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8:

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体重增重

1.1.2 摄食量、摄入总热量

1.1.3 体内脂肪重量(睾丸周围脂肪垫、肾周围脂肪垫)

1.1.4 脂/体比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体重

1.2.2 腰围、臀围

1.2.3 体内脂肪含量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动物实验中大鼠肥胖模型法和预防大鼠肥胖模型法任选其一。

2.3 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不单纯以减轻体重为目标。

2.4 引起腹泻或抑制食欲的受试样品不能作为减肥功能食品。

2.5 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2.6 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2.7 实验前应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8 以各种营养素为主要成分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可以不进行动物实验,仅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2.9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应对试食前后的受试者膳食和运动状况进行观察。

2.10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除开展不替代主食的设计指标外,还应设立身体活动、情绪、工作能力等测量表格,排除服用受试样品后无相应的负面影响产生。结合替代主食的受试样品配方,对每日膳食进行营养学评估。

2.11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实验组的体重或体重增重低于模型对照组,体内脂肪重量或脂/体比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摄食量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动物减肥功能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任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运动耐力不下降,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并排除膳食及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的作用。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其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学评价无异常,运动耐力不下降,情绪、工作能力不受影响,并排除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作用。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科在临床心脏专科的检查、诊断和心功能检查(如右心功能测定,左心功能测定、肺臂循环时间测定等)基础上,侧重心功能容量的测定,主要方法为运动试验。 (一)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脏功能容量(cardiac functional capacity)的客观指标。 运支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用途,见表2-4-1。 表2-4-1 运动试验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 调整住院过程中的体力活动 出院前评价 运动处方,预告危险 用于心导管检查、药物治疗或体育疗法的筛选 确定所需运动程序(监测、不监测、医务人员在场、不在场) 随访检查内容的一部分 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后等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评价,应用低水平运动试验;复工以及制定运动处方等心脏功能容量测定时,可以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次极限量运动试验,但试验终点,不应以心率标准而以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或运动引起血压下降≥1.3Pa(10mmHg),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此即De B’usk所主张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其终点标准见表2-4-2。 表2-4-2 极限量、次数限量运动试验终点 1.出现胸痛、疲乏、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 2.有冷汗、苍白、步态不稳、低血压等体征 3.有室性心律失常,有意义的ST段偏移,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 4.收缩压达30kPa(225mmHg),舒张压较休息时升高2.6kPa(20mmHg)以上 5.血压不升或下降1.3kPa(10mmHg)以上 6.被检人不愿继续进行试验 低水平运动试验: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活动早期,如AMI或心脏手术后康复,康复活动都很有限,一般都无需参考心脏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极限量运动的风险。美国至今仍有人主张在康复活动早期例如出院前后做低水平运动试验,只有在复工时才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他们认为低水平运动试验,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资料,借以指导康复活动。具体方法如下:(1)平板试验方法应用必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颇为适合(表2-4-3)。 (2)踏车试验方法开始时按3个METs,给予功量150KPM(公斤米),增至4个METs 时,可给300KPM,转速60次/分,前后两次共4分钟,中间可休息2分钟。表2-4-4可供试验时参考。 表2-4-3 改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09 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053/24529.html 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article/cazjgg/201402/20140200394953.shtml 5.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053/24473.html 6.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指南(试行)(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lus/view.php?aid=521 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lus/view.php?aid=520 8.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058/9346.html 9.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058/9346.html 10.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细则(试行)(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lus/view.php?aid=522 1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2009)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087/42913.html 1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工作细则(2010) 13.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23 14.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WS01/CL0844/67395.html 1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平台的公告(2013)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 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2-

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

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章节练习

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章节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 1、上市后药品再评价阶段属于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Ⅵ期临床试验 2、Ⅰ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样本数为多少例 A、小于10例 B、20~30例 C、200~300例 D、1000~3000例 E、大于2000例 3、Ⅱ期临床试验需要多中心试验,即进行试验的医院的数目必须是 A、在1个及1以上 B、2个及2个以上 C、在3个及3个以上 D、在4个及4个以上 E、在5个及5个以上 4、Ⅳ期临床试验是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药品疗效和不良反应,样本数常见病不少于 A、100例 B、300例 C、1000例 D、2000例 E、3000例 5、药品临床评价具有“公正性和科学性”是基于 A、应用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知识 B、药品临床评价重在实践 C、在多学科新进展基础上进行 D、药品临床评价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经数理统计得出结论 E、药品临床评价将疗效、不良反应、给药方案和价格一并进行比较 6、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多发病例应不少于 A、20~30例 B、100例 C、200例 D、300例 E、500例

