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菌有效化学物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杜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杜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杜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对杜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杜仲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症、阿尔兹海默症、衰老和性功能低下等。

目前发现的杜仲化学成分共有70种化合物,包括27种木质素、6种环烯醚萜、13种酚类、9种甾体和萜类、8种黄酮和7种其他化合物。

但这些化合物的潜在活性和潜在毒性以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仍需通过系统生物学和系统毒理学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和筛选。

标签:杜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The Research Review of th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he Bark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ZHANG ShuainanLI Xuzhao*Pharmacy Schoolof Guiy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he bark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O). In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in vivo and in vitro,Eucommia ulmoides has showed treatment effect on 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diabetes,obesity,osteoporosis,Alzheimer’s disease,aging,and sexual dysfunction and so on. There are 70 component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EO bark,including 27 lignans,6 iridoids,13 phenolics,6 steroids, 3 terpenoids,8 flavonoids and 7 other compounds. However,the potential activities and toxicity of these compounds and mechanism are not been clarified and need to be developed and screened by system biology and system toxicology research method.Keywords:Bark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Compounds;Pharmacological Action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杜仲科杜仲屬多年生落叶乔木,其药材是杜仲树的干燥树皮。

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研究进展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贫血、疲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其中,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因此,明确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对于黄芪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一、黄芪甲苷的生物学活性黄芪甲苷是黄芪中的一种单体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3,6-二葡萄糖基芪苷-7-葡萄糖基芪苷,分子量为782。

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

其中,黄芪甲苷的抗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抑制作用。

抗氧化作用表现在黄芪甲苷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损伤。

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黄芪甲苷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免疫功能。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表现在黄芪甲苷能够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防止神经细胞的死亡。

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是对黄芪质量的评价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

其中,一般采用C18反相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25:75,体积比),检测波长为254nm。

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黄芪甲苷的同时定量,其检测限低至0.82ug/mL。

3.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黄芪甲苷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等特点。

该方法采用黄芪甲苷在荧光素(FL)存在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荧光产物,再利用荧光光谱仪检测荧光强度进行测定。

该方法的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0.128ug/mL的黄芪甲苷。

4.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黄芪甲苷在紫外光下吸收特定波长的原理进行测定。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一、概览哎呦这可是个不小的课题啊!不过别着急,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实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话说这苦参可是一味神奇的中药,据说它含有丰富的抗菌成分,对各种细菌、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通过提取苦参中的这些抗菌成分,看看它们在物体表面到底能不能起到抗菌的作用呢?这可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实验哦!A.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抗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因此研究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的作用机制和方法,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B.目的和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苦参提取物对物体表面的抗菌效果,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第一种方法是将苦参提取物涂抹在物体表面,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仍然有细菌生长。

第二种方法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将苦参提取物涂在物体表面,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仍然有细菌生长。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苦参提取物对物体表面抗菌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抗菌方法。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过去的研究中,苦参提取物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例如一篇发表在《中国药学杂志》上的研究报道了苦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

此外另一篇发表在《中药材学报》上的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然而目前关于苦参提取物抗菌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一些研究认为,苦参中的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原因。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炙甘草是一种传统中药,由于其药理作用广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研究表明,炙甘草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皂苷、有机酸、氨基酸、鞣质、芳香酮和黄酮等。

其中,甘草酸是炙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溃疡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酸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并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达到抗氧化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能保护胃粘膜,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具有抗溃疡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甘草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除了甘草酸,炙甘草中的其他化学成分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甘草苷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解痉、镇痛、降血压、抗过敏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苷还可以通过减少离子通道的开放,抑制神经传递,发挥解痉和镇痛作用。

甘草皂苷是炙甘草的一类重要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皂苷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此外,甘草皂苷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此外,炙甘草中的氨基酸、有机酸和黄酮等化学成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氨基酸可以作为机体的基础组成部分,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过程,对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有机酸具有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研究发现,炙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作用。

