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急救中心急危重症处理原则
危重孕产妇抢救服务制度

危重孕产妇抢救服务制度
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就近抢救、合理转诊的原则。
如有借故推委、延误救治或发生让孕产妇自行转诊导致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各各助产医疗机构应制定危重孕产妇救治预案,成立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负责疑难、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救治。
三、各医疗保健机构应制定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预案,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救治急危重症孕产妇。
四、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危重孕产妇,应及时启动相应的院内或县级孕产妇抢救预案,并报告当地县卫生局与妇幼保健机构。
抢救工作务必组织有序,措施果断,及时有效,有关抢救过程由参加人员按规定如实及时记录。
五、孕产妇因病情需要转诊时, 应坚持“先会诊、再转诊”的原则。
经接诊单位会诊确认符合转院指征、且能保证运转过程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转诊,转诊途中应有转出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护送。
对应当就地抢救治疗,且可能在转诊途中死亡的病人,不得转诊,应即请上级医院电话会诊或请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救治。
六、首诊医院应本着对危重孕产妇救治有利的原则,根据上级医疗单位的专科特点进行定向转诊。
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承担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的职责。
急危重孕产妇救治实施方案

急危重孕产妇救治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工作,我院决定建设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并制定本方案。
这将有助于畅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妇产科应急救治能力,更快、更有序地抢救急危重症孕产妇,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全县孕产妇死亡率。
本方案适用于县域范围内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或其它因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
为提高全县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将完善组织架构,成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院内急救专家组,负责协调救治相关工作,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获得及时有效救治。
同时,我们将明确医疗、医技、药剂及职能部门职责,建立院内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协作制度,形成“多科合作、全院联动”的救治响应机制、协作机制。
为使急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科学有序,我们将梳理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如“急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运流程”、“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流程”、“产科新生儿科协作流程”等。
为提升多科室协作意识和上下联动能力,我们将建立和完善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抢救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信息登记报告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急救演练制度、急救绿色通道制度、物资保障制度及质控会议制度、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最后,我们将加强保障措施,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正常运转。
为了有效降低高龄孕产妇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医院建设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这不仅是为了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更是为了确保孕产妇能够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医疗安全。
因此,全院上下尤其是相关科室及人员,要充分认识建设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目的意义,严格遵守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充分履职尽责,为“中心”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
为了确保“中心”能够有效运行,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工作调研,及时掌握“中心”运行情况,并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切实解决“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原则1. 坚持首诊负责及就地就近抢救原则,尊重病人知情选择的原则。
2. 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优先安排。
三、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组织架构1.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由我院产科急救小组负责,急救小组组长由产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治医师担任,组员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 急救小组负责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方案,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组织救治过程中的培训和演练。
四、抢救流程1. 抢救人员应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
2. 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急救专家组成员进行院内、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3. 其他相关科室如:药剂、辅检、后勤等应全力配合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抢救用药应做到“四及时”:及时备齐、及时传递、及时使用、及时补充。
2. 抢救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晰,保持有效期内,定期检查,确保抢救时药品的使用安全。
