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日关系

一、日本的地理知识和文化概况

1、日本的海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是洋上的岛国

2、中日位置比较:日本位于中国的方向;日本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之一。日本属于__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__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

3、从经济发展程度上,日本属于。

4、日本的文化:(1)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2)营建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可以参考日本的,它位于附近,是著名的科学城。

二、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1、古代日本学习中国:

(1)公元7世纪,日本派遣唐使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当时中国可供日本学习的政治制度有:

(2)唐朝时为两国的友好文化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鉴真,其巨大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

(1)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史实

①近代以来,日本先后发动或参与了三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即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其中属于由日本单独发动的两次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___ __;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将_____ 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2)、近代中国学习日本

中国近代以________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应当在政治上要像日本那样,实行____________。(3)以史为鉴——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相关史实

(4)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或我的感受)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防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5)战争对日本有何教训?

日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勇于承认错误,干预承担自己的罪责,要遏制和警惕国内军国主义等右翼势力的抬头,要集中力量搞好本国的经济建设,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6)请你概括1945年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战争为主

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以和平为主

三、今天(现代)的中日关系

1、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①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②领土与资源争端:日本钓鱼岛问题和莎资源开发问题;

③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时常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独

(2)我们可以列举哪些史实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的错误行径?

20世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①南京大屠杀至少杀害30多万中国平民和俘虏;②为了进行细菌战而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实验;

③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9世纪末的滔天罪行::①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②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谈谈你对以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撰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和看法?

(4)最近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你是什么态度?

支持: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而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能正视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军国主义复活,不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5)联合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中国何时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九社P154

(7)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要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牢记历史,认真汲取历史教训,不忘过去,珍爱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承担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8)、某校九年级一班在 2009年12月13日举行了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为主题的班会。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在班会上会说些什么,请列出相关的发言要点?

如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人民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态度;当前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等。

2、今后中日的发展方向:

(1)请列举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相关知识参考九社P154)

全球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

区域性国际组织:亚太经全组织(APEC)

(2)中日领导人互访问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历史潮流?)

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

(3)自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日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分析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经济相对落后,需要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日本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但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相对较小,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②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贸易迅猛增长。③当今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中日现在都是世贸组织成员,中日同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有力地推动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4)请你为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献计献策?(如何改善中日关系?)

①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防止悲剧重演;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都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立足长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诸如全球气候变暖、国际金融危机、疾病蔓延等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③要本着睦邻友好的态度,处理好历史、能源、领海领土等争端,为构建和谐东亚、和谐世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5)从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日两国应如何处理两国争议问题?(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首相菅直人或日本中学生写几句寄语。)

我们要以史为鉴、正视历史、珍爱和平,要搁臵争议、面向未来,改善两国关系,寻求对话、谈判等外交和和平手段来解决争端问题,就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不能以武力方式来解决双方争端;要加强两国经贸往来和政治对话,增进互信和友谊,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

(6)中日两国合作(元首互访)的意义?(通用于中美、中日、中俄、中欧等双边或多边交流)

(1)对两国: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合作,谋求双赢;有利于推动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习日本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管理经验;促进两国的经贸合作与经济发展,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2)对我国: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3)对世界:有利于加强南北对话,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面向未来,从时代主题角度描绘日中关系的蓝图。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该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五、日本大地震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危机。

1、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社会安定,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从核泄漏危机我们如何看待科技的作用?

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积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极作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3、核能的利用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最早利用核能的是哪一个国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最早利用是的美国

4、中国什么时候成功研制核武器,有何积极意义?见九社P20页

5、日本地震会影响世界经济,这是什么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

6、在新的世纪,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我们要不断开发新的能源,请说出我们还利用哪些环保、优质的新能源?开发这些能源的关键是什么?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关键是科技

材料二:日本地震后,中国第一时间决定向日本提供紧急援款,并派出中国国际救援赶赴日本开展营救。

材料四: 2010年3月16日因日本核泄漏污染海洋,一些人大量购买食盐是担心海水会受到污染,市民轻信抢购,超市脱销

1、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理由?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及时救援彰显了中国怎样的国际精神和大国形象?

国际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大国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根据材料说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4、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来珍爱生命?

