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简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简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简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简史:1870-197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系列之二

李民骐 朱安东

摘要:殖民主义条件下的第一次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把资本主义世界带入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工人阶级的压力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在战后采纳了社会民主主义政策;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由于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到上世纪7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又一次陷于了危机之中,世界资本主义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

关键词:自由贸易;社会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在上一篇文章中,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趋势之外,我们简单介绍了目前世界经济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极端的不平等、绝对贫困化、经济停滞和危机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到新自由主义阶段的,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从1870年谈起。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世界资本主义在新自由主义之前的3个发展阶段,即第一次自由贸易时期和全球化阶段(1870-1913)、战争、衰退和帝国的瓦解阶段(1913-1950)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1950-1973)。我们将会看到,正是由于第一次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的各种矛盾,从而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也正是出于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恐惧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采用了社会民主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从而带来了战后20多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但是社会民主主义政策并不能也确实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这种矛盾在“黄金时代”的后期逐渐表现出来从而终结了这一时代,并为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奠定了基础。

一、殖民主义条件下的自由贸易时期和全球化(1870-1913)

近些年来,有三个词在媒体和学术文章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它们是:全球化、自由贸易、自由市场经济。这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似乎这次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那么事实上究竟如何呢?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不是新鲜事物呢?我们先来看两段引文: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

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P254-255)

“伦敦的居民可以一边在床上喝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这个世界上他认为合适数量的各种产品,并合理地预期有人会将它们尽快地送到他的门口;同时,他可以用同一方式将他的资产投资到全球任一角落的自然资源和新成立的企业上;如果他愿意,不需要办理护照或其他手续,他就可以立即获得廉价的、舒适的、可以到达任何国家或气候区的交通工具;他可以派仆人到附近一家银行的营业部去采购合适的贵金属并且铸成钱币,然后,在对外国的宗教、语言和风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旅行。任何轻微的干涉都会使他感到极大的委屈和惊讶,因为他视这种生活和办事方式是一种正常的、理所当然的、永久的方式。”[2](P9-10)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1848年就已经给我们描述过当时的全球化的情况了,到1919年,凯恩斯给我们描述的就已经是一个甚至比今天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程度更高的世界。事实上,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个世界已经经历过一轮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了。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全面地描述这个时期世界经济的情况,而是主要介绍4个方面的情况:1、当时以英国为首的殖民帝国已经基本成型;2、英国是推动了自由贸易的最重要国家;3、由于自由贸易的影响,世界的贸易和海外投资快速发展;

4、世界经济在这个阶段较快地、不平衡地发展。

到1870年,以英国为首的殖民帝国已经基本成形,亚非拉等外围地区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其中英国占有了最大面积的殖民地,到1913年的时候,大英帝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4.12亿,是它本土人口的十倍。[3](P97)当时英国能成为世界霸主,是有相当的经济基础的。从表2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870年,英国在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9.1%,而当时美国只有8.9%,德国是6.5%,前苏联地区只有7.6%。也就是说,除了中国以外(在1820年的时候,中国在全球总产出中的比重还有三分之一左右,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接近30%,到1870年时,这一比重下降到17%,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当时它在经济总量上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不仅在经济总量上英国占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时所有国家里最高的。表3中的数据反映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英国当时是3191国际元(1990年价格),远远大于美国的2400国际元和德国的1800国际元。一般而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人均产出,它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当时,英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有优势,而且它同时还是世界的生产、技术和金融的中心,从而成为全世界的霸主。

表2、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GDP中的份额,1820-1998

年份 18201870191319501973 1998

德国 3.8 6.5 8.8 5 5.9 4.3

英国 5.2 9.1 8.3 6.5 4.2 3.3

前苏联 5.4 7.6 8.6 9.6 9.4 3.4

美国 1.8 8.9 19.127.322 21.9拉丁美洲合计 2.0 2.5 4.5 7.9 8.7 8.7

日本 3.0 2.3 2.6 3 7.7 7.7

中国 32.917.28.9 4.5 4.6 11.5亚洲合计(不含日本) 57.656.236 21.915.5 16.4

非洲 4.5 3.6 2.7 3.6 3.3 3.1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表B-20。

