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审批稿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审批稿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审批稿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

题目: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8月17日

期: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调查时间:2008年8月17日

调查地点:我校南校区及周边地区

调查人员:

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木槿、鹅掌楸、青桐、玉兰、曼陀罗、泡桐、棕榈、狗尾草、麦冬、蛇梅、雪松、睡莲、红叶李、月季、柏树、爬山虎、苦楝、紫叶小檗、女贞、金叶女贞、小腊、竹子、碧桃、酸模、木瓜、白皮松、白三叶、紫薇、美人蕉、银杏、石楠、丁香、苏铁、三角枫、合欢、侧柏、紫荆、五角枫、广玉兰、火棘、枇杷、接骨木、柏树、红枫、牵牛花、杨树、鸢尾、圆柏、栾树、油松、柿子、美国黄栌、南天竹、芭蕉、李子、七叶树、梨树、连翘、菊花、龙爪槐、桃等校园内栽培的植物。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

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

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面积扩大的方法

A.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图1)。

B.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图2)。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按照图3所示方法逐步扩大,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

③记录方法: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

值。并连成平滑曲线。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相对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

①样线的设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即:

②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①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②建立象限:将事先准备好的“十字架”中心点与任一样点重合。在地面上构成四个象限。

③测定方法: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个体。

(二)植物群落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

1.测定盖度:盖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

2.测定频度:频度是指某一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率。

频度=出现该种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3.生物量的测定

方法:直接收割法。直接将植物体地上枝叶及繁殖器官全部割下来测定鲜重和干重(烘干或晒干)。

4.蓄积量

A.草本植物: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是:

W=d·F?S

注:W:总蓄积量。d:单位面积上植物可利用部位的生物量。F:植物的频度。S:草本植物种群分布面积。

B.木本植物:蓄积量的测定较为困难,一般须应用航空像片进行抽样调查,再采用比估计法和回归估测来完成。

5.测定多度:多度是指单位面积(样方)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通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制表示,习惯用的符号是:

背景化(Soc):植物地上部分的郁闭形成背景。

多(Cop):植物生长很好,个体数目很多,但未达到背景化。

稀疏(Sp):植物数量不多,稀疏散生。

零落(Sol):植物的个体很稀少。

计算公式:M=1/D=R/q

其中:M:多度。D:密度。R:统计样方总数。q:在样地内所调查到的某种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

(三)植物群落的观察步骤和方法

1.全况了解

首先应该熟悉典型地段的植物群落概况,包括组成特征及其所属分类系统,然后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的要求,确定相宜的调查范围。

2.确定调查范围

依据小范围差异,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界限进行观察。例:在木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等;在草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干草地、草地、高山草地等。

注:

①选定的典型群落,必须具有该群落的代表特征(例:科属外貌和生态结构等)。

②在草地植物群落中,一般总覆盖度应在70%左右,不宜选择过疏或过密的地方。

③进行野生果林群落调查时,所选择的标准地必须成片;如果是零星小块者,虽优势植物显着也不宜选用。

④地形特殊的,如溪边、河边、局部低洼地,均不宜作为标准地。

3.观察要点

(1)木本植物群落:应记载组成群落的种类及其密度、各层平均高度、总郁闭度、分层郁闭度、优势种的主要生长指标;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情况等。

(2)草本植物群落:应记载总盖度、纯盖度、分层高度及各层的优势种类。如果可以划出个别的群聚,最好能够记明群聚和不同环境的关系。

(3)荒漠植物群落:应记载灌木及其它旱生植物的优势种类。由于这类群落的生态因素比较特殊,在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生活力的反应;同时,对于苔藓和地被的生长情况,也应该进行厚度和季相的观察。

4.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

(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位置、地形起伏、侵蚀状况。

(3)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各层厚度、每质。

(4)人类影响:砍伐、栽培、开垦、放牧、火灾等方面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可通过访问调查获取)。

(5)其它:群落内外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

5.群落类型调查

一般情况下,群落可分为以下四类:

(1)木本群落门:又分常绿木本群落、阔叶常绿木本群落、针叶常绿木本群落等。

(2)草本群落门:又分为陆生草本群落、水生草本群落。

(3)荒漠群落门:又分为干荒漠群落、寒荒漠群落、海滨荒漠群落等。

(4)悬浮植物群落门:又分为水生悬浮植物群落、土壤悬浮植物群落、空中悬浮植物群落等。

6.植物群落调查的主要记载项目

(1)群丛名称:是代表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合,如果仅出现于一定群落的群丛,则应对该群丛设置3个不同的样方,分别记载。

