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剖析

(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剖析
(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剖析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

(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

2.词的上片着重描写___________,下片着重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所闻b。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所感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c ②-b ③-a

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___________的感叹和___________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

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

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

8.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9.词中描写塞外景致最有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苦苦思乡,又因外敌压境,不能靖边,外患未除,无法回去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以下是2003年广西桂林中考题)

10.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孤寂荒凉

11.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忧国的感情。

(以下是2005年山东省高青县中考题)

1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下阕写

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12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1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14.(2005年洛阳市)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

(以下是08年金华中考题)

15.“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来”的哪些特点?

15.天冷、声杂、城孤

16.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思乡之情(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以下是07年遵义中考题)

17.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17.睡觉

18.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1)词的上下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限两个字)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主要描写季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阕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

国之情。

B.词的上阕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阕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19.(1)雁去

(2)C

(以下是07年泰州中考题)

20.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20.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2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1.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2.(09年湖南)对诗歌内容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2.D

《渔家傲》全国中考试题

(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7、“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天冷、声杂、城孤。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思乡爱国之情。

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睡觉

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7.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答案:

6、①雁去②C

7、天冷、声杂、城孤。 8、思乡爱国之情。

9、睡觉(2分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1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12(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13、B 1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15 D 16 C

2、(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

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答: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4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5、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腮腺癌秋景与内地迥然不同。

B在下片集中抒发了深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C结尾三局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败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

6、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7、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是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连接中考】1、答案:(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

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1)睡觉(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3、答案:(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4、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大”表示无尽头或者广阔无边,范围广,跟D项的壮阔意境相一致,C项应该结合诗题去理解,霜应该是意象,不是月亮

答案:(1)雁去;(2)C。

5C

6一是时间上是上阙“成烟落日”的延续。二是借景抒情,写出守边将士们寒夜守边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未建功立业,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 C“人不寐”是由于一心报国和思乡的情绪难以融合所致,并非战事危急。

8、“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遵义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l~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7题为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陶冶.(yé) 潮汛.(xùn) 瀚.海(hàn) B.池沼.(zháo) 叱.骂(chì) 彷.徨(páng) C.酝酿.(niàng) 娴.熟(xián) 恬.雅(tián) D.戳.穿(chuō) 鄙.视(bì) 阴霾.(mái) 2.词语积累——下列成语意思相近 ....的一项是(3分) A.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B.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发冲冠 C.向隅而泣惨绝人寰痛心疾首 D.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白驹过隙 3.文化积累——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 ..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5.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陕西省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陕西省2004年中考试题 数学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A 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2)0=-1 B .-23=-8 C .-2-(-3)=-5 D .3-2=-6 2.如图,若数轴上的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1 2 b-a >0 B .a-b >0 C .2a+b >0 D .a+b >0 3. 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交于一点P ,若∠A =50°,则∠BPC 的度数是【 】 A .150° B .130° C .120° D .100° 4. 下列函数中,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 】 A .y =-3x B .y =4x C .y =- x 2 D .y =-x 2 5. 在下列图形中,是中心.. 对称图形的是【 】 6. 如图,⊙O 1和⊙O 2内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O 1作⊙O 2的切线,切点为A ,则OA 的长为【 】 A .2 B .4 C D 7. 已知圆锥形模具的母线长和底面圆的直径均是10cm ,求得这个模具的侧面积是【 】 A B a b -1 0 1 (第2题图) D A B E (第3题图) C P A. B. D. (第6题图)

A .50πcm 2 B .75πcm 2 C .100πcm 2 D .150πcm 2 8. 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a 、b 、c 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ab <0 B .bc <0 C.a+b+c >0 D.a-b+c <0 9. 在一幅长80cm ,宽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 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 A .x 2+130x -1400=0 B .x 2+65x -350=0 C .x 2-130x -1400=0 D .x 2-65x -350=0 10. 如图,矩形ABCD ,AD=a ,AB=b ,要使BC 边上至少存在一点P ,使△ABP 、△APD 、△CDP 两两相似,则 a,b 间的关系一定满足【 】 A . a ≥ 12 b B .a ≥b C. a ≥ 3 2 b D .a ≥2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计21分) 11. 不等式1-2x >0的解集是 . 12. 分解因式:x 3y 2-4x = . 13. = . 14. 若反比例函数y = k x 经过点(-1,2),则一次函数y=-kx +2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 象限. 15. 已知:在Y ABCD 中,AB =4cm,AD =7cm,∠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 = cm. 16. 用科学计算器或数学用表求: 如图,有甲、乙两楼,甲楼高AD 是23米,现在想测量乙楼CB 的高度.某人在甲楼的楼底A 和楼顶 D ,分别测得乙楼的楼顶B 的仰角为65°13′和45°,处用这些数据可求得乙楼的高度为 米.(结果精确到0.01米) (第8题图) (第10题图) A D C B (第15题图) F E (第9题图)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 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 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 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 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 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 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 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 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 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

