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重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龙门山汶川-茂县断裂带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地震作用的指示意义

2023/039(12):3817 383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12.17张蕾,李海兵,孙知明等.2023.龙门山汶川 茂县断裂带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地震作用的指示意义.岩石学报,39(12):3817-3832,doi:10.18654/1000-0569/2023.12.17龙门山汶川 茂县断裂带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地震作用的指示意义张蕾1,2,3 李海兵1,2,3 孙知明4 葛成隆1 叶小舟4 曹勇4 郑勇1,2,3ZHANGLei1,2,3,LIHaiBing1,2,3 ,SUNZhiMing4,GEChengLong1,YEXiaoZhou4,CAOYong4andZHENGYong1,2,3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3 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连云港 2223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1 MNRKeyLaboratoryofContinental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Guangzhou511458,China3 JiangsuDonghaiContinentalDeepBoreholeCrustalActivityNationalObservationandResearchStation,Lianyungang222300,China4 MNRKeyLaboratoryofPaleomagnetismandTectonicReconstruction,InstituteofGeomechanic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023 08 01收稿,2023 11 12改回ZhangL,LiHB,SunZM,GeCL,YeXZ,CaoYandZhengY 2023 RockmagneticcharacteristicsoftheWenchuan MaoxianfaultzoneoftheLongmenShanfaultanditsearthquakefaultingcharacteristics.ActaPetrologicaSinica,39(12):3817-3832,doi:10.18654/1000 0569/2023.12.17Abstract TheWenchuan MaoxianFaultZone(WMFZ),theboundaryfaultbetweentheSongpan GanzifoldzoneandtheLongmenShanFaultZone(LSFZ),didnotruptureduringthe2008MW7 9Wenchuanearthquake Furthermore,therewerenorecordsfortheexistenceoftheformerlargemagnitudeearthquakeshadbeenfoundinthisfaultzone TheseproblemshinderprogressinunderstandingboththeearthquakemechanismoftheWenchuanearthquakeand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theLSFZ Therefore,thefaultingenvironmentoftheWMFZiscrucialinunderstandingtheearthquakemechanismoftheLSFZ Rockmagneticstudyoffaultrockscaneffectivelyrevealthephysicalandchemicalenvironmentofthefaults Here,wecarriedoutrockmagneticanalysescombinedwithmicrostructuralandgeochemicalanalysesoffaultrocksandwallrocksfromthenorthernWMFZ Thehighestmagneticsusceptibilityvaluesoffaultgougeandbrecciaareabout30and15timesofthatofthewallrocks,respectively Rockmagneticanalysisresultsindicatethatthemagneticmineralsinthefaultgougearepyrrhotite,goethitetogetherwithsomemagnetite,whilethoseinthefaultbrecciaarepyrrhotiteandgoethite Thehightemperatureoffrictionalheatingandfluidsinducedthermaldecompositionofparamagneticminerals,formingpyrrhotiteandmagnetitetoalesserextent,andthuscontributingtoahighermagneticsusceptibilityvaluesofthefaultgouge Highermagneticsusceptibilityvaluesoffaultbrecciaresultsfromthenewly formedpyrrhotitebyreductivelow temperaturehydrothermalfluidswithlargeamountsofsulfur Goethiterevealsthepresenceofreductivelow temperaturehydrothermalfluidsafteranearthquake Thehighmagneticsusceptibilityvaluesoffaultrocksandthenewly formedmagnetiteindicatethatlargeearthquakeswithfrictionalheating(>500℃)didhaveoccurredalongtheWMFZinthepasttime,andthisfaultkeptinareductiveenvironmentwithlow temperaturehydrothermalfluidsthatcontainhighsulfurduringandaftertheearthquakesKeywords Faultgouge;Rockmagnetism;Faultingenlivenment;Largeearthquake;Wenchuan Maoxianfaultzone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217、42172262、42072240、41972229)、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30)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蕾,女,198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磁学及断裂作用研究,E mail:zhanglei881102@126.com通讯作者:李海兵,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活动构造研究,E mail:lihaibing06@163.com摘 要 汶川 茂县断裂带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是松潘 甘孜褶皱带与龙门山断裂带之间的边界断层,然而,在2008年MW7 9级汶川大地震中并没有发生破裂。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1 . 龙 门山断 裂带体 系
位 于 四川盆地 西北缘 的龙 门山区 , 分 布 于青 川 、
北川 、 茂县 、 汶川、 邛崃、 宝兴、 天全一带 , 总体展布近 东北~西南走向, 长5 0 0余千米 , 宽2 0— 8 0千米不 等。在地质构造上 , 龙门山断裂带体系从西南向东
2 0 1 3年 3月
Ma r . 2 01 3
・
历史研 究 ・
龙门山一岷 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邓 绍 辉
( 四川师 范大学历史文化 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6 8 )
摘
要: 龙 门山一 岷山断裂带是 川西北两大断裂 带体 系。本文利 用现有文献 资料 , 仅 就这 两大断裂 带体 系的
概况、 历史地震记 录、 历次地震所产 生的重 大危 害以及该断裂带的特 点等 问题进行 了较 为 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 以期
能 为 当地 社 会 经 济 发展 及城 市规 划 建设 提 供 必要 的历 史借 鉴 。
关键词 : 断裂带 ; 地震 ; 龙 门山 ; 岷山
中圈分类号 : P 3 1 6 . 2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8 5 0 5 ( 2 0 1 3 ) 0 2— 0 0 1 8 — 0 5
第3 2卷第 2期
Vo 1 . 3 2. No . 2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四川地震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四川地震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四川省地形图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
