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历年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历年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2002.4 1.如何科学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2.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1)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利用特定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2)缺点:由于幼儿在实验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导致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3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对幼儿的影响.(1)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2)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3)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等。

4.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1)缺失:缺少兄弟姐妹和儿童玩伴;(2)独特:经历比较特殊;(3)家长—子女关系

5.心理发展不均衡的表现(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6.什么是依恋及类型(1)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情感上逐步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2)依恋有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

2002.10 1.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个有什么特点?(1).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思维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2)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中,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它又分为两个小阶段:前概念阶段、直觉思维阶段。

2.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1)儿童情绪冲动性逐渐减少,(2)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什么?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征的一般性和个别性?

是指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一般性和个别性之间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的辨证关系,不能用一般性来否定个别性,更不能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

4.创造想象的发展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是有一点改造(3)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

5.如何培养和保护听力(1)避免噪音污染(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觉

2003.4 1什么字.幼儿容易认识(1)字大、清楚(2)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3)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4)字形结构简单(5)多次重复、(6)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

2.想象夸张性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3.(1)消极词汇是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积极词汇是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举例说明。幸福是能理解但不会用是消极词汇,高兴能理解又能运用就是积极词汇

4.思维发展的特点(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5.记忆策略(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

6.什么是原始情绪(1)又称为本能的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的情绪表现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它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直接关系。(2) 原始情绪的种类:怕、怒、爱。。

2003.10 1.交往的作用(1)与成人交往活动中,儿童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是以成人为中介实现的。(2)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3)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4)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5)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2.(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1)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

3记忆容量增加的表现(1)儿童记忆广度的增加(2)儿童记忆范围的扩大(3儿童工作记忆的出现。

4.活动动机发展的表现(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5.(思维直观行动性发展的表现1)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2)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3)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6.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不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3)第三阶段: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2004.4 1.皮亚杰(1)前运算阶段分为:前概念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

(2)前概念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是“自我中心思维”、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能反映事物的一些逻辑,同时又受到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因此又称为“半逻辑”思维

2.(1)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2)游戏言语特点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

3.(1)儿童的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

(2)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的概括就是直观概括。儿童用使用物体的动作对物体进行概括就是动作的概括。儿童开始借助语词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就是语词的概括。

4.气质类型的划分(1)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启动迟缓型

5.感知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短(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6.游戏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游戏可以促进有认知能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3)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2004.10 1.社会环境的作用(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1)判断形式间接化(从直接判断发展到间接判断)。(2)判断内容深入化(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发展到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3)判断根据客观化(从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4)判断论据明确化(从没有论据到逐渐意识到要有论据)

3高级情感的特点及趋势.(1)道德感:小班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中班比较明显掌握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感,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而且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大班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2)美感逐渐发展,能体验到美,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3)

理智感逐渐发展起来,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4.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1)幼儿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5.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1)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

2005.4 1.3-6岁幼儿无意记忆特点(1)无意记忆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2.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4.再造想象的特点(1)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5. 3-6、7岁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表现(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6.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最初的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2005.10 1.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影响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3)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3.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到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到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4.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方法逐渐发展

5.学前儿童移情发展的特点(1)对别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在4到6岁

6.思维工具的变化(1)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是表象,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2)动作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是由小到大。

2006.4 1.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2.无意想像的特点想想无预定目的,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想主题不稳定。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3.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1)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简要说明)

4.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促进儿童知觉的发展(2)记忆影响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3)记忆促进儿童言语的发展(4)记忆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5.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发展的阶段性:儿童心理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一定

程度,便发生质变,表现出带有一些本质性的差异,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四、案例题(10分) 平平看老师倒水和帮妈妈洗鞋子

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片面性。儿童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它们不善于全面地看待问题,只能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维度

2006.10 1. 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儿童的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2.阅读需要的准备.(1)掌握有关词汇(2)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3)掌握基本阅读技能(4)培养阅读兴趣

3..半岁后手动作的发展表现(1)双手配合。(2)摆弄物体(3)重复连锁动作。

4..情绪的发展作用(1)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影响儿童交往的发展(4)情绪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

2007.4 1..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首尾规律(3)近远规律(4)大小规律(5)无有规律

2.1-3岁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

3..如何培养情绪(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2)成人的情绪自控(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4. 理解发展的趋势:(1)从对个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相关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3从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2007.10 1.. 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其特点是:.(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

2. 情绪社会化的趋势.(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映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3.移情能力发展特点(1)对别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在4到6岁

2008.4 1. 感觉和知觉的作用意义(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2. 理解无意3-6岁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3儿童语句变化的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008.10 1.记忆发展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从再认发展到回忆)。(3)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广度增加、记忆范围扩大、工作记忆出现)。(4)记忆内容变化(从运动记忆发展到语词记忆)。

2.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3)想象的目的计划

非常简单(4)想象的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2009.4 1.幼儿观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2.儿童句型的发展特点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3.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2009.10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遭遇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2.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化行为得到发展(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出现

3、移情能力的发展趋势(1)对别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在4到6岁

2010.4 1.情感发展的三个表现(1)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2.想象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性格初步形成的表现(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 自言自语的形式是什么?如何对待?儿童言语中的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儿童出声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游戏言语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出现困难时出现。成人对儿童的出声的自言自语要正确对待,不要斥责、阻止或嫌孩子,而应该帮助和引导他发展成为真正的内部语言

2010.10 1.1-6个月心理发展的特点(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

2.口吃原因及方法(1)幼儿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更多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3-4岁时口吃的常见期。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幼儿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

3.如何激发动机帮助发展动作和意志行动(1)激发幼儿的兴趣(2)鼓励和增加幼儿的自信心(3)幼儿自己的态度

2011.4 1.个体形成的主要标志(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稳定性的增长(3)独特性的发展(4)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如何保护和培养听力(1)避免噪音污染(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力

3.情绪社会化的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情绪中社会化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4.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因素: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挫折

5.学前儿童思维具体形象性的主要特点: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近视性

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幼师,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 尊师爱生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 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 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 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 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 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精编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0210206033137)

1 心理学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 学进行研究 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 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 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3)运 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 )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 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 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 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 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 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 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 组、控制组) ,④ 2.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修订

统计学简答答案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 (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 (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与样本量的关系。 (1)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和估计时所希望的估计误差。 (2)关系: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样本量的大小与置信水平成正比。置信水平越大,所需样本量也就越大; 2)样本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 3)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允许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小。 3.简述统计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1)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2)按收集方法: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按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特点:(1)按计量尺度分时:分类数据中各类别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间的顺序是可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2)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3)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4.在假设检验中,当不拒绝原假设时,为什么不采取“接受原假设”的表示方式? (1)在假设检验时,当拒绝原假设时,表明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当没有拒绝原假设时,也没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2)采用“接受”原假设的说法,意味着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了原假设是正确的。但由于原假设的真实值是什么并不知道,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并不等于能够证明原假设是真的,它仅仅意味着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只表示手头上这个样本提供的证据还不足以拒绝原假设。5.什么是判定系数?它在回归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判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记为R2,公式为:R2,=SSR/SST. (2)在回归分析中,R2,主要是用于测度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取值范围是[0,1]。R2,越接近于1,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R2,越接近于0,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差。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R2,=1,拟合是完全的;如果R2,=0,回归直线对数据完全没有拟合。 6.解释95%的置信区间 如果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那么,用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7.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估计区间,该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的。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以对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8.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不同? 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以下几个: Φ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v相关系数 (1)Φ相关系数:描述2×2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且Φ系数没有上限。 (2)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主要用于大于2×2列联表的情况且c系数小于1.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