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介

(一)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用要求》,为保护桓仁山参品牌,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

2017年5月,由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申请地方标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立项,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辽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批准制定《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二)起草单位

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

(三)工作过程

1. 前期工作

立项后,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小组,立即开展有关山参生产技术方面的调研

,以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查新工作。工作小组收集和整理大量有关技术资料,同时深入山参种植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参农最新生产实践经验,为科学制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起草文本

2017年6月,工作小组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严格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起草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初稿,工作小组成员对标准的草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3. 征求意见

征求过程中遵循民主性、代表性的原则,广泛征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科研单位、种植专业户以及山参生产的有关协会、企业、检测机构等方面的专家、管理人员的意见,经过多次共同讨论,数易其稿,整理形成了此送审稿。

(四)主要起草人

(一)编制原则

在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中,考虑到桓仁山参地理标志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水源、大气)和桓仁历史背景,对桓仁山参作出了适当的定义。参考了GB19506—2004《原产地域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DB21/T1399-2005《山参栽培技术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五部)的相关要求,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本标准。格式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

(二)主要内容

1. 关于桓仁山参名称

桓仁山参以其外型俊秀优美,具有自然的体态,有光泽,芦碗排列整齐有序,细长并且具有圆膀圆芦和马牙芦两种芦,抗病能力强,环纹细而深,须根细而长,疏而不乱,有韧性、不易折断,珍珠点明显的特点。考虑到桓仁山参已被市场消费者普遍认可,保持名称的延续性,同时借助桓仁五女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又能够充分体现以桓仁人文历史这一鲜明的特征而命名为桓仁山参。

2. 环境指标

种植桓仁山参的环境要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3. 种植技术指标

种子采集、处理标准应符合GB/T6941人参种子标准一、二等人参种子的要求。

播种、种植技术和采收要求,参考DB21/T1399-2005《山参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及现有的相关技术确定。

三、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桓仁山参适宜于海拔100米——1000米的山地阔叶林地带、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6℃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环境。喜荫湿,忌强光和高温,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对土壤要求较严,适生于土质疏松、土层较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PH值5.6—7。

近年来,桓仁山参产业迅猛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山参产品不断更新,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山参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产业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交通运输、包装存储业、印刷业以及旅游、餐饮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与本标准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五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这些法律法规是本标准起草的主要依据,不存在任何冲突。

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有GB19506—2004《原产地域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GB309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T6941人参种子标准、DB21/T1399-2005《山参栽培技术规程》等,这些标准是本标准将要引用或作为重要参考的标准,也不存在任何冲突。

五、重大意见分析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已与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科研单位、种植专业户以及山参生产的有关协会、企业、检测机构等方面的专家、管理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未产生分歧意见。

六、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建议及理由

由于本标准各项指标的确定是在国家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以规范辽宁省山参生产为重点,结合辽宁省山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本标准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用于指导和规范辽宁省山参的标准化生产。

七、提出标准实施的建议

(一)技术措施

要求熟练掌握桓仁山参的生产技术、熟悉相关术语。在桓仁山参的生产中能够合理运用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及配套的相关技术。

(二)管理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生产技术规程,在病虫害、鼠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农药残留。

(三)实施过程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计划于2017年7月发布实施,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监督实施。

