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dvanced reburning technology

苏胜,向军,李敏,胡松,孙路石,孙学信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介绍了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原理,并对其降低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该燃烧技术的实验及其示范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先进再燃烧技术;氮氧化物;影响因素

Abstract:This paper pre sents the mechanism of advanced reburning technology,analyze 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ad2

vanced reburning technology to reduce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from coal2fired

systems.I t can be referred for a te st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

K ey words:advanced reburning technology;nitrogen oxide;influence factor

中图分类号:X70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032(2004)01-0037-05

0 前言

NO x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它刺激人的呼吸系统,损害动植物,并且是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大气中的NO x(主要是NO,NO2,其次是N2O,N2O3,N2O4和N2O5)大部分是燃烧过程形成的,而其中大约67%的NO x是由燃煤锅炉产生的。国家环保局于1996年3月7日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 B 13223-1996)中明确规定:300MW及以上机组固态排渣煤粉炉NO x排放不得超过650mg/m3,液态排渣煤粉炉NO x不得超过1000mg/m3。据调查[1],我国燃煤电站固、液态排渣煤粉炉NO x排放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600~1200mg/m3和850~1150mg/m3。因此,降低NO x排放的任务非常紧迫。

NO x的控制可分为燃烧前处理,燃烧中处理和燃烧后处理。燃烧前脱氮主要是燃烧前将燃料转化为低氮燃料,这种方法由于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在我国应用较少。燃烧后脱硝主要指烟气脱硝,包括干式流程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 NCR)、湿式流程的氧化吸收法等。烟气脱硝的效率较高(可达90%以上),但由于存在着反应温度窗口较窄(S NCR),需要昂贵的催化剂(SCR)以及需要增加装置和占用空间等不利因素,导致成本较高,因而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燃烧中控制的方法,一般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如低NO x燃烧器、低氧燃烧、浓淡偏差燃烧、烟气再循环、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再燃烧)以及先进再燃烧技术等。它们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抑制燃烧过程中NO x的生成,或设法造成缺氧富燃料的燃烧区域,使已生成的NO x部分还原。采用这些技术能使NO x生成量显著降低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再燃烧技术可降低NO x50%~70%,而先进再燃烧技术可降低85%以上,相对于其他低NO x燃烧技术具有更加优越的技术优势,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目前,国内对再燃烧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 x排放的研究还处于小型实验阶段,尤其是对先进再燃烧技术的研究刚刚开始,对其降低燃煤锅炉NO x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也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先进再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该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 x排放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实验及其示范工程提供参考。

1 再燃烧技术及其脱硝机理

1.1 再燃烧及先进再燃烧技术原理

所谓再燃烧(Reburning)技术和空气分级燃烧相似(如图1-a),它实际上是燃料分级燃烧(如图1-b)。其降低燃煤锅炉NO x排放的原理是采用三段燃烧方式,自下而上依次分成主燃烧区、再燃烧区和燃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863基金资助项目(2002AA527054)

73

尽区。在过量空气系数α大于1的条件下,将80%左右的燃料(一次燃料)射入主燃烧区燃烧并生成NO x ;其余20%左右的燃料(再燃燃料)则在主燃烧区的上部由再燃烧区喷入,造成微富燃料条件(

α<1)。由于再燃烧区域中空气不足,再燃燃料形成大量的碳氢等还原性物质,将主燃烧区燃烧形成的NO x 还原成氮分子(N 2),同时还可抑制新的NO x 生成。最后,燃烧产物进入燃尽区,送入燃尽风(OFA ),以进一步燃尽来自再燃烧区烟气中的未燃尽燃料(主要为C O 及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从而完成整个燃尽过程。燃尽过程中会重新生成少量的NO x ,但总的来看,采用再燃烧技术后,NO x 的排放量可在主燃烧区采用低NO x 燃烧器降低其生成量的基础上,再减少50%~70%。实现再燃烧的方法有2种:(1)沿炉膛布置三段燃烧方式,实现炉内脱硝(如图1-b );(2)在燃烧器内设计三段燃烧方式,实现燃烧器内再燃脱硝[2](

