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稻麦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稻麦的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

我国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积极探索了一系列适应区域特点的栽培技术模式。

一、水稻种植技术模式

1.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

病虫害能力好的水稻品种。同时要结合土壤肥力和水源等因素进行选择。

2. 合理施肥:水稻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同时可以结合有机肥

或者矿肥和有机肥的混施,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3. 控制水分:稻麦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合理控制水分对于稻麦的生长和产量

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

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对稻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4.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稻麦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素,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

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在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防

治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小麦种植技术模式

1. 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小麦种植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

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 合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适时翻耕和松土、合理密植和稀植、适时除草和除虫害、加强病害预防等。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合理

施肥、控制水分和病虫害、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等。这些技术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稻

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稻麦两熟是我国南方及我省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重大病害的流行,以及小苗(机插、抛秧)的普及推广和偏迟熟水稻品种的应用,稻麦迟播迟熟,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紧张,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该技术核心是在研究稻麦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原理基础上,按叶龄进程为主线把稻麦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群体形成规律把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措施效应规律把栽培技术全程定量化,从而形成了能使稻麦生产全程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定量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苏北、苏中、苏南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以种植方式、品种、接茬、耕整地优化为重点,构建并应用苏北“中粳机插(抛秧)—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少耕机条(匀撒)播种期”、苏中“迟熟中粳与早熟晚粳机插或抛秧—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苏南“晚粳机插与直播—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种植模式。 ②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苏北水稻重点应用水稻:连粳7号、宁粳4号、徐麦5号等,小麦:淮麦22、徐麦31、济麦22等品种;苏中水稻:武运粳24、南粳49、镇稻11、扬粳4227等,小麦:扬辐麦4号、宁麦16、扬麦16等;苏南水稻:武运粳23、镇稻13、常农粳5号等,小麦:镇麦168、扬麦 16、宁麦17等。 ③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高产高效和及时让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苏北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5cm行距增密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中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摆(机)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南重点应用水稻标准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直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配套技术 ①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通过机械收获时,开动机械切碎与分散装置,做到秸秆切碎(5-8cm),全田均匀分散,并用较大功率拖拉机旋耕埋没秸秆。 ②测土配方与精确施肥技术。以土定肥,科学确定N、P、K及微肥合理比例;以产定肥,精确确定肥料用量与前后使用比例。统筹稻麦两季肥料使用。 ③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根据稻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适宜区域:江苏省。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等。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稻麦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稻麦的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 我国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积极探索了一系列适应区域特点的栽培技术模式。 一、水稻种植技术模式 1.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 病虫害能力好的水稻品种。同时要结合土壤肥力和水源等因素进行选择。 2. 合理施肥:水稻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同时可以结合有机肥 或者矿肥和有机肥的混施,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3. 控制水分:稻麦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合理控制水分对于稻麦的生长和产量 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 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对稻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4.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稻麦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素,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 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在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防 治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小麦种植技术模式 1. 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小麦种植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 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 合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适时翻耕和松土、合理密植和稀植、适时除草和除虫害、加强病害预防等。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合理 施肥、控制水分和病虫害、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等。这些技术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稻 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麦稻复种栽培技术

麦稻复种栽培技术 麦稻复种栽培技术是指在麦田收获后,将割取后的麦秆碎粒留在地里,并进行适当的 处理,然后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稻谷的一种种植方式。下面将详细介绍麦稻复种栽培技术 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 麦稻复种的选择。在选择适宜的麦稻复种前,要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 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麦稻品种。 2. 土地准备。在麦收后,将麦田的杂草和根状物清除干净,然后进行耕作,松土和 翻耕,以便为稻谷生长提供合适的土壤环境。 3. 施肥和基肥。在土地准备的进行施肥工作。一般来说,麦稻复种可以施用有机肥、矿物质肥料和绿肥等,以充分提供稻谷生长所需的养分。 二、麦稻复种的种植技术 1. 涝田栽培。麦稻复种可以选择涝田栽培方式,即将稻田灌满水后,将稻谷种植在 水田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的特点,更好地促进稻谷的生长。 2. 早期保护。麦稻复种后,要进行早期保护工作,及时除去杂草,保持田间环境整洁。可以适量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 过早生育期管理。麦稻复种后,要注意早期生育管理,及时施肥,充足的养分供 应可以促进稻谷的生长发育。 4. 中期管理。麦稻复种中期,要注意适时追肥和杂草防治。可以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追肥和除草,保持稻谷生长稳定。 5. 后期管理。在麦稻复种后期,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保证 稻谷的正常生长。 三、麦稻复种的收获和储存 1. 收获。麦稻复种后,要根据稻谷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一般来说, 当稻谷穗粒饱满、籽粒颜色由绿转黄时,可以进行收获。 2. 粮食储存。麦稻复种后,要将收获的稻谷进行加工、晾晒和储存。进行加工可以 提高稻谷的品质,晾晒可以降低稻谷的水分含量,储存时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和防虫。