六、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1. 抢救结束后,抢救负责人应及时向产科主任报告抢救经过,并将抢救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2. 产科主任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七、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1. 孕产妇急救小组定期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2. 急救小组成员应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识别、处理流程,提高急救技能。
八、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 建立孕产妇急危重症病例库,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2. 定期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救治效果,制定改进措施。
孕产妇急救相关中心急危重症处理原则ppt课件

响心每搏输出量、肾血浆流量,子宫胎盘灌注量, 不致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为宜。
1)肼屈嗪:
周围血管扩张剂 ,扩张周围小动脉→外
周阻力 ↓→血压↓ →心排出量、肾血浆流 量、子宫胎盘血流量 ↑ 降压快,舒张压下降显著。 副作用:头痛、潮热、心率加快。 可以口服、静推。 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衰者不宜用。
吸循环衰竭及变态反应引起的休克。
症状:呛咳、呼吸困难、紫绀
体症:BP↓、P↑、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肺底部听诊有湿罗音、心率快弱
2.DIC
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出血 以子宫大出血为主,大量阴道流血 切口渗血 全身皮肤粘膜出血 针眼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
3.急性肾功衰竭
少尿、无尿、尿毒症
终止妊娠的方式:
引产:适用于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者。破膜、
催产素引产。 第一产程保持产妇安静和充分休息; 第二产程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缩短产程; 第三产程应预防产后出血。产程中应加强监测, 一旦病情加重,立即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宫颈条件不成熟、短 期不能经阴道分娩、引产失败、胎盘功能明显减退、 或已有胎儿窘迫征象者。 产后子痫多发生于产后24h至10日内,故产后不应放 松子痫的预防。
10.产科处理:羊水进人母体血循环后,子宫不再收 缩,待病情稳定,应考虑结束分娩。 * 宫口未开大,可行剖腹产; *如宫口已开全可以手术助产; * 产后出血时,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不能积 极施行,也不可错过机会。
* 关于子宫收缩剂的使用问题,一般认为当产
妇处于休克状态,肌肉松弛,子宫肌肉失去对药物 的反应性,宫缩剂的使用效果甚少,反而有可能将 子宫血窦中的羊水再次挤入母体血循环。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总结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总结产科急救是指在产科疾病危急时进行的抢救措施,其目的是迅速稳定病情,挽救母婴生命。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是指在产科急救情况发生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的文件,是规范产科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本医院制定的:一、产科急救的基本原则1. 生命优先,稳定患者病情。
2. 快速诊断,迅速处理。
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 合理安排,科学转运。
保障患者安全。
4. 保持沟通,协调合作。
及时报告,有效协作。
二、产科急救的基本流程1. 抢救准备:确定抢救人员,准备抢救设备和药品。
2.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3. 迅速处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措施,如输液、输氧、心肺复苏等。
4. 观察监测: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有效转运:安全、迅速地将患者转移至医院急诊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三、产科急救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1. 妊娠合并心脏病:应给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二甲双胍、硝普利等药物。
2. 产后大出血:紧急输注凝血因子、快速输液,及时进行宫缩剂注射或手术处理。
3. 子痫前期综合征:保持患者安静,静脉滴注镁剂和降压药,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量等指标。
4. 胎儿宫内窘迫:尽快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保障胎儿安全。
5. 产妇溃疡出血:紧急止血、输液,肠胃减压等处理。
四、产科急救的团队合作1. 急诊科医生:负责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抢救措施。
2. 产科医生:负责处理产科急救病例,指导抢救工作。
3. 护士:负责给予患者护理、监测病情指标。
4. 麻醉科医生:负责进行麻醉和镇痛操作。
5. 实习生: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工作,做好记录和报告。
五、产科急救的设备和药品准备1.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
2. 氧气、静脉输液、止血药品等。
3. 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
六、产科急救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产科急救培训,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检验抢救流程和团队合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孕产妇数量的增加,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工作日益严峻。
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后都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母婴死亡率,制定一套完善的救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工作目标1.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成功率,确保母婴安全。
2.加强救治团队建设,提升救治能力。
3.完善救治流程,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三、救治范围1.孕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2.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等。
3.产后并发症:产后感染、乳腺炎、产后抑郁等。
四、救治流程1.院前救治(1)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救治流程。
(2)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初步救治。
