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摘要:从影像艺术发源开始直至今日,随着公众对电影艺术认识的深入,对电影中叙事系统的不同元素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正因电影艺术的传播,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多追求。
本文将从音乐充当电影叙事成分的角度出发,逐一对电影《雨中曲》歌舞片段中的视听语言进行概括分析,对音乐作为表达媒介与叙事手段分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电影情节叙事构建电影在诞生之初一直以单一的视觉方式呈现。
默片时代虽然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但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体验相对单薄,直到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中主角开始说话,开始将声音引入电影,电影才真正进入有声时代。
本文针对音乐对电影叙事层面的介入,从电影所具有感染力的角度出发,深化主题并彰显意义。
当我们透过这个层面深入电影机体的内部,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电影音乐的起源1895年电影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伟大的哑巴”。
为了弥补“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很多方法。
最初,影院在放映的时候让演员站在幕后配音。
但这种方法在一段时间后就被淘汰了。
后来又想出一个办法:在放映现场加入音乐伴奏。
这个方法广受欢迎并流行多年,直到有声电影出现才完结。
毕竟这些方法只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期待的问题。
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应时而生。
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发行,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从此歌舞片这一类型电影开始发展起来。
二、《雨中曲》中音乐的叙事方式《雨中曲》是一部典型的歌舞片。
其叙事形式就是将歌舞作为叙事的重心。
这是继有声电影出现后诞生的新类型片种。
其中的配乐一开始就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
小至声音节拍旋律,大到音乐的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调整,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情节和始末。
《雨中曲》剧情简洁明快,又极富浪漫情怀。
下面以《雨中曲》为例,针对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之间的关系和所起的各种作用,多范围进行剖析和思考。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

作者: 王黎平
作者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8-11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2期
主题词: 电影音乐;审美;定位;多元化
摘要:无论是用音乐来解释电影,还是通过电影来解释音乐,都可以达到视、听最完美的结合。
电影音乐起到点题、升华主题、深化作品内涵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也为引发广大受众的审美思维起到诱导定位作用。
目前音乐审美多元化的创作趋势已经渗透到电影音乐创作领域。
电影作品中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满足着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电影作品、不同的观众对音乐风格的不同理解和需求,这种多元化将进一步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增强其美学价值。
浅谈电影_音乐之声_艺术赏析(1)

( 一) 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如果单单从音乐的角度来看,电影 《音乐之声》 中的音乐既包含了音乐的通俗性,也包含了音乐的 艺术性。电 影 中 的 很 多 音 乐 欢 快、 悦 耳、 流 畅, 又 简单上口,很 多 观 众 都 认 为 电 影 中 的 音 乐 为 奥 地 利 的地方民歌。事实上,电影中的歌曲是由美国顶级
歌、热爱自然的性格使得她在修道院频频惹出麻烦, 实生活为背景创作产生的,经过音乐家的艺术加工,
于是院长借机让她去丧偶的年轻上校冯·特拉普家 其具备了远远高于生活的音乐价值。同时又通过音
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的温柔、善良与活泼的性格 乐的表现形式,将生活的美好场面以及人们善良、
很快使这个原本没有温暖的家庭接受了她,并赢得 朴实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该剧一开始,
克斯影片公司改编为影片,由著名导演罗伯特主导; 都深深地感动,并随着一起唱起来。上校声音显得
厄内斯特·勒曼,任编剧; 米莉·安德鲁丝、克里 有些哽咽,此时,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名军人
斯托弗·普卢默担任主演。该影片既包含了感人的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玛利亚和孩子们也同他一起唱
故事情节,又包含了优美、动听的音乐,被称为电 起来,全家人的精彩演唱,使全场深受鼓舞。在颁
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奖之际,上校和家人偷偷离开会场。这时,又响起
一、故事简介
了爱国歌曲 《雪绒花》,再一次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使整部剧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电影 《音乐之声》 是以玛丽亚·冯·特拉普的 在我国, 《雪绒花》 也是一曲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
