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语言的变异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计 10 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计 10 分)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 5 分,计 20 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计 30 分)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 15 分)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 15 分)(错)1. 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 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 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 70 分)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
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
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
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A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 uncle ”,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 ,, 等词对应。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演变的原因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2.社会群体的接触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1.语言内部语音、词义、语法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2.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 p.193-194不平衡性语言各个要素的演变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变化速度最快语音变化速度较慢语法变化速度最慢语言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不变有些地区这样变有些地区那样变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p.198黑话 p.19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较小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语音差别最大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p.20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不同地区、不同社群甚至不同个体之间的语言使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变异与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变异与变化的社会因素,语言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社会地位是一种决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属性。
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地位较高的人往往使用更加规范、标准的语言,而地位较低的人则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口语化、方言化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上,还表现在语音、语调等方面。
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往往更注重书面语的准确使用,而地位较低的人可能更多地使用俚语、口头禅等非正式表达方式。
二、社会群体与语言变异社会群体包括各种社群、团体和群体,其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认同与归属感。
语言变异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群内的成员往往使用共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这种语言变异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的专业词汇、行业术语上,以及特定社区独有的俚语、隐语等。
例如,在不同的年龄群体和职业群体中,人们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他们所属的社群身份和特点。
三、媒体与语言变异随着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其对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媒体以其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成为介绍和推广不同方言、语言变体的重要平台。
不同地区的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平台促进了语言变异的发展。
例如,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网络直播中,各种地方方言和特定社群的特殊语言表达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四、社会变革与语言变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语言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习惯、词汇使用以及语法结构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社会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新兴行业和新的专业术语,也推动了语言的变化。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语言学纲要》7语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具体说来: 具体说来: 语音: 语音:中古字母 双语现象 方言岛 黑人英语 词汇: 词汇:新旧词 网络语言 词义的演变 借词 语法:新兴的使动/被动格式 语法:新兴的使动 被动格式 新兴的插语法 先词后置 无定冠词的产生 欧化句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和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 ----分化与统一 ----分化与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会的统一而统一. 会的统一而统一. 分化与统一是语言发展中的两个基本 过程. 过程.这两个基本过程的发展方向是 不同的,所具有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所具有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法国贵族的沙龙语言和闺秀语言. 法国贵族的沙龙语言和闺秀语言. 西方上层社会曾经流传的"客厅语言" 西方上层社会曾经流传的"客厅语言" 《林海雪原》黑话密语. 林海雪原》黑话密语. 天王盖地虎
客厅语言称日历为"将来的记录",把擤鼻 称日历为"将来的记录"
涕说成"轻松了一下鼻子" 涕说成"轻松了一下鼻子",杯子有臭味说 杯子行为不好" 成"杯子行为不好",女主人招呼客人坐时 就说" 就说"请满足这把椅子想要拥抱你的愿望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莎士比亚, 吧".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莎士比亚,莫里哀 等戏剧中很常见:贵族要发动战争, 等戏剧中很常见:贵族要发动战争,他会这 样说: 我衷心悲伤, 样说:"啊!我衷心悲伤,因为我必须拔出 我腰间的剑,使人间平添多少寡妇! 我腰间的剑,使人间平添多少寡妇!"看到 对方流泪: 对方流泪:"为什么你的眼睛噙着满眶的伤 心之泪,就像一条涨水的河流, 心之泪,就像一条涨水的河流,泛滥到它的 堤岸上了. 法国喜剧家莫里哀《 堤岸上了." 法国喜剧家莫里哀《讲究 客套的女子》 客套的女子》
第七章,语言的变异

(二)地域方言的特点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 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 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 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 大,但念出来,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 如:
苏 州 话 北 京 话 俚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 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 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 这个天实在讨厌,吃中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 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口老会得落雨格介? 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 又 弗 是 黄 梅 天 , 现 在 是 年 夜 快 呀 ! 是快年三十啦!
