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言

1.1 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1 法律适用原则

2.2 独立性原则

2.3 公正公平原则

2.4 公开审理原则

2.5 双重审查原则

2.6 面前必须辩护原则

2.7 审判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结束原则

2.8 刑事判决的司法保障原则

第三章:刑事诉讼的程序

3.1 刑事诉讼的起诉

3.1.1 起诉权的行使

3.1.2 起诉书的内容和格式

3.2 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

3.2.1 侦查活动的主体和目的

3.2.2 侦查活动的程序与限制

3.3 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

3.3.1 审判程序的开始

3.3.2 开庭审理的程序

3.3.3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3.3.4 量刑和判决的程序

3.4 刑事诉讼的上诉和再审

3.4.1 上诉的程序和条件

3.4.2 再审的程序和条件

3.5 刑事诉讼的执行

3.5.1 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5.2 特殊情况下的刑罚执行规定第四章: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

4.1 证人和鉴定人的地位和权利

4.1.2 证人的证言和权利保护

4.1.3 鉴定人的任命和鉴定结果的认可4.2 刑事辩护人的职责和权利

4.2.1 辩护人的调查权和辩护权

4.2.2 辩护人的代理和诉讼行为

4.2.3 辩护人的职业道德和监督

4.3 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

4.3.1 刑事赔偿的种类和标准

4.3.2 国家赔偿的条件和程序

4.4 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

4.4.1 协助侦查和行政强制措施

4.4.2 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

4.4.3 罚金和没收的程序和使用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5.1 教学方法

5.1.1 理论教学

5.1.2 实践教学

5.1.3 案例教学

5.2 评估方式

5.2.1 课堂表现评估

5.2.2 作业和论文评估

5.2.3 期末考试评估

结语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种系统性的刑事诉讼法教学框架,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熟悉刑事诉讼法相关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相关问题。通过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刑事诉讼的实际操作和法律运用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希望本大纲能够为刑事诉讼法教学提供参考,并促进学生对刑事诉讼法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刑事诉讼法》实训、实践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实训、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课 2、课程编号:12030 3、总学时54,理论教学学时26,实训、实践教学学时28 4、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 5、适用专业:法律事务法律文秘书记官 6、考核成绩:40分 7、配套教材:①《刑事诉讼法》教材 ②《刑事法律实训手册》 8、执笔人:田秀然、吴连芝 9、制定时间:2007年3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性质:刑事诉讼法学是对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一门部门法学,它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该学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一国家基本法律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司法实践、刑事诉讼理论等相关内容,属于司法部规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之一。 目的: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法学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及理论体系,成为应用型法律人才。 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理论及实务以及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 三、本实训课程的基本理论 刑事诉讼法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更加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注意思考和解决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掌握系统的刑事诉讼法学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 五、实训、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立案(2学时)

能力目标: 会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熟练应用立案程序。 课程的引入: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是否作为刑事案件立案,立案的具体程序。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1、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总结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立案程序。 2、写出立案程序中各诉讼阶段的法律文书。 3、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侦查(2学时)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将强制措施、专门调查工作的法定程序和规则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侦查终结的条件和案件的处理、侦查羁押期限等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完成对某一案件的侦查工作。 课程的引入: 案例分析法:针对某一具体案例完成侦查工作。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1、在该案中强制措施的使用。 2、本案应收集哪些证据,如何收集。 3、学生自己归纳在侦查阶段都有哪些诉讼文书,并结合给出的案例写出来。 第三部分起诉(2学时) 能力目标: 起诉包括公诉和自诉。重点训练公诉程序。对提起公诉程序学生应熟练掌握。 课程引入: 案例分析法:对具体案例中的被告人提起公诉。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1、学生应明确在提起公诉程序中,首先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审查程序。接着人民检察院要对审查结果作出决定,即决定起诉或不起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前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刑事诉讼法》是公安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刑事诉讼法不仅是提高法学专业理论水平的当然要求,更是培养公安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 《刑事诉讼法》的主要教学任务与要求是:(1)使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规则;(3)熟练领会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4)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现实案例,解决现实刑事诉讼相关实践问题。 教学原则和方法 刑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使学生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环节,增加课程教学中的作业、专题辩论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力求突出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反映出新颖、应用性的特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注重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的结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注重表达的准确性、思想性,通俗易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与讨论相结合,指导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过滤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独立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概念,了解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的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一、诉讼 由一方告诉、告发或控告,由国家的权威机构(官府)解决控方与被告方的争议或纠纷的活动。 诉讼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刑事诉讼及其特征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课程编号:EX023120A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法理学(一)、刑法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十四门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与任务主要在于通过理论教学及辅助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程序以及我国的基本刑事司法制度,具备办理刑事案件基本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刑事诉讼程序。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概念;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 理解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运用;掌握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强制措施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1 学时 (一)诉讼 1、诉讼的概念 2、诉讼的特征 (二)刑事诉讼 1、刑事诉讼的概念 2、刑事诉讼的特征 (三)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内容 2、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3、刑事诉讼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 学时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3、外国中世纪就为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4、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3 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1 学时 (一)事诉讼目的概述 1、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 2、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 (二)刑事诉讼目的的历史发展 1、奴隶制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 2、封建制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 3、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 4、中国的刑事诉讼目的 (三)惩罚犯罪