自传 《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 为题材改编而成的。 在那婉转、悠扬的音乐声中,人们的内心常常生发
( 二) 乐曲音乐赏析 整部影片是由 14 组音乐场景构成,且作者对每 一场景都精心安排了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这些动听、 优美的音乐就如同粒粒珍珠般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并使人物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中有几首歌曲风 靡全球,成为经典之作,被人们广为传唱。 《哆唻咪》 这首歌,是剧中孩子们初学时的一首 歌曲,而今,已成为很多儿童合唱团的必选曲目。歌 曲中将简单的音符 “1 2 3 4 5 6 7”组合在一起,一字 一句,乐曲欢快、明朗、简单、易懂。聪明、智慧的 年轻女教师玛利亚就是这样用简单的音符使得孩子们 喜爱上了音乐,同时也为全世界的孩子们开启了音乐 之门,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美妙的音乐殿堂。 《孤独的牧羊人》 这首歌是玛利亚以及孩子们特 意为迎接男爵夫人而精心准备的木偶剧,风趣、幽 默的表演 及 欢 快 的 音 乐 给 观 众 带 来 了 欢 乐 和 愉 悦。 该曲目以影中戏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与影片的故事 情节没有较大的联系。歌曲中运用 “来咿奥嘟” 做 衬词,表达 牧 羊 人 的 歌 声 大 都 采 用 高 昂 的 嗓 音, 用 假声演唱瞬间抬高八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而使歌 曲听上去更 显 得 活 泼、欢 快、有 趣,这 也 是 美 国 乡
浅谈如何欣赏影视音乐

浅谈如何欣赏影视音乐一般来说,一部一百分钟左右的故事片,大约有三、四十分钟的音乐(歌剧、歌舞、音乐片则要多得多)它们虽然分成为许多小段落,听来却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为了使整部影片音乐形象完整统一,作曲家们往往采用主题贯穿与色彩性插段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根据内容需要,为每部电影精心创作一个或几个主题,而整部影片音乐,就是由主题的发展变化而构成。
因此,欣赏电影音乐,首先要抓住音乐主题。
所谓音乐主题,就是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一句或几句旋律。
许多影片的主题歌,或主题歌的某一段落,往往就是主题。
例如:《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追捕》中的《杜丘之歌》、《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的引子部分都是。
有些影片没有歌曲,就由器乐塑造主题,如《生活的颤音》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的主部和付部两个主题。
《叶塞尼亚》的器乐主题……它们都以独特感人的音乐语言,塑造出各自性格分明的音乐形象,使我们一听到它,就立即联想起影片主人公活生生的银幕形象、性格和感情。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主题呢?影片开始时,伴随片头出现的序曲十分重要,它往往是主题的初次呈示。
看字幕时,注意不要忘了听音乐。
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音乐主题也在旋律、速度、力度、和声、配器、音型、织体等多方面变奏发展,通过反复变化出现,贯穿全片。
例如:《苦恼人的笑》的主题歌《诚实的眼睛》、《等到满山红叶时》的主题歌《满山红叶似彩霞》在影片中多次以不同的唱法和乐队演奏出现,加深了观众对人物的印象和理解,对完成影片主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多侧面的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描绘影片中其他人物和场景,作曲家还为影片谱写了一些与主题对比辉映的色彩性插段音乐,或付主题。
例如:《闪闪的红星》中的《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生活的颤音》中男女主角倾诉爱情的小提琴抒情乐段;《追捕》中的那段电吉他弹奏的恐怖音乐等,它们与音乐主题相辅相成,使影片音乐在统一中又有变化,丰富和烘托了不同场景的艺术气氛。
浅谈歌曲《绒花》在《芳华》中的艺术感染力

浅谈歌曲《绒花》在《芳华》中的艺术感染力发表时间:2019-07-31T11:26:58.10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6期作者:顾英豪[导读] 从《芳华》故事梗概,《绒花》的由来以及在《芳华》中的艺术渲染效果进行了探讨。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歌曲《绒花》是电影《芳华》片尾曲。
这首歌曲给电影《芳华》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文章从《芳华》故事梗概,《绒花》的由来以及在《芳华》中的艺术渲染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绒花》;《芳华》;电影歌曲歌曲《绒花》是电影《芳华》片尾曲。
该影片是冯小刚执导又一力作,自2017年12月15日上映以来,截止到2018年1月2 日,累计票房超过12.7亿,在《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专业影片人评选为该年度第一佳片。
影片不仅深受年青观众的喜爱,更是把中老年人带进了影院,开辟了电影市场的“新大陆”1。
影片的巨大成功,片尾曲《绒花》功不可没。
