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人类协作的扩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但总形势趋于垄断。

资本主义国有化:

资本主义国有化亦称“资产阶级国有化”。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拨款或用高价收买及其他补偿办法把某些企业、部门的生产资料转归资产阶级国家所有。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形成的一个途径。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随着生产资料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手段的发展,它主要表现为由国家来承担私人资本无力承建的矿山、铁路、公路、港口、邮电等工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密切结合,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进一步扩大,国有化趋势加强,相继建立起国有企业。

产生:

19世纪后期,由于生产资料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手段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把矿山、铁路、公路、河道、港口、邮政等,直接置于国家经营管理范围之内,建立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这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

义国有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为“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6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密切结合,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进一步扩大,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形式。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形成的:①由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建立国有企业,或同私人垄断资本合营,建立合营企业;②实行“国有化”,即由资产阶级政府通过高价收买或提供补偿的办法,把那些生产技术落后、严重亏损、濒于破产的私人垄断企业收买过来,转归国家所有。一旦国有企业有利可图时,资产阶级国家又往往通过非国有化,把国有企业低价出售给私人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交替出现,都是垄断资本集团掠夺国库、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有化大多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较快,一旦战争结束、经济危机过去,国有化企业就大大收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都曾对军火工业、铁路、航运和电力企业采取过国有化措施。战后,这些国有企业又大多归还私人资本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德国、意大利政府都通过高价大量收购濒于破产的私人垄断公司股票的办法,使一些银行

和工业交通企业国有化,危机结束后,又把政府出资建设的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资本集团,使之非国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立了2000多家军用企业。其中2/3的企业在战时无偿租给私人垄断资本家经营。战后这些企业的大部分,仅以原投资额的1/2至1/4的低价卖给了摩根、杜邦等财团所属的垄断公司。同时,还把大量国有运输工具廉价出售给私人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有化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战后初期,奥地利比其他国家更为广泛地采取国有化措施,并且长期发展国有经济,1978年时,国有企业在采煤、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以及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邮政、电讯等部门所占比重均达100%。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国有工交企业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占到全国劳动力的8.1%,国内生产总值的11.1%,国内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的20%。国有企业在采煤、电力、铁路、邮政、电讯、煤气等部门所占的比重为100%;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工业的大部分、2/5的汽车制造、1/4的石油生产也为国有企业所控制。从事这些行业的资本家可以从政府获得大量优厚的补偿金,用于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

在法国,经过1944~1948年、1981~1982年两次“国有化”运动,法兰西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已收归国有。1982

年,政府控制了全部银行存款的90%,全部信贷的85%。在非金融领域方面,政府控制了100%的公用事业、84%的航空工业、75%的军火工业、63%的有色金属工业、54%的基础化学工业、44%的家用和办公用的电子工业。国有企业占全国企业销售额的30%,出口总值的1/3,生产投资的30%以上。这样,法国国有化企业在工交、金融业中已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占全国就业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日本和加拿大高4~5倍,比瑞典高3倍,比联邦德国高2倍,比英国和意大利高1.5倍。

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有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①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创造外部条件。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说来,主要在以下三个部门实行国有化。一是能为私营企业提供动力、运输和通讯的基础设施部门。二是能为私营企业提供煤炭、钢铁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基础工业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国有化,可以使私人垄断企业得到廉价的原材料、动力和各种劳务,以降低其生产费用。三是能起中央银行作用的大银行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它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为垄断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方便。

②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保护本国工业发展。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借助实行国有化,

通过国家的直接参与来提高某些部门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量。7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挑战,瑞典、法国在1977~1978年把约3/4的钢铁工业转为国营,英国把全部造船业,瑞典把3/4造船业转为国有。法国在1981~1982年的国有化运动中,对许多地位重要、实力雄厚的私人工业垄断集团实行了国有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国有化程度迅速提高,如电子工业从1%上升到44%。法国政府认为,如果这些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就将被外国的跨国公司并吞。