7、根据循证医学研究,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相比,硝苯地平可有效降低血压,但可能增加何种危险 A、心肌梗死和死亡 B、心动过缓 C、肾衰竭 D、肝功能不全 E、骨髓抑制 8、药品上市前的安全性信息不包括 A、毒理学 B、致癌、致畸 C、不良反应 D、禁忌证 E、药物相互作用 9、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以货币为单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如延长患者生命时间表达治疗目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是 A、最小成本法 B、最大成本法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E、成本效用分析 10、可以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的经济学研究评价是 A、最小成本法 B、最大成本法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E、成本效用分析 11、一个安全、有效、稳定、经济的药品,其基本前提必须是 A、临床急需 B、有明确适应症 C、质量合格 D、有明确使用对象 E、有权威机构研发 12、药物经济学研究的4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 A、用药成本的不同测量上 B、计算不同类型的成本 C、对于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 D、所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不同 E、研究对象不同

减肥与营养探究

减肥与营养探究 摘要: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肥胖;营养 肥胖是身体脂肪过多使体重超出正常 范围的一种状态,是由于机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一种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状况。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 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 一、肥胖的判定方法 标准体重法。怎样判定肥胖的程度,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地区、人种及研究者的认识有异,可以说许多国家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总体上都是考虑脂肪组织在体重总重量中所占的比率。我国肥胖研究人员大多

采用超过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判定肥胖的程度。把肥胖分成轻、中、重三个等级,其中 超过标准体重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 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而超过标 准体重10%时,称为偏胖或超重,此时揭示 人们要注意自己的体重增加了。事实上,通过运动维持体重在这个范围内,对自身健康大有好处,身体也显得特别健壮。 另外,我国有些地方采用测皮脂厚度的方法及体重指数计算的方法。 标准体重测定: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称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 重20%以上,并有脂肪百分率超过30%者则 可诊断为肥胖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F%超过35%~45%者称中度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F%超过45%以上者 称为重度肥胖病。 体重指数测定:体重指数=体重/身长;体重指数<25者属Ⅰ级;体重指数为25~ 30者属Ⅱ级;体重指数为30~40者属Ⅲ级;体重指数>40者属Ⅳ级。 肥胖度测定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概述--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药物利用评价方法的产生与进展--药物 利用评价的方法--美国的DUE 一、概述 60年代以来,以反应停事件为契机,世界各国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的有效性愈益重视,为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各国政府对新药上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上市后的药品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于是,产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药物上市后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药物使用中的问题。70年代药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突破性进展,药物体内模型的创立为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治疗药物监测的采用和逐渐普及,对保证病人用药安全起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措施总的来说仍然很局限,因为它主要针对个别病人,监测范围小,费用高;其次监测药物的品种较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特别是门诊病人的就诊中,药物使用频率很高,药物成本在医疗费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合理的处方在一般医院中仍占较大比例,有人估计门诊病人的处方中50%不符合公认的标准。药源性疾病和与用药有关的死亡率时有报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一方面危害病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加强临床药物评价便成为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药学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 药物的临床评价,包括药物利用评价和有效性评价两个方面。 (一)概念 1.药物利用评价是按照预定的标准,评价、分析和解释一个给定的医疗卫生制度下药物利用的模式;特别着重于研究药物的市场、分布处方和应用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社会和经济的决策分析。 2.药物有效性评价,主要通过临床大量使用的资料,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毒副反应状况。 (二)临床药物评价的意义 1.药物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安的目标首先在于从客观上保证合理的开写处方和随之而来的治疗质量的提高,其次是使不需要的药物消费支出降到最小,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用不太昂贵的药品,甚至不用药品的治疗来代替原先的治疗方法。或者用较好、较昂贵的药物缩短治疗疗程,从而降低医疗总费用,与治疗药物监测针对个别病人用药不同,药物利用评价寻求识别和纠正整个医院的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所以它是面向所有病人的。

