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

l总则

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lbrary

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lbrary

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

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2.0.7开架阅览室OPen Stack Reading Room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2.0.8文献资料Documentl。Lterature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书刊资料和非书刊资料等多种形式,一般统称文献资料,系图书馆馆藏信息载体的总称。

2.0.9非书资料Non-Print Materla1S

非印刷型的非书本式的资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投影片、电影拷贝、缩微胶卷、图片、模型、智力玩具、机读磁盘、磁带、光盘等。

2.0.10基本书库Basic Stack Rooms

图书馆的主要藏书区,对全馆藏书起总枢纽、总调度作用,具有藏书量大,知识门类广的特点。基本书库的藏书内容范围、品种和数量反映一个馆的性质、规模和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常作为划分图书馆规模的指标。

2.0.11辅助书库Auxiliary Stacks

采用闭架管理时,图书馆中为读者服务的各种辅助性书库。如外借处、阅览室、参考室、研究室、分馆等部门所设置的书库。其藏书具有现实性、参考性、针对性强和利用率高、流通量大的特点。

2.0.12特藏书库Spedal Stacks

收藏珍善本图书、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献资料、对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

2.0.13珍善本书库Rare Book Stacks

收藏经鉴定列为国家或地方级珍贵文献、对安全防范和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主要收藏刻本、写本、稿本、拓本、书画等古籍与珍品,是特藏库的一种。

2.0.14磁带库TaPe Base

主要收藏录像带、录音带、机读磁盘、磁带和光盘等载体的库房。其存放库架和保存环境都有特殊要求。

2.0.15开架书库Open St。ohs

允许读者入库查找资料并就近阅览的书库。此种书库除正常的书架外,在采光良好的区域还设有少量阅览座(厢)供读者使用。

2.0.16密集书库ComPact Stacks

以密集书架收藏文献资料的库房。此种库房的荷载可按实际荷载选用,多设置在建筑物的地面层。

2.0.17密集书架ComPact Bookshelf

为提高收藏量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书架。若干书架安装在固定轨道上,紧密排列没有行距,利用电动或手动的装置,可以使任何两行紧密相邻的书架沿轨道分离,形成行距,便于提书。

2.0.18积层书架Stack-system Sh。If

重叠组合而成的多层固定钢书架。附有小钢梯上下。其L层书架荷载经下层书架支柱传至楼、地面。上层书架之间的水平交通用书架层解决。

2.0.19书架层Stacki。aver

书库内在两个结构层之间采用积层书架或多层书架时,划分每层书架的层面。由于该层面一般直接支承在书架k,多为钢板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故又称甲板层或软层,以别于书库的结构层。

2.0.20行道AISI。

两排书架之间的距离,又称书架通道。其宽度与开架、闭架的管理方式有关。

2.0.21书库提升、传送设备Hoist In Stacks

在书库或密集藏书区为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传递速度而设于上、下楼层之间及水平传递图书(及索书条)的设备。它可以是手动、电动或机械传动。

2.0.22典藏室Book-KeePing DePartment

一馆内部登记文献资料移动情况、统计全馆收藏量的专业部门。

2.0.23计算机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从已存信息的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具有插入、修改和删除某些信息的能力。图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属于信息量较大而不常修改的二次性信息检索系统。

2.0.24信息处理用房Information Proc,ssing Ro。)

满足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功能的用房。它包括信息的显示、摄取、变换、传递、存储、识别、加工等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

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馆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3.1.2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

3.1.3馆址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1.4图书馆宜独立建造。当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人口。

3.2总干面布置

3.2.1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3.2.2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3.2.3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3.2.4图书馆的室外环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3.2.5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3.2.6馆区内应根据馆的性质和所在地点做好绿化设计。绿化率不宜小于30%。栽种的树种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能净化空气等条件确定。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4建筑设计

4.1一般靓定

4.1.1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4.1.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1.3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例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1.4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4.1.5图书馆各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外墙、外门窗和屋顶等围护结构应区别使用要求,按照本规范第7.2.1条所规定的温度、湿度指标及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需要采暖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 B50176。

2当需要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Ig执行。

3当无采暖和空气调节时,书库的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热阻值分别不应小于0.66m2?K/W和0. 90m2?K/W

4.1.6各类用房的天然采光标准,不应小于表4.1.6中的规定。

4.1.7各类用房在平面设计时,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表4.1.7中的规定。

4.1.8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减少其对整个馆区的影响。

4.1.9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

4.1.10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宜根据建设条

件为建筑物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

4.2藏书空间

4.2.1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

4.2.2柱例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同宜采用1. 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2.3估算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4.2.4排列应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并缩短提书距离;书库内书(报刊)架的连续排列最多档数应符合表4.2.4-1,以及书(报刊)架与外墙之间的各类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4.2.4-2的规定。

4.2.5于开窗的外墙布置。书库采用竖向条形窃时,应对正行道并允许书架档头靠墙,书架连续档数应符合本规范第

4.2.4条及表4.2.4-1的规定。书库采用横向条形窗,其窗宽大于书架之间的行道宽度时,书架档头不得靠墙,书(报刊)架与外墙之间应留有通道,其尺寸应符合本规范表4.2.4-2的规定。

4.2.6应单独设置。缩微、视听、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应按使用方式确定存放位置,这些文献资料应设特藏书库收藏、保管。

4.2.7设工作人员更衣室、清洁室和专用厕所,但不得设在书库内。

4.2.8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

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4.2.9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平0.80m,坡度不应大干45,并应采取防滑措施。书库内不宜采用螺旋扶梯。

4.2.10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书库的提升设备在每层均应有层面显示装置。

4.2.11传输设备时,应符合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

4.2.12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无水平传输设备时,提升设备(书梯)的位置宜邻近书刊出纳台。设备井道上传递洞口的下沿距书库楼、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0.90m。

4.2.13选择,应根据藏书形式和具体使用要求区

别确定。

4.3阅览室阎

4.3.1应按其性质、任务,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分别设置各类阅览室。

4.3.2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4.3.3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4.3.4据工作需要在人口附近设管理(出纳)台和工作问,并宜设复印机、计算机终端等信息服务、管理和处理的设备位置。工作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并宜和管理(出纳)台相连通。