.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按摩椅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按摩椅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12月份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按摩椅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8年计划,计划编号:[2018]298号。 2、编制背景和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而用推拿按摩进行保健,是中国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因其老幼皆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巨大发展空间的吸引下,中国的不少企业纷纷涉足按摩器具的生产领域,使得近几年我国的按摩器具出口形势大好,其出口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出口前景非常广阔。低端市场,单价五千元以下,市场比较分散,主要由国内众多小品牌占领,品牌间差异性不大,市场竞争激烈;中高端市场,单价中枢1-2万元左右,市场集中度较高。功能上零重力、零靠墙、泰式拉伸、足底刮痧、体型检测、智能按摩等成为高端按摩椅多有的功能。其产品市场增长迅速,由于共享按摩椅的推广,消费者对按摩椅的需求激增,目前行业增长率在120%左右。产品标准情况:按摩椅行业目前有安全和性能的标准,但是近年来版本没有更新,对于目前流行的按摩椅产品的各大功能暂无权威性定义和检验规范,大量低端品牌虚假概念营销,导致消费者对按摩椅认知不清,无从选购。为了能够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鉴别各类产品的安全及性能水平,量化考核指标以及测试评价方法,指导消费者选购,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符合现在产品特性的标准。 3、工作过程 标准起草组成员通过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对于按摩椅的发展和市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按摩椅现有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收集,确定了制定按摩椅相关团标的技术范围和初步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组通过与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认真分析研讨,基于GB4706.1、GB4706.10、GB\T26182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则性要求,提出了《按摩椅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稿。

桓仁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DB21/T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017 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征求意见稿) 2017—**—** 发布 2017—**—**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3 术语和定义······················································ 2-6 4 技术要求························································ 6-9 5 试验方法························································ 9-11 6 检验规则························································ 11-12 7 标志、标签和包装 (12) 8 运输和贮存····················································· 12-13

前言 本标准依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GB/T22532-2008《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本标准于2017年**月**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辽宁)有限公司、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桓仁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桓仁满族自治县野山参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景鑫、孙忠勃、张毅、孙本昌、孟珂、孙昕。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何良、郑海波、刘立凤、孙业峰、武洋、张艳莲、丁国伟、周惠、裴立楠、樊琳琳、蔡明、吕威、王冰冰、王彬、李欣航、杨波、王绍悦、孙阳、王艳萍、张明月、孙宪宇、牛晓宇、朴仁男。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 1.1.1装置简介 1.1.2工艺原理 1.1.3工艺流程说明 1.1.4工艺流程图 1.2工艺指标 1.2.1原料指标 1.2.2半成品、成品指标 1.2.3公用工程指标 1.2.4主要操作条件 1.2.5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第二章操作指南 第三章开车规程 3.1开工统筹图(开车方案) 3.2开工纲要(A级) 3.3开操作(B级) 3.4说明(C级) 第四章停工规程 4.1停工统筹图(停车方案) 4.2停工纲要

4.3停工操作 4.4停工说明 4.5紧急停工说明 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第六章基础操作规程 6.1机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6.1.1离心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2计量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3××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4××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6.2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 6.2.1水冷换热器的投用与切除6.2.2空气冷却器的投用与切除6.3加热炉的开停与操作 6.4关键部位取样操作程序及注意6.5其他单体设备操作规程

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7.1事故处理原则 7.2紧急停工方法 7.3事故处理预案 7.4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 第八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8.1DCS系统概述 8.2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 8.3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8.3.1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图 8.3.2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8.3.3机组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第九章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9.1安全知识 9.2安全规定 9.3装置防冻凝措施 9.4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9.5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范围、闪点、自燃点9.6本装置主要有害物、介质的有关参数

连接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说明书

机械制造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连接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专业班级11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月英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任务书----------------------------------------------------------------------------------------------3 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一、序言----------------------------------------------------------------------------------------8 二、零件的分析--------------------------------------------------------------------------------9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10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12 (2). 基面的选择-----------------------------------------------------------------------------15 (3). 制订工艺路线--------------------------------------------------------------------------17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19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20 四、设计心得与小结-----------------------------------------------------------------------------23 五、参考文献-------------------------------------------------------------------------------------23