①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②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③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是,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5、中国本身也是多灾多难的国家,从日本大地震中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只有一次,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生命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活着,不应该仅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

命的质量,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内涵。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机会,孝敬父母和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6、作为远离地震灾区的中学生,你可以为日本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①节约用钱,尽自己所能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他们。

②积极开展抗灾宣传,写倡议书,呼吁国际社会各界援助灾区。

7、面对食盐脱销,你认为政府应该怎么做?

加大宣传力度,澄清事实,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相关知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稳定食盐的供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于一些商家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行为,相关部门进行严厉查处。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内容提要: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日本中日关系 正文: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中国近代史以来,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治范围内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公民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并且社会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在,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只是党和政府所要考虑的主题,它也和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也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就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同辈的大学生群体的接触经验来讲,当代大学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本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群体,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大部分都是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性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首先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尊严也是必须维护和不可侵犯的,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最恰当的解决。第二类是对于国家事务包括外交问题在内的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国家事务不太关心的群体还是存在着的,并且还不能算作个别现象。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现实生活,而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样一般而言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有过大的影响的,并不会得到太多关注。即使是大学生,也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中日关系的冰冻或改善,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1、以史为鉴,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2、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思考 三维目标:1、复习了解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 3、不忘历史,正视现实,关心时政,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教法:问题教学,启发指导,课件激趣,训练提高 学法:史论结合,政史综合,归纳总结,讨论拓展 双边活动设计 导入: 问题提出: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关系怎样? 学生回答:(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 教师指导: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按课件分时期进行复习学习) 1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 师生重点学习:中日甲午战争 1)提问并分析其发生背景: 2)提问结果并分析败因: 3)问:其影响如何?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问: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侵略活动有哪些? 1)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想灭亡中国。 3)同国民政府签订了《九国公约》。(结合世界史相关日美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内容) 3 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破产。 重点学习:日本局部到全面侵华战争 1)提问:日本侵华的事件、暴行及残暴统治? 2)提问: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及态度? 3)分析背景、胜因及评价 4 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追随美国,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 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学习 5 中日建交-----至今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界问题摩擦不断。 小结: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见课件归纳总结)(学生举例教师提导补充完成)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从中日关系中看待理性爱国

爱国热情与理性爱国—正确看待中日关系的发展 考点:(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3)中日台湾问题;(4)战后日本经常援助中国(如汶川地震);(5)2011年日本9级地震引发海啸、核泄漏事件。 理性爱国: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以来,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格外的关注。想了不少老问题:例如,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 从近年来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来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受到中日两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也会受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日向认为,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因素很多,但简单说——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从有利因素方面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史表明,尽管两国关系在发展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对立,但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主流。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从两国关系存在的有利条件中去寻找双方相互依存的可能性,在当前维护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其有利因素有: 第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苏联解体,两极体制崩溃,世界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明显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和国际关系中的重点,同时,包括中国、东盟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崛起。虽说美国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世界多极化、大国间实力差距的缩小和相互制约作用的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正趋于下降。随着时代的变化,亚太地区的关系和格局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中国、韩国、东亚各国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内部混乱、软弱可欺的状态,中俄之间相互接近,日俄关系有所改善,中韩建交,整个亚洲出现了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也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二,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依然将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中日经济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两国之间经济关系由原来的贸易为主,发展为由贸易和直接投资为主的经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对问题的看法: 1、日本的国民性对其认识问题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崇尚先进,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它只对先进文化表示认同。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又使日本人崇尚武力,争强好胜,蔑视其他民族,对落后的民族缺乏尊重。有些人形容日本人是不顾一切的。1972 年中日恢复关系之初,双方的友好一时掩盖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本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日本人危机感很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要求在国际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但现实差距很大,心里极不平衡。日本经济科技发达,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是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高傲和矛盾的心态使日本不愿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 2、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使得日本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深,对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造成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历史认识的普遍模糊与混乱。 3、日本的选举制度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日本现行的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举输赢往往取决于国内问题,而不是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政治家关心的是选区内的事,而不是国家大事,心胸过于狭窄,眼光较为短浅,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谋取自己的政治私利,往往不顾虑国家的长远利益。 4、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易使日本政府将矛头向外,转移国民的视线。二战日本曾以经济“奇迹”今世人惊叹,以此为依托,日本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蓝图。孰料1991 年“泡沫经济”破灭,易导致日本经济陷于十年萧条。世界经济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如今的日本依然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但以危机意识著称的日本人对未来充满悲观,要求恢复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呼声。中国的迅速崛起无疑成了日本的头号对手。右翼分子乘机发展,利用民众的不满心理,扩大影响。可以说在日本右翼势力并不占社会主流地位,但能量很大,影响很坏。 5、日本人认为二战中是被美苏打败的,而不是中、韩与亚洲其他国家打败的,心理上不肯服输。且认为田中角荣与村山富市首相对侵略已表示道歉,小泉也参拜了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一代不应背这个历史包袱。不愿现实地面对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中日关系发展趋势