我有幸连续观看了2次,每当片尾曲《绒花》的旋律响起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向外涌出,再看看周围的不少观众都热泪盈眶,不停地擦眼泪,可见这首歌曲给电影《芳华》增加了无穷的魅力,触动了观众敏感的神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电影《芳华》故事梗概《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某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春少年,经历着爱情的萌发、战争的洗礼和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男主角刘峰是文工团里的活雷锋,他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帮战友做好事数不胜数,把上级指派给他去军校学习的名额让给别人,在女团员因身上有异味被舞伴嫌弃时不顾腰伤主动提出做搭档,以致于因托举负重而摔倒在地。
他默默地付出,不求索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
可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因为拥抱了自己暗恋已久林丁丁而受到了组织的处分,被下放到边防连队,1979年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在炮火中失去了一只手臂。
浅谈影视剧《红高粱》片尾曲《九儿》演唱的民族元素

浅谈影视剧《红高粱》片尾曲《九儿》演唱的民族元素《红高粱》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著名电影,该影片由杨洪基、巩俐、李保田等主演,该片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讲述了在动荡年代,一个父亲带着母亲被抢走的九儿长大成人的故事,片尾曲《九儿》是该影片的主题曲。
《九儿》是由杨洪基演唱的,这首歌曲在整个影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片尾曲,更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元素。
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上来看,《九儿》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歌曲的开头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笛子独奏,音色悠扬,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民族乐器。
而随后歌曲中出现了一段短暂的鼓击乐,它不仅增添了整个歌曲的节奏感,也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劳动者辛勤耕作的身影。
在整首歌曲中,还穿插着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木鱼的声音、中国古筝的琴弦声等,这样的处理不仅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让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在歌曲的歌词中,《九儿》也融入了很多中国的民族元素。
歌曲的副歌部分:“九儿长大飘飘然,白雪配美艳,在场的帅哥都沉迷;早把心托付给她,金戒指要让人妒忌。
”这其中的一些词句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白雪”这个词语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自然景物,它常常和女性的美丽、纯洁相联系。
而歌词中提到的“金戒指”,则是古代中国婚礼仪式中常用的结婚物品,它代表着爱情的承诺和责任。
《九儿》中的歌词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爱情的重视。
歌中歌词“我不敢陪着你望夕阳…..我不敢北京四环那头有多远”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责任与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重视家庭和谐和亲情,这正是《九儿》中歌词所体现的。
《九儿》这首歌曲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元素。
无论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上还是从歌词中,都能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影子。
这也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该影片的一大亮点,更使得观众在听歌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作者:姚冬梅来源:《活力》2011年第12期关键词电视纪录片;音乐;影像表达电视纪录片创作,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
以“真实世界再现”的纪实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非虚构艺术作品。
在对生活过程的忠实记录和生动细节描述中,表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评判和情感,这就构成了我们熟悉的纪录片的艺术品格。
纪录片在制作和编辑的过程中,离不开艺术文化元素的植入,为作品增添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从而提升作品的内涵。
一、音乐在影像表达中的作用音乐具有丰富的表情性和多方面的描绘功能,在渲染气氛、时空转换、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等许多方面,因有其他手段无法表现的效果而被广泛运用于纪录片当中。
在纪录片中,运用恰当的音乐可以强化纪录片的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音乐表达情绪。
音乐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能够直接触及人的心灵的最深处。
电视纪录片中音乐的旋律作用于观众的情感神经,观众在观看画面传达的信息的同时,由音乐激发起的兴奋、悲哀、欢乐、凄婉等等心理情绪,使观众对画面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创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得更深刻。
