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生长特点、需求条件、病虫害防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小麦和玉米的不同种植

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生长特点比较。小麦属于秋季作物,主要在春季播种,秋季收割,生长期相对

较短。而玉米是春季作物,播种时间相对较晚,收割时间也较晚,生长期比小麦长。小麦

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适应能力强;而玉米生长周期较长,对温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较

高。

第二,需求条件比较。小麦生长需要较低的温度和光照,适应范围广,排水要求相对

较低;而玉米对温度和光照有较高要求,对湿度和水分的需求也较大。在选择种植模式时,需考虑各项生长条件的符合程度,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比较。小麦主要受到的病虫害包括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玉米主要受到

的病虫害包括玉米穗腐病、玉米螟、玉米叶斑病等。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在选择种植模式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轮作种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等。

第四,生态环境比较。小麦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应性强,适宜在较干旱地区种植;玉米对水分需求较大,适宜在湿润地区种植。在选择种植模式时,需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包括生长特点、需求条件、病虫害防治以及生

态环境等方面。在实际种植中,需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以提高产

量和质量,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质,就是要把生长发育规律、配套技术和环境条件统一于一体,以高产、优质、稳产,低消耗、高效益为栽培目标。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高产种植模式,一起来看看。 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1、小麦/玉米//夏谷种植模式 170厘米一带,种6行小麦,行距20厘米;预留行70厘米,来年5月下旬在预留行内套种2行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3300余株。小麦收获后播种3行夏谷。小麦选用高产、早熟、优质品种,玉米选用高产、早熟、竖叶型品,夏谷选用豫谷系列品种。亩产小麦350公斤左右,产值约500元;玉米450公斤左右,产值约450元左右;谷子250公斤,产值400元以上。年亩生产粮1250公斤左右,总产值1350元左右。 2、小麦/玉米//甘薯种植模式 180厘米一带,种6行小麦,行距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于来年4月中旬套种2行地膜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3700株左右;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插3行甘薯,行距40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亩3300—3700株。小麦选用矮杆、早熟、优质、抗病、高产品种,玉米选用中熟、大穗、优质、高产品种,甘薯选用耐旱、中短蔓、高产品种。小麦、玉米、甘薯都属于耗地型作物,对土壤肥力及营养供应要求较高,因此,要施足肥料,平衡供应营养。一般每亩生产小麦350公斤左右,亩产值约500元;玉米450公斤,亩产值450元;鲜甘薯1800公斤以上,亩产值约720元。年每亩总产值1600元左右。 3、小麦//油菜种植模式 70厘米一带。种3行小麦,行距20厘米;留大背垅30厘米,种1行油菜,油菜株距10厘米。小麦选用矮杆抗倒伏、高产、优质、早熟品种;油菜选用抗寒性强,株型紧凑、中熟、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一般每亩生产小麦350公斤以上,亩产值约500元;油菜100公斤,亩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农业生产的众多作物中,小麦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两大重要粮食作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种植模式 传统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模式是在平整的土地上,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单一作物种植。 在这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在生长期间需要的肥料和水分都是由土壤自然吸收,灌溉和施 肥是以常规的方法实施。传统种植模式因为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已经被普遍实 施于农业生产的工作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精准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精准种植模式可以准确测定土地的肥力和水分, 从而实现精确施肥和灌溉。这种模式还可以根据生长环境,为作物提供最理想的生长条件,从而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三、集约化种植模式 集约化种植模式旨在通过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综合效果来增加农业利润。这种模式依 靠机械和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推动了工业化的农业发展。在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中,可通过 集约化种植模式,实现自动化种植和收割,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非常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农业产业的稳定。在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中,可以通过生态种植模式,实现选择适宜的品种 和实用生态防治措施。这种模式可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从而提高作物品 质和产量。 综上所述,不同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模式对于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环境和发展需要来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未来的 发展趋势也将是在科技的帮助下,实现绿色、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引言 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受到不同的影响。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小 麦和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于指导农民选择更合适的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种植模式 传统种植模式是指农民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技术种植小麦和玉米,主要包括耕地、施肥 和灌溉等步骤。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传统种植模式通常耗费大量的劳力和资源,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现代种植模式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种植小麦和玉米。现代种植模式包括 精细管理、精确施肥和农药使用等方面。现代种植模式能够更好地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 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现代种植模式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劳力和资源。 三、比较分析 1. 产量比较 传统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较大,较难达到最优产量。 而现代种植模式则能够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研究表明,现 代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相对传统种植模式可以提高30%左右。这是因为现代种 植模式能够更好地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并及时防治作物病虫害。 3. 成本比较 结论 通过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现代种植模式 相对传统种植模式在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高产量30%左右;而在质量方面,现代种植模式相对传统种植模式也有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 可以提高20%以上。现代种植模式还能够节约劳力和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本相 对传统种植模式可以降低10%左右。建议农民在选择种植模式时,尽可能采用现代种植模式,以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并且保护环境。