(2)群落大小:主要记录其分布面积。

(3)群丛分层:记录这一群丛的层次及各层高度。一般常用“T”代表乔木,“S”代表灌木,“H”代表草本,“G”代表苔藓地被植物。

(4)所属层级:记录某种植物在群丛内出现的层次,并记录构成该层的优势种。

(5)盖度

(6)多度

(7)频度

(8)生活强度:根据群落的演替特征,说明某种植物的生活力。记录标准,可按短生型、过渡型、更新型、及茂盛型等类表明。

(9)物候相:按照年周期的季相,记录物候特征。

(10)地理位置

(11)地形特征

(12)地质情况:记录地质年代、露头岩石种类及岩石风化情况。

(13)土壤情况

(14)水分状况:记录地下水位及地表水分状况。

(15)周围环境:记录植物生活环境情况及其它植被类型等。

(16)指示特征:简明分析生态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的反应。

(四)植物种群特征调查

1.种群的年龄调查

(1)年龄结构调查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分布或组配情况。

①同龄:一年生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是同龄的。

②异龄:多年生种群的年龄通常是异龄。

(2)调查种群的年龄比率调查

①增长型种群:是指幼年个体占总体百分比很大,老年个体百分比很小的,处于继续发展和扩大状态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老年和幼年个体数比例近于相等,处于稳定状态的种群。

③衰退型种群:指幼年个体较少,老龄个体较多,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的种群。

(3)种群调查指标

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是一项困难极大的工作。主要是植物的具体年龄不容易识别。通常可参考以下项目作为调查指标:

①有生活能力的种子(果实)或能传播的营养繁殖体在单位面积土壤上的数量。

②幼苗个体数。

③少龄个体数。

④青年个体数。

⑤壮年营养体个体数。

⑥生殖期个体数。

⑦处于生殖期结束后的生长期个体数。

⑧以根茎或其它地下休眠器官形式处于强迫休眠状态下的个体数。

这种划分方法,是依据个体在年龄上和生活状态上的差异相联系而划分的,叫物候期组成划分法。

2.种群的性比结构

是一个雌雄异株植物种群的所有个体或某个年龄级别个体中雌株与雄株个体数目的比例。性比结构是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雌雄异株种群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生态群落中性比结构严重失调的植物是渐趋灭绝的种类。

S(性比)=(M/F)×100

M:雄性个体数F:雌性个体数

3.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调查

种群数量特征调查的定量参数:

(1)密度。(2)盖度。(3)频度。(4)生物量。

四.调查结果

五.植物群落调查工作的注意事项

1.表格上的种的名称、来源、产地等,必须记录清楚,以备查询。

2.在进行重点调查时,种类数目、特征、栽培历史、技术经验等,均应一一顾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种。

3.调查时,应注意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物种物候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必须把种类特性、栽培技术、自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

4.每调查一个种,都应注意选定丰产母株,仔细观察记载其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立地条件,以备将来采集繁殖材料,进行生产推广。

5.调查中应随时注意新种、变种、芽条变异等,并加以记载和收集。

6.调查的植株,应选择在盛果期而有代表性的植株。幼苗、衰老植株、病虫植株不宜记载。

7.调查用的表格,主要记载特别重要的特征、特性。记载时,应以品质、产量、贮藏力、各种抗性以及栽培技术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为重点;形态方面,主要记载重要的外部特征。

8.调查时,每种应采集枝、叶、花的标本各4份、大型果实标本20个、小型果实标本45个,并进行登记编号、拍摄照片。

9.调查资料应以地区为界,采取边调查、边整理、边分析、边总结的工作方法,不可拖延、积压和遗漏。

10.调查时,除长期驻点调查外,一般季节性调查,应在开花期及果实成熟期中分别进行。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二

题目: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7月20日

期: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调查时间:2008年7月20日

调查地点:我校南北校区及博览园

调查人员:

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掌握植物群落内物种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植物有木槿、鹅掌楸、青桐、玉兰、曼陀罗、泡桐、棕榈、狗尾草、麦冬、蛇梅、雪松、睡莲、红叶李、月季、柏树、爬山虎、苦楝、紫叶小檗、女贞、金叶女贞、小腊、竹子、碧桃、酸模、木瓜、白皮松、白三叶、紫薇、美人蕉、银杏、石楠、丁香、苏铁、三角枫、合欢、侧柏、紫荆、五角枫、广玉兰、火棘、枇杷、接骨木、柏树、红枫、牵牛花、杨树、鸢尾、圆柏、栾树、油松、柿子、美国黄栌、南天竹、芭蕉、李子、七叶树、梨树、连翘、菊花、龙爪槐、桃等校内栽培植物。

1 基本概念

植物群落(plantcommunity):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一般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的层次结构较复杂,种类也丰富;而在严酷、恶劣的生境条件下,只有少数植物能适应,群落结构也简单。群落的重要特征,如外貌、结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各个植物种的个体,也决定于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能力。不同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别很大,相似的地理环境可以形成外貌、结构相似的植物群落,但其种类组成因形成历史不同而可能很不相同。

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当资源的可利用性减少时,一般使生态位宽度增加,例如在食物供应不足的环境中,消费者也被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和被食者,而在食物供应充足得到环境中,消费者近摄食最习惯摄食的少数被食者。

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通常资源总是有限额,因此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在向某一地区引进物种时,要考虑与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的问题。外来物种总因数量有限、对环境尚未适应等原因处于竞争的弱势,因此,如与当地物种生态位重叠过大将会导致引种失败。

