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

落的性能。

5.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6.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7.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8.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9.熔块釉——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10.生料釉——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11.无光釉——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

艺术釉。

12.碎纹釉——釉层呈现清晰裂纹而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釉。

13.结晶釉——釉层内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14.化妆土——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装

饰作用。

15.石膏模——用石膏为原料加工制成,供成形坯体使用的工作模具。

16.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7.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8.釉烧——素烧坯施釉后的焙烧工艺过程。

19.陶瓷装饰——用工艺技术和装饰材料美化陶瓷制品。

20.釉上彩——用釉上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及其他装饰材料,在制品釉面上

进行彩饰,经900℃以下温度烤烧而成的装饰方法。

21.釉中彩——用能耐一定高温的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釉坯或制品釉面

上进行彩饰,以釉烧时同一温度或接近温度下烧成,颜料沉入并熔合在釉中的装饰方法。

22.釉下彩——用釉下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精坯、素烧坯、釉坯的表面

上进行彩饰,再覆盖一层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

23.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

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24.细瓷——使用质量好的原料,经细致加工所得到的胎体细腻、釉面光润、吸水

率不大于0.5%的一类瓷器。

25.可塑性——含适量水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

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26.釉的熔融温度范围——釉的始熔温度至成熟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

二.是非题:

1.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黏土叫膨润土。(×)

2.粘土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

用而形成的。(√)

3.SiO2可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给釉以高的力学强度,并降低釉的膨胀系数。(√)

4.石英转化可以分为高温型的迟缓转化与低温型的迅速转化;其中高温型的迟缓

转化对陶瓷生产危害较大。(×)

5.熟石膏是一种结晶矿物,其化学实验式为CaSO4·2H2O .(×)

6.滑石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7.用实验式表示坯料组成时,称为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

8.注浆坯料中引入水玻璃是为了降低坯料的烧成温度。(×)

9.注浆成型后的坯体结构较均匀,但其含水量较大,且不均匀,干燥与烧成收缩

也较大。

10.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11.坯体的总收缩率等于干燥收缩率加上烧成收缩率。(×)

12.坯料的干燥收缩率与烧成收缩率之和不等于坯料的总收缩率。(√)

13.对于可塑成型来说,一般希望坯料具有较低的屈服值和较大的延伸变形量。(×)

14.干燥收缩大,则易引起坯体变形与开裂。(√)

15.氧化气氛烧成时应注意控制空气的补充量,因此必须使窑内的气体总压力大于

窑外的气体压力。(×)

16.生坯上釉的烧成称为二次烧成。(×)

17.温度制度是保证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实现的条件。(×)

18.压力制度是保证气氛制度和温度制度实现的条件。(√)

19.烧成的低温阶段主要是坯体的加热和坯体残余水分的排除。(√)

20.烧成制度包括温度、气氛及压力三个方面。(√)

21.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温度升降速度。(×)

22.所有的瓷坯在还原气氛中的烧结温度均比在氧化气氛中高。(×)

23.釉的熔点也就是釉的成熟温度。(×)

24.对釉面砖来说,烧成温度就是烧结温度。(×)

25.窑内气氛对釉面的表面张力有影响,在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在氧化气氛下

的表面张力大。(√)

26.烧还原气氛时,可以采用“提高还原介质浓度”代替“延长还原作用的时间。(×)

27.在氧化气氛下烧成制品,隧道窑的零压位在烧成带与预热带之间;在还原气氛

下烧成制品,隧道窑的零压位在烧成带与冷却带之间。(×)

28.在无光釉中,氧化铝与氧化硅的摩尔比在1:3 ~ 1:4。(√)

29.相同组成的条件下,熔块釉的烧成温度要比生料釉的低。(√)

30.釉的抗张强度远大于抗压强度。(×)

31.对于可塑成型来说,一般希望可塑坯料应具有一个较高的屈服值,还要有一个

较大的延伸变形量。(√)

32.陶器分为粗陶器,普通陶器和细炻器。(×)

33.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时易产生釉裂,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时易产生剥釉(×)。

34.石膏浆的调和水量越多,模型吸水率越高,机械强度相应较高。(×)

35.石膏模两个显著的缺点是强度不高和耐热性能差。(√)

三.选择题

1.高岭石的矿物实验式( C )。

A、Al2O3·SiO2·2H2O

B、Al2O3·2SiO2·H2O

C、Al2O3·2SiO2·2H2O

D、3Al2O3·2SiO2

2.坯料中的 SiO2可由-------------------引入。( D )

A、石英

B、粘土

C、长石

D、以上三者均可

3.吸水后产生很大的体积膨胀的粘土矿物是( D )

A、高岭石

B、伊利石

C、叶蜡石

D、蒙脱石

4.长在生料釉中引入Na2O 时可选用--------------。( D )

A、碳酸钠

B、硝酸钠

C、硼砂

D、钠长石

5.滑石属于( C )。

A、可塑性原料

B、瘠性原料

C、熔剂原料

D、化工原料

6.氧化钙是( B )