浅谈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专业: 13 级临床医学 姓名:岳阳 学号: 2135113848

摘要 中日两国于 1972 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现在,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历史认识;平等互利;睦邻友好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多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一)历史认识问题 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仅在 90 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 愤填膺。而且回想起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 30 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990年 11 月 10 日)。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于 1994 年 5 月 3 日会见《每日新闻》记者时也有类似的言论。他们的这些狡辩虽然遭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广泛批评,但由此也可见日本极少数人歪曲 历史已到了不顾事实、指鹿为马的地步。 1994 年 8 月 12 日,日本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并非想发动侵略战争而进行了过去那场战争。”他还说:“与其说侵略战争,毋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不应当只认为日本坏”。这种颠倒黑白的诡辩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试问:既然日本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为何要向国外派遣军队 ?日本侵略军仅在南京一地就屠杀了 30 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难道这就是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福”吗?难道中国人民还要因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摘要: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在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果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日关系的当前局面对两国的发展都十分不利,所以改善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问题发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一)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两国不断深入地交往中,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对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分歧,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二)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把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潜在对手,日本的思路也与之合拍。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启动了“重新定义”进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形成了战略压力,特别是对中国的台湾问题构成了军事干预的威胁。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在 1991 年后陷于长期萧条,中国则于九十年代进入了经济腾飞期。同期,日本决策层借美国的“压力”突破“和平宪法”体系的动向日趋明显,其走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意愿日趋强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日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戒备心理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其领导层的对日政策日趋稳定和积极。日本政界却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各主要政党在强化日美同盟、修宪及海外派兵等方面日益趋同,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维护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意识变得淡薄。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问题 (一)教科书问题 从历史进程来看,教科书问题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这是日本政府长期纵容、支持右翼势力的必然结果。对于教科书的审定,日本政府一再声明表示“不介入”,但右翼教科书在国内外舆论的抗议声中两次获得通过,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科书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归根结底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为了追求政治大国目标,

当代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看法 社会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暑假社会实践调研 目录 第一部分:1.1调研背景 1.2调研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中日关系社会调研 2.1调查问卷 2.2问卷分析 第三部分:日本视角深入观察 第四部分:总结与分析

调研背景 调研之前首先要进行背景分析,于是查阅资料,简单叙述了中日两国间两千多年来之间的关系: 日本作为我们的海上邻国,自古就与我国进行交往,且受到我国的深远影响。公元前210年,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以致中国与日本不仅是地理上的关系,在某些范围内血缘也有很深的渊源。 中日交往由来已久。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此后日本都此入朝进贡,请求册封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大和国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基本上统一了日本。公元413年到公元502年,日本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各朝遣使朝贡,请求册封。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至隋唐时期,中日形成师徒关系,日本不再求取与接受册封,而且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便有了“日本”这个名字。此时期的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

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然而日本从我国习得知识,却狂妄自大,欲与我国分庭抗礼。以致唐朝建立以后,日本借口帮助百济,大肆出兵朝鲜。公元663年,唐倭海军于朝鲜半岛白江口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战,唐军大胜。 公元753年鉴真东渡,佛教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公元894年,日本第十一次遣使唐朝,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 随着唐朝的衰落,中日之间更多的是利益的争端,此后也是矛盾不断。元朝建立以后,忽必烈多次要求日本进贡,但遭到拒绝。于是元和高丽联军进攻日本,但遭到顽强抵抗,最后不了了之。 1592年和1598年,明朝军队在朝鲜两次打败丰臣秀吉的军队,打退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后德川幕府向明朝提出讲和恢复勘合贸易的要求,以谋结束丰臣秀吉以来对中朝两国的敌对状态。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但中日民间贸易始终在进行。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而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而此时的清政府由于腐败和外敌的入侵,国力日渐衰弱。在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从1894年甲