什么是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①《维基百科》 中国地理标志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源产地优质产品,而向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源产地产品颁发的产品地理标志。凡通过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均可在其产品表面张贴中国地理标志图样。中国地理标志的认证机构主要为中国国家质量检疫总局。中国地理标识产品的保护,源于1999年推出的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截至2011年5月,中国政府已批准1192项产品为地理标志产品[1]。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2005年7月起,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条例》,替代原先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而之前已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也全部自动转成地理标志产品。在这份规定中,明确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整个2005年,中国政府一共批准了67项产品为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审核。其审批过程一般有三道程序。首先由地方质检局等机构提出申请,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初审通过后予以公示。公示期最短为三个月,如果无异议的话,国家质检总局将会正式批准,并确定保护区域。此后,该产品将会制定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生产企业按国家标准通过评审后,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权。 地理标志产品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地方特产和农民利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大部分地理标志产品在获得保护后,销量有了显著增长。这方面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绍兴酒在开始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日本等国销售的台湾产“绍兴酒”份额从80%下滑到25%左右,真正绍兴产的绍兴酒销量都有大幅增长甚至是成倍增长。地理标志产品制度除了能起到保护作用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中国的农产品行业之前大都采用粗放式的作坊生产经营方式,地理标志产品及其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行也可以部分起到提升产品质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作用。 然而,地理标志产品制度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产品申报被指有助长垄断之嫌。比如茅台酒的保护范围就被限定在茅台酒厂的厂区内,西峡山茱萸的生产也被宛西制药厂一家所独占。而余姚市在申报余姚杨梅时也遭到相邻的慈溪市的反对,最终慈溪产的杨梅只能以慈溪杨梅的名义独自申报。还有一些产品因为某些商户生产经营活动的不规范而蒙上污点。比如金华火腿、镇江香醋、龙口粉丝等都曾被媒体曝光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地理标志编辑 华北地区 北京市:平谷大桃,燕山板栗,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昌平苹果,门头沟京白梨,昌平草莓,延庆国光苹果 天津市:茶淀玫瑰香葡萄,香盘山磨盘柿,小站稻,独流老醋,七里海河蟹 河北省:顺平桃,唐县大枣,宣化牛奶葡,魏县鸭梨,容城绿芦笋,黄骅冬枣,昌黎葡萄酒,沙城葡萄酒,沧州金丝,卢龙粉丝,泊头鸭梨,蠡县麻山药,涉县核桃,赞皇大枣,京东板栗,涉县花椒,山庄老酒,板城烧锅酒,武安小米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肥牛,苏尼特羊肉、巴林石,呼伦贝尔西旗羊肉,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

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

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 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一、本章规定了本公司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方法。 二、本章适用于公司各车间、有关部室和各级生产指挥人员。 第二节管理职能 为了确保公司各生产岗位及有关部门所执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标准有效并符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状况,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合理、安全,使最终产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第三节编制、管理内容与要求 一、工艺操作规程编制 (一)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岗位操作任务及管辖范围,与上、下岗位的联系,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设备简介及一览表,仪表位号一览表,设备开停及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常见事故处理等。 (二)各车间对本车间执行的工艺操作规程需要进行小修改时,由车间提出修改意见,经生产技术部同意,工艺副总工程师同意后,生产技术部下达更改通知单后执行。 (三)工艺操作规程经多次修改,或有重大改变时,由生产技术部提出换版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批。经总工程师同意后,生产技术部下达重新编写任务,车间主任安排本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写。

(四)各车间主管主任负责校核本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 (五)生产技术部负责审核各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 (六)总工程师负责审定各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并最后批准,签发执行。 (七)生产技术部负责新的工艺操作规程印发及管理,并将旧版工艺操作规程收回,按受控文件有关规定处理。 二、工艺指标制定 (一)工艺指标分为厂级控制工艺指标和车间级控制工艺指标。厂控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消耗、生产稳定性以及上、下工序有较大影响的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是指除厂控指标外,其它生产中需控制的所有指标。 (二)车间级控制指标由车间根据厂控指标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并由车间进行日常管理。 (三)厂控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确定并制定,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执行。由车间和生产技术部共同进行日常管理。 (四)工艺指标如不符合实际生产时,由所在车间提出,经生产技术部同意后更改执行。厂控工艺指标由车间或生产技术部提出更改意见,经生产技术部研究,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更改通知单后执行。 (五)厂控工艺指标一般每年修订一次。 三、其它生产技术标准制定 (一)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及工艺要求提出各种生产用原材料、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介 (一)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用要求》,为保护桓仁山参品牌,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 2017年5月,由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申请地方标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立项,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辽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批准制定《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二)起草单位 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 (三)工作过程 1. 前期工作 立项后,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小组,立即开展有关山参生产技术方面的调研