如图1-c )。

所谓先进再燃烧(Advanced Reburning )技术是指再燃烧技术与N 催化射入技术相结合,是一种更有效的NO x 控制技术。这种技术是将氨水或尿素作为N 催化剂加入到再燃烧区或燃尽区,进一步降低NO x ;同时,如果将无机盐(尤其是碱金属)助催化剂通过不同方式一并加入,将更有利于NO x 的还原。先进再燃烧技术可降低NO x 85%以上[3],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优势。

a -空气分级燃烧;

b -一般再燃烧;

c -燃烧器内再燃烧;

d -先进再燃烧

图1 空气分级燃烧及再燃烧脱硝原理简图

再燃烧这一概念由Wendt 等人于1973年提出,

直到1983年,T akahashi 等人在日本将再燃烧技术应用于实际的锅炉,并获得了大于50%的NO x 还原率,这一方法才得以确立并实际应用。1988年,美国匹兹堡的Chen 等人首次报道了采用先进再燃烧技术降低NO x 的实验,获得了大于85%的NO x 还原率[3]。由于这些成功的例子和先进再燃烧技术对NO x 较高的还原效率,国内外学者针对再燃烧技术和先进再燃烧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 再燃烧及先进再燃烧技术的脱硝机理

再燃烧还原NO x 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者对于其中一些重要反应的认识基本相同。当向再燃区喷入再燃燃料(例如天然气等)时,喷入的再燃燃料形成了含碳基团(CH i 、HCC O 等),这些含碳基团与NO 反应形成含有C -N 键的结合基团(HC N 、C

N 等),这些结合基团又会进一步形成含氮物质(NH 2、NH 和N ),这些含氮物质能够与NO 反应形成分子氮,从而实现再燃燃料将NO x 还原[4]的目的。图2为主要反应途径。

在主燃烧区(

α>1),主燃燃料由途径(1)氧化生成NO x ,HC N 和NH i 仅仅是中间产物;在再燃烧区,再燃燃料产生的CH i 与NO 反应生成HC N ,由于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反应主要通过途径(2)进行,从而达到还原NO x 的目的。在这些反应中,CH i 与NO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图2 主要反应途径

在富燃料的条件下,HC N 的形成与CH i 的浓度

有很大关系,其主要途径为:

CH i +NO →HC N +…

(1)反应产生的HC N 通过下列反应最终还原成N 2:HC N +O →NC O +H

(2)NC O +H →NH +C O

(3)NH +H →N +H 2(4)N +NO →N 2+O

(5)

但是,在贫燃料条件下,CH i 会与氧等物质通过

8

3

如下反应形成C O:

CH i+O→C O+H+ (6)

反应(1)和(6)竞争消耗CH i,在富氧条件下,反应(6)占优势,从而会抑制反应(1)的发生,不利于NO x的还原。因此,优化再燃烧技术的目标就是使CH i与NO充分反应,而尽量减少CH i与氧的反应。

在先进再燃烧技术中,位于再燃区后部的再燃燃料量已经较少,其中C-N和N-H等物质的浓度较低,将氨水或尿素喷入再燃区后部或燃尽区,它们迅速与一些活性基团发生如下反应:

OH+NH3→H2O+NH2(7)

H+NH3→H2+NH2(8) NH2与NO进行如下反应:

NH2+NO→N2+H2O(9)

NH2+NO→NNH+OH(10)由于NNH最终能够形成N2和活性基团,因此反应(7)~(10)NO x,从而进一步加强了NO x的还原反应。

当向氨或尿素中加入无机盐,尤其是碱金属时,先进再燃烧技术具有更高的NO x还原能力。例如钠无机盐在高温下转化为NaOH,其缓慢地释放Na 原子和OH离子,Na原子又与水反应形成NaOH:

NaOH+M→Na+OH+M(11)