2020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讲义10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 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 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

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 来走向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 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近

军事理论——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班级:20144184 学号:2014418306 姓名:刘思琪 提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关键词:和平与发展历史认识平等互利睦邻友好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首先是历史的认知问题。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第二个是台湾问题。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再者是钓鱼岛问题。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其中之一。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中国至今通过各种去到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第五个问题是赔偿问题。日本曾明确表示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责任并对此深刻反省。在此前提下,我国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六是日本遗弃再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如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具体事宜进行磋商。近来,中日政治氛围刚刚回暖,却又接连传来令人感到丝丝凉意的消息。中日首脑会晤和外长会谈余音未消,安倍首相和麻生外相回过头来就分别在国内演讲和出访途中一路渲染“中国威胁论”,扬言要建立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和欧亚大陆“自由与繁荣之弧”,不厌其烦地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还要与美国大搞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军事演习。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日本对中国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学案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专题线索】 【相关考点】 1、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2 3 4 意义。 5 6 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插播: 中日两国敏感问题: 1、历史问题:日本美化其侵华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2、中日钓鱼岛争端。 3、台湾问题。 4、美日安全合作问题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历史和现实问题等。 ★基础巩固、构建知识体系 一、日本的崛起 1、大化改新(646年):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1868年):日本通过,迅速崛起,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摆脱,成为亚洲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改革不彻底,保留有大量,开始走上了对外的道路。 3、(1894年):日本通过1895年的《》,获得在华各项利益。 4、参加(1914-1918年):成为战胜国,并大发战争横财。 5、发动(1931-1945):疯狂掠夺与屠杀中国人。 6、后,成为经济强国(20世纪50年代):在的扶持下,经济高速发展,生产总值跃居世界,仅次于。 二、中日关系 1、古代中日关系(强—弱) (1)隋唐与日本的友好交流: ①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②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③646年,日本效仿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2)明朝中后期,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2、近代中日关系(弱—强)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后崛起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两白银;增开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今年距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周年。 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900-1901年):参与《》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一战后1919年召开的,将的全部权益转交给,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标志着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的开端。 ④受的影响,日本为转嫁危机,于1931年制造了,占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1)

第八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 ※“近代化”:日语中至今仍单纯使用“近代化”,不使用“现代化”概念。所谓“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体制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它包括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罗荣渠的“现代化”定义:以工业化为核心和主要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嬗变并引发经济、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重建的大转变历程。(《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1993年版)北京大学历史系已故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1997 年),认为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经过了三次模式的转变。 一、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历程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经过了从低层次改革到高层次变革两个发展阶段。所谓低层次的改革,就是在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而高层次的变革则是国家政冶经济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改革派或革命派参与以至掌握国家政权。近代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但发展的进程及其成果却有很大的不同。 1、日本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天保改革: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德川幕府和西南各雄藩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由于连年饥荒,各地民众不断暴动,为加强幕府的统治力量,幕府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于1841-1843年推行改革,由于没有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故收效甚微。而各雄藩同时期的改革却取得了一定成就。长州藩于1838年压制豪商,保护中下级武士,开展往来大阪的海运贸易,改善了本藩财政。萨摩藩拖延偿还债务,控制糖的收购和销售,充实了本藩的海军力量。肥前、土佐等藩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各藩的改革,中下级武士及部分豪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各藩的实权,为西南四强藩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安政改革:1853年培理舰队入侵后,为应付外国侵略,幕府和西南各藩在安政年间(1854—1859)进行的改革。幕府在首席老中阿部正弘主持下进行了幕政改革,如创办洋学所,翻译西书,吸收西洋文化;编练新式海军,加强海防等。在幕政改革的同时,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藩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破格提拔有才干的武士参与藩政,发展藩营企业和对外贸易,鼓励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创办军火工厂,购炮练兵等。改革进一步增强了西南各藩的实力,为未来的倒幕维新运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向深渊,而日本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举动更是遭到了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上比较麻烦并且难以处理的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按照这样的速度在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几年,中国就会超过日本。这让日本产生了不平衡感,由此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他们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有心存疑惧。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以达到阻碍中国超越日本的目的。 二、中日关系的解决 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1)历史的认知问题。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台湾问题。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一.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竞争对手三个阶段。 1.学生阶段 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日本很早就开始与中国开始交流,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而在唐朝,日本向中国学习更是达到了顶峰,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到了明朝,中日先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特别是嘉靖二年发生在宁波酿成的拼杀事件——“争供之役”更是导致了中日正常的交流关系基本中断。 2.老师阶段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逃不了与西方列强直接冲突的命运。1854年在美国的胁迫下,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也开始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可是面对民族危机,中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可是只有日本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转变,成了中国人的导师。19世纪60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上层分子掀起了洋务运动,建立起了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而在日本,鸟羽、伏见之战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将洋务运动的湘淮武卫、北洋舰队击得粉碎,但却第一次彻底将中国人从上朝天国美梦中打醒。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日本,以日本为师,想要在日本身上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派遣第一批留日学生,开启了赴日留学之风。这部留学史堪称是半本中国现代史:武有黄兴、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等,文有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周氏兄弟等。他们全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3.对手阶段:由不死不休到竞争对手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袭来,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了转嫁危机,以军部为首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果说31年关东军擅自行动制造九一八事变,还不足以将中日带到完全的对立面的话,那么37年的淞沪会战中日完全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对手抑或说敌人。45年抗战结束,战败的日本对美国马首是瞻,49年后完全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可是经济的往来、政治的互动仍然无法遮蔽双方为竞