综上所述,炙甘草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天花粉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天花粉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天花粉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天花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天花粉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天花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天花粉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接着,重点介绍天花粉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皂苷等,并分析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探讨天花粉的药理活性,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天花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天花粉的主要化学成分天花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从天花粉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药理活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与多肽、氨基酸、酶类、黄酮类、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等。

多糖是天花粉中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天花粉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多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蛋白质与多肽也是天花粉中的重要成分,这些成分在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多肽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为天花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天花粉中的重要化学成分。

天花粉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能够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酶类在天花粉中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酶类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能够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

其中,某些酶类还具有特定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等,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辅助作用。

中药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9-23T01:23:43.93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0期5月作者:惠海蓉,杨浩男,冯紫茜,孙小雯,高洁*,柳松[导读] 中药槐米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甾醇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惠海蓉,杨浩男,冯紫茜,孙小雯,高洁*,柳松(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中药槐米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甾醇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本文对槐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为槐米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槐米,药理作用党参(Codonopsis Radix),属桔梗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地多为中国北方海拔1600-3200米的山地丛林或灌木丛中,具体主要位置分布在四川, 重庆,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区。

别名:上党人参丶防风党参丶黄参丶防党参丶上党参丶狮头参丶中灵草丶黄党等。

党参的植物形态为草质藤本,除叶片两面有密集的绒毛外全体近乎无毛。

根部肥大肉质,形为纺锤状或纺锤状椭圆体,分枝较少,中部以下略有分枝,表面呈灰黄色。

叶在主茎及侧枝上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片呈卵形,窄卵形或披针形,顶端钝或急尖,基部为楔形或圆钝状,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边缘呈浅钝锯齿。

全体有纵皱纹,植根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皮部淡黄白至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1.党参化学成分对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党参的主要成分含多糖,植物甾醇,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类,磷酸盐,挥发油等复杂物质。

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鉴定出党参炔苷,色氨酸,苍术内脂Ⅲ,大豆黄素等多种化合物。

党参多糖和党参炔苷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活性成分对党参进行鉴别,二者的含量也可作为党参的质量评价指标。

药用党参同属近缘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基本相似,但在含量上差异显著,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其栽培技术,采收时间和炮制方法的不同都可能造成党参成分和含量的区别。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 用研究进展
目录
01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
02 北沙参的药理作用
03 研究现状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北沙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津伤口渴、阴虚发热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北沙参化学成分和药理 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北沙参的认识逐渐加深。本次演示将综述北沙参的化学 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白芍化学成分分析
白芍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苯丙素类化合物、多糖等。挥发 油是白芍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白芍 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苯丙素 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多糖是 白芍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随着人们对葛根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对葛根药理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葛根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机制 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有关。
内容摘要
在临床应用方面,葛根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以及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同时,葛根还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炎、抗菌等治疗中。 在剂型选择方面,葛根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以满足 不同的临床需求。
皂甙是北沙参的另一种重要成分,主要包括阜苷类和三萜皂苷类。这些皂甙 具有祛痰止咳、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新陈代谢也有 很好的效果。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
生物碱是北沙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岩藻甾醇碱、珊瑚菜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滋阴润燥、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威灵仙,中药材,研究进展,化学成分,药理性质,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展望。

威灵仙,别名铁灵仙、草灵仙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材的植物。

据史料记载,威灵仙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本文将综述威灵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已成功分离出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

在威灵仙的药理性质方面,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威灵仙还具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等功效。

这些药理作用的发现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近年来,威灵仙在肿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支气管哮喘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

研究发现,威灵仙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定量和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包括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其活性成分;定量研究则通过对威灵仙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分析方法则涉及对威灵仙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解释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威灵仙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威灵仙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威灵仙的系统性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威灵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患儿局部组织坏死留下瘢痕。通过临床观察,多巴胺药物渗漏引起的变性用酚妥拉明封闭效果好[1]。普鲁卡因可阻断局部恶性传导,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314 封闭的方法 用415~515号半针头肌内注射,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进针角度以15°~20°为宜,药物注射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刺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以阻断渗漏的药物继续向深层组织扩散。隔日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即可痊愈。参考文献[1] 庄红,王世萍1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机理和防治进展1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6727681[2] 韩雪玲,李栓德,杨喜民,等.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1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6247.