刑事诉讼法教案1-1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教 案 系部: 刑事执行系 专业: 刑事执行 年级: 13级1、2班 课程: 刑诉法原理与实务 教师: 徐振科 第二学期2014年2 月15日

书写说明 一、教案是重要的教学资料,应 按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以章为单元,结构完整,内容翔实,认真书写。 二、任课教师每学期授课,都应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备课,有所创新,精心设计,撰写新教案。 三、每次授课教案应提前两周完成,保证按教案组织教学活动。 四、教案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学 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教学时间课时分配第1周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与任务。 教学重点:1、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2、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设计:(反映为达到本章教学目的所进行的整体规划,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过程控制的基本思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与任务。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一、通过边讲解边用案例说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巩固学生所学。在讲课过程中把案例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根据所学来写出相应的法律文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矫正与自我矫正的方法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学生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用案例的方式进行深化讲解,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巩固所学;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自己知识点掌握不牢之处,学生既有成就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很快对自己的缺点进行矫正,效果良好。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编制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是按照公安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中公检法机关的办案程序与办案理念。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刑事办案程序中的现代诉讼理念和具体办案程序的法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公安工作实践,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孟璐起草,张桂霞审核,经法律系批准,于2017年9月实施。

一、课程代码:07004 二、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 三、课程类型:公安基础课 四、适用对象:本科各相关公安专业 五、课程学时:68,讲授学时:60,实践学时:8。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历史类型的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 一、诉讼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第一节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 二、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的特征 (二)刑事诉讼阶段 三、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三)三大诉讼的区别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二)研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 (三)刑事诉讼实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思维 (二)理论联系实际 (三)比较借鉴法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一、刑事诉讼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一)惩罚犯罪 (二)人权保障 (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辩证关系 二、司法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 四、诉讼效率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 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 (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 (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学大纲——刑事诉讼法

附件3 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分/学时:4/6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授课对象:本科二年级 先修课程:刑法总则、刑法分论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 一、课程介绍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调整对象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自诉人为揭露、证实犯罪而实施的追诉活动,被追诉人实施的辩护与防御活动,法院的审查、裁判活动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活动。本课程以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组织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习题等教学环节,强调知识传授、视野拓展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并重,旨在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主要制度、重要条文以及具体程序,领会程序正义理念的精神实质,树立制约政府权力与保障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针对刑事诉讼问题的法律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关于刑事程序的独特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案件处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法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①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结构、发展脉络及域外的典型制度,对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②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项诉讼制度、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条文,形成较为宏观的知识图谱; 2、能力要求 ①具备独立自主地查找、获取和更新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②具备将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刑事诉讼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 ③熟悉法哲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刑事诉讼研究工作的能力,实现融通致新; ④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改革历程和最新动向,能够对实践现象有一定解释能力、对未来发展有一定展望能力。 3、素质要求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刑事诉讼法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③掌握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关涉的职业伦理和行为规范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言 1.1 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1 法律适用原则 2.2 独立性原则 2.3 公正公平原则 2.4 公开审理原则 2.5 双重审查原则 2.6 面前必须辩护原则 2.7 审判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结束原则 2.8 刑事判决的司法保障原则 第三章:刑事诉讼的程序 3.1 刑事诉讼的起诉 3.1.1 起诉权的行使 3.1.2 起诉书的内容和格式

3.2 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 3.2.1 侦查活动的主体和目的 3.2.2 侦查活动的程序与限制 3.3 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 3.3.1 审判程序的开始 3.3.2 开庭审理的程序 3.3.3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3.3.4 量刑和判决的程序 3.4 刑事诉讼的上诉和再审 3.4.1 上诉的程序和条件 3.4.2 再审的程序和条件 3.5 刑事诉讼的执行 3.5.1 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5.2 特殊情况下的刑罚执行规定第四章: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 4.1 证人和鉴定人的地位和权利

