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本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项目所在区域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飞机坝组、中更新统对河寺和双槽门组、下更新统文家祠组;上第三系上统马拉墩组、下第三系上统红土坡组;侏罗纪下统八宝山组、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侏倭组、中统杂谷脑组、下统日拉沟组、菠茨沟组;二叠系上统萨彦沟组、大石包组、下统三道桥组、东大河组;石炭系上统石喇嘛组、乱石窖组、下统长岩窝组;泥盆系上统河心群组、下统棒塔群组;志留系上统茂县群第四组、中统茂县群第三、二组、下统茂县群第一组;奥陶系上统宝塔组、下统陈家坝群组;寒武系下统油房组;震旦系上统水晶组、蜈蚣口组、下统阴平组。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
1、第四系
①上更新统飞机坝组
虾拉沱黄土和恰叫砾石层、飞机坝组主要岩性成分:泥质粉砂、粘土、砂砾层,厚度分布为0~10米。
②中更新统对河寺和双槽门组
塞塞龙黄土、炉霍砾石层及腊日砾石层,对河寺组和双槽门组主要岩性成分:含砂砾质粘土、细砂、砂砾层。厚度分布10~20米。
③下更新统文家祠组
文家祠组上部为黄土层、下部为砾石层,厚度20~数百米。
2、上第三系
①上统马拉墩组
主要分布砾岩、粉砂岩、粘土岩、泥灰岩夹褐煤层,含植物。厚度分布为186~384米。
3、下第三系
①上统红土坡组
主要分布砾岩、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厚度为135~963米。
4、侏罗系
①下统八宝山组
含煤碎屑岩、火山岩地层,厚度1500~3000米。
5、三叠系
①上统新都桥、侏倭组
上部板岩、砂岩互层夹火山岩,下部砂岩、粉砂岩、板岩。厚度1600~8100米。
②中统杂谷脑组
砂岩夹板岩、灰岩、细砾岩,厚度300~1550米
③下统日拉沟组、菠茨沟组
板岩、粉砂岩、灰岩,厚度132~300米。
6、二叠系
①上统萨彦沟组、大石包组
砂岩、粉砂岩、千枚岩、板岩、基性火山岩夹片岩、大理岩。厚度5~3567
米。
②下统三道桥组、东大河组
砂岩、板岩、基性火山岩,或灰岩、砂岩、板岩、千枚岩。厚度45~1637米。
7、石炭系
①上统石喇嘛组、乱石窖组
灰岩、大理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砂岩。厚度21~432米。
②下统长岩窝组
灰岩、生物灰岩夹板岩、硅质岩,或大理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夹砂岩、灰岩。厚度46~367米。
8、泥盆系
①上统河心群组
大理岩、白云岩,或千枚岩夹灰岩,底为变质砂岩。厚度112~1154米。
②下统棒塔群组
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千枚岩夹砂岩、板岩、中基性火山岩。厚度164~3232米。
9、志留系
①上统茂县群第四组
板岩、千枚岩、或石英岩、片岩。厚度100~734米。
②中统茂县群第三、二组
灰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厚度487~3296米。
③下统茂县群第一组
板岩、千枚岩夹砂岩、灰岩,或片岩、大理岩。厚度60~2894米。
(2)地质构造
该地区的岩石圈自上而下分为上、中、下部地层和上地幔顶部层(如下图所示)
沿龙门山地带是岩石圈层的变异带。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推算的莫霍面深度:四川东部盆地为40km左右,向西过龙门山至甘孜、理塘一带增至60km左右,平均每公里加深0.04km。项目所在区域四川西部(松潘—甘孜地区)为大陆边缘海环境,发育了以康定、木里为结点的“Y”字型裂谷系,制约了沉积、火山活动。晚二叠世—三叠纪裂谷迅速强烈伸张,有的已具初始洋壳性质。印支运动是本地区极为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西部裂谷封闭,固结且隆升为陆地。
本地区断裂带发育,主要断裂带的密集带以康定、木里为结点呈“Y”字形展布。断裂带密集带、断裂交叉点常是地震多发地带。自印支阶段以来,本地区受到由W或NW向E或SE方向的推挤,上部地壳层沿基底面或塑性层挤压、滑脱,形成众多的推覆构造。主要褶皱构造介绍如下:
构造单元图
由构造单元图可知,项目所在地的褶皱主要是Ⅱ8(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其上级单元为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Ⅰ2,位于扬子准地台以西和以北,金沙江以东,秦岭—昆仑山以南的广阔区域。自古生代开始发生,逐渐扩展,古生代及三叠纪有复杂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三叠纪时期,地槽快速扩张快速堆积,沉积了厚度巨大分布广阔的西康群(巴颜喀拉群)和义敦群,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地槽回返褶皱,形成了地球上最宏伟的印支造山带。
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紧邻扬子准地台,北边与秦岭地槽褶皱系毗邻,西边以甘孜理塘断裂带与沙鲁里山优地槽相隔,整体为“倒三角状”。该地带最大特点是地槽型的三叠系西康群厚度巨大,广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