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藻氨酸受体在难治性颞叶癫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红藻氨酸对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机能障碍和超微结构损害的研究

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海马线粒体机能障碍和超微结构损害摘要:目的:长期和持续的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细胞改变。
我们调查了这些细胞变化是否可以通过红藻氨酸(KA)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显示海马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超微结构损害的可能。
方法:水合氯醛麻醉SD大鼠,单方面微量注射KA(0.5 nmol)到海马CA3区诱导癫痫样海马脑电活动。
海马齿状回(DG)、CA1、CA3区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测定的关键在于应用KA30min或180min后。
KA诱导癫痫持续状态的海马三个区域内的超微结构也可以用电镜检测。
结果:在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诱发海马癫痫样脑电活动。
酶活性分析显示KA诱导癫痫持续发作180min后,海马DG、CA1或CA3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marker for Complexes I+III)显著活性下降。
相反,细胞色素C还原酶琥珀酸(marker for Complexes II+III)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marker for Complex IV)的活动保持不变。
可以辨别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肿胀,不同程度的膜完整性的破坏,也是在KA注射入海马180min 后显现。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海马线粒体复合I呼吸酶功能障碍和超微结构损害与颞叶癫痫持续状态的长期发作有关。
关键词:红藻氨酸;癫痫持续状态;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I;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生成细胞能量三磷酸腺苷。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线粒体内膜(1)中五个酶复合物组成。
生化证据表明,脑ATP消耗多数是用来操作神经元的电活动(2)。
因此,线粒体充足的能量供应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神经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癫痫发作可导致大量细胞的变化和级联,包括基因表达,受体组成,突触生理学和晚期细胞死亡的途径(3-9)。
长期和持续的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是医学紧急情况,可以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和精神残疾(10,11)。
Wnt7a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Wnt7a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变化邱文娟;徐向平【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7(028)006【摘要】目的探讨Wnt7a mRNA和蛋白在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过程,明确Wnt7a是否参与颞叶癫痫海马神经发生. 方法利用生后30天的雄性SD大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室提供),经皮下注射KA制成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A 后不同时期(急性期、自发性反复癫痫形成初期和慢性癫痫稳定形成期)实验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每组动物各六只)大鼠海马组织中Wnt7a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KA致痫后在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各时期KA组动物海马组织Wnt7a mRNA 的表达同相应时期NS组相比,在急性期显著下降(NS组:1.000±0.000,KA组:0.304±0.113,P<0.001),在自发性反复癫痫形成初期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组:1.000±0.000,KA组:3.369±1.455,P =0.010),在慢性癫痫稳定形成期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组:1.000±0.000,KA组:5.845±3.524,P =0.020).KA组各时期的动物海马组织Wnt7a mRNA的表达相比较,癫痫形成初期及慢性期均较急性期显著增高(P<0.05),慢性期较癫痫形成初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中Wnt7a蛋白的表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组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Wnt7a可能调控KA点燃颞叶癫痫大鼠的海马神经发生,参与颞叶癫痫的形成.【总页数】5页(P544-548)【作者】邱文娟;徐向平【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β-catenin 和 GSK-3β在红藻氨酸点燃动物模型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J], 高莹;刘怡瞞;徐向平2.红藻氨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Semaphorin3C、Semaphorin3F基因表达的研究 [J], 邓晓清;郑金瓯;余璐;陈子蓉3.妥泰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模型海马和颞叶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J], 张彦;朱凤莲4.DKK1mRNA 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J], 于滨;徐向平;高莹5.红藻氨酸癫痫大鼠颞叶皮层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变化 [J], 边伟红;白雪;陈玉娟;杜望春;黄敬;刘学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的动态变化

