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种质植物资源概述

内蒙古种质植物资源概述
内蒙古种质植物资源概述

内蒙古种质植物资源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偏东的位置,属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地处北纬37°30′~53°20′,东经97°10′~126°02′,呈一弧形的狭长地区,由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3000km,总面积118万km2。内蒙古的大部分由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熔岩台地、沙漠和戈壁组成,其中海拔1000m以上的高原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除大兴安岭及其两侧山麓地带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外,其余地区为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具有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季气温骤生,秋季气温剧降,冬春干旱风大,年、日温差大等特点。大兴安岭、阴山山脉与贺兰山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了一条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使各种自然要素均呈东北-西南向的弧形带状分布,自然条件复杂,自然地带多样。热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由东南向西递减,干湿状况从东北往西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到极干旱依次更替,与此相应发育形成了寒温带针叶林植被、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温带草原植被和温带荒漠植被等地带性植被类型,孕育了多种植物物种,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植物种类繁多,包含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菌类及地衣类等植物界各大类群。迄今为止,内蒙古所记载的野生高等植物共有2781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511种[1]、蕨类植物62种和种子植物2208种。按照吴征镒对全国植物统计比较,内蒙古共有种子植物117科,约占全国种子植物总337科35.7%,此数量高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平原区(68科)及东北平原区(98科),仅低于暖温带气候的华北地区(151科)和我国那方亚热带地区(207科);种子植物共653属占全国种子植物3116属的20.9%,其中以蒿属(70种)和苔草属(91种)数量最多[2-5]。

1983 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在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年会上提出了新的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把野生植物资源分为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和植物种质资源。

1 食用植物资源

食用植物资源指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食用的植物资源。根据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的记录[6-24],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388种,包括368种、3亚种、16变种、1变型,隶属73科、213属。在植物科的等级上,菊科的种类最多,其次为百合科和蔷薇科,占全部种类的3402%;在植物属的等级上,葱属位列第一,其次为蒲公英属和蒿属,占全部种类的11.60%;在生活型的组成上,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全部种类的79.12%;植物的食用部位涉及根、茎、叶、花和果实;按照不同食用方式,把内蒙古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可分为粮用类、野生蔬菜类、野生水果和干果类、调味品类、茶用类、食用油料类、糖料类、胶用类和嚼食类9个类型;在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中,蒙古族传统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共有119种、2亚种、4变种、1变型,隶属于31科76属,占全部种类的32.47%。

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中食用的部位主要包含茎、叶等营养器官,同时大多数植物资源在利用时可使用其幼苗或嫩苗。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中存在单个植株多个部位都可食用的情况,如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茖葱(Allium victorialis)可食用的部位包括茎、叶、根和幼苗;遏蓝菜(Thlaspi arvense)包括茎、叶、种子、幼苗等。个别植物地上部分全部可食,如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这类植物资源一

般都是矮小的草本植物;少量植物全株可食,如矮韭(Allium anisopodium)、黄花葱(Allium condensatum)、薤白(Allium macrostemon)、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长梗韭(Allium neriniflorum),全株可食的植物集中分布在百合科葱属[25]。

2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据《内蒙古植物药志》(1986年)记载,在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有1198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占80%以上,以麻黄产量最大,黄芪位居第二位。据国家《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10月)载,内蒙古野生分布的甘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药材,肉苁蓉、远志、黄芪、防风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药材。根据内蒙古颁布实施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89年4月),明确了我区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药材为麻黄草、银柴胡,三级保护的野生植物药材为柴胡、桔梗、赤芍、毛知母、白鲜皮和动物药刺猬。

内蒙古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有甘草、麻黄、黄芪、肉苁蓉和锁阳等。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接种肉苁蓉生产基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被列为国家级甘草基地,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及人工甘草种植生产基地,包头成为全国最大的蒙古黄芪GAP生产基地,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建成了约10万亩麻黄种植基地[26]。

3 工业用植物资源

工业用植物是指可用作工业原料的植物,如用材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业用油脂植物、工业用染料植物、能源植物等。内蒙古的用材植物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松(Pinus tabulaef ormis)、桦(Betula spp.)、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榆(Ulmus spp.)、杨(Populus spp.)、柳(Salix spp.),纤维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香料植物有薄荷(Mentha haplocalyx)、香薷(Elsholtzia cillata)等[27]。

