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则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一、病因

临床上猝死较常见于以下情况:

(一)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二)心肌异常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病程中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三)先天性心脏病一组3个月至20岁的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间期延长者为猝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

(四)心律失常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间期超过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险。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危险性。窦房结病变、传导系统异常亦为猝死的原因。

(五)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高血钾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若伴有高钾,可导致心脏骤停。

(六)药物中毒及过敏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七)电击、雷击或溺水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交换而发生窒息。

(八)某些医疗操作或手术引发的意外可见于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九)其他包括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二、病理生理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患者多无前驱症状,或仅有乏力、胸闷、心悸等不特异的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常见的诱因,半数以上发生在一般活动时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1周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室律失常及猝死,若能及时抢救生存,预后较好,再犯机率很低(2%)。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情况才有所了解。心电图记录证实猝死当时是发生了严重的心律紊乱,动态心电图示原发性室颤前,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或成串的室性搏动增多。Pandis与 Morganroth(1982

年)报道收集的72例猝死心电图,终末心律心快速性室律失常占绝大多数(90.3%)。其中室颤54例(75%),室速演变为室颤11例(15.3%),只有7例(9.7%)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静止、心室停搏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动物实验制造冠脉缺血-再灌模型,在正常和缺血心肌交界处记到舒张期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振幅低而不规则,称为破裂的电位。程序刺激诱发室速及(或)室颤前,碎裂电位时间延长甚至占据了整个舒张期。用多电极标测缺血区,可以记到不完整的碎裂电位迂回往返的路线,证明缺血性室速及(或)室颤是折返的机制,是心肌电不稳定的结果。临床上可以见到心电不稳定的现象,用导管电极标测心室内膜,程序刺激诱发室速之前也能记到心内膜碎裂电位,在发生中心的碎裂电位也是延续大半个舒张期。

神经和精神因素是诱发室颤的重要因素。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的功能变化可以改变局部心电不稳定状态,从而诱发猝死。星状神经节是通向心脏的交感神经通道,在缺血动物模型中刺激左侧交感神经节能降低心肌室颤阈值,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显示刺激后室颤阈值比对照降低48.8%(31.6±14.8mV,降低到16.8±11.3mV,p>0.85)。上述实验是在迷走神经切断后进行的,而迷走兴奋可以提高室颤阈值。Lombardi等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交感神经冲动与冠动力和室颤易惹性的关系。动物实验结扎左前降支,2min时冠脉血流减少,O2张力降低,室颤由25下降到16mV(平均值)。切断交感输出纤维(结前神经)测定其活动,示脉冲由每秒4.4次增加至6.3次。此外,精神因素可以改变心肌室颤的易惹性,在动物实验中也获得证实。临床观察自主神经不平衡、情绪紧张等可使ST段和T波变化,出现室性异位搏动及血清儿茶酚胺增多。这些改变可以被β受体阻滞剂所抑制。

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室速/室颤引起晕厥或猝死。其机制是周边交感神经不平衡活动的结果,右侧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及(或)左侧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动物实验中切断右侧交感星状神经节,刺激左侧星状神经节,可以引起Q-T

间期延长。Q-T间期是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后心肌应激性的恢复分散不一致。过早激动使部分心肌除极造成有利于折返条件,发生快速室律失常。

三、临床表现

SCD的临床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前驱期一般病人在心脏骤停前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出现前驱症状。如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疲乏无力、头晕、晕厥等症,其中的心前区疼痛和晕厥常见,但以上症状缺乏特异性。

(二)发病期通常表现为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头晕及黑蒙等症。此类症状发生至心脏骤停通常不超过1小时。此期经动态心电图证实的心律失常包括: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

(三)心脏骤停期指呼吸心跳突然停止。如不立即经心肺复苏,数分钟内进入生物学死亡期。

1.心脏骤停的指征:①突然的意识散失或伴有短暂抽搐②动脉博动消失,常以触摸颈动脉最为方便、可靠。③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④心音消失;⑤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博后30~60秒出现。

2.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①心室纤颤②电机械分离;③心室停顿,其中以室颤最为多见,约占90%。

此期尚未进入生物学死亡期,如给予及时的救治,有复苏的可能。临床上若发现病人突然意识散失,确认颈动脉或股动脉博动消失,不必等待测量血压或心电图证实即可肯定心脏骤停的诊断而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复苏的成功取决于复苏开始的时间早晚、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心电活动异常的类型及病人的基础心脏情况。发生在院内尤其是监护病房,尽早的心

肺复苏则成功率高。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较电-机械分离和心室停顿的成功率高,急性心脏病的暂时代谢改变则成功率高,而慢性严重的心脏病晚期则预后差。

(四)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如不立即进行抢救,一般数分钟即可进入生物学死亡期。为不可逆的细胞死亡。

四、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识别

由于心肌内有电不稳定的现象,人们努力探索预测心电不稳定的预兆。已知多项导致和加重冠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都与猝死没有密切的关系,而室速/室颤之前往往室早增多,识别室早的质和量可能有助于发现心电不稳定的危险因素。(一)健康人群中的室早

了解正常人群中的室早出现的规律,可以判断疾病时室早的特点。1971年Lown和Wolf 提出室早的分级法(表5-2),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这个分级法至今广泛应用,也比较实用。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室早的频率和复合程度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简单的室早为孤立的博动,复合的室早指多源、反覆激动、短阵两个或3个以上的搏动,及R在T 上(R on T)等。

表5-2 Lown和Wolf室早的分级法(1971)

一组文献报道①单个室早在健康人中相当常见;②年轻人中复合室早和频繁室早少见,应视为不正常现象;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反映年长人中有较多的亚临床心脏病。

(二)冠心病人中室早的临床意义

1、室早的频率有冠心病时室早频率和复合程度增加。Bigger(1983年)报道616例心梗病人出院前监测24h,其中无室早者15%,≥10次/h者20%~25%。随诊1年,<1次/h死亡率低(5%~8%),10~30次/h为28%左右。该作者认为心梗合并室早10次/h或以上是治疗的对象。但是这一治疗指标各个作者很不相同,从3次/h到100次/h不等。总之有肯定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频率与预后有关。

2、室早的复合程度孤立室早形成二联和三联律,与单个室早意义相同。多形室早的发生率不多,因此复合室早主要包括R on T及反复室早或短阵的室速。

(1)R on T代表室早发生时间,R落到前次搏动的复极相上,RR′/QT<1.0,是心室复极不完全,过早搏动落到易损期可能引起室颤。Campbell等报道1787例急性心梗,12h内发生的17例原发性室颤,其中16例有R on T的室早。另一组报道,有心电图记录的8例猝死,6例室颤均由R on T室早诱始。Bigger等却认为单纯的R on T不多,往往合并其他复合室早。单纯的R on T病例,1年死亡率仅4%。其危险性是因为合并了其他复合室早。