③挽救经济危机时陷于严重困境的私人垄断企业。在危机时期,航空、汽车、海运、铁路等部门,因固定资本数量庞大、资金周转不易在部门之间转移,因而陷于困境,一些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实行国有化来挽救这类企业。例如,1974年危机发生后,英国把濒临破产的罗尔斯-罗伊斯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以及莱兰汽车公司收归国有。1976年,美国把经济危机中宣告破产的私营铁路公司收归国有,成立了美国国营统一铁路公司。

④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私人资本无力负担工业恢复和革新所需要的巨额投资,迫切要求国家投资重建一些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法国、奥地利在战后初期还通过没收战犯和通敌分子的企业以及没收德国资产的途径实行国有化。另外,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进步力量提出实行国有化政策的要求;加上“英国社会主义”,“法国式的社会主义”等思潮的传播,公私“混合经济论”的影响,这些也对西欧地区资本主义国有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非国有化措施:

资本主义国有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和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当国有企业的发展达不到这个目的时,资产阶级国家就会对国有企业采取抑制或非国有化的措施,限制和压缩其发展规模。由于多数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有的亏损严重,国家需不断增加补贴,政府财政不堪负担。1979年以来,英国推行非国有化计划,把数十个大小公司转为私营,借以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英国在非国有化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更大规模的非国有化计划。1984年以来,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和法国也仿效英国非国有化的做法。近年来,西欧国家出现的非国有化措施也波及到日本、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推行非国有化,主要是把经过整治后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变为私营企业,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承担的那些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利润低的部门,则继续由国家经营。资本主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和保证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在生产社会化日益发展和垄断资本统治的条件下,生产资料全盘国有化固然不可能,但取消或大量削减国有化成份也不大可能,而是呈现为国有化和非国有化交替出现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编制人:姜艳审定人:历史备课组学案编号:6#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情况与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3.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整顿银行业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②以工代赈③发放救济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6.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命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最主要特点是 A、自由放任生产 B、实行计划经济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减少政府开支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10.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不包括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努力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D.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不定项选择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A.工业资本( ) B.银行资本 ( ) C.金融资本( ) ) D.产业资本( )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 A.规律已消失( )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 )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4.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是: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 )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 B.人事联合( ) C. 买方垄断( ) D. 买方垄断( )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 8.垄断的基本特征: 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D. 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 A.辛迪加( ) B.卡特尔( ) C.康采恩( ) D.托拉斯( )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资本集中度较高( ) B.产品有差异( ) C. 信息较完备 ( )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城市发展史论文

