影 响 到 患 者 肢 体 的 存 活 力 。本 文 对 近 年 来 骨 骼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防 治 方 案 进行综述 。
1 I R I 的病 理 生理
1 9 9 8年 W a n g等 在 小 鼠提 睾 肌 缺 血 4小 时 后 阻 断 血 流 5 mi n , 恢复血流 5 mi n , 反 复 3次 , 证实在缺血后“ 间歇再灌注” 可起 到 与 I P C 类 似 的 微 循 环 保 护 作 用 。 5年 之 后 , Z h a o 等[ 。 采用 狗 的心脏 缺血再 灌注 模型 , 在持 续 6 0 mi n缺 血 后 阻 断血 流 3 0 s , 恢复血流 3 0 s , 反 复 3次 , 证 实 这 种 方 法 可 显 著 减 轻 心 肌梗 死 的 程 度 , 并称 此方 法为“ 缺血 后处 理 ( i s c h e mi c
r i o d o f i s c h e mi a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I RI i n s k e l e t a l mu s c l e h a v e b e c o me mo r e a n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