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
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统计数据未来源于国家地震局)。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
后山断裂为一逆冲断裂,2008.5.11大地震受灾的汶川、茂汶即分布在其上,同时它还是1657年大震发生的区域。
此次受灾的北川落在主中央断裂上,它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芦山县境内有4条南北向断裂带形成原因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欧亚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开始上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
首先要了解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块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那么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外挤压的后果使地下产生断裂,这是孪生的关系。
像这样的地质断裂带,在我国有大约20多条,并且大部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
在青藏高原的内部,以及青藏高原相互作用的周边块体的边界上,都有地质断裂带。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这条南北断裂带。
这个带在宁夏、甘肃、四川一直到云南这个地方,恰好形成了一个南北走向的一个很宽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断裂带,是若干个断裂带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的是拐弯,有的是属于相互作用的,正好是南北这一个带。
这条地质断裂带又叫做南北地震带。
地震学家们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地震的多发区。
南北地震带主要是指地震活动有一个特点,地震频度比较高,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强度比较大。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汶川8.0级地震

1.汶川8.0级特大地震原因分析:结论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结论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结论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概况: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
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
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
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
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由于一般地震不可能一次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边地区有可能发生余震。
自从三峡建成后发生了很多地质灾害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2./newshtml/20101120/20101120150507452.html深圳地震与深圳断裂带有关,该断裂带活动性向海外增加,向内陆减弱。
龙门山后山断裂中段汶川-茂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龙门山后山断裂中段汶川-茂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析王旭光;李传友;吕丽星;董金元【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17(039)003【摘要】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交界处,构造位置非常重要,对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震的发生等影响深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以及野外调查,初步分析认为岷江在汶川-茂县断裂区段主要发育5级阶地.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阶地年龄,文中将T1-T5阶地年龄分别限定在3~10ka、约20ka、40~50ka、60ka和80ka.另外,通过对区域内断裂沿线的阶地、冲沟等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结合卫星影像解译和差分GPS测量等工作,认为汶川-茂县断裂在T3阶地(40~50ka BP)形成后、T2阶地(约20ka BP)形成前有过活动,而在T2阶地形成以来不再活动.结合中央断裂、前山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的认识,推测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已转移到更靠近盆地的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上.%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located in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nd bounded on the east by Sichuan Basin,and tectonically the location is very important.It has a deep impact on the topography,geomorp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eismicity of southwestern China.It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 multiple parallel thrust faults,namely,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the back-range,the central,the front-range and the piedmont hiddenfaults,respectively.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th May 2008 ruptured the central and the front-range faults.But the earthquake didn`t rupture the back-range fault.This shows that these two faults are bothactive in Holocene.But until now,we don`t know exactly the activity of the back-range fault.The back-range fault consists of the Pingwu-Qingchuan Fault,the Wenchuan-Maoxian Fault and the Gengda-LongdongFault.Through satellite image(Google Earth)interpretation,combining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we preliminarily found out that five steps of alluvial platforms or terrac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Minjiang region along the Wenchuan-Maoxian Fault.T1 and T2 terraces are more continuous thanT3,T4 and T5 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work,we discuss the formation ages of the terraces and conclude,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bout the terraces of Minjiang River.We constrain the ages of T1,T2,T3,T4 and T5 surfaces to 3~10ka BP,~20ka BP,40~50ka BP,60ka BP and 80ka BP,bining with geomorpholog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measurements of the cross sections of the terraces by differential GPS and detailed site visits including terraces,gullies and other geologic landforms along the fault,we have reason to consider that the Wenchuan-Maoxian Fault was active between the formation age of T3 and T2 terrace,but inactive since T2 terrace formed.Its latest active period should be the middle and late time of late Pleistocene,and there is no activity since the bining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the central and the front-range faults are both Quaternary active faults,the activity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should have shifted to the central and the front-range faults which are closer to the basi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fits the "Piggyback Type" to some extent.