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精品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精品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

教案

【导语】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以下是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

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

12《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 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 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 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无可奈何、依依不舍”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CAI显示图片)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位将军呢? 2、这位将军驰骋沙场数十载,建立赫赫功勋,这位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可她竟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位巾帼英雄、传奇女子就是——花木兰。 3、学生介绍花木兰。 4、揭题质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木兰从军》,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木兰为什么从军?从军经历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词。 3、“赫然在列”和“赫赫战功”比较选择义项。 4、这些词语不仅含义丰富,还能帮助我们说清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能用上几个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走近木兰。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读完后将相关语句划出来。 2、学生自主读书。回答读懂的问题。

(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 3、品味句子,指导朗读。 (1)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可是我们却“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此时的木兰愁眉不展,声声叹息。愁眉不展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说看? (2)木兰愁什么呀?(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改成陈述句。(父亲年老多病,不能从军打仗。)为什么父亲不能从军打仗? 预设生1:父亲年老多病,如果病倒了可怎么办呀!师:是呀!多令人担忧呀!所以木兰用这样一个反问句问自己,请你读——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预设生2:父亲年老体弱,怎么能抵抗敌人的攻击呢?很可能会牺牲。师:是呀!多令木兰忧愁呀!木兰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得反问自己,请你读——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真让人愁呀!读好这句话。(评价读出了对父亲的担忧)(板书:担忧父亲) (3)木兰还愁什么?(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弟弟当兵会怎样?(拿不动兵器,没有抵抗的能力。)让年幼的弟弟当兵,于心何忍!请女生读——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这真是让木兰愁上加愁呀!请男生读——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评价读出了对弟弟的疼惜)(板书:疼惜弟弟) (4)木兰还愁什么?(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为什么不能违抗? a联系前文: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再读这句,体会到什么?(扣住经常、不断、紧急谈体会) b从“不断”这个词语看出什么?(征兵次数很多、一次又一次、壮丁被征完了) 正因为国家危难、军情紧急,征兵打仗的名单中,连体弱多病的父亲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这不仅让木兰吃惊,更让她焦急万分。 c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情况紧急。(板书:国家危难、军情紧急) d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颁发的征兵令,怎能违抗呢?这怎能不让木兰焦急万分更添忧愁呢?请小组读——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 (5)这一切一切,让木兰焦急万分、愁眉不展!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谁能把木兰的愁眉不展表现的最充分。 4、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木兰从军的原因?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了。 5、齐读2、3、4自然段。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人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毅然绝然做了一个重大的让人意想不到

(完整版)木兰诗公开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木兰从军教案复习课程

木兰从军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 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 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 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三、教学准备:ppt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朗读词语。说一说“英雄”的意思。 2.同学们,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将军,她姓花叫木兰。(板书:木兰)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文中称花木兰是一位 ----------------- ?(板书:女英雄) 3. 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2 课《木兰从军》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精度感悟课文: 1.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出这句话中了不起的语气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2.木兰生活的年代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突然发生的一件事使她焦急万分,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2)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如果弟弟去出征呢,又会怎样?(想象说)

(3) 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 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老敬亲)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孝老敬亲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 (5) 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敌人侵入,国土不保,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保家卫国) (6) 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假如你就是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 3. 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 4. 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齐 读第三自然段。 (1) 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朗读时应该怎么读呢?这句话中连用了一串短语,你读后有什么感觉? (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非常坚定,勇往直前。) (2) 想象说话: 木兰渴了---- 木兰饿了---- 木兰渡黄河时---- 木兰翻越燕山时---- 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成语来概括她经受的困难?(餐风饮露、跋山涉水)是啊,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木兰保家卫国的决心。 (3) 就这样木兰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是“赫赫战功”?(“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 ) (4) 你听,敌军杀声震天;你看,敌军万马奔腾;可木兰她没有丝毫的畏惧,用机智消灭了强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军12 你,木兰屡建奇功,军队中的战友同伴对她十分敬佩,这一切都源于她热爱祖国。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英勇善战) (5) 这时候,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 [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 4. 大家都称赞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其实木兰是个?