生态位定义:生态位(ecological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位(Ecologicalniche):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

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生态位的环境因素: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概念生态位空间。这是一种n维超体积,但出于可视化的原因会将它简化为二维或三维龛位图进行显示。每种环境因素成为一个维度。在两个生态龛位中,考虑观察的维度越多,两个生态龛位的差别就越明显,越容易被区分开来。

生态位的两个层次:基本生态位:是生态位空间的一部分,一个物种有在其中生存

的可能。这个基本生态位是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的,而并非其地理因素。或者说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现实生态位:是基本生态位的一部分,但考虑到生物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或者说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人们可以从特殊的性质或角度考虑,定义更多的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根据营养情况划分的生态位。

最小环境:对一个物种来说可持续生存的最小环境。

2 群落结构

群落(Biocoenosis)指的是生态学中,在一个群落生境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

系的所有生物,或曰生物的总合。也有人作如下定义: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

一个群落的生物物种占据不同的小生境。一个群落的生物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

群落的基本原则:

?1.一个群落生境的小生境越是多样,那么其中的群落就越是物种丰富。(热带雨林)

?2.一个群落生境的非生物因素和全球平均值相差越大,其物种也会越少,但个体数目却会越多。这个区域的群落通常是高特异性的。(盐湖,深海)

3.一个群落生境的生存环境越是缓慢连续的交替改变,群落也会越是丰富。(珊瑚

礁)

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1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

以森林的群落结构为例。在植物的分层上,由上至下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动物的分层亦呈这种垂直结构:鹰、猫头鹰、松鼠居于森林上层,大山雀、柳莺等小型鸟类在灌木层活动,鹿、獐、野猪等兽类居于地面,蚯蚓、马陆等低等动物则在枯叶层和土壤中生存。

2.2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

同样以森林为例。在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这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木

与草丛。

3 研究方法

通过实际调查得到南北校区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并获得校园植物水平配置的方式。调查两个校区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植物在垂直层次上的配置情况。园中的乔木用测高仪测定其树高,并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分析其数量与物种分布;用皮尺测

定灌木(藤本)及草花的高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物种结构

北校区共有植物27种,分属于17科、22属。其中乔木10种,包括常绿4种,落叶6种;阔叶树种7种,针叶树种3种。灌木14种,常绿8种,落叶6种;阔叶树种11种,针叶树种3种。藤本2种,常绿1种,落叶1种;草本花卉1种。

南校区共有植物36种,分属于26科、32属。其中乔木8种,包括常绿7种,落叶1种;阔叶树种5种,针叶树种3种。灌木13种,包括常绿11种,落叶2种;阔叶树种12种,针叶树种1。藤本6种,包括常绿4种,落叶2种;草本花卉10种。

4.1.1水平结构

北校区植物群落以自然形式配置,由于大多数植物年龄较大,种植已多年,现园内植物景观已形成,且景观效果比较好,植物水平配置也比较科学合理,只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部分乔木生长较快,冠幅大;部分植物由于是灌木状,受上层优势植物遮荫影响;部分灌木又不耐荫,出现部分灌木长势相对较弱的现象。

南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乔、灌、藤皆有,在园中心位置还有四季更换的草花花坛,每次换花品种5个以上,建筑物被藤本植物攀绕覆盖,藤本植物种类多,由于管护精细,整个园景观效果非常好,植物花卉配置以规则式为主,灌木、花卉、地被造型优美、色带丰富、艺术感强。但由于地被灌木配置过密,现在出现个体之间竞争激烈,出现病害,叶片腐乱等现象,管护难度及成本加大。

4.1.2 垂直结构

北校群落垂直结构为1个类型,即乔、灌、花草结构,植物生长状况都较好,只有个别阳性灌木因受上层乔木遮荫而出现生长状况稍差的现象.将北校乔木按高度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树高<4.6m为一级,4.6~10.7m为二级,>10.7m为三级;其中一级树高的乔木为12株,二级树高的乔木为14株,三级树高的乔木为6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37.5%,43.7%,18.8%.一级、二级树高的乔木最多,占总数的2/3还多。

一级树高的乔木有3种,从低到高为油松、白皮松、红枫.二级树高的树种有5种,从低到高为国槐、银杏、白玉兰、栾树、西府海棠.三级树高的乔木有2种,从低到高为侧柏、柳树.在北校中,由于乔木树种大小不一,所以不能凭现存的乔木树种高度来评价树木的生长适应性,但从几年的栽培养护实践比较,北方树种白皮松、西府海棠、国槐、侧柏等长势很好,尤其是白皮松长势非常好.还有一些灌木如平枝子、锦带花长势也佳,所以,整个园林植物群落呈现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南校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也为乔、灌、花草结构,物种数量较多,各种植物、藤本、花卉以规则式色带组合,色彩鲜明.建筑物上下四周全被几种爬藤植物及花灌木覆盖,建筑物顶部有花槽种植黄素馨、常春藤、金钱蔓、蔓长春花;建筑四周种有爬山虎、油麻藤及一些乔灌木,整座建筑物除上面有一条人行通道外几乎全被绿色植物遮盖,具有较好的园林景观.同样将南校的47株乔木按高度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其中一级树高的乔木为18株(H<4.6m),二级为23株(H为4.6~10.7m),三级为6株(>10.7m);所占比例分别为