A、软熔剂

B、硬熔剂

C、乳浊剂

7.在坯体干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 B )

A、升速阶段

B、等速干燥阶段

C、降速干燥阶段

D、平衡阶段

8.釉熔体的表面张力在还原气氛下比在氧化气氛下------------------------。(A )

A、大 20%

B、减小

C、减少50 ℃

D、增大2倍

9.在烧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坯体内碳酸盐的分解是在-----------阶段( B )

A、水分蒸发期

B、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

C、玻化成瓷期

D、冷却期

10.当某陶瓷制品的α釉>α坯时,釉层应该承受的是---------------。( D )

A、无作用力

B、剪切应力

C、压应力

D、张应力

11.釉的膨胀系数远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 A )缺陷。

A、开裂

B、剥落

C、缩釉

D、桔釉.

12.某厂的产品因热稳定性差而导致釉裂,其主要原因是坯釉的线膨胀系数为:( B )

A、α坯>α釉

B、α坯<α釉

C、α坯 =α釉

13.墙地砖的成型方法一般采用( C )

A、旋压成型

B、注浆成型C压制成型

14.细瓷器的吸水率为:(D)

A、一般不大于 0.05%

B、一般不大于1%

C、一般不大于3%

D、一般不大于0.5%

15.石灰釉釉式的特点是:(B)

A、KnaO摩尔数≥0.5

B、 CaO摩尔数≥0.5

C、 CaO摩尔数<0.5

D、CaO摩尔数任意

6.构成釉的氧化物可分为( B )

A、生成体,晶体,固体

B、生成体,中间体,外体

C、晶体,均质体和非均质体

17.当某陶瓷制品的ɑ釉<ɑ坯时,釉层应该承受的是( C )

A、无作用力

B、剪切应力

C、压应力

D、张应力

18.根据配方星子高岭20%,大州高岭10%,宁村瓷石50%,南港瓷石20%,判断属于那种材质( B )

A、长石质瓷

B、绢云母质瓷

C、磷酸盐质瓷

D、镁质瓷

四.填空

1.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

陶器和瓷器。

2.景德镇的制瓷原料一般可分为三类:高岭土、瓷石、釉石。

3.景德镇制瓷坯料一般是由高岭土和瓷石组成的二元配方。

4.陶瓷原料从工艺角度上可以分成二类:可塑性原料和非可塑性原料,为了降低

坯体的可塑性,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石英,低可塑性粘土,和废瓷粉等

5.陶瓷原料根据原料的工艺性能可分为四大类: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熔

剂原料和辅助原材料。

6.粘土的工艺性能主要取决于粘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颗粒组成。

7.我国北方粘土大多数含氧化铝,氧化钛,有机物,含游离石英和铁质较少,其

颗粒吸附力强,耐火度高,可塑性强,结合性强。

8.一般来说,南方的粘土含游离石英和铁质较多(多还是少),含TiO2和有机物

较少,因此可塑性较差,耐火度较低,往往需先淘洗而后使用,生坯强度较差,需要分内外两次上釉,常用还原焰烧成。

9.传统陶瓷常用施釉方法有浸釉、浇釉、喷釉、荡釉、涂刷釉、其它施釉法。

10.强化注浆方法有压力注浆、真空注浆、离心注浆和成组注浆、热浆注浆。

11.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的表面性能、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产品的美

感。

12.注浆成型的基本注浆方法分为单面注浆、双面注浆。

13.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可塑法成形、注浆

法成形、压制成形。

14.日用陶瓷可塑成型方法主要有:旋压成型-,滚压成形,拉坯成型,塑压成型

等。

15.可塑性的定义含适量水分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

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16.注浆方法主要有基本注浆方法、强化注浆方法、其它注浆成形方法。

17.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制度及气

氛制度实现的条件。

18.陶瓷烧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预热阶段,氧化分解阶段,高温阶段,高

火保温阶段,冷却阶段。

19.日用瓷烧成,冷却初期要急冷,为了防止液相析晶、晶体长大及低价铁再氧化,

从而提高产品力学强度、白度及釉面光泽度。

20.坯釉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对坯釉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如果a釉>a坯,在冷却

过程中,釉的收缩大于坯的收缩,坯体受到压应力,釉受到张应力。

21.当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时,釉受张应力,釉层可能出现开裂。

22.釉的热膨胀系数应该适量小于坯的热膨胀系数,承受压应力,通过加入含氧化

锂等低膨胀系数的原料,减少氧化钾钠来调整配方。

23.必须使釉处于压应力状态才能提高它的机械强度,可以使釉的膨胀系数略小于

坯体来实现。

24.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为助溶剂的瓷,以高岭土,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

25.釉上彩优点是色调极其丰富多彩,彩烧温度低,生产效率高,缺点是画面光泽

度差,彩绘画面容易磨损脱落,受酸性物质浸渍时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釉下彩优点是画面光亮柔和,不变色,耐腐蚀,不磨损,无铅、镉溶出,缺点是色调不如釉上彩丰富多彩,不易机械化。

26.釉下彩的优点是画面光亮柔和,不变色,耐腐蚀,不磨损,无铅、镉溶出,缺

点是色调不丰富,不易机械化等。

27.石膏模型的弱点是使用寿命短,耐热性差,塑料模型未能大量使用是因为模型

使用温度也比较低,素陶模型目前还无法用于生产是由于尺寸的一致性差,甚至发生变形,而整体又较重。

28.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为色基、载色母体和矿化剂。

五.简答题

1.陶瓷烧成后冷却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急冷?