Na+H2O→+NaOH+H(12)其总的反应式为:

H2O→H+OH(13)反应中形成的活性基团(H、OH)通过反应(7)和(8)形成NH2,并通过反应(9)和(10)降低NO x的浓度。因此,如果再燃燃料含有较高的氮挥发分和碱金属,则能够大大增强NO x的还原反应。

2 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因素较多,它不仅涉及再燃烧区域,而且与主燃烧区和燃尽区密切相关。在先进再燃烧技术中,除了要考虑一般再燃烧技术的影响因素,例如再燃燃料选择及投入位置、过量空气系数、滞留时间、温度水平等,同时还要考虑喷入N催化剂和无机盐的方式和位置的影响。因此,对影响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因素必须进行综合分析。2.1 再燃燃料的种类及特性的影响

再燃燃料可以是各类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粉、油、生物质、水煤浆、煤渣甚至沥青。从再燃烧的机理可知,在再燃区的还原性气氛中,最有利于NO x 还原的成分是烃类(CH i),因此,选用的再燃燃料应能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烃类而又不含氮类物质,同时还应考虑再燃燃料易于与来自主燃烧区的烟气充分混合和反应。通常采用天然气作再燃燃料。

Bilbao等人[5]以天然气、甲烷、乙烷、乙烯和乙炔作为再燃燃料进行了再燃烧实验。他们指出:在实验条件下,对于给定的温度,NO x的还原率是按照乙炔、乙烯、乙烷、天然气和甲烷的顺序降低的。清华大学钟北京等人[6]以2种褐煤,1种烟煤、这3种煤的煤焦、用不同浓度的K OH和NaOH溶液浸泡烟煤煤焦后所得的物质作为再燃燃料进行了实验,认为燃料特性(挥发分含量、煤焦表面积、金属氧化物含量等)对NO x的还原反应有重要影响,褐煤或褐煤焦可能是一种比天然气更好的再燃燃料,其中褐煤焦的异相还原机理起了重要作用。Peter[4]等人以天然气、生物质、废弃燃料碳化物、沥青以及不同性质的煤作为再燃燃料进行了实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当再燃燃料滞留时间小于0.5s时,天然气因其不需要脱挥发分,还原NO x的性能最好;滞留时间大于0.5s时,各种燃料再燃烧性能相似。

通过一些实验研究发现,天然气在理论上可能不是最好的再燃燃料,但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比天然气性能更好的再燃燃料,由于其经济和技术方面的限制而难以在实际中应用。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天然气由于其经济优势和优良的再燃烧性能,是较理想的再燃燃料[7]。

2.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由再燃烧还原NO x的机理可知,再燃区中的过量空气系数存在着一个最佳值,如果α过小,将会有大量的未反应HC N和NH i离开再燃区,并在燃尽区中被氧化为NO x,从而减小NO的原还率;如果α过大,由于氧含量较大,得不到足够的HC N和NH i,也不利于NO的还原。对再燃区的优化,需要使离开再燃区的含氮物质总量(TFN=HC N+NH i+NO x)达到最小[8]。通常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级燃烧区域有一个最佳的过量空气系数值使得NO x的排放浓度最低。一般主燃烧区α为1.1左右,再燃区域α为0.8~0.9,燃尽区α为1.1~1.2。由于具体的条件不同,各区域最佳的过量空气系数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93

2004年 苏胜等: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第1期

2.3 再燃区滞留时间的影响

再燃区中再燃燃料的滞留时间主要由喷射装置结构、速度以及再燃燃料和烟气的混合及其组成等因素决定。再燃区的滞留时间实际上与再燃燃料的喷入位置紧密相关,再燃区位于再燃燃料喷入位置与燃尽风喷入位置之间。增大这一距离,可以增加滞留时间,使还原反应充分进行,有利于NO x还原。但是,当燃尽风喷入位置一定时,这势必会使再燃燃料喷口靠近主燃烧区,从而减少主燃料在主燃烧区的滞留时间,这不仅会降低燃尽率,而且会使过多的氧进入再燃区消耗CH i,从而降低NO x的还原效果。美国Brinhham Y oung大学的Nazeer等人[9]研究还发现,对于一定的再燃燃料喷入位置和三次风位置,存在着NO x还原率最大的滞留时间,增大这个滞留时间不会提高还原率。