38.3%,4819%,12.8%;二级树高的树种最多,基本上占总量的50%,10m以下的低矮乔木为主。

一级树高的树种2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红枫、桂花;二级树高的有4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白玉兰、广玉兰、塔柏、龙柏;三级树高的有雪松。

4.1.3 时间结构(季相)

南校校冬季园林植物群落由于落叶树种(乔、灌、藤)超过50%,植物景观单调,灌木红瑞木落叶后枝干红艳。春季植物群落外貌以绿色为主,有针叶、阔叶,有色叶树种为红枫(叶红色)及开花植物白玉兰、广玉兰(花白色,花期3月)、迎春花(花黄色,花期2~3月)、碧桃(粉红色,花期3~4月)、西府海棠(粉红色,花期4~5月)、洋常春藤(花蓝色)、红王子锦带、花叶锦带(花紫玫红色)、红瑞木(Cornusalba)(花白色)、平枝子((花粉红色,花期都是4月中下旬至6月);还有春末开花的月季(花红色)。夏季植物群落外貌以深绿色为主,开花植物有栾树(花黄色)、紫薇(花紫红色)、月季(花红色、粉色)、还有红瑞木、平枝

子、锦带花等开花植物。秋季植物群落外貌以黄色为主,有色叶及观果植物栾树(叶绿黄色,果序为红色)、银杏(叶黄色)、红枫(叶由绿变红)、红瑞木(叶鲜红色);有观果植物平枝子(果鲜红色);有开花植物紫薇(花紫红色)、月季(花红色和粉色)。北校冬季植物群落外貌以绿色为基调,有针叶、阔叶树种,落叶树种只有3种,植物景观效果较好。草花有三色堇(花黄色、红色、紫蓝色)、雏菊(花红色、白色)。春季植物群落外貌以绿色为基调,有开花植物白玉兰、广玉兰(花白色);黄素馨(花黄色,花期4~5月);杜鹃(花紫红色,花期5月);月季(花黄色)。草花有一串红、四季秋海棠(花有红、粉红、白色)、万寿菊(花黄色)。色叶植物红枫、鸡爪槭。夏季植物群落外貌以绿色为基调,有色叶红枫、鸡爪槭、南天竹。有开花植物玉簪(花白色,花期6~7月)、杜鹃(花紫红色);月季(花桃红、红色)、蔓长春花(花蓝色,花期4~5月)。有花坛草花四季秋海棠(花有红、粉红、白色、万寿菊(花黄色)、石竹(花红色)、百日草((花红色、黄色)。秋季植物群落外貌以绿色为基调,有色叶红枫、鸡爪槭、洒金东瀛珊瑚、桃叶珊瑚、南天竹。有开花植物月季(花桃红、红色)。

4.2分析

南校植物种类较北校丰富,体现现代园林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北校植物水平配置以自然式为主,园林水平布局上有假山、水、亭、廊、榭;南校植物水平配置以规则式为主,布局上有现代建筑、石雕、喷泉。植物水平配置方式也体现了各自的园林特色。

在垂直结构上,两个校区植物群落结构都是乔、灌、花草结构,只是园中的乔木、灌木、藤本、草花的物种数量、分布形式不同。在树高等级中,北校与南校个体树高分布比例基本一致,数量分布约50%都集中在二级树高范围,树种也以二级树高所包括的树种最多,但各园的树种不一样,树种数量也不一样,且一级、二级、三级树高都有分布。

北校植物群落季相变化明显而南校植物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这也体现了两个校区植物群落的特点。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三

题目:植物资源引种栽培调查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7月27日

期:

植物资源引种栽培调查

时间:2008年7月27日

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了解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掌握资源植物引种栽培气候相似性程度的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指定地区或单位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现状;分析资源植物引种栽培成败的原因。

在引种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气候相似和植物个体生态相似的原则,以国家确定的珍惜濒危植物、有重要科研价值物种和有重要经济发展潜力物种为重点。在引种方法上采取多种渠道,在项目实施之初,制定植物引种工作不拘形式的原则,采取“引种手段多样化、引种人员多层次、引种渠道多方面、引种范围多区域”的方针。国外主要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签署多种协议、备忘录等,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在他们的协助下进行植物考察,成批引进植物。此外可以通过种苗交换和网上购买的方法拓展植物引种渠道,扩大国外植物引种范围与数量。

引种的原则和方向:首先引种依据自然地理区域相似或相近,气候相近的地区引种成功率较高的原则进行,重点在忍耐性幅度宽、分布广、抗寒性强的科属中进行。考虑与国外交往频繁的纬度相近的大城市,因为其引种材料丰富,且多数已在当地驯化,可塑性加强,引种的成功机会大;引种的植物必须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引种程序:

1.植物选择选择引种植物应该首先根据生态因子、引种目的而定,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的适应性、种子供应情况等来综合评判。a、影响植物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气候(气温、降水及湿度、风、气象综合影响)、土壤(土壤PH、土壤排水性及通气性、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地形等生态因子以及病虫害因子;b、气候相似性原理方法(①组成样本。选取n个空间点及m个气候因素,所形成的样本集②数据标准化处理③根据欧氏距离公式求算每两地之间的距离④比较分析当dij>1时一般认为两地的气候不相似,引种时要格外慎重)、气候相似优选比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2.引种材料收集包括a、引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起源中心、分布区的生态条件和历史生态条件;b、引种植物的形态、生长发育、适应性、病虫害情况、用途、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c、引种植物的栽培技术;d、该植物在各地引种情况。

3.引种试验阶段包括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四

题目:关中地区重要栽培植物的生产与管理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8月27日

期:

关中地区重要栽培植物的生产与管理时间:2008年8月27日

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了解关中地区重要栽培植物的种类及其生产环节和管理技术。

调查内容:栽培植物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类型;栽培植物关键生育期及其管理、产量构成及其收获。

关中,指2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目前,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关中农业生产: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粟(谷子)、糜、大麦、豆类(大豆、豌豆、小豆等)、薯类(甘薯、马铃薯)、高粱、荞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草、糖料、麻类。

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等。

陕西省果树资源十分丰富,盛产苹果、柿子、桃、梨、杏、李、葡萄、红枣、石

榴、柑橘和猕猴桃等。

调查结果:

一.粮食作物

建国以来,本省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98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45.18万亩,平均亩产215.5公斤,总产1303.1万吨,与1949年相比,面积减少269.82万亩,亩产提高163.07公斤,总产增加972万吨,分别增长3.11倍和2.94倍,年平均递增3.3%和3.2%。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占有粮食1998年只有372.2公斤,比1949年的251.3公斤增加48.19%。而人均占有粮食1949年比全国高42.5公斤,但1998年反低于全国49.5公斤。说明本省粮食生产水平同全国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二.经济作物

棉花、油料、烟草、糖料、麻类是本省主要经济作物,除1966年外,历年种植面积均在550万亩以上。建国50年,经济作物平均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21%。过去,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使经济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经过调整布局,大多数经济作物正在向生态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三.园艺特产作物

1.果树

陕西省果树资源十分丰富,盛产苹果、柿子、桃、梨、杏、李、葡萄、红枣、石榴、柑橘和猕猴桃等。建国以来,本省水果生产发展较快,60年代建立了秦岭北麓苹果林带,70年代初开始建立渭北苹果商品生产基地,80年代初全省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48.57万亩,水果总产26.2万吨,比1949年增长2.2倍。进入90年代全省果业向优质适生地发展。全省优质苹果基地集中在渭北高原, 25个基地县集中连片的面积1998年达到点442万亩;渭河以北至无定河以南海拔500米以上的酥梨优生区占全省梨总面积的78.7%;优质猕猴桃基地集中在秦岭北麓;优质红枣基地主要集中在陕北至省东的黄河沿岸。按全省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水果122.1公斤,高全国人均占有44.88公斤的水平,位于全国第一。

2.蚕、茶

(1)蚕茧:陕西省是闻名世界"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有关资料记载,1918年本省的蚕茧产量曾达到1.4万吨,在当时,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浙江、江苏。后来,蚕茧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产量逐年下降,到1949年蚕茧总产仅300吨。解放后,蚕茧生产得到恢复,50年来,虽然经过几次"马鞍型"的变化,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98年蚕茧产量1.56万吨,比解放初期翻了五番,桑园面积已扩大到80.89万亩。本省蚕茧生产主要

是桑蚕茧,面积和产量均占99%。桑蚕茧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汉江流域,柞蚕茧很少,集中产于西乡县。

(2)茶叶:茶叶是巴山山区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康、汉中两地,商洛也有少量种植。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五

题目: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调查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8月31日

期: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调查

时间:2008年8月31日

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通过对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了解环境保护植物的主要作用,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主要种类,熟悉主要功能和用途。了解环境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调查结果:

1.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圆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小花金黄色。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为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

环保功效及用途:是很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春季嫩叶多为红色,而入秋叶变黄色,是理想的观赏树木。同时栾树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也可用

作防护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绿化树种。叶可提制栲胶;花可作黄色染料;种子可榨油,供

制肥皂及润滑油。

2.臭椿(苦木科)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呈扁球形或伞形。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稍有浅裂纹。小枝粗壮。叶痕大,倒卵形,内具9个维管束痕。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25枚,卵状披针形,中上部全缘,近基部有1-2对粗锯齿,齿顶有腺点,叶总柄基部膨大,有臭味。5-6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微臭。蒴果椭圆形,种子多数,有扁平膜质的翅。

环保功效及用途: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抗性强,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强,防尘能力也强。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在园林上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