710药大参考书目

初试部分科目考试内容范围(仅供参考、不作为命题依据) 考试科目及代 码 书目名称,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 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1.《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15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711 药学基础综合(二)分析化学部分: 1.《药物分析化学》王志群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芦金荣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15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712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713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714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7年7月版。 81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81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2012年6月。 《医药企业管理学》邱家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6月。 18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的研究进展_李蕾

收稿日期:2005-03-10;修回日期:2005-04-03 作者简介:李 蕾(197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肥胖与运动减肥。 !运动人体科学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的研究进展 李 蕾1,陈文鹤2 (11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上海200438;2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上海200438) 摘 要:肥胖症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代谢紊乱综合症,其高发率及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肥胖症的病因、危害性的简述和对其防治手段之一)))运动减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科学运动减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即对运动减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对策,从而给参与运动减肥的人们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肥胖症;运动减肥;方法;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05)03-0072-03 Review of Obesity and Exercise -induced Weight Loss LI Lei 1 ,CHEN Wen -he 2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200438,China;2.Dept.of Sports Science,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 hai 200438,China) Abstract:Obesity is a kind of complex ,multidimensional and chronic metabolically diso rder syndrome.In recent years t 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has incr eased rapidly in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and received major public health con -cer ns.T o deal with such concer ns ,this review depicts the etiolog y and risks of obesity,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 he mech -anism and methods of ex ercise -induced w eight loss in research,and t hen stresses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methods in prac -tice,w hich include the strateg y for fig hting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s during weig ht losing pr ograms.T he purpose of thi s r ev iew is to provide available,feasible and scientific guidelines for obese people who par ticipate in exercise -induced weight loss. Key words:obesity;ex er cise -induced weight loss,method;neg ative effect 1 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个基因高感者在环境因素(高脂和高热量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及心理障碍等)作用下,引起体脂调控网络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而致的疾病。常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存在,并成为其重要致病原因,称之为/代谢综合征0[1]。肥胖症中95%以上为单纯性肥胖(以下称肥胖),它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等病因可循肥胖者。关于肥胖症病因学研究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几种学说支持,主要包括高胰岛素学说、脂肪细胞增殖学说、嗜食学说、运动不足学说、褐色细胞功能不全学说等。近来,又有学者提出肥胖与肌纤维类型的遗传因素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总之,肥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根本的是热量在体内的蓄积超过了消耗。 肥胖症带来的危害大体包括两方面:其一,它可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笨重的体型影响美观及日常生活不便而使其感到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其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增加了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这也是肥胖症备受人们关注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I R)的主要因素,而IR 又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密切相关[2]。多数研究认为,肥 胖导致IR 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增多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从而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亲和力下降。此外,医学界大量研究亦显示肥胖也易引起脂肪肝、胆石症、呼吸道疾病(肺泡低换气综合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变形性关节炎、闭经、不孕、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胆囊癌)等。 确定肥胖及评价肥胖程度的方法很多,包括人体测量学和物理、化学、电子等技术。但应用较多的为理想体重、BM I 、腰围及腰/臀围比(WHR)、皮褶厚度法、水下称重法等。许多 文献对此已有详细阐述,本文不再赘述。2 运动减肥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减肥方法有节食减肥、药物减肥、外科手术抽脂减肥等,但都因难以坚持、容易造成机体丢失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确切疗效、需承受手术风险等等不科学因素而不被大众所接受。而科学的运动减肥正以其安全、可行、有效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运动减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对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肥胖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此外,运动可调节能量平衡,降低体脂,保持合理的身体成分,对人体具有重塑作用,也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首选。 第24卷第3期2005年6月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V ol 124No 13 Jun.2005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 摘录上海华山医院讲座 心功能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对于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评价疗效、指示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有很多重要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同位素或其它染料,病人和医生不受放射性物质辐射,方法简便、可多次重复、可在床旁进行;第二,超声成像通过心内的解剖标志定位,即使心腔扩大、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移位引起心脏位置改变,仍可识别成像平面,有利于反复随访;第三,通过多平面、多方位超声成像可对每个心腔检查,完整评价整个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第四,能区别心壁的内外膜和心腔,通过评价室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和内膜移动幅度,可估计心肌收缩力;最后,应用连续波多普勒可测定心室和心房之间、心室和心室之间、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压差,推算心内压力。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的评价内容已由过去单纯评价左室功能拓展到右室、心房等其他腔室的功能,由收缩功能拓展到舒张功能,由整体功能拓展到局部功能,由静息状态的功能评价发展到对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灌注、心功能储备、冠脉储备、心肌存活性等功能进行评价。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测量心腔整体及各个节段的实时容积变化,还可以对心肌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位移、变形、以及运动的时相和顺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心肌的运动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测定 一、左室容积的测定 包括M性、二维、三维重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等多种方法。前两者将左室假定为某一几何模型,或多种几何模型的复合体,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左室容积。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的短轴径,此法采用单平面面积长度公式来判断左室的容积,通常简化为立方公式:V=D3。该方法评价左室容