关于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看法的调查报告

五:调查报告 当下,中国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而屡有摩擦,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同时全国各地的抵制日货游行不断发生,比如2010年10月16日在西安发生的打砸日本商店的事件,总共超过万余市民参加。中日两国积怨已久,历史侵略问题与现代领土争端的交织使得民间的交往近乎止步不前。为此,就很有必要在此时做出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与思维现状,以便为将来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并对大学生的国际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评估。 根据调查数据,大家对中日关系抱有一定的担心。约有58.9%的同学认为中日将来可能发生战争,更有7.8%认为战争是必然趋势。对于本次抵制日货的行动,约有44.6%持有绝对赞成的态度,认为应该打击日本的反华气焰。而54.76%则保持反对态度,其中大部分对打砸事件持保留态度,希望大家的行为应有节制,并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大家进行抵制的原因,45.8%选择日本篡改教科书以及对钓鱼岛的侵占,29.4%因为日本的侵略历史所造成的深重苦难,不忘国耻。11.2%则是无理由的讨厌日本社会和民众。13.6%认为这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对于抵制运动的可行性,84.8%认为日本必然会首先落败,其经济必然遭受重创。日本企业也会向政府施压,即使不会有大出口的损失,也会因中国制造的充斥而使市场面临困难。至于抵制运动的普及性,47.8%承认没有参与,因为日货一般性价比较高,52.2%的抵制行为仅仅在日货比较昂贵或者在商品性价比相同时倾向于欧美产品。

相对于民间抵制运动的火热,有59.2%对政府的表现略有不满,其中过半认为政府过于温和,早该说“不”。另一半认为这是政府未能提供交流平台来对中日关系进行讨论并交换意见,否则事情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大家对日本的整体感觉比较差,这也从数据中可以看到。66.2%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比较不好,甚至很差。至于对于日本人民的印象,75.2%表示比较不好及很差。仅有10.2%认为非常好。不过与此同时,众人对中日关系的期望保持高调,63.6%期待在保有现状的条件下增进合作,改善关系。 以上数据表明,民族主义在大众里还是很有市场的。然而大部分人却在认识上保持较大的冷静,即使在语言和行动上对抵制行动比较支持,在生活里还是冷静分析对待。没有盲目的拒绝所有日货。参照近日西安的大规模游行,结合调查数据,都表明了事件的升温并不全部归因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这边是大规模抵制日货且年年有反日游行,那边是右翼势力不断集会,为什么两国的民间闹得如此不得开交呢?就让我们拿德法两国做一下比较吧。二战后,曾经势不两立的德法两国,竟也冰释前嫌,不谈旧事。而历史上两国则是不共戴天。在拿破仑时代,两万法军使普鲁士国王逃亡,普军全军覆没。普法战争中,十万法军被俘,战后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梁子结的更深了。再到一战,经过凡尔登百万伤亡后,巴黎和会的裁定让法国人扬眉吐气,可仇恨的种子在德国人民的心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