4.3.5被过往人流穿行,独立使用的阅览空间不得设于套间内。

4.3.6开放时间长的阅览室宜邻近门厅布置。

4.3.7列的最小间隔尺寸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4.3.8书库应毗邻布置。阅览和库房之间应设缓冲区,并设分区门。

4.3.9应能容纳大型阅览桌、描图台,并有完整的大片墙面和悬挂大幅舆图的设施。

4.3.10中管理时,应设专门的缩微阅览室。室内家具设施和照日新月异环境应满足缩微阅读的要求,缩微览阅室宜和缩微胶卷片的特藏书库相连通。缩微阅读机分散布置时,应设置专用阅览桌椅,每座位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30m2。

4.3.11集体和个人使用的音像资料视听室宜自成区域,便于单独使用和管理,与其他阅览室之间互不干扰。

4.3.12音像视听室应由视听室、控制室和工作间组成。视听室的座位数应按使用要求确定。每座位占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50m2。当按视、听功能分别布置时,应采取防止音、像互相干扰的隔离措施。

4.3.13电子出版物阅览室宜靠近计算机中心,并与电子出版物库相连通。

4.3.14珍善本书、与图、缩微、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的外窗均应有遮光设施。

4.3.15少年儿童阅览室应与成人阅览区分隔,单独设出人口,并应设儿童活动场地。

4.3.16盲人读书室应设于图书馆底层交通方便的位置,并和盲文书库相连通。盲人书桌应便于使用听音设备。

4.3.17各阅览区老年人及残疾读者的专用阅览座席应邻近管理(出纳)台布置。

4.3.18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4.名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4.4.1目录检索包括卡片目录、书本目录和计算机终端目录三部分内容组成,各部分的比例各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4.2目录检索空间应靠近读者出人口,并与出纳空间相毗邻。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4.4.3目录检索空间内目录柜的排列尺寸不应小于表4.4.3的规定。如利用过厅、交通厅或走廊设置目录柜时,查目区应避开人流主要路线。

4.4.4目录柜组合高度:成人使用者,不宜大于1.50m少年儿童使用者,不宜大于1.30m.

4.4.5目录检索空间内采用计算机检索时,每台微机所占用的使用面积按2.00m‘计算。计算机检索台的高度宜为0.78~0.80m

4.4.6目录检索空间中国录柜所占用的面积可按本规范附录C所列公式计算。

4.4.7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4.4.8出纳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纳台内工作人员所占使用面积,每一工作岗位不应小于6.00m2,工作区的进深当无水平传送设备时,不宜小于 4.00m;当有水平传送设备时,应满足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2出纳台外读者活动面积,按出纳台内每一工作岗位所占使

用面积的1.20信计算,并不得小于18.00m出纳台前应保持宽度不小于3.00m的读者活动区。3出纳台宽度不应小于0.60m。出纳台长度按每一工作岗位平均1.50m计算。出纳台兼有咨询、监控等多种服务功能时,应按工作岗位』总数计算长度。出纳台的高度:外侧高度直为1.10~1.20m内侧高度应适合出纳工作的需要。

4.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4.5.1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及实际需要确定。

4.5.2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l应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设置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控等功能设施;

2多雨地区,其门厅内应有存放雨具的设备;

3严寒及寒冷地区,其门厅应有防风沙的门斗;

4门厅的使用面积可按每阅览座位0.05m2计算。

4.5.3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2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每个存物柜占使

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4.5.4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图书馆应有陈列空间。可根据规模、使用要求分别设置新书陈列厅(室)、专题陈列室或书刊图片展览处;

2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陈列室应采光均匀,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1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建筑设计应符合有关厅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流对阅览区的干扰;

4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投影和扩声等使用功能的要求;

5 300座以下规模的报告厅,厅堂使用面积每座位不应小于0.80m2,放映室的进深和面积应根据采用的机型确定。

4.5.6读者休息处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个阅览座位不小于0.10m2

计算。设专用读者休息处时,房间最小面积不宜小于15.00m2。规模较大的馆,读者休息处宜分散设置。

4.5.7公用和专用厕所宜分别设置。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2成人女厕按每北人设大便器一具;

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

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4.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4.6.1图书馆行政办公用房包括行政管理用的各种办公室和后勤总务用的各种库房,维修门等,其规模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可以组合在建筑中,也可以单独设置。建筑设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的有关规定执行。

4.6.2图书馆的业务用房包括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等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音像控制、装待维修、消毒等用房。

4.6.3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书刊人口有

便捷联系;

2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交换、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工艺流程的要求;3拆包间应邻近工作人员入口或专设的书刊人口。进书量大者,人口处应设卸货平台;

4每一工作人员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00m2;

5应配置足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接口和电源插座。

l当单独设置时,应位于基本书库的人口附近;

2典藏室的使用面积,每一工作人员不宜小于6.00m2,房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00 m2;

3内部目录总量可按每种藏书两张卡片计算,每万张卡片占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38m2,房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002;

4待分配上架书刊的存放量,可按每1000册图书或300种资料为一周转基数。其所占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m2。

4.6.5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职能范围,设置专题咨询和业务辅导用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题咨询和业务辅导用房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一工作人不小于 6.00m2分别计算;

2业务辅导用房应包括业务资料编辑室和业务资料阅览室;

3业务资料编辑室的使用面积,每一工作人员不宜小8.00m2;

4业务资料阅览室可按8~10座位设置,每座位占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0m2;

5公共图书馆的咨询、辅导用房,宜分别配备不小于15.00m2的接待室。

4.6.6图书馆设有业务研究室时,其使用面积可按每人/ 6.00m2计算,研究室内应配置计算机网络、通信接口和电源插座。

4.6.7信息处理用房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一工作人员不小于6.00m2计算,室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接口和电源插座。

4.6.8美工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美工用房应包括工作问、材料库和洗手小间;

ZI作间应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最好北向布置,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00m2。