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

3.小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3米,枝条铺散,小枝具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无毛,顶端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略向外反卷;叶柄有短柔毛。圆锥花絮。

环保功效及用途:主要作绿篱栽植;其枝叶紧密、圆整,庭院中常栽植观

赏;抗多种有毒气体,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

4.青桐(梧桐科梧桐属)

形态特征:落叶端直乔木,高可达16米,干皮青绿光滑,老时浅纵裂,小枝粗壮、绿色,有疏毛,单叶互生,叶形宽圆掌状深裂。

环保功效及用途:干形端直,干皮光绿,叶大荫浓,清爽宜人,自古以来即为着名的庭荫树种,栽植于庭前、屋后、草、池畔等处极显幽雅清静。对各

种有毒气体的抗性很强,适于厂矿绿化。

5.苦楝(楝科楝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皮孔

多而明显,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

缘何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圆锥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紫色,

有香味。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经冬不落。花期4~5月,果熟

期10~11月。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

皮孔。

环保功效及用途:苦楝是重要的乡土树种,由于其生长迅速,材质坚软适中,纹理美观,不变形。有香气,耐腐朽,抗虫蛀,适宜作各种家具、装饰、装潢、

工艺、乐器等高级用材,是木材加工业的优质原料。苦楝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渍,能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壤中生长,病虫害少,是营造混交林的优良树种,宜在河渠、堤滩、农田林网、庄台四旁栽植。其木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对二

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是很好的环保植物。

6、石楠(蔷薇科石楠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4-6m,树冠球形,干皮块状剥落。幼枝绿色或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突渐尖,基部圆或楔形,边缘疏生具腺细锯齿,叶脉羽状,叶表面绿色,幼叶红色,中脉微具毛,叶柄粗壮,顶生复伞房花序,花两性,花部无毛,花白色,,雄蕊20枚,内外两轮,与花瓣近等长。梨果,球形,熟时红色,后变紫红,光亮,萼宿存,种皮会自裂。花期4-5月,果熟10月。枝细长,横卧地面。叶子肉质,有光泽。开白色或米色花。

环保功效及用途: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着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效。叶根可入药,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7.槐树(蝶形科花科苦参属/槐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5米,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种类:

(1)龙爪槐:小枝弯曲下垂,树冠呈伞状,园林中多有栽植。

(2)紫花槐:小叶15-17枚,叶被有蓝灰色丝状短柔毛;花的翼瓣和龙骨瓣常带紫色,花期最迟。

(3)五叶槐:小叶3-5簇生,顶生小叶常3裂,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

(4)金枝槐: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叶背有毛,枝条黄色

环保功效及用途: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另外其也为

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

总结:目前来讲,环境保护类植物多用于室内环境改善,工厂附近的绿化,行道树以及庭院等。室内,特别是新房装修后的有毒气体或空气清新处理,常见利用的有吊兰、文竹及仙人掌等;工厂附近的绿化,行道树等树种需选植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的植

物,如:紫薇,合欢,木槿等;至于庭院环保,则优先选用既环保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桂花、广玉兰等。

相信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我们对植物习性功能了解的不断加深,更多植物的潜在环保价值会被我们发现,从而利用它们的天然功效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其既省资源又方便,必将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六

题目:工业用植物资源调查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

2008年9月14日

期:

工业用植物资源调查

时间:2008年9月14日

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通过对指定地区或单位工业用植物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工业用植物资源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

了解工业用植物资源如材用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树脂植物、橡胶植物、香料植物、油脂植物、染料植物、能源植物、经济昆虫寄生植物等要作用,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主要种类,熟悉主要功能和用途;了解工业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调查结果:

1.材用植物:红松等高大木材用植物。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位于钟祥镇国道213线旁,她犹如一座小型的绿色公园,校内绿化面积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钟祥镇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曹绍清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微机老师联系或者利用手机,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 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000001)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组员:陈世淦200805170062 王佩200805169020 许平200814118004 饶巍200805169070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外出旅游。近年来,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之后,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正在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旅游正在形成结合。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二(今年阳历是8月21日),在神奇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都会举行为期七天的土家情人节——女儿会。今年,我很荣幸跟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开幕仪式,场面非常壮观。 参加开幕仪式的不仅有恩施本土的小伙子姑娘们,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此可见,恩施的旅游已经在逐步和民俗文化结合,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恩施州旅游资源发展概况 恩施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连荆楚,西通巴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架,素有川鄂咽喉、荆楚屏翰之称。境内武陵山、荆山、巫山和大巴山都属历史上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

