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农业领域关注的焦点。而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是指通过减少小麦行间距和增加种植面积的方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密度,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增加小麦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合理确定小麦的行间距和栽植密度。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等因素,科学地确定合适的行间距和栽植密度,以确保小麦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其次是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生长质量。包括及时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小麦植株健康生长,减少因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产量损失。最后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效果和效益。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

它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小麦的产量。其次,减垄增地可以增加小麦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品质。此外,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减垄增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其次,减垄增地可能导致土壤的流失和退化,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种植结构,加强土壤保护措施,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通过减少行间距和增加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在实施该技术模式时,需要注意合理确定行间距和栽植密度,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小麦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质,就是要把生长发育规律、配套技术和环境条件统一于一体,以高产、优质、稳产,低消耗、高效益为栽培目标。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高产种植模式,一起来看看。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1、小麦/玉米//夏谷种植模式 170厘米一带,种6行小麦,行距20厘米;预留行70厘米,来年5月下旬在预留行内套种2行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3300余株。小麦收获后播种3行夏谷。小麦选用高产、早熟、优质品种,玉米选用高产、早熟、竖叶型品,夏谷选用豫谷系列品种。亩产小麦350公斤左右,产值约500元;玉米450公斤左右,产值约450元左右;谷子250公斤,产值400元以上。年亩生产粮1250公斤左右,总产值1350元左右。 2、小麦/玉米//甘薯种植模式 180厘米一带,种6行小麦,行距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于来年4月中旬套种2行地膜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3700株左右;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插3行甘薯,行距40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亩3300—3700株。小麦选用矮杆、早熟、优质、抗病、高产品种,玉米选用中熟、大穗、优质、高产品种,甘薯选用耐旱、中短蔓、高产品种。小麦、玉米、甘薯都属于耗地型作物,对土壤肥力及营养供应要求较高,因此,要施足肥料,平衡供应营养。一般每亩生产小麦350公斤左右,亩产值约500元;玉米450公斤,亩产值450元;鲜甘薯1800公斤以上,亩产值约720元。年每亩总产值1600元左右。 3、小麦//油菜种植模式 70厘米一带。种3行小麦,行距20厘米;留大背垅30厘米,种1行油菜,油菜株距10厘米。小麦选用矮杆抗倒伏、高产、优质、早熟品种;油菜选用抗寒性强,株型紧凑、中熟、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一般每亩生产小麦350公斤以上,亩产值约500元;油菜100公斤,亩

小麦套种增收的方法

小麦套种增收的方法 一、套种玉米。小麦田套种夏玉米,有效地缓解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相互争光争温的矛盾,增加玉米产量。适宜在我省沿淮淮北地区推广。 1、配置方式:一般选用宽带套种方式,即秋种小麦时预留的玉米套种行为60-70厘米,每隔6-8行小麦套种2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为40厘米,玉米与麦行的间距为15厘米。 2、品种选用:小麦应以高产、耐肥、抗倒的大穗型品种为主,玉米则以高产的中晚熟品种为主。 3、栽培要点:玉米宜在麦收前20-30天点播。为保证玉米及时出苗,玉米套种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麦黄水或下雨前后进行。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4000-4500株,平展型品种每亩留苗3000-3500株。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并采用穴施或沿玉米苗行撒施的方式,每亩追施促苗肥7-10公斤尿素。注意防治苗期害虫,加强田间管理。 二、套种豆类作物 1、配置方式:小麦与豆类主要套作方式为"二一式",即两行小麦套一行豆类。小麦等行种植,行距18-20厘米,麦收后豆类行距为36-40厘米。 2、品种选用:小麦宜选用早、中熟大穗型高产、耐肥、抗倒的品种,豆类可选用中晚熟高产品种。 3、栽培要点:小麦收获前15-20天,按行距36-40厘米、窝距9-15厘米的间距,用锄头开沟点播,播深3厘米左右,播后覆土。若土壤墒情不足,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促豆子出苗。注意勿伤小麦。大豆一般每亩基本苗2万-2.5万株,绿豆1.2-1.5万株。麦收后及时定苗、中耕灭茬,开沟追施一次苗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分枝。 三、麦套棉。麦棉套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我省麦棉两熟地区的茬口矛盾,一般小麦亩产250-300公斤,籽棉亩产300公斤,适宜在我省淮北麦棉两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应用。 1、配置方式:一般多采用"三一式",即三行小麦留1行棉花,棉花预留行宽52厘米。 2、品种选择:小麦选用矮秆、早熟品种。棉花选用中早熟或早熟品种。 3、栽培要点:小麦播种时施足底肥。"惊蛰"至"春分"结合中耕在麦预留棉行沟施有机肥。棉花一般4月初营养钵育苗,5月上旬带水带肥移栽,每亩移栽4000株左右。小麦收获后要立即进行"五抢"管理,即抢中耕灭茬,抢追提苗肥,抢防病治虫,抢浇发棵水,抢整枝打杈,力促棉苗早发稳长。 四、麦套西瓜。适宜在我省沿淮淮北地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应用,小麦一般亩产250-300公斤,西瓜亩产3000-3500公斤。 1、配置方式:一般多采用"九一式",即九行小麦留一行西瓜预留行,预留行宽40厘米。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农业领域关注的焦点。而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是指通过减少小麦行间距和增加种植面积的方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密度,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增加小麦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合理确定小麦的行间距和栽植密度。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等因素,科学地确定合适的行间距和栽植密度,以确保小麦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其次是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生长质量。包括及时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小麦植株健康生长,减少因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产量损失。最后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效果和效益。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