六种最有效的排毒减肥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想减肥就得先排毒。排毒就是将您体内的有害物质排清,那如何排毒最有效果呢?现在介绍6种最有效的排毒减肥法,我们一起来体验无毒新世界。 1、青汁排毒法 这种方法很多艺人都在用,像很多日本、台湾的艺人都感觉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很多女人选择畅饮青汁。所谓青汁,就是用大麦嫩叶/小麦嫩苗等榨成汁或者直接买现成的大麦若叶青汁来喝。它可以排毒清肠、改善便秘、抗辐射,因为里面含有很多膳食纤维。坚持一段时间,整个人会觉得神清气爽!而且,我发现,长期喝,还可以改善我的经常会过敏和长痘的皮肤。比较推荐knd青汁, fancl的也不错,就是价格太贵! 2、清肝排毒冲洗法 所谓的清肝排毒冲洗法(Flush Liver)是藉由避孕药的附加功能,帮肝脏解毒并促进新陈代谢,配合两周内禁止任何酒精或咖啡因的饮食,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只能补充亚麻籽油、蔓越莓果汁和水。问题来了,第一,避孕药是禁止拿来作减肥用图的;第二,没有任何研究能帮这项减肥计画背书;最后,好端端的人,干嘛吃什么清肝排毒餐,肝脏负责分泌的胆汁来消化蛋白质和转化营养变成能量,没得消化时胆汁容易和胃酸形成胆结石,什么都没吃的情况下,肝脏要排哪来的 毒呢? 3、含SPA的排毒套课 在Martha's Vineyard Diet的排毒套课里,参加者除了要洗泥巴浴,也没有吃东西的自由,几乎都是「喝」食物,其他SPA课程包含每周的结肠疗法和灌肠,21天可瘦21磅。(尽管效果惊人,但我还是想说:妈妈咪呀,不要闹萝!只有泥巴浴还可以考虑,灌肠?这比较像有肠道疾病像是便秘或是直肠癌在做的耶,更何况光报名就要35至500美元,特制流状饮食、生机食品、蒸馏水、酵素胶囊和通便的疗程通通另计!外加老话一句:去的快,恢复的也快) 4、多吃粗粮和水果排毒法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粗粮和水果可以更好的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使我们排出废物和毒素。当我们身体内部恢复活力,我们也会看起来美丽!豆浆、蔬菜、水果、绿茶、水一定要天天相伴,粗粮(豆类、玉米、小米之类)、白木耳、黑木耳、蘑菇、蜂蜜、芝麻、红枣、菊花、海带、枸杞子和骨头汤要常吃。这些都是既有营养又能排毒的好东西。 5、断食排毒法 你是不是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很讲究卫生,在吃东西的时候也注意呢?其实不是哦,毒素到处都是,水源中的污染物,蔬菜残留的农药,以及我们吃到太多防腐剂、化学物质、色素等。所以要想排毒,每周选择一天或两天为断食日是非常有效的。此时身体不获取食物,会减轻各个脏器的负担,不过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这个需要超强的毅力,看看你能不能坚持喽? 这是方法好是好,就 是有点太残酷了,建议您最好还是不要用。 6、饮水冲洗法: 每天定时排便,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及时排出粪便中的毒素。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 开水,有利于大便通畅以及毒素从尿液中排出。 以上就是小编给你们总结了6种最有效果的排毒减肥法,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帮助。