2音乐揭示画面的本质,深化主题。
黑龙江电视台纪录片《日本细菌战》在表现而今幸存的当年感染炭疽菌的老人时,没有采用一句解说词,完全采用音乐的叙事方式,进而达到了一种“无言胜万语”的境界,把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所经历的几十年的伤痛,把那段血淋淋的历史以一种更震慑人心的冲击力展现给了观众。
3音乐表现时代背景、地域色彩。
在纪录片中一支特定音乐的应用可以交代出更多的信息和主题。
比如纪录片《邓小平》,当《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响起时,我们很自然就会了解到所要交代的时代背景。
而当《青藏高原》高亢悠远的声音飘过万里雪山,观众也能很自然就会感知到片中所要呈现的地域。
4音乐能将几个不同类型的画面组接起来产生一个整体感。
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这种功能到处都可以看到。
在电视纪录片中,一段音乐或歌曲可以自由地把不同空间、时间的画面连成一片构成一个段落。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视听元素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视听元素摘要: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听语言,摄像元素是视听元素中最重要的先驱元素,听觉元素中,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
关键词:影视艺术;视听元素;声画结合影视艺术历来被人们称为是继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六大艺术之后的第七艺术,它融合了以上所有艺术门类的特点和元素,是一门年轻的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元素或艺术语言,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听语言。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
这两者中,占第一位的是“视”,对观众起最直观影响作用的也是“视”,所以,画面是视听元素中的第一语言。
一、画面元素中,包括摄像(构图、景别、角度、运动),和光线、色彩。
1.摄像元素是视听元素中最重要的先驱元素。
构图,指摄像画面中各个物体的配置,构图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具有画面趣味中心,另外就是需符合画面的黄金分割率,还有就是尽量突出画面纵深感和立体感。
构图的基本形式,通常来讲有“三角形构图”,比如广告画面中叠放的酒杯;“横长形构图”,比如拍摄草原、海洋、大地等等;“S形构图”,比如爱森斯坦的影片《战舰波将军号》中的游行队伍等;“布满式构图”,比如表现菜市场中的水果、粮食、禽蛋等。
无论哪种构图,都要考虑将观众引向画面中的趣味中心,构图依据是来自画面需要,都应当将完美的构图与剧情表达有效的结合起来1,构图应当是为剧情表达服务的。
景别,即表现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通常用俯拍的方式拍摄,表现恢弘的气势;全景是一个场景段落必不可少的“定位镜头”,起着交代全局和人物方位的作用;中景表现人物的动作和情绪交流;近景和特写可近距离的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和面部情绪。
拍摄角度,是达到不同画面造型效果的手段之一。
平拍,最接近人们真实的视线效果,可客观的表现场景和人物;仰拍,通常能使物体显得大威武,使人物充满英雄气概,所以,多用来拍摄正面人物,但有时也可用来反衬人物内心的落寞,比如影片《公民凯恩》中当凯恩的第二任妻子离他而去时,凯恩一人在屋里踉踉跄跄地把家里所有东西砸坏的情景,就采用了大幅度的仰拍角度,目的是反衬凯恩外表不可一世,其实内心落寞凄凉;俯拍,可使空间充满压缩感,是人物先得渺小或猥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作者:刘洋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8期
摘 ; 要:音乐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音乐是对电影剧情和细节的诠释纽带,现
代的电影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不仅能够渲染电影情节,也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
享受。一首好的音乐,对整个影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
衬,以此来更好地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音乐;电影;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3-0139-01
电影中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扩张能力,是其它的任何艺术门类所不
能比的,而且音乐在电影中为增强电影剧情的表现力、刻画电影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场
景气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好的电影必然需要好的电影音乐去渲染,电影音
乐可谓是电影的灵魂。
一、音乐能够增强电影剧情的表现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烘托整个电影的气氛,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一种震撼的力量,有
时候,能起到一种用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效果;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一首音乐可以把人带回到
真实的过去。首先,音乐能够起到增强人的内心感受的作用,配合上好的画面更能吸引观众观
看电影,音乐使人物形象和剧情的发展配合的更加完美。其次,音乐在电影剧情的发展中和故
事情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作用。最后,音乐在产生视觉效果的基础上,
