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分享合作行为 活动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分享合作行为

4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由于思维的发展,理解力的增强,能够理解游戏的意义,心理活动的发展,行为和动作的目的性,控制性等都有新的提高。但是中班幼儿的分享与合作是被动的,对玩具的所属不太在意。请看下面这一分享与合作的案例。 活动过程:

某日下午的游戏活动是建构区活动,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篮玩具,幼儿们在高兴的拼装着自己手中的玩具。其中乐乐组选的是拼插管道,乐乐一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将玩具篮抢到自己眼前,独自玩起了组装游戏。边完边高兴的说到:“你们看这是我搭的大炮,我的炮可厉害了,哒哒哒,哒哒哒。”这时旁边的琪琪不高兴的说到:“你的玩具太多了,我们的太少,什么都搭不成。”乐乐不高兴地说到:“给你我就搭不成了。”乐乐赶忙把玩具紧紧地搂在怀里,一动也不动,生怕别的小朋友抢走。不一会,教室响起了音乐声,孩子们赶快把玩具拆好放在篮子里,这时乐乐他们几位小朋友就为谁去把玩具送回家而吵了起来,他们几个人都想把玩具送回家,结果他们商量了起来,最后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一起送,可是这样的办法的结局就是玩具都洒在地上了,这时互相埋怨声响起来了。

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正处在“矛盾”多发期,幼儿想分享,但又缺乏分享技能,从而导致冲突不断。上述案例正表明这一点。并且由于玩具数量的局限性,因此对玩具的渴求让他们不愿进行分享,而希望独自占有。那么,当乐乐抢到玩具时他有一种强势心理,对玩具的独占性,而其他的小朋友瞬间变成了弱势,他们渴望得到分享,这时候教师要及时介入给幼儿提供分享技能。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忽视同伴以及独占和争抢玩具的情况较明显。在案例中可参选类别

B.教学案例 诚信承诺 我庄严承诺下述案例确系本人所为,如有抄袭愿承担一切责任。 个人签字及学校盖章:

以看出四名幼儿共同送玩具这一表象是合作行为,但是幼儿都有表现个体的欲望,同时也不完全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事与愿违。此时教师应该把这种合作的表象转变为幼儿心理的合作需求。

指导策略:

1、观察幼儿个体行为,挖掘幼儿隐性需求

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乐乐是个对班级和同伴热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力较强,总是希望为小朋友做点事情,但是乐乐解决问题的方法欠妥,缺乏耐心,作为老师要给予他提供表现的机会,如:让他当收整玩具的小桌长,组织大家一起把玩具收整好;让他当小值日生等,使他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帮助幼儿认知分享的意义

(1)在公共玩具的分享上,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共同制定幼儿认可的游戏规则,体现游戏的平等和尊重。

(2)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创造分享的条件。可以给幼儿有意的提供不足量的玩具,促成分享条件的形成。

3、在实践中让幼儿习得合作的方法

(1)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交往动向,有利于教师利用活动区规则和内容引导活动进程,适时指导幼儿交往。

(2)教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也可以先采用冷处理,让幼儿自己来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在旁观察并对幼儿合作表现给与充分肯定,但在需要时对幼儿合作的过程中给与方法的指导,将这种表象转变为合作成果。

案例反思:

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行为的形成大多数是因为及时获得了教师的引导,所以教育者可以针对这些现象适当的给予幼儿鼓励,只要幼儿体会了分享与合作的快乐就会养成良好的分享与合作习惯。教师也可以经常有意地提供不足量玩具,促成分享条件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有意地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活动。教师也要和家长沟通,让幼儿在家中也注意分享与合作行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