(2)反覆心室激动和短阵室速在实验犬心测定反复心室激动(RVR),观察与室颤的关系,证实两者两关良好,可以利用RVR的阈值估测心室易损性,也减少诱发室颤所造成的危险性。临床上成对的(两个连续)和短阵的(≥3个)室早有重要意义。1984年美国多医疗中心对心梗后研究的材料示两年内因心律失常死亡者,成对室早死亡机率3倍于无室早者,1.5倍于单个室早者。616例心梗出院前24h监测有短阵室速者,1年死亡率28%(20/72例),比其他复合室早都要高。

(三)室早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近年多篇报道室律失常,猝死和心室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急性前壁心梗形成室壁瘤,伴有很高的猝死率(61%),猝死原因是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美国费城一组学者检查44例心梗后22天的患者,测定其射血分数,并进行心室程序调搏。患者在临床上无室律失常,平均随诊了18个月,6例猝死,其中5例的射血分数<40%并有左室壁瘤。Surawicz分析了文献上3个大组心梗生存者的情况,比较室早频率和射血分数对预后的作用。发现射血分数低的病人有较高猝死率(11.5%),而射血分数较高组猝死率6%,死亡率(心律失常原因)并不因为室早频率增高而提高。文献也报道室律失常的频率与梗死的面积有关。可以认为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中室性心律失常和左室功能是互相关连而又是独立的影响预后的因素。一组材料说明对于心肌梗死恢复后猝死率最大的危险因素有二:①折返性室律失常;②左室功能障碍。对于左室功能障碍患者可能需要做较长时间的监测和预防治疗。

五、治疗原则: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包括四个环节:①早期启动EMS系统;

②早期CPR;③早期电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四个环节中电除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早期电除颤的原则是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并及时实施CPR,急救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在有除颤器时,有权力实施电除颤。早期电除颤应做为标准EMS的急救内容,院前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作为目标。在急救人员行BLS的同时应实施AED,心跳骤停患者复苏的存活率会较高。

(一) 及时识别猝死和判断心脏停搏原因:

院前急救人员对猝死(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同时及时识别心脏停搏原因,心脏停搏原因包括窒息、药物中毒如可卡因导致室速/室颤、药物导致无效电活动、低温、溺水、外伤、电解质紊乱、过敏、哮喘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识别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停博对救治非常有益。

(二)现场心肺复苏(CPR):

1. 判断患者反应:当目击者如非医务人员,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2. 启动EMSS :拔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CPR。对溺水、严重创伤、中毒应先CPR再电话呼救,并由医生在电话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导。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EMSS与CPR应同时进行。

3. 患者的体位: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要将患者翻转,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将双上肢放置身体两侧,这种体位更适于CPR。

4. 开放气道:舌根后坠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对于所有患者,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对于创伤患者,不要使用托颌法开放气道。因为使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为困难,而且所有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可能造成受伤的颈部移动,因此,

托颌法并不比仰头抬颏法更为安全。

5. 人工呼吸:

(1) 检查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少许棉花放在口鼻处,可清楚地观察到有无气流。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大多数呼吸或心跳骤停患者均无呼吸,偶有患者出现异常或不规则呼吸,或有明显气道阻塞征的呼吸困难,这类患者开放

气道后即可恢复有效呼吸。

(2) 人工通气

开放气道后发现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如果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也应立即进行人工通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Ⅱa级推荐),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Ⅱa 级推荐)。过度通气(过多次吹气或吹气力量过猛)可能有害,应避免。

A、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16% ~ 17%)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

B、口对鼻呼吸:口对口呼吸难以实施时应推荐采用口对鼻呼吸,尤其是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开口、口唇创伤时。救治溺水者最好应用口对鼻呼吸方法,只要患者头一露出水面即可行口对鼻呼吸。

C、口对面罩呼吸:用透明有单向阀门的面罩,急救者可将呼气吹入患者肺内,可避免与患者口唇直接接触,有的面罩有氧气接口,以便口对面罩呼吸的同时供给氧气。用面罩通气时双手把面罩紧贴患者面部,加强其闭合性则通气效果更好。

D、球囊面罩通气: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足以使肺充分膨胀,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因此,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皮囊。

6. 胸外按压:

(1) 脉搏检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颈动脉,以确认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如果把颈动脉检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其特异性只有90%,敏感性(准确认识有脉而没有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55%,总的准确率只有65%,错误率35%。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要易触及,触及方法是患者仰头后,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

(2) 检查循环体征

检查循环体征是指评价患者的正常呼吸、咳嗽情况、以及对急救通气后的运动反应。非专业人员应通过看、听、感知患者呼吸以及其它机体运动功能,仔细鉴别正常呼吸和濒死呼吸。对专业急救人员,检查循环体征时,要一方面检查颈动脉搏动,一方面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情况。专业人员要能鉴别正常呼吸、濒死呼吸,以及心脏骤停时其他通气形式,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如果不能肯定是否有循环,则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3)胸前捶击:胸前捶击治疗室速安全、有效、可靠。在19项研究中,有14项显示胸前捶击使室速转为窦性占49%,5项显示无效者占41%,引起室速恶化者占10%。对于室速,如除颤仪快速到位,可选择除颤;如无除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此,胸前捶击可以推荐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施行的治疗措施。

(4) 胸外按压

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2提供一系列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并辅以适当的人工呼吸,就可为脑和其它重要器官提供有氧血供,有利于电除颤。《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规定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指南2005规定,在气管插管之前,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连续按压30次,然后吹气2次)。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则应给予15∶2的按压和通气。

确保有效按压:有效胸外按压对于提供外周血供至关重要。CPR时,施救医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频率(100次/分钟)和深度的胸外按压,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并且保证按压的连

续性,除非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Ⅱa级推荐),检查脉搏和人工呼吸也应在10秒钟内完成。

在心脏停搏时,胸外按压必须保证心肌和大脑血供充足,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与冠脉和脑血流量密切相关。但针对医务人员实施CPR的研究表明,一半的胸外按压幅度太浅,而且CPR过程中有24%~49%的时间内未进行胸外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能够增加回心血量,而胸壁复位不充分,回心血量减少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过多中断按压,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①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如果按压时用力方向不垂直,部分按压力丧失,影响按压效果;