表3、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均GDP,1820-1913 (1990国际元)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德国 1058 1821 3648 3881 11966 17799

英国 1707 3191 4921 6907 12022 18714

前苏联 689 943 1488 2834 6058 3893

美国 1257 2445 5301 9561 16689 27331

拉丁美洲合计 665 698 1511 2554 4531 5795 日本 669 737 1387 1926 11439 20413

中国 600 530 552 439 839 3117 亚洲合计

575 543 640 635 1231 2936

(不含日本)

非洲 418 444 585 852 1365 1368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表B-21。

正是由于当时它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它的公司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具有竞争力,所以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自由贸易。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是被迫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以中国为例,在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大部分的标题里面都有“自由贸易”、“自由通商”之类的字眼。二是当时美国并没有加入这一轮自由贸易的浪潮。这一点从表4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表4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初期对制成品进口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在1820年,这些现在的发达国家均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他们的关税水平是比较高的。到1875年,由于受这一轮自由贸易浪潮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关税水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比如说法国从高度贸易保护国家变成了贸易保护程度不是很高的国家(关税水平降到了12-15%)。其中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最为积极,平均关税水平从1820年的50%左右降低到1875年的零关税。但是美国是个例外,它1820年的平均关税水平是35%-40%,到1875年关税水平不降反升,直到1913年仍然保

持在44%的水平上。美国的关税水平一直到1950年才真正降低,而这时它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霸主了。

表4、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初期对制成品进口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

1820 1875 1913 1925 1931 1950

法国 R 12–15 20 21 30 18

德国 8–12 4–6 13 20 21 26

日本 R 5 30 n.a. n.a. n.a.

荷南 6–8 3–5 4 6 n.a. 11

俄国 R 15–20 84 R R R

英国 45–55 0 0 5 n.a. 23

美国 35–45 40–50 44 37 48 14

注:表中数值为加权平均,占进口价值的百分比; R表示存在对制成品进口的许多重要的限制使得平均关税税率没有意义;n.a.表示没有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Chang, Kicking Away the Ladder,2002,p17)

由于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快速增长,这个时期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的平均实际年增长率是3.4%。[4](表4-2a)相应地,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870年的4.6%上升到了1913年的7.9%。[5](表3-2b)

与自由贸易相联系的是资本的跨国自由流动。跨国投资(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点从表5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表5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存量总值和外资存量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这一比重反映的是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控制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1870年的时候,这一比重还只有8.6%,而到1914年就上升到了32.4%,随后到1950年下降到4.4%,直到1998年这一比重还没有恢复到1914年的水平,只有21.7%。

表5、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存量总值:1870-1998

(年末值,10亿美元及百分比)

1870 1914 1950 1973 1998 当年价格 4.1 19.2 11.9 172 3590.2

1990年价格 40.1 235.463.2 495.2 3030.7 外资存量占发展中

8.6 32.4 4.4 10.9 21.7

国家GDP的百分比

注:表中数据为非洲、亚洲(不含日本)和拉丁美洲的合计。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 表4-3。

在这个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世界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2.11%,比前一个时期的0.93%及后一个时期的1.85%都要快。(见表6) 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轮不平衡的发展,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在1870年到191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反美国继续保持了最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达到3.94%,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德国的2.83%也远远高于英国的增长速度。正是由于不平衡的发展,从表2中我们看到,到1913年,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占全球产出的19.1%,是英国的两倍以上。英国从占世界产出份额的9.1%(1870年)下降到8.3%(1913年)。而德国也从6.5%上升到8.8%,超过了英国。不仅如此,到1913年,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超过了英国(见表3),美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显然已经岌岌可危了。而历史证明,这种霸权的替代很难和平的进行。