答:冷却速度对坯体中晶粒大小,尤其晶体的应力状态有很大影响,快速冷却避免

了保温段的延长,保持晶粒的数量和大小,避免低价铁氧化,还可以提高釉面光泽度、白度和力学强度。

2.长石在陶瓷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答:①长石是坯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的主要来源;②长石熔体能溶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③长石熔体填充于各晶体颗粒之间,提高坯体致密度,透明度等。④是釉的主要熔剂⑤起瘠性物料作用。

3.你认为影响陶瓷材料气孔率的工艺因素包括哪些?气孔率对陶瓷材料的强度,弹

性模量,抗氧化性,腐蚀性,热导率均有什么影响?

答:影响陶瓷材料气孔率的工艺因素主要是选料与加工工艺,成型,烧成。气孔会

降低陶瓷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抗氧化性,腐蚀性,热导率。

六.问答题

1.按照工艺特性的不同,陶瓷原料一般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答:⑴主要分为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熔剂性原料。

⑵可塑性原料:高岭土,膨润土,瓷石等。

⑶非可塑性原料:石英等

⑷熔剂性原料:钾钠长石等。

2.日用瓷生产中常用什么长石?建筑陶瓷生产中常用什么长石?为什么?

答:(1)日用瓷生产中常用钾长石,因为钾长石的熔融温度范围宽,熔体粘度较大,而且随着温度升高熔体的粘度逐渐降低,容易在烧成过程中进行控制和防止变形。钠长石的熔融温度范围窄不容易控制。

(2)建筑陶瓷常用钠长石,因为钠长石的熔融温度低,可以在较低烧成温度下出现液相,建筑瓷的烧成温度比日用瓷低,不需要很宽的熔融范围。所以用钠长石。

3.釉的特点是什么?坯体为什么要施釉?

答:(1)釉的特点:①有与玻璃相似的物化性质,如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只有

一定熔融范围等②釉的显微结构和均匀程度比玻璃复杂。③釉不单纯是硅酸盐,,成分比玻璃复杂。④氧化铝比玻璃多。⑤釉的熔融范围比玻璃宽。

(2)施釉的目的:①使制品不透水,不透气,提高化学稳定性。②给陶瓷制品以美

感。③防沾污,易于洗涤。④使产品具有特定的物化性能。⑤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

4.何谓烧成制度?合理的烧成制度的确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烧成制度即,陶瓷制品在烧制过程中需要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压力制度的

总称。

合理的烧成制度的确定应该考虑因素有:(1)坯料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的性状变化。

(2)制品的尺寸及形状(3 )釉烧方法(4 )窑炉。

5.什么是坯釉适应性?

答: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良好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结合成完美的整体,釉

面不龟裂和剥脱。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有:坯釉膨胀系数差值,中间层,釉的弹性与抗张强度,釉层厚度。

6.釉面产生无光的原因。

答:釉面产生无光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烧,即釉未熟而产生的无光,这种无光

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无光;二是用HF酸腐蚀釉面,形成无光;三是由于在釉中生成了许多微晶,这些微晶在釉面上均匀分布;当其大小大于光的波长时,就会在釉面形成丝光或玉石状光泽而无强烈的反射光。

七、计算题:

1、湿坯烧成后长30㎝,以烧成后为基位测得其总收缩率为10%,求形成坯体的尺寸为多少?

解:ε总=ε烧+ε干-ε烧ε干

(Lo—L干)/Lo=ε干

(L干—L烧)/L干=ε烧

所以取得:Lo= L烧/(1-ε烧)(1-

2、某厂生产的200×200×3的地砖,干燥线收缩率为6%,烧成线收缩率9%,求该地砖干燥后的尺寸和成型尺寸各是多少,总收缩率是多少?

解:烧成尺寸为200×200×3,L烧(长、宽)=200,L烧(厚)=3

ε烧=(L干—L烧)/L干×100%=9% → L干(长、宽)=218.78 L干(厚)=3.3

ε干=(Lo—L干)/Lo×100%=6% → L0=(长、宽)=232.74 L0(厚)=3.51

ε总=ε烧+ε干-ε烧ε干=6%+9%-(6%×9%)=14.46%

3、某坯料过250目筛,筛上残留物为0.215g,筛下物为99.785g,求250目筛的筛余。

解: 250目筛的筛余=0.215/(0.215+993785)×100%=0.215%

4、某坯体干燥线收缩率为4%,总线收缩率是多少?

