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
50年代的小说

No. 6
5)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
A B “民间文学正统”论 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 动作性描写: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突出性格特征。 ② 故事体小说:叙述的连贯性和事件的完整性 ③ 大众化语言:自然、亲切、平实、质朴和浓郁的乡土风味
东西方小说的发展阶段:
这为 史 《 场什 诗 创 革么 是 业 命会 因 史 是发 为 》 怎生 它 之 样社 回 所 进会 答 以 行主 了 被 的义 中 称 。革 国 为 命农一 和村部
2016/3/26
No. 10
2)小说人物及其评价
梁生宝:一个理想的农村新人形象, 是农村大变 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实 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粱生宝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 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 在他身上 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命者 为理想而献身 的热忱。带有明显的 英雄化、理想化色彩。
2016/3/26 No. 18
情节人物
作品写一少剑波、杨子荣、白茹为代表的一支三十六 人的小分队,在茫茫无际的林海雪原中与以座山雕为 首的数股顽匪周旋,他们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悬崖天 险和狂风暴雪,最后全部歼灭了这批罪大恶极、垂死 挣扎的反动势力。
艺术特色
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 情节具有传奇性, 以奇袭奶头山、智破威虎山、调 虎离山捣 匪巢三次大战斗为中心,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敌我、好坏两极对立的构思模式 敏、 刘勋苍的勇、孙达德的善、少剑波的多智。
争先农业社,地多劳力少, 动员女劳力,作得不够好:有 些妇女们,光想讨点巧,只要没便宜,请也请不到。有说 小腿疼,床也下不了,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有说四 百二,她还吃不饱,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她们一上 地,定是工分巧,做完便宜活,老病就犯了;割麦请不动, 拾麦起得早,敢偷又敢抢,脸面全不要;开会常不到,也 不上民校,提起正经事,啥也不知道,谁给提意见,马上 跟谁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这些老毛病,赶紧得 改造,快请识字人,念念大字报!
十大经典小说总结

十大经典小说总结经典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十部经典小说,它们涵盖了各个时期和国家的文学巨作,每一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这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以描绘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交织。
宏大的叙事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2.《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这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透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对话,奥斯汀揭示了社会等级观念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3.《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通过家族七代人的历史,马尔克斯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和历史的多变性和荒诞性。
4.《1984》(乔治·奥威尔)这部小说是对集权主义社会的警示,以极权主义的国家“大哥”作为象征,探讨了权力和自由的斗争。
《1984》被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一次强烈警醒和社会思考的启示。
5.《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的杰作之一,通过讲述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塞万提斯揭示了人们对幻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困惑。
这部小说也探讨了人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
6.《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这是美国南方文学的经典之作,以美国内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奥哈拉的爱情和生活经历。
小说将战争与家庭、爱情与道德纠葛相结合,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坚韧。
7.《红楼梦》(曹雪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虚伪与庸俗。
8.《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这是一部探索人类孤独和求生欲望的经典冒险小说。
20世纪中国文人与父母的故事的书

20世纪中国文人与父母的故事的书
以下是一些描述20世纪中国文人与父母故事的书籍推荐:
1.《红高粱家族》- 莫言
该小说以冯粒家族为背景,描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中国20
世纪的草根生活中的辛酸和奋斗,也包括了主人公与他的父母之间的亲情纠葛。
2.《苦菜花》- 汪曾祺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母亲艰难的生活经历,呈现了中国20
世纪乡村的艰辛与整个国家的社会动荡背景。
3.《二十四小时之日》- 老舍
故事围绕一个新文化人与他的家庭展开,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矛盾和亲情。
4.《白鹿原》- 陈忠实
这部小说以白鹿原为背景,描绘了中国20世纪农村社会变迁
中一个大家族的兴衰,通览了多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5.《秧草地》- 张炜
该小说主要围绕一个曾经身处城市的人回到乡村照顾年迈父母的故事展开,描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情感纠葛和生活困境。
这些书籍都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历史背景与家庭故事,描述20世纪中国文人与父母的关系,展示了中国社会变革对家庭
的影响和家庭成员之间纠葛的故事。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卫生改革运动中的政治与性别——重读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卫生改革运动中的政治与性别重读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刘传霞 茹志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通常被评论界按照题材划分成两类,一类是叙述已逝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一类是书写正在发生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如果说《百合花》是茹志鹃追忆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名篇佳作,那么《静静的产院》则是茹志鹃记录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代表作。
茹志鹃曾选用“静静的产院”②作为她第二部小说集的名字,小说发表以后茅盾、侯金镜、魏金枝、王西彦等著名作家评论家都做出了点评,冰心还为此写出了独立评论。
③《静静的产院》书写了接生员谭婶婶与助产医生荷妹因为接生观念有差异而产生的小冲突以及由此激起的心理波澜。
故事发生在“大跃进”年代的农村产院里,涉及到了集体化时代中国社会正在开展的生育卫生改革运动,但是,从作品诞生起,评论界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回避这一具有明晰性别指向的故事背景和生活现实,着重阐释作品中有关变革时代里落后与进步、改造与成长、固步自封与不断前进的革命主题。
只有冰心在她的评论中肯定了《静静的产院》作为女性写作的特点和意义,“茹志鹃是以一个新中国的新妇女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分析解放前后的中国妇女的。
她抓住了故事里强烈而鲜明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也不放过她观察里的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而这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妇女的,从一个女读者看来,仿佛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写得如此深入,如此动人!”当然,即使是从五四妇女解放运动走来的知识女性,冰心也不能超越时代的认知范式,她最终也将作品的主题理解为:“作者是和‘大跃进’的时代一齐跃进的,她以跃进的眼光,来寻找跃进中的妇女形象,她在一座‘静静的产院’的周围,刮起一阵大风,这86DOI院10.16551/ki.1002-1809.2019.06.012当代作家评论 2019年第6期①②③在1961年《文艺报》集中刊发的有关茹志鹃创作风格的讨论文章中,细言(王西彦)在《有关茹志鹃作品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把茹志鹃的小说创作分为“描写过去的战争生活的”和“描写当前的现实生活的”两类。
50年代小说