表6、世界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GDP增长率,1820-1998

年份 1820-701870-19131913-501950-73 1973-98

德国 2.01 2.83 0.3 5.68 1.76

英国 2.05 1.9 1.19 2.93 2

前苏联 1.61 2.4 2.15 4.84 –1.15

美国 4.2 3.94 2.84 3.93 2.99 拉丁美洲合计 1.37 3.48 3.43 5.33 3.02 日本 0.41 2.44 2.21 9.29 2.97

中国 –0.370.56 –0.02 5.02 6.84

0.03 0.94 0.9 5.18 5.46

亚洲合计(不含

日本)

非洲 0.52 1.4 2.69 4.45 2.74

世界 0.93 2.11 1.85 4.91 3.01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 表B-19。

二、战争、衰退和帝国的瓦解(1913-1950)

关于这个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麦迪森有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而晦暗的时期,它深深地打上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其间经济衰退的烙印。已经建立的自由经济秩序已经不复存在。……海外殖民帝国要么崩溃了,要么处于瓦解的边缘…… ”[6]

到19世纪末期,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和经济,不仅俄罗斯、美国和德国没有完全采纳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政策,其他许多国家已经事实上开始抵制自由贸易秩序,他们1913年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经高于1875年的水平。只有英国还在顽固地坚持这一政策。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萧条的威胁,以美国为首的

许多发达国家采用了与邻为壑的政策,纷纷提高关税,减少进口,最后,英国也不得不放弃了自由贸易的政策。(见表4)这时期美国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当时,美国事实上已经是世界技术和制造中心,其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变得举足轻重了。正是美国在30年代的深度经济衰退引起了世界经济的通货紧缩。如果当时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面对着世界性的经济萧条的时候,它应该扩大海外投资,增加从国外的进口,尽可能地把其他国家拉出经济萧条,至少是减轻这些国家经济下滑的幅度,重起新一轮的世界性的经济扩张。其他国家的经济扩张也可能把美国拉出经济衰退的泥潭。但是,为了自保,美国不仅提高了关税,而且从海外撤回了大量投资,进一步加深了世界经济萧条的程度。到1931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经远远高于1913年的水平(见表4),第一轮的自由贸易完全崩溃了。

在20年代,英国为了恢复伦敦战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维护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采取了压低工资和维持英镑价值高估的高通货收缩政策。导致了英国的失业率大幅度攀升,出口产品丧失了竞争力,最后不仅没能保住英镑的霸权地位和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使得相对国力进一步衰退,到195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的比重只有6.5%,比1913年又下降了1.8个百分比,而同期,美国的比重却从19.1%上升到了27.3%。(见表2)

在这个时期,同时出现了殖民帝国的瓦解和社会主义集团的形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就是民族解放斗争可以说是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1913年到1950年期间有一系列的国家脱离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解放。

战争和衰退不仅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而且使得资本主义声名狼藉。在二战快结束时,德国各主要政党领导人都认为,以后德国再也不能搞资本主义了。与此同时,人们看到,苏联不仅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大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大工业国。而且,人们看到苏联人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水平也迅速提高。两相对比,各自高下不言自明。因此,不仅许多欧洲和亚洲的新独立的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也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黄金时代(1950-1973)

这个时期一直被人们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绝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时期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而这又是与他们在此期间采取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以及为什么采纳这样的政策。

首先,我们看看二战结束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采纳社会民主主义政策的背景。第一个背景是他们面临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集团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并不是军事威胁,事实上当时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集团从来没有想过要

用武力来推广社会主义。这种威胁更多的是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苏联人民革命后在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其他各国人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迫使各国统治阶级对人民做出一定的让步。我们知道,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失业率,说到底就是缓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在二战快结束的时的一次听证会上,凯恩斯曾对英国国会的议员公开讲,要不你们就接受我的这一套政策,要不你就等着英国的工人像苏联的工人一样起来把你们推翻吧。第二个背景是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声名狼藉;第三个是积极参加战争打败法西斯主义的大众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经济权利。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在当时可选的只有三种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但在这种背景之下,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已经彻底破产了,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其他社会阶层已经不愿意再接受这种模式。但是社会主义模式对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接受这一模式就意味着要把他们的所有财产和各种特权都交出来,就意味着他们这个阶级的灭亡,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尽力避免的。剩下的唯有社会民主主义这条中间道路,走这条道路既可以保证他们的阶级利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要求。