不同的研究者认为,最佳的滞留时间不同,大约处于0.4~1s之间(实际锅炉的滞留时间一般为0.4~0.7s),对于不同的燃煤设备,最佳的滞留时间应结合实际情况由试验确定。

2.4 再燃区温度的影响

提高再燃区的温度有利于NO x的还原。Bilbao 等人[5]通过研究发现,温度对再燃区中CH i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含氮中间物质向氮分子的进一步转化。当再燃区域温度低于1000℃时,天然气还原NO x的效果显著降低。较高的燃烧温度(高于1200℃)对CH i基团的形成是有利的,从而对NO 的还原也是有利的。但是,1300℃是热力型NO x生成的转折温度,因此,不能一味地提高再燃区的温度,需要综合考虑[10]。Nazeer等人[9]曾在研究中提出,在再燃过程中,为了避免燃尽区热力型NO x的生成,可以考虑在再燃区和燃尽区之间进行热量回收,以降低温度,减少热力型NO x的生成。通常再燃区的温度水平在1200℃左右,以保持较高的NO x 还原效率。

2.5 N催化剂(氨或尿素)喷入位置及喷入量的影响

由先进再燃烧技术还原NO x的机理可知,氨或尿素的喷入可以增强再燃烧对NO x的还原能力。氨或尿素喷至再燃区后部或燃尽区,一般需同时喷入载气以增加喷射的动量,使N催化剂与烟气充分混合和反应。Tree等人[11]以天然气作为再燃燃料,其后喷入NH3进行催化还原,在1台0.2MW的煤粉炉上进行了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实验。他们指出,在再燃区后部微贫燃料(α=1.05)条件下,氨的喷入是最有利的,当为富燃料(α=0.95)条件时,作用并不明显。

N催化剂的喷入位置十分重要,NO x的还原特性对N催化剂喷入位置的灵敏性实际上是对温度的灵敏性,因为N催化剂增强NO x的还原反应发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950℃~1050℃)。另外,N 催化剂的喷入量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喷入的N催化剂量太少时,不能达到预期的降低NO x的效果;喷入剂量过多则会造成催化剂“泄漏”到锅炉的尾部受热面,这不仅会使烟气中的飞灰容易沉积在受热面上,而且烟气中的氨等N催化剂在遇到S O3时会生成硫酸铵,硫酸铵是粘性的,很容易堵塞空气预热器,并有腐蚀的危险。因此,如何控制合适的N催化剂喷射量,是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关键问题。

2.6 无机盐(碱金属盐)助催化剂喷入方式的影响

无机盐助催化剂,尤其是碱金属盐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再燃烧技术还原NO x的效率。无机盐实际上可以通过与主燃料或再燃燃料一起,或直接喷入再燃区后部(与氨或尿素一起)等方式喷入,不同的方式对NO x的还原率及其还原机理是不一样的。

Lissianski等人[12]将碳酸纳、碳酸钾、醋酸钙和飞灰等物质按不同喷入方式分别进行了先进再燃烧实验。通过实验发现,Na盐对NO x的还原作用最强,而飞灰由于其含有的无机盐是以更加稳定的硫化物和硅酸盐的形态,而不是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故对增强NO x还原的作用很小。在各种喷入方式中,将无机盐与主燃料一起喷入比其他两种喷入方式有更高的NO x还原效率。这是因为无机盐不仅在再燃烧区发挥了作用,而且在主燃烧区也起到了增强还原NO x的作用。这时,无机盐对NO x的还原机理与反应(7)~(12)(无机盐与氨或尿素一起喷入)有所不同。

