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磁现象 磁场》导学案

公开课-《磁现象 磁场》导学案
公开课-《磁现象 磁场》导学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学习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4、知道地磁场;

【重点、难点】

认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学习过程】

一、磁现象

阅读课本119页“磁现象”部分,利用小实验验证、归纳总结以下问题:

活动一、认识磁体

1、用磁体分别去靠近桌上的铁钉、回形针、塑料尺、钢钉、铜片、铝片、碎纸屑,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体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体吸引?

2、将条形磁体靠近回形针时,观察条形磁体上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数目的多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将小磁针放在水平桌面上自由转动,待小磁针静止时观察磁极的指向如何?

4、分别将两个磁体的异名磁极和同名磁极靠近,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磁极间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知识小结:

1.物体吸引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________。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_,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____极(____极),另一个叫_____极(___极)。

3.同名磁极相互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

4.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_______。

【科学探究】

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①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他们区别开来?说出你的操作方法?②若要进一步判断该磁体的磁极,有哪些办法?

二、磁场

阅读课本120页“磁场”部分,结合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活动二、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试着完成下面的实验,

1、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某一位置,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2、重复拨动小磁针,再观察小磁针的情况;

3、换用其他的小磁针放在相同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4、将小磁针换个位置放置,再观察小磁针的情况;

分析归纳:

①条形磁体周围的同一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示的方向;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示的方向;这个现象说明磁场是有。

②物理学中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活动三、用小磁针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分布

1、器材:条形磁铁、小磁针;

2、用均匀分布的小磁针来显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总结:

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就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3、用相同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探究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知识小结:

1.磁体的周围存在着_____,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发生的。

2.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____极所指示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叫_________,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_____极出发,回到_____极。

4.磁感线的疏密能够反映磁场的。

三、地磁场

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4——1094)在公元1086年写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方家(术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来研究磁偏现象的人。提出较系统的原始理论的是英国人吉尔伯特。他在1600年著的《磁体》一书中,把当时许多有关磁体性质的事实都记了下来,同时创造性地作了划时代的实验:把一块天然磁石磨制成一个大磁球,用小铁丝制的小磁针装在枢轴上,放到该磁球附近,在这磁球面上发现小磁针的各种行为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指南针的行为完全一样。吉尔伯特用石笔把小磁针排列的指向标出一条条线,画成许多子午圈,与地球经线相像,也有一条赤道,小磁针在赤道上则平行于球面。因此吉尔伯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磁子午线

汇交于地球两个相反的端点即磁极上。

阅读课本121页“地磁场”部分,并查找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1、地磁场的形状跟那种磁体的相似?

2、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是否重合?

【科学世界】

1、“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最高时速可达550km/h,2015年10月中国首条国产磁悬浮线路长沙磁浮线成功试跑。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你对磁悬浮列车了解多少呢?试着查早资料,了解一下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为什么能够悬浮起来?

2、动物罗盘

王斑蝶:每年深秋 ,数百万的王斑蝶都要从美国和加拿大的栖息地迁徙到墨西哥中部山区越冬 ,行程可达3200km ,堪称昆虫迁徙距离之最。但这些王斑蝶却是前一年春季自墨西哥返回到北美等地区的王斑蝶后代 ,从未飞到过墨西哥 ,它们靠什么认路呢 ?人们曾经认为这些蝴蝶以太阳作为指南针来导航 ,但在乌云蔽日的天气中它们照样迁飞。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秋季王斑蝶进行测定发现 ,将王斑蝶放在正常的磁场中 ,它们朝西南方向飞行 ,与从美国东部向墨西哥方向迁飞的方向一致。而将其放在逆向磁场中 ,则纷纷朝向东北方向迁飞。撤掉磁场时 ,则呈现漫无目标的乱飞状态 ,这表明王斑蝶体内存在磁性物质 ,其迁飞方向与体内磁性物质有关。