4.1.2 证人的证言和权利保护 4.1.3 鉴定人的任命和鉴定结果的认可4.2 刑事辩护人的职责和权利 4.2.1 辩护人的调查权和辩护权 4.2.2 辩护人的代理和诉讼行为 4.2.3 辩护人的职业道德和监督 4.3 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 4.3.1 刑事赔偿的种类和标准 4.3.2 国家赔偿的条件和程序 4.4 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 4.4.1 协助侦查和行政强制措施 4.4.2 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 4.4.3 罚金和没收的程序和使用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5.1 教学方法 5.1.1 理论教学

《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讲诉讼法学概述 一、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二、诉讼的产生及其意义 三、诉讼的分类及模式 四、诉讼的基本原理 五、三大诉讼的宏观比较 六、诉讼法和诉讼法学 七、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的基础及1996年、2012年修改的指导思想 八、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及2007年、2012年修改的背景 九、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情况 思考题和作业题(带△为作业题,下同): 1、诉讼活动与其他活动的不同?△ 2、诉讼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3、诉讼的目的与结构? 4、职权主义的诉讼与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的产生与走势?△ 5、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是什么? 6、为什么说诉讼是解决争执的最后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方式?△ 7、刑事诉讼法产生和1996年、2012年修改的原因?△ 8、民事诉讼修改的主要问题与背景? 第二讲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诉讼基本原则概念及功能 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的共同原则 三、国际上诉讼通行的基本原则 四、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五、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六、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二、思考题和作业题: 1、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的含义及与西方的司法独立的不同?△ 2、检察院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原则的具体体现及法理依据? 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在三个诉讼法中的体现?△ 4、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5、对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认识。△ 6、行政诉讼中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的含义及原因。 7、调解原则在三个不同的诉讼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8、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讲诉讼主体 一、诉讼主体的含义及其界定 二、国家专门机关的性质、职责;设置、组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三、诉讼参与人 四、各类诉讼中具体的诉讼主体及其职责 五、审判组织 思考题和作业题: 1、人民检察院在诉讼中的地位及职责?△ 2、介入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专门机关有何不同及其原因? 3、为何将诉讼参与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4、法院设置与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5、审判委员会的利弊分析与完善?△ 6、侦查机关的性质和种类? 第四讲诉讼中的基本制度(上) 一、诉讼基本制度与诉讼的一般制度 二、两审终审制度 三、公开审判制度 四、回避制度 思考题和作业题: 1、诉讼基本制度与诉讼基本原则的异同? 2、我国两审终审的含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两审终审在不同诉讼中的例外? 4、公开审判的标志、例外及难点?△ 5、决定回避的主体在不同诉讼中的规定? 6、2012年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对回避制度的规定?△ 7、如何完善我国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第五讲诉讼中的基本制度(下) 一、陪审制度 二、代理制度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解读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 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e Law 学分:3分 总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外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理解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制度与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二、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意义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 一、司法公正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三、控审分离 四、控辩对等 五、诉讼效率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学时) 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二、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4学时)第一节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 一、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和意义 二、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首要任务 二、第二项重要任务 三、第三项重要任务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4学时)第一节专门机关 一、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法 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概念 诉讼的概念、特点。狭义的诉讼和广义的诉讼。 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共同点:有可以引起诉讼的某种事实存在;有当事人;由国家司法机关主持进行并对案件做出处理;一般也会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依法进行。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依据的实体法不同,进行诉讼所依据的程序法也不相同。 狭义的刑事诉讼与广义的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性质。 二、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的概念。奴隶制社会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封建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弹劾式诉讼的特点:不告不理;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需要依靠神明裁判时会根据所谓神示的结果做出判决;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平等,可以进行对质和辩论;审判一般公开通过言词辩论的形式进行。 纠问式诉讼的特点:主动追究,不告也理;受害人和被告人实际都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告人是刑事诉讼客体。司法机关拥有司法权的官吏享有各种权利;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法官集审判、起诉和侦查权于一身;同刑讯紧密联系在一起;诉讼是秘密的、不通过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 混合式诉讼的特点: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追诉和法庭审判两大阶段。法庭审判阶段弹劾式诉讼特点体现较充分即不告不理,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地位对等,被告人也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审判采用言词辩论方式,同时一般都公开进行。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起诉阶段纠问式特点有所体现,即国家追诉为主,被告人的诉讼地位、权利同审判阶段比较明显差别、侦查起诉过程一般不公开、不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 混合式下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形式,混合式下的职权主义的诉讼形式。 我国的刑事诉讼形式。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指广义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刑事程序法。刑事诉讼法同样有一切法律都具有的本质。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以宪法为根据;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卫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秩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便利群众;贯穿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法制要求。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广义的与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效力。 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和刑法都是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分别解决诉讼中的不同问题。进行刑事诉讼始终离不开刑事诉讼法,也离不开刑法,刑事诉讼的过程既是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也是适用刑法的过程。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应当受到重视。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刑事诉讼法同其它形式的法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外国奴隶制刑事诉讼法。外国封建制刑事诉讼法。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法。 二、旧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中国奴隶制刑事诉讼法。中国封建制刑事诉讼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事诉讼法。 三、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和发展