3工作问附近宜设小库房存放美工用材料;

4工作间内应设置给排水设施,或设小洗手间与之毗邻。

4.6.9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的机房应位置适中,并不得与书库及易燃易爆物存放场所毗邻。机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规定。

4.6.10缩微与照像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缩微复制用房宜单独设置,建筑设计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操作要求;

2缩微复制用房应有防尘、防振、防污染措施,室内应配置电源和给、排水设施;宜根据工艺要求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当采用机械通风时,应有净化措施:

3照像室包括摄影室、拷贝还原工作间、冲洗放大室和器材、药品储存问;

4摄影室、拷贝还原工作间应防紫外线和可见光,门窗应设遮光措施,墙壁、顶棚不宜用白色反光材料饰面;

5冲洗放大室的地面、工作柜面和墙裙应能防酸碱腐蚀,门窗应设遮光措施,室内应有给、排水和通风换气设施;

6应根据规模和使用要求分别设置胶片库和药品库。胶片库的温度、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7.

2.1条及表7.2.1-2的规定。

4.6.11专用的复印机用房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室内温度、湿度可根据所选用的机型要求确定。小型复印机可分散设置在各借、阅区内,其位置应便于工作人员管理。

4.6.12音像控制室(以下简称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幕前放映的控制室,进深不得小于3.00m,净高不得小于

3.00m;

2控制室的观察窗应视野开阔。兼作放映孔时,其窗口下沿

距控制室地面应为0.85m,距视听室后部地面应大于1:80m;

3幕后放映的反射式控制室,进深不得小于 2.70m,地面宜

采用活动地板。

4.6.13装校、整修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应光线充足,宽畅,有机械通风装置;

2有给、排水设施和加热用的电源;

3每工作岗位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00m2,房间的最小面积不应小于30.00m2。

4.6.14消毒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l消毒室仅适用于化学方法杀虫、灭菌;

2消毒室面积不宜小于10.00m‘,建筑构造应密封;

3地面、墙面应易于清扫、冲洗。并应设机械排风系统。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79的有关规定;

4当采用物理方法杀虫灭菌对,其消毒装置可靠近总(中心)出纳台设置。

4.6.15图书馆配有卫星接收及微波通讯装置时,天线等接受装置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外,应在其附近设面积不小于1

5.00m2的机房。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

5文献资料防护

5.1防护内容

5.1.1防护内容应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毒和安全防范等。

5.1.2书库、非书资料库的温度、湿度要求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重要性及库房类型区别对待,在设计中妥善解决。

5.1.3视听、缩微、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贮存库除应符合本规范表7.2.1-2所指特藏库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

5.2温度、湿度要求

5.2.1基本书库的温度不宜低于5℃和高于30℃;相对湿度不宜小于40%和大于65%。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相应的建筑构造或设备处理。

5.2.2特藏书库温度应保持在12~24℃之间,日较差不应大于全2℃,相对湿度应为45%~60%,日较差不应大于10%。缩微胶片库的温、湿度应按胶片保存时间(长期、短期)、胶片性质(母片、拷口片)、胶片种类(黑白、彩色)、胶片类型(银盐醋酸片基、银盐聚酯片基)的不同分别确定;长期或永久保存的胶片库,温度应低于20℃,中期保存的胶片库,温度不应超过25℃,并应避免温度、湿度在短时间内周期性的剧烈变化。各类特藏库房空气调节设计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和表7.2.1-2的规定。

5.2.3与特藏库毗邻的特藏阅览室,温度差不宜超过±2℃,湿度不宜超过上10%,为避免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两者之间应设缓冲间。

5.3防水、防潮

5.3.1书库和非书资料库内应防止地面、墙身返潮,不得出现结露现象。

5.3.2书库和非书资料库的室外场地应排水通畅。室内不得有给、排水管道穿过。屋面雨水排除应采用有组织外排法。并不得将水箱等蓄水设施直接放在其屋面上。

5.3.3建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时,书库和非书资料库~层地面当不设架空层时,地面基层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

5.3.4书库和非书资料库设于地下室时,地下室的防水(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的有关规定;当不设空气调节时,应有可靠的除湿装置。

5.4防尘、防污染

5.4.1图书馆的环境绿化应选择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的树种。

5.4.2书库、非书资料库的楼、地面应坚实耐磨;墙面和顶棚应表面光滑不易积灰尘。

5.4.3书库的窗扇应能开启方便,并有防尘的密闭措施,严寒及多风沙地区应设双层窗和缓冲门。

5.4.4特藏库应设固定窗,必须开启的少量富扇应采取防尘的密闭措施;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过标准的地区,特藏库的空调系统应具有净化措施。

5.4.5合理安排锅炉房、除尘室、洗印暗室等用房的位置,并结合需要设置通风装置,以减少其产生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馆区的影响。

5.5防目光和紫外线照射

5.5.1书库、特藏库及阅览用房均应消除或减轻紫外线对文献资料的危害。

5.5.2天然采光的书库、特藏库及其阅览室应选用防紫外线玻璃和采用遮阳措施,防止日光直射。

5.5.3书库、特藏库及阅览室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

5.6防磁、防静电

5.6.1图书馆内的磁带库应远离能够产生强磁干扰的电器设备。

5.6.2非书资料库的楼、地面不应采用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5.7防虫、防鼠

5.7.1图书馆的绿化应选择不滋生、弓陷害虫及生长飞扬物的植物。

5.7.2多蚊虫及潮湿地区,无空气调节设备的书库应安装可拆卸的纱窗,窗纱型号不少于C 1.6。采用去湿机时,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

5.7.3食堂、快餐室、食品小卖部应远离书库设置。

5.7.4门下沿与楼地面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smm,鼠患严重地区宜采用金属门或下沿包铁皮的木门。墙身通风口应用耐腐蚀的金属网封罩。

5.7.5图书馆的消毒室及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个6.14条及所选设备的技术要求。

5.7.6白蚁危害严重地区,应对木制品及木结构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8安全防范