最后,这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纷纷选择了社会民主主义这种模式。他们抛弃了自由放任经济学,接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厉行国家干预。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调整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建设福利国家。他们在工人阶级的强力推动下通过了最低工资法,建立了失业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等,事实上提高了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相应地,政府支出也大幅度增加。表7反映的是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我们看到,1950年与1913年相比,各国的政府支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增长,而到1973年,这个指标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有三个国家甚至超过了40%。

表7、西欧、美国和日本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1999

19131938195019731999

法国8.923.227.638.852.4

德国17.742.430.442.047.6

荷兰8.20a21.726.845.543.8

英国13.328.834.241.539.7

四个国家算术平均值12.029.029.842.045.9

美国8.019.821.431.130.1

日本14.230.319.822.938.1

注:a)1910.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 表4-9。

社会民主主义政策的另一方面是调节资本与资本之间关系,不但在国内通过各种干预手段调节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国际上调节各国资本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一方面是加强在微观领域调节和管制,例如,强制性地对金融行业里的银行、保险和股票市场实行分业经营。在宏观领域,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国有企业(有的国家甚至还尝试建立了指导性计划)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的关系(当然也在客观上调节了劳资关系)。同时,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吸取了大萧条时各国资产阶级互相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的教训,建立了布雷登森林体系来调节各国资本之间的关系。

这些政策的实施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期间,各国的失业率都得到了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国家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经济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91%,远远超过之前和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见表6)

但是,人们也会问,既然经济发展那么快,黄金时代为什么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呢?关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提出了许多解释,陷于篇幅,我们这里只介绍其中在我们看来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观点。要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就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又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经济方面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关于工人实际工资的斗争)。这两个矛盾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又集中体现在它们对利润率的影响。而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利润为目标的生产,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资本积累(投资)的速度,从而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速发展还是进入衰退甚至萧条。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失业人口叫做产业后备军,产业后备军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持续扩张的时候,产业后备军一般会逐渐缩小,当产业后备军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劳动力市场比较紧张的情况。这时,资本家如果解雇了一个工人,将难以找到另一个合适的工人来代替他。相反,工人如果失业以后,比较容易在另外一个资本家那里找到工作,这时工人的谈判能力就会上升,争取更高工资的期望和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工人工资往往会上升,而工人工资上升以后,就有可能挤压利润,利润的下降会带来投资下降进而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失业率会上升,工人争取更高实际工资的能力和愿望都会下降从而导致利润份额和利润率的恢复,进而带来投资的恢复和整个经济的复苏,进入下一个周期。(当然,纯粹从理论上讲,工人实际工资的上升并不一定带来利润份额和利润率的下降,但是,美国的历史数据,无论是从长期水平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确实验证了这种趋势。)

前面已经谈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目标之一是保持失业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黄金时代,这个目标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达到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争取更高工资的期望和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速度也比较快,一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速度,导致了利润挤压,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一方面,由于利润率的下降,资本家不愿意投资,有效需求

不足,经济停滞,即“滞胀”里的“滞”。我们再来看看“胀”,即通货膨胀。由于工人争取更高工资的能力和期望上升,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上升,对单个资本家而言,要保证自己的利润份额和利润率,就得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但如果每个资本家都这么做,物价水平就会上升。物价上升以后,工人发现自己的实际工资下降,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他们会要求资本家给涨工资而且往往能够实现这种要求。但工人实际工资的进一步上涨会导致资本家进一步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不断攀升。