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 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 5 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 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 (公元 1040 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 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 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 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 用以反衬人物的 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 的风光。 一个“异”字, 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 句中的“异”字“异” 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 “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 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 衡陽那里有 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 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 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 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 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 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 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 诗中所云 “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 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 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 “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 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 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 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酝酿(niàng)剽悍(biāo)吹毛求疵(zī) B.涟漪(qí)锃亮(zēng)两栖(qī)断壁残垣(yuán) C.亵渎(xiè)哂笑(shěn)挑衅(xìn)猝然长逝(cù) D.舷窗(xuún)伫立(chù)褴褛(lǚ)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悲怆臆测惹是生非妇孺皆知 B.振撼虔诚与日俱增轻歌漫舞 C.烦躁诀别铤而走险物竞天择 D.惬意慰藉周道如砥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我爱护得无所不至 ....,让我十分感动。 B.谈起“韩流”明星,这孩子既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 ...源.,就连艺术学院的老师也惊叹不已。 C.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 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D.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 伦之乐 ...的喜悦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陕西省中考试题及答案数学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试题及答案 数学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1.如果零上5 ℃记做+5 ℃,那么零下7 ℃可记作( ) A .-7 ℃ B .+7 ℃ C .+12 ℃ D .-12 ℃ 【答案】A 【解析】通过题意我们可以联想到数轴,零摄氏度即原点,大于零摄氏度为正方向,数值为正数, 小于零摄氏度为负数.故选A . 2.如图,是由三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答案】C 【解析】三视图主要考查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点,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正 面为三个正方形,(下面两个,上面一个),左视图即从左边观看,上边有一个正方形,下 面两个正方体重叠,从而看到一个正方形,故选C . 3.计算2 3)5(a -的结果是( ) A .510a - B .6 10a C .5 25a - D .6 25a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的乘方以及幂的乘方,从整体看,外边是个平方,那么这个数肯定是正 数,排除A ,C ,然后看到5的平方,是25,3 a 的平方是6 a ,积为6 25a ,选

D . 4.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以班为单位参赛,评委组的各位评委给九年级三班的演唱打分情况(满分100分)如下表,从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余下的分数的平分数(分) 89 92 95 96 97 评委(位) 1 2 2 1 1 A .92分 B .93分 C .94分 D .95分 【答案】C 【解析】统计题目也是年年的必考题,注重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题目规则,去掉一个最高 分和一个最低分,也就是不算89分和97分,然后把其余数求平均数,得到94分.其实这 种计算有个小技巧,我们看到都是90多分,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其个位数的平均数,然后再 加上90就可以快速算出结果.个位数平均数为45)62522(=÷+?+?,所以其余这些数 的平均数为94分.故选C . 5.如图,在BE AD ABC ,中,?是两条中线,则=??ABC EDC S S :( ) A .1∶2 B .2∶3 C .1∶3 D .1∶4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由题意可知,ED 为ABC ?的中位线,则面积比 =??ABC EDC S S :4:1)2 1 ()( 22==AB ED ,故选D . 6.下列四组点中,可以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组点是( ) A .(2.-3),(-4,6) B .(-2,3),(4,6) C .(-2,-3),(4,-6) D .(2,3),(-4,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以及应用,若干点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上,