农业种植方式

农业种植方式农业的种植方式 单作 与间作相反,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单作,其优点是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中国盛行间、套作,但单作仍占较大比重。 间作 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套作在中国起源甚早。中国是世界上实行套作最普遍的国家之一。主要方式有:小麦套玉米或再套甘薯或大白菜;麦、油菜或蚕豆套棉花;稻套紫云英和水稻套甘蔗、黄麻、甘薯等。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后季作物适时播种;缓和用工矛盾和避免旱涝或低温灾害。套作应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调节好作物田间配置,掌握好套种时间,解决不同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间互相争夺日光、水分、养分等矛盾,促使后季作物幼苗生长良好. 混作也叫间作(mixed intercropping):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多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危害。混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混作较多,如小麦与豌豆、高粱与黑豆、大豆与芝麻、棉花与豆类或芝麻混作等。世界上盛行粮食作物混作的有印度和非洲部分国家。非洲多为玉米、高粱、豇豆、粟、木薯、马铃薯等的混作。印度旱作区多为高粱、豆类、粟类等混作.畜牧业发达的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常将饲料作物和牧草采用混作.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间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于高产栽培要求,故中国的混作面积已逐渐减少。 连作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培技术。但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如马铃薯的黑痣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农业生产方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和可持续化。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二者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将对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一、传统种植模式 传统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模式是单一的,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种植。该模式下土地肥力容易下降,作物疾病虫害易发生,产量较低。对于小麦和玉米这两种耗水量大的作物来说,在传统模式下还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环境破坏。同时,种植模式单一也容易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的收益。 轮作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不同类别的作物。在这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不同的作物可以利用不同的养分,减少了立地的负担,能够有效地遏制土壤腐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作物疾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地的肥力。轮作种植模式对于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也有较明显的提升,由于耕种多样化的效果,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 四、区域建设种植模式 区域建设种植模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在不同区域建立特色农业区、农业经济区等,形成专业化的种植、流通和销售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据市场需求,专业种植、运输和销售,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吸引大量的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同时,由于这种模式下的种植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能够提高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和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麦和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种植模式的选择应该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优的种植效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培训,为农民提供更加规范的种植技术和营销管理等支持服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谈阆中“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