解:ε总=ε烧+ε干-ε烧ε干

=0.08+0.04-0.08×0.04

=0.1168

=11.68%

5.计算题:已知一釉式:

0.3K2O

0.40CaO 0.4Al2O3.2.4SiO2

0.30MgO

试用钾长石、石灰石、滑石、高岭土、石英等原料来满足钙釉式,计算所用原料的百分数?(所有原料按理论组成计算,各氧化物的分子量分别为:K2O=94.2,CaO=56.1,MgO=40.3,Al2O3=101.9,SiO2=60.1,CO2=44.0,H2O=18.0)

答:结果为钾长石61.68%,石灰石14.79%,滑石14.01%,高岭土9.53%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 1. 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 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 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 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 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 量、 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 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 裂或剥 落的性能。 6. 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常以 各种氧 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 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 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 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口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 体矿物

10. 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 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 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 经分离 的粘土。 12. 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 土。 13. 高岭石一一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Q ? 2SO2- 2"0),因 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 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 釉石——制釉用瓷石, 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 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 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 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 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 a—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 针状、 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a-CaSO? 1/2H2O) 19. B—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B—CaSO?1/2出0)。 20. 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21. 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 2016.06 - 没有答案

一、是非题: 1.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生产的应用科学,内容包括由陶瓷原料、坯料、釉料、成型到烧成及装饰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 2.采用二次烧成的素坯强度高,便于搬运和存放,利于检选,提高了成品率。(√) 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4.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是: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瓷器。(√) 5.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6.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含水量无关(×) 7.坯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产生很多诸如开裂、冷裂、破片等缺陷。(√)8.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9.长石的助熔作用是由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1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对石膏模具进行加热干燥。(×) 11.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12.注浆前的扣模、擦模操作要注意模型对口面必须清扫干净注意保护好模型的棱角,防止磨损。(√) 13.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易于脱模。(√) 14.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在模具中填充更加均匀。(√) 15.一次烧成能有效避免釉面出现针孔、釉泡等现象的产生。(×) 16.目前陶瓷可大致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类我们艺术生主 要创作的是传统陶瓷。 (√) 17.釉是指附着在陶瓷坯 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 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 18.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 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19.粘土原料之一的膨润 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且 蒙脱石具有吸水特性。因 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 到20~30倍,故名膨润 土。(√) 20.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 其含水量有关。(√) 21.传统陶瓷是指凡以粘 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 矿物原料经过配料混料成 型烧成等过程获得的制 (√) 22.生坯上釉的烧成称为 二次烧成。(×) 23.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 温度升降速度。(×) 24.翻模时,在实物上涂 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加速 石膏浆的固化。(×) 25.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 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 使颗粒能够充分利用模具 的空间。(×) 26.翻模时,在实物上涂 上肥皂当釉的热膨胀系数 大于坯的热膨胀系数时, 釉面会产生开裂现象。 (√) 27.陶器的吸水率一般小 于3%。(×) 28.以石英为主要熔剂的 釉称为长石釉。(×) 29.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作 助熔剂的“长石—石英— 高岭土”三组分系统瓷。 (√) 30.青釉是以含铁化合物 为着色剂,还原焰烧成的 一种高温颜色釉。(√) 31.干燥收缩大,则易引 起坯体变形与开裂。(√) 32.原始瓷表面已经有一 层类似釉的粘着层,故仍 属于陶器的范畴。(×) 3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 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 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 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 二、填空题: 34.陶瓷坯体中的水分主 要有自由水、吸附水和结 合水。 3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 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 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 大类:陶器和瓷器。 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 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 三大类:可塑法成型、注 浆法成型、压制成型。 36.粘土质坯料在烧成过 程中一般可分为坯体水分 蒸发期、氧化分解与晶型 转变期、玻化成瓷期、高 温保温期和冷却期。 37.粘土是由各种富含长 石的硅酸盐矿物岩石经风 化、水解等作用而形成。 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用就 地残留下来的粘土是一次 粘土,迁移到低洼地方而 沉积形成的粘土是二次粘 土。 38.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为 助熔剂的瓷,以高岭土, 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 39.干燥的目的:排除坯 体的自由水,赋予坯体一 定的干燥强度,使坯体易 于运输,粘接以及施釉等 加工工序; 40.陶瓷原料按原料工艺 特性为分为:具有可塑性 的黏土原料、具有非可塑 性的石英原料、溶剂原料。 41.必须使釉处于压应力 状态才能提高它的机械强 度,可以使釉的膨胀系数 略小于坯体来实现。 42.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 用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被 称为一次粘土,迁移到低 洼地方而沉积形成的粘土 是一次粘土。二者相比较 而言,一次粘土的颗粒粗, 其可塑性差。 4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 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 润滑剂这三类。 44.坯料与釉料组成的表 示方法有四种:实验式表 示法、化学组成表示法、 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配 料量表示法。 45.长石主要有四种基本 类型:钠长石、钾长石、 钙长石、钡长石。 46.烧成制度包括:温度 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 度。 47.注浆成型的基本注浆 方法有单面注浆和双面注 浆。 48.决定瓷坯干燥速度快 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和 空气流动。 49.宋代五大名窑是官, 哥,汝,定,钧窑。 50.结晶釉的析晶过程可 以分成晶核生长阶段和晶 核长大阶段。 三、选择题: 51.陶瓷坯体可按熔剂原 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景德 镇地区的制瓷原料一般含 有瓷石,那么其制瓷坯料 属于以下哪种类型?B A、长石质瓷坯料 B、绢云母质瓷坯料 C、骨灰瓷坯料 52.钾长石的化学式是, 属于原料。A A、K2O?Al2O3?6SiO2熔剂性 原料B、3Al2O3?2SiO2可 塑性原料 C、SiO2 非可塑 性原料 5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 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 润滑剂这三类。水玻璃 (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 哪类添加剂?A A、解凝剂 B、 结合剂C、润滑剂 54.裂纹釉釉面开裂是在 烧成过程中产生的。C A、升温阶段 B、 保温阶段C、冷却阶段 55.景德镇著名的釉里红 的发色组成是C A、FeO B、TiO2 C、CuO 56.高温塑性变形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C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和含量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和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是什么?P17 6. 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5)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和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和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