渔家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 范仲淹的《渔家傲》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那么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范仲淹的爱国之情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来体会体会。 二、初读体会 (一)诵读(节奏情感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 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哽咽.(yè)憧.憬(chōnɡ)弄巧成拙.(zhuō) B.浣.妆(huàn)发窘.(jiǒnɡ)沉淀.(diàn)分道扬镳.(biāo) C.贿赂.(lù)濒.临(bīn)憩.息(qì)言简意赅.(ɡāi) D.纶.巾(ɡuān)岑.寂(cén)恫.吓(dònɡ)乳臭.未干(xi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翰虔诚心有余悸融融泄泄 B.典范妖娆风尘仆仆一泻千里 C.堕落犒劳死心踏地轻举妄动 D.眷顾勾勒循规蹈矩为富不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 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领取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作图时,先用铅笔作图,再用规定签字笔描黑。 5、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计算:(-3)0=【A】 A.1 B.0 C.3 D .- 1 3 2.如图,是由两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D 】 3.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l∥OB.若∠1=52°,则∠2的度数为【C】A.52°B.54° C.64°D.69° 4.若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经过点(a-1,4),则a的值为【A】 A.-1 B.0 C.1 D.2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D】 A.2a2·3a2=6a2B.(-3a2b)2=6a4b2 C.(a-b)2=a2-b2D.-a2+2a2=a2 6.如图,在△ABC中,∠B=30°,∠C=45°,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若DE=1,则BC的长为【A】 A.2+ 2 B.2+ 3 C.2+ 3 D.3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B】 A.(2,0) B.(-2,0) C.(6,0) D.(-6,0)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6.若点E、F分别在AB、CD上,且BE=2AE,DF=2FC,G、H分别是AC的三等分点,则四边形EHFG的面积为【C】 A.1 B. 3 2 C.2 D.4 BE=2AE,DF=2FC,G、H分别是AC的三等分点 ∴E是AB的三等分点,F是CD的三等分点 ∴EG∥BC且EG=- 1 3BC=2 同理可得HF∥AD且HF=- 1 3AD=2 ∴四边形EHFG为平行四边形EG和HF间距离为1 S四边形EHFG=2×1=2 9.如图,AB是⊙O的直径,EF、EB是⊙O的弦,且EF=EB,EF与AB交于点C,连接OF.若∠AOF=40°,则∠F的度数是【B】 A.20°B.35°C.40°D.55° 连接FB,得到FOB=140°; ∴∠FEB=70° ∵EF=EB

渔家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把握: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叽,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出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的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题型示例: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属于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物抒怀。作者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前朝周瑜和曹操的故事,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写法),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二)赏析名句: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以两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写法上和内容的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女子的命运来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把握: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的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下句是说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她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这并非消极游仙思想。从前面两句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无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题目再现: 1、《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201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 第I 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2.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被截去一个直三棱柱得到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口 (2 駆图〉 A B C D 1 3. 若点A (- 2 , m )在正比例函数 y x 的图像上,贝U m 的值是() 2 A . 1 B. 1 C.1 D. -1 4 4 4. 小军旅行箱的密码是一个六位数,由于他忘记了密码的末位数字,则小军能一次打开该旅行箱的 人数 3 4 2 1 得分 80 85 90 95 那么这10名学生所得分数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 A.80 和 82.5 B.85.5 和 85 C.85 和 85 D.85.5 和 80 概率是() 1 1 1 1 A . B. C. D. 10 9 6 5 X-I- 2 > 1 5.把不等式组 左一 ■<二°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A ?- 2 B.2 C. - 2 1 D. 2 A ____ 'Ll d * -1 0 1 2 3 0 1 23 D 9 ■ 7.如图,AB// CD / A=45° ,/ C=28°,则/ AEC 的大小为( ) 6 ?某区10名学生参加市级汉字听写大赛,他们得分情况如下表: C T 第7题圈

第n 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共 6小题,每小题3分,计18分) 11. 计算:(1) 2= . 3 12. 因式分解:m (x-y )+n (x-y )= ________ . 13. 请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所选做的第一题计分 A. 一个正五边形的对称轴共有 ______ 条. B.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 <31 3tan56 - _________ __.(结果精确到0.01) 14.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AD=1,将厶ABD 绕点B 顺时针旋转 45°得到△ A BD ,此时A D'与 A.17 B.62 C.63 D.73 8.若x=-2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5 ax 2 D. 1 a 2 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或-4 或4 对角线AC=6,若过点A 作AE1BC,垂足为E , AE 的长为() 0)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 或 4 B. -1 或-4 C. -1 2 D. 9 a +c > 3b

《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利军 ①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②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③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 ④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这时已经快过了饭点,肚子咕咕起了反应。下车,问路。 ⑤“老人家,我们想找个地方吃中饭,哪里比较近?” ⑥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纽,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⑦他抬头望我们一眼:“很远呢,十几里地!走,到我家吃去!” ⑧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啊,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呱叫着,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⑨老伴在厨房烧饭,老汉说,“来人了,烧菜吃饭!” ⑩老伴瘦瘦高高的个,一脸黝黑,手扶门框伸出头来问:“想吃什么?”