它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小麦的产量。其次,减垄增地可以增加小麦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品质。此外,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减垄增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其次,减垄增地可能导致土壤的流失和退化,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种植结构,加强土壤保护措施,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通过减少行间距和增加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在实施该技术模式时,需要注意合理确定行间距和栽植密度,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小麦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绿色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绿色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 要内容。下面将介绍绿色优质小麦高产种植的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绿色优质小麦品种。应优先考虑抗 病虫害、耐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2.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的需求量进行科学施肥。在肥料选 择上,注重有机肥的运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土壤保水保肥措施,如覆盖保墒、合理浇水等,以保持土壤湿润和肥力。 3.水分管理:小麦是旱作作物,合理的灌溉管理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当 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制定灌溉方案,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水分亏缺和过量 灌溉。注意灌溉水的质量,选择优质的水源,避免水质污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 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轮作和合理使用农药等,减少 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5.田间管理:及时、科学地进行病虫害调查和防治措施。在小麦生长期间,及时发现 病虫害的征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扩散。适时进行修剪和除草工作,保 持田间通风透光和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6.科学收获:在小麦成熟期,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以保证小麦籽粒的充分饱满和品 质优良。采用机械收割器进行收割,一方面可以提高收割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机械损 失和杂质污染。 7.储存管理:小麦收获后应进行储存管理,以保持小麦的品质。应选择干燥、通风良 好的仓库进行储存,确保小麦的干燥和无虫害。在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和通风,及时清 理杂质和防治虫害,避免小麦的品质下降。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绿色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科学种植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保持农田的生态平 衡和可持续发展。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小麦的产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我们急需探索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以实现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改良 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第一步是土壤改良。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其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小麦前,我们必须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改良。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并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松耕作、耕地改良、翻耕等方法,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 3.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情况,适当添加石灰或者其他中和剂,使土壤的酸碱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二、良种选择 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关键。良种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适应性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2.高产性。选择高产、早熟、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优质性。选择具有良好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三、科学种植 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关键。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过密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密植的密度。

2.避季生长。选择适合的种植季节,可以避免小麦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小麦的 产量和品质。 3.科学施肥。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提高 小麦的成活率和产量。 4.合理灌溉。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小麦的生长需求,采取合理的灌溉手段,可以保证 小麦的生长需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的病虫害,我们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性能的小麦品种,可以减轻病 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2.定期防治。定期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科学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合理轮作。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提高小麦的产量 和品质。 五、科学收获 科学的收获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小麦的颗粒完整性和品质。在收获过程中,我们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可以保证小麦的成熟度和品质,避免 小麦受霉变和密实的影响。 2.合理的收获机械。合理选择收获机械和工具,可以减少小麦的损失和碎颗率,保证 小麦的品质。 3.适当的贮存条件。在贮存小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当的通风和除湿,避免小麦受 潮和霉变,保证小麦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种子、种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小麦的超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能够重视小麦超高产栽培 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章丘区小麦减垄增地发展现状