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盐亭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药评价体系。 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医务部组织实施,药学部提供技术支持。 二、严格控制全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各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药比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三、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定期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前10位的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科室、单品种使用金额异常波动的药品于上月、上季度、上年度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异常使用或超出使用限量的药品启动预警机制,院内网公示并暂停采购或使用。 四、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重点抽查外科、呼吸内科、儿科、重症监护病区等,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全院通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相应的扣罚。 五、定期开展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点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合理用药。 六、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

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七、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八、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救治,并有记录,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九、制定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药学部每月对病区备用药品进行检查。 十、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药学部收回药品,并进行记录。 十一、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纳入科室和医师绩效考核指标,并作为科室和个人评优、晋升的参评条件之一。

临床康复

临床康复 名词解释 1.康复: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2.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 3.脑卒中: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4.腔隙性梗死: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5.颅脑损伤: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是青年人因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6.脊髓损伤: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7.脑性瘫痪:小儿从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8.周围神经损伤: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 9.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10.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11.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12.心绞痛:以发生于胸痛、颌部、肩部、背部或手臂的不适感为特征的临床症状。 1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 14.糖尿病: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填空、选择、判断: 1.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2.康复的基本目标:重获独立能力(自理),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的生活(自立) 3.康复的基本模式:学科模式,跨学科模式 3.康复治疗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 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矫形器和假肢技师、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娱乐和体育治疗师、康复护士、其他治疗师。 4.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分布特点: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总体分布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5.脑血管疾病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不足24小时)和脑卒中(发病超过24小时)。

茶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茶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叶小燕1,2,3,黄建安1,2,3,刘仲华1,2,3,* (1.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128;3.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茶叶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茶叶减肥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儿茶素、咖啡因,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增加机体能量消耗、改变机体脂类代谢、调节食欲等机理而起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叶减肥作用的研究,并简要阐述了其减肥作用可能的成分及机理。 关键词:茶叶;儿茶素;咖啡因;减肥作用;机理 Anti-obesity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ea: A Review YE Xiao-yan 1,2,3, HUANG Jian-an 1,2,3, LIU Zhong-hua 1,2,3,* (1.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Utilization of Functional Ingredients from Botanicals, Changsha 410128,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ea Scien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 3.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Obesity, which is attributed to multiple factors, is a common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order. During the last decad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ea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 and is capable of lowering the risk of obesity. The major components with anti-obesity effect in tea mainly involve catechins and caffeine. The anti-obesity effect of tea might be caused by increas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gulating the lipid metabolism, decreasing appetite and so on. This review outlines recent findings on the anti-obesity effect of tea, candidate functional ingredien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Key words :tea ;catechins ;caffeine ;anti-obesity effec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S571.1;R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2)03-0308-05 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叶小燕(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功能产品开发与评价。E-mail :constant1131@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 *通信作者:刘仲华(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E-mail :larkin-liu@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78402.html, 肥胖症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机体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和能量贮存共同作用的结果[1],临床表现为脂肪细胞的肥大和增生。肥胖不但本身是一种疾病,更重要的是它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某些癌症等的形成有关[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耗费巨大社会成本的世界性健康难题[3]。因此,在不限制饮食的基础上,开发高效、安全的减肥产品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茶是世界上最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仅次于水[4-5]。茶叶来源于山茶科植物,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紧压茶[6]。大量研究表明,茶叶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咖啡因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本文就国内外近十年来对茶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的研究作一综述。 1茶叶减肥作用研究进展 茶叶的药理作用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外实验、动物体内实验及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茶叶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1.1 体外实验 目前对茶叶的减肥作用体外研究,一般以经过纯化的酶或细胞系为受试对象,研究茶叶提取物及其成分对与脂类代谢相关的酶活力的作用或对细胞系的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影响。1.1.1 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胰脂肪酶是食物源甘油三酯吸收、水解甘油三酯单酰甘油和脂肪酸的关键酶[3],大量体外研究表明茶叶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白茶和绿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22μg/mL 和35μg/mL [7];