(11)“烧个鱼吧,随便什么鱼。”我说。湖水煮湖鱼,原汁原味。况且,靠湖吃湖,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吧? (12)没个规整的餐厅,也没像样的厨房,更没有服务员,这饭钱他们会怎么收?两个老人看起来淳朴,倒不像会宰人的样子。 (13)不一会,四个菜端上来,老汉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14)“大妈一起来吧?”我们邀请。 (15)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 (16)“你喝酒吧?”老汉忽然想起什么,问我。 (17)“不喝,要开车。”我摆手。 (18)老汉说:“男人到湖边哪有不喝酒的?”冲表弟努努嘴,“你喝,让这个小青年开车!” (19)老汉到屋里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一紧,这瓶酒也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 (20)青椒炒小虾,红烧鲢鱼,炒小藕,水芹菜炒干子,都是我爱吃的菜。估计菜100块钱,酒就算200块吧,300块应该够了,放大点,总不会超过500吧?我刚准备示意表弟去结账,见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老汉大声说,大砍刀,进来吧! (21)门外就进来一个粗壮的矮脚汉子,方头方脸,真像一把砍刀,我看着就发怵。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笑,四爷,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7分) 泉州的服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安女服饰。黄斗笠、花头巾、齐肚装、银腰带、大折裤,被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那的色彩,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印成趣,倾倒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还有东海浔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使之成为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⑴根据要求答题。(3分) 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③找出并改正“相印成趣”中的错别字。改为 ⑵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2分) A.丰富浓烈 B.浓烈奇特 C.奇特丰富 ⑶文段划线句浔埔女头上的“簪花插钗”与“花园、彩虹”的相似点 ...是什么?(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①人有悲欢离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⑥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 ⑦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 ⑧,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⑨,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孔乙己》中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的可笑之处有:;别人取笑他被打断腿时,他辩解说是“跌断”的;等等。(写出一个可笑之处即可) 4.综合性学习:新闻。(8分)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2分)【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 《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 《莫言代言天价香烟诺奖只是过眼烟云》 《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⑵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 ..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2分)【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 方案分析: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分析: 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⑶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4分) 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2020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18的相反数是() A.18B.﹣18C.D.﹣ 2.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A.57°B.67°C.77°D.157° 3.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90870亿元,将数字99087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9087×105B.9.9087×104C.99.087×104D.99.087×103 4.如图,是A市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这天的日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 A.4℃B.8℃C.12℃D.16℃ 5.计算:(﹣x2y)3=() A.﹣2x6y3B.x6y3C.﹣x6y3D.﹣x5y4 6.如图,在3×3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若BD 是△ABC的高,则BD的长为() A.B.C.D.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若直线y=x+3分别与x轴、直线y=﹣2x交于点 A、B,则△AOB的面积为() A.2B.3C.4D.6

8.如图,在?ABCD中,AB=5,BC=8.E是边BC的中点,F是?ABCD内一点,且∠BFC =90°.连接AF并延长,交CD于点G.若EF∥AB,则DG的长为() A.B.C.3D.2 9.如图,△ABC内接于⊙O,∠A=50°.E是边BC的中点,连接OE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则∠D的大小为() A.55°B.65°C.60°D.75°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x2﹣(m﹣1)x+m(m>1)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的顶点一定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计算:(2+)(2﹣)=. 12.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DM是边CD的延长线,连接BD,则∠BDM的度数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1),B(3,2),C(﹣6,m)分别在三个不同的象限.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其中两点,则m的值为. 1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B=60°,点E在边AD上,且AE=2.若直线l 经过点E,将该菱形的面积平分,并与菱形的另一边交于点F,则线段EF的长为.

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 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 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