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工艺

合集下载

t1100碳纤维制备工艺

t1100碳纤维制备工艺

t1100碳纤维制备工艺哎呀,说起T1100碳纤维的制备工艺,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慢慢道来。

首先,咱们得知道,T1100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碳纤维,它以其高强度、高模量和轻质的特点,在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领域大放异彩。

咱们先从原材料说起,T1100碳纤维的制备得从聚丙烯腈(PAN)纤维开始。

这聚丙烯腈纤维,就像是做蛋糕的面粉,是碳纤维的“原料”。

首先,得把这聚丙烯腈纤维纺成丝,这个过程就像是纺纱,得控制好温度、湿度,还有纺丝的速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的质量。

纺好的丝,下一步就是氧化。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纤维“上色”,通过氧化,纤维的颜色会从白色变成黄色,同时纤维的结构也会变得更加稳定。

氧化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关键,太高了纤维会烧焦,太低了氧化不彻底。

氧化后的纤维,接下来就是碳化。

这一步,就像是把纤维放进烤箱里烤,但是这个“烤箱”可是特制的,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温度得达到上千度。

碳化过程中,纤维中的非碳元素会被去除,剩下的就是碳元素,这就形成了碳纤维。

但是,这还没完,T1100碳纤维的制备还得经过石墨化处理。

这一步,就像是给碳纤维“抛光”,通过高温处理,让碳纤维的碳原子排列更加有序,从而提高其强度和模量。

最后,就是表面处理了。

这一步,就像是给碳纤维“涂保护层”,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提高碳纤维与树脂的结合力,这对于复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你看,这T1100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

这玩意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得有高超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所以啊,下次你看到那些用T1100碳纤维做的飞机、自行车什么的,可别小看了它们,那可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达到那么高性能的。

这就像是,你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背后可是付出了不少汗水和努力呢。

碳纤维 高温处理工艺

碳纤维 高温处理工艺

碳纤维高温处理工艺1. 简介碳纤维是一种轻、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碳纤维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历高温处理工艺,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纤维高温处理工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高温处理原理碳纤维高温处理是指将碳纤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通过热解和结晶反应改善其结构和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碳化反应碳纤维高温处理的首要目标是使其进一步炭化,增加其含碳量。

在高温下,聚丙烯腈(PAN)等有机前驱体经过失重、气体释放等过程,形成具有较高含碳量的纤维结构。

2.2 结晶化反应在炭化过程中,还伴随着结晶化反应。

通过控制炭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使得碳原子重新排列并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2.3 氧化反应在高温处理过程中,还存在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以去除碳纤维表面的杂质和缺陷,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3. 高温处理方法碳纤维高温处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3.1 碳化炉法碳化炉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可提供稳定的高温环境。

在碳化炉中,将碳纤维样品置于惰性气氛下进行加热处理。

通过控制加热速率、保持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实现对碳纤维的精确控制。

3.2 快速加热法快速加热法是一种新兴的高温处理方法。

通过使用激光、电子束等快速加热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将样品加热至高温。

这种方法具有加热均匀、能耗低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碳纤维高温处理领域。

4. 高温处理应用4.1 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经过高温处理后的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飞机、火箭等载体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同时,高温处理还可以提高碳纤维的耐热性,使其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具备良好的性能。

4.2 汽车工业碳纤维在汽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制动系统、车身结构等部位。

经过高温处理后,碳纤维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可以有效减轻汽车整体质量,并提升操控性能和燃油效率。

碳纤维制作方法

碳纤维制作方法

碳纤维制作方法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轻质、耐高温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碳纤维的制作方法。

首先,碳纤维的制作需要原料——聚丙烯或聚丙烯腈纤维。

这些原料首先要经
过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溶解、纺丝等步骤,以得到纯净的聚丙烯或聚丙烯腈纤维。

接着,将得到的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

预氧化是将纤维在氧气或氧化剂的作用
下进行热处理,使其产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膜,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

然后,进行碳化处理。

将预氧化后的纤维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碳化反应,使其
含碳量增加,形成碳纤维的基本结构。

接下来,进行石墨化处理。

将碳化后的纤维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使其结构更
加致密,提高强度和导电性能。

最后,进行表面处理。

对石墨化后的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氧化、涂覆、
改性等工艺,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碳纤维的特殊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优质的碳纤维制品。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
的制作流程,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碳纤维的制作方法虽然复杂,但是通过精密的工艺和技术手段,我
们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性能和形状的碳纤维制品,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碳纤维制作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覆Ni纳米薄膜制备及其FED器件场发射特性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覆Ni纳米薄膜制备及其FED器件场发射特性