4 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

环境植物是指能够保持生态环境或使生态环境向更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方向发展的植物,如园林植物、水土保持植物、防风固沙植物等。

4.1 园林植物

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有,空气净化植物,降温植物,降噪植物,观赏植物等。内蒙古已开发利用的园林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山荆子(Malus baccata)、翠雀(Delp hinium spp.)、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沙枣(Elaeagnusangustifo lia)、白榆(Ulmus pumila L.)、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另外对于室内绿化,有以下植物可以利用:具有吸收甲醛作用的植物,如吊兰(https://www.360docs.net/doc/b415505582.html,osum)、芦荟(Aloe arborescens)、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inn.)、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 iata)等;具有吸收苯作用的植物,如长

青藤、铁树等;具有吸收三氯乙烯作用的植物,如万年青、雏菊(Bellis perennis)、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inn.)等;具有吸收二氧化硫作用的植物,如月季(rosa cvs)、玫瑰(Rosa rugosa)等;具有吸尘作用的植物,如桂花;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如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还有很多种类有待于开发利用。

4.2 水土保持植物

适用于水土保持的植物,主要为草本,一般利用其特殊的生长习性来保持水土,利用其地上部减少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地表径流导致的水土流失;利用其地下发达的根系起到一定的加固土壤,涵养水源的作用。水土保持植物有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酸枣(Ujuba var.spinosa)、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旱柳(Salix matsudana)等。

4.3 防风固沙植物

防风固沙植物有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黄柳(Salix gordejevii)、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等。

5 植物种质资源

植物种质是指栽培植物、果树、经济作物的野生种或它们的近缘种,如内蒙古的野燕麦(Avena fatua)与粮食作物莜麦(Avena chinensis)、燕麦(Avena sativa),野大豆( Glycine soja)与大豆(Glycine max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与梨,山荆子与苹果等,在植物系统分类中隶属同属植物。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缘种具有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优良性状,是用于改良栽培植物遗传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重要基因库。

此外,根据1992年出版公布的《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内蒙古的特有植物有圆叶木蓼(Atraphaxis tortusa)、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阴山乌头(Aconitum yinschanicum)、白狼乌头(Aconitum bailangense)、阴山棘豆(Oxytropis inschanica)、兴安翠雀花(Delphinium hsinganense)、阿拉善苜蓿(Medicago alaschanica)、微硬毛建草(Dracocephalum rigidulum)等8种,均被列为一类保护植物。另外,二类保护植物有26种,三类保护植物有46种,四类保护植物有15种,共计95种[28]。随着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陆续公布,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 白学良.内蒙古苔藓植物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二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3]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三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4]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四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5]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五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6] 哈斯巴根.内蒙古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及开发途径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

版),2002,31(3):262-268.

[7] 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红雨,梅丽君.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古族牧民食用野果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9,28(4):321-323.

[8] 哈斯巴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食用野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汉文版),1995,1:60-63.

[9] 哈斯巴根.蒙古族传统茶用植物的初步调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1):43-48.

[10] Khasbagan and Imzab.Some Plants Used and Explained by the Mongolians in Arhorchin Banner,Inner Mongolia,China[J].In The Challenges of Ethnobi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6:118-123.

[11] 哈斯巴根,苏亚拉图,音扎布.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民间茶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6,4:62-65.

[12] 何根全,哈斯巴根.内蒙古科左中旗蒙古族民间野菜的初步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1999,20(1):37-41.

[13] Khasbagan,Hu-Yin Huai,Seng-Ji Pei.Wild Plants in the Diet of Arhorchin Mongol Herdsmen in Inner Mongolia[J].Economic Botany.2000,54(4):528-536.

[14] 哈斯巴根,苏雅拉图.蒙古族利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6.2:58-62.

[15] 格根塔娜.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传统植物学知识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4-40.

[16] 红格尔.内蒙古库伦旗低山丘陵地区植物区系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

[17] 娜布其.内蒙古库伦旗沙地植物区系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9.

[18] 曹乌吉斯古楞.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综合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39-41

[19] 包萨茹拉.内蒙古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9.

[20] 额尔德木图.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用植物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5,30,33,36.

[21] 哈斯巴根,苏亚拉图.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9-130.

[22] 金凤.蒙古族饮食文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6-61.

[23] 胡乌仁.额济纳野生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5:32.

[24] 乌尼尔.呼伦贝尔鄂温克民族植物学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5:20-23.