5.8.1图书馆应设安全防盗装置。

5.8.2陈列和贮藏珍贵文献资料的房间应能单独锁闭,并设自动报警装置。

5.8.3采取开架管理的阅览室,宜设安全监控装置。

5.8.4位于底层之重要部门的外门窗均应加防盗设施;当有外遮阳时,亦应做防盗处理;有地下室时,地下室的窗户及采光井应另加设施护设施。

5.8.5图书馆的主要入口处、特藏库、重要设备室、网络管理中心以及馆区周围宜设置电视监控系统。

6消防和疏散

6.1耐火等级

6.1.1图书馆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章所列条文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当建筑物附有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 BJ98的有关规定。

6.1.2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6.1.3图书馆特藏库、珍善本书库的耐火等级均应为一级。

6.1.4建筑高度超过24.00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1.5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1.6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藏书量不超过10万册的图书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6.2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

6.2.1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应用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6.2.2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1500m2;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1000m2;当高度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700m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不应大于300m2。

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 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6.2.3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6.2.4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将书架层的面积合并计算。

6.2.5书库、非书资料库、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等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2.6装校、照像等业务用房不应与书库、非书资料库贴邻布置。书库内部不得设置休息、更衣等生活用房,不得设置复印、图书整修、计算机机房等技术用房。

6.2.7书库楼板不得任意开洞,提升设备的井道井壁(不含电梯)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 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传递洞口应安装防火闸门。

6.2.8书库、非书资料库,藏团合一的藏书空间,当内部设有上下层连通的工作楼梯或走廊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建筑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时,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6.2.9图书馆的室内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置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6.3消防设施

6.3.1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建筑高度超过24.00m的书库和非书资料库,以及图书馆内的珍善本书库,应设置火灾自愿动报警系统。

6.3.2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设气体等灭火系统。电子计算机房安和不宜用水扑救的贵重设备用房宜设气体等灭火系统。

6.3.3建筑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有关规定。

6.4安全疏散

6.4.1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设置。

6.4.2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藏书空间,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m2的特藏库、胶片库和珍善本书库;

2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m2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

3除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第6.2.2条规定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时;

4、占地面积不超过300.00m2的多层书库。

6.4.3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6.4.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1.1馆区内应设室内外给水、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7.1.2书库内不应设置供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书库。生活污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书库相邻的内墙上。

7.1.3在馆内适当位置宜设置饮水供应点。

7.1.4缩微照像冲洗室的排水管道应耐酸、碱腐蚀,室外应设污水外理设施。

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7.2.1图书馆设置采暖或空气调节系统时,室内温度、湿度设计参数应分别符合表7.2.1-1及表7.2.1-2的规定。

7.2.2书库集中采暖时,热媒宜采用温度低于100℃的热水,管道及散热器应采取可靠措施,严禁渗漏。

7.2.3空气调节设备应有专门的机房,其位置应远离阅览区。机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风管进入书库时应设防火阀门。

7.2.4包内各种用房应有自然通风,阅览室应采取建筑措施或机械排风设备,在冬秀门窗关闭情况下,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需要。

7.2.5书库无空气调节系统时,应设机械通风设备。当地空气污染超标时,应有净化措施。

7.2.6特藏库、缩微复制间的送风系统导入空气应进行净化处理。

7.2.7书库、阅览室应保持气流均匀;采用机械通风时,阅览空间与工作空间的空气流速不应大于0.5m/s。

7.2.8馆内各种用房通风、换气设计参数应符合表7.2.8的规定。

7.3建筑电气

7.3.1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其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图书馆,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7.3.2图书馆各种用房人工照明设计标准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7.3.3图书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对藏、借、阅、管各空间具有灵活互换的可能性;提供在各种空间(借、阅、业务工作等)应用电子计算机、视听、缩微、复印等技术设备的可能性。

7.3.4图书馆应设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或警卫照明。

7.3.5阅览区的照明宜选用不出现眩光的灯具,灯具与图书资料等易燃物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50m。当采用荧光照明时,宜采用节电装置。

7.3.6书库照明宜分区分架控制,每层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外。尼采用金属书架并在其上敷设220V线路、安装灯具及其开关插座等的书库,必须设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

7.3.8书架行道照明应有单独开关,行道两端都有通道时设双控开关;书库楼梯照明也应采用双控开关。

7.3.9外借量较大的出纳厅,可按需要设信号或屏幕显示装置。

7.3.10图书馆中应在适当位置设公用电话。

7.3.11图书馆应设事故紧急广播,宜设开、闭馆音响讯号装置。

7.4综合布线

7.4.1新建图书馆宜根据规模、性质及建设条件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应与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读者服务自动化等设施统一考虑。

7.4.2图书馆建筑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时,应按其计算机应用及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7.4.3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型级的综合布线系统,可参照现行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的有关规定。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图书馆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图 书 馆 灯 光 系 统 设 计 方 案 -------------图书馆大厅设计方案 姓名:潘肖肖 班级:环艺105 学号:201005014513 指导老师:郭平平

课题简介 我做的是一组图书馆的照明设计方案,图书馆对于大学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1.在我的学校,楼梯是进入图书馆的重要通道,但是却没有照明系统。 2.图书馆内大量使用节能灯,节省了电量,但是却没有避免眩光的产生。 3.图书馆内学生作品的展台,没有设计灯光,显得过于平淡。4.在图书管理员的借书区域,运用的灯和整个大厅的灯一样,没有标志性。 5.藏书架顶棚使用的是普通的荧光灯,满足不了各个角落的照明。 这是照明系统的总平面图,大厅灯位布置图。 (一)图书馆楼梯台阶的照明设计

设计图书馆台阶照明时,首先考虑台阶是室外台阶,照明灯的防水性一定要好。再次要考虑行人走在台阶上是否会受到眩光的影响,所以楼梯台阶上的灯光要完全打在台阶上,减少对人眼的刺激。最后还要考虑经济实用型。 进入图书馆的台阶,没有台阶照明,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应在台阶处安 装照明系统