一、李准: (一)简介: 蒙古族,原名李铁生,曾用名李准,1928年 出生,河南洛阳人 。
1、李准具有那个时代优秀作家所必须具有的一个才华 —— 能够及时、迅速地感受意识形态的中心指令。 《不能走那条路》 、《李双双小传》 2、李准也的确具有小说家的才能。
2)叙述方式 :喜剧式
3)情节比较单纯,冲突集中,故事性比较强,具有中国传 统小说意味 。
4)语言、语调,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李双双是我们人民公社孙庄大队孙喜旺的爱人,今年二十七 岁年纪。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以前,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她 叫‚双双‛,因为她年纪轻轻的就拉巴了两三个孩子。在高 级社的时候,很少能上地做几回活,逢上麦秋忙天,就是做 上几十个劳动日,也都上在喜旺的工折上。村里街坊邻居, 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或者‚喜旺媳妇‛; 年轻人只管她叫‚喜旺嫂子‛。至于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人 前提起她,就只说‚俺那个屋里人‛,近几年双双有了小孩 子,他改叫作‚俺小菊她妈‛。另外,他还有个不大好听的 叫法,那就是‚俺做饭的‛。
二、孙犁与“荷花淀派”小说:
(一)作家生平与创作 :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 中篇小说《村歌》。 《荷花淀》、《嘱咐》。
孙犁的田园小说与废名、沈从文等人的现代田园小说的区别与联 系: 孙犁的小说大体上承续的是废名、沈从文等人的田园小说风格的, 只是表现的内涵有所区别。 废名、沈从文等人的现代田园小说主要是在乡土生活中写人性, 它或者追求人性的自由,或者渴望道德理想;在形式上,追求的 是意境。 孙犁小说在形式上也是追求意境,但是,却不是以人性为中心, 而是以政治为中心。
年代 代小说

二、小说体裁的状况
在小说体裁上,这一时期趋向于关注它的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中篇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 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 重视。
从1949年到1965年,这期间发表的中篇小 说,大约有四百余部。
较为知名的有《铁木前传》(孙犁)、《在和 平的日子里》(杜鹏程)、《来访者》(方纪)、 《水滴石穿》(康濯)、《归家》(刘澍德)等 不多的几部。
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 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 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 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 地点。在七个多月生活中,他与战士吃住 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创作了《生活 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 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会见彭司令员 》等作品。
“写作热情我是有的,但写起来也有困难。表现个 人的思想感情变化还容易,也能表现得真实,但 是是不是工农兵也喜欢看呢 ? 怎样达到普及的目 的,是个问题。另外,我所掌握的语言,在汉语 中是很美丽、很有效果的,但是,是不是适合表 现生活,也是个问题。 ”
师陀等也不见有值得注意的作品问世。
另外一些小说家,开始了他们在取材、艺 术方法、作品风格上的改造,以适应新的 文学时代的需要。
《英雄赞歌》由公木(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 。时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创作《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词,刘炽作曲。
刘炽以自己当年采风时采到的一首内蒙古民歌《 巴特尔陶陶呼》为种子,加以发展完成的。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 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
张天翼(1906—1985),在50年代前期,主要从 写儿童文学写作。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1987 马 原《错误》 叙述的圈 套
06
1987 王 蒙《活动 变人形》 对一个 “新...
附录 参考书目
图录 本书的“老照片”(部 分)
纵论篇 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 人物形象及若...
后记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插图
03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Ⅱ
02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Ⅰ
04 附录 参考书目
目录
05 图录 本书的“老照片” (部分)
07
后记 重读20世纪中 国小说
纵论篇 20世纪中国
06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 若...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 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 今”……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士农工商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 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 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 100年。
04
1930 沈 从文《柏 子》《萧 萧》《丈 夫》...
05
1930 张 恨水《啼 笑因缘》 鸳鸯蝴蝶 派...
06
1930 刘 呐鸥《游 戏》、穆 时英《白 金的...
01
1931 巴 金的《家》 细思极恐 的爱情 故...
重读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

重读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在当代文学的殿堂中,杨沫的《青春之歌》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杨沫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刻画了林道静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林道静从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她的成长过程揭示了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
在小说中,林道静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涅槃,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她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信念坚贞。
她的成长故事充满了热血与激情,她以一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断自我磨练和改造,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杨沫通过《青春之歌》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跨越了时代和政治的界限,成为了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汲取到青春的热血和革命的激情。
《青春之歌》在1958年首次出版后,很快成为了畅销书,并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新川剧等艺术形式,还被拍摄成同名电影,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在全国放映,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这不仅证明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说明了它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读《青春之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更能从中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和伟大。
同时,我们也能从林道静的成长故事中汲取到力量,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定信念,勇敢追求理想。
正如杨沫所说的那样,“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
《青春之歌》不仅是一部讲述革命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描绘青春热血的长诗。
它以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