再谈阆中“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这里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 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而阆中市在发展农业的也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套作种 植模式,被称为“麦玉豆”。 “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的特点是:将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作物在同一片土地上进 行轮作种植。这种种植模式结合了这三种作物的优点,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土地的 高效利用。这种模式也实现了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首先是小麦。小麦是四川省的一大特色农作物,阆中市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基地。小麦 的生长周期短,一般在1年内就可以丰收。而小麦种植期通常在冬季,这样就能够利用寒 冷天气的优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然后是玉米。玉米是阆中市居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驱虫作物。玉米的茎和叶 子可以分解成有机质,为后续作物提供养分。而在玉米收割后,可以将残茬直接覆盖在土 壤中,起到了保持水分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最后是大豆。大豆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的植物,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 要的作用。在“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中,大豆是最后一个作物。大豆的根系能够吸收深 层土壤中的养分,为后续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资源利用上,还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这种种植模式能够循环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种 套作种植模式能够增加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阆中市的“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赞誉和支持。这种种植模式不 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这种种植模式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民 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 量的影响 摘要:小麦是我国这个农耕大国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农民都以种植小麦作为自身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在中国,小麦提供了人们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热能与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蛋白质需要,但在全球却仅超过六分之一的小麦产自中国。又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小麦在生产上往往只关注于热生产,而极少考虑人类对营养和加工质量的要求,从而始终无法适应人类对各种加工目的的需求。随着中国人民饮食结构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对小麦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力求探究出最适合小麦生长的最优条件。 关键词:播种方式;小麦;生长;产量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小麦种植时期连阴雨等危害性气候因素时有发生,如果在水稻收获时期遭遇连阴雨,将导致田里积水严重,或者田里泥土含水量超过了饱和含水率,进而导致小麦无法适期机械播种。部分地区还会发生烂根烂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麦种子品质和小麦出苗效率。尽管晚播和烂根烂种都会导致小麦产出下降,生产效益降低,但是通过调整栽培方式也能够减少损失。 一、小麦产量形成及生理基础 小麦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每粒粒重组成。小麦高产量的生成过程,受群体数量和植株生长发育等情况的共同影响。在小麦或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外源光合产物的形成、运送以及向库中的分配能力是控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按其产生时期把在小麦叶片上产出的光合产物,又分为了花前与花后的光合产物两个部分:前者主要用作植株结构成长的所需,而其余部分则可临时贮存于茎鞘等植株营养器官中。成熟期的光合产物,则可直接运输到小麦籽粒中,或

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

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

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 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以下是一步步的思路,来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步:土地准备和耕作过程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地准备和耕作主要依赖人工劳动,如手工犁地和除草。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耗时耗力。而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土地准备和耕作过程大部分由农业机械完成,如拖拉机和耕整机。这种方式更加高效,能够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第二步:播种和施肥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播种和施肥也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农民需要手工撒种子和施肥,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而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播种和施肥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完成,如播种机和喷施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够减少误差,确保作物的均匀生长。 第三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农民需要手工除草和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力,且效果不稳定。而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农业机械可以用来除草和喷洒农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一些机械还配备了智能化系统,能够识别并处理病虫害问题,提高防治效果。 第四步:收获和加工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的收获和加工主要依赖人工,如手工割禾和剥粒。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也容易造成作物损失。而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农业机械可用于收获和加工,如玉米联合收割机和玉米脱粒机。这样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失,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机械化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准备和耕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通过农业机械完成播种和施肥,减少误差;利用机械除草和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机械化收获和加工能够提高效率和减少损失。因此,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

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 小麦与玉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粮食作物,而这两种作物有一种被称为套种方式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麦和玉米的套种方式。 一、小麦的套种方式 小麦的套种方式又称为小麦生态套种,是指在小麦生长期间利用小麦与其他农作物不同生长节奏的特性,在小麦生长的间隔期内移植或直接种植其它农作物。小麦的套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小麦 +豌豆 在小麦生长的间隔期内种植豌豆,豌豆在生长期间会固定空气中的氮,对小麦的生长起到增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还能达到节约化肥的效果。 2.小麦 +花生 花生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对小麦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双方的套种效果非常显著。 3.小麦 +玉米