[25] 赵晖.内蒙古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信息检索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11.

[26] 陈贵林. 内蒙古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A]. 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2009:1.

[27] 哈斯巴根.内蒙古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及开发途径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31(3):262-268.

[28] 赵一之.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 M] .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4- 19.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据了解,这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1个保存年限45~50年的长期库、2个保存年限25~30年的中期库,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目前,药植所已首次系统、大规模开展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已入库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实现了对193个科1017个属种子的长期保存,保存期为50年。该种质库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全国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同时,药植所还创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批种质生活力快捷、标准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种质入库干燥的技术;设计完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信息管理系统。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中药新药、植物药开发、优良品种选育的基因来源。为了永久保存历经了亿万年进化和积累的优良基因资源,满足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需求,药植所成立五十年来致力于“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以肖培根院士为首的研究人员不懈努力下,对我国近800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开展了收集、保存、调查、整理研究,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平台,实现了对280科5282种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以活体形式保存了大批珍贵基因资源,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243种,国外引进物种150种以上。目前,该所建于北京和云南、海南、广西三个分所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迁地保护、专业药用植物园,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覆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总面积达5000余亩。 药用植物园等迁地保护平台和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的完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的构建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基因资源的物种数量和份数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野生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3.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4.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5. 野生植物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存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6. 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成为生态适应。 7.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的一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8.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9.果树植物资源:指一些能够提供鲜食、干果和作为饮料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10.油脂植物:含油器官的含油量达10%的植物 11.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12.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3.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1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 在一下植物(银杉、银杏、三尖杉、人参、红豆杉、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人参、水杉。 2. 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要: 3. 1983 年在中国植物学会 50 周年年会上,吴征镒将植物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食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4. 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样调查。 5. 芳香油提取的三种方法: 6.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7.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可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8.特种油脂的内涵:a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殊,b用途特殊,c产地独特,d价值高 9.特种油脂的种类:高亚油酸,高亚麻油酸,高ve油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乌拉草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中华猕猴桃_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银杏、水杉、攀枝花苏铁、银杉等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政字〔2006〕35号2006年2月14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现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实现风电产业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主要包括风能资源勘查测量、风电发展规划、风能资源详查、项目开发利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第三条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和技术归口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委是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主管部门。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风能资源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积极推动风能资源市场的建立和有序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风能资源勘查。自治区风能资源勘查分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风能资源普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内蒙古气象科研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区内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工作,内蒙古气象科研部门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提交区内风能资源普查评价成果。普查及评价成果将作为编制自治区风电发展规划的依据。 风能资源详查。风电项目法人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风电发展规划,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和项目开发利用工作,详查成果应作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第六条风能资源配置。自治区风能资源配置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自治区风电发展规划内风能资源丰富区(Ⅰ级)、较丰富区(Ⅱ级)和可利用区(Ⅲ级),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风能资源详查和项目开发利用进行管理;风能资源欠缺区(Ⅳ级),由盟市发展改革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风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厦门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2008年3月14-16日在厦门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农业部科教司陈彦宾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科技局李建萍处长,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王述民副所长,茶叶研究所江用文副所长,草原研究所王育青副所长,福建省科技厅郭运孝处长、农业厅程书田处长、农科院刘波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91个单位的25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许增泰处长充分肯定了项目在植物种质资源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资源保护、整理整合、信息共享、实物共享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对项目2008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彦宾处长对项目工作表示满意,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刘旭副院长要求各子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全面总结平台工作,加强交流,填平补齐,整体推进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万建民所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感谢科技部、农业部的长期支持,感谢项目参建单位和专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作物科学所将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王述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年度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曹永生、江用文和王育青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牧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各参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

样性图谱编制进展,并就项目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涵盖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牧草植物种质资源。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包括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331个参加单位,参加人员达2630人,其中高级职称938人。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Ver 1.00 Date 2006.11.16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气象学界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 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 ? 4 3 5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 e r c h e m i e ll a w i l o s n i i N a k ai〕 鼠李科(R h am n a ce 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 e r c i d i p h y ll u m j a po n i c u m S i e b e t Z u c c〕 连香树科(C e r c i d i p h y ll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 h a n g n i e n i am o e n a C h i e n〕 兰科(O r c h i d a ce 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香果树E m m e n op t e r y s h e n r y i O l i v.〕 茜草科(R ub i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约3米。叶色翠绿,叶柄绿色透红。花如喇叭状,初开白色,继而淡黄色。圆锥状花序,花略有香味,有的萼片发育成叶状,粉红色。果熟时还不脱落。 产安徽歙县、绩溪、黄山、祁门、休宁、太平、广德、宣城、泾县、岳西、潜山、舒城、金寨、 ? ? 3 5 5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内蒙古风光资源情况