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木兰从军》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 (2)将士将军(选拼音) 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 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板书:为家) (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你找得很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生齐读】 (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 【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 A、交流。【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 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出示:那时候,北方 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读。【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国难当头,谁的朗读能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再指名读。【评价:你很自信,读得很好。让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了当时祖国危难的处境。】 (2)家忧:那家中又有什么困难呢? A、交流。【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B、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木兰此时的心情?【点红:焦急万分。】 C、什么叫焦急万分呢?很着急。急得怎么样?那你能读出来吗? D、木兰为了什么事焦急万分?指名说。 1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①跟随②顺从③参加④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 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2015 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 丘每年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 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作为一首民歌,《花木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 教学目的: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 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 剧性、充溢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 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资料布置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布置,要组织同学通过 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同学自身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同学更好地体 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5、教学方法: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同学能力的训练。 6、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由同学介绍,了解同学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给生字注音。 2、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字音。 3、教师有感情示范背诵。 4、分小组讨论: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依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局部内容。 明确:第一局部(1-3段)替父从军 第二局部(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局部(5-6段)凯旋归来 第四局部(第7段)结尾和文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 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 文本)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12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学法 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 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木兰从军》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课文] 12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冀教版第三册课文] 29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出征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青的姑娘! ---------------------- 兰武艺战份征龄为 代袍扮随持功束探 ---------------------- ●朗读课文。 ●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童1:我会讲花木兰的故事。 童2:我来唱段豫剧《花木兰》。 ●写一写。 兰艺战份征代扮束 [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23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一天,木兰姑娘走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围在高墙前,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一张布告。木兰

12.木兰从军(沈桂兰)

教案的背景 教案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 教学课题: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的动人的民间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疆场、胜利归来的故事,表现的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英勇善战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木兰这位女英雄的非凡形象必将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人们向木兰一样为过立功。 全文四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引出人物,点名身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 第二自然段——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交待背景——点明动因——揭示成行)第三自然段——驰骋疆场,为国立功(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多年征战,立下战功); 第四自然段——胜利回乡,恢复女装(脱下战袍,穿上女装——将士探望,明白真相) 教学方法: 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继续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写出花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古代女英雄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木兰图片并,简介故事。 3.范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并且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 征兵朝廷名字父亲年老多病战袍年龄女扮男装胜利将士 渡黄河燕山赫赫战功将军 (1)自读词语,指名读、正音。学习多音字:“燕”和“将”。 (2)请学生说说你有哪些词语读懂了 3.指名读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4.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交流。 三、记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2.分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交流好的记忆方法 4.找找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观察他们的字型有什么不同。 5.自学“将”的笔顺,在书上描红。思考:写时要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7.按以上方法学写“利、征、胜”。写好后评议。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四语(2)石孝辉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2.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 3.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木兰孝敬父母,勇敢智慧、英勇善战的爱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里吧。 2.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要想更好的进入故事里,我们必须掌握好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生字词读得真不错,我们可以走进故事里了,请把书翻到64页。走进故事之前先看一下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相关词语。(2)根据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 从小随父习武 决心替父从军 征战沙场立战功 辞官回乡复女装 2.学生读文 3.汇报交流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时间词有:南北朝时,一天等。(2)随父习武(1-2), 决心替父从军(3-5),征战沙场立战功(6-8), 辞官回乡复女装(9-12) 过渡:读得很仔细,让我们再走进故事里,看看木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要从军?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一)从小随父习武 1.师缓慢讲故事引出课文:南北朝时,有一个叫花弧的老军官,他退伍后回乡居住,把一身的武艺传给了女儿花木兰。木兰17岁了2.课件出示段落,师引读。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木兰?(如花似玉、武艺高强) 从哪里知道她武艺高强?(精进、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什么意思?神:神妙;化:自然精妙的境界;超出了神妙而进入了精妙的境界,形容技艺高超。你还知道哪个词也是形容技艺高超的吗?(炉火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三篇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从军”指的是参军。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预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互学——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四、展示——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同桌互读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 课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预学与互学——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20年最新]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 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 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 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 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 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 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 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 iān 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 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 字:病、忧、披、跨、渡、脱 词:焦急、英雄、征战、探望、惊讶、俊美、赫赫战功重点句子: 1、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主要内容: 《木兰从军》主要讲述了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拜别父母,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2)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为国为家分什么忧呢?找一找国忧,再找一找家忧,画一画。 (课件显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指名读这句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木兰从军1苏教版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认识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 1.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难点: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课件出示词语。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老师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些生字? (2)出示词语: 征兵年老多病女扮男装从军过燕山渡黄河赫赫战功胜利将士将军 ①老师先来找一组同学把词语读一读,我们来开火车读,哪组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②同学们真棒!老师决定要增加一点难度!谁能在这些词里面选一到二个词语说一句话,说得内容要和课文有关。谁来挑战一下?(视具体情况,若学生不能理解,则给出示范:老师先来选两个吧,我选“将军”、“将士”。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大家都说的很好。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他年老多病,不能出征,弟弟年龄不够,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多年的征战中,她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二、走进英雄,揣摩人物。 大家看来都掌握的非常棒!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英雄是非常了不起的,更何况是一位女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花木兰,用心去感受这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1. 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①木兰为什么要从军?②为什么要女扮男

木兰从军教案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 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