社会方言的系统性并不是非常稳固的,尤其 在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如医药界, 我国南方和北方医药界的社会方言在语音上 就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 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会由于受到交际 环境和交际对象不同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 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我们提到 方言时,是不包含社会方言的。
20C 70S 美国英语中有一些流行的黑话和隐 语,如:
A-bomb (原子弹) —— 含有海洛因或鸦片 等毒品的香烟 move out!(搬走)——偷、盗
隐语
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据清代翟灏《通俗编》卷 38 记载: “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仓卒聆之,不知为何等语也。有四平市语 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 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 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灞陵桥,九为救 情郎,十为舍利子。意义全无,徒以惑乱 听闻耳。”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2、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1)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或方言本身的发展规律) 不同语言的表现不同(俄语无量词;汉语量词多,少形态变化) 汉语中的特殊内部规律: A、腭化规律:中古 “见组”[k k’ g x]和 “精组”[ts ts’ dz s x]在[i][y]前时,变成舌面音(腭音) B、普通话闭音尾音节减少。[-p –t -k][-m –n -ŋ]合并。 C、浊音清化规律。 D、双音化规律。
语言发展的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1、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影响(语言的社会性)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的任何变化 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 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 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二、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
语言发展包括个体要素的发展和整体系统的发展。 个体要素的发展:临时性变化→个性特点,尚未固定 历史变化→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化和更替→ 历史固定下来的语言事实,新旧要素的演变 临时变化与历史变化是辨证统一的,其中,历史变化是语言发
展的主要内容;临时变化可以转化为历史变化: 言语成分→临时变化→语言成分→历史变化 整体系统的发展:共时变化 历时变化
语言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
1、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 本条件
2、语言发展不平衡→语言各要素中,语法发展最慢,词汇发 展最快
3、不同语言的发展差异很大→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 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方言的系统性并不是非常稳固的,尤其 在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如医药界, 我国南方和北方医药界的社会方言在语音上 就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 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会由于受到交际 环境和交际对象不同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 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我们提到 方言时,是不包含社会方言的。
人们常说的:“官腔”“学生腔”或老百 姓称自己的话是“大白话”等现象,都是对 某一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的概括,这 种“腔”“话”就是一种社会方言的通俗说 法。
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 能有自己的特点。
如北京一些年轻女性在发声母 j、 q、 x, 带有明显的齿间特征,被称为“女国音”。 但社会方言最明显的特点是一部分用词的不 同。如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有各自 的一些特殊用语,如医药界的“处方”、 “急诊”等;不同的学科也有自己的术语, 如语言学的“音质”、“语法意义”等;不 同的阶级有自己的特殊用语和对一些词语的 特殊理解。
地域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分支,它是 某一地区成员使用的语言地方变体。 如:现代汉语的方言有 7种:北方方言、吴 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 粤方言。英语也可以分为东部、西部、南部、 北部、中部和苏格兰六个方言区。
(一)地域方言的成因 关于方言的形成有两个传说:
《圣经》宗教故事
(二)地域方言的特点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 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 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 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 大,但念出来,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 如:
苏 州 话 北 京 话 俚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 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 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 这个天实在讨厌,吃中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 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口老会得落雨格介? 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 又 弗 是 黄 梅 天 , 现 在 是 年 夜 快 呀 ! 是快年三十啦!
(词句分析 略)词汇的差别虽然比语法大, 但还可以看懂。而让北京人去听苏州人说这 一段话,恐怕只能听懂两三成。所以,地域 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方言 语法的差别较小。
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
1.语音: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如:现代汉语方言中,在声母方面,吴方言 和部分湘方言有浊塞音( 如[b]爬、[g] 他、 抱),浊塞擦音(如[dz],“箸”)。其他方言
一般只有清塞音、清塞擦音。在韵母方面,
北方方言和吴方言没有鼻音和塞音韵尾,粤
方言和客家方言都有。
2. 词汇:方言之间在词汇和词义方面也存在 差异。 方言词汇差别主要表现在:相同的事物有不 同的称呼。如: 汉语中“小孩” :北京话——小孩儿 苏州话——小干 长沙话——细人子 广州话——细佬哥
一种语言为什么会分化为不同的社会方言或 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主要 的不同特点?