采用台阶地脚光照明,清晰地分辨台阶高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台阶照明效果图 -0(2)大厅的灯光照明设计 大厅的设计要有充足的照明条件,首先它是一个图书馆夜间效果的主要展示,更是一个图书馆在学校里作为主要角色的出现的必要性,。学校图书馆大厅上部是露天的玻璃造型,在白天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光芒。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广州某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设地点:某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 (三)项目概述 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1hm2。 (四)用地概况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2。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退让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3m。退让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4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 总建筑面积 13000 (误差不得超过±10%) 1、书库区 1200 m2 (1)基本书库6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 (2)报刊库 600 m2(156册/ m2)计22万册。 2、阅览区 5120 m2 (1)综合期刊阅览室; 400 m2; (2)专业期刊阅览室; 400 m2; (3)中文图书室; 400 m2; (4)外文图书室; 400 m2; (5)专业阅览室; 6X400=2400 m2; (6)电子文献阅览室; 400 m2; (7)教师研究室12间; 12X60=720m2; 3、自修室800 m2 (8)学生自修室2间。 2X400=800 m2; 3、采编区及办公区 660 m2 (1)采购 60 m2; (2)中文编目 60 m2; (3)外文编目 60 m2; (4)装订 60 m2; (5)馆长 60 m2; (6)办公 2X60 m2; (7)接待兼会议 120 m2; (8)监控中心 60 m2;

图书馆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___ 姓名 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2005年 5 月 1 日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任务书 河南某高校在创办初期办学规模比较小,学校的图书数量以及借阅人书都比较少,所以一直以来对图书馆管理的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扶持,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在校师生增长,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着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系统开发的总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 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为了适应学校迅速发展的趋势,解决日益尖锐的图书馆管理矛盾,该学校提出采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图书信息的要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致力于为图书借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及为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节约相关的管理成本; (2)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增强图书馆管理的安全性。 (3)为学校提供系统、规范的图书馆管理手段. (4)满足借阅人、图书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需要。 (5)为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之,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来优化该学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为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天津图书馆与建筑五要素

建筑与五要素的关联性研究报告 前言 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文化积淀、历史变迁使天津成了一个多元化国际化大都市。她有着代表了各个时代文明的风貌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建筑的认识、增进对建筑五大要素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素质,我对天津市各种类型建筑作品进行了实地调研。 关键字 时空性艺术性工程技术性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 正文 天津文化中心位于天津市中心南部河西区,与天津大礼堂、国际展览中心和迎宾馆毗邻。其中包括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大剧院等,构成了一幅隽永的文化地图,承载了一座城市新时代的气质和风貌。这些建筑都是围绕建筑五要素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极佳例证。在此,我以天津市图书馆为例探讨和分析建筑与建筑五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1.建筑的时空性 建筑的时空性是从建筑作为客观的物质存在来说,一是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也指依实构虚,应时而存。 天津市文化中心是体现新时代天津风貌的一个建筑群体,甚至与整个文化广场都是高度协调和统一的。天津市图书馆也同样做到了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 天津图书馆的外墙采用了类似于石质的栅栏式材质,实现了建筑群整体外观的统一。图书馆建筑外侧设有与外部空间相通的开放的大型入口,使公众可以自从外部直接进入建筑参观。其深入式入口将公众从开阔的广场引导至图书馆内部。这一切一方面刻画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且特色鲜明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整个建筑与建筑群达成完美的融合。 2.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的艺术内涵是表现思想、情感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建筑可以与其他造型艺术具有共同的形式美法则,但也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法则。 天津图书馆旁边的天津美术馆正面采用了外凸式的外观结构,为了与之相呼应,图书馆的正面则采用了内凹式结构。两个都是极具雕塑反的纪念碑式建筑体重也因而在和谐的基础上各具特色且美得不突兀。 虽然整体外观看起来是石材,但是玻璃和栅栏式的石材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石材本身带来的压迫感。在空间内部石材的影子带来丰富的视觉变化,给游客以美的感受。到了夜晚,室内漫射出的光线更是增添了通透感,使建筑看上去甚至具有了丰富的表情,也为夜天津增添了时尚、灵动的氛围。 3.建筑的工程技术性 现代的建筑的对工程技术性的要求和体现更为突出。建筑不但要重视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经济问题。

图书馆照明设计说明

图书馆室照明研究论文 建筑大学建电131 闫鑫9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要求的标准也在快速上升。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地点,已经成为了不少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照明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好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为图书馆外观和装潢加分,更能为读者创造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本论文就建筑大学图书馆进行研究,从照度要求,光源选择,效果分析几部分进行分析,并浅谈我对图书馆照明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图书馆照明设计光源 一.考察地点: 建筑大学图书馆 二. 建筑特点: 图书馆建筑中的自然采光设计是通过对采光口进行设计,包括确认采光口的尺寸,位童,细部,以满足活动功能要求同时得到更有创造性和更舒适的空间氛围。采光口的良好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人工照明的消耗,同时还能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降低空调设备的使用率。 三. 照明要求: 1. 一般要求 (1)图书馆中主要的视觉作业是阅读、查找、藏书等。照明设计除应满足照度标准外,应努力提高照明质量,尤其要注意降低眩光和光幕反射。 (2)阅览室、书库装灯数量多。设计时应从灯具、照明方式、控制方案与设备、管理维护等方面考虑采取节能措施。 (3)重要图书馆应设置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或警卫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或警卫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并应单独控制。值班或警卫照明也可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4)图书馆的公用照明与工作(办公)区照明宜分开配电和控制。 (5)对灯具、照明设备选型、安装、布置等方面应注意安全、防火。