F N 方 程 理 论 计 算 碳 纤 维 化 学 镀 镍 的 场 增 强 因 子 -
f 说 明碳 纤维 C F 3, N s表 面 化 学 镀 镍 后 , 合 材 料 复
的 场 发 射 性 能得 到 有 效 提 高 , 为开 发 新 型 碳 基 场 发 射 阴极 材 料 提 供 了一 个 有 效 途 径 。 F D) 一 种 主 动 发 光 型 平 板 显 示 器 件 , E 是 它利 用 阴 极 发 射 电子 轰 击 阳极 荧 光 粉 而 发 光¨。 F D 显 示 i E
管 C T 碳 纤 维 CN s的 电学 和 光 学 等 诸 多 性 能 , N 、 F 针 对 碳 纳 米 管 C T 碳 纤 维 C s开 展 了 各 种 表 N 、 NF
碳纤维表 面 , 学镀反应持 续稳定 。 化 在 进 行 碳 纤 维 化 学 镀 镍 之 前 必须 要 对 碳 纤 维 表面 进 行 预 处理 , 处理 包括 除油 、 化 、 化 、 预 粗 敏
极 阵 列 常 采 用 碳 基 材 料 如 类 金 刚 石 材 料 、 金 刚 石 材 料 、 纤 维 、 纳 米 管 等 。 纳 米 管 C T及 碳 纤 碳 碳 碳 N 维 C s拥 有 负 电子 亲 和 势 ,而 大 大 降 低 场 发 射 NF 器 件 的 工 作 电压 , 备 突 出 的 场 致 发 射 性 能 。Y. 具
P y i n fr ai n i ei , u h uU i ri, u h uF j n3 0 0 , h a h s sa dI om t nE g e r g F z o n esy F z o ua 5 0 2 C i ) c n o n n v t i n
Ab ta t sr c :Ca b ie s ( ronf r CNF ) r u fca me al e yee toe sd p st dwi ik 1 b s we es r il t l d b lc r ls e o i t nc e. a i z e h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初步研究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初步研究

c 』+ 2 2 2 2 C 0— u H t+ H 0+ H O
2 2 技术 参数 .
() 1 脱胶 。脱胶 可 以采 用 丙 酮 、 酸 浸 泡法 及 硝
空 气 灼 烧 法 。浸 泡 法 选 择 质 量 分 数 为 10 、 0%
7 % 、0 、0 、0 、5 的丙酮 和硝 酸 , 碳纤 5 6% 5% 4 % 2% 将 维 在溶液 中浸泡 一 定 时 间 , 量 其质 量 变 化 ; 测 空气 灼烧 法 将 碳 纤 维 放 在 马 弗 炉 中 , 别 在 4 0C、 分 0 ̄ 60C两种 温度 下灼 烧 一定 时间 , 0 ̄ 然后 测 量 其 质量
维普资讯
20 07年 第 l O期
产 业用纺 织品
功 能性整 理与助 剂
谚许 表 锰 扔步匆 宓 谨 铜
季 涛 史营营 练 敏芳 ( 南通大学, 南通 , 60 )- 2 07 - 2

要: 介绍 了碳 纤维镀铜 的前处理 工艺及化 学镀 、 电镀 的工艺流程 , 镀层效果可 以纤维直径的变化及 电阻变 化率等来衡 量。测试 结果表 明, 化学镀 获得 的碳 纤维镀层均 匀、 致密、 结合 力好。
的一种工 艺 。电解 时将 碳纤维 作为 阴极 , 液 中的 镀 金 属离 子在直 流 电的作 用 下 沉积 在 碳 纤维 表 面形 成 致密 的金属镀 层 , 种金属 沉积 的特点 是从 外 电 这
源得 到 电子 。 碳 纤维 电镀铜 流程为 : 碳 纤维一 脱 胶 一粗 化 一 中和 一 敏化 活化 一 还 原一镀 铜一镀 铜碳 纤维