《陶瓷工艺学》复习题【改】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 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5.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6.a—半水石膏一一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a —CaSQ ? 1/2出0)。 7.B—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B — CaSQ ? I/2H2Q)。 8.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9.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0.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 艺过程。 11.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2.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3.刀压成型——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14.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 注浆法。 15.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6.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7.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釉烧的烧成方法。 18.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19.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 1 ,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20.还原气氛——窑内气体具有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称窑内气氛为还原气氛。 21.中性气氛——窑内气体不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等于1,称窑内气氛为中性气氛。 22.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 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23.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24.泥浆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 性能。 25.可塑性——含适量水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26.干燥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干燥至恒重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称干燥线收缩率;其体积的差值对成 型后体积的百分比称干燥体收缩率。 27.烧成收缩率——试样烧成前后长度之差对干燥至恒重后长度的百分比称烧成线收缩率;其体积之差对干燥至恒重 后体积的百分比称烧成体收缩率。 28.总线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烧成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 29.烧成范围——对瓷器而言,系由玻化成瓷到低于软化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对陶器而言,则是与制品吸水率上下 限相对应的温度范围。 30.热稳定性(耐热震性)——陶瓷制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或者不破损的能力。 31.吸水率一一陶瓷胎体中开口气孔吸饱水后,所吸入水的重量对试样经110C干燥至恒重后的重量百分比。

陶瓷工艺学

一、填空题 1、添加瘠性原料则降低塑性泥料的塑性变形,增加水含量则泥料的屈服值降低,延伸变形量增大。(降低或升高、增大或减少) 2、钾长石的矿物实验式为K2OAl3O26SiO2。 3、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4、干燥过程主要排除坯料内部的自由水。 5、玻璃相在日用瓷胎显微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它的数量、化学组成与分布状态决定着瓷胎的性能。 6、绢云母质瓷采用还原焰烧成,具有白里泛青特色,成为中国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 7、造粒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即喷雾造粒、普通造粒法、加压造粒法。 8、乳浊釉根据产生乳浊方法不同可分为:气相乳浊、液相乳浊、固相乳浊。 9、滚压成形按模型的凹凸可分为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 10、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为色基、载色母体和矿化剂。 11、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制度及气氛制度实现的条件。 二、判断题 1、远红外线干燥,是辐射干燥的一种。(√) 2、为保证匣钵在使用温度下体积的稳定性,匣钵必须在高于制品烧成温度下预先烧制。(√) 3、精陶质釉面砖一般采用二次烧成。(√) 4、热压铸成形的坯体,要预先进行排蜡。(√) 5、锂辉石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原料。(√) 6、釉粘度过大,易产生釉面不光滑和橘釉等缺陷,釉粘度过小,易产生流釉、堆釉和干釉 等缺陷。(√) 7、窑内气氛对釉面的表面张力有影响,在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在氧化气氛下的表面张 力大。(√) 8、在制作裂纹艺术釉时,使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 9、由于釉面砖制品表面施乳浊釉遮盖坯体,因此对坯体质量没有什么要求。(×) 10、青釉,天目釉,铜红釉均属于低温釉。(×) 11、通常用热空气干燥,湿扩散和热扩散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 12、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龟裂和剥落。(×) 13、一般的红色颜料如锆铁红,锰桃红,镉硒红等都可以用于高温烧成制品的装饰。(×) 14、天然粘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它也无一定的熔点。(√) 15、钾长石和钙长石在任意情况下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维持原有水分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2.晶界:结晶方向不同的、直接接触的同成分晶粒间的交界处称为晶界。3.白度:白度指陶瓷坯体表面对白光的漫反射能力,是陶瓷对白光的反射强度与理想的白色标准物体所反射白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装在封闭模具中的粉体在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成型的方法。 5.快速烧成:烧成时间大幅缩短而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得烧成方法称为快速烧成。 6.陶瓷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试样中所含相的种类及各相的数量、颗粒大小、形状、分布取向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8.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能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9.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0.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1.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2.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3.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4.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5.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16.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7.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8.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19.干燥制度——为达到最佳的干燥效果,对干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干燥时间和速度、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规定。 20.烧成制度——为烧成合格陶瓷制品和达到最佳烧成效果,对窑内温度、气氛、压力操作参数的规定。 21.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22.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23.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24.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与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就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就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与含量就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说明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就是什么?P17 6、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就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与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就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与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就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就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与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与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就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就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为Al2O3·4SiO2·nH2O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常