②对正常形体的患者,按压幅度为4 ~ 5cm,为达到有效的按压,可根据体形大小增加或减少按压幅度,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可触及颈或股动脉搏动。但按压力量以按压幅度为准,而不仅仅依靠触及到脉搏。

③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一方面使双手位置保持固定,另一方面,减少胸骨本身复位的冲击力,以免发生骨折。

④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时,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在30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改变手的位置,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三)电除颤

对VF患者每延迟电除颤1分钟,除颤成功率减少7% ~ 10%。

1、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AED)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当有1人以上参与抢救时,1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任何医务人员目击儿童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求救,然后实施CPR,尽快应用AED。对于未被目击发生意识丧失的儿童,在使用AED前,施救者应该先给予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

2、当急救人员到达未被目击的院外猝死现场,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前,应该给予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当急救人员接求救电话到达现场的时间超过4~5分钟时,对于既往有突然意识丧失的患者,除颤前进行5个周期的CPR。

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建议一次电击后应该立即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成人室颤(VF)和无脉VT时,给予单向波除颤能量360 J。成人使用双相指数截断(BTE)波形首次电击能量为150~200 J,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120 J。而第二次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能量非递增型和能量递增型双向波均能安全有效终止短期和长时间室颤。施救者应参考该除颤器证实有效的除颤能量做出个体化选择。

4. VT的处理:多形性VT常预示病情不稳定,应按照VF处理,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对于单形或多形性VT鉴别困难,且病情不稳定的情况,花费时间分析心律失常的性质是不明智的,应立即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四)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⑴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仍是首选。

⑵血管加压素:对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血管加压素作为CPR一线药物效果好。2个剂量的血管加压素+1 mg肾上腺素优于1 mg肾上腺素,2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被证明有效。

⑶碱性药物:在CPR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使用碱性药缓冲剂。在高级生命支持时,使用碳酸氢钠或tribonate是安全的。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碳酸氢钠可

预防心脏停搏。

⑷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循环重建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转性室速有效。

⑸阿托品:对恢复自主循环方面没有显示出有益。在将要停搏的心脏缓慢心率时,每隔

3~5分钟静注1 mg可能有效。

⑹氨茶碱:使用氨茶碱没有显示对重建自主循环有效,也未被证明能提高出院生存率。在心脏停搏时使用氨茶碱是安全的,可以考虑在心率非常慢的心脏停搏时用氨茶碱,但效果不可靠。

(五) 复苏后支持治疗

目前尚无有关心肺脑复苏后支持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然而,复苏后支持治疗对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引起的早期死亡以及由脑损伤引起的晚期死亡有重要意义。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包括:①进一步改善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灌注,特别是脑灌注;②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及时转至医院的急诊室,再转至设备完善的ICU 病房;③力求明确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④完善措施,预防复发;⑤采取措施,改善远期预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完全康复。

复苏后支持治疗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和初步稳定后,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尽管头72h 的预后很难估计,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在此阶段,应着力加强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支持;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可逆性原因;监测体温,积极治疗体温调节障碍和代谢紊乱。复苏后病人理想的状态是有自主呼吸,反应良好或清醒;病人最初是昏迷的,经完善的复苏后支持治疗,仍可完全康复。

恢复自主循环和器官功能评价

复苏后支持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恢复组织和器官的有效循环,治疗心跳骤停后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再灌注损伤。在恢复完全通气和灌注后,由心跳骤停引起的酸血症大多可自动改善。但恢复正常血压、改善气体交换并不能保证病人的存活和功能的恢复,此阶段仍可发生严重的心肌顿抑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应用缩血管药物维持。不论患者最初的情况如何,均应给予足够的通气和氧供,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或检查静脉通路和各种血管插管,确保其发挥正常功能。应不时的评价患者的各种情况,及时纠正生命体征的异常,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时辨别、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电解质紊乱、中毒、心肺及神经系统疾病。就临床医师而言,字母H 和T 有助于对复苏后治疗或再发心跳骤停危险因素的记忆:低血容量(Hypovolemia);低氧血症(Hypoxia);氢离子即酸中毒(Hydrogen,Acidosis);高/低血钾(Hyper/hypokalemia);低血糖(Hypoglycemia);低体温(Hypothermia);中毒(Toxin);填塞(Cardiac Tamponade);张力性气胸(TensionPneumothorax);血栓症(Thrombosis)。

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此时,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气管插管或其他气道装置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十分必要。血流动力学处于不稳定状态,可伴有异常的心率、心律、体循环低血压和组织器官低灌注。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可加速脑损伤,故应密切监测、预防和治疗缺氧和低血压,确定复苏后每一个器官/系统的基础状态,并进行支持治疗。

呼吸系统

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可能仍然需要机械通气和高浓度的吸氧治疗。进行详细临床检查,胸部X 线检查都很必要。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复苏后心肺并发症,如气胸和气管插管深度异常或异位等。机械辅助通气可根据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和呼吸作功的程度来调节,当自主呼吸变得更加有效时,机械辅助通气应逐

渐减少,直至完全变成自主呼吸(减少间断控制通气的频率)。如果患者需要高浓度氧气方可以稳定时,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情况,并进行治疗。复苏后,48小时连续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肺炎并发症。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可能对CPR术后有益,但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造成肺炎,建议镇静剂应间断使用或12~24小时后停用。

研究表明,持续性低碳酸血症(低PCO2)可能会使脑血流量减少,加重脑缺血。心搏骤停后,血流的恢复可以导致持续10~30 分钟反应性的一过性充血,之后,伴随持续长时间的低血流状态,在这段低灌注时间内,较少的血流(低携氧)和较高的氧代谢将出现矛盾。如果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给予高通气量治疗,由低PCO2产生的额外的脑血管收缩效应将进一步减少脑血流量,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和损伤。心搏骤停后高通气量治疗能否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免除进一步的缺血性损害,目前尚无证据。实际上,Safar 等发现高通气量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恶化。高通气量可以导致高气道压力和内源性PEEP 的产生,从而导致脑静脉压和颅内压的增高,而脑血管压力的增加又可以导致脑血流的减少,进一步加重脑缺血。总之,心跳骤停复苏后要求PCO2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值,目前资料不足。但由脑损伤患者得到的数据推断,维持PCO2正常水平的通气量是恰当的。常规的高通气治疗方法可能是有害的。