在各发达国家内部陷于“滞胀”型危机的同时,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各种矛盾更加尖锐。这里我们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以及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二是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期望和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而这两点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来说都是不利的,加强了他们的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经济霸权的相对衰落的情况。首先,是美国在世界总产出中的份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表2中我们看到,1950年,美国占全球总产出的27.3%,而到1973年,已经下降到了22%。同期,德国从5%上升到5.9%,日本更是从3%上升到了7.7%,世界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这个体系霸主美国的变化。其次是美元霸权的相对衰落。美元霸权既是美国经济霸权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美国经济霸权的支柱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布雷登森林的体系的支柱之一就是美元币值的稳定。在二战结束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时,美国承诺任何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用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比价从美国换取黄金。这是当时世界各国同意接受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基础。而美国当时之所以敢于做这个承诺,是因为在二战结束时,全世界黄金储备四分之三以上都在美国。这一切在布雷登森林体系刚开始运行时都没什么问题。当时,因为美国拥有大量的生产能力而欧洲和日本的生产能力在战争中都遭到巨大的破坏,许多国家都希望买到美国商品,而要买美国商品就需要美元,所以美元就变得非常紧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日本和德国的兴起,美国商品在国外越来越不吃香,从而逐渐出现了美元过剩的情况,最后导致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经下降到30%左右。美国政府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如果继续执行原有的政策,美国的黄金储备很快就会流失殆尽。因而最后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不得不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随后,美元相对黄金大幅度贬值,一度达到800多美元才能换一盎司黄金的程度,目前是在300美元换一盎司黄金的比价附近波动。

如果说美国经济霸权的相对衰落反映的是美日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发展的话,那么两次石油危机反映的更多是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使得第三世界人民反抗意识越来越强,一个直接表现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两次石油危机的发生,这些都沉重地打击了以美国为霸主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正是由于这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危机不断。这种危机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个八国首脑会议,它的起源是1975年在法国朗布埃伊开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会议。在那个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发言的开场白就是劝说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不要对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作者注)失去信心。也就是说,当时,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已经使得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对资本主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在这个时候,对于包括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来说,怎么办的问题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再一次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2] Keynes,“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 Macmillan, London. 转引自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Angus,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OECD, 2001.

[4] 同上.

[5] 同上.

[6]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李民骐,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系;朱安东,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校区经济系。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 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 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 -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目录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还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间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念。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广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湖北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 都是合院的形式。 四川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上有组两路两进院的形象。包括主院和侧院,主院分成前后院。 前院比较扁长,有停歇过渡的作用。后院方整开阔,是主要庭院。院北有座堂屋,屋内两人对坐。可以看到庭前翩翩起舞的仙鹤。 侧院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做厨房杂务等辅助功用。后院比较狭长,可以用来做农活。院中竖立一个高耸的望楼,可能用作储藏、瞭望、警戒。这幅图像反映出蜀地汉代中型宅院的一个生活场景。 再比如郑州南关曲阜出土的汉画像石上,也有较为复杂曲折的两三进庭院。各地出土的大量图像说明,汉代民居建筑已经普遍采用了庭院布局的形式。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 王家瑞 【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 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东方尚未觉醒,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先后形成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两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第二国际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成灾。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各国左派加强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核心的左派集团。他们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斗争。1917年,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先后在六大洲成立起来。在方兴未艾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政权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亦于60年代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扩大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体,地域上横跨欧亚,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亚非拉10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40—5 0个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模式被推广到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