陶瓷工艺学复习大纲

陶瓷工艺学复习大纲 绪论 1、陶瓷: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得到的制品。广义上,以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方法生产的制品统称为陶瓷。 2、陶瓷分类: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普通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及其它工业用陶瓷)和特种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按坯体的物理性能:陶器、炻器和瓷器。 一、原料 1、原料分类: ●根据工艺特性: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和熔剂性原料(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用途:瓷坯原料、瓷釉原料、色料及彩料原料 ●根据矿物组成:黏土质原料、硅质原料、长石质原料、钙质原料和镁质原料 ●根据获得方式: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 2、黏土矿物:(化学主要成分:SiO2、Al2O3和H2O,还有Fe、Mg、Mn、K、Na、Ca、Ti等金属氧化物) ●高岭石类:高岭石化学式:Al2O3?2SiO2?2H2O; ●蒙脱石类:蒙脱石化学式:Al2O3?4SiO2?nH2O(n>2); ●伊利石类:白云母(K2O?3Al2O3?6SiO2?2H2O)风化过程中形成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中间产物 ●水铝英石: 3、黏土工艺性质:①可塑性:黏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②结合性:黏土能黏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③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④离子交换性:即离子交换的能力,一般用交换容量来表示,它是100g干黏土所吸附能够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量。⑤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粘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粘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粘土泥料在煅烧时,由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因而粘土再度收缩,称为烧成收缩。⑥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粘土完全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烧结温度到软化温度之间粘土试样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温度范围称为烧结范围。⑦耐火度:材料在高温下,虽已发生软化而没有全部熔融,在使用中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称为耐火度。 4、黏土加热变化的两个阶段:脱水阶段和脱水后产物的继续转化阶段。 5、石英类原料 ●种类:脉石英、沙岩、石英岩、石英沙、燧石和硅藻土。 ●性质:①外观特性: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灰白半透明状态,断面具有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②莫氏硬度 为7;③晶型不同密度不同;④化学稳定性:具有强耐酸侵蚀力;⑤熔融温度范围决定于氧化硅的形态和杂质含量。 ●晶型转化:①高温型缓慢转化:由表及里缓慢进行,体积变化大,构型转变;②低温型快速转化:表里瞬 间同时进行,体积变化小,位移型转变。 ●石英的作用:①石英为瘠性料,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防止坯体变形。②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 抵消坯体的收缩。③石英可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度、白度。④增加釉料中的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并减少釉的热膨胀系数。 5、其他矿物原料: ●碳酸盐类原料: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式:CaCO3·MgCO3;菱镁矿主要成分MgCO3。 ●碱土硅酸盐类原料:滑石(硅酸镁矿物)化学式:3MgO·4SiO2·H2O;硅灰石化学通式:CaO·SiO2;透 辉石组成:CaOMgO2SiO2。 ●钙的磷酸盐类:骨灰结构式:Ca10(PO4)6(OH)2;磷灰石化学式:Ca5(PO4)3(F,Cl,OH)。 ●锆英石:成分为ZrSiO4。 二、坯料 1、坯料的类型:长石质瓷、绢云母质瓷、骨灰瓷、镁质瓷。 2、配料计算:参考P111 例1、例2 3、影响泥团可塑性的因素:矿物种类、固相颗粒大小和形状、吸附阳离子种类、液相数量和性质。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黏土原料的化学组成:SiO2、Al2O3、Fe2O3(TiO2)、CaO、MgO、K2O、Na2O、烧失量I.L.。 黏土的工艺性质:可塑性、结合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胀性、收缩、烧结性能、耐火度。 (高岭土的理论化学通式Al2O3-2SiO2-2H2O) (可塑性:是指黏土粉碎后用适量的水调和、混炼后捏成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改变其形状而不发生开裂,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形状和性能。 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能逐渐恢复原状;反之,相同的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会增加黏度,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可以重复无数次上述情况的性能。)Β石英——α石英(573o C) 釉式是将各助溶剂的系数和调整为1,坯式是将中性氧化物的系数调整为1。 1、试简述陶瓷三大原料名称及硅质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硅质原料(石英)、粘土类原料、熔剂性原料(长石) 烧成前,石英为瘠性料,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是生坯水分排出的通道,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增加生坯的渗水性,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利于施釉。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部分溶解于液相,增加熔体的粘度,未溶解的石英颗粒构成坯体的骨架,防止坯体软化变形。 可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度,白度。 釉料中,SiO2是玻璃质的主要成分,提高釉料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提高釉料的熔融温度与粘度。 2、试述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和含量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和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是什么P17 6. 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和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和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 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 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 量、 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 剥 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 氧 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 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 物 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 离 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O 3 ·2S?O2·2H 2 O),因首 次 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 长 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