鼹鼠:在对赞比亚地下鼹鼠的研究中,捷克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名为上丘脑的大脑结构中有些神经细胞是这种动物生物“指南针”的一部分。这些细胞组对不同磁场方向会做出有选择性的反应。鼹鼠利用这些磁感觉信息合成了一幅它们周围环境的心理地形图,而其它的动物用不同感官信息来达到同样的地形图。

四、课堂小练

1、下面关于磁体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B.同名磁极互相吸引,异名磁极互相排斥

C.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D.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指向地球北方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两部分组成.该

金属能被磁铁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A. 银

B. 铁

C. 铝

D. 锌

3、在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置8枚小磁针(其中涂黑的部分是小磁针的N极).如图中正确的是()

4、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右边图中磁感线方向和磁体的N、S极()

5、如图所示是小梦从市场上买来的磁铁魔术玩具,它呈橄榄球形。两个

橄榄球形磁铁抛起来后,在空中就会相互吸引、碰撞,发出类似蛇叫的清

脆响声,故又名“响尾蛇蛋”。小梦想知道这个磁铁的磁极在哪儿呢?请

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梦解决问题: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散步》阅读复习导学案 一、回答问题: 1、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3、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 1、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单,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 我体会到:应该尊敬师长,孝顺长辈,。 2、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我认为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母亲年事已高,时日不多,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为老人着想。 3、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同时,我和妻子都是,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这种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 二、 1、课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地点人物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三、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划线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三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继续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节奏。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品读文章细节,探究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亲情。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_公开课一等奖_学案

课题: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年级:高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高一(9)班授课人 【课标要求】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能分别说出气团和锋的主要类型。 2、通过观察冷锋与暖锋的示意图,掌握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3、结合我国常见的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征。 【难点】 1、气团的概念。 2、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学前准备】 要求:预习课本,根据以下知识提纲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关键词并默记,然后默写完成填空,并结合预习目标用红笔标出重难点作重点记忆。 一、气团和锋(阅读教材P42-43。) 1、气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____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 3、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划分为(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 (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_____气团:湿润 4、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划分为 _________气团:干燥 5、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______。 6、锋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冷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出现、、大风、雷雨等天气;过境后,天气会 变,气温会降低。 8、暖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或有雾;过境后,天气变得、湿润。 9、准静止锋 概念: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锋面成准静止状态的锋。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 活动一:画出下列天气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冷锋)2010年高考题(暖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气团、锋面的概念和分类;说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概念。 (2)读简易天气系统示意图,能绘制简单的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 (3)分析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4)举例说明生活中天气系统的实例 (5)能在锋面气旋示意图中低压槽的两侧画出风向,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低压槽附近的天气特征。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天气特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2)难点:锋面气旋的读图分析。 【知识链接】 1.什么是气团? 2.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哪些? 3.什么是锋面?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 4.观察锋面示意图,说说冷暖气团的位置。 5.什么是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6.什么是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学习过程】 一.锋面系统 请绘制简易的冷锋、暖锋图,标出锋前、锋后。 请读冷锋、暖锋示意图,思考: 1.锋面为什么不与地表垂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附近常伴有什么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常伴有这些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表归纳冷锋与暖锋的不同点。 二、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我画的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我画的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散步》导学案(学生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自学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 散 ( ) 步勉强( ) 我背( )上的……散( )文强( )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散步→②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④“我”决定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②但是春天终于 ..来了。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6、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除例句之外还能找出其他句子来谈谈吗) ①“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8、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9、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10、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学后记】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_探究案1