(3)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
2.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
(2)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救治措施。
(5)救治过程中,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确保救治顺利进行。
3.术后康复(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
(2)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信心。
(3)定期随访,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五、救治团队建设1.组建专业的救治团队,包括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
2.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建立救治团队内部沟通机制,确保救治工作高效运行。
六、救治措施1.完善救治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2.制定救治指南,规范救治流程。
3.加强院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七、救治保障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救治工作提供保障。
2.资金投入:加大对救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救治水平。
3.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救治团队稳定。
4.社会关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爱急危重症孕产妇,营造良好救治氛围。
注意事项:1.确保院前救治迅速有效注意事项:院前救治的及时性是关键,不能有任何延误。
孕产妇急救中心急危重症处理原则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拟演练
利用模拟设备和场景,进 行紧急处理和转运的模拟 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实战演练
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实际急 救案例,提高对急危重症 孕产妇的应对能力和团队 协作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式
通过理论测试、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进行评估。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培训效果和急救水平。
自然灾害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急救中心应迅速组织救援力量,确保孕 产妇安全转移至安全地带,并进行紧急救治。
04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转运与护理
转运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评估病情
对孕产妇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确定是否需要转运及转运的
必要性。
通知接收医院
提前通知目标医院,让其做好 接收和急救准备。
准备急救物品
确保转运过程中所需的药品、 器械和急救物品齐全。
05
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快速识别、紧急处理和转运能力, 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培训内容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措施、转运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培训方式与方法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 式,使医护人员掌握急危 重症孕产妇的基本知识和 处理原则。
孕产妇急救中心急危重症 处理原则
• 孕产妇急救中心概述 •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识别与评估 • 急危重症处理原则 •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转运与护理 • 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培训与教育
01
孕产妇急救中心概述
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定义和重要性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流程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流程1. 引言1.1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定义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在妊娠、分娩、产后期以及与之相关情况下发生急性的身体状况波动或生命体征改变,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面临严重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前症、羊水栓塞等,并且由于生理变化以及妊娠本身的影响,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需要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处置来保障母婴的安全。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定义并不仅限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还涉及到病情发生的背景、病因及其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定义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
及时识别和处理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保障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内容达到了要求,字数满足需求】1.2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生命受到威胁或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下,需要立即得到抢救和治疗的患者。
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由于患者本身处于孕期或分娩期,疾病的发展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危险,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要优先进行处置。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重要性在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机会,因此优先处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置需要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
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先处置,不仅可以有效拯救患者的生命,还可以减轻家属的焦虑和压力,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抗压能力和抢救效率。