又分别被长江、清江、酉水、娄水等众多河流切割冲刷,汰洗成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峙,峡谷纵横,洞穴密布,形成了许多神秘奇异、粗犷秀丽的自然景观,加之独特的丹霞地貌,第四季冰山运动孑遗的原始珍稀植物群落点缀其间,更使恩施山青水秀,有如画屏,是休闲度假和山水观光的最佳去处。 恩施州有着悠远的文明历史,古老的巴文化、中世纪的土司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首府恩施是湖北省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如今被评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巫山人”、“建始直立人”与“长阳人”的被发现和命名,确立了峡江和清江流域的人类起源地地位。巴东雷家坪、官渡口、楠木园、沿渡河、清江香炉石等遗址的发掘也向世人展现了长江及清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的图景,证实了该区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廪君举族西迁,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的传说,妹嬉女儿行、丈夫心,与伊尹“比而亡夏”的氏族复仇故事,巴曼子背信守义、割头以谢楚王的爱国豪情构成了恩施州各族人民的文化品格和民族心性,向五子、田彦伊、田世爵、陈连升等一大批民族英雄,邓玉麟、周念民、黄大鹏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则是恩施州各族人民的脊骨和灵魂。 恩施有沿袭古代巫傩文化、图腾文化、军旅文化习俗的傩戏、过社、茅古斯、摆手舞、撒尔嗬;有自成体系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有与生境息息相关的山歌、田歌、赶战歌、排歌、情歌;有风情独特的跳丧、哭嫁、女儿会、牛王节等。这些古老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州开展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最大卖点。 总之,恩施州的旅游资源禀赋高、资源类别全、资源卖点好,随着“铁公机”重大交通设施的改善,很多待字闺中的神奇景观和民俗文化将招引更多中外游客的探访和关注。二、恩施州县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一)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左右,为了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有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和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人为分类系统仅就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一个成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考虑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植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植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许多的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当前正值创重之际,在校园环境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着力改善并美化校内环境,这就得对当前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所知,同学们对植物的了解甚少,名字不知道,更不用说它是属于哪一科的。对于植物的用途呢,他们所了解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外,其他的用途也难说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了解植物,让更多的同学也来了解植物,爱护植物,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的和谐、美丽。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确立研究课题(校园植物的调查) 2、组成研究小组(第一组:田小燕、石旭第二组:唐菊、黄源第三组:冉陶、谢四川) 3、请示学校领导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研究 4、确定调查计划: 20**年10月1——4号,通过随机调查同学,提出问题。 20**年10月5——9号,对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20**年10月10——15号,总结、讨论、形成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课题在20**年9月底提出,我们在国庆节放假前确立了调查小组成员,并初步制定调查计划。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随机提问所得结果,我们确立了课题实施计划。 2、中期调查:国庆节期间,在经学校同意后,我们首先查阅了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通过什么方法分类,植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等相关资料。然后我们各小组分工对学校各区域植物进行了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带回不认识的植物的样品继续考证,对统计结果作了具体的分析。 3、最后,我们就调查结果和得到的资料进行了讨论、总结、形成报告。 四、调查研究结果报告 1、经调查、统计,并对校园的主要和珍贵植物进行了分科分属。如果我们依据形态学分,乔木中桑科种类最多,其次是木犀科、豆科等。数量最多的是桑科的小叶榕,总计56棵,其次是木犀科的桂花有27棵,珍贵植物如锦葵科的木芙蓉有3棵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 1.山楂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植物,多指其成熟果实。落叶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9~10月。果实较小,类球形,山楂的功效: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2艾叶 菊目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3.栀子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4.厚朴 木兰科.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芽作妇科药用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5.桑树 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桑葚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6菊花 菊科菊属,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7.马鞭草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抗炎止痛,镇咳,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8.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为天南星科。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9.马苋 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菜,马生菜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中央种子目,马齿苋亚目,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共11页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 初一(3)班王一佳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杭州自然博物馆花鸟市场 调查对象:植物 .1.瓜木 拉丁文: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Harms 科名:八角枫科 生物学特性: 用途:灌木落叶或小乔木,树皮平滑,灰色,小枝细圆柱形,常略呈“之”形弯曲。 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波状或钝锯齿状,两面沿脉或脉腋幼时有柔毛。花萼近钟形,外被稀疏短柔毛。 用途:能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散阏止痛。 2.青荚叶 拉丁文: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 科名:山茱萸科

生物学特性:灌木,高1—2米;树皮深褐色或淡黑色;枝条纤细,绿色,无毛,叶痕显著。叶薄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成芒刺状,叶面暗绿色,背面紫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在背面突起;生长期喜阴湿凉爽环境,要求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温、干燥气候。 用途:药用 3.韩信草 拉丁文:Labiatae 科名:唇形科 生物学特性: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用途:药用栽培观赏 4.玫瑰花 拉丁文:Rosa rugosa 科名:蔷薇科 生物学特性:直立灌木。茎丛生,有茎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连叶柄5-13厘米,椭圆形或椭圆形状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

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的任务及与目的: 任务: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植物资源的种类。目的: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认,识植物资源的大致分布为以后的植物资源开采做铺垫,同时通过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调查工作的地区: 主要调查河南省信阳市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种类 3.调查的工作开展人员及工作过程: 主要是个人在信阳部分地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 4.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的简述: 调查信阳市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了解到信阳市的资源分布及资源种类 5.调查方法:主要靠向当地的居住人员寻求帮助,另一个实地进行部分考查切身进行了解,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 二.信阳地区的经济概况: 一:产业 信阳经济支柱产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和粮油食品工业,茶叶,畜牧业。