章丘区小麦减垄增地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逐渐提升,产量和效率都得到明显改善。对小麦种植而言,小麦减垄栽培技术打 破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弊端,能够充分利用田间的资源,节省成本,具 有节能、节水、抑草、抗倒以及抗干热风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麦;减垄增地;增产增效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放眼望去,章丘区今年70多万亩小麦长势良好,粮食产能连年稳中有升。2021年我省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方面有关专家,研 究制定了《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要求各地从当年秋种开始在全省范围 内进行示范推广,我区积极响应政策,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一、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的缺点 传统小麦种植技术主要为行垄种植,这种种植技术无法充分利用田间资源, 并且无法真正推动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传统小麦种植技术主要存在以下 缺点:①小麦种子在行沟中比较拥挤,导致单株植物的营养面积出现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无法推动小麦的生产与发育,并且在生长阶段小麦争水与争肥等现象对 小麦成穗以及分蘖具有阻碍性,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减产。②传统行垄种植 技术会导致行间宽垄以及缺苗断垄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土壤资源、肥力资源、水 资源产生浪费。③小麦行垄种植会导致水分在地表蒸发。④如果采取行垄种植小麦,则会在施肥过程中导致麦苗生产受到影响,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会导致土 壤资源、肥力营养与种苗出现分离[1]。⑤农民在整地、播种过程中程序比较繁琐,并且费工费时,相对而言,多投入的生产成本也比较大。 二、章丘区减垄增地现状及案例 近年来,章丘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小麦减垄增地模式,提高小麦生物特征,构建良好的适应系统。在小麦综合特征的相互协调中,能够实现最佳与最优

夏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探讨

夏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探讨 夏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夏县的小麦生产,过去一直以传统的耕种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化需求,尝试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夏县小麦的生产力和增加经济效益,以期在传统耕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变。 1.利用土壤检测和调整 准确地评估和分析土壤的的理化性质对于提高小麦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黑土”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素,但由于人力操作和化肥的不科学使用,很多土壤的肥力已经退化。为了管理和优化土壤质量,应该尽可能利用现代技术来检测和调整土壤的营养状态和理化性质。对于夏县的小麦种植,应该定期检测土壤肥力,使用科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复合施肥以确保小麦生长期间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应。这样种植出来的小麦品种就能够更高产高效。 2. 种植优良品种 选择抗逆性好、高产、高品质、适应力强和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的育种技术的提高,为小麦的质量、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的改进提供了可能。夏县应该探索使用优良品种的种植计划,并逐步实现全面种植。这不仅可以改进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 3. 技术培训和支持 为方便夏县的农民使用这些新技术,应该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这些培训和支持可以通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大学教授等,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这些帮助将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新技术、增进农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社区联系、增强经济活跃性等方面获益。大力推动夏县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广绿色高效农业,并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管理和现代化农业种植手段,维系夏县健康的农村经济发展。 二、结语 总的来看,夏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增加经济效益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种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小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促进了农村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夏县要大力发展种植业,走向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产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以先进科技为引领的发展道路。

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以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为标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垄增地技术的意义 减垄增地技术是指通过改变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将原来的狭窄垄作改为宽幅平作,从而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这种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减垄增地技术还能减少土地的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二、高质高效技术的要求 小麦的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包括选用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首先,选用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其次,科学施肥是保证小麦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期需求进行合理施肥。此外,合理灌溉和科学管理病虫害也是确保小麦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

三、宽幅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 宽幅绿色生产技术是指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种技术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小麦种植中,可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和减少排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 四、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推广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技术规程应包括种植管理、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治、灌溉措施等内容,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推广计划,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推动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小麦减垄增地高质高效宽幅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减少垄作,扩大种植面积,利用科学管理和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保护土壤和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推广计划,推动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为小麦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小麦整地播种质量提升技术

小麦整地播种质量提升技术 1. 引言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小麦的整地播种质量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小麦的整地播种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小麦整地播种质量提升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提升对于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 2.1. 有机肥的施用 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农民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2.2. 绿肥的种植 绿肥是一种短期生长的植物,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来改善土壤质量。常用的绿肥植物有豆类、苜蓿等,它们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2.3.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将庄稼的秸秆留在田地上,不进行清理和燃烧,直接还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3. 播种技术 小麦的播种技术对于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播种技术: 3.1. 播种机的选择和调整 农民在播种时应选择适合的播种机,并根据小麦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播种机的选择和调整对于播种的均匀性和密度控制非常重要。 3.2. 播种深度的控制 小麦的播种深度对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播种深度应控制在 2-4厘米之间,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并生根。