心血管系统

电击除颤和心跳骤停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一过性心肌顿抑和功能失常,并持续一段时间,血管收缩剂可使之改善。因心跳骤停或CPR 期间,冠脉血流没有或严重减少,引起全心缺血,使心肌生化标记物水平升高。除此,心肌生化标记物水平升高还可能提示心跳骤停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通常不稳定,由多脏器衰竭导致的早期死亡与持续性低心排有关(LOE5),故应尽早评价患者的心电图、胸片和电解质、心肌生化标记物等。心跳骤停复苏后头24h 的超声心动图对指导后续处理有帮助。一项大型研究(LOE5)发现,院前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即有显著的但可逆的心肌运动功能失常、低心排,,继而出现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经输液、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改善。有创血压监测可准确测量动脉压,对制定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使组织灌注达到最佳状态有帮助。根据需要,对输液量和血管活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米力农等)精确定量,以维持血压、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心跳骤停和脓毒症均可导致多器官缺血损伤和微循环功能障碍。脓毒症和心跳骤停的目标导向性治疗研究表明,应使血氧含量和氧输送保持在正常水平。心跳骤停应激可导致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但补充糖皮质激素对血流动力学或预后的影响尚未得到证实,需进一步研究。尽管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骤停,但复苏后阶段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的利弊尚不清楚,对于复苏后宽QRS波或窄QRS波快速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仍是首选。在ROSC 阶段,持续静脉滴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或许是合理的。假使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性心脏病有保护作用,在复苏后阶段,如无禁忌症,可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中枢神经系统

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脑功能和其它器官功能应是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目标。在ROSC 阶段,脑组织在经过最初短暂的充血后,由于微循环障碍,脑血流量下降(无复流现象),即使脑灌注压正常亦可发生。对无知觉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的平均动脉压,减少增高的颅内压,以保证最好的脑灌注压。

因为高温和躁动可以增加需氧量,复苏后48小时常有高热,体温升高使神经损伤危险性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降温对复苏病人有益,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所以必须考虑低温疗法以治疗高热。心脏骤停复苏后可使用亚低温治疗,方法:静点30℃生理盐水,外用降温毯。低温诱导:主动诱导和自发的低温在复苏后治疗中起一定作用,其允许的范围是高于33℃。2 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对院前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者,诱导低温(ROSC后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3℃或32~34℃,持续12~24h)可改善其预后,低温治疗可改善这部分病人的代谢终点(血乳酸水平和氧含量)。轻度低温可增强神经组

织的耐受性,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而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产生的轻度低温(>33℃)无需复温治疗。

一旦发现抽搐,必须立即采用抗惊厥药加以终止和控制。因资料稀少,心跳骤停复苏后常规预防抽搐,起作用尚无法确定癫痫发作可造成心脏再次停搏或呼吸停止。因此要积极控制癫痫发作,但不能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

血糖控制

心脏骤停复苏后的血糖升高,可能与肾上腺素应激有关。没有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对心脏停搏复苏后有益,也没有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复苏后监测血糖有益。亚低温治疗可能导致高血糖,应严密观察;在心脏停搏复苏后应注意血糖监测;小儿心脏停搏复苏后应避免使用含糖液体,应将血糖维持在正常值上限,以避免急性低血糖发生。复苏后的电解质紊乱可使预后恶化。尽管许多研究发现,复苏后高血糖与神经系统不良后果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意味着控制血糖会改善预后。由van den Berghe 主持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会降低需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病死率。尽管该研究的重点不是复苏后的患者,但其效果令人瞩目。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预后,降低由感染所导致的死亡,因为感染在复苏后非常常见。在昏迷病人,低血糖的表现不明显。因此,在治疗高血糖时应严密观察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将危重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其预后。在复苏后阶段,严格控制血糖似乎是合理的。

其他并发症

脓毒症是复苏后潜在的致命并发症。患此并发症者可从目标导向性治疗中获益。尽管并发的肾功能衰竭、胰腺炎常为一过性,应及时诊断并处理。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参照厥证、脱证及卒死进行辨证论证

1、治疗原则

中医药在心脏骤停前、中、后,根据长期临床应用,部分的临床和实验、现代药理证据指导此疗法。中药、中成药对CPR中卒死、厥证、脱证、昏愦(心脏猝死、休克、心力衰竭、昏迷)等,可结合2005 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使用。及早使用中医药治疗,以益气救阴、回阳固脱、涤痰开窍为法。

2、分证论证

(1)亡阴证

主症:神志昏迷,皮肤干皱,手足蠕动,口唇干燥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或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

病机:阴损及阳,阴液耗竭,阳气暴脱,神无所依。

治法:救阴敛阳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山萸肉30g。

加减:若口干少津,加西洋参、黄精、石斛等养胃生津。

生脉注射液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厥、脱证,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喘息气微,脉细欲绝。生脉注射液(人参、麦冬、五味子)以10-20ml静脉注射开始,每2-4小时1次,注射后1-20 min ,收缩压可上升20-30mmHg。生脉注射液10-20ml 加入5%-10%G.S中可获得稳压效果。据报道生脉注射液20-50ml加入10%G.S中滴注,治疗血管活性药无效的休克患者,最早30 min发挥升压效果,平均3小时。

对无反应病人的神经功能支持,应包括保持最合适脑灌注压,即通过维持病人平均动脉压于正常或略高水平,生脉注射液可能有益。

(2)亡阳证

昏愦不语,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唇舌淡润短缩,脉微细欲绝。

病机:真阳欲脱

治法:回阳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附子10g、肉桂10g、人参10g、麦冬15g、干姜10g、麝香0.003g、炙甘草10g。

加减:寒凝血阻者加桂枝、当归。气滞者加枳实、当归。瘀血者加丹参、桃仁。

参附注射液主要用于阳气暴脱,阴阳离决的卒死、脱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紫绀,手撒肢冷,瞳神散大,二便自遗,脉无或浮细如游。参附注射液(人参、附子)以10-20ml 静脉注射开始,每2-4小时1次,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5%G.S中静脉滴注。

参附注射液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研究发现除上述人参皂苷作用外,去甲乌药碱兴奋B受体,棍掌碱兴奋A受体,而去甲毛莱碱能明显降低心、脑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据报道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将60例CHF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心功能,部分患者作心钠素(ANF)测定。临床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对心血管的作用广泛而可靠,用于CA后CPCR的治疗,具有显著改善心脏和循环功能的疗效。据报道参附、生脉注射液在心搏恢复后即予或PLS早期阶段尽早应用,通过PLS阶段的积极处理,其CPCR成功率试验组为0.63(24/38),对照组为0.37(13/3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3)痰闭证