特色产业:茶叶,餐饮,劳务经济 优势产业:茶叶,旅游,物流,餐饮,信息 突出资源: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水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消费 和同等经济实力城市相比,消费偏高。 三:居民收入 在全国来说本地收入平均偏低。外出务工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工业园区 几乎各县区都有工业园区,各有发展方向。其中市级工业园区信阳工业城占地74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与软环境日益完善,同和车轮,万华生态园,华仪化工园,金光木业,航天科技园、亚洲新能源等相继入驻,投资快速突破100亿元,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五:城市建设 正在进行六城联创,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采取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中心城区、各县城区亮点频现。小城镇快速扩大。

校园植物的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的调查报告 ——西南大学校区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又据实验,爆炸3公斤的三硝基甲苯炸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则只能传到400多米的地方。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5,杀死细菌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又以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处含菌量为最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中国云南,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多数城市四季如春;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是访古探秘进行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宝库;还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绚丽多彩。 一、昆明的旅游景点 1.世界园艺博览会 在昆明市举办的大型国际园艺博览会,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博览会的会址设在距昆明市区8公里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整个展区山、水、林有机融合构成良好的自然环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以室内外庭园和植物花卉展坛、室内园艺品展示的形式为主,同时吸纳与园林艺术、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化展示活动。 说到昆明的鲜花就不得不特别提到尚义街,这是一条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小街,它曾经是一条有着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的街道。现在,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向它走去,却是因为那里有昆明最大的鲜花市场。 鲜花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一个寻常的生活细节,是

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生日、节日、婚礼、探望病人、走亲访友,更不用说青年人谈情说爱,鲜花替代了所有的语言,让祝福更加鲜活生动。平常的日子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顺便从路边小贩手里买一束鲜花,回到家精心地修剪放进花瓶摆在茶几上,是女人们最乐意做的事。 2.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城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大观公园内。公园根据地势,可分成大观楼片区、鲁园片区、柏园片区。 从大观楼东侧彩云崖前过长堤,沿堤南下,可看到造型如“船”的楼外楼,船身主建筑为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画舫。游客可在船底楼小坐品茗后,乘小船西去,约300-400米即可到达鲁园,鲁园颇有江南园林风味。若从楼外楼沿堤东行,穿过林荫道,便可至东园,游客花不多的时间便可饱览这里众多园林。 3.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南,又叫昆明湖或昆明池,古称“滇南泽”。 滇池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之称。 游客站在龙门上俯瞰滇池,美景尽收眼底,游客还可以坐游船在滇池上揽景,沿湖有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白鱼口、大观楼、海埂公园、云南民族村、郑和公园等景点,同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1解析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江西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全区总面积 424.9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xx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区境内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 16.3万亩,其中水田 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1 万亩。区内自然库塘众多。平均高程为70.6米。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内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 xx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 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 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境内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景观”(landscape)在各种词典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其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而植物造景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造景要求充分表现出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等特色,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其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生态功能(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消弱噪声、阻止烟尘,生态防护等)、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体现城市风格、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实用功能(遮阴、避雨、遮光、安全、抗体保健等)、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商业功能(八廓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科教功能等。因此,植物造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在本学期的园林植物造景课中,我们不仅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习关于植物和植物造景的知识,而且也组织了几次外出学习,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海珠湖、华南植物园,让我们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学到的植物造景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里的莲花湖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 作为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水面具有开敞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空旷的感觉。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是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盒衬托,显得生机勃勃,而植物产生的倒影更使水面富有情趣。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湖上不同颜色的睡莲有的成群,有的成片静静的躺在偶尔因蜻蜓点水而泛起一点涟漪的湖面上,为学院添加了一份着清淡闲逸。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造景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在开阔的湖边通常采用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林、阔叶林、多种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般的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般。就如图中的水松群和岸边的一些灌木和乔木以及在岸边的一些小建筑倒影于静谧的湖面所形成景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二、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造景: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功能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三种类型。

羊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羊山地区马蔺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羊山位于南京东郊,地处仙林大学城内,北纬32°05',东经118°54',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雨。年平均气温15~16℃。全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110天左右。 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宝华山—龙王山—灵山—钟山)中间连接地带,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呈东北—西南走向,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化香树、马尾松等分布较普遍,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二、调查地区马蔺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马蔺简介: 【别名】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生存环境: 原产:中国,中亚细亚、朝鲜亦有野生分布; 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因其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梆扎及草编材料。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 马蔺抗逆性强,尤其耐盐碱,是盐化草甸的建群种。由于马蔺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正逐渐被用作水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建设的优良材料。 ·植物学特性: 马蔺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莛直立,高10--30cm,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马蔺的种子千粒重为23--27g。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d左右开始萌发,35d左右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播种当年不分蘖,不开花,第2年分蘖,一般为1--3个。 ·生态生物学特性: 马蔺是一种美丽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丽的外观,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它具有成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的“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