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处置是产科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与评估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与评估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确保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产后出血误诊为宫缩乏力性出血,延
误抢救与治疗。
二、实验室诊断--特异性检查
血液中找到羊水成份可以确定诊断。北京市29 例死于羊水栓塞病人,有7例在临死前或死后 立即抽了外周静脉血或心血涂片发现了羊水的 有形物质或鳞状上皮细胞。血标本取自右心室 最好,临床上可利用中心静脉压测定时插管取 上腔或下腔静脉血,或心跳骤停时心内注射时 取血,离心静止分成三层,低层为血球,中层 为白细胞及羊水,表层为血浆,取中层涂片染 色进行镜检。
子痫(eclampsia)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慢 性 高 血 压 并 发 子 痫 前 期 ( pre-eclampsia superimp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300mg/24h;高血 压孕妇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
3.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肾脏的低灌流、微血栓所 致,如24小时尿量少于100cc称无尿,少于400cc 称少尿。急性肾衰无尿少尿出现,BUN上升、血肌 酐增加。
4.胎儿宫内缺氧,胎儿死亡率增加。
发病时期:9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分娩过
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的前后、滥用缩宫素、 宫缩过强
前驱症状:寒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
➢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出血 ➢以子宫大出血为主,大量阴道流血 ➢切口渗血 ➢全身皮肤粘膜出血 ➢针眼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
3.急性肾功衰竭
少尿、无尿、尿毒症
特别指出的是:以上症状在每一位
患者中不一定同时出现,也不是必须从
第一症状发展到第二、第三症状。可以
以休克为主要表现,也可以以DIC为主
要表现,千万注意不可把羊水栓塞导致
6.预防治疗心衰,使用西地兰。
7.防止肾衰保护肾脏:速尿的应用。
8.纠正酸中毒:在酸中毒时,使血管对活性药物失 去敏感性,因此抢救休克过程中,除扩容、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外,纠正酸中毒非常重要。一般使用 5%NaHCO3,如有化验条件,临床上可根据血气分 析,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决定用量,可以每公斤体重 给1毫克当量。
的反应性,宫缩剂的使用效果甚少,反而有可能将
子宫血窦中的羊水再次挤入母体血循环。
子痫前期
一、临床表现及分类
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临床表现
B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 (-);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临床考虑羊水栓塞,应边抢救边做辅助检查以确诊 主要原则: 改善低氧血症
抗过敏 抗休克 防治DIC 防治肾功能衰竭 预防感染
羊水栓塞抢救的九项措施
DROP-CHHEBS九项措施 D——多巴胺 R——酚妥拉明 O——氧 P——罂粟碱 C——西地兰 H——激素 HE——肝素 B——输血 S——NaHCO3
羊水栓塞抢救的九项措施
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抗过敏:地塞米松20 mg~40 mg IV。 2.缺氧是死亡的根本原因,经鼻管给氧与供氧
吸入氧流量有关,每提高1升氧流量只能提高2 %氧浓度。因此不主张鼻管给氧,应视患者情 况给予面罩给氧或高频通气给氧,必要时气管 插管给氧。
3.治疗肺动脉高压:盐酸罂粟碱30~90mg溶于 10%~25%的葡萄糖中静推,酚妥拉明 20 mg 静脉滴入,氨茶碱250mg加入5%~10%GS, IV;压宁定25mg静脉滴入,其它如 654-Ⅱ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轻度 重度
BP≥140/90mmHg,孕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或(+)。可 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血肌酐>106μmol/L; 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 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三、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病史、不明原因的休克 辅助检查:
1.查羊水有形物质:下腔静脉、末梢静脉血 2.胸部X线:双肺弥漫性点片状影,沿肺门分布、 轻度肺不张、右心扩大。 3.心功能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右房、 右室扩大、心排除量↓、心肌劳损 4.DIC检查: 5.尸检:
四、处理(management)
气急等。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三个阶段:休克
期、出血期、肾衰期。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 2.DIC引起的出血
3.急性肾功衰竭
1.休克
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力衰竭、急性呼 吸循环衰竭及变态反应引起的休克。 症状:呛咳、呼吸困难、紫绀 体症:BP↓、P↑、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肺底部听诊有湿罗音、心率快弱
2.DIC
4.抗休克:扩容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之下进行,(输血、补 液)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 加心排出量,具有升压及扩张血管的功能,增加血流量,特 别是肾血流量。如血压上升不满意,视情况可以加用阿拉 明。
5.防治DIC:早期使用肝素,肝素为硫酸粘多糖,具有强大的 抗凝作用,主要对抗凝血酶,防止微血栓形成,但不能溶解 已形成的血栓。一般25~50mg放入生理盐水中1小时内滴 入,24小时可以用150~200mg,其它输新鲜血及纤维蛋白 原。
9.防治感染:使用对肝肾无损害的抗菌素。
10.产科处理:羊水进人母体血循环后,子宫不再收 缩,待病情稳定,应考虑结束分娩。 * 宫口未开大,可行剖腹产; *如宫口已开全可以手术助产; *产后出血时,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不能积 极施行,也不可错过机会。
*关于子宫收缩剂的使用问题,一般认为当产 妇处于休克状态,肌肉松弛,子宫肌肉失去对药物
孕产妇急救中心急危重症 处理原则
羊水栓塞
一、临床表现
1.分娩时或分娩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休克, 伴有寒战、烦躁、咳嗽等先兆症状,接着出 现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抽搐继而呼吸、 循环衰竭。
大约1/3病人半小时内死亡,
1/3患者1小时内死亡。
2.DIC凝血功能障碍,开始高凝继而发展到低凝,皮 肤粘膜创面出血,继之便血、血尿。呕血、牙龈出 血等多部位、全身出血,阴道出血呈“倾倒式”大 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