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

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 编者:审核人:王晓丹 课程名称: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 课程代码:1306421213 总学时数:32 课内实验时数:0 学分:2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理论基础教研室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工艺美术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世界建筑史主要是建筑文化史。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的生产能力和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就是这些能力与财富在建筑领域上的反映。世界建筑发展历史是人们认识与了解建筑及有关建筑文化最有效的知识途径。 世界建筑,从建筑知识和历史角度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建筑的含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建筑的不同风格和特点。课程主要以欧洲建筑发展历史为脉络,并将人类环境艺术发展的历史、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始终贯穿于其间,介绍世界建筑历史发展,研究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事件和代表性建筑。 建筑的设计离不开它的环境背景,对世界建筑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习和领略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环境设计特点、不同国家建筑上的光辉成就及建筑地域环境设计特点,并通过深层次平析从古到今历史上出现的种种代表性建筑、建造活动和建筑思想等各种建筑成就来识别各个时期的建筑环境设计特征,剖析形成这些建筑活动与建筑成就的社会、宗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形成关于建筑历史与传统关系的基本观念,提高认识建筑与环境所必备的理论素养。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设计课程后后,让学生在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历史发展的同时,对中西方建筑环境设计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对比。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讲:绪论 基本内容:建筑的概念、建筑的产生、我们国家的建设方针 建筑的产生[1];建筑的分类和分级、我们国家的建设方针[2];建筑的概念[3] 重点:对建筑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建筑概念的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世界现代建筑史(重点内容)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建筑方式和建筑思维方式的探索和成果 一、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 18世纪中期的欧洲,大部分国际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各国大都沿袭了自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传统,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存在两种不同的建筑:权贵的建筑和百姓的建筑。 资产阶级在十八世纪后半叶和十九世纪,终于成为欧洲和美洲的新权力阶级、统治阶级,他们不希望采用老的建筑形式,于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知识传统,但多是采用各种历史风格的大混合。 二、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生的折衷主义三个浪漫最具有代表性。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

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 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用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 于借用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影响注意。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大面貌,从而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 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高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 期的大量建筑,这时期的大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A、为发达的经济而建立的新型建筑 B、为解决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而建造的大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C、为炫耀拿破仑征服的功绩而建立的大型纪念性建筑。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3、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马风格为主,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和新建筑的涌现。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 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 450 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

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1964 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 1970 年共完成 15 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英国英国于 1861 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 12 米× 7.6 米之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 22 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俄罗斯 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俄罗斯规定在下列情况敷设综合管沟:在拥有大量现状或规划地下管线的干道下面;在改建地下工程设施很发达的城市干道下面;需同时埋设给水管线、供热管线及大量电力电缆的情况下;在没有余地专供埋设管线,特别是铺在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公文写作小试牛刀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卢米埃尔兄弟 C.鲍特 D.爱森斯坦 2.________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A.布努埃尔 B.鲍特C.奥逊??威尔斯 D.格里菲斯 3.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导演是________。 A.岩井俊二 B.小津安二郎 C.黑泽明 D.北野武 4.下列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的是__________。 A.广岛之恋 B.西西里的美丽传说C.魔戒 D.悲梦 5.“数字癖”是下列哪个导演惯用的技法___________。 A.王家卫 B.许鞍华C.蔡明亮 D.陈可辛一、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1918)(一)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1.卢米埃尔兄弟(世界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售票供应电影,其中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早期短片。 2.“电影特技之父”乔治??梅里爱(法)为电影开辟新天地乔治??梅里爱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创造第一座电影摄影棚;2.

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摄影手法;3.发明了许多特技,如淡出、淡入、叠印、多次曝光等。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他被公认为“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一直作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原因,法国被誉为“世界电影的故乡”。(二)美国电影(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电影) 1.爱迪生开创美国电影之先河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全美电影首次商业公映,这标志者美国电影的开端。 2.埃德温??S??鲍特开创电影剪辑之先河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揭示了电影剪辑的叙事潜能,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创作的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 3.电影艺术诞生的诞生与“现代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格里菲斯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作为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最早提出“蒙太奇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4.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崛起,并从一战期间,称霸世界影坛。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1919~1930)(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对世界电影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表现性蒙太奇”,重在表意。《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母亲》/1926年。(二)“意

(整理)世界建筑涂料的历史.

