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15《诫子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15《诫子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15《诫子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 (2)淫.慢(yín) (3)遂.成枯落(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非淡泊

..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

(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

(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

(8)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5.填空。

(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二、课内精读

7.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三、拓展阅读

周公诫①子

成王封②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④,守⑤之以恭⑥者,荣⑦;土地广大,守以俭⑧者,安;禄位尊盛⑨,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⑩,守之以愚B11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B12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B13欤!”

【注释】①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②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③相:辅佐。④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

⑤守:保持。⑥恭:肃敬,谦逊有礼。⑦荣:荣华显贵。⑧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⑨尊盛:位高势盛。⑩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

10.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断两处)。

成王/封伯禽/于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亦:也

(2)吾闻.德行宽裕闻:听说

(3)皆.谦德也皆:全,都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13.文中,周公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

14.读了全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是周公劝诫儿子最关键的内容?并用现代汉语说说这

句话的意思。

子无以鲁国骄士。即: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轻视人才。

附参考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用肃敬保持道德品行宽容的人,就可以荣华富贵;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

官职位高势盛,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地位显要;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拙来保有明察事理的聪慧的,就是明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显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古代书信的别称

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

(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如成语“鸿雁传书”。

《诫子书》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2.用《诫子书》原句填空。 (1)______ ,意与日去______ ,______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 ,______ 。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______ ”。 (4)全文围绕“______ ”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3.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诫子书》作者______ ,字______ ,______ 时期的______ 家,______ 家。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非淡薄无以明志 B. 非宁静无以至远 C. 淫慢则不能厉精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多不接世( ) 7.[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节选自《韩诗外传》修订版)(1)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是中心内容不同。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诸葛瞻的是:______ 。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是:______ 。 (2)阅读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根据所给的“美德”与“结果”填空,使之于所给信息匹配。 ()乙文中,周公以“,”(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勤奋辅佐君主。后来,这两句衍。 8.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又相天子( )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 (3)守之以恭者,荣( ) (4)守之以卑者,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文中,周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

诫子书及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一、填空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七、原文默写

诫子书课文内容梳理同步练习及中考链接附答案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文言知识: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励精:振奋精神。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四、基础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 ..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则不能励精( ) ..( ) (4)淫慢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 ) (6)多不接世 (1)品德高尚的人(2)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6 课诫子书同步练习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正)勤学励志诫子书修身养性修身:淫慢则不能励 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珍惜年华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一、基础练习 1. 用“/ ”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2. 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 。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卒中往.往.语。 B. 非澹.泊.无以明志。 C. 先帝知臣谨.慎.。 D. 静以修.身.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④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 , 多不接世 .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 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6课 诫子书 同步练习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一、基础练习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才 2. 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① 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 ② 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___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 ⑤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澹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 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诫子书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

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同步训练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文学常识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________。 『参考答案』(1)诸葛亮孔明卧龙三国忠武侯 二、课文默写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诫子书》中表现作者处世和静心思考的句子是,。 (4)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的语句是,。『参考答案』(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澹泊无以明志(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解释重点词语 (1)夫君子 ..无以明志 ..之行 (2)非淡泊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 ..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年与时驰. (7)悲守穷庐 .. (8)非学无以广才 .. (9)遂.成枯落 .. 『参考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3)达到(4)放纵懈怠。(5)修养。(6)疾行,指迅速逝去。(7)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8)增长才干。(9) 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四、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参考答案』(1)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阅读原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阅读试题: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答案: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二【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 ..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1教育网 (《周公诫子》)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2)子无以.鲁国骄士( )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 13、(1)振奋(2)修养 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 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 诫子书同步练习第16课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学励志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诫子书修身养性险 躁则不能治性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珍惜年华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一、基础练习”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用“/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2.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①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澹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5 / 1 . 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

161.《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当中的“静”怎样理解?与“学”有何关系? 【答案】“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作为。(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6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答案】(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解析】 【详解】 (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

“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3.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16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年与时驰.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意.与日去 165.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诫子书同步练习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一、基础练习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才 2. 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① 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 ② 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___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 ⑤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澹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 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 诫子书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中考题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 (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16诫子书同步练习

16 诫子书同步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 (3)遂.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诫子书》《周公诫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答案】 5.(1)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6.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诫子书》同步练习1

《诫子书》同步练习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 u) 淫慢(y in) 遂成枯落(su 1)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5)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 (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 (7)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请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侧不能/励精,险躁侧不能/治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散文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2) 《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明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轻薄浮躁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 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紧密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 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 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 参与。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则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则标语的上半句, 请补出下半句。 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用正楷字把下面这幅 书法作品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皿,0 (3) 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 “孩子还小,长大就 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示例二】 《诫子书》等。 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

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李应升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 C.衣鲜食甘很少 D.以负我志担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