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媒介语的翻译不对应问题-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文化背景的考虑
文化差异的理解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助于更 准确地找到对应词。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 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文化特有表达的翻译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有表达,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 或音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语义模糊性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增加了英汉 对应词不对等的难度。
04
英汉对应词不对等的影响
翻译难度增加
语义差异
文化背景差异
表可能存在语义上的微妙差异,导 致翻译时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 汇。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 同,某些词汇在英语中可能有特 定的文化含义,而在汉语中则没 有,反之亦然。这增加了翻译的 难度,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
社会制度差异
英汉两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具有特定社会 制度背景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宗教信仰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一些具有特定宗教背景 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语境理解差异
语境依赖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导致在翻译时需要对语境进行准确理解 。
02
拓展研究的语料库和领域,包括不同领域、不同语境的英汉对应词,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不对等性。
03
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引入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以更深入地探究英汉对应词不对等性的本质和规律。
04
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以提高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摘要: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对等常常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惯和传统等方面。

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更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英翻译;语言不对等;文化研究引言在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现象是常见的,这一现象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和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往往也受到了两种语言背后文化因素的影响。

1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意义汉英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和文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言不对等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文化研究则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理解和处理语言不对等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挑战。

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来灵活翻译,以确保译文流畅易懂。

译者还需要关注文化研究,深入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意义,并确保翻译具有文化适应性和贴近度。

在翻译引言和结束语等文章部分时,语言不对等和文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部分往往承载着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情感和思想的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来灵活翻译,使译文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2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应对策略2.1意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策略,指的是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对原文进行重新表达,而不是简单地逐字翻译。

通过意译,翻译人员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结果更贴近目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能力。

在意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考虑上下文、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结果流畅自然、准确传达原文意思。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3王汉卫提要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媒介语(英语)与教学对象不适应,且与汉语传播战略相左。

本文提出“无通用媒介语”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周边语为主要关注点的多媒介语策略。

媒介语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成熟。

关键词媒介语周边语 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其中,教材的媒介语选用具有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媒介语。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似乎是当然的事情,然而,这种“定势”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留学生的生源构成情况;留学生对英语通用媒介语的态度;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策略;媒介语政策、外语政策与语言战略的相互关系。

一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媒介语的选择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变化。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很小,二十多年的时间共招收留学生12800名,1991年招生量首次突破1万名,2000年首次突破5万名,2004年首次突破10万名。

下页表1是1999—2005年的留学生构成情况①:从表1可看出,亚洲生源在全部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到2005年占总数的75.73%。

其他各洲生源绝对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6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亚洲留学生不但自1999年以来基数庞大,而且上升势头也非其他各洲可比。

3本文问卷调查承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莫修云老师、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及其他多位老师协助,写作过程中得到郭熙教授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指正,谨致谢忱。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思考

英语教 师在课堂上使用媒介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媒 介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 习外语 的效果 。近
年来 , 教师对教学 媒介 语的使用持有两 种观点 , 一些教 师 认为在课堂上应该恰 当地运用到母语作为媒介语 , 以达到 帮助学生 理解 、 学会 的 目的 ; 另一种观点认 为应该全部 使
用 目标语教学 。 那么在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并存 的境地 下, 采取哪一种方法 , 如何合理 的使用课堂媒介语 , 将对 英
语教学的效果 , 对学生产生的影 响起着重要作用 。


教 学 媒 介语
教学媒介语( me d i u m o f i n s t r u c t i o n ) , 是指教 师在课 堂
的理解 ,对于学生 的第二语 言输入有 重大 的作用 。E l l i s ( 1 9 8 4 ) 和C h a u d r o n ( 1 9 8 8 ) 等研究者认为 , 教 师应该 让学习
者接触 到或了解到 目标语用 于体 现不 同的语 言功能 的作
用, 在教 学活动 中使用 目标语 , 在课堂管理 中也应该使 用 目标语 。 但是,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 , 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活 动中应该尽量地 多地使用 目标语 , 但是并不意 味着完 全放 弃母语 的使用 。 A t k i n s o n ( 1 9 9 3 ) 认为 , 教师在课 堂教学活动 中 ,限制使用母语 的数量可使 目标语 的输 入达到好 的效
果 。D e l l e r 和 R i n v 0 l u c r i ( 2 o O 2 ) 建议在讲解语法 和比较母语 和 目标语之间的语法差异时使用母语进行讲解 。
和 中级水平 的学生认为可 以在课堂上 使用母语作 为教学 媒介 语 ,但 仅有 少 数 高 级 水平 的学 生 支持 这 一 观 点 。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本文将对英汉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作一个深入的研究。

一般而言,翻译需要将原文词语的意义“准确、完整、有效地”传达到译文语言中。

然而,这种“准确”与“完整”的理想状态很难达到。

从词语意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之间存在着一种存在差异性,从而使翻译工作者很难“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首先,当原文与译文之间所用的词语不同时,那么原文的意义往往就无法完整地传达到译文中。

这是因为,同一词语可能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意义,或者相同的词语可能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所指内容。

比如,英文的“hand”一词,在汉语中可以翻译为“手”,但在另一种汉语方言客家话中,“hand”则表示“毛巾”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就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了。

其次,英汉之间也存在着“多义性”的差异性。

一个英文词语,往往在汉语中需要使用若干个词语来表达,从而造成原文的信息的“缩减”。

也就是说,翻译时无法完全地将原文中的多义性传达到译文中。

这种多义性也往往造成准确性的差异。

比如,英文中的“lead”一词,既可以指“铅”,也可以指“领先”,但是在汉语中则分别表达为“铅”与“领导”。

因此,翻译这个词时,就可能出现意义上的“差异性”。

此外,英汉之间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也有其他原因。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词语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blue”一词在英语中是表示“蓝色”,但在汉语中却有“忧郁”的文化内涵。

此外,英汉之间也存在着时态差异,句法结构差异,表达方式差异等等,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英汉翻译中存在着一种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和多种因素的抗衡,包括不同的词汇、文化、结构等等。

这就要求翻译者时刻把握词语的多重意义,努力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完成“有效、准确、完整”的翻译工作。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姚丽丽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英汉互译中的词汇常存在各种不对等关系,包括形式和意义上的.本文从不对等现象出发,挖掘了语言体系与文化背景两个角度的原因.【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姚丽丽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上海,20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浅析称谓语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2.浅析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3.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
4.浅析英汉互译教学中的词层不对等
5.浅析法律资料英汉互译中的语言空缺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指的是在翻译时出现的语言之间的词汇差异。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中英文翻译中。

如果不正确处理这种差异,就会产生很多麻烦。

首先,词汇不对等会导致误解或者误导。

如果译者把一个汉语词翻译成英语时,直接使用了一个不准确的英语词,那么读者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比如,“亲戚”在中文中代表了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但在英语中,“relatives”只表示家庭成员,而“family members”才代表家族成员。

这个差异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中文原文的真实含义理解错误。

其次,词汇不对等会导致读者的注意力分散。

一些中文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这时候译者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词汇或解释来解释中文原文的含义。

这会让读者在阅读时分心,产生不必要的困扰。

最后,词汇不对等会影响翻译的流畅度。

一些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不通用,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做出更多的决策。

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就会产生语言不流畅的感觉。

综上所述,词汇不对等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