[3] 林桂荣,刘京风,王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272.

・综述・中药抗菌有效化学物质的研究进展

邓永中 陆梦怡【摘要】 中药在我国作为传统药物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中药的抗菌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中药抗菌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我国近几年来中药抗菌有效化学物质研究取得的成果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 抗菌;有效化学物质;中药

作者单位:535300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抗生素从发明以来就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并且疗效显著。同时广泛使用带来的问题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中药因其不良反应低和不易产生耐药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中药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以及中西药配伍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对其抗菌作用的有效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对抗菌中药的有效化学物质的研究成果按黄酮类、皂甙类、挥发油类、糖类、生物碱类以及其他类进行分类综述。1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并取得一定成果。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是从白花蛇舌草提取的有效成份,王宇翎,张艳等[1]对其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球菌和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球菌的作用强于杆菌。王岳峰,余延春等[2]将大叶桉干燥叶粗提物进行聚酰胺柱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总黄酮,用土霉素作为对照品,对二者进行对比抑菌试验。结果得出,大叶桉总黄酮和土霉素抑菌效果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抑菌活性较强,在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方面明显优于土霉素。亮叶扬桐又名石芽茶,具有消炎解毒、降压、退热和止血等功效[3]。余杰,陈美珍[4]用水提和醇提从石芽茶里得到有效成分粗黄酮分别为89151%和97115%,将粗黄酮配制成015%、110%和115%的浓度,以防腐剂山梨酸酯作为对照品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显示石芽茶粗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四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强度与山梨酸酯相当,而且浓度越大抑菌作用越强,由此可知石芽茶中粗黄酮含量较高,抑菌作用较强。2 皂甙类刘文杰,周培根等[5]采用有机溶剂法对从海洋生物多棘海盘车中提取分离到的海星总皂甙分别进行抗细菌和抗真菌实验,显示海星总皂甙对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真菌黑曲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啤酒酵母、青霉、根霉作用不明显,而对大肠杆菌则无抑制作用,研究提示利用海星总皂甙开发抗菌制剂,可以为我们解决金葡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TamulaY[6]等从无患子果皮中提取、分离出皂苷类物质SP2mix,酸解后得到常春藤皂苷,进一步分离常春藤皂甙得到单链苷(包括皂苷A、无患子皂苷B、皂苷C、无患子皂苷A和无患子皂苷E1)以及双链苷(无患子皂苷2Y1)。然后用灰黄霉素作为阳

性对照,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SP2mix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则无作用;抗皮真菌实验得出,SP2mix具有显著的作用,从SP2mix分离出的单链苷抑菌活性较强,双链苷则无作用,而把SP2mix碱化后从粗皂苷变成单皂苷,抗菌活性会显著增强;另外抗真菌和酵母菌活性试验结果还表明,SP2mix对酵母菌抑制作用较强,而对除了微小毛霉菌外的一般真菌无效,以上结果均说明了SP2mix具有抗皮真菌和念球珠病的作用。邹峥嵘,易扬华等[7]从瓜参科海洋动物二色桌片参体内分离出皂甙类物质海参皂苷A,进行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海参皂苷A对烟曲霉的MIC值为8mg/L,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球菌、红色毛藓菌、新生隐球菌、热带念球菌及近平滑念珠菌也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16、32、64、64、128mg/L;对申克氏孢子丝菌的MIC值大于256mg/L,抗真菌活性较弱。3 挥发油类赵雪梅,叶兴乾等[8]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浙江胡柚果皮中提取的挥发油,经气质联用仪分析确定其主要化合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以茶树油作为对照,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以最小抗菌浓度(MIC)作为抗菌活性指标。结果显示,胡柚果皮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两种细菌的MIC均为0105ml/L;对白色念球菌、石膏样毛