2. 阅览室照明 (1)照明方式 阅览室一般可采用一般照明方式或混合照明方式。面积较大的阅览室宜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或混合照明方式。 当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时,非阅览区的照度,一般可为阅览区桌面平均照度的1/3~1/2。当采用混合照明方式时,一般照明的照度宜占总照度的1/3~1/2。 (2)光源与灯具选择 1)光源选择。阅览室宜采用荧光灯照明,应注意选择优质镇流器,如采用优质电子镇流器或低噪声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要求更高的场所宜将电感镇流器移至室外集中设 置,防止镇流器产生噪声干扰。 2)灯具选择如下。 ①宜选用限制眩光性能好的开启式灯具、带格栅或带漫射罩、漫射板等型灯具。 ②灯具格栅及反射器不宜选用全镜面、高亮度材料,宜用半镜面、低亮度材料。 ③宜选用蝙蝠翼式光强分布特性的灯具。 ④选用的灯具应与室装修相协调。 3)灯具布置 灯具布置对照明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阅览室照明灯具布置的一般原则: ①灯具不宜布置在干扰区,否则易产生光幕反射。干扰区即为容易在作业 上产生光幕反射的区域。灯具如能布置在阅读者的两侧(单侧时宜为左侧), 对桌面形成两侧(或左侧)投射灯效果更好。 ②为减少直接眩光影响,灯具长边应与阅读者主视线方向平行,一般多与外侧 窗平行方向布置。 ③面积较大的阅览室,条件允许时,宜采用两管或多管嵌入式荧光灯光带或块形 布灯方案,其目的是加大非干扰区,减少顶棚灯具的数量,增加灯具的光输出面 积,降低灯具的表面亮度,提高室照明质量。 ④阅览室多采用混合照明方式。阅览桌上的局部照明也宜采用荧光灯。局部照明 灯具的位置不宜设置在阅读者的正前方,宜设置在左前方,以避免产生严重的光 幕反射,提高可见度。 3. 书库说明 (1)对书库照明的一般要求 1)书库照明中,视觉任务主要发生在垂直表面上,书脊处的垂直照度宜为200lx。 2)书架之间的行道照明应采用专用灯具,并设单独开关控制。开书库设有研究厢时,应在研究厢处增设局部照明。

图书馆项目安全监理规划

图书馆项目安全监理规 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天津空港经济区图书馆及档案馆工程 安 全 监 理 规 划 项目名称:天津空港经济区图书馆及档案馆项目 编制: 审批: 上海外经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图书馆及档案馆项目监理组 2010年11月1日 目录 1.工程 (1) 2 (6)

3.安全监理工作程序 (8)

一、工程概述 1、天津空港经济区图书馆及档案馆工程位于湖滨广场--文化产业区,中环东路与东四道交口。规划用地西至规划支路C,南至规划支路F,东至中环东路,北至东四道。用地西侧为在建健身中心,北侧为天津空港经济区东湖,南侧为创业家园--生活配套设施。项目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4781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5514㎡。建筑总共4层,局部5层,钢结构,层高4.8m,建筑高度。工程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47812m2,概算30925万元。 2、本项目工期:计划2010年8月7日开工,至2011年5月12日竣工,共计457天(日历日)。 后改为:本项目工期:开工时间为2010年8月7日(已开工),竣工验收时间2011年8月30日,主体封顶时间2011年4月30日。 二、监理范围及工作内容 监理工作范围 、涉及本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管理工作,以及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协调工作;、本工程施工图纸所涉及的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范围内的安全监理工作。 、本工程的室外建筑环境和安装等总体配套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 监理工作内容 施工准备阶段 第一次现场交底会议:

郑州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把握图书馆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深刻了解图书馆这类建筑功能的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组织,从而增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尺度感知和功能流线的合理组织。 ●调研时间:2011年3月5日 ●调研地点:郑州大学图书馆(建成于2000年6月)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拍照记录,询问进出馆的学生,根据各层平面图了解大致的流线图、根据立面图、剖面图了解造型、空间分布。 ●调研内容: 1.图书馆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 2.图书馆的采光照明,通风和噪声控制

3.图书馆的外部造型设计,整个建筑所表达的含义 调研发现: 1.郑州图书馆概况 郑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中心馆坐落在新校区东大门,是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河南省最大的图书馆。设计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设计师何静堂老先生。 馆内阅览座位6000多个,包括院(系)资料室在内的总藏书量为412万册,中外文现刊3200种,过刊6000多种。全馆现有社科书库、自科书库、文艺书库、珍本书库、密集书库、现刊库、过刊库、古籍书室、样本书库、学位论文库、工具书阅览室、河南地方文献阅览室、素质教育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检索工具书阅览室等 30余个书库和阅览室,另设多个公共阅览区,共有阅览座位 6642 个,并拥有两个85座和一个217座的电子文献阅览与检索室。各阅览室及书库全部开架服务,流通书库完全实现了藏、借、阅合一。 2.走进郑州大学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主层是设在二层,在正东、正西两个方向的两个主入口处都设有宽达40米的大台阶。 进入图书馆大门以后,首先要穿越一排的刷卡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8米、长达28米的架空过道,两边中空,可以看见严格对称的两个扇形报告厅屋顶,其上摆放了相对应的弧形的玻璃桌供学生使用。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1.综述 1.1 课题背景 1.1.1 概述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使得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随着Intranet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B/S (Browser/Server) 架构应运而生,并得到普遍应用。B/S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只需配置浏览器(如Intranet Explorer)即可,这样为程序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一般都是B/S架构,用户可直接通过浏览器来使用系统,而无需安装软件的客户端。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的信息管理手段。 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使图书管理工作进入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轨道,同时避免了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及用户信息。 1.1.2 历史 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图书馆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图书信息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图书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图书信息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图书管理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可能。 1.1.3 现状 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商品经济化的高效益,使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几乎没有人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而用手工劳动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图书管理系统软件为图书办公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以供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及图书的进出货和售书退书操作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等。当今图书管理系统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

2014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名单

2014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名单序 号类别项目名称承担单位申报部门项目负责人 文化部补助 (万元) 1 公共文化服务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有声读物播读 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文化局曾志华 5 2 “阅读齐步走”——未成年人阅读服 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 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江苏省文化厅杨阳 5 3 数字文化生活体验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江苏省文化厅曹俊 5 4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资源统一 管理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文 化厅 李晓秋 5 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研究天津图书馆 天津市文化广播 影视局 张为江 5