一、内蒙古电力系统现状 (一)内蒙古电网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电网(简称内蒙古西部电网)位于华北电网的北部,是华北电网的组成部分和主要送电端。2012年内蒙古电网供电区域为自治区西部地区六市二盟,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 目前,内蒙古西部电网已形成“两横四纵”的500千伏主干网架结构。各盟市供电区域均形成220千伏主供电的网架结构,其中,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地区已形成220千伏城市环网。 截止到2012年底,内蒙古西部电网发电装机(0.6万千瓦及以上)容量4234.724万千瓦,包括:火电厂88座,装机容量3181.57万千瓦;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56.84万千瓦;风力发电场98座,投产容量967.089万千瓦;生物质电厂3座,装机容量6.6万千瓦;光伏电站10座,装机容量22.625万千瓦。内蒙古电网覆盖范围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8座,主变35台,总变电容量2670万千伏安;220千伏公用变电站107座,主变211台,总变电容量3243.9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54回,总长4890.674公里;220千伏线路454回,线路总长度14407.11公里。 2012年内蒙古电网最高供电负荷为1820万千瓦(不含外送电力)。内蒙古电网向华北电网协议送电容量390万千瓦。2012年内蒙古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1542.4亿千瓦时(不

包括外送电量),比上年增长4.72%东运华北电量为273.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7%。 2012年蒙西电网现状图见图所示。 (二)目前电网存在的问题