3.3. 播种时间的选择 播种时间的选择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早春或秋季是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 4. 灌溉技术 适当的灌溉技术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灌溉技术: 4.1. 定量灌溉 定量灌溉是根据小麦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来确定灌溉的量和频次。农民可以通过土壤水分监测仪器来测量土壤湿度,以确保灌溉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滴灌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4.3. 蓄水技术 蓄水技术是指在降雨期间将雨水蓄存起来,以备干旱期使用。农民可以建设水库、水塘等蓄水设施,以确保小麦在干旱期间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农民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抗病虫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5.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的营养需求来进行施肥,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3. 农药的正确使用 在必要的情况下,农民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是农药的使用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6. 结论 通过采用适当的土壤改良技术、播种技术、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民可以提高小麦的整地播种质量,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同时,农民还应密切关注科学研

小麦增产九种新技术

小麦增产九种新技术 在当今社会,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产量的增加关 系到着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常常难以达到预期。为了解决小麦产量不足的问题,现在有许多新的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九种小麦增产的新技术。 1. 新品种选育 选育出适应特定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的新品种,是 增加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采用生物技术,可以通过改良小麦的基因,提升新品种的抗病虫、适应性以及产量等方面的特性。 2. 施肥技术 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小麦生长发育和增产都具有非常关 键的作用。其中包括了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数量以及施肥地点等因素。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肥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 3. 灌溉技术 適量且科學的灌溉技术,能够使小麦获得足够的水分,从 而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其中液压工厂、滴灌技术和微喷灌等技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新增技术。 4. 覆膜技术 覆膜技术指的是在小麦种植期间使用覆盖膜,以提高小麦 的生长速度、增强抗寒性和抗病虫的能力。覆盖膜还可以抑制草害和杂草的生长,降低生长环境中的湿度,从而减少小麦因病虫害导致的减产。

5. 土壤调理技术 优质土壤是小麦生长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促 进小麦根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通过加入生物有机肥、化学肥料和矿物质、改变土壤ph值等技术,可以改良土 壤质量,为小麦提供优质土壤。 6. 轮作技术 轮作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避免 同一地区用于种植相同的作物,来减少土壤中同种病毒的累积、减少小麦产生病毒方面的风险,并且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使土壤获得多种不同元素,同时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小麦生长发育,尤其是增加小麦产量具有重大作用。 7.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损失,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对 于保障小麦产量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采用无害化生物农药和现代化的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8. 机械化作业 手工劳动不仅费力,且效率低下,现在的大力发展农业机 械化,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生产率。例如,种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高效地完成耕种、收获等作业。 9. 环境保护技术 环境保护对于小麦增产也至关重要。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小 麦的生长和发展有不良影响。为了减轻环境负担,减少污染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需要采取合适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建立农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小麦具有丰产、稳产、高效的要求。为了优化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下是几点优化措施: 一、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如耐寒性强、抗病虫 害能力较强的品种。优质种子的使用也非常重要,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二、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春播以 提早播种为主,秋播以晚播为主,以避开高温和病虫害的影响。 三、密植适度:小麦植株密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于密植会导致光照不足和通风不良,影响光合作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植株稀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品 种的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植株的密度。 四、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小麦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肥。施肥要均匀,按照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同时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浪费和 环境污染。 五、合理灌溉: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要注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适时进行灌溉,并注意防止土壤干旱和水logging等问题。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通 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进行防治。 七、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优化小麦种植技术的关键。包括及时除草、病 虫害监测和防治、定期松土、增施有机肥料等。 八、及时收获:在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小麦的营养流失和损耗。同时也要注 意收获方式的选择,减少谷粒的破碎率。 九、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遥感监测等,对小 麦种植进行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的供应和农民的经 济收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小麦种植的方法