也让人们的听觉动起来,两者相互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电影剧情的表现力和扩张力,让
剧情更充分地感动观众,震憾人心。总的来说,音乐的使用能够为影片的整体或者某一部分创
造—种特定的情绪基调,从而加强观众的视觉效果,增强电影场面的表现力。电影中所运用的
音乐不只是简单渲染画面的内容,而是用一种独有的方式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感染氛
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在谐星周星驰的影片
《功夫》中,包租婆追赶阿星的那场戏中,配合画面的是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作曲的著名小
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节奏热烈欢快,略带诙谐,音乐的运用与包租婆和阿星的疯
狂奔跑相互吻合,强调突出了电影剧情搞笑的喜剧性,使得原本的两人奔跑变得更具有笑料。
二、音乐能够刻画电影人的性格和形象
电影音乐可概括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观众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变化,增强影片的感情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彩,从而刻画电影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促成整部影片人物表现与观众情感的契合。音乐作为
一种语言,在情感的表达上具有强力的穿透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某些剧情不能够用简
单的语言表达时,音乐就能够做到。许多的电影情感表现都是通过音乐的渲染来完成的,音乐
能够表现出语言无法表现出来的情感内容和思想情绪,完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对
电影情节的描述。在谐星周星驰的影片《功夫》中,斧头帮的出现伴随着鼓的敲击声,这个时
候的音乐是怪异的,让人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整个气氛变得紧张。我认为,这个时候的鼓声
的响起形象的刻画了斧头帮的人物形象,斧头帮的人物都表现的凶猛、邪恶、狠毒,强有力的
对电影中的其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影片中表现斧头帮和猪笼城寨的两帮群体之间
的斗争时,鼓声的运用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两类对立人物的对决,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向
观众展现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邪不压正。
三、音乐能够推动电影故事情节的场景气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常常是多变的,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
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场景气氛。电影情节中镜头的组接,人物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在时间和空间
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让观众不能充分理解,在这时音乐就像一条彩带,把一些分散的、跳
跃的镜头画面组合起来,从而表现出音乐的连贯性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故事内
容。在一部优秀的影片里,大多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用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
染,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对于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爆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
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影片《功夫》中,每当关键时刻或凸显阿星的人物形象
时,总会伴随着相对欢快而略带诙谐的音乐,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主角所处的环境氛围同时也
彰显了阿星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以搞笑幽默的方式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
注意力。
四、结语
音乐,最本质的作用是在电影中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深化主题
的作用 。每当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就是音乐了。也可以说,现在的电影中已离不开音乐。如果没有音乐的渲染和表现力,电
影画面的表达将变得黯然失色。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会有深入人心的音乐,因此在观赏电影的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认真欣赏电影中的音乐,这样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电影的内容,更好地
认识电影中的艺术形象,并从中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指导老师:李旸
参考文献:
[1]柴鹏程.浅析电影音乐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2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7(08).
[3]姚睿.从影片《功夫》解析功夫片声音艺术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