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的疗效
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弥可保500u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治疗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糖尿病;末梢神经病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四肢肢端麻木、刺痛、感觉减退、蚁行感,严重者可发生感染、坏疽。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使糖尿病末梢神经病早期发现率提高。目前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2年6月~2005年11月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75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脑肾疾患,在我科住院符合ADA(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经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有神经电生理改变。将15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2~76岁,病程2~16年;对照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40~78岁,病程
2.5~18年。两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均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等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弥可保500u 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采用国产NDI-200F仪测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及SCV)。
1.4 疗效判断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或恢复正常者;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略有增加;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1]。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治疗2周后,肢痛、麻木、感觉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2.2 血流动力学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2.3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MNC及SC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以尺神经SCV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1 治疗
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变化情况(略)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NC、SCV)变化情况(略)注:MNC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
3 讨论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血管障碍及代谢障碍有关[2]。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增生、透明变性、糖蛋白变性、管腔狭窄,影响了神经供血及营养,引起神经病变,同时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使其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舒血宁注射液其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甙和二萜内酯两类。银杏叶黄酮甙主要有槲皮素甙、山柰酚甙及双黄酮类化合物。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为:(1)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自由基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3],从而保护血管和神经。(2)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扩张血管解除痉挛作用,明显改善末梢循环。(3)改善细胞中毒,缓解炎性反应,修复病损的神经。本研究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主诉症状有明显改善。静脉滴注给药未发生血管刺激症和其他不良反应。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向光大,乐岭. PGEl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6):427.
2 董砚虎,钱荣立.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8-149.
3 金莹,李伟华,段辛莉,等.中药银杏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信息,199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