对于主燃烧区,加入的碳酸钠快速分解,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钠原子。含钠物质消耗H、OH等活性基团,其反应如下:

NaOH+H→Na+H2O(14)

Na+O2+M→NaO2+M(15)

NaO2+OH→NaOH+O2(16)其总的反应式为:

04

2004年3月 电 力 环 境 保 护 第20卷 第1期

H+OH→H2O(17)含钠物质在以上反应中的总作用就是将H和OH活性基团转变为水。当向燃烧区中加入钠无机盐时,OH等基团的浓度会降低。因为热力型和燃烧型NO x的形成与燃烧环境有关,主要活性基团(OH等)浓度的降低抑制了主燃烧区NO x的生成。

对于再燃烧区域,再燃燃料产生的CH i基团将NO还原为氮分子,同时还会与H、OH、O等基团反应而产生其他物质。在含钠物质存在的情况下,H、OH等基团的浓度通过反应(14)~(16)减小,它们与CH i的反应速度降低,从而促进了碳氢化合物基团与NO的反应,有利于NO x的还原。

当仅将钠无机盐随氨或尿素喷入再燃区下游时,在钠无机盐分解并与烟气混合时,再燃区中NO x 的还原已经发生,且此时H、OH等基团的浓度较低,钠无机盐仅通过反应(11)~(13)增强NO x的还原,因此,其还原率较低。

由此可见,无机盐增强NO x还原反应的作用与系统的反应性密切相关。当燃烧系统中H、OH等活性基团的浓度高时(主燃烧区、再燃区域初始部分), Na通过反应(14)~(17)降低H、OH浓度,抑制O、OH与CH i反应,从而促进反应(1)~(5)的进行,以提高NO x的还原率。当H、OH基团浓度较低(再燃区末端氨喷入位置)时,Na通过反应(11)~(13)增大H和OH的浓度,并通过反应(7)~(10)提高NO x 的还原率。无机盐提高先进再燃烧技术效率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反应H+OH[H2O的进行方向而提高NO x的还原率。

3 结语

结合国内外对先进再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先进再燃烧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 x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

(1)先进再燃烧技术可降低NO x排放达85%以上,比其他低NO x燃烧技术更具优势;

(2)先进再燃烧技术还原NO x的机理非常复杂,虽然对其中一些重要机理已取得共识,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3)影响先进再燃烧技术的因素较多,包括再燃燃料特性及投入位置、过量空气系数、滞留时间、温度水平、氨或尿素的喷入以及无机盐的投入方式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

参考文献:

[1]曾汉才1大型锅炉高效低NO x燃烧技术的研究[J]1锅炉制造,

2001,3(1):1-111

[2]Javier Cesar D opaz o,N orberto Fuey o,M anuel Hernandez,et al.Investiga2

tion of low NO x strategies for natural gas combustion[J]1Fuel,1997,76

(5):435-442.

[3]Sm oot L.H ill S,Xu H.NO x control through reburing[J]1Prog eneryg

combust sci,1998,24(5):385-408.

[4]Peter M,Vladimir M,Loc H,et al.lternative fuel reburning[J]1Fuel,

1999,(78):327-334.

[5]Rafael Bibao,Angela M illera,M aria U.Alzueta and Lina Prada,Evalution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fuels for gas reburning[J]1Fuel, 1997,76(14/15):1401-1407.

[6]Zhong B,Shi W,Fu W.E ffect of fue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 reduction

during the reburning with coals[J]1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2,

(79):93-106.

[7]M c Cahey S,M cMullan J,W illiams B.T echno2economic analysis of NO x

reduction technologies in p.f.boilers[J]1Fuel,1999,(78):1771-1778.

[8]Dieter S,K ai E.W olfgang l.M odeling of NO x reduction by reburning[J]

1Chem Eng T echnol,1998,2(15):412-415.

[9]W aseem A,R obert E,Jacob A,et al.Peart.Detailed measurements in a

pulverized coal flame with natural gas reburning[J]1Fuel1999,(78): 689-699.

