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

合集下载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引言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然而,体育课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了解和掌握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体育课上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

一、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1. 穿合适的运动装备•选择合适的运动鞋。

运动鞋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缓冲性,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穿舒适的运动服。

选择透气、合身的运动服,以便活动时自由舒展肢体。

2. 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身运动:•慢跑或快走。

这有助于增加心肺功能和提高体温。

•关节旋转。

适当旋转脖子、肩膀、手腕、腰部、膝盖和脚踝等关节,有助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拉伸运动。

进行适当的肌肉和关节拉伸,以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注意个人身体状况在参加体育课之前,应注意个人身体状况。

如果你感到身体不适,如发热、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老师,并避免参加剧烈运动,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二、常见的运动伤害及预防措施在体育课上,常见的运动伤害包括扭伤、拉伤、跌倒等。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扭伤和拉伤•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

选择鞋子,尤其是运动鞋,应具备良好的支撑功能,能够稳定脚踝。

•注意脚下环境。

避免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进行高强度运动,以防止扭伤和拉伤。

•注意力集中。

在进行运动时,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或分心,以免发生意外。

2. 跌倒•提高平衡能力。

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瑜伽、单脚站立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建立正确的站立姿势。

保持直立且平稳的站姿,注意分配重心,避免身体向后倾斜或前倾,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3. 运动损伤•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

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

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

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1.1 入场前的准备工作在体育课开始之前,首先要确保场地的安全。

大家进入场地时,记得要检查一下周围的环境。

地上有没有杂物?运动器材是否完好?这种“小细节”可能在一瞬间就能避免意外。

班主任或教练会在上课前检查,但大家也要有警觉性。

别小看这些琐碎的准备工作,往往就是它们保障了大家的安全。

1.2 穿着与装备穿对运动鞋,简直是体育课的“必杀技”。

运动鞋一定要舒适,而且底子要有抓地力,不然在跑步时可能会滑倒。

还有,就是穿合适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自由自如。

记得不要穿有长带子的衣服或者容易被勾住的饰品,这样可以避免在运动时发生意外。

2.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2.1 热身不可少热身是体育课的“开胃菜”,没它可不行。

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能让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得到舒展,也能减少受伤的风险。

运动前热热身,就像是给身体上了一层保护膜,能帮助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

别急着进入正题,先把身体调动起来!2.2 遵循规则与指示在体育课上,听从教练的指示是至关重要的。

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不按规则来,可能会导致伤害。

比如在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时,大家要听从指挥,保持队形。

如果教练提醒你注意某个动作的要领,那就一定要认真对待。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3. 事故处理与急救常识3.1 轻微伤害的处理运动中难免会有小擦伤、小碰撞,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

对于轻微的擦伤,可以用清水冲洗一下,然后涂抹一些消毒药水。

别忘了,伤口如果有异物,最好去找老师或校医处理,千万不要自己乱动。

3.2 处理突发状况如果发生较严重的情况,比如扭伤或者晕倒,第一时间要呼叫老师或校医。

他们是处理这些突发状况的“专业人员”。

同时,大家也要学会一些基础的急救常识,比如心肺复苏术(CPR)。

知道这些基本知识,万一真的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沉着应对。

4. 课后的整理与总结4.1 课后的整理体育课结束后,别急着回去,记得整理一下场地。

如何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如何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如何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韧意志等品质。

然而,体育运动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干预两个维度,结合教育专家视角,探讨如何有效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一、预防为主:锻造安全的体育课环境1. 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应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基础等因素,选择更适合的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尽量避免高风险运动项目。

2. 严格执行安全预案:制定完善系统的体育课安全预案,涵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救护措施等,并定期检查演练,确保全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重视场地设施安全:定期自查全面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性能,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设施,确保场地平整、器材牢固,并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加强体育教学及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观看安全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风险,掌握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包括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尽量减少因个人疏忽造成的意外发生。