碳纤 维 的表 面镀 铜层 是 以 机械 嵌 合 的方 式 和 碳纤 维结 合在一 起 的 。镀 铜 时 镀液 中析 出的金 属 铜首先 在碳纤 维表 面 的沟槽 内沉 积 , 纤 维表 面 碳 的 粗糙 度 在很 大程 度上 影 响到 镀层 与碳 纤 维 的 紧

碳纤维制备

碳纤维制备

碳纤维制备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聚丙烯腈纤维制备、氧化、炭化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一、聚丙烯腈纤维制备聚丙烯腈(PAN)是碳纤维的主要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聚合法和共聚法。

其中,聚合法是将丙烯腈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PAN,共聚法则是将丙烯腈与其他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进行共聚得到PAN。

PAN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溶解、旋拉成型和拉伸等步骤。

首先将PAN 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形成混合液,然后通过旋转成型将混合液挤出成为直径约为20微米的纤维。

接着对这些纤维进行拉伸处理,使其长度方向上的分子间距逐渐减小,形成有序结构,从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

二、氧化PAN纤维在空气中加热至200-300℃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含有羰基和羟基等官能团的氧化PAN(OPAN)。

这些官能团可以增强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接力,并且在后续的炭化过程中有助于生成高质量的碳纤维。

三、炭化OPAN经过高温处理可以得到碳纤维。

炭化过程是在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或真空环境下进行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低温炭化和高温炭化。

低温炭化是在600-1000℃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去除OPAN中的非碳元素(如氧、水、氢等),形成具有较高结晶度和较好机械性能的初级碳。

高温炭化则是在1500-3000℃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进一步去除残留杂质和形成更完整的晶格结构,从而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

四、表面处理为了提高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接力和防止表面氧化,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化学氧化、等离子体处理和涂覆等。

电化学氧化是将碳纤维放入强酸中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含有羟基和羰基等官能团的氧化物层。

这些官能团可以与基体上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强力键合。

等离子体处理是将碳纤维放入等离子体中进行表面活性化处理,使其表面变得更加亲水,从而提高粘接力。

涂覆是将一层薄膜涂覆在碳纤维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增加与基体之间的摩擦力。

碳纤维的工艺步骤

碳纤维的工艺步骤

碳纤维的工艺步骤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的碳纤维原料,通常是聚丙烯等聚合物纤维。

2. 纤维布预处理:将纤维布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提高纤维的机械性能和界面粘结力。

3. 树脂浸渍:将纤维布浸渍在树脂中,使纤维与树脂充分接触并浸透其中。

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4. 压制:将浸渍好的纤维布放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压制,使纤维与树脂形成一体化的复合材料。

5. 固化: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树脂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硬化的复合材料。

6. 成型: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形状,通过切割、热压、冷压等工艺进行成型。

7. 表面处理:对成型后的产品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清洗、抛光等,以去除表面缺陷和提高表面平整度。

8. 产品检测: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检验密度、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等指标是
否符合要求。

9. 后处理:对成品进行表面涂层、耐磨处理、切割等进行后处理,以满足具体应用需求。

10. 成品包装:对成品进行包装、标识、入库等工序,以便存储、运输和销售。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碳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的优质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对于其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的制备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前驱体制备、炭化和热处理。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前驱体材料,常用的有聚丙烯腈纤维(PAN纤维)、天然纤维和石油基树脂纤维。

其中,PAN纤维是最常用的前驱体材料,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炭纤维产率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前驱体材料经过预处理、纺丝和拉伸等步骤后形成连续纤维束。

接下来是炭化过程,也称为热解过程。

炭化是指在高温下,纤维中的非碳元素(主要是氢、氧和氮)逐渐挥发,使纤维逐渐富含碳元素,最终形成碳纤维。

炭化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可以采用高温炉、石墨化炉或气体流动床等设备进行。

炭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气氛和时间等参数,以保证纤维在炭化过程中的结构和性能。

最后是热处理过程,也称为碳化过程。

热处理是指在高温下,通过碳纤维与气体或液体反应,进一步提高碳纤维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高温石墨化、热压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获得期望的碳纤维性能。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中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是纤维拉伸技术,通过拉伸可以使纤维的直径减小、长度增加,从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

其次是纤维表面处理技术,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纤维的附着力和界面结合力,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

此外,还有纤维捻度控制、纤维排列技术和纤维预浸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对最终碳纤维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在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提高碳纤维的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纤维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

相信随着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纤维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总第134期)2006年2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o11Feb1