[10]徐华东,罗永浩,王恩禄1再燃烧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J]1动力工程,2001,21(4):1320-1323.

[11]T ree D,Clark A1Advanced reburning measurements of tem perature and

species in a pulverized coal flame[J].Fuel,2000,(79)1687-1695. [12]Vitali V,Vladimir M,Peter M.E ffect of metal2containing additives on

NO x reduction in combustion and reburning[J].C ombustion and flam, 2001,(125):1118-1127.

收稿日期:2003209202;修回日期:2003212223

作者简介:苏胜(1977-),男,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洁净煤燃烧和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14

2004年 苏胜等:先进再燃烧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第1期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岳光溪)

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与应用 岳光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摘要: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对我国燃煤污染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采取引进和自我开发两条路线,完全掌握了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技术,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上已经完成了首台135MWe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示范工程。引进的3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示范实施阶段。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中国中小热电和发电厂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中国积累的设计运行经验对世界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今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方向,是大型燃煤电站污染控制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我国已经具备开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能力,在政府支持下可以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扭转过去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 前言 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问题。我国是缺油,但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国。石油天然气对我国是战略资源,要尽量减少直接燃用。目前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65%,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还会维持这个趋势。可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循环流化床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具有许多其它燃烧方式所没有的优点: 1)由于循环流化床属于低温燃烧,因此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煤粉炉,仅为120ppm左右。并可实现燃烧中直接脱硫,脱硫效率高且技术设备简单和经济,其脱硫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远低于煤粉炉加FGD,是目前我国在经济上可承受的燃煤污染控制技术; 2)燃料适应性广且燃烧效率高,特别适合于低热值劣质煤; 3)排出的灰渣活性好,易于实现综合利用。 4)负荷调节范围大,负荷可降到满负荷的30%左右。 因此,在我国目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煤种变化较大和电厂负荷调节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成为发电厂和热电厂优选的技术之一。我国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来自于自主开发、国外引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三个主要来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数量和单台容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近千台35~460t/h 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在运行、安 106.78t/h,见图1;参数从中压、次高压、高压发 展到超高压,单台容量已经发展到670t/h,见图2。 截至2003年,投运台数已有700多台。单炉最大 容量为465t/h,发电量150MWE。近三年,我国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迅速,100MWe以上循环流 化床锅炉订货量达到近80台,100MWe以下循环 流化床锅炉订货超过200台。今后,随着环保标 准的提高,供热及电力市场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ZID ONGHUA YU Y I Q I Y IBI AO 2005年第5期(总第121期) 文章编号:1001-9227(2005)05-0003-03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 兰 霄,田小果 (中冶赛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400013) 摘 要:脉冲燃烧控制技术被称为“未来工业炉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石化等行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结果。 关键词:脉冲射流;燃烧控制;工业炉 ABSTRACT:The pulse burning con tro l technique w as ca lled“the directi o n of future industr y fur nace con trol technique”and cou l d be used i n m e tallur gy,cera m ics and pe tr oche m ical industry.The t h eor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is introduced in t h e paper. KEY WORDS:Pulse je t flo w;Burning con tro l;I ndustry fur nace 中图分类号:TF325.6文献标识码:B 0 概 述 众所周知,工业窑炉内工件加热质量的提高与燃烧控制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比例控制、双交叉限幅控制等形式,但其实现往往受燃料量的测量和调节这一关键环节的制约,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克服传统燃烧控制的弊端,近来国际上又出现了颇具革命性的脉冲燃烧控制技术,脉冲燃烧控制技术已经被称为“未来工业炉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1 脉冲射流机理 为了更全面地开发脉冲燃烧控制技术,必须对脉冲射流的机理进行学习和研究。 脉冲射流的基本特征是其产生的大尺度微团的振荡运动,这种运动对整个射流空间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湍流能量主要是由大尺度微团携带的,在这些大尺度微团向射流下游及横向运动过程中,它们不断与周围流体进行能量交换,直至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泰勒湍流扩散理论,脉冲射流极大地提高了射流区的压力波动水平。有研究表明:压力波动水平与脉冲频率成正比。在射流区轴线以外及射流边界附近,脉冲频率的作用尤其明显。与稳态射流相比,脉冲射流最大均方根脉冲压力分布沿射流区具有明显扩展。脉冲射流改变了射流区湍流结构,主要表现在各点压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方波”信号特征。任何受流体 收稿日期:2005-01-25的动量、热量和质量制约的工业过程均可通过适当地采用脉冲射流技术加以强化。 2 控制原理 脉冲燃烧控制采用间断燃烧的方式,使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来实现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这个系统并不调节某个区域内燃料输入的大小,而是调节在给定区域内每个烧嘴被点燃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烧嘴的输入量是事先给定的,每个烧嘴按照事先给定的开度和热量需求成正比的频率开闭。所有的烧嘴并不同时点燃,而是按照一定的时序依次点燃。见图1 。 脉冲燃烧控制理论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主要由调节单元、非线性处理单元和输出控制单元三部分组成。 (1) 调节单元 主要完成对实测温度和设定信号进行处理。调节单元通常选择PI D控制,其输入和输出关系如下: 3