世界建筑涂料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涂料是一种经过保护处理墙体的与之相适宜的建筑装饰材料。它与基层结构相结合,分别能满足建筑物防水、耐候、牯结、抗侵蚀、抗弯、保色、隔音等多种性能的要求,具备现代建筑物所必需的多种功能;它不仅可以保护墙体.而且可以美化建筑物,是目前理想的墙体装饰材料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中,成为现代化城市立体艺术不可缺少的极其活跃的 1 建筑涂料的生产和使用历史 人类生产和使用建筑涂料已有悠久历史,其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①天然成膜涂料的使用时期 天然成膜涂料——大漆应属于最早的建筑凉料。早在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代就开始使用大漆来保护庙宇楼阁;战国时期,我国就能使用桐油和大漆来制造复配涂料。公元年初,*人开始应用阿拉伯树胶制作涂料,希腊人开始掌握了蜂蜜涂料技术 1 7世纪后.中国涂料技术和印度紫胶(虫胶)涂料传人欧洲,欧洲从此开始发展涂料生产。 ②建筑涂料工业形成时期 自从1 798年英国创立第一家涂料厂以后,到19世纪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涂料厂,如法国在1820年,德国在1 830年,奥地利在18,13年,日本在1881年开始开办涂料厂;中国在1815年开办了第一家涂料厂———上海开林油漆厂,世界从此进人了涂料工业化生产时期,从而改变了工业化初期生产的涂料施工时要调配并稀释的状况。 ③合成树脂涂料时期 到19世纪中,随着台成树脂化学工业的发展,建筑涂料进入了合成树脂涂料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合成树脂涂料发展迅速: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丙烯酸树脂建筑涂料;5O~60年代,美国研制了用丁苯胶乳制水乳胶建筑涂料;随后又开发了聚醋酸乙烯乳胶涂料和丙烯酸乳胶涂料,从而奠定了现代建筑涂料的基础。 2 建筑涂料的现状 建筑涂料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因其能耗低、成本低、自重轻、无接缝、可防水、安全、容易更新、色彩丰富等优点,因此大量使用涂料来装饰建筑物,已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世界潮流。目前,全世界建筑涂料产量正以年增长率3.4 的速度增长,市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西欧、北美、东欧、日率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亚太地区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发展极为迅速。据有关资料介绍,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

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1 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3) 二、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3起源 (3)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样本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能够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能够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 也就是住宅, 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 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 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立了人造穴 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 建筑单体还比较 独立分散, 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 商周时期建筑遗存开 始增多。商周时期中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土房基 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现, 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 落遗址, 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 它的平面是一个日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 廊、室, 还有两边的塾、厢, 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 院空间组织。这是中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文献方面, 《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士大夫 住宅的平面形制, 庭院式住宅门、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 之处, 因此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能够看作是汉族习用 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依然缺少地面遗存, 但根据汉 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 筑图像, 建筑史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 的一个基本概念。首先, 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 出现。如广东出土的明器陶楼, 有小型的三合院。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完整版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及发展趋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3) 二、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起源 (3) 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世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 D.商业 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 3.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4.苏联新经济政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把大型工矿企业交给国家经营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实行全国电气化 D.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5.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 6.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A.1928年 B.1933年 C.1937年 D.1945年 7.苏维埃国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 B.内战结束后的1921年 C.苏联成立时的1922年 D.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 8.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C.法国 D.苏联 9.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的时间是() A.1917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2年 10.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首先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有() ①白俄罗斯②哈萨克③立陶宛④俄罗斯联邦⑤乌克兰⑥外高加索联邦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1.在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时期,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颁布新宪法 C.恢复经济 D.开展外交工作 12.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3.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联盟的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4.在全国基本实现和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了,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15.1924年,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时说:“共产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斯大林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2)这种政策对苏联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syuzhet与情节(“休热特”俄国形式主义术语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 ) 为电影叙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 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西部片1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也被称 作牛仔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的茫荒的原野,是关于美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并将文学语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克鲁兹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西是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1938年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 .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部片之一,凯文 2、歌舞片多由歌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 改编的影片。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优美、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世纪20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强盗片3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 背景的类型片,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其三,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警匪片。此外,诸如《美国往事》、《好伙伴》、《巴格西》等以强盗生涯为内容的传记式强盗片。 新一代犯罪电影,如大卫林奇《蓝丝绒》、《心中狂野》;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昆廷塔仑蒂诺《低俗小说》等。 、恐怖片 4(又译为《化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杰克医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 发展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天然洞穴之中走出来,开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为建筑材料,这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中国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是依附于建筑的发展,从建筑的发展就能看出建材的发展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