陶瓷工艺原理复习题 答案版

1.粘土在陶瓷制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在常温下可提高坯料的可塑性和结合性,高温下仍留在坯体中起结合作用; ②坯体是Al2O3成分的主要提供者,烧成中形成一次莫来石和二次莫来石; ③粘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和稳定性; ④粘土原料亲水及干燥后多孔性与干燥强度,使坯、釉层具有良好吸釉、印花能力; ⑤在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分解、收缩、杂质、有机物多、纯度低、定向排列。 2.石英在陶瓷制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在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 ②烧成时,石英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粘度,未熔解石英构成坯体的骨架,防止坯体软化变形; ③在瓷器中,合理的石英颗粒能大大提高坯体的强度,否则效果相反。同时能改善瓷坯的透光度和白度; ④在釉料中石英是生成玻璃质的主要成分,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赋予釉高的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3.对石英进行预处理时,一般在1000℃左右预烧,然后快速冷却,其目的是什 么? 天然石英是低温型的β-石英,其硬度为7,难于粉碎。故有些工厂在粉碎前先将石英煅烧到900-1000 ℃以强化晶型转变,然后急冷,产生内应力,造成裂纹或碎裂,有利于对石英的粉碎。此外通过煅烧可使着色氧化物显露出来。便于拣选。 4.一次莫来石与二次莫来石的形貌生成机理有何不同?

一次莫来石:鳞片状、短柱状。固相反应,升温高火期。 二次莫来石:针状、交织成网状。过饱和析晶,升温高火期。 5.可塑性;可塑性指数;可塑性指标 ?可塑性:在超过屈服点的外力作用下,泥团发生塑性变形,但并不破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形状的性质。也可以说是可被塑造成为多种形状的性质。?可塑性指数:表示粘土(坯泥)能形成可塑泥团的水分变化范围,从数值上是液限含水率减去塑限含水率。 ?可塑性指标:是指在工作水分下,粘土(或坯料)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6.试写出高岭土加热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①脱水阶段:高岭石脱水后生成偏高岭石,同时收缩率增大,吸热效应,失重: Al2O3·2SiO2·2H2O = Al2O3·2SiO2 + 2H2O (偏高岭石) ②脱水后产物继续转化阶段: 偏高岭石由925 ℃开始转化为铝硅尖晶石,同时体积收缩,发生放热效应:2(Al2O3·2SiO2)= 2Al2O3·3SiO2 + SiO2 (铝-硅尖晶石) 铝硅尖晶石继续加热到1050℃开始转化成莫来石,分离出方石英发生放热效应:3(2Al2O3·3SiO2)= 2(3Al2O3·2SiO2)+ 5SiO2 铝-硅尖晶石莫来石方石英

陶瓷工艺学复习题

陶瓷工艺学 1、传统陶瓷? 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及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普通陶瓷即为陶瓷概念中的传统陶瓷,这一类陶瓷制品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和使用的陶瓷制品,跟据其使用领域的不同,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包括艺术陈列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化学瓷、电磁及其它工业用陶瓷。 2、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粘土在陶瓷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a.粘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型的基础; b.粘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 c.粘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 d.粘土是陶瓷坯体烧结时的主体,粘土中AL2O3含量和杂质含量是决定陶瓷坯体的烧结程度、烧结温度和软化温度的主要因素。 e.粘土是形成陶瓷主体结构和陶瓷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3、石英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石英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a.再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可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能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 b.在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地抵消坯体收缩的影响,当玻璃质大量出现在高温下石英能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的粘度,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则构成坯体的骨架,可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等缺陷; c.在陶瓷中,石英对坯体的力学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石英颗粒能大大提高瓷器坯体的强度,否则效果相反。同时,石英也能使瓷坯的透光度和白度得到改善; d.在釉料中二氧化硅是生成玻璃质的主要部分,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并减少釉的热膨胀系数。同时它是赋予釉以高的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的主要因素。 4、长石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长石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a.长石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粘稠的玻璃熔体,是坯料中碱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能降低陶瓷坯体组分的熔化温度,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b.熔融后的长石熔体能熔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