二、及时干预:构建安全的救护体系1. 建立救护培训机制:学校应配置专业的急救人员,确立系统完善的应急救护体系,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治。

2. 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学校应配备急救箱、担架等必要的急救设施,并定期检查其完好程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使用。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遇到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报告老师,并配合老师进行救治。

4. 及时送医:当学生发生意外情况时,应根据伤情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5. 增强学生心理疏导:在体育课发生意外事故后,除了参与医疗救治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尽量避免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

三、多方协力:共建安全健康的体育环境1. 家校合作:家长应了解学校的体育安全措施,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并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措施范文(二篇)

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措施范文(二篇)

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措施范文体育在小学阶段被视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他们兴趣与爱好,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然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安全措施。

一、体育课安全措施1. 做好预防工作:体育课开始之前,老师应该进行必要的预防工作,例如检查器械和器材是否完好,场地是否干燥无滑倒等隐患。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理或更换。

2. 分组合理:在分组的时候,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

过大的年龄差距或素质差异的组合可能会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3. 动作示范:老师在进行体育动作示范时,应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学生应严格按照示范动作进行,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的伤害。

4. 提供必要的保护装备:在进行一些高风险的体育项目时,老师应提供必要的保护装备,如头盔、护膝等。

保护装备的使用可以减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5. 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和器材:体育课结束后,老师应该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情况,确保没有损坏或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体育活动安全措施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组织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的规划、场地的选择、设备的检查等。

确保活动的安全可靠。

2. 做好安全示范:在体育活动现场,组织者应进行必要的安全示范,向参与者介绍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确保每个参与者都了解活动的安全要求。

3. 确保场地安全:组织者应评估所选择场地的安全性,避免选择有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发生的场地。

例如,场地是否有尖锐物、是否有不平坦的地面等。

4. 提供急救措施:在体育活动现场,应设置急救箱,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

并且,组织者应提供紧急救护电话和急救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受伤者。

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然而,体育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教师和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事项。

1. 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穿运动鞋:选择合适的运动鞋,确保鞋子舒适、稳定,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减震功能。

•穿适合的服装:穿着舒适、透气、合身的运动服装,避免过于紧身或过大的衣物,以免限制运动能力或造成意外伤害。

•佩戴适合的护具:根据体育项目的要求,佩戴必要的护具,如护膝、护肘、护腕等,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2. 热身和拉伸在开始体育活动之前,做好热身运动和拉伸是非常重要的。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血液循环,预防运动伤害。

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并减缓肌肉酸痛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全身热身:包括跑步、跳绳等活动,激活全身的肌肉和关节。

•进行针对性的拉伸:根据体育项目的要求,进行对应的肌肉拉伸,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将要使用的肌肉群。

3. 注意体育场地的安全体育场地的安全对于体育活动至关重要。

确保体育场地的安全环境可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检查场地设施: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体育场地之前,应该仔细检查设施,如篮球架、门球场地等,确保其完好并且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保持场地整洁:及时清理场地上的杂物,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避免学生在运动中跌倒。

•应急设施准备:场地附近应该配备应急设施,如急救箱和灭火器。

同时,教师和学生应该熟悉使用这些设施的方法。

4. 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时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时长可以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设计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长。

避免过度训练或过长时间的运动,以免导致肌肉疲劳和伤害。

•分配适当的休息时间:在连续的运动活动之间,给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和集中精力。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培训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培训

体育课上的安全知识培训首先,我们要注意在体育课上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

穿着合身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避免穿着过长或者过松的裤子和衣服,以免在运动过程中绊倒或者被绊到。

其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要留意球的飞行方向,避免伤到他人;在进行跑步时,要注意绕开其他同学,避免相互碰撞造成伤害;在进行器械训练时,要按照教练的指导操作,避免不当使用器械造成伤害。