反应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及癫痫所致的脑损伤。血清 和脑脊液 中 S0 B、 R 10 C P可用于检测这种 炎症反应和脑组 织损
关键词 : 红藻氨酸 ; 癫痫 ;10 C反应 蛋白 S0 B; 一
中 图分 类 号 :7 2 1 R 4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2 6 2 1 ) 202 - 10 -6 X(0 5 -0 40 1 3
l d C F f pl t a adt nt apo ht a o h e e et i e i dc o t ei py f i ( S )o ipi rt, n e p r c erl i si btent oboh mcln i t s i pl s. u e e c s h o a h e tn p w h w c a i a rw h e Meh d 4 d lm eS t w r rno l d ie t cn o g u n= )adm d l op( 4 ) codn tos 8aut a Dr s ee adm y i ddi o ot l r p( 8 n o e g u n: 0 .A crig l a v n r o r t tet ew e tw r ie fr h ceso m dl aig m dl ru a id dit fegop 6h 1 , o h m hnr s eekl da e es cs f oe m kn , oe g pw s v e oi ru s( , 2h i a l t t u o d i n v 2 , 2had1w .A i a m dl f p es a s bi e t b t crboetcl jci f ancai 4h 7 n ) nm o e o i pyw set lh di r s yi r eervn i a i et no kii c l el a s n a n a ru rn o d
DKK1mRNA 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DKK1mRNA 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于滨;徐向平;高莹【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6(040)010【摘要】目的:观察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剂 DKK1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在颞叶癫痫形成中的表达规律及丙戊酸钠对DKK1mRNA 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利用出生30d 的雄性 SD 大鼠,经皮下注射 KA 制成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后,应用 Real -time PCR 技术检测 KA 后1周、4周和8周三个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中 DKK1的表达,并观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对 DKK1表达的影响。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KA 致痫后在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KA 组动物海马组织 DKK1 mRNA 的表达同生理盐水(NS)对照组(1.00±0.00)相比,在急性期显著下降(0.42±0.17,P =0.000),在自发性反复癫痫形成初期,较急性期表达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1.04±0.24,P =0.896),至慢性癫痫稳定形成期较前两时期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1.35±0.25,P 值分别为0.000,0.045)。
红藻氨酸+丙戊酸钠(KA +VPA)组大鼠海马组织 DKK1 mRNA 的表达,同 NS 组相比在急性期表达显著下降(0.65±0.26,P =0.008),在慢性癫痫稳定形成期表达显著增高(1.30±0.31,P =0.039)。
在慢性期的表达较急性期(0.65±0.26)和癫痫形成初期(0.94±0.18)均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1.30±0.31,P 值分别为0.003,0.033)。
KA +VPA 组和 KA 组之间大鼠海马组织 DKK1mRNA 的表达在 KA 点燃后颞叶癫痫形成的不同阶段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DKk1可通过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参与颞叶癫痫的形成,丙戊酸钠的抗痫作用机制与大鼠海马 DKK1信号分子无关。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动态研究

r t fe a satrKA jcin,a d t eeweemo es o a i p st ec l d , w n w fe ez rs. e i et n o n h r r r p rdc o ii el i 1 1 a d4 atrs iu e Th v sn
惊 厥 , 癫 痫发 作后 1天 、 周 和 4周 凋 亡 细 胞 明显 增 多 , 齿 状 回 、 脑 和 C 在 1 以 丘 A3区 明 显 ( P% 0 0 ) . 5 。结
论 :细胞 凋亡 贯穿 K 致 痫 大 鼠 癫 痴 发作 后 神 经 元 迟 发 性 死 亡 的全 过 程 。 A [ 键 词 ] 癫 痫 ; 藻 氨 酸 ; 胞 凋 亡 关 红 细
[ 摘
要 ] 目的 : 讨 红 藻 氨 酸 ( a i ai, 探 k i c c KA) 导 的 癫 痫 大 鼠 脑 内神 经 元 凋 亡 在 不 同部 位 和 致 n d 诱
痢 后 不 同时 间 的 变 化 情 况 。方 法 : 5 将 O只 S 大 鼠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K 组 , D A KA组 再 按 癫 痫 发 作 后 1
[ 章 编  ̄ ]o 95 3 ( 0 7一31 10 [ 献标 识 码 ] A [ 图 分 类 号 ] R7 2 1 文 1 o—9 4 2 0 )0—红 藻 氨 酸致 痫 大 鼠神 经元 凋 亡 的动态 研 究
吴 原 , 家容 , 庞 郑金 瓯 , 邓晓 清 ,梁 秀琳 , 李佳 荃 , 陈志 颖
ton, n he c ng ur na po ossa if r nttm e a d i f e e rs t ou e m i lde i a d t ha e ofne o la pt i td fe e i n n dif r ntpa t hr gh t r na oxy — n lotd ta f r s u p ik— nd l e i uce i y 1 r ns e a e D t n c e ab lng ( TU N EL t i s a n) . Re u t Se er s iur s p a e n s ls: v e ez e a pe r d i
癫痫实验动物模型