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方案培训课件

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方案 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成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国人健康,燃气锅炉低氮排放势在必行,使命必达。 远大锅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时刻不忘研发新产品,不忘为用户谋福利。 远大低氮燃气锅炉:FGR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技术;国外原装进口低氮燃烧器; 压力、水位多重安全防护;PLC触摸屏智能化控制技术。 远大锅炉低氮技术研发历程: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的使命,远大锅炉每年按销售额的5%提取新产品研发费用,专注低氮、节能锅炉技术的研发。 2015年,远大锅炉与芬兰奥林、德国欧科、意大利利雅路、意科法兰等积极合作,通过使用超低NOx燃烧器,增加烟气外循环设计,实现氮氧化物<30mg/m 3排放标准。 NOx成分分析及产生机理: 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主要为NO和NO2,通常把这两种氮氧化物通称为氮氧化物NOx。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燃烧装置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为NO,平均约占95%,而NO2仅占5%左右。

燃料燃烧过程生成的NOx,按其形成分类,可分为三种: 1、热力型NOx (Thermal NOx),它是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NOx; 2、快速型NOx(Prompt NOx),它是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氢离子团如CH等反应生成的NOx; 3、燃料型NOx(Fuel NOx),它是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而又接着氧化而生成的NOx; 燃烧时所形成NO可以与含氮原子中间产物反应使NO还原成NO2。实际上除了这些反应外,NO 还可以与各种含氮化合物生成NO2。在实际燃烧装置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O2]/[NO]比例很小,即NO转变为NO2很少,可以忽略。 降低NOx的燃烧技术: NOx是由燃烧产生的,而燃烧方法和燃烧条件对NOx的生成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来降低NOx,其主要途径如下: 1选用N含量较低的燃料,包括燃料脱氮和转变成低氮燃料; 2降低空气过剩系数,组织过浓燃烧,来降低燃料周围氧的浓度; 3在过剩空气少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峰值以减少“热反应NO”; 4在氧浓度较低情况下,增加可燃物在火焰前峰和反应区中停留的时间。 减少NOx的形成和排放通常运用的具体方法为:分级燃烧、再燃烧法、低氧燃烧、浓淡偏差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等。 目前低氮改造方案 1、FGR技术: 即自身再循环燃烧器,对于天燃气锅炉来说目前主流成熟低氮排放技术就是分级燃烧加烟气再循环法即FGR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因其具有燃烧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浓度低、负荷调节范围大、灰渣可综合利用等优点,在当今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要求下,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商品化,正在向大型化发展。 1.1 独特的燃烧机理 固体粒子经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流化过程。流化过程用于燃料燃烧,即为流化燃烧,其炉子称为流化床