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V1

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V1 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 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 物产量,同时减少耕地荒芜时间,优化土地利用。而随着机械化生产 水平的提高,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 要技术手段。 一、稻麦轮作的概念和作用 稻麦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相继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农作物生产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稻麦之间的间隙时间利用起来, 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质量的目的。同时,稻麦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药剂的使用,有利于生态 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稻麦轮作的原则和技术 1. 选择品种:对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应选择适合的水稻、小麦 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善于管理:在轮作期间,要对作物进行及时的严格管理和维护,如 施肥、灌溉、除草和预防病虫害等; 3. 合理施肥:在轮作期间,要注意较晚一季的作物需要更多的养分, 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4. 控制病虫害:正确选用化学农药,备选有机物质,也可以采用物理

方式驱虫,如紫外线杀虫等; 5. 相应的调整水稻和小麦的比例: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季节调整水稻 和小麦的比例,确定最优的轮作比例; 6. 合理的管理土地:定期对土地进行耕作、深耕和松土,保持土地肥 力和水分,促进土地松散和空气流通; 7. 精确的播种和种植:采用现代化机械化技术,用具有高精度的机械 种植机进行种植。 三、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1.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稻麦轮作的方式,可以把原本耕地空闲的时 间利用起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增加农作物产量: 通过相互轮作,两个作物交替生长,使农民可以 在同一块土地上获得两个收成,增加了总产量; 3. 提高农作物品质: 轮作期间,一种作物可以对另一种作物的后继生 长发挥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和营养; 4. 控制病虫害:轮作期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 使用; 5. 适应机械化生产: 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可以适应现代 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稻麦轮作周丰产增效械化生产技术是一种环保、高产的现 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为保障农产品的品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新的轮作技术也将不断涌现。

高效栽培技术经济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经济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 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们应运而生使用高效栽培技术。本 文将介绍几种经济作物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一、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保障粮食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高效栽培技术: 1.土壤管理: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并进行土壤调理。保持适宜的 湿度、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平衡,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肥料管理:在不同生长阶段添加适量的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根据土壤质量和需求,在播种前和生长期间施用适当的氮、磷、 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3.水分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合理的水田 水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灌溉和排水需要按照水稻不同 生育阶段的需求进行。 4.病虫害防控:及时识别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 量的前提。可以采用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病虫害监测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耐病虫性进行合理选择。 2.土壤管理:合理进行土壤调理,保持土壤湿度、通气性和肥力。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3.施肥管理:根据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以避免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4.病虫害防控:及时监测和防治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例如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等,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提高玉米产量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逆性好、高产的玉米品种,兼顾产量和质量。 2.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含水量的合理平衡,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3.施肥管理:根据玉米生长的需求,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避免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2020年春季沿淮及淮南地区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与要求

2020年春季沿淮及淮南地区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与要求 2020年春季,沿淮及淮南地区的小麦生产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要求。为了确保小麦的高质量和丰收,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和严格的要求。下面将对2020年春季沿淮及淮南地区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与要求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播种期管理技术和要求 1. 选择优质种子:在播种期,选择优质的小麦种子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外观完整、颗粒饱满、无病害、无害虫的小麦种子,确保播种后能够茁壮成长。 2. 合理的播种时间:沿淮及淮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不同,所以播种时间也 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春小麦的播种 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合理的播种时 间。 3. 合理的播种密度:播种密度的合理性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 般来说,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每亩播种量在225-300千克之间为宜。 4. 均匀播种和深度适宜:在播种时要保证均匀的播种,避免出现空苗和密苗。播种 深度一般为3-5厘米为宜。播种浅了易受干旱和寒冷的影响,播种深了易引起苗期缺氧和 营养不足。 1. 合理施肥:在小麦的生长期,要根据作物的需要合理施肥。春季小麦在实行基肥 的要结合追肥,保证小麦的生长需要。施肥要注意量和时,避免施肥过多或者过少。 2. 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的生长期,要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避免它们对小麦的危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消灭病虫害的传播源。 3. 合理灌溉:小麦在生长期需要适当的水分,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合理 的进行灌溉。避免小麦因缺水或者水浸过多而受到伤害。 4. 及时排涝:在天降大雨或者灌溉过多时,要及时对田间积水进行排涝,避免小麦 遭受水浸的危害。 1. 采收时机把握:在小麦成熟期,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的掌握 采收时机。避免小麦的过熟或者过生,影响小麦的稻谷质量。 2. 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成熟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整洁,避免杂草的 生长,保证小麦的品质。