文章编号:167226413(2006)0120121202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工艺申蓉蓉,刘继光(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是最好的电磁干扰(EMI)

屏蔽填充物。介绍了碳纤维化学镀的前处理工艺及化学

镀工艺流程,该法获得的碳纤维镀层均匀、致密、结合力好。关键词:碳纤维;化学镀;工艺中图分类号:TQ342

+1742∶TQ15311+

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207211;修回日期:2005210209

作者简介:申蓉蓉(1982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

0 引言碳纤维在物理性能上具有强度大、模量高的特点;化学性能稳定,不燃烧,不受酸、盐等溶液侵蚀;碳纤维的线膨胀系数小,在高温下机械性能变化小;碳纤维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反射电磁波,电磁波密封性能好,X射线通过性能良好。由于碳纤维具有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为了增加碳纤维的导电性能,可在碳纤维表面镀覆金属。研究表明,镀镍碳纤维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体积电阻率可达到10-48・cm,[1,2]是最好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填充物。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作填料,所制得的屏蔽材料具有很好的屏蔽效果,可用作飞机的吸波材料。[3,4]目前非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化方法较多,但碳纤维表面金属化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满足特殊情况下对碳纤维性能的要求,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镀覆一层金属,使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同时也拓宽了化学镀的应用范围。1 实验材料与工艺111 实验材料实验用碳纤维为市售碳纤维T300C,其余均为分析纯试剂。112 工艺流程化学除油→热水洗→表面敏化→流水洗、净水浸两次→表面活化→漂洗2min~3min→还原→净水漂洗→解胶→蒸馏水漂洗→化学镀镍。113 工艺条件在进行化学镀前必须对碳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其目的是在碳纤维基底上吸附一定量的活化中心,以便诱发随后的化学镀。表面预处理决定着镀层质量的好坏。11311 化学除油化学除油采用体积分数为2%的851天府金属清洗剂,温度以40℃~50℃最佳;时间为5min~15min,

以洗净为标准。11312 表面敏化敏化液配置如下:

氯化亚锡(SnCl2・2H2O) 10g󰃗L;

盐酸(体积分数为37%HCl

)

40mL󰃗L

敏化的目的在于保护昂贵的胶体钯液体不至于被稀释,并且尽可能减少带入污染。敏化操作过程的温度以18℃~25℃最佳,时间为3min~5min。敏化后取出工件用流水冲洗,再在净水中浸两次。11313 表面活化活化是借助于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化合物的溶液,

对经过敏化的表面进行处理。其实质是将吸附有还原剂的制品浸入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使其表面吸附上一定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阳离子。采用胶体钯活化法,溶液具体配置如下:

A:氯化钯(PdCl2) 1g;氯化亚锡(SnCl2・2H2O)2153g;

盐酸(体积分数37%HCl

)

100mL;

蒸馏水(H2O)200mL。

B:氯化亚锡(SnCl2・2H2O) 75g;锡酸钠(Na2SnO3・3H2O)7g;

盐酸(体积分数37%HCl

)

200mL

。将配置好的A、B液体混合稀释至1000mL,在40℃~50℃下陈化3h,可形成稳定的胶体。碳纤维浸入钯液体后,Pd-Sn胶体将吸附在基体表面,胶体在基体表面的覆盖率为时间的函数。工件在温度为15℃~30℃的胶体钯溶液中浸泡3min~5min可达到最大覆盖率。活化后取出工件用流水冲洗2min~3min。11314 还原还原液配置如下:甲醛(HCHO) 100mL;水(H2O)900mL。把活化后的碳纤维置于15℃~30℃的还原液中015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11315 解胶解胶液配置如下:盐酸(体积分数37%HCl) 100mL;水(H2O)900mL。解胶的作用是有选择性地将吸附在基体表面上的钯粒周围的二价锡离子脱去,裸露出具有催化活性的钯核。还原后的碳纤维置于40℃~45℃的还原液中015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再置于去离子水中清洗两次,即可进行化学镀镍。114 碳纤维化学镀反应经过前处理的碳纤维,就可以进行化学镀了。本次分别对预处理过的碳纤维进行了容易操作的碱性中磷化学镀镍和不易操作的低磷化学镀镍。(1)碱性化学镀镍液成分及工艺条件:氯化镍(NiCl2・6H2O) 45g󰃗L;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20g󰃗L;柠檬酸钠(C6H5Na3O7・2H2O)45g󰃗L;氯化氨(NH4Cl)50g󰃗L;PH值8~816;温度83℃。(2)低磷镀镍液成分及工艺条件:硫酸镍(NiSO4) 30g󰃗L;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30g󰃗L;柠檬酸钠(C6H5Na3O7・2H2O)10g󰃗L;氯化氨(NH4Cl)3g󰃗L;PH值8;温度45℃;含磷量(质量分数)3%。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1 性能测试(1)化学镀层形貌见图1、图2。(2)采用冷热循环法进行镀层结合力测试。将化学镀得到的碳纤维样品在100℃沸水中煮沸25min,然后在0~5℃冰水中放置5min后拿出,镀层无起泡、脱落,这时镀层的结合力不低于018kg󰃗cm2~019kg󰃗cm2。[5]本实验的碳纤维样品经过了5个周期的冷热循