1.电力需求总量有限,电源装机存在较大富余。 进入“十二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多方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内电力需求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自治区经济总量较小,区内电力需求增量有限。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蒙西电网风电迅速大规模兴起和发展后,蒙西电网已投运的风电、火电无法在短期内全部消纳。因此导致网内电源装机出现大量盈余。2012年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5126小时,低于全国平均值(5370小时)。 目前,国家批复的蒙西三个百万风电基地计划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今明两年,随着蒙西在建风电项目的陆续投产,装机富余问题将更加突出。 2.电网调峰能力有限,冬季供热存在弃风,无法全额收购已投运风电电量。 蒙西电网内主要以火电为主,水电装机容量很小,2012年水电装机仅占全网装机的1.3%,整个电网的调峰完全由火电承担。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风电的建设和投运,使得电网的调峰压力更为显著。 由于电力市场空间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冬季为保居民供热,蒙西电网无法全额收购现已投运的风电电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风电“弃风”问题。 3.高耗能产业项目大量停产,进一步加重电源富余局面。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AAA内蒙古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内蒙古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风电业现状 第一节风电业和其他电力行业比较 现今世界上的发电方式有燃煤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等,但其中大多数受原料,成本,技术,场地等方面限制并没有普及,在未来也不具有普及的可能,这些发电方式不参与比较。主要对现今以及不远的未来已经普及或即将普及的几种发电方式进行比较,即用燃煤火力发电,水利发电,核电同风力发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风电的发展前景。 成本及价格:风力发电的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不具有优势,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还无法于同常规能源相竞争,这制约了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 在影响风电成本的各个因素中,现代水平轴旋桨式风力机本身的局限性,对风电成本影响最大。因风机造价太贵,平均风速不断变化,而使风电成本比火电成本高出约2/3,所以风电虽无污染、能再生,是十分理想的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却无法推广。但是目前新一代摆翼式立轴风力机已开发成功,可使风电成本急降到2.4美分,比火电还低。虽然距离新型风机的降价和普及还有一段时间,但这是通过技术革新迅速减低风电成本的可行途径。而火电、水电和核电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在这方面的成本要小于风电。 由于风电所利用的风能的本身属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长久地保障能源安全,风电的价格相对稳定,不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风力发电可以比较稳定地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土地使用费,而且对当地的税收也有很大支持。 与燃煤火力发电相比,风电的成本要高33%~60%。风电成本高的原因在于:首先,固定资产折旧费高;其次,发电系数低;例如与煤电相比,风力发电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是煤(20%~22%)的1倍多,但发电系数只相当于煤电的1/2。主要原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论文关键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驯化原理论文摘要在分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遵循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及园林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能为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我国地大物博,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等植物约3万种,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达6000种以上。我国不仅原产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而且观赏植物栽培有极其古老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至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我国劳动人民已在园圃中培育花木了。尽管如此,在我国城市绿化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如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一般为200~300种,上海有近400种。而且,除了生境条件极特殊的区域,如热带、寒带或干旱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植物材料单调、雷同,造成千城一面的状况,这与植物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1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 1.1家底不清,保护不力 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即资源家底还未摸清。目前,不论野生还是栽培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均由于多种原因而面临许多种类散失和濒于绝灭的严重威胁。野生的如兰属和金花茶系的某些种、变种、变型,栽培的如凤仙花品种,均为最突出的例证1]。因此,进一步开展资源考察,摸清家底,加强保护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做了些保护和管理工作,收到一定效果。如金花茶20世纪80年代由林业部通令全部种类一律禁止出口,后经再度修改,有些种类已对外开放,并在广西设立金花茶保护区与基因库,在洛阳建立中国洛阳牡丹基因库,在武汉建立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等。 1.2科技落后,盲目引种 ①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很丰富,但大量可供观赏的种类却久居深山无人问,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如我国是山茶属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有不少优良茶花的传统品种和新品种,但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茶花育种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大,现国际茶花协会登录的品种达2.2万个,而我国山茶栽培品种仅300多个,云南山茶140多个。②有盲目从国外引种的趋势,尤为严重的是我国缺乏对野生植物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各地开发利用缺乏技术支撑,很多个体经营者直接从山上挖掘野生植物;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眼光或追求短期的政绩效应,造成资源的极大破坏,无异于杀鸡取卵。 1.3“产用研”脱节 ①科研与生产脱节。由于科研体制问题,当前科研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生产相脱离,为科研而科研,通常是论文发表或课题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②生产与应用脱节。生产者由于技术、投入或风险等原因,无力也不愿进行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随大流,生产“大路货”;而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力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应用尽可能多的植物种类来创造园林景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又因为植物应用的新材料、新品种的缺乏逼迫修改设计方案。 2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2]。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因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既能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克服各地园林植物种类单调,又能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丰富植物种类,提高城市品位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 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 Ornamental Plants)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花卉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种、栽培种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种质资源的载体可以是种子,也可以是花卉的块根、块茎、鳞茎等无性繁殖器官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还包括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原生质体及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学研究、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观赏植物(花卉)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蕴藏宝贵的观赏植物资源。 中国的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约有75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

英国丘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Kew)中从中国引种成功的观赏树木占全园树木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花卉资源最为丰富,尤以西南山区最为突出,这一地区的植物种类约比毗邻的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山地多4-5倍。 据陈嵘教授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的统计,中国原产的乔灌木种类比全世界其它北温带地区所产的总数还多, 非我国原产的乔灌木种类仅有悬铃木、山月桂、北美红杉、南洋杉、罗汉柏等10个属而已。 在中国原产的花卉中,有很多是中国特产的优良种类。是中国花卉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观赏植物的资源另一个特点是变异范围大。 l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言,小的杜鹃仅为5-10厘米。巨型的大树杜鹃茎围达近3米,花型、花色、花香、花序差异很大。 l中国的百合约为60种,占世界的60%,种类多。花色变异大,是世界重要的观赏球根花卉的种质资源; l中国蔷薇属、紫薇、乌头属、报春花属等类型丰富是世界上是少有的。设计就是指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形活动或营造活动 建筑是一个有关木材、砖块、石头、钢铁和玻璃的专业。它也是一种基于语言、理念和概念框架的艺术形式。

植物种质资源1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354?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osniiNakai〕 鼠李科(Rhamnace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 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hangnieniamoenaChien〕 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m 样方面积:m×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 —1—

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线(带)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线(带)号:样线(带)长度:m宽度:m路线: 起点:E N 终点:E N 海拔:/ m 生境: 干扰:群落结构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2—

注:(1)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组成物种;(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数量:株(木本)、丛(草本)数;(4)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7)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3 植物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被访谈人姓名: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年龄: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3—

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物候:开花、结果时间;(5)生境:路边、林下、山坡等;(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附表4 植物物种资源贸易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市场名称:被调查摊位:摊位性质:被调查人:联系方式: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