,以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查新工作。工作小组收集和整理大量有关技术资料,同时深入山参种植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参农最新生产实践经验,为科学制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起草文本 2017年6月,工作小组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严格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起草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初稿,工作小组成员对标准的草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3. 征求意见 征求过程中遵循民主性、代表性的原则,广泛征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科研单位、种植专业户以及山参生产的有关协会、企业、检测机构等方面的专家、管理人员的意见,经过多次共同讨论,数易其稿,整理形成了此送审稿。 (四)主要起草人

(一)编制原则 在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中,考虑到桓仁山参地理标志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水源、大气)和桓仁历史背景,对桓仁山参作出了适当的定义。参考了GB19506—2004《原产地域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DB21/T1399-2005《山参栽培技术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五部)的相关要求,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本标准。格式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目的: 建立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规程,明确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要求及管理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每个正式批准,投入正式生产的药品都应有完整的工艺规程。 责任: 生产部负责制订; 质保部负责审核;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人员执行。 内容: 1.总则 1.1工艺是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法,是把人、机、料、环四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结合起来,把静态因素变为动态生产过程的手段。 工艺方法的先进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用文字、图表或其他载体确定下来,就是工艺文件。制药工业的主要工艺文件之一是工艺规程。 1.2工艺规程是根据试制过程的技术资料,经过验证,对产品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 规格标准、包装设计、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描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产品制造的基准性标 准文件,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制定生产指令、包装指令、批记录提供依据,也是企业各部门共同遵循的准则。 2.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和基本要求 2.1应符合本公司文件系统管理规程的基本要求。 2.2编制工艺规程必须以法定标准(即中华人民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对产品批准的注册文件(批文)为依据。由生产部试制和工艺验证结束后,会同质保部、供应部、相关生产车间组织编写和编制过程中要科学地总结试制生产和验证的经验与数据,采取先进的技术,确保产品优质,指标先进,生产安全。 2.3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定额之度、量、衡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取法定计量单位。 2.4成品名称以法定通用名为准。 2.5原材料名称一律采用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2.6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两位小数。 3.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地理标志产品大全