临床用药方法评价

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此办法 一、由药剂科负责组织用药合理性评价工作,参加评价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主管以上不少于2人。 二、每季度对门诊处方用药和住院病历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 三、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天量(节假日除外)和各临床科室5%的现住院病历和5%的已出院病历; 四、评价结果应公正、公开,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复评。 五、评价后作出用药合理性评价简报,通报相关科室。评价结果纳入医院质控管理。 六、对临床用药明显不合理,或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的科室、医生,要仔细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纠正。 七、对因用药不合理出现的不良后果,科室、医务人员本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改进与干预措施参考原则: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

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部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2.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4.药剂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临床药师要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同时,要进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医院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三)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情况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医务部组织实施,药学部提供技术支持。 2.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各临床专业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对用药比例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3.充分发挥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网的作用,认真、及时、准确收集数据,重视金额和数量前25位的药品的监测和分析,特别对异常增量使用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做积极的干预,并跟踪整改。 4.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充分利用省、部两级抗菌药物监测网的作用,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5.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当月使用量前三位、连续两个月用量前五位或连续三个月用量前十位的药品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对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或其它可疑药品,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结合疾病流行状态、科室用量走势、按病种用量走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使用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停用。 6.坚持“三项公示”制度,每月公示销售金额排序前十位药品、

抗菌药及相对应药品用量前十位的医师。 7.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静脉用输液、中药注射剂、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专项点评,制定改进措施。 8.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9.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记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药学部每季度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因果分析、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通报,以降低病人用药风险。 10.制定病区(诊疗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药学部每月对病区(诊疗区)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将结果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进行通报。 11.严格执行退药管理制度,定期对临床退药进行汇总、整理,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12.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收回药品。 13.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作为考核医师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

减肥论文

《减肥新法与技巧》选修课论文 ——论减肥采用主动积极的人为手段,以减少多余脂肪为目的,从而使超过标准的体重恢复到正常标准体重,这一过程叫做减肥。 减肥的原因: 1、为健康考虑,例如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和四肢关节有疼痛症状的人。 2、美容,因为此目的的最为多见。 3、参与对体重、形体有限制的职业和活动。 减肥办法有很多。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应以物理减肥和减少饮食为主,不应该以口服药物为主。 减肥的方法大约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理饮食 中国古代的长寿养生之道提倡口味要清淡,口味清淡确实有益于人体健康。科学家们指出摄取过多食盐,则易患高血压病。肥胖与盐没有关系,当盐摄入过多时,生理上就要多喝水,当饮水过多,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引起浮肿性肥胖。因此,要求常食清淡食物,减少盐分摄入,一般每日5克为宜。 1.科学安排一日三餐与减肥、防肥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一般人习惯于一日三餐。人体最大消耗是在一天中的上午。由于胃经过一夜消化早已排空,如果不吃早饭,那么整个上午的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完全要靠前一天晚餐提供,这就远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中餐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吃得又快又多,摄入的量往往超过早、中两餐的总和反而使热量过剩,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使身体发胖。许多肥胖人为了减肥往往不吃早饭,尤其是青年女同志居多。这样长期下去容易引起急性胃炎、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如果吃夜点就会产生超额能量,剩余的能量转为脂肪蓄积起来就容易发胖。所以在睡前三小时以内不要吃任何东西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特别注意不要吃酒、肉类食物。 2.控制主食和限制甜食 如原来食量较大,主食可采用递减法,一日三餐减去50克。逐步将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左右,主粮如麦、米和一些杂粮可选用,但食量必须严格限制,养成吃七八分饱的习惯。对含淀粉过多和极甜的食物如甜薯、马铃薯、藕粉、果酱、蜂蜜、糖果、蜜饯、麦乳精、果汁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对一些含脂肪过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以及各种动物油,奶油和油炸的食物也应加以节制。副食品可采用瘦肉、鱼、蛋、黄豆制品和含糖分较少的蔬菜、水果等。 3.食纤维减肥 纤维能阻碍食物的吸收,纤维在胃内吸水膨胀,可形成较大的体积,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助于减少食量,对控制体重有一定作用。人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就能在一定时间内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而后将废物排泄。饮食中食纤维多的人,咀嚼的次数也多,因此进餐速度减慢,结果使小肠能够慢慢地吸收营养、血糖值难以上升。由于食物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若大量食用,则便秘也自然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会下降。所以肥胖者还是多食些纤维为好。4.食醋减肥 国内外兴起食醋热,如美国、日本的肥胖者都在喝醋减肥。食醋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