城市发展史论文—从中国城市发展谈发展 “中国的许多城市是由国家财力建设起来的,不靠工商业者的资金。甚至某些城市的人口也有相当数目是政府强力从他处调迁过来的。例如:秦始皇迁天下富豪12万人至咸阳;汉武帝也聚天下富户于长安附近之陵县,以至长陵、茂陵、鄢陵变成了巨大城市;北魏天兴元年徙山东六州百工技巧10万余口,以充京师;明太祖从苏州、湖州张士诚旧土移徙富户45000家至新建之首都南京。其中南京之事例尤为突出。明太祖去世不数年,发生靖难之变,阎王赶走明惠帝,取得皇位,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带走了以工匠为主的27000户南京居民,使得南京城内顿时户口减半,而南京附郭首县的上元县由176图并为44坊。这些都是欧洲城市发展史上见不到的兴衰变化之事例。”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人类从分散的个体穴居,形成聚落这种群体生活的方式;再由聚落这种群体生活的方式逐步演变成为具有功能分区的区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的居民点。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城市正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这时城市真正出现了具体的分区,城与市的概念被明确的表现了出来。“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中国的城市发展在世界城市发展中独树一帜。中国的古代城市特征因与西方城市的特征不符,而被判定为没有城市。其实,中国在石器时代便出现了城市的基本框架,而《周礼考工记》更是给出了城市的区位结构。因为这些,从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如长安、北京、南京、开封等等。中国的城市很早以前就已经分化为明显的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区划的治所。他们通常都有城墙或加上外郭保护,城内有政府的行政机关。这一系统的最高层是京师,其中有供电及有关的衙门,以下则是各省级、府级、州县级的治所。这一系统城市的政治意义很强烈,它们是全国性的行政网点,另一系统则是州治府治县治以外的市镇,它们大多数不是政府主动设置的,而是基于经济因素而自然形成。不过,一旦发展达到规模,政府就正是在这些集聚点上设市或镇,并派官管理治安与行政。为了区别这两个系统,前者我们称之为城郡;后者我们称之为市镇。两个系统的综合,称为城市。市镇通常没有城墙,足以显示其政治军事的功能不大。除了少数例外,市镇的规模多小于城郡。 与城市对比的区域是乡村。城市有着属于自己的功能性,即政治行政机关的场所和商业和手工业的场所。而乡村属于农业和畜牧业的领地。这里保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农作物。而当每个朝代或时代出现的时候,都有自己时代的侧重点。当商业和手工业别重视并高度发达的时期,人口会出现向城市移动的趋势,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人口,乡村的土地被逐渐变成了城市进行商品交易和发展政治功能的场所,这是便出现了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古代便出现过城市化的进程,而当南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城市化水平的巅峰。这与当时朝代开明的政治倾向是分不开的。 一般而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不外是受下列几类因素所推动:(一)政治因素,成事实全国或地区性的政治中心,或是行政官署所在地,作为行政网点。(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选择题 1.(2019·南菁中学月考)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正确。] 2.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A、B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关,排除。材料中“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反映了局部的干预,故C正确。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指导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是() A.使国家具备了经济管理的职能 B.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材料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家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故C正确。]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这些年来.有的人大肆宣传西方国家推行私有化和“民营化”的经验,似乎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都已走入日暮途穷”,国有经济在任何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样的宣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人以心理上和实践上的有害误导。?国有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由来已久,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有官办工厂。英国1657年邮政总局就属国有。15世纪下半叶,西欧许多国家把采矿业、冶金业、金属加工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大利政府办了瓷器厂、挂毯厂等,甚至连罗马的教堂也有官办的制造厂。日本明治政府出于侵略的需要,实行官营模范工厂制度,把大批军事工业、矿山、冶金企业、造船企业和铁路收归国有。如果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有经济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一般仅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当资本主义进人成熟时期,当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达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的时候,尤其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凋零,社会矛盾高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勃勃生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的东西。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发展国有经济的程度并不相同,

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然而所有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发展了国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秩序的维护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起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今后发展会有反复,投资方向和管理方式会不断变化,比重会时高时低,但国有经济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不会退出西方国家的经济舞台。这是肯定无疑的。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占的比重很大。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资料,70年代中期,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中所占比重平均为16.5%,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中,国有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9.5%。在西欧诸国,国有企业产值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工业总产值的30%;80年代,多数西欧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20%以上。1982年,工业发达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平均占工业总产值的22.5%,投资占14.5%,就业人数占18.2%。在198 4—1993年的10年中,美国、日、德、英、法和意大利的政府投资在国内固定资本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平均为15.6%、23.8%、11.6%、17.2%、16.2%和16.7%。?国有企业在西欧一些国家居十分重要的地位。1995年,法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国防工业中,有国有或国家控股50%以上、职工超过500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有2158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投资占21.3%,出口占16%,职工总人数(2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 8%。意大利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工业总产值的23%、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分析