《模拟法庭—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Moot Court 课程代码:T1121070/N0301Z83 课程总学时: 16 学分: 0.6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集中实训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面向专业:法学 开课二级学院:法学院开课学科:诉讼法 一、实习的目的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学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在仿真的状态下,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重演或者预演,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通过“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法学理论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反应能力、思辩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验。 二、实习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前期准备阶段 1.选择典型案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有一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有一定理论深度或争议的案件,特别是近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型案件。 2.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为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规定学生必须轮流充当模拟法庭活动中的角色,如饰演公诉人、被告人、法官、陪审员、原告代理律师、被告辩护人、法警、书记员、证人等,并须完成相应任务,如撰写起诉书、辩护词、判决书、代理词、收集证据等,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实际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得到仿真训练。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学生事先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训练,包括证据开示、调查证据、调解、法庭辩论、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训练等。 (二)模拟庭审阶段 组织学生观看庭审录像,若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观摩、旁听法院公开庭审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先班级内部预演,后面向全校公演。 (三)后期总结 针对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情况,由邀请参加模拟庭审活动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模拟庭审活动和模拟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表现进行评议,讲解模拟庭审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和各种技巧。 组织学生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案件中的法律问题、疑难问题,结合有关法律条文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6学时学分:4.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政治法律系法学本科大三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刑事诉讼法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但是,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前者,从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者。刑事诉讼法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司法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开设的。本课程的宗旨是:“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换言之,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索、写作、陈述和行为。听、说、思、写、辩,举手投足都应当表现出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这些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恰恰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所无法涵盖的重要方面。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明白刑事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通过实训课如案例分析、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使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不易学到或根本学不到地技能。案例教学法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思维上的铺垫;庭审观摩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程序上的铺垫;利用模拟法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初步锤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对真实法庭中所涉的角色有了大体了解。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6学时) 实训一庭审观摩(2学时) 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明白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能力。 实训二模拟法庭(4学时) 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是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统设必修课。本学科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熟悉刑事诉讼法规范的专业人才。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体系基于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体系建立,教学内容比较广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关系紧密,章节的设置与法条内容保持一致,应用性强。课程建设充分考虑并正确处理了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本学科达到增强同学们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同学们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当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倡同学们在学习时相互讨论和辩论,这样可以加深对课程的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 刑事诉讼法学与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关系十分密切。具体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与之衔接、配合和分工,避免相互脱节或重复。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都属于刑事法律,都是用于解决犯罪问题的法律;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任务与方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刑事诉讼对刑事案件的处理,既要有刑法作为定罪量刑的,据又要有刑事诉讼法来保证刑法所规定的内容,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才能正确地实施。同样,如果没有刑法作为刑事诉讼的内容和标准,刑事诉讼法的一切规定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是程序法,因而,三个诉讼法中规定的许多原则、制度和程序都是相同的。但三个诉讼法的任务与目的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和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学习)媒体 1.文字教材 (1)文字教材的体例采取“合一式”,由学习内容和导学、助学内容组成。 (2)文字主教材系统阐述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一切概念、观点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均应以主教材为准。 (3)文字主教材各章的导学部分均由学习目标(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要点归纳、思考题等几部分组成。这部分内容以指导自学为目的,是对主教材的延伸和补充,主要起到指出学习路径、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主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 2.录像教材 (1)录像教材以文字主教材为依据,对主教材内容进行重点阐释,对教材中的难点进行解答,起到拾遗补缺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法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学时 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32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法学中有关刑事程序的规定,研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律师等进行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研究有关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正确认识和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该门课的课程体系和结构;要求学生熟知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和作用,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和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等内容。 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刑事诉讼理论与刑事诉讼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案的自觉性。 三、先修课程