第四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锋面的概念及类型;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并能进行 简单的天气形势分析。 2、通过对冷锋和暖锋的对比分析,学会绘制锋面系统示意图,培养读图、用图、绘图 技能。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熟记气团、锋面、锋线等相关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观察常见天气现象。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锋面系统 1、基本概念(结合课本图2.16掌握锋的形成) 气团:水平方向上、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按性质分类:冷气团、暖气团 锋面: 锋 锋线: 2、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结合课本及图2.17、图2.18掌握冷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及对天气的影响) (1)在下表绘出冷暖示意图、标出冷暖气团及画出冷暖锋符号、降水区域(对比掌握冷锋、暖锋符号和冷暖气团位置)。 (2)从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三方面描述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3、准静止锋 ①概念:冷暖气团势力,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②天气变化:多形成阴雨天气。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阅读材料,分析北京、武汉某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原因。 (1) 4月5日:北京、武汉处在____锋过境____,受单一____气团控制,天气_____________。 (2) 4月6日:北京处在_______锋过境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__天气; 武汉处在________________,受__________控制,天气_______________。(3) 4月7日:北京处在_____锋过境____,____气团占据原来____气团位置,气温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

《散步》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 )壮 ( )起了母亲散步( ) 散 勉强( )( )(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合作探究】 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 家作示范朗读一样。)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文段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把散步这件小事写得像是一件很大的事,谈谈你的看法。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冷气团与暖气团物理性质差异: 3.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1)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2)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二、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2.锋区控制下的天气: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随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有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锋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它就是有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一:锋面的特点: 为什么锋面是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上下、前后空气有何不同? 冷暖气团的温度和密度不同。冷气团冷而重,暖气团暖而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就会爬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并且这个倾斜面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探究二: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三: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四:冷锋与暖锋降水的位置和强度有何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降水强度大。 暖锋降水集中在锋钱,降水强度小。 探究五:活动(课后第42页) 1、活动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冷锋天气。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近。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此锋移动的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大。

25_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课题常见天气系统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2理解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的特征 (3)(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 学习 重点 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学习 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一、锋面系统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分为和。 3、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4、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亦称,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5、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的锋,暖锋是指的锋。 6、对比分析,总结冷、暖锋特点。 气团运动天气变化锋面符号降水位 置 实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丙 甲乙

1.高、低气压 (1)高气压:等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低气压:高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3.反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4.读教材图2.21“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完成下列图表。 天气系统低压系统(气旋) 高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梯度力方向 气流流向北半球南北球 天气状况 平面示意图(北半 球) 空间示意图 我国典型的天气 三、课后作业 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 6 散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 )壮 ( )起了母亲散步( ) 散 勉强( )( )( )文(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最新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联系实际天气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难点: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判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自主阅读,掌握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41页,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气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 3.单一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4.锋面的概念:。

5.锋线的概念:。 6.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 。 二、讨论分析,掌握重难点。 锋面系统的分类:

三、知识拓展: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叫准静止锋。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对峙"状态,暖气团前进,为冷气团所阻,暖气团被迫沿锋面上滑,情况与暖锋类似,出现的云系与暖锋云系大致相同。由于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还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但是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连阴雨天气。 时间原因特征 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贵阳到昆明带连续阴雨绵绵的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夏半年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的长期 阴雨绵绵的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 4、5月份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 变而成 华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低处,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西部海拔较高处,仍受 西南暖气流控制。冷暖气流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的地带相接触,势均力敌,移动缓慢, 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冷湿天气, 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温 暖天气。昆明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不过一旦下雨,气温就显著下降,所以又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说法。