癫痫实验动物模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癫痫具有自发性和反复性等特点,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新型抗癫痫药都是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后应用于临床的。
首次推出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一.利用药物制备癫痫模型(药物建模)注射药物,通过破坏脑部神经递质释放的平衡,阻断兴奋性氨基酸的循环通路,诱发癫痫发生。
1.注射合成红藻氨酸制备大鼠癫痫模型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是海藻的提取物,可作用于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谷氨酸受体,可直接兴奋神经元,又可增强钠离子的通透性而使神经细胞去极化,诱发癫痫发生。
KA的人工合成品即合成红藻氨酸(synthetical kainic acid,SKA),腹腔注射。
发作阶段性明显,行为学表现规律、稳定,死亡率低,适宜大规模建模。
2.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模型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颞叶癫痫的理想模型。
3.穿刺注射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4.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5.青霉素点燃模型6.戊四唑点燃模型类似人类失神癫痫特征,7.戊四氮(PTZ)诱导的急、慢性癫痫8.杏仁核点刺激点燃模型电极植入,给予连续电刺激。
9.经眼电刺激大鼠癫痫模型二.利用手术制备癫痫模型(手术建模)主要用于模拟外伤后癫痫,机制可能与各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触间连接有关。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继发于外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癫痫形式,是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后遗症。
制作PTE模型要求在体,而非脑片或细胞培养。
红藻氨酸致颞叶癫_大鼠脑内Sem_省略_aphorin4C基因表达的研究_郑金瓯

表 1 各组大鼠脑内 Sema3A mR NA 表达 ( x ? s, 平均阳性细胞数/ 2 个 400 倍视野)
只 组别
数
对照组 7 实验组
1 d组 7 1 周组 7 2 周组 7 3 周组 6 4 周组 6
DG 148. 80 ? 13. 53
152. 35 ? 10. 83 57. 75 ? 9. 64* * 61. 83 ? 11. 56* 63. 56 ? 10. 34*
153. 30 ? 10. 64
Sem a3A m RNA 表达水平
CA 1
CA 3
75. 33 ? 8. 82 98. 24 ? 10. 28
78. 92 ? 10. 27 82. 34 ? 8. 14 79. 81 ? 11. 54 85. 55 ? 9. 38 86. 29 ? 10. 47
86. 32 ? 9. 88 88. 53 ? 11. 25 92. 31 ? 8. 54 94. 53 ? 12. 36 95. 28 ? 11. 88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与模型构建 鼠龄 4~ 6 周体重 160 ~ 250 g 的健康雄性 SD 大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
# 272 #
Str oke and N ervo us D iseases, O ct 2007, V ol. 14, No . 5
动物中心提供。( 1) 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 在大 脑立体定位仪上向右侧侧脑室内注射 KA ( Sig ma, USA) 0. 2 Ll( 2 Lg / Ll) 制 备损伤性癫 模型, 并观 察大鼠行为学变化, 按 R acine 分级标准[ 7] , 达到 3~ 5 级者归入 致 成功组, 成 功模型大鼠( n= 33) 于 SE 后不同时间点分为 1 d 组, 1、2、3、4 周组等 5 个 亚组, 每个亚组大鼠 6~ 7 只; ( 2) 对照组( n= 7) 大鼠 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 KA 右侧侧脑室内注射。 1. 2 取材及切片制备 在各时间点将成功模型大 鼠给予麻醉, 断头取脑, 将大脑标本放入液氮, 后移 入- 80 e 恒温冰箱保存, 以备原位杂交切片用。用 恒温冰冻切片机在背侧海马层面行连续冠状位冰冻
红藻氨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Semaphorin3C、Semaphorin3F基因表达的研究

红藻氨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Semaphorin3C、Semaphorin3F基因表达的研究邓晓清;郑金瓯;余璐;陈子蓉【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0(027)002【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轴索导向分子Semaphorin3C(Sema3C),Semaphorin3F(Sema3F)mRNA对颞叶癫痫(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 大鼠模型,用Nissl染色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致痫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的齿状回(DG),CA_1区、CA_3区神经细胞丢失程度以及Sema3C、Sema3F mRNA的表达.结果 KA致病后1d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痫后1w,Sema3C、Sema3F mRNA在海马的CA_1区、Sema3F mBNA在海马的CA_3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时恢复至正常(P>0.05);Sema3C、Sema3F mRNA在DG的表达,Sema3C在CA_3区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KA致痫后海马CA_1区神经元下调Sema3C、Sema3F mRNA的表达,CA_3区神经元下调Sema3F mRNA的表达,可能促进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总页数】4页(P119-122)【作者】邓晓清;郑金瓯;余璐;陈子蓉【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Wnt7a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J], 邱文娟;徐向平2.红藻氨酸致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neuropil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J], 邓晓清;郑金瓯;余璐;陈子蓉3.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海马EphA5受体及其配体ephrinA3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J], 余璐;郑金瓯;梁志坚;吴原4.蝎毒耐热蛋白对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大鼠海马内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 [J], 孙玉波;孙艺平;张英雪;谭仕清;朱奇;刘陆陆;郭婷婷;封艳辉;王冬梅;赵杰5.DKK1mRNA 在红藻氨酸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J], 于滨;徐向平;高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