功能陶瓷复习题

《功能陶瓷》复习题 1.电容器陶瓷与电绝缘陶瓷在性能要求上有何不同? 2.简述莫来石、刚玉-莫来石电绝缘陶瓷配方中粘土、工业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滑 石、白云石和碳酸钡的作用。 3.简述滑石瓷生产中滑石预烧的目的。 4.电容器陶瓷有哪几类?举出典型材料。 5.温度补偿电容器陶瓷与温度稳定电容器陶瓷的性能特点有何不同? 6.微波介质陶瓷具有什么性能特点?列出以上典型的陶瓷材料体系,说明其应用背景。微 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工艺有哪些方法?有何意义? 7.说明金红石电容器陶瓷的配方中各组成的作用及在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什么是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αε?为什么在高频稳定电容器陶瓷钛酸镁瓷和锡酸钙中加 入钛酸钙可以调节αε?有什么实际意义? 9.为什么PZT压电陶瓷中PbZrO3含量在53%mol时(Zr/Ti=53/47)时,压电性能最好? 三元系压电陶瓷PMN-PT-PZ的组成如何?相对于二元系压电陶瓷,有何特点? 10.什么是PZT陶瓷?软性添加物和硬性添加物对材料的性能和烧结工艺有哪些影响? 11.什么是热释电陶瓷?热释电系数P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具有压电性的晶体一定有热释电 性吗?为什么?举出你所知道的热释电陶瓷材料。 12.什么是PTC陶瓷?简述BaTiO3陶瓷产生PTC效应的条件和半导化途径。说明移峰剂对 PTC陶瓷的居里温度的影响。其烧成工艺有何要求? 13.简要说明Co-MnO-O2系NTC热敏电阻陶瓷的导电机理。在NTC陶瓷生产中为什么要 进行敏化处理和老练处理? 14.列出典型的四种气敏陶瓷材料,说明它们各有何特点? 15.ZnO系气敏陶瓷元件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实现其对气体的选择性?。 16.简要说明γ-Fe2O3的气敏机理。 17.常见的湿敏陶瓷有哪些?有何特点? 18.简述Si-Na2O-V2O5系和ZnO-Li2O-V2O5系湿敏陶瓷各组分的作用和感湿机理。 19.什么是压敏陶瓷?简要说明 ZnO压敏陶瓷的压敏机理。 20.什么是导电陶瓷?简述常见材料及其应用。 21.说明氧化锆导电陶瓷的导电机理。简述其制备方法。简述其氧气敏原理及应用。 22.说明高磁导率铁氧体的晶粒大小和磁导率的关系。超高磁导率陶瓷的显微结构有什么特 点?矫顽力与晶粒大小什么关系? 23.软磁铁氧体有哪些特性?常见材料有哪些体系?常用的掺杂组分有哪些? 24.锰铁氧体在冷却时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25.硬铁氧体有哪些特性?常见材料有哪些体系? 26.制备各向异性的铁氧体有什么意义?如何制备?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 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瓷、建筑卫生瓷、普通电瓷等)。 2. 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 釉融着在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 瓷显微结构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 胎釉适应性一一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 实验式一一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 坯式表示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 釉式表示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 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卬田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 粘土一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 一次粘土一一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 二次粘土一一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 高岭石一一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C3 -2S?O^ ^HbO),因首次 在我国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 瓷石一一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 釉石一一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 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 长石一一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 l半水石膏一一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l CaSO ?1/2H2。)。 19. 6一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6 —CaSO?1/2H2。)。 20. 瓷颜料一一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瓷装饰材料。 21. 瓷工艺一一生产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22. 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23. 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24. 熔块釉一一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25. 生料釉一一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26. 乳浊釉——釉料中加乳浊剂,烧成后釉中悬浮有不熔性微粒子,釉呈乳浊状态。 27. 长石釉一一以长石类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8. 石灰釉一一以钙质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9. 颜色釉(色釉)——釉中含有适量着色剂,烧成后釉面呈彩色的釉。 30. 花釉(复色釉)——釉面呈多种色彩交混、花纹各异的颜色釉。 31. 无光釉一一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艺术釉。 32. 碎纹釉一一釉层呈现清晰裂纹而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釉。 33. 结晶釉一一釉层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34. 化妆土敷施在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35. 粉碎一一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36. 真空入磨一一利用真空效应使浆料进入球磨机的加料方式。 37. 压力放浆一一采用压缩空气加快球磨机出浆速度的方法。 38. 练泥一一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39. 腐一一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40. 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41. 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42. 细度一一指固体颗粒的大小。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表示。 43. 成型一一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44. 可塑成型一一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45. 刀压成型一一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6. 滚压成型一一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7. 注浆成型一一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陶瓷鉴赏期末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共6题,每题5分。 1、陶: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瓷: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 陶瓷: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2、唐三彩瓷: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以钴矿作为颜料绘于生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 釉里红瓷:釉里红瓷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的重要发明之一。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4、五彩: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它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斗彩:斗彩也称豆彩,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即成斗彩。 珐琅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将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是一种瓷器装饰技法,是非常名贵的釉上彩。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粉彩: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一种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的传统陶瓷釉上彩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