・011・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9月第2卷第18期 ChinJModDrugAppl,Sep2008,Vol.2,No.18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的MIC分别为0105、01025、0100625ml/L,都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细菌,而且对上述五种受试菌的MIC值均小于对照组茶树油的MIC值,说明胡柚皮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这也为胡柚皮挥发油作为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贵州金丝桃分布于贵州省和云南东北部,果实和根入药具有解热、利湿、消积、活血和镇痛等作用。郁建平、刘兴宽等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贵州金丝桃中提取到的挥发油,经气质联用仪定性分析确认主要成分为萜类,将挥发油分别配制成0101%、011%和1%三种不同浓度的无水乙醇溶液,以无水乙醇作为对照,进行抗菌活性试验,观察各浓度挥发油的抗菌情况。结果表明,贵州金丝桃挥发油在实验提供的浓度范围内,对白色念球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11%、1%浓度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菌则无抑制作用[9]。日本榧是红豆杉科植物,近年来红豆杉科植物由于可以从中提取紫杉醇作为抗癌物质而广泛受到重视,张虹、黄洪泉等[10]为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日本榧叶中提取挥发油,进行体外抗菌抗真菌试验,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淋病奈瑟菌的MIC值分别为2150、5100、2150、1125ml/L,而对白色念球菌、热带念球菌和娘酒酵母菌的MIC值分别为5100、5100、10100ml/L,说明它对常见的几种致病细菌、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其作为抗菌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廖凤霞、孙冠芸等[11]从中药枳实中提取出活性成分挥发油,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以单萜类为主,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V等作为对照药品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枳实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无作用,而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较氨苄青霉素和先锋V稍弱。枳实挥发油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这为它用于临床治疗耐药金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依据。4 糖类张庭延、潘继红等[12]从中药金樱子中提取出多糖类物质,用无菌蒸馏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链霉素作为对照药品,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观察不同浓度多糖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樱子多糖对细菌类特别是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白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多糖浓度达到10~15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甚至超过了50ppm的链霉素,另外对酿酒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也较强,说明金樱子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苏育才[13]从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芒萁中分别用水提法、冻融法、超声波法和综合法(即反复冻融后超声波处理)四种方法提取得到粗多糖,然后把综合法提取的粗多糖过柱纯化,得到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芒萁粗多糖、中性和酸性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甘薯薯瘟病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都有基本相同强度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病原菌和啤酒酵母有抑制作用,而对中华根霉和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则无作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为虾壳、蟹壳和昆虫壳中的甲壳质脱乙酰化而得[14]。孙晓文,金蕴[15]用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壳低聚糖,然后进行抑菌活性比较试验。结果提示,壳低聚糖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同一分子量的壳低聚糖浓度越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越强,而同一浓度的低壳聚糖分子量越小,抑菌作用越强。5 生物碱类小檗碱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黄柏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生物碱有效成分,临床上常用于解热、解毒和治疗细菌性腹泻[16]。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而且抗菌谱广,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其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7]。另外动物实验表明,小檗碱可以直接抑制霍乱杆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所引起的腹泻[18]。黄自明,郑化卿等[19]从中药苦豆子中分离出苦豆碱和苦参碱两种生物碱,分别配制成5mg/ml的溶液,再用无菌注射水稀释成10倍和50倍,以青霉素为阳性对照,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实验显示,相同浓度下苦豆碱比苦参碱的抗菌作用强,

在5mg/ml的浓度下,苦豆碱对淋球菌的抑制强度于青霉素相近,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门氏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苦豆碱可以作为抗淋病和抗肠道感染制剂进一步研究。李阳,黎雪如等[20]对宁夏贝母总生物碱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宁夏贝母总生物碱对肺炎球菌的MIC为0125mg/ml,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均大于2

mg/ml,无抑制作用作用。实验结果也提示了宁夏贝母可以代替川贝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为其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6 其他大量研究表明,昆虫在受到病菌感染时能快速合成大量的抗菌肽,迅速杀灭入侵的病菌,达到良好的防御作用[21]。刘鲁明,周伟强等[22]对人工饲养的五谷幼虫进行X射线、r

射线和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血淋巴,测定其中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经过不同诱导源处理后五谷虫血淋巴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活力大小及出现最大抑菌活性时间消长快慢不同。从蚕类提取得到的抗菌肽也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