此外,体育课上还有一些特殊项目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比如攀岩、搏击等。

在进行这些项目时,一定要听从教练的指导,严格遵守规则和操作流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最后,如果在体育课上发生了意外,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或者工作人员求助。

不要因为害怕或者其他原因而隐瞒伤害,及时寻求帮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让我们在体育课上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要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谢谢大家!在体育课上,除了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外,我们还需要重视体育课上的急救知识。

因为意外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的后果。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简单的急救技能,比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这些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校进行相应的急救培训,提高我们的急救水平。

另外,在体育课上,老师也应该配备急救包,并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伤害。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上,要遵循教练的指导,不擅自尝试危险动作。

比如在攀岩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攀登路线和使用安全保护设备;在搏击项目中,要遵守比赛规则,避免过度激烈的对抗导致意外发生。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体育项目,我们还需要了解相关器材的使用和安全知识。

比如在进行田径项目时,我们要了解各种运动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要点,确保在器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加强防范 有效应对 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

加强防范 有效应对 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

加强防范有效应对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为了加强对学生体育课堂安全的防范和有效应对,我们需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关于加强防范、有效应对和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课堂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分工、安全预案和安全应急措施等,确保体育课堂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3. 完善设施设备:学校应对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实施安全检查:学校应定期对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体育课堂的安全。

二、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1. 建立安全报告制度:学校应建立学生体育课上的安全报告制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向校方报告,以便校方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 建立危机处置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置机制,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救援力量等,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三、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组织安全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安全演练,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增强其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3.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学校应在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发生事故。

4. 加强监督管理:学校应加强对体育课堂的监督管理,确保教师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障学生的安全。

结语:加强防范、有效应对和保障学生体育课堂安全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安全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初中学生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学生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学生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是体育课的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为此,本文针对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1.课前准备(1)学生应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以适应体育课的运动需求。

(2)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3)学生应携带必要的运动器材,如跳绳、篮球等。

2.课堂纪律(1)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安排,不擅自离队或进行危险动作。

(2)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不得私自进行高风险动作。

(3)学生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运动,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

3.运动技巧(1)学生应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避免因动作不规范而造成运动损伤。

(2)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运动难度,避免盲目追求成绩。

(3)学生应学会保护自己,如遇危险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求助。

4.器材使用(1)学生应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安全事故。

(2)学生应遵循器材使用规则,如跑步机、跳箱等,避免发生意外。

(3)学生应在教师的监督下使用大型器材,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

5.生理健康(1)学生应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在生理期进行剧烈运动。

(2)学生应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

(3)学生应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和能量,以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6.心理素质(1)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运动中的困难。

(2)学生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在运动中产生消极情绪。

(3)学生应尊重他人,遵守比赛规则,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涵盖了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运动技巧、器材使用、生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为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广大师生应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对这些注意事项的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场地、天气等各种因素,往往导致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这不仅给身体带来损伤,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且对周围的学生和广大群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这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又加重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安全问题,减少学校体育教育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课中安全事故的现状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从表面上看,各个学校的体育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真正属于体育课内容的项目不但不多,而是减少了。

现在的体育课完全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女生做做慢跑,玩玩游戏,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玩玩软排球,呼拉圈和跳绳等。

男生体育课玩玩篮球和足球等,算是比较大型的体育课了。

初中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看好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能打架,特别是男生。

处于逆反心理和性意识的萌芽阶段的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由于身体的异常接触而导致打架现象出现的例子多不胜举。

总之,出于安全原因,体育课渐渐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体育课虽能有效减低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社会需要性出发,明显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格的。

这样的体育课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普遍下降,最终会造成更多的体育安全事故现象的出现。

二.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的类型1.动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即为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损伤事故的发生。

2.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

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科目的特殊原因致使学生出现异常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引发学生青春期躁动的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理性,违规性的斗殴现象的产生,而使学生人身安全受损伤。

