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体课程设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大学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是通过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基础课。
在校的学生,至少需修读两年(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每个学期1学分,总计4学分)。
该学分是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体育课程的管理部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部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教学部共同负责学生体育教学工作安排,体育教学部负责对体育课程进行具体的管理和实施。
二、课程设置:体育理论课、田径、球类(高尔夫球、篮球、排球、软式排球、足球、手球、珍珠球、毽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武术(太极拳、跆拳道等)、游泳、健美操、形体操、体育舞蹈、街舞、健身健美、瑜珈、保健体育等。
各类课程的开设将随课程建设的需要增减和修改。
三、选课管理:1、学生选课前在综合教务系统中了解课程及任课教师基本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和上课(锻炼)时间。
2、选课程序:(1)学生通过教务系统进行网上选课(详见学期通知);(2)选定课程后,学期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项、退班手续。
3、每班人数限定在50人左右,少于25人的班级不开班,另做调整或在新学期再选。
四、学分管理:1、每学期选定体育课程后,通过考核(及格以上者),即获得1学分。
每名学生每学期最多只能修读1学分体育课。
2、成绩评定根据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个部分组成,100分为满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76-84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3、体育课程不及格者只能在新学期重新修读,不能补考。
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缓考。
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读。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到体育部领取申请表并填写完整后,在开学5周内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60分)。
高职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编号:GT3001、GT3002、GT3003、GT3004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适用专业:全校一、二年级教学模式:实践、理论教学计划学时:144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本科院校)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
(本科院校)
二〇一二年九月
考核指标与等级标准(本科院校)
二、考核结论及其评价
(一)本方案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1个观察点组成。
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二)考核结论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由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核。
优秀: A≥13,C≤3, D=0。
合格: A+B+C≥13,D≤3 。
特别要求:如果课时数、师资配备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则课程考核评定为不合格。
(三)41个观察点的评定:
根据每个观察点的权重,按A:9—10分 B:8.5—7.5分 C:7—6 D:5-4分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分值,并按得分对应相对的级别,同时凡在二级指标中有一个观察点为D级,则该二级指标按照对应标准下降一个等级。
(四)主要考查最近三年的相关资料,全部佐证资料在体育部(院、系)网站可查询。
(五)含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高等学校(如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等)在使用本方案开展评估时,首先应剔除《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教育部教发﹝2004﹞2号,教高厅﹝2004﹞21号)所要求的体育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结构、教学经费、生均体育场地面积等相关要求。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体育)培养内容课程

培养内容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现代科技概论、民法学、刑法学、大学美育、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法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人员测评、国际经济法、市政学、系统管理学、教育法与公共教育管理、商法、组织制度设计、环境法和环境管理、世界经济、中国现行经济与政策、卫生法与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产权法、国际政治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劳动法、国际投资法、中国司法制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
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
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
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掌握系统扎实的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管理工作。
贵州大学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分析及体育课程设置建议

87贵州大学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分析及体育课程设置建议*吴俊芳(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An Analysis of Physical Fitness Tests for Han Ethnic Group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University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DesignWU Junfa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摘要:采用仪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贵州大学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分析。
结果显示:贵州大学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无论是及格率和优良率都是大二年级优于其他年级;女生较为优势项目是50米短跑;汉族男生所有测试项目中成绩最低的是引体向上,男生手臂肌力最弱;汉族女生所有测试项目中最弱项是仰卧起坐,女生腹肌力量较弱。
并依据分析结果对贵州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汉族大学生;贵州大学*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省健康运动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2018JD025)和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贵州省康体运动的项目特征与产业形成机制研究”(GDYB2018010)。
作者简介:吴俊芳(1977—)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经济管理。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一直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
科技的发展进步使青少年体质健康逐渐脱离人工测试而转向仪器测试。
仪器测试不仅方便、准确,而且能够防止有意的数据篡改或无意的数据失真。
更重要的是,仪器测试数据易于存储和方便管理,将有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管理变革。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体质健康数据不但对在校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发挥深远影响,也将促成中国亿万公民追求健康生活。
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

2 我院体育课 程重新定位探论
针对我院公共体育课 教学 现状 , 在体育课程设置 、 课程结构 、 课程 内容 、 教学方法 以及 成绩的评定 等进行 分析 , 教学 环节 在
-—-— —
1 6 .— 2 - . —
上 拟逐 步 进 行 调 整 .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 针对我 院的实际办学条件 、 师资力量 、 场馆建设 等问题 , 出我院体育课 程设置 的设计方案及对策. 提
1 我 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个体差异大 .
一
我院是一所省属本科 高等师范学 院, 也是全省成人 高等学历教育 办学 规模最大的高校之
第2 3卷
第 4期
江苏教育 学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 a o i guIs tt o d ct n( aua S i cs or l f a s ntue f u a o N trl c n e) n Jn i E i e
V0 . 3 No 4 1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6年 1 月 1
内容及课程评价等方 面进行重新定位 与整合 , 为今后体育课程设 置与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 .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出: 指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 , 通过合理 的体育 教学 和科学 的体育锻炼过程 , 达到增强体质 、 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 目标 的公共必 修课 程 ; 是学校课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 是高
No . 2 0 v ,06
江苏 教 育学 院公 共 体 育课 程 设 置探 析
田 磊 张 彪
20 1) 10 3 ( 江苏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 ,江苏南京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标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大学体育》选课指南

《大学体育》选课指南《大学体育》课程是在大一、大二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每学期1学分,共四学期4学分。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结构简图《大学体育》第一学期开设通修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普修课程、第三、四学期开设各专项课程。
每学期只选1个项目,修1学分。
第一学期开设的体育通修课程,以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运动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为主,力求强健体魄,全面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及运动能力。
第二学期的普修课程,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运动素质、1-2个专项基本技术,在第一学期通修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初步接触1-2项专项内容,既学习了专项运动素质基础及技术技能,又拓展了运动项目的接触面和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四学期为二年级的专项课程。
专项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
课程设专项课程1(初级)、专项课程 2(中级)。
专项课程内容包括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与裁判知识。
《运动竞赛》课程面向全校一、二年级,有一定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水平的学生开设,时间为两年。
本学期《运动竞赛》课开设2个项目:篮球、排球。
《保健体育》课针对因身体疾病或残疾等原因,不能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同学而设立的。
主要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保健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提高保健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保健体育》由本人呈书面申请,辅导员核实签字、盖章;校医院检查、公体部审核后,方能加入保健班的学习。
课程设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着眼于学生体育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又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满足同学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附1:《大学体育通修课程》介绍附2:《大学体育普修课程》介绍附3:《大学体育运动竞赛课程》介绍附4:《保健体育》课申请办理流程及申请表《大学体育通修课程》介绍大学体育通修课程是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时间为大一(上)。
课程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运动素质和基本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公共体育课
公共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我校体育以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业余训练、运动竞赛等主要形式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手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体育课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体育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和勇于拼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二、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
1. 为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
的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8个学分。
任何学生不得免修。
体育学院公共课指导性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2. 第1、2两个学期里,为体育素质课,以自然班形式授课。
3. 第3、4两个学期里,以学生自主选课形式授课,开设的课程有:
男女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轮滑和保健等等。
4. 对部分身体特型和病、残、弱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群体的
学生,开设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三、课程结构
1.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体质学生的需要。
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
每学期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布置课外练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3、4学期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方式教学。
四、考核与评分标准
1.一年级设体育素质课,以速度、灵敏、柔韧、力量和综合练习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素质训练。
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50米和立定跳远。
2.二年级设体育选项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项目为主。
考核各专选的内容。
3.分值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