地理标志产品大全 北京市:平谷大桃燕山板栗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昌平苹果 天津市:茶淀玫瑰香盘山磨盘柿小站稻独流老醋七里海河蟹 河北省:宣化牛奶葡魏县鸭梨容城绿芦笋黄骅冬枣昌黎葡萄酒沙城葡萄酒沧州金丝小卢龙粉丝泊头鸭梨蠡县麻山药涉县核桃赞皇大枣京东板栗涉县花椒山庄老酒 山西省:太谷壶瓶枣祁县酥梨永济芦笋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阳城蚕茧广灵小米左权绵核桃 辽宁省:盘锦河蟹桓仁蛤蟆油桓仁山参傅家花生抚顺哈什蚂花牛苹果清原马鹿茸黑山花生盘锦大米锦州道光廿鞍山南果梨大连鲍鱼大连海参岫岩玉 丹东板栗桓仁冰酒桓仁大米 吉林省:延边黄牛肉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白城绿豆白城油葵大川平贝母吉林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吉林梅花鹿姜家店大米集安板栗延边苹果梨吉林长白山人参露水河红松籽仁通化山葡萄扶余四粒红延边大米梅河大米白城燕麦长白山红景 黑龙江省:五营木都柿珍宝岛大米饶河东北黑铁力平贝母铁力北五味铁力中国林蛙油抚远“黑龙江大马哈鱼”鱼子抚远“黑龙江鲟鳇鱼”鱼子宝清红小豆五常大米孙吴大果沙响水大米宝清大白板梅里斯洋葱挠力河毛葱板子房西瓜玉泉酒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肥牛苏尼特羊肉巴林石 上海市:崇明老白酒崇明老毛蟹崇明老毛蟹南汇水蜜桃 江苏省:东海水晶镇江香(陈)醋固城湖螃蟹镇江香醋高邮咸鸭蛋洞庭(山)碧螺春茶宝应荷藕泰兴白果扬州漆器阳澄湖大闸蟹雨花茶云锦南通长江河豚(养殖)河横大米兴化香葱 浙江省:新昌花生开化杜仲茶王店三园鸡温郁金姚庄蘑菇建德苞茶松阳茶永嘉乌牛早铁皮石斛龙井茶杭白菊庆元香菇金华火腿龙泉青瓷常山胡柚新昌花生(小京生) 安吉白茶塘栖枇杷余姚杨梅黄岩蜜桔萧山萝卜干天台乌药海盐大头菜德清早园笋严东关五加皮酒龙游发糕仙居鸡常山山茶油遂昌竹炭瓯柑三门青蟹宁波金柑绍兴酒慈溪杨梅 安徽省:涡阳苔干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怀远石榴凤丹长丰草莓八公山豆腐六安瓜片宣纸滁菊口子酒黄山毛峰茶砀山酥梨古井贡酒太平猴魁茶黄山贡菊(徽州贡菊) 符离集烧鸡宁国山核桃 福建省:柘荣太子参尤溪金柑永安莴苣天宝香蕉南日鲍龙岩咸酥花浦城薏米平潭水仙花德化黑鸡清流豆腐皮河龙贡米云霄枇杷永泰李干连城红心地瓜干明溪肉脯干闽笋干永春佛手茶大红袍茶白毫银针古田银耳建瓯锥栗永春芦柑政和白茶柘荣太子福建乌龙茶坦洋工夫永春佛手德化白瓷永春篾香东山鲍鱼长汀河田鸡武夷岩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 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

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 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 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 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米用磁粉检测。 1.4.3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 1.4.4采用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无公害蔬菜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根据陕西省质监局地方标准制订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省生物防治总站结合陕西近年来芹菜生产现状、技术条件和生产经营者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迫切需要,从2017年2月份开始,承担了《无公害蔬菜芹菜生产技术规程》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 二、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芹菜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的七大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质脆味甜。但根据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芹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的食用和农民的增收。2010年至2012年期间对北京市芹菜样品抽检,农药残留检出率最高为24%;2009年至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检测数据显示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28%;2015年对山西省11个市的芹菜进行抽样,农药残留超标率为21.7%,远远高于其他蔬菜。 目前我省芹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黑斑病、疫病、斑枯病、叶斑病、软腐病、病毒病、小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生产效益,种植户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农药,破坏了芹菜种植的生态平衡,使得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制定无

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规程能有效提高芹菜的品质,避免不合理使用农药。芹菜上登记可用的农药数量不足,很多在芹菜上使用的农药是按叶菜类登记的。而芹菜是一种主要食用茎杆的蔬菜,具有发达的维管束,与普通叶菜在生理结构上差异很大,农药代谢方式也存在很大不同。有报道证明,用同样剂量毒死蜱处理小白菜和芹菜,药液在芹菜上的着药率显著高于小白菜,药液在芹菜中的传导,吸收率均高于小白菜。但是芹菜农药残留超标判定中通常也都参考叶菜类的MRL值,在绿叶类蔬菜上使用安全,但在叶柄类蔬菜芹菜上使用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造成芹菜中超标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关于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程有国家行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淄博市地方标准等,我省还没有关于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程。已有的技术规程主要偏重于种植技术,而且标准制定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无法适应目前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因此,通过制定陕西省无公害芹菜农药使用技术规程,可以进一步规范芹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量及残留,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确保芹菜质量安全。 三、标准的制定过程 本标准从2016年10月份开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多位同志,经多年来从事芹菜病虫害研究与防治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宜于陕西省各地进行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范。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后,进行课题调研,