小麦种植的方法 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高产、优质、丰产丰收,小麦种植的方法是必须要知道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的方法 1选择良种 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实现千斤以上的产量目标。 2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2.1精细整地 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 cm,进行桔秆还田,不但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 cm),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1] 2.2做畦开沟 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 2.3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45 t/公顷、纯N 225.0kg/公顷,P2O5 90.0~112.5 kg/公顷、K20 75.0~112.5 kg/公顷,为减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2次追施,从而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3适期适量播种 3.1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3.2适期播种 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要适期播种,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因此,当播期、土壤墒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可晚播3~5天,从而使小麦全苗。一般在日均温、冬前>=0℃积温分别16~17,650℃时播种最佳,在越冬期能够形成6叶1心壮苗。 3.3播种量 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播种期确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种,播种量90~105 kg/公顷;弱春性、春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比较适宜,播量120~150 kg/公顷,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7 500 kg/公顷以上的高产田块,基本苗可控制在180万~225万株/公顷, 9月底10月初播种可降到150万~180万株/公顷。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95万~270万株/公顷。 4科学田间管理 4.1科学施肥与除草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为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化肥75~120、120~150 kg/公顷,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的分蘖率。3月初要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 4.2化学调控防倒伏 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一般主要是茎倒伏,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21〕14号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正文: ----------------------------------------------------------------------------------------------------------------------------------------------------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 为全面提高小麦秋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9月18日 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要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方向,以提高秋种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精细整地、优良品种选择及包衣、减垄增地、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为夺取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切实把好选种关,全面提高种子包衣率 (一)引导农民科学选种。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决定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当前,小麦品种数量多、异质性广,给农户科学选种造成困难。各地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匹配,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匹配,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匹配,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匹配,高产与优质相配套”原则,结合当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结果,采取现场观摩、培训等有效措施,引导农户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二)合理优化品种结构。要按照《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鲁政办字〔2020〕110号)要求,科学搞好品种布局,适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要指导帮助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扩大强筋小麦和糯小麦、紫小麦、富硒小麦等特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小麦种植效益。要围绕特色专用品种,集成配套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解决好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集成融合度不高、产量品质效益不同步等问题,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切实抓好种子处理。进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或减轻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要大力推行统一供种服务,全力落实种子包衣、拌种。建议每公斤种子使用27%苯醚·咯·噻虫,32%戊唑·吡虫啉或48%苯甲·吡虫啉3~5mL进行包衣或拌种,切实降低早期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率。同时,为预防小麦冬春发生旺长、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等,秋种时应尽量不要种植春性较强、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 二、切实把好整地关,全面提高整地质量 整地是小麦播种的基础。各地要坚持实施秸秆还田,配套运用耕旋耙压整地技术,进一步提高整地质量。 (一)要抓好深耕整地。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要围绕秸秆粉碎不细、还田质量不高、小麦出苗率下降等问题,大力推行深耕整地,做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撒匀、埋深、压实,切实提高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深耕可每隔2~3年实施一次,其他年份可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 (二)要抓好耙耢镇压。连年旋耕容易造成麦田土壤疏松、透风跑墒,要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三)要抓好基肥深施。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在推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地块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8公斤,钾(K2O)5~8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三、切实把好播种关,全面提高播种质量 要坚持适墒、适期、适量播种原则,综合运用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播后镇压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一)要搞好适墒播种。小麦适墒播种,可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小麦播种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各地要密切关注墒情变化,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墒情饱和地块要及时开沟散墒,切实做到足墒下种,实现一播全苗。 (二)要搞好适期播种。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平均气温16~18℃时播种为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1. 简介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节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节水的栽培技术:小麦垄作。 2. 小麦垄作的基本概念 小麦垄作是一种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常用的栽培技术,它是通过挖出小麦植株周围的一圈沟渠,形成一条条小麦垄,将浇灌水和养分仅仅输送到小麦的树根之处,从而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浪费。同时,小麦垄作还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促进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3. 小麦垄作的优点 3.1 提高水分利用率 小麦垄作能够在有效减少水分浪费的前提下,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相比于传统的水田种植方式,小麦垄作能够实现减少水分的损失,并且将水分集中到植株的根部,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3.2 减少养分流失 在小麦垄作中,养分输入到小麦的根部,不会被周围的土壤所吸收或流失,从而达到了减少养分流失的目的。

3.3 增强灌溉水利效益 小麦垄作需要的水量极少,只需通过植株根部的小沟渠补给水分,因此会在灌溉时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大幅提高了灌溉水利的效益。 3.4 降低生产成本 在小麦垄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的水量少,还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5 提高小麦产量 通过小麦垄作技术,能够在保证充足供水的情况下,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 小麦垄作的操作方法 4.1 垄高和垄宽 小麦垄作的垄高和垄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垄高的高度应该在10-15厘米之间,而垄宽则应该在30-40厘米之间。 4.2 垄间距和小麦行距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垄间距应该在60-70厘米之间,小麦行距应该设置在20-25厘米之间。 4.3 施肥 在小麦垄作的过程中,施肥应该尽可能地在小麦的根系处进行,以便于充分利用肥料,增加小麦的产量。施肥时间以及肥料的种类需要根据不同的小麦生长期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