2001年第3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n.,2001第23卷 第3期Journal of Shaoyang T eachers C ollege V ol.23 N o.3 收稿日期:2001-03-24 作者简介:彭俊亮(1969— ),男,湖南隆回人,邵阳师专助教,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分析 彭俊亮 (邵阳师专社科部,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文章从国有经济的性质、行业布局及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 中图分类号:F03、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74(2001)03-0007-02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在形式 上看来是相同的,但是在实质上两者有巨大差别,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 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看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国有经济与全民所有 制经济是相通的,它是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 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同高度社会 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 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范围 内,全社会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体现在生产资料不仅不再是为私人谋求利益和进行剥削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物质福利,保证全体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的手段。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它 是资产阶级的总代理———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用来 协调各个不同的资本家及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利益,缓 和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经济形式。 二 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行业布局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达到50%以上,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较低,80年代末期,工业化国家国有经济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10%,在美、英、法、德、日、意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国有经济占G DP 的比重最高,1990年为10%,美国比重最低,不足1%。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有 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 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境外企业及其他(分布的具体情况请看表1) 。 表1:我国国有经济资产总额与所占比重 行 业 国有经济资产总额(亿元)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农林牧渔业1678.170.0工 业54435.956.8建筑业14453.858.0 交通邮电业13829.188.9 商 业14225.044.0房地产业3735.840.9金融保险业125834.387.4 社会服务业4794.558.3行政事业单位49850.399.2其 他16670.39.9 境外企业4735.8100.00 总 计304242.955.7这些产业大部分都关系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 导地位。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电力、交通运输、港口、邮电等部门。这些部门 投资大、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单个资本家不愿投资,但又是所有资本家增殖资本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于是,资产阶级国家跑出来,充当起协调者角色。第二7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综合选择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产业资本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 A.规律已消失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 垄断利润是: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B.人事联合 C. 买方垄断 D. 买方垄断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D.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8. 垄断的基本特征: 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 A.辛迪加 B.卡特尔 C.康采恩 D.托拉斯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资本集中度较高 B.产品有差异 C.信息较完备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A.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跨国银行大量出现 D.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 13.垄断竞争的特点: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能消除中小企业 14.垄断资本的非价格竞争的形式主要有:

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城市的痕迹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后感 摘要:“城市不止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 关键词:城市刘易斯·芒福德城市的定义城市发展阶段划分 在大一上城市规划导引这门课程时,依稀记得老师提过刘易斯·芒福德,因为那时的专业知识还很少,不敢去读这样的大作,因为自己弄不明白。虽然现在也还是积累的知识不够多,但是上了中外城市建设史、中外建筑史之后,再读他的大作,已经有一些眉目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了解了一些刘易斯·芒福德的生平。刘易斯·芒福德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特别是他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他一生撰写了30多部专著,他被广泛地公认为世界上空前伟大的城市科学专家。他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科技发展史、哲学、技术、英国文学、美国研究和城市科学,所涉猎的知识很广泛。他最优秀的著作《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史》,至今仍被公认为全世界城市科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当然,最可惜的是刘易斯·芒福德没有将中国的城市发展史列入其中。对于这本书精华的部分实在太多,凭我小小的能力,我只能选取最感兴趣的小部分做一些自己浅陋的理解了。 芒福德先生在72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中国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在我国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应该读一读芒福德对于非理性的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对现今日益拥挤、丑陋而紧张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 本专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找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明确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新特点。容围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展开: 它以罗斯福新政为核心,讲述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作出一次调整──从自由放任政策到政府干预政策的变化;从而引发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分析 1、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 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 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的角度看,它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 “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19世纪末垄断产生)→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去寻找原因。应当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运行机制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战后乃至当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一个总结。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突破自身的发展困境,在保持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了迅速和长足的发展。 2、从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是人类不断学习和借鉴各种文明成果,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的结果,是人类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借鉴了联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和机制,同样的,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也为我们中国所借鉴。这也有利于我们对现代经济的进一步认识。从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阶段特征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 说明了什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这些年来.有的人大肆宣传西方国家推行私有化和“民营化”的经验,似乎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都已走入日暮途穷”,国有经济在任何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样的宣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人以心理上和实践上的有害误导。 国有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由来已久,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有官办工厂。英国1657年邮政总局就属国有。15世纪下半叶,西欧许多国家把采矿业、冶金业、金属加工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大利政府办了瓷器厂、挂毯厂等,甚至连罗马的教堂也有官办的制造厂。日本明治政府出于侵略的需要,实行官营模范工厂制度,把大批军事工业、矿山、冶金企业、造船企业和铁路收归国有。如果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有经济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一般仅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当资本主义进人成熟时期,当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达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的时候,尤其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凋零,社会矛盾高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勃勃生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的东西。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发展国有经济的程度并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然而所有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地