3.可抗力性损伤不可抗力性损伤指在体育教学中,因自然灾害(雷击,冰雹,风暴,沙尘,地震)的不可预料性,不可抵抗性而使学生生命安全受损伤。

三.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但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虽然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是以下四方面:1.学生因素(1)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能更好地进入运动工作状态。

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准备活动上“偷工减料”,最后在运动中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

(2)技术动作的掌握缺乏科学性体育运动中,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在学习新动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因而在运动中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违背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征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身体素质差由于受现行的升学制度影响,繁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并占去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仅靠在校每周2至3节体育与健康课和1节保健活动课来锻炼身体,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快速增长的需要的,正是由于身体素质的低下,在运动中遇到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4)自我个性的影响个性是人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兴趣和性格,兴趣和性格既是提高练习质量的保证,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源。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而有的学生孤僻懒散。

前者是兴趣不同所致,不感兴趣则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后者由于性格上的差异,那些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反应较慢,运动能力较弱,且在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时,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不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和出现斗殴现象。

2.教师因素(1)教学观念的陈旧大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军事体育影响,片面地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强调行动的一体化。

这样的教学观念,长期以往只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对立、统治、失衡的关系。

教学变成了缺乏实效的机械操演,不但使原有的体育教学本色丧失殆尽,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

(2)教学基本功的落后业务无能,势必误人子弟,这对神圣的教师职业来说,也是不道德的。

一些教学基本功落后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示范不到位、讲解不透彻的现象。

最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动作技术、技能错误的概念。

最终学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而造成运动损伤。

(3)教学艺术和技巧缺乏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整堂课中练习的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只注重动作技术、技能传播,忽视观察学生的本位思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场地器材的情况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更不能活跃学生情绪,使整堂课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渐渐失去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懒散地应付练习,因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

(4)教学无针对性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影响,男女生之间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相同年龄或性别之间表现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性别以及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盲目地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则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稳定的积极性。

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5)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

如果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制止,往往会出现事故。

再如,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或下雨,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等,有的体育教师依然盲目进行体育课,在那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

有的体育教师更是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在乎学生的人身安全。

所以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是很容易导致体育课安全事故意的出现。

(6)体育医学监督不健全和保护措施不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了解不够,未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缺少适当或必要的保护。

3.学校因素(1)课务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少年时期的学生的神经特点是易兴奋但不持久。

因此,不论是哪种活动,练习时间都不应过长。

然而,有个别学校存在着把一个班的体育课和活动课安排在同一个下午的现象,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就到了体育活动的时间。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从而导致事故的出现。

(2)场地、器材因素由于体育场地、器材造成学生运动损伤是很常见的,比如学校的足球场,如果场地不平整,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

又如学校的篮球架,如果不稳固,学生进行活动时倒塌下来容易砸伤学生。

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以下二方面:①学校采购器材和建筑场地时存在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让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和劣质工程流入学校;②学校或体育教师没有按器材、场地使用说明、使用率、使用时间等情况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

四.体育课突发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措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科学预防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热点课题。

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加强预防。

1.学校方面(1)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上体育课,从事“三基”的学习,主要是运动神经中枢兴奋,学生学习文化课,主要是言语中枢兴奋,但任何一个中枢过度兴奋都会转为抑制,二者既独立,又有联系,单纯地追求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因而安排体育课程表时,应该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和青少年生理活动规律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并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科学安排好体育课程表。

(2)加强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制度能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为了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的更好落实,学校在每一个学年或每一个学期,都应制定安全防范的工作的制度,层层落实,让每一位教师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清楚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内涵。

(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安全讲座和检查预防体育课安全事故,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设备的检查,这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手段,它是确保体育课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条途径。

另外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种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从事体育锻炼,而且学会科学锻炼,学会保护自己,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对大型体育活动必须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这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

作为学校或体育教师事先应该充分考虑活动中会出现的各种损伤事故,并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治疗应急方案。

2.教师方面(1)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特别是上危险性比较大的课程(如实心球、中长跑等)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要有耐心指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