主症:面赤身热,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呼之不应,舌红赤胖大或无法见及,脉洪大。病机:痰瘀热阻,神蒙窍闭。治法:豁痰化瘀解毒,开窍醒神。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1~2 粒/次;予菖蒲郁金汤:石菖蒲10g,郁金10g,黄连6g,山栀10g,连翘10g,麝香0.03g,竹沥50g,姜汁30g。加减:热入营血,吐血、呕血、衄血者加水牛角30g,鲜生地汁50g。

安宫牛黄丸

高热和抽搐会使病人的脑需氧增加,几个研究证实,心脏骤停后发热恶化病人的脑功能,并引起缺血性脑损伤(从中风推断)。安宫牛黄丸临床以不省人事、神志昏迷、高热痉厥为主证。鼻饲,安宫牛黄丸1-2粒/次,8-12小时1次。因为资料较少,目前常规性地给予预防性抗惊厥、退热药的推荐未定。

针灸

厥证处方:水沟、内关、中冲、足三里、合谷、太冲。方义:水沟为督脉会穴,可接续阴阳经脉之气,具有开窍醒脑之功;内关、中冲可宁心安神,为治疗厥证之要穴;足三里可推动气血上注清窍;合谷、太冲能通关开窍,行气和血。诸穴相配,共奏调顺阴阳、益气和血、开窍醒脑之功。配穴:复苏后头晕、头痛者配加风池、头维、太阳;呕吐者配加中脘、胃俞;遗尿者配加肾俞、膀胱俞、中极、气海;四肢不温者配加百会、气海、关元,施灸法。神阙穴以食盐填脐至平,施隔盐灸,以厥回为度。

脱证、休克处方:人中、素髎、涌泉、足三里。方义:人中、素髎属督脉,为急救要穴,功在醒神开窍;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两穴合用,以涌泉通肾经、救元阳,足三里补后天、助阳益气,先后天得固,则厥脱可回。四穴合用,有补阳气以固脱、开窍闭以醒神的功效。配穴:亡阳为主配关元、气海、百合。休克的针灸急救,应针刺与灸

法并用,取效较快,但亡阴证者不宜用灸法。配穴:神昏、谵语配十宣、人中;斑疹加血海。

痉证处方:阳陵泉、太冲、十宣。十宣点刺放血。方义:阳陵泉为筋会穴,是治痉证的要穴。肝主筋,故取肝筋之太冲,清肝泻热,息风定痉,取十宣穴泄热清肝。配穴:发热者加大椎、风池、曲池;痰多者加丰隆;下肢抽搐加承山、委中。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科芮庆林

2008年08月18日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循环系统 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 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 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9、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 10、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肺腑之言 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12、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 13、二尖瓣狭窄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 关内容。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14、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并发症:失常猝死心衰竭、内膜血栓胃出血 15、左心衰:端坐位,腿下垂,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茶碱扩管药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第一季度 医师“三基”考试试卷 姓名:科别:得分: 一、单选题(分/题,共75分) 1、枕颌带牵引的重量(C )。 A、2-5Kg B、3-8Kg C、3-10Kg D、5-10Kg 2、恃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B)o A、股卄上端和腓计上端 B、股卄下端和胫件上端 C、股卄下端和腓卄上端 D、胫腓丹 3、下列哪种疾病不适宜作膀胱镜检査(C )。 A.输尿管肿瘤 B.尿道肿瘤 C.尿道狭窄 D.前列腺癌 E.膀膀肿瘤 4、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最常见(D )。 A.急性肾盂肾炎 B.急性前列腺炎 C.肾结核 D.膀胱肿瘤 E.肾肿瘤 5、判断腹内空腔脏器损伤最有价值的发现是(D ) A.腹膜刺激征B.脉率增快 C.呕Ifll D.有气腹E.腹胀 6、男性病人,35岁,上腹饱胀、暧气、呕吐宿食3个月余。体检检查:上腹饱胀,未扪及 肿块,无压痛,可见胃型及胃蠕动,且有胃箴水音,临床诊断最可能是(E ) A.胃肠炎 B.急性胃扩张 C.胃溃疡 D.慢性胃炎 E.+-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7、男性病人,30岁,农民。2小时前劳动中无诱因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 体格检查:舟状腹,呼吸运动受限,全腹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初步诊断是(B) A.阑尾穿孔腹膜炎 B.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膜炎 C.胆妻穿孔腹膜炎 D.绞窄性肠梗阻 E.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8、急性化脓性心包炎不能出现哪一种体征?( C ) A、脉搏细弱、快 B、静脉压上升 C、I血压升高 D、心界扩大 9、颅高压病人,腰穿释放脑脊液后突然呼吸停止,其原因是:(A) A、小脑扁桃体疝 B、小脑幕裂孔疝 C、脑室出血 D、颅内压过低 10、新生儿开始排便的时间常为生后A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月小儿按公式计算其身高、头围约是B 38cm 40cm 42cm 44cm 46cm 12.小儿体格发冇的两个髙峰期是A A.婴儿期、学龄期 B.学龄前期、青春期 C.幼儿期、学龄期 D.婴儿期、青春期 E.新生儿期、学龄期 13.糖尿症酮症时酮体阳性指哪组:A A.乙酰乙酸、丙酮、疑丁酸 B.B-羟丁酸 C.丙酮 D.生酮氨基酸 E.乙酰乙酸、疑丁酸 岁孕妇,妊娠前无糖尿病,在妊娠8个月时发现尿糖&+),尿酮体(一),空腹血糖L (160mg/dl),餐后2小时血糖L(210mg/dl)/下而哪项治疗是合理的:(E ) A.体弃锻炼+饮食控制 B.体冇锻炼+饮食控制+二甲双肌 C.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优降糖 D.胰岛素治疗 E.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 15.内分泌疾病诊断中,往往首先易于确泄的是:C

内科简答题

内科简答题 1、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的特点 高血压的诊断: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SBP≥140 mmHg 和/或DBP≥90mmHg(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标准);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用降压药,血压低于140/90mmHg,亦诊为高血压;儿童高血压:2-5岁,>115/75 mmHg;5-10岁,>125/80 mmHg;10-14岁,>135/80 mmHg; 高血压鉴别诊断:继发高血压占5--10%左右:肾脏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妊娠高血压、主动脉缩窄、药源性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g为宜,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 2、降压药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级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③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后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 140/90 mmHg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特点 1,利尿剂通过排钠作用使血压下降 2,β受体阻滞剂抑制肾素释放,使心排出量下降达到降压目的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及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血压下降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充分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血压下降 6,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α1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下降 2、冠心病的分型、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鉴别点,心肌梗死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再通判断指标。何谓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分型: 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AMI和新发LBBB ?年龄<75岁 时间<12小时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绝对禁忌症 ?既往任何时候的出血性脑卒中 ?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除非为3个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重点