麦稻复种栽培技术

麦稻复种栽培技术 麦稻复种是将麦地种植完毕后,利用残余时间种植稻米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种方 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以下是麦稻复种栽培技术的介绍。 一、选地及土壤处理 麦地要求土壤肥沃、土层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如果没有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通 过施肥增加肥力,调整酸碱度和改良土壤结构。在选定麦稻复种耕地后,要清理麦田秸秆、根系和杂草等,彻底铲除病虫害,消毒杀菌。 二、肥料施用 麦地为稻田后出现的,遗留的秸秆中含有较多的氮素和磷酸盐,但缺乏钾肥。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以保持土壤 肥力。 春季一般在整地深耕后,先施有机肥料,秋季、冬季再施化肥。如果土壤肥力不足, 可以在追肥时适当增施磷和钾,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对农作物造成营养危害。 三、种植前的准备 在麦收后,要对田埂进行清理,墒情保持在适宜状态,等到秋季渐凉时,开始进行铺 直田底,开机耕作,加深土壤调整。然后铺盖农膜或施用保水剂,并进行压实。 四、种植技术 麦稻复种一般在10月份进行,一种常用的种植方式是:将稻谷浸泡在40℃左右的温 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发芽率。浸泡后将稻谷放到被铺好的田地上,利用手 推机等工具逐个轻轻过盖,以保护稻谷和保证发芽。 当水深到达适宜的灌淹水位后,可以进行浸种。在30天左右,水稻就开始拔节,生长迅速,此时要进行对外施肥补助、控制氮肥用量等工作。 五、田间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田间杂草清除,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要求,施控蓝追想等 草害药物,防止叶螺等病害侵扰,定期测量土壤湿度和PH值,及时调整田间水肥管理措施。 六、收割和后期护理

4.黄淮平原冬小麦固碳减排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黄淮平原冬小麦固碳减排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黄淮平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产区,在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和生产条件逐步改善,该区小麦产量不断提高、品质稳步提升,影响小麦丰产高效和固碳减排的主要障碍因素:一是耕作整地粗放、旋耕作业面积大,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不高,土壤固碳减排效果差;二是施肥总量大且分配不合理,部分麦田排灌设施条件差,肥水供给与小麦生长需求匹配度低,水肥利用效率不高,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和生物灾害呈现“类型多、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态势,严重制约小麦持续稳定增产和优质高效。该技术以黄淮平原冬小麦耕种管收全过程固碳减排、丰产高效为目标,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肥水统筹精准调控为核心,突出打好整地播种和培育冬前壮苗两个基

础,抓好春季和后期管理两个关键,以实现小麦节本丰产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自2005年以来,在黄淮平原主产麦区已累计示范1.5亿多亩次。 (三)提质增效情况 潮土麦田采用该技术每季每公顷可增加耕层土壤碳固定0.9~1.1吨,减少农田温室气体N2O排放16%~34%;核心示范区灌溉水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15%和15%~20%;亩均增产113.6斤,灾害重发年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收录《黄淮海小麦绿色增产模式》一书。 二、技术要点 (一)高质量整地 1. 耕层优化技术。依据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秸秆还田地块

沿淮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沿淮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张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4期 张涛 在我国,水稻是较为主要的农作物,很多农户选择种植水稻获取经济收益。然而伴随 着国家耕地面积的日渐变少,粮食需求量的加大,对水稻产量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倡导高 产种植方式,以增加水稻产量。基于此,本文结合沿淮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稻高产种植 的相关技术,以供参考。 一、品种的选取 水稻种植中,要想有效保证水稻的高产,需要选取合适的品种。在沿淮地带,籼稻需要选 取全生育期小于140天的品种进行播种,比如徽两优6号。而对于粳稻的选取,最好保证全生 育期在150天以内,如皖垦糯1号。另外,选取的品种,需要保证较高的发芽率和较好的纯度,并且种子要具有较强的活力,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水稻生长状况的良好,较高的产量以及较好 的品质。 二、适时播种,栽植多蘖壮秧 在茬口准许的状况下,撒播种子越早越好。通常情况下,沿淮地带在五月中上旬播种水稻,具体可以采取如下两种育秧方式。 1、湿润育秧 一公顷田地中,水稻种子的播撒量需要保证在150kg之内,均匀撒播,同时控制播种密度,秧龄在三十五天之内为宜,如果秧龄太长,容易导致迟栽早穗现象的发生。关于田地基肥的施加,需要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一公顷田地中,尿素的用量为187.5kg,钾肥用量为150kg,磷肥用量为450kg。一定不能施加面肥和没有腐熟的农家肥,这是为了防止产生肥害的情况。针对 肥料的追加,在两叶一心时,需要追加施用断奶肥,一公顷尿素的施加量为60kg;在四叶一心时,施加接力肥,一公顷田地尿素施加量为75kg;在栽植之前的五天需要施加送嫁肥,一公顷 田地尿素施加量为75-112.5kg。另外,施肥量的多少也要考虑苗情。关于管水方面,水稻种植 播撒之后,需要确保畦面的湿润,畦沟中需要存在一定量水分,一叶一心时需要上跑马水,三 叶之后保证浅水。 2、旱育秧 (1)确保苗床选取的合理性 需要选取土壤肥力良好,土层较为深厚且疏松的田地当作苗床。 (2)苗床整地和肥料施加 冬天深翻田地,施加足量的腐熟农家肥,在种子播撒之前二十天,一公顷田地中尿素的施 加量为375kg,磷肥的施加量为1500kg,将二者混合之后,均衡施加在0-15cm的土壤里。 (3)苗床制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