【总页数】15页(P572-586)【作者】王旭光;李传友;吕丽星;董金元【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龙门山中段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的晚新生代垂向活动性差异及其构造意义 [J], 谭锡斌;徐锡伟;李元希;袁仁茂;于贵华;许冲2.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调查与分析 [J], 张岳桥;李海龙3.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陈立春;陈杰;刘进峰;李峰;杨晓平;冉勇康4.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J], 陈国光;计凤桔;周荣军;徐杰;周本刚;黎小刚;叶友青5.龙门山中段后山断裂带晚第四纪运动特征 [J], 唐方头;邓志辉;梁小华;蒋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地震那些事

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 日(公元1893年8月29日) 道孚一带 汶川一带 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 日(1904年8月30日)
2008年5月12日
目
录
四川的地震史
四川多发地震的原因
四川灾区地震遗址
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 地震发生的地点, 大致都排在西部的 山区里,而且似乎 平行于山区与盆地 的交界线而呈线性 分布。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 泸定一带 (公元 1786年6月1日) 康定南部 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 日(公元1725年8月1日)
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 日(公元1536年3月29日) 康定一带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 (公元1850年9月12日) 西昌、普格间 一带 2013年4月20日
巴塘一带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 (公元1870年4月11日) 雅安一带
目
录
四川的地震史
四川多发地震的原因
四川灾区地震遗址
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 辰(公元814年4月6日) 西昌一带 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 日(公元 1816年12月8日) 马湖一带 炉霍一带 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 亥(公元1216年3月24日)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 西昌北 日(公元1786年6月10日)
龙门山大断裂
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 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 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 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根据龙门 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的研究发现,这股强大 的应力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 高原。而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又是印度板块向欧 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
目
录
四川的地震史
四川多发地震的原因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杜建军;马寅生;尹成明;龚明权【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摘要】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平武青川断裂、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秦岭南缘断裂,包括迭部—舟曲断裂、武都—康县略阳断裂及茶店—勉县断裂在晚更新世曾有过活动,在全新世活动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平武—青川断裂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表现为右旋走滑的逆断裂,全新世活动不明显;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不但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而且在全新世继续活动;龙门山北部这个三角地区依然是未来地震活动关注的重点地区.%The triangle structure area surrounded by three different strike fault zones in northern part of Longmensh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activity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 age of some primary fault zones,such as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Qinling,Pingwu-Qingchuanfault,Minjiang fault and Huya fault.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①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Qinling is composed of Diebu-Zhouqu fault,Wudu-Kangxian-Lüeyang fau lt and Chadian-Mianxian fault.The last fault activity was in Late Pleistocene and faults were steady in Holocene.② Pingwu-Qingchuan fault in northeastern segment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a thrust fault with dextral strike-slip component.The last faultactivity was in Late Pleistocene and steady in Holocene.③ Minjiang fault and Huya fault were strongly active from Pleistocene to Holocene.④ This area is still one of important areas for studyi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future.【总页数】14页(P520-533)【作者】杜建军;马寅生;尹成明;龚明权【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陕甘川毗邻十二方协作区发展战略研究:我国腹部富有开发潜力的“金三角”地带——陕甘邻十二方经济区简介 [J], 许书真2.龙门山断裂活动和川西高原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测年 [J], 杨农;张岳桥3.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J], 邱玉荣;杨宜海;邵辉成;张恩会4.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J], 邱玉荣;杨宜海;邵辉成;张恩会5.甘雨稻坪村陕甘川交界地的独特存在 [J], 史英;史英静(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