1.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C )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心室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2.膳食纤维的作用不包括 ( D ) A.促进肠蠕动 B.有利肠道益生菌生长 C.增加粪量 D.有利于钙吸收 E.治疗便秘 3.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虚弱的患者,导尿时首次放尿的量不应超过 ( B ) A.5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E.2500mL 4.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 ( C ) A.按时 B.口服 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 D.个体化给药 5.护患交谈中护士的语言应除外: ( A ) A.运用医学术语 B.通俗 C.简明 D.易懂 6.下列哪项食物不富含维生素A: ( C ) A.动物肝脏 B.全奶 C.豆类 D.水果 7.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除外: ( C ) A.高血压 B.心脏病 C.适量运动 D.糖尿病 8.下列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但除外 ( C ) A.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杆菌

9.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D ) A.少尿期,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B.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0.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D ) A.术后术侧肢体一般取外展中立位 B.避免髋关节内收和旋转 C.肢体下垫软枕,使膝、髋关节稍屈曲 D.6小时后可撤除软枕,伸直患肢 11.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放气的时间是术后 ( A )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12.七情的主要特点是 ( A ) A.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 B.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致病 C.一般情况下,七情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 D.七情致病与内脏密切相关,不同的持久情志变化对内脏有着相同的影响E.一般情况下,七情可影响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13.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早期主要死亡原因是 ( C ) A.低钙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钾血症 E.高镁血症 14.采用加压袋持续冲洗动脉测压管道时,加压袋的压力应为: ( B ) A.50mmHg B.300mmHg C.150~200mmHg D.200~300mmHg 15.子宫内膜癌常见的诊断方法,除外哪项: ( A ) A.阴道镜 B.宫腔镜 C. B型超声波检查 D.诊断性刮宫 16.安起搏器后出现下列哪组症状需马上到医院就诊. ( C ) A.睡眠不佳 B.感觉无力 C.胸痛、呃逆、发热、呼吸困难 D.小便次数增加

猝死前的六大征兆

猝死前的六大征兆千万要留意 俞梦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流行病学会委员,中国公共卫生学会青年委员 近些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猝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少公众人物如演员高秀敏、古月、马季等都因猝死离世。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导致的猝死可占八成。另外,一些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猝死。猝死虽然事发突然,实际也是有迹可循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几个异常表现,以防止猝死的发生。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2.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年轻人猝死大多因心律失常。而且,年轻人由于忽视健康问题,更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心”病悄悄夺命。今天为大家介绍年轻人猝死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刚开始,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经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也就是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 暴发性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的发生,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二是免疫反应,即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产生对心肌的伤害,形成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平常看着特别健康、少病少痛的人,却被自己强大的免疫力所伤。

重症心肌炎发病迅速,很多人在心肌炎还未发展为重症心肌炎时并不很重视,对感冒超过2周、持续低烧不重视,待出现胸闷、憋气时才就诊,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心肌炎70%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25%会演变成慢性心肌衰竭,5%的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心肌炎,拖到重症心肌炎时往往已经是心脏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有数据显示,重症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80%,且治疗效果差,容易留下后遗症。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感冒后注意充分休息。 心律失常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当年轻人心脏有基础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肌离子通道异常、频发心脏早搏)时,连续看电视、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罕见。心律失常晕倒的情况下,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容易发生猝死。虽然有的人先天心肌离子通道异常,但没有过度疲劳等因素的诱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很多年轻人还对感冒、拉肚子不在意,这些“小病”也可能致死。感冒病毒可损心肌,导致心肌水肿,心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猝死;拉肚子太久也可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因此,如果感冒、腹泻一周后仍在发烧或腹泻不止,并且伴有胸闷、憋气、早搏等症状,必须及时来医院就诊,病后两周还没好,容易继发心肌炎,即使控制,心肌也已永久性的受损,因此,感冒延绵不愈要警惕。 预防心梗的方法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指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人意料的死亡.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 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预防: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1、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 3、多运动多喝水,增强新陈代谢。 4、注意休息,不能透支体力。 5、不吃不熟的海鲜及肉类。 6、保持身体的清洁,远离病毒。 7、保持良好心态,遇事不惊。 生命比较脆弱,我们要学会爱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猝死前5大征兆

猝死前5大征兆 近来,和猝死相关的消息频出,且猝死事件不胜枚举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那么,到底哪些人容易猝死?猝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在危险来临前,有没有征兆呢?今天我们将逐一为您解答。 猝死前5大征兆 一、猝死更易找上年轻人 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二、恶性心律失常如何急救 说来让人沮丧,还有一种心源性猝死是由于恶性心率失常造成的心率紊乱,发病时,没有疼痛的感觉,更加让人猝不及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心脏跳动突然紊乱,导致其没能有效地射血,进而打断脑供血,以致所有的器官供应被打断,包括心脏自身。如果救助不及时,人马上就会不行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救治的时候提出一个观念,叫尽早除颤。一些公共场所装有自动除颤器,无论是不是专业人员,只要按照说明使用就能自动除颤。我们认为,对于可能猝死的病人,盲目除颤也是有价值的,是可能被救活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来不及感到疼痛,大血管的根部突然一下就堵塞了,还没来得及感到疼痛,人就不行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基础病史的人群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抓住发病的征兆呢?这涉及到一些非典型的发病表现。在临床上,有的人可能有左肩背、后背疼痛,有的人牙疼,还有的人出现胃疼、恶心、呕吐、憋气、疲倦等症状。我们在急诊室或相关科室,比如消化科、口腔科,看到一些可疑的情况都会让病人做个心电图,甚至要让心内科会诊鉴别一下。 三、中药有助预防猝死

猝死原因及预防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3666220.html, 猝死原因及预防方法 作者:陈和茂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的情况称之为猝死。猝死具有发病突然、高发病率的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一般猝死都发生在医院外,而对于患者而言,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所以猝死的发生率非常高。为了能够降低猝死发生率,我们就必须对猝死这一疾病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比如要了解猝死的原因,掌握猝死的预防方法,这对于降低猝死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猝死的原因 1.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常见原因和主要原因。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冠心病,而冠心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冠心病的发病了也越来越高。很多患者虽然平素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具有冠心病一项或多项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就会增加猝死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发生急性心肌缺血,而突发的心肌缺血就会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发生猝死。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就器质性心脏病而言,包括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等,就非器质性心脏病而言,包括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1]。这是因为器质性心脏病 和非器质性心脏病很容易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使得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促发心搏骤停,最终导致猝死的发生。 1.2非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脑出血、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猝死的预防方法 猝死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的特点,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医院外发生猝死,所以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为了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就必须加强对猝死的预防,我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猝死预防方法。 2.1坚持锻炼