小麦和玉米在根系上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分布,两者的根系互不干扰,可以共同生长,这样既不浪费田地,也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杀菌剂、农药等的使用率也会下降。 二、玉米的套种方式 玉米的套种方式也被称为玉米休闲套种,是指在玉米生长期间,在玉米生长的间隔期内,利用玉米无株时期培育绿肥或菜蔬,通过绿肥或菜蔬对土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持水分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方式: 1.玉米 +菜蔬 在玉米生长的间隔期内在田间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丰富了生态环境,可以抑制、减轻玉米最担心的虫害和病症发生,达到了养土保玉米的目的。 2.玉米 +牧草 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在田间种植竹草、苜蓿等牧草,这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牧草的保水性很强,能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玉米的生长条件和生长强度。 3.玉米 +绿肥 在田间种植绿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和养分,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土地免受长期的耕地损伤,并可以利用菜籽、豆类等腐殖质含量高的杂草生长,使得土地得到保护和修复。

农作物种植方式

农作物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也叫种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种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作业的农业技术方法。种植方式根据种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正确处理地力和作物种间的关系,组成不同的作物群体,用地养地结合,达到高产稳产、全面丰收。它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单作法、混作法、间作法、套种法、带种法、复种法等。 1.单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 小麦单作 水稻单作

优点: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 2.间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的不同作物共同生长期比较长,有的生长期基本一致,有的占据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 玉米花生间作 有利影响:①可以充分利用和延长作物生长季节,增加种植收入; ②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结构,调节土壤盐碱酸碱度平衡;③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全面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④具有十分好的防治病虫害危害、促进增产的功效

不利影响: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适当调整株行距,能够很好的解决作物水肥光相争的矛盾; 3.套种 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其行距再次种植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两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往往是一种作物的前期和另一种作物的后期共同生长,其同共生长期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的优点:①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作用;②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土壤肥力;③最大幅度的利用当地光热资源;④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植空闲期杂草生长。 4.轮作 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

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摘要:玉米分别通过半膜单垄侧播(早期种法)、半膜双垄沟、全膜双垄面沟播和全膜单垄侧播(自主创新技术)四种方法进行栽培,其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都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玉米;不同覆膜;试验 玉米覆膜种植是我区玉米栽培的主要种植方式,玉米覆膜种植方式在我区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为我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引进试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半膜单垄侧播),90年代中期引进地米玉米双垄沟栽培技术(半膜),2006年我们又引进了玉米双垄面全膜集雨侧播技术。该技术是我们从比较干旱的榆中引进,以集雨、保墒和增温为主要特点的栽培方式。而对于我区来说,近几年的降雨量呈增长态势,作物生长过程中降雨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6月和8~9月,这就要求我们在玉米种植中既要考虑增墒保墒,又要防止连续阴雨所致的涝害。针对这种气候特点,我们在归纳以上三种玉米不同覆膜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又自行设计了单垄面全膜侧播集雨增墒栽培技术,在我区最早引进、试验和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平南镇做了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法比较试验。通过对找出适合我区种植的玉米覆膜种植方法,为今后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基本情况 1.1供试材料试验品种为吉单261,由秦州区种子公司提供;地膜为宽度120mm和70mm,厚度为0.008mm的白色超薄膜,由天水市塑料厂提供。 1.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平南镇孙集村百亩塘,海拔1 650m旱川地,地势平坦,肥力上等,黑垆土,前茬作物为小麦。播前对试验地进行深翻打耱。本试验分4个处理:A(CK)为半膜单垄面覆膜侧播栽培,该方法为最早期栽培技术,起垄高10cm,垄宽60cm,垄上点种两行玉米并覆宽度为70mm的地膜,空行40cm,垄距100cm;B为半膜双垄沟播栽培,起垄高10cm,垄宽60cm,在垄上沿播种行开出两条深6cm的播种沟,沟内点种,垄上再覆宽度为70mm的地膜,膜要压实,使播种沟形成明显具有集雨作用的集雨沟,空行40cm,垄距100cm;C为全膜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新引进技术),按试验设计要求,先开播种沟,在开沟的同时把土翻向两侧,形成大小垄,大垄宽60cm,小垄宽40cm,形成宽窄行,垄高10cm左右,沟内点种,再覆120cm宽膜,膜要压实,两膜接茬在大垄面中间,接茬处用土压实;D为全膜单垄面集雨侧播栽培(创新技术),先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