都发展了国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秩序的维护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起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今后发展会有反复,投资方向和管理方式会不断变化,比重会时高时低,但国有经济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不会退出西方国家的经济舞台。这是肯定无疑的。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占的比重很大。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资料,70年代中期,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中所占比重平均为%,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中,国有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在西欧诸国,国有企业产值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工业总产值的30%;80年代,多数西欧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20%以上。1982年,工业发达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平均占工业总产值的%,投资占%,就业人数占%。在1984—1993年的10年中,美国、日、德、英、法和意大利的政府投资在国内固定资本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平均为%、%、%、%、%和%。 国有企业在西欧一些国家居十分重要的地位。1995年,法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国防工业中,有国有或国家控股50%以上、职工超过500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有2158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投资占%,出口占1 6%,职工总人数(2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意大利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工业总产值的23%、投资的%、信贷业务的75%和就业人数的%。意大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五)·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1、表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 3、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国 别 概况原因 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 发明均出现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的 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 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主要有: ①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②基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 运动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工场手工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 产技术知识 ③必要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法国 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8 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 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 门也逐渐仿效。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法国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 的工业国家。但是发展速度没有赶上英国 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稳;②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 量存在,高利贷资本比较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 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 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很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 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美国 美国与法国同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 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到19 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①美国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内资 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 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②新发明的出现,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德意志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 革命。此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农业 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虽然有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是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俄 国、日本19世纪中期前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 开展了工业革命,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促使俄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完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进行 5、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最终于19 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伴而生 第二次快速发展—19世纪晚期

浅谈垄断资本主义

论文题目:浅谈垄断资本主义 作者 专业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时间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第二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 (3) 第三章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分析 (3) 3.1 垄断资源 (3) 3.2 政府创造的垄断 (4) 3.3 自然垄断 (4) 第四章解决垄断问题的方案分析 (4) 4.1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4)

4.2 管制 (4) 4.3 公有制 (4) 4.4 不作为 (5) 第五章结论 (5) 参考文献 (5) 摘要 当今社会垄断问题很普遍,在垄断的形势下,吃亏的始终是消费者,所以垄断问题很值得研究与解决,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什么是垄断,为什么会产生垄断,以及产生垄断的原因与一些解决方案的分析来研究,希望可以对垄断问题进行剖析与解决,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和廉洁高效的政府,从制度上消除腐败并以此凝聚民心,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垄断资本主义壁垒市场经济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及其体制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国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在原先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已经展开,按照价格机制配置的经济资源,其范围和深度都大大增加。我国各类经济主体凭借各自掌握的资源在市场上追逐收益、福利和利润,正在成为新的经济行为准则,在新的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行业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市场经济。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袁兵年201021100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型的,只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当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之时,形成了最受关注的美英模式、德日模式和瑞典模式。还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期间有过一些波折、经济危机也未曾停止过,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势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因而,在新世纪之初,要能够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客观规律,就需要我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解释,以确保社会主义在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有益做法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促进人类社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保持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1:三种模式的介绍 美英模式被广泛称为“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它是指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这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其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税收负担、严格控制货币、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其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渊源上,崇尚个人主义和充分的竞争性,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自由

放任的经济理论;在资源配置上,主张所有资源都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在决策机制上,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围,但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对经济有直接影响。 德日模式被称为“莱茵模式”,经过不可避免的文化改造以后,由欧洲传到了日本,其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它包含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的活力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市场应该享有最大的运转自由,这种运转自由首先表现在物价和工资方面;二是市场运行不能独自支配整个社会生活,它应该首先受到社会需要的平衡和制约,而国家则在其中起保障作用。社会市场经济根据本国实际在运行过程中,强调必须做到市场自由原则同社会公正原则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由社会调节或国家调节来实现的。 瑞典或北欧模式也被视为发达资本主义的一种典型模式类型,且以达到较高社会公平水平的高福利闻名于世。其推行的改良社会主义的政策和理论。其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首先,宣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是“自由、平等、团结、民主和劳动”,强调它既不同于以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民主与福利,也不同于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的自由和富裕,主张以团结的思想支配社会发展。其次,主张以较温和的方式,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其改良主义的政策和主张,逐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的过渡。再次,主张“经济民主”,也就是改变经济大权集中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