祥云健康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辽宁祥云健康产业新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 月八年五一〇二 录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辽宁祥云健康产业新厂区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 1.3项目负责人:曾祥云 1.4技术依托单位:浙江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1.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2.1建设地点: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健康食品产业园区 2.2生产规模 2.2.1药品: a、制剂:片剂3亿片/年;胶囊剂2亿粒/年;颗粒剂5000万袋/年;口服液体制剂2000万支/年;软胶囊剂5000万粒/年 b、中药饮片:500吨/年

2.2.2保健品: a、片剂:3亿片/年 b、胶囊剂:2亿粒/年 c、颗粒剂:5000万袋/年 d、口服液体制剂: 2000万支/年 年/亿粒1、软胶囊剂:e 2.2.3食品 a、饮料(1000万瓶/年):鲜人参汁饮料500万瓶/年;红参精饮料500万瓶/年 b、糕点、饼干、糖果(30吨/年):糕点(即食阿胶)10吨/年;人参饼干10吨/年; c、绿色休闲食品(100吨/年):干果(大榛子)10吨/年;菌类(木耳、蘑菇):10吨/年;保鲜山野菜:80吨/年 2.2.4化妆品 a、人参洗面奶:30万瓶/年 b、人参面膜:150万袋/年 c、人参雪花膏:20万瓶/年 2.2.5提取物 a、人参皂苷Rg3、Rh2:人参皂苷Rg3 10公斤/年;人参皂苷Rh2 5公斤/年。 b、人参蛋白质、多糖、挥发油:人参蛋白质1.0吨/年(其中0.3吨用于保健品生产,其余外售);人参多糖8.0吨/年(其中2.4吨用于

工艺卡片与操作规程的编制

企业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安监总危字…2005?198号)等,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其它下属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涉及管理内容为?工艺卡片?、?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操作法??安全操作规程—(二)?(其它名称包括操作手册、操作规程等不再使用)。?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统称为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各单位应明确审核和修订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核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建设单元竣工投产或生产单元改、扩建半年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后应及时修订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第六条管理部门职责 (一)安环部职责:负责制定?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二)技术管理工作部门职责:技术管理工作部门为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修订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三)设备(含动力、下同)管理工作部门职责:负责“安全操作规程”中“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四)质量、计量管理工作部门职责:贯彻执行?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负责分析化验工种操作规程的制定,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五)生产调度工作部门职责:贯彻执行?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止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转,实现安、稳、长、满、优生产。 第七条审批程序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为提升我省白酒原酒质量,保证产品安全,促进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3月由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向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申请。根据《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同意立项,由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单位负责组织起草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白酒是我国民族传统产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白酒原酒是成品酒的品质基础,其生产技术规范是组织酿酒生产的重要依据,对规范白酒生产以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白酒而言,目前仍没有出台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我省作为白酒生产大省,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造成白酒质量参差不齐,给生产者、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影响。为规范河南省浓香型白酒生产操作、提高原酒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以及进一步完善白酒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特制订本标准。 三、编制过程 2020年3月,河南省食品工业科研所有限公司提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相关单位讨论并初步确定了《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的基本思路。 2020年4月初,组织该标准的起草准备工作,成立标准起草专家组,查阅、搜集、整理大量有关白酒生产的技术资料,并对省内外主要白酒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生产实际和产品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初稿。当月在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召开专题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初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评审技术规范的适