6 文化遗产保护、 博物馆技术徽州可计算文化态研究——以古 民居测量为例 黄山学院安徽省文化厅沈来信 5 7 三峡库区水下传统建筑虚拟博物 馆的研建 三峡大学湖北省文化厅潘彤声 5 8 基于立体视觉技术的文化遗产可 视化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文化厅段峰峰 5 9 湖南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网建设与 研究湖南省湖湘文化对外 发展中心 湖南省文化厅冷大洪 5 10 马头琴制作技艺的数字保护与新 媒体展示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文化厅颜成宇 5 11 古镇文化景观三维可视化平台构 建——以江西婺源为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文化厅卢杰 5

12 动作捕捉技术在民族舞蹈艺术保 护中的应用研究 大连民族学院辽宁省文化厅王鹏杰 5 13 陕西唐十八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文化厅张辉 5 14 文化市场、文化 产业基于本体的媒资知识地图研究与 实现 北京诺亚星云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文化局汪浩 5 15 中国人肢体语言三维运动数字化 采集及反向数控机器表演研究武汉普润传媒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文化厅秦军 5 16 虚实交互技术在青少年文化教育 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江苏睿泰教育科技有 限公司 江苏省文化厅汤健铭 5 17 微家族网(云端家谱综合服务平 台)西安迈高数字技术有 限公司 陕西省文化厅张昀 5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某大学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设地点:某大学校园内 (三)项目概述 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73万册。建筑面积为12000m2。 (四)用地概况 该图书馆位于某高校校园内,建筑平面范围66×66米左右,与其他三个同为66×66米的建筑构成校园的新建教学组团,并以风车状结构环绕一个广场,共同作为校园中的一个模块。其他三个建筑分别为一栋教学楼、一栋科研实验楼、一栋建筑艺术设计楼。可以在任务书后附的中国北方和中国南方两个地块中任选一个进行设计。 (五)规划设计要求 1、在设计中体现对所选地块的地理、气候、文化差异等因素所做回应。 2、规划建筑檐口高度18 米是整个地块内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统一性指导高度。个别建筑高度可以配合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特殊区域可以高于或低于18 米。 3、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四组建筑组团所围合的中央广场同为综合体的一部分,需进行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4、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5、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 1、书库区 3800 m2 (1)基本书库14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 (2)开架库2400 m2(156册/ m2)计33万册。可分散于阅览室; 2、阅览区 4200 m2 (1)综合期刊阅览室; (2)专业期刊阅览室; (3)中文图书室; (4)外文图书室; (5)参考阅览室2; (6)电子文献阅览室; (7)教师研究室12间; (8)学生自修室2间。 3、采编区及办公区 520 m2 (1)采购20 m2; (2)中文编目60 m2; (3)外文编目60 m2; (4)装订40 m2; (5)馆长40 m2; (6)办公2X40 m2; (7)接待兼会议80 m2; (8)监控中心80 m2; (9)保安20 m2;

某图书馆的照明系统设计

某图书馆的照明系统设计 目录 一绪论 (1) 1.1 本设计工程概况 (2)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3) 二照明设计 (4) 2.1照明方式和种类 (8) 一照明方式 (8) 二照明种类 (8) 2.2照明质量 (9) 一照度 (9) 二亮度 (10) 三频闪与眩光 (10) 四光源的显色性能 (11) 2.3 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布置 (12) 一光源类型 (12) 二光源类型 (13) 2.4 本工程照明设计 (15) 一本工程灯具的选择 (15) 二应急照明设计 (16) 三本工程照明设计的照度计算与灯具布置 (18) 三系统设计 ......................................................................................... 3.1统计负荷量的方法 (23) 3.2 电线电缆的选择 (24) 一导线的分类、型号与使用 (24) 二导线的选择原则 (26) 3.3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28) 3.4 本工程部分负荷统计及配电箱系统的设计 (29) 一各类配电箱系统图设计 (29) 二配电干线的设计 (31) 第四章结论 (33) 4.1 总结 (33) 4.2 本次设计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33) 致谢 (35)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照明的舒适性、美观性、节能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设计主要是为大庆商务学院图书馆提供舒适、实用的照明环境。 本次设计采用先平面后系统的设计思路。在平面设计中,主要完成的是照度计算、灯具选择与布置、应急照明与普通照明的配合等任务,最后绘制完整的照明平面图。由于任务分配,本设计的平面图中不画插座回路,插座回路在系统图中体现。在系统设计中,主要任务是统计负荷量、导线与空开的选择以及相互配合等任务,最终绘制完整的照明系统图。 完成平面图和系统图绘制后,经过计算检验,本次设计在照度和节能方面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导线与空开的选择也满足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照明设计;统计负荷量

图书馆管理系统毕设

唐山学院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信息工程系图书管理系统 系别: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自动化2班姓名:贾建辉 指导教师:张国旭 2013年5月25日

信息工程系图书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知识信息化的变革,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机构也逐渐的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创新,传统的图书管理都是由图书管理员手工记录,查阅,操作过程繁琐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下一般的图书馆采用的图书管理系统都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实用的计算机图书管理程序来帮助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更快捷高效的图书管理。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关键字:图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安全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the library as an institution but also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gradually adopt systemat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uter-bas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technology is an innovativ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books are managed by the librarian manual records, inspection, operation process cumbersome and waste a lot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Nowadays generally used library book management system are based on the computer as a tool for computer library management procedures to help librarians be more fast and efficient library management. Book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database front-end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former set up the requirements for data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of strong data security a good library. For the latter applications require full-featured and easy to use and so on. Key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Data Security

重庆大学图书馆设计赏析

重庆大学图书馆设计赏析

图书馆资料 一,图书馆的选址 (1)图书馆的选址首先要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和文化建筑的总体布局。其次还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一般图书馆应布置在读者的中心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师生的使用,一般布置在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的位置。(位置适中,交通方便) (2)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应该尽量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是不得一味追求环境的安静而选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样就很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由于现,代图书馆想信息化发展,过去要选一个优美环境地区建馆的思想已有所突破,今天普遍强调的是希望建在人口密集,接近服务对象,交通方便,没有各种污染的中心地带。成为读者的信息网络中心,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所以要综合考录环境问题。 对于高校图书馆,一般设在校园内,相对比较安静,但也要避开噪声较大的城市主要干道及其噪声源。(环境安静)(3)a场地的选择要有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 B要避免低洼潮湿的地方,排水要顺畅。 C场地要偏离易燃易爆易发生火灾的部门。 D场地要远离有害气体的污染源。