环实验测试,镀层无起泡、脱落,说明镀层的结合强度符合要求。

图1 碱性化学镀镍表面形貌图2 低磷化学镀镍表面形貌(3)在电性能方面,低磷合金的电阻率较低,为

20Λ8・cm~30Λ8・cm,热处理后降为15Λ8・cm以下。[6]212 存在的问题钯盐价格昂贵,溶液配制对活化液的使用寿命和活化效果影响很大,并且要求每步操作非常洁净,避免其它离子进入溶液造成污染,使溶液寿命缩短。3 结语碳纤维作为非金属材料,镀前处理对于能否得到满意镀层至关重要,胶体钯活化法效果较好,还原和解胶的时间需要精确控制,否则容易导致无法镀上金属。

参考文献:

[1] 高艳秋,张连锋,邹本翔.复合材料的电磁兼容技术[G].第12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21.

[2] 高艳秋.高电磁兼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G].第10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983.[3] 边蕴静.电磁波屏蔽涂料[J].化工新型材料,1997,12(7):17219.

[4] 华保家,肖高志,杨建生.碳纤维在隐性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1994,6(3):31234.

[5] 武学高.塑料电镀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3.[6] 李宁.化学镀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英文摘要转第125页)

・221・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年第1期 击的状况下,此处极易产生疲劳裂纹,见图7。图5 轴身承受弯曲载荷图6 轴身承受弯曲载荷的受力图和弯矩图图7 转轴极易产生疲劳裂纹位置示意图312 补充检测抽取6#、9#、11#这3根较有代表性的转轴专门进行超声波探伤分析,发现电机转轴在该类磁痕显示部位无危害性缺陷。313 实际印证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对6#、9#、11#转轴进行了实际运行试验,通过定期检测,累计运行超过2×106km,没有发现异常。另外,从已发生断裂的3根牵引电机转轴的断裂部位分析,其断裂部位几乎在同一位置,也就是分析中极易产生疲劳裂纹的位置,距轴头端面约280mm。4 结论随着经验的积累、安全意识的加强和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前极不容易辨认的轻微磁痕显示,探伤工现在能够发现并不放过。但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在轴头磁粉探伤中有该类磁痕显示的电机转轴,在轴头上并没有产生疲劳裂纹,不必采用更先进的探伤技术重新检测,可以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哲.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 王仲生.无损检测诊断现场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AnalysisandTreatmentoftheMagneticMarkoftheDefectintheTractionMotorAxleoftheLocomotive

YAOTang-wei,JIANGHong-kui,ZHUJian-chang(TrafficColleg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19,China)Abstract:Inlightofthemagneticmarkonthetractionmotoraxleofthelocomotive,onthebasisofanalysisofthemagneticmark,supplementarymeasurementandrealconfirmation,aconclusionisgainedthatthetractionmotoraxleneedn’tbemeasuredagainwithadvancedtechnologyofflawdetection,itcanstillcontinuebeingused.Keyword:magnetismmark;magneticpowderinspection;strengthanalysis;motoraxle

(上接第122页)TechnologyofCarbonFibreSurfaceMetalized

SHENRong-rong,LIUJi-guang(ManufactureInstitute,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Abstract:Thesurfacemetalizedcarbonfibreisthebes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creeningmaterial.Theprocessofelectrolessplatingonsurfaceofcarbonfibrewasintroduced.Thenickeldepositofcarbonfibreobtainedbythismethodisuniform,compact,adhesive.Keywords:carbonfibre;electrolessplating;technology

・521・ 2006年第1期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