《宪法》、《法理学》、《刑法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绪论部分关于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对保障人权的理解;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第二章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刑事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第三章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四章法院的级别管辖原则;第六章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第七章证据的法定种类,严禁刑讯逼供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原则,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第八章逮捕的法定条件;第十二章沉默权问题;技术侦查措施合法化问题;第十三章三种不起诉情形;第十四章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程序;第十五章上诉不加刑原则;第十九章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第二十一章刑事和解程序;第二十二章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教学难点是绪论部分关于保障人权的理解;第二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西方的无罪推定思想;第八章逮捕的法定条件;第七章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原则。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法”;“分组讨论、撰写教案、学生代表讲课法”;“模拟法庭法”;“旁听法院庭审法”;“基层实习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视频资料;PPT课件;模拟法庭;旁听审判。 六、课程教学内容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Criminal Procedure Law 课程代码: D1121140/N0301ZB4 总学时(理论+实践): 48+0 学分: 3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刑法、民事诉讼法面向专业:法学 开课二级学院:法学院开课学科:诉讼法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刑事诉讼法学是以刑事诉讼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以刑事诉讼法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实践和刑事诉讼理论为研究内容.对刑法的正确实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承担着规范国家权利,约束司法工作人员行为的任务,所以,刑事诉讼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法学专业课的核心课之一。 通过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备熟练的应用能力,为将来做一名公正的执法人员打好坚实地理论基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材。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掌握刑事诉讼的概念,了解刑事诉讼阶段、划分标准、性质、法律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第二章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了解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及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了解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作用、任务。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了解专门机关的概念、种类,掌握诉讼参与人的相关内容。 第五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了解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体系和含义。 笫六章管辖 了解管辖的概念、确定原则、意义与分类。熟练掌握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和专门管辖,能分析有关管辖的案例。 第七章回避 了解回避的概念、意义有种类,掌握回避的理由、适用人员及程序。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

刑事诉讼法一体化设计实施方案

刑事诉讼法一体化设计方案

作者: 日期: 2

《刑事诉讼法》教学一体化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课程性质与教学资料刑事诉讼法是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使用主 教材是《刑事诉讼法学》,程荣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刑事诉讼法学以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为依据,根据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系统阐述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集中讲授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内容由二十七章组成,各部分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构成刑事诉讼法学的完整体系。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6学时。 二、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教学并用 (一)理论教学28学时 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理论教学依据的文字主教材是《刑事诉讼法学》程荣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辅助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包括:各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结构、主要概念、主要问题分析。本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学大纲的体例为准,学习主教材的内容,并参考《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导》。1、本课程的理论教 学应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刑事诉 讼法学的总则、证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认真阅读主教材,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住重点,深入理解。2、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对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到准确、无误的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定的精神实质。同学们除了学习好教材

以外,要注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条文的研究,此外,还要了解有关国家机关对《刑事诉讼法》所作的法律解释。 (二)实验教学28学时 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刑事诉讼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考核与课程期终考试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占30%课程期终考试占70%终考试实行闭卷考试,考试试卷均采用百分制。 五、教学安排 4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学 Science of Evidence Code 【课程编号】ZB5623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2 【先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时数】30 【适用专业】知识产权 一、教学目的、任务 证据法学是研究诉讼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规范的学科。它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系统地阐述了古今中外有关诉讼证据的理论、有关运用证据的各项法律规范以及司法机关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刑事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服务的。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证据的各项法律规范,证据理论,为在今后的诉讼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各种证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二)紧紧围绕“三个基本”,即每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掌握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程序中证据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2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2、掌握: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二)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3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神示证明方法; 三、神示证据制度评价。 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 第三节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 第四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二、近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三、当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 2、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内容 3、掌握: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第三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2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证据的真实观 第二节证据的定义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基本特征; 三、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三节证据的资格 教学要求: 1、了解:证据的概念 2、理解:证据的特征(属性),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区分 (四)第四章证据的学理分类2课时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 《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其它两大诉讼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刑法学知识,对我国的诉讼法体制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2学时) 1、基本要求 (1)理解与熟练掌握: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不同历史类型的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了解与掌握: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 难点: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 3、说明:(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及作业布置要求的具体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思考题 (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3)刑事诉讼法的多种价值。

(4)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 (二) 刑事诉讼主体(3学时) 1、基本要求 理解与熟练掌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职权; 理解与熟练掌握: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义务。 2、重点、难点: 重点: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的性质和职权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难点: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 思考题 (1)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 (2)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 (3)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 (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学时) 1、基本要求 (1)理解与熟练掌握:刑事诉讼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刑事诉讼法各项基本原则内容的确定及法律依据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 思考题 (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意义。 (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内容。 (4)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5)公开审判原则的要求及例外。 (6)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意义。 (7)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