二,图书馆的总体规划; 1,基本要求; (1)图书馆的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现状,使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各分区联系要方便,并且互不干扰,对于大中兴图书馆说,一般可分为灌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在灌区中,又分为对外工作区(包括一般读者阅览区),对外开放的公共区,(如陈列室报告厅等)和内部工作区(行政办公和业务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 (2)交通组织要合理,尤其注意读者人流,主流和服务人流要分开,卡互不干扰;应分别设置读者出入口与书籍出入口。道路不知应便于图书运输,装卸和消防疏散。读者出入口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的总体规划要注意各种人流的方向。高校图书馆一般布置在教学区域宿舍区之间位置。如果学生宿舍区与教工宿舍区不在同一方向时,要以学生人流为主,适当考虑教职工的人流方向。图书馆是大学中的重要建筑,有的学校把图书馆放在教学区中轴的位置上,必须强调的是建筑物的主入口要符合人流的主要方向。不能片面强调对称等原因而使入口与主要人流方向向背,引起建筑布局上的不合理。更不能过分强调校园轴线的对称,导致大部分人流从侧门进出,主要门厅形同虚设。(3)合理的布置室外场地,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馆区总平面宜布置广场、绿地、庭院。

全国高校网上图书馆网址大全

全国高校网上图书馆网址大全1. 兰州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library/ 2. 西北大学图书馆 http://202.117.102.163/ 3.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4. 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5.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6. 西安邮电学院图书馆 http://202.117.133.137/default.htm 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http://202.117.121.3/ 8. 西安石油学院图书馆 http://202.200.87.32/ 9. 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1. 长安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2. 陕西省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sxlib/index.htm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4. 山西理工学院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tushuguan/index.htm 15. 西安科技学院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6. 西安工业学院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7. 东北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18. 辽宁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lnulib/lnulib.html 19.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20. 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026638.html,/ 2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设计理念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图书馆建筑作为一座城市或一所学校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还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建筑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领域,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关注人、自然环境、科学管理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等理念。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选址、功能划分、文献布局、家具摆放到局部设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使用者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环境。 1、方便原则 从选址设计来看,以节约读者时间,便于读者通达为目的,公共图书馆通常设在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高校图书馆则选择校园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如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图书馆设在该是未来的文化和上午中心珠江新城,获得国家建设部鲁班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在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而山西太原市新图书馆因公共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较少,从进出口设计来看,以易于进出、安全高效为目的,高台基多台阶的入口设计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平易近人、省时省力的低入口设计,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的图书馆建筑大多符合这一原则,从门厅设计来看了,以空间开阔、便于人员分流为目的,设计中不仅考虑门厅的多功能特征,还考虑水平方向的人流畅通,以及从水平到垂直交通转化的方便快捷程度,如北京首都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小区新馆门厅宽敞明亮,转换楼梯醒目可见,从功能区域设置来看,体现在卫生、复印、咨询等非弹性空间的处理恰到好方便查找,方便利用,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功能区域设在每层平面空间的四个角上。 2、舒适原则 作为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图书馆内部空间和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因此,强调舒适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充分体现。首先从休息场所的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更加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从封闭的咖啡厅、茶室到开放的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舒适。其次,从家具的设计来看,引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从书架和阅览桌椅的高度、结构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减轻读者的心里压力,延缓疲劳的出现。 3、实用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通常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由于他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使用状况与发展方向,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首先从空间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达与堂皇,而是更加关注使用效果,整体设计一般不超过6层,内部净层高不超过—米,既可节约建造与运作成本,又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方便读者利用。其次,内部区域分隔合理,工作区与阅览区闹静分离,设备、多功能厅、卫生间等非弹性空间相对集中,通道设置科学实用,书刊流、读者流与工作人员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抗扰能力。 二、生态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纷纷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遵循节

(完整版)图书馆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基于JSP图书馆管理系统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开始日期: 起止日期:

XXXXXX学院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 E-mail: 更多详细设计,请联系我 摘要 本图书馆管理系统是采用Easy ui做前台,jsp语言后台支持,后台还用到了struts,Hibernate,数据库则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8,本系统提供7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管理员管理模块、图书类别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读者级别管理模块、图书借阅模块,用户挂失模块以及系统维护模块。这7个模块里又有许多子模块,通过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连接与配合,完成操作员发出的各种指令。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个供内部人员使用的系统。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借阅和归还的工作;一类是管理员,除了操作人员的所有功能外,还能够对书籍列表、书籍信息、读者信息等进行管理。论文将全面介绍所设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并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设计,最终使用Jsp 完成系统开发。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Java;Struts,;Hibernate ;

Abstract Th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use Easy UI as the front, to support the JSPanguage background, the background is also used in the struts, Hibernate,database using SQL Server 2008, the system provides 7 functional modules,respectively is the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module, books categorymanagement modul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the read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the reader class management module, librarymodule, user module and system maintenance module loss. The 7 modulecontains many sub modules, through the mutu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modules and fit, finish all kinds of instructions issued by the operator.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is a system used for internal staff. And the librarystaff is also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category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operating personnel, borrow and return books work; one is the administrator, in addition to all the features of operating personnel, but also be able to manage the list of books, book information, readers information etc..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system function and business process of th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nd design details of the system,finally using Java complete system development. key:Books Management System (BMS),SQL Server 2008,Java,Struts,Hibernate,Easyui 目录 第一章选题背景与开发环境...................................................................................................................... - 4 - 1.1选题背景........................................................................................................................................... - 4 - 1.2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 4 -第二章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5 - 2.1 需求分析........................................................................................................................................... - 5 - 2.2 功能分析........................................................................................................................................... - 5 - 2.3 系统用例图设计............................................................................................................................... - 6 - 1.4 绘制系统流程图...............................................................................................................................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