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 6 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 1 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 1 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则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一、病因 临床上猝死较常见于以下情况: (一)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二)心肌异常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病程中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三)先天性心脏病一组 3 个月至20 岁的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 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 间期延长者为猝 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 (四)心律失常先天性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 间期超过500ms 和家族有猝死者 有猝死的危险。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 危险性。窦房结病变、传导系统异常亦为猝死的原因。 (五)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高血钾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 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若伴有高钾,可导致心脏骤停。(六)药物中毒及过敏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七)电击、雷击或溺水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 行交换而发生窒息。 (八)某些医疗操作或手术引发的意外可见于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 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九)其他包括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 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二、病理生理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 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 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患者多无前驱症状,或仅有乏力、胸闷、心悸等不特异的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常见的诱因,半数以上发生在一般活动时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 1 周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室律失常及猝死,若能及时抢救生存,预后较好,再犯机率很低(2%)。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一)概述 猝死指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多数是由于心脏疾患造成的,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能有并不引起注意的先兆症状,如晕厥、全身不舒服、头痛、胸闷紧缩感。多数在死亡前无任何诱因或可引起注意的症状。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将很快进人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近几年,猝死屡屡发生在校园,成了直接危及学生生命的一大杀手。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猝死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凡是猝死者必有内因,都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地进行,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有: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血、心瓣膜病、动脉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 诸如喉头水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动脉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肿瘤、癫痫等。 4.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瘍穿孔和大出血、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护理三基三严考试试题

护理三基考试试卷 (2016年01月份) 姓名分数 (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100分) 1、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B) A、休克 B、心前区疼痛 C、心律失常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胃肠道症状 2、心脏病病人用力排便时可能引起的严重意外是(B) A、肛裂 B、心搏骤停 C、直肠曲张 D、便血 E、血压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是(C) A、心源性休克 B、心力衰竭 C、严重心律失常 D、电解质紊乱 E、发热 4、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C)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支气管炎 C、肺结核 D、支气管肺癌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5、护理咯血窒息病人的第一步骤停是(A) A、解除呼吸道梗阻 B、加压给氧 C、使用呼吸兴奋药 D、输血 E、口对口人工呼吸 6、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放气的时间是术后(B)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7、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时的首要护理措施为(B) A、准备急救用品和药物 B、建立静脉输液途径 C、去枕平卧头偏一侧 D、迅速配血备用 E、按医嘱应用止血药 8、三腔二囊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窒息的原因是(C) A、喉头水肿 B、牵引过紧 C、胃气囊阻塞咽喉 D、血液反流至气管 E、食管气囊充气过多 9、护理白血病病人最重要的是(C) A、注意出血 B、高热处理 C、预防感染 D、观察病情变化 E、记录药物反应 10、孕妇最易并发哪种贫血(B)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11、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区别是(C) A、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B、紫癜呈对称性分布 C、血小板正常 D、下肢皮肤有紫癜 E、有过敏史 12、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A) A、周围神经病变 B、神经根病变 C、自主神经病变 D、脊髓病变 E、脑神经病变 13、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主要症状是(C) A、神志改变B、多饮多尿症状明显C、局限性抽搐D、血压偏低E、食欲减退 14、尿毒症最常见的病因是(B) A、原发性高血压B、慢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盂肾炎 D、肾动脉硬化E、红斑狼疮性肾炎 15、肾小球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C) A、肾功能减退B、出血性膀胱炎C、大量蛋白尿 D、高血压E、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16、尿毒症伴高血钾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D) A、输入小苏打B、输入钙剂C、输入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D、血液透析E、口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17、诊断小儿重度脱水的主要依据是(C)

急诊医学试题.(精选)

急诊医学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猝死常见的病因是 A: 冠心病 B: 脑出血 C: 急性肺动脉栓塞 D: 癫痫大发作 E: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2、[1分]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 A: 心肌病 B: 冠心病 C: 恶性心律失常 D: 急性泵衰竭 E: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3、[1分]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A: 急性广泛心肌梗死 B: 重症心肌炎 C: 严重心功能不全 D: 急性心脏压塞 E: 心房粘液瘤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4、[1分]肺栓塞最常见的病因是 A: 空气栓塞 B: 脂肪栓塞 C: 血栓栓塞 D: 羊水栓塞 E: 瘤栓栓塞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 5、[1分]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A: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综合征

B: 肾血管性疾病 C: 严重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D: 急性肾小管坏死 E: 慢性肾脏疾病的急性发作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6、[1分]对肾后性尿路梗阻的诊断,下列哪项不正确A: 有泌尿系结石、盆腔脏器肿瘤或手术史 B: 突然发生完全性无尿或间歇性无尿 C: 有肾绞痛与肾区叩击痛 D: 尿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 E: B超或X线泌尿系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7、[1分]急性腹痛伴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急性心肌梗死 B: 大叶性肺炎 C: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事故灾难不包括()。 ?A、环境污染事故 ?B、公共设施事故 ?C、食品安全 ?D、交通运输事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突发事件的内涵() ?A、公共卫生事件 ?B、以上都有 ?C、自然灾害 ?D、事故灾难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多选题】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 ?A、相对性 ?B、突发性