语言分化为不同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 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 快慢的不同,是语言演变在语言外进展的不 平衡。
第二节
一、地பைடு நூலகம்方言
地域变异与社会方言
第六章 语言的变异
1.能阐述语言地域变异的成因,能概括地域 方言的特点。 2.能讲述地域方言跟社会方言的区别。 3. 能举例阐述社会方言的类别(性别变异、 年龄变异、阶级阶层变异)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推荐书目]
1.《社会语言学教程》,游汝杰 邹嘉彦著,复旦大
学出版社 2009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1.确定的范围不同。
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 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范围。
2.表现的特点不同。 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 方面,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 本表现在一般词汇上。 3.发展的方向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 言。 (成因)
3.语法:方言间在语法上的差异要比语音 和词汇小很多。 汉语不同方言语法上差别主要表现在语 序上。 北京话:你先走 你先吃 左转 客人 生鱼 拥挤 广州话:你走先 你食先 转左 人客 鱼生 挤拥
北方方言:火车比汽车快。 客家方言:火车比汽车过快。 粤方言:火车快过汽车。
20C 70S 美国英语中有一些流行的黑话和隐 语,如:
A-bomb (原子弹) —— 含有海洛因或鸦片 等毒品的香烟 move out!(搬走)——偷、盗
隐语
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据清代翟灏《通俗编》卷 38 记载: “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仓卒聆之,不知为何等语也。有四平市语 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 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 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灞陵桥,九为救 情郎,十为舍利子。意义全无,徒以惑乱 听闻耳。”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是形成 地域方言的重要条件。 如:德意志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分裂为许多封 建公国,各公国之间的政、经、文联系逐渐 减弱,统一的德语逐渐发生分化,方言随之 形成。
(3)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地域方言 的形成。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匈奴、 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居中原,相 继在北方建立政权,而原来统治北方地区的 司马氏政权迁至江南,大批北方人也相继南 迁。这样,在北方地区,匈奴、鲜卑等族人 民学习和使用汉语,给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影 响。在南方地区,南迁的北方人把北方话带 到南方,与当地方言乃至于南方少数民族语 言相互影响。
日历——将来的记录 请满足这把椅子想要拥抱你的愿望吧 (女主人招呼客人坐) 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在《死魂灵》 中描述H城贵妇们的话语: 我擤了鼻涕——我轻松了一下鼻子 这只杯子有臭味——杯子行为不好
常见例子: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
啊!我衷心悲伤,因为我必须拔出 我腰间的剑,使人间平添多少寡妇!
(一)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
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有一定的社会 地位,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讲话者所属阶层、 行业的不同,在具体的场合常使用一些特殊的 词语,称“阶层惯用语”或“行帮语”。
*阶层变异
有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上层分子在一定场合 下使用一些有别于全民通用的词语,这种阶层 惯用语也称为“客厅语言”。
(贵族要发动战争)
为什么你的眼睛噙着满眶的伤心之泪, 就像一条涨水的河流,泛滥到它的堤岸 上了。 (看到对方流泪)
阶层惯用语不是独立的语言,
没有自己的语音和语法系统,而是
在全民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特
殊词语。
*行业变异
行业语是社会上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为了生产和 工作的需要而使用的专门用语。语言的行业变异是 社会发展、职业分工的结果。
澳大利亚神话
(1)人口的集体迁徙、地理的阻隔是导致地 域方言形成的基本原因。
如:汉语客家方言的形成就是由于东晋明 朝初年,原来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居民三次向 南方地区集体迁徙形成的。
汉语闽南方言的形成,也是移民的结果。
苗语的方言差异也很大,这与苗族的不 断迁徙,地域分布的特点、交通往来不便有 很大关系。
一平头 二空工 三眠川 四睡目 五缺丑 六断大 七皂底 八分头 九未丸 十田心
行业语、隐语、黑话都没有独立的语言结构
系统,只是在共同语或者地域方言的基础上, 按照构词规则组成一些特殊词语,或者给已 有词语附上另一种意义。
(二)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
1.性别变异
60 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 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 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 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 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
方言与方言之间尽管变异很大,但由于有共 同的语源,在语言的基本结构上仍是共同的 方面占主导地位。
例如汉语方言都有声调,都以词序和虚词作 为语法手段等。
方言发展的前途大概有三种:
1. 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语 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 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社会方言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变异形式, 即黑话和隐语。
黑话
传杰和张垛爷走马帮,碰上了土匪: 张垛爷说:“爷,给个话。” 那人说:“我满转(什么都干),插旗(寻找目标) 呢,口渴(没钱),只好别梁子(打劫)。” 张垛爷说:“兰头不海(钱不多),我还有活窖(很 硬的关系)。” 那人站起上下打量张垛爷,一拍腰。张垛爷左手四指, 右手三指交叉一揖。 那人说:“我看你是星(冒牌)!” 张跺爷说:“楼子(太阳)在上,倒阳切裂(东南西 北)任你打听。” (《闯关东》 第319页)
地域方言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如:汉语闽南方言是在人口迁徙、封 建割据、地理阻隔、外族语言影响等因素共 同作用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一种方言内部,如果不同地区的人说话仍 有差异,即存在地域方言性质的分歧,那么, 就可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对该方言做进一步 分类,一般可分为次方言、土语、次土语等。 如:北方方言有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 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