小酒坊生产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小酒坊生产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小酒坊生产工艺规程》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于2016年5月12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6〕198号)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工产品质量检验站受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根据2016年8月4日与区食药监局签订的项目名称为“小酒坊生产工艺规程”的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学研究服务采购合同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项目背景、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虽然白酒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不断地逐步和完善,但由于白酒行业属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加之消费者的传统消费意识、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白酒小作坊还是在国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白酒小作坊目前仍是白酒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的小酒坊众多,遍布全区,目前全区约有3962家登记备案的小酒坊,主要是以粮谷类和薯类为原料生产的蒸馏酒,主要消费层在县、镇、乡村及普通人群。这些小酒坊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缺乏、质量卫生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也不断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因此,小酒坊的监管成为当前白酒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我区的小酒坊生产的酒类主要是以大米为原料生产的白酒(见表1),经各地食药监管部门初步统计约占全区小酒坊生产品种种类的95%以上,小酒坊生产的白酒产品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给白酒的食用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进一步保障小酒坊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必要制定白酒小作坊生产技术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将对规范我区白酒小作坊的生产、提升白酒小作坊的质量管理以及规范监管部门对白酒小作坊的监管要求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我区白酒小作坊生产向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三、工作概况 标准研制任务下达后,标准编制组按照标准研制要求和编写工作的程序,于2016年8月1日成立标准编写小组,制定了编写方案,并就编写工作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 编制小组根据任务分工分头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工作。查阅和收集与白酒生产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以及与小作坊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等,为标准的制定和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并开展调研、抽样及检验工作。 (一)按照全区东、西、南、北方向选取小酒坊生产地有代表性的南宁市、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实地调研了生产条件上、中、下14家小酒坊生产情况(包括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环境、厂房与设施、设备与工器具、卫生管理等),填写调研表。(见附件一) (二)了解实际生产中大米、薯类及其他代用品的原料处理以及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等生产工艺。(见附件一)

工艺规程编制规范

目的 制定工艺规程的编制规范,明确工艺规程的内容及要求,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已获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写。 责任 质量总监、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质监员、工艺员 内容 1 总则 1.1 工艺规程是指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物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1.2 工艺规程是制定批生产指令、批包装指令、岗位SOP的重要依据。 1.3 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是法定质量标准。 2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2.1 产品名称及剂型:法定名称、汉语拼音及剂型。 2.2 产品概述 2.2.1 性状 2.2.2 功能主治(作用用途)或类别。 2.2.3 用法用量。 2.2.4 规格:指药品单位制剂药量(含生药量或相当于生药量及主要成份)或最小单位重量规格(如片重、粒重等)。 2.2.5 产品有效期或企业负责期。 2.2.6 产品批准文号。 2.3 处方和处方依据 2.3.1 处方按产品法定质量标准依据“处方”项下内容编写,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处方用量。 2.3.2 制造处方系将处方用量根据生产批量按一定比例放大,处方组成不变。 2.3.3 处方依据指产品标准依据。写明产品标准出处或来源。 2.4 工艺流程图 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按工序注明主要工艺技术条件的示意图。 2.5 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按工序及工艺流程图详细叙述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参数准确、术语科学、规范、语言精炼,详细说明有关操作的方法或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6 质量监控 详细阐明质量监控点、监控频次,及监控标准,并说明监控执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7质量标准(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7.1 原料质量标准 2.7.2 辅料质量标准 2.7.3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2.7.4 成品质量标准 2.7.5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2.8 工艺卫生要求 指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对生产厂房、设备、容器、工具、操作人员卫生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工艺卫生、环境卫生、物净程序、人净程序、工作服要求等(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9 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可列表说明工艺流程中所需设备名称、材质、型号、产地、数量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10 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10.1技术安全:系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操作人员,防止和消除各类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10.2 劳动保护: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为保护职工的健康,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2.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2.1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工时定额 劳动组织:内容包括生产该产品所需设置的车间、班组和生产班次。 岗位定员:指按生产岗位制定人员数。 工序工时定额:指工序生产单位产量产品所耗用的劳动时间。 2.11.2 产品生产周期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从投料到成品入库所耗用全部时间。其中也包括中间产品按工艺需要贮存的时间。 2.12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 2.12.1 消耗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耗用物料量。一般根据工艺验证结果的数据给定。 2.12.1.1 原辅料消耗定额=原辅料消耗量/合格成品数量×100% 2.12.1.2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包装材料消耗量/包装成品数量×100% 2.12.2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2.12.2.1 原辅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领用量×100% 2.12.2.2 包装材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破损量)/领用量×100% 3 工艺规程的管理 3.1 工艺规程的管理应符合《文件系统管理规程》要求。 3.3 工艺规程分发原则:生产副总经理、质量总监、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相关生产车间各一份。