?D、主体活跃性 我的答案: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保持病患的生命体征,为医生救治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目的。()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中)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病患伤病情可以通过()来确定。 ?A、查看脉搏 ?B、以上都选 ?C、查看神志 ?D、查看呼吸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现场急救的原则不包括()。 ?A、呼救 ?B、自救 ?C、判断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多选题】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不包括()。 ?A、心脏复苏 ?B、平卧 ?C、全身躺平 ?D、双手推颌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接力棒式的急救模式中包括入院综合治疗。()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的首要步骤()?A、正确搬运转送伤员 ?B、及时止血包扎 ?C、防止伤患休克与感染 ?D、迅速解脱伤员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医学上死亡的标志。 ?A、心脏骤停 ?B、昏迷无意识 ?C、心脏、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D、呼吸、脉搏微弱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对伤患进行分类是救治大批伤员时的首要步骤。()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现场急救过程的必须经历的一环是通畅呼吸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对刚刚接触毒物的病患进行中毒急救,首先应该()。?A、除毒 ?B、吸出毒物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作出粗略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内抢救的心源性猝 死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心源性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及其并发 症,约占77.6%,发病前约94.9%存在一定的诱因,66.3%的存在先兆症状,发病季节冬春 季60.2%,时间上午发病占57.1%,患者男性占71.4%。结论:识别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病 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具有诱因(以吸烟、情绪激动为主)、先兆症状、 及季节和性别特点,临床上可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诱因;先兆症状;病因;特点;预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已基本稳定, 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 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 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SCD的发生率报导尚不一致,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常为交通事故的三倍在美国每年约45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占总人口数约0.1%而日本报道占总猝死人数的78% 在我国SCD发生率为41.8例/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 - 31.6%, 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 - 80%, 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80% - 90% 以上[1]。SCD在运动性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尤其是中青年SCD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近10年内抢救的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 男70例(71.4%), 女28 例(28.6%)。年龄27 - 89岁, 平均58.17 岁, 其中45 岁以下10 例, 46 - 55岁19例, 56 - 65岁34 例, 66 - 75岁23例, 76岁以上12例。 (二)入选标准 1、病例全部为急诊抢救患者; 2、发病6h内死亡; 3、既往体健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稳定; 4、排除非正常死亡, 如交通事故、中毒等; 5、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心脏病。 (三)发病诱因 入选病例中只有5例没有明显诱因,其余93例具有一定的发病诱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4.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两到三项诱因。其中吸烟者,有51例(约占52.1%);其次为情绪激动和运动,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上)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事故灾难不包括()。 A、环境污染事故 B、公共设施事故 C、食品安全 D、交通运输事故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突发事件的内涵() A、公共卫生事件 B、以上都有 C、自然灾害 D、事故灾难 我的答案:B得分:分 3 【多选题】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 A、相对性 B、突发性 C、扩散性 D、主体活跃性 我的答案:BCD得分:分 4 【判断题】保持病患的生命体征,为医生救治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目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中)已完成成绩:分1 【单选题】病患伤病情可以通过()来确定。 A、查看脉搏 B、以上都选 C、查看神志 D、查看呼吸 我的答案:B得分:分 2 【单选题】现场急救的原则不包括()。 A、呼救 B、自救 C、判断 D、抢救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多选题】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不包括()。 A、心脏复苏 B、平卧 C、全身躺平 D、双手推颌 我的答案:ABC得分:分 4

【判断题】接力棒式的急救模式中包括入院综合治疗。() 我的答案:×得分:分 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理原则(下)已完成成绩:分1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的首要步骤() A、正确搬运转送伤员 B、及时止血包扎 C、防止伤患休克与感染 D、迅速解脱伤员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是医学上死亡的标志。 A、心脏骤停 B、昏迷无意识 C、心脏、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D、呼吸、脉搏微弱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对伤患进行分类是救治大批伤员时的首要步骤。()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现场急救过程的必须经历的一环是通畅呼吸道。()我的答案:×得分:分

常见急症-猝死练习题

常见急症-猝死练习题 一、A1 1、猝死阳虚证采用的治疗方剂为 A、《千金》犀角散 B、通脉四逆汤 C、天王补心丹 D、甘麦大枣汤 E、通窍活血汤 2、猝死实证证型采用的治疗方剂为 A、至宝丹 B、安宫牛黄丸 C、生脉散 D、通脉四逆汤 E、菖蒲郁金汤 3、猝死阴虚证若出现气滞者,加 A、青皮、木香 B、沉香、川楝子 C、枳实、当归 D、檀香、大腹皮 E、石决明、珍珠母 4、猝死阴虚证的代表方剂为 A、生脉散 B、通脉四逆汤 C、紫雪 D、大补阴丸 E、炙甘草汤 5、猝死的病位在心 A、心 B、脑 C、肝 D、肺 E、肾 6、猝死西医治疗中肾上腺素最大静脉推注的剂量为 A、0.1mg/kg B、0.2mg/kg C、0.3mg/kg D、0.4mg/kg E、0.5mg/kg 7、关于电除颤的叙述,不正确的为 A、是心脏复苏的重要环节 B、单相波除颤器150~200J除颤一次

C、电极板中心点应在腋前线上 D、常用胸前左右法除颤 E、左右两个电极板相距应在10cm以上 8、人工胸外按压有效的判断标准,下列哪项不符合 A、呼吸开始恢复 B、瞳孔开始缩小 C、紫绀消失,口唇转红润 D、可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E、收缩压>80mmHg,舒张压>60 mmHg 9、基础心肺复苏时无论抢救现场是一人还是两人,胸外按压与连续吹气的次数为 A、15次、2次 B、15次、1次 C、30次、2次 D、30次、4次 E、30次、15次 10、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使病人肺中氧浓度恢复到近乎正常水平的次数为。 A、1~3 B、2~3 C、4~5 D、5~6 E、6~7 11、猝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A、冠心病心绞痛 B、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心肌梗死 D、心跳呼吸骤停 E、心源性休克 12、“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出自 A、《素问·调经论》 B、《诸病源候论》 C、《证治汇补》 D、《医学正传》 E、《丹溪心法》 13、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和吹气比例是 A、15:1 B、30:2 C、15:2 D、30:1 E、30:3

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高彩芬(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河北临城,054300) 摘要通过分析5例在院内发生猝死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要关注重点病人、重点症状、重点人员、安全风险的管理,提高护士观察病情变化和早期识别风险的能力,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病人,猝死,原因分析,对策 猝死是最严重的临床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1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1]。临床上,患者突发猝死大多是在病情稳定或已明显改善,或无明显症状因受到不良刺激而突发病情变化随即死亡。患者猝死前常无任何先兆,其死亡非常迅速,85%在病情骤变后30分钟内死亡,令人措手不及[2]。由于它比较突然,在医疗过程当中,家属很难接受患者死亡的事实,对医务人员不理解,并且产生很多猜疑,常常引起纠纷和医闹,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为此,回顾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患者5例,引起纠纷3例,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和纠纷的特点,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类此纠纷的发生。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表1院内猝死病人的一般资料 科室年龄(岁)诊断死亡时间基础疾病 神经内科88 小脑微梗塞入院后第4d 高血压、冠心病 心内科73 冠心病出院前1d 高血压 神经外科36 颅底骨折外伤后第3d 既往体健 产3 科34 宫内孕38周剖宫产后第2d 妊高症 产1科28 宫内孕双胎37周剖宫产后4h内产前合并心肌病 2 猝死的原因分析 2.1肺栓塞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本组病例心内科患者、妇产3科的产妇是肺栓塞引起的,两例患者都是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形成 DVT(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诱发DVT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龄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随之增加。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因此DVT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评估患者有吸烟病史,因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周围血管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同时尼古丁又可促进血小板积聚,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的增加,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3]。产妇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有可有促使静脉血栓发生,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