散步导学案 莫怀戚

1.散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散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散步”是幸福的表现。即使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小的分歧,“我”也能用勇于承担责任的胸怀,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产生了体现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的幸福情景。 2、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新授导入】 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预习检测】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霎(shà)时桑(sāng)树水波粼粼(lín)背(bēi)起了母亲散步(sàn)勉强(qiǎng)我背(bèi)上的……散(sǎn)文强(qiáng)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精品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面的概念,并对成因、分布及运动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 2.应用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些简单天气实例。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判断出气团的性质,并进一步确定锋面的类型; 2.能根据锋面的特点总结锋面降水的特点以及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本节重点); 3.理解高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某次天气的形成过程(本节重点)。 【思维过程与方法】 探究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基本概念: (1)气团及其分类和特点:以康巴什为参考,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团为______气团,其气温较______、水汽含量较______、密度较______、气压较______;夏季来自太平洋地区的气团为______气团,其气温较______、水汽含量较______、密度较______、气压较______。 (2)锋面及其分类: 锋面的定义: 锋面分类的依据是: 2.冷锋与暖锋: 【及时反馈1】下左图为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完成1-2题。 冷 锋 暖 锋 完成剖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云区和雨区的位置、 雨线的倾斜方向) 气团运 动状态 冷气团 暖气团 主要雨区位置 降水特点 表示符号 天气状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影响我国的天气实例

1.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与上右图中的____地相似(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复习导学案 一、回答问题: 1、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3、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 1、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单,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 我体会到:应该尊敬师长,孝顺长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我认为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母亲年事已高,时日不多,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为老人着想。 3、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同时,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 二、 1、课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地点人物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三、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划线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三1.C 2.心理3.尊老爱幼亲密和谐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四、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2、黑色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3、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4、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D3、A 4、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5、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教师版版)

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教师版) 学生用时120分钟共2页2013年12月22日 编制:徐爱秋审核: 方孝华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学生活动区教师备课区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 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 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的?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 的“?______”; 冬季的寒潮; 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2.高压脊: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21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22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23____________天气。 【问题思考】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答:前者是指春季暖锋过境后气温逐渐回升的现象,后者是指秋季冷锋过境后气温逐渐下降的现象。 2.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假如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上海的天气一定晴朗干燥吗? 答: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气旋,应是暖性反气旋,在其西部及西北部,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会出现升温和云雨天气,因此上海可能吹东南风,出现湿热多雨的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学生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用时120分钟共2页2013年12月22日 编制:徐爱秋审核: 方孝华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 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的“? ______”;冬季的寒潮;北方 秋高气爽的天气 2.高压脊: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21 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22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23 ____________天气。 【问题思考】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2.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假如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上海的天气一定晴朗干燥吗?

《登高》公开课教案 导学案

《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意象,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体味诗人流露在作品中的深沉苦痛和忧思;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胸怀。 【学习重点】 1. 分析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2.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解读作品中“悲”情的丰富内涵。 【突破方法】围绕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析文字等方法突破。 【学习时数】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解题: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58岁时去世,写这首诗时是55岁。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又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外漂泊。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此时诗人还壮志未酬,而好友李白、高适、严武也相继辞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自主学习 (一)抓题目 从题目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二)抓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结合前两课所学回答:此诗写于什么时间?此时的社会环境如何?作者的境遇如何?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又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外漂泊。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最新1《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1散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未来,一只递给过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在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交流点拨】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交流点拨】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交流点拨】(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

优质课-南亚导学案(含答案)

《南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的地理位置。 2、熟悉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3、熟悉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2、学会分析南亚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地理位置(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1、经纬度位置:南亚大致范围为 0°-35°N以及60°E-97°E ,北回归线和80°E 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国家和位置:南亚共包括了 7 个国家,内陆国为不丹、尼泊尔,临海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地形与河流(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2 三、气候类型及分布(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1、主要气候分布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甲: 冬 季,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影响,吹 东北 季风,较 干燥 。 具体: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形成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东北季风。 乙: 夏 季,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吹 西南 季风,较 湿润 。 具体: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西南季风。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 6-10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 2、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 11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离该地较远。凉季 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高?为什么? 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辐射变强。热季 乞拉朋齐因降水丰富被称为“世界雨极”,原因是什么? 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四、南亚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当带来主要降水的 西南季风 强度适中时,当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当 西南季风强劲时,表现为早来晚退 ,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 洪灾 ;当 西南季风势弱时,表现为晚来早退 ,雨水过少,容易造成课堂总结 南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