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与规定

1.目的 使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化,确保生产有序,保证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 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各药品品种。 3.责任范围 生产技术部、GMP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车间主任。 4.颁发部门 GMP管理办公室。 5.分发部门 生产技术部、研究开发部、GMP管理办公室、质量部、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 6.内容 6.1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6.1.1 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6.1.2 产品工艺规程由GMP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由研究开发部、生产技术部及车间的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企业生产技术部或研究开发部专人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6.1.3 产品工艺规程应有起草人、生产技术部部长和总工程师签字并有批准执行日期。 6.1.4 工艺规程的修订一般不超过五年,修订稿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制定时相同。在未满修订期而确实需要修改时,由车间提出申请,经修改须重新审核、批准,其程序与制订时相同。

6.1.5 一般的工艺或设备改进项目,由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试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情况下,经生产技术部批准、GMP管理办公室备案,出具修改通知书,注明修改日期、实施日期,总工程师盖章后发至有关部门施行,并在工艺规程附页上记载。 6.1.6 重大的工艺改革项目需组织相关人员鉴定。修改工艺规程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修订时相同。 6.1.7 重新修订后的工艺规程,应进行再验证。 6.2 工艺规程编制的有关规定 6.2.1 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定额的计量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6.2.2 原药材及成品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准。 6.2.3 其它按08-GMP-CB-01001有关规定执行。 6.3 工艺规程内容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剂型、特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有效期……)。 (2)处方和依据。 (3)工艺过程及工艺流程图。 (4)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5)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重点操作复核、复查制。 (7)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8)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 (9)环境卫生与工艺卫生(厂房、设备、工具、人员等)。 (10)原辅料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1)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2)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3)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4)说明书、标签、产品包装文字内容及标志。 (1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 (16)设备维修、保养及使用的情况。 (17)计量器具的检查与校正。 (18)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介 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19]126 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 年第 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规范》,计划号:2019-0385T-YB。 2 工作简况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承担《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规范》标准的起草工作:2019年7~12月:完成国内外先进钢渣处理工艺用水技术调研并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钢渣处理工艺现场考察其用水现状; 2020年1~3月:完成马钢风碎用水现场跟踪,收集、梳理相关数据,确定钢渣风碎用水关键技术指标; 2020年4~6月:完成标准初稿(含编制说明)及公司内部讨论、修改; 2020年7~9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含编制说明)并发往相关单位进行意见征求及汇总; 2020年10月:完成标准送审稿(含编制说明); 2020年11月~12月:完成标准审定并提交报批稿。 3 参编单位 本标准制定工作由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 二、制定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原则 1 目的、意义 2016年7月工信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工业节水三大重点方向:一是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二是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回用;三是加快中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钢渣风碎工艺用水量大,每吨渣需打水0.3吨水。风碎工艺用水除50%~60%蒸发和随渣带走外,回水还将循环使用。风碎工艺用水具有高蒸发、高温(回水水温为70~100℃,作业时,渣池中水温约90℃),由于水温较高,容易造成车间中高温蒸汽弥漫,形成白色烟羽,影响作业人员实现,加速厂房钢结构腐蚀。同时,由于风碎钢渣粒度较细,平均粒径约2mm,可直接用于烧结配料、混凝土细集料及喷砂磨料,因此保证钢渣洁净度非常重要,工艺用水需满足相关要求,从而保证经风碎处理后的钢渣产品可以直接应用。. YB/T XXXX-201X 钢渣风碎工艺运行过程中,水作为一种冷却介质,也是钢渣稳定化处理的反应介质以及保证钢渣集料洁净度的清洗介质,非常重要。随着超低排放标准要求,现场作业环境改善及节水等要求,需要针对钢渣风碎工艺用水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以保证工艺运行及产品应用效果。 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规范钢铁企业的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有利于保证工艺运行过程安全,有利于保证钢渣风碎处理后产品应用及减少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2 标准制定原则 (1)本标准制订过程主要依据《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2)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应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要求,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有利于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