锅炉。流化理论用于燃烧始于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以后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 流化燃烧是一种介于层状燃烧与悬浮燃烧之间的燃烧方式。煤预先经破碎加工成一定大小的颗粒(一般为<8mm)而置于布风板上,其厚度约在350~500mm左右,空气则通过布风板由下向上吹送。当空气以较低的气流速度通过料层时,煤粒在布风板上静止不动,料层厚度不变,这一阶段称为固定床。这正是煤在层燃炉中的状态,气流的推力小于煤粒重力,气流穿过煤粒间隙,煤粒之间无相对运动。当气流速度增大并达到某一较高值时,气流对煤粒的推力恰好等于煤粒的重力,煤粒开始飘浮移动,料层高度略有增长。如气流速度继续增大,煤粒间的空隙加大,料层膨胀增高,所有的煤粒、灰渣纷乱混杂,上下翻腾不已,颗粒和气流之间的相对运动十分强烈。这种处于沸腾状态的料床,称为流化床。这种燃烧方式即为流化燃烧。当风速继续增大并超过一定限度时,稳定的沸腾工况就被破坏,颗粒将全部随气流飞走。物料的这种运动形式叫做气力输送,这正是煤粉在煤粉炉中随气流悬浮燃烧的情景。

1.2 锅炉热效率较高 由于循环床内气—固间有强烈的炉内循环扰动,强化了炉内传热和传质过程,使刚进入床内的新鲜燃料颗粒在瞬间即被加热到炉膛温度(≈850℃),并且燃烧和传热过程沿炉膛高度基本可在恒温下进行,因而延长了燃烧反应时间。燃料通过分离器多次循环回到炉内,更延长了颗粒的停留和反应时间,减少了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从而使循环床锅炉可以达到88~95%的燃烧效率,可与煤粉锅炉相媲美。 1.3 运行稳定,操作简单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粒度一般小于10mm,因此与煤粉锅炉相比,燃料的制备破碎系统大为简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系统的转动设备少,主要有给煤机、冷渣器和风机,较煤粉炉省去了复杂的制粉、送粉等系统设备,较链条炉省去了故障频繁的炉排部分,给燃烧系统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

低no燃烧技术

燃煤锅炉的低NO x燃烧技术 NO x是对N 2O、NO 2 、NO、N 2 O 5 以及PAN等氮氧化物的统称。在煤的燃烧过程中, NO x生成物主要是NO和NO 2 ,其中尤以NO是最为重要。实验表明,常规燃煤锅炉中NO生成量占NO x总量的90%以上,NO2只是在高温烟气在急速冷却时由部分NO 转化生成的。N2O之所以引起关注,是由于其在低温燃烧的流化床锅炉中有较高的排放量,同是与地球变暖现象有关,对于N2O的生成和抑制的内容我们将结合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介绍。 因此在本章的讨论中,NO x即可以理解为NO和NO2。 一、燃煤锅炉NO x的生成机理 根据NO x中氮的来源及生成途径,燃煤锅炉中NO x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三类:即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在这三者中,又以燃料型为主。它们各自的生成量和炉膛温度的关系如图3-1所示。试验表明,燃煤过程生成的NO x中NO占总量的90%,NO2只占5%~10%。

1、热力型NO x 热力型NO x是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的,其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的链式反应,又称为捷里多维奇(Zeldovich)机理 →(3-1) O2 O 2 + → NO N N O+ (3-2) 2 + → NO N+ O O (3-3) 2 如考虑下列反应 → +(3-4) OH N+ NO H 则称为扩大的捷里多维奇机理。由于N≡N三键键能很高,因此空气中的氮非常稳定,在室温下,几乎没有NO x生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根据阿仑尼乌斯 (Arrhenius)定律,化学反应速率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实验表明,当温度超

过1200℃时,已经有少量的NO x生成,在超过1500℃后,温度每增加100℃,反应速率将增加6~7倍,NO x的生成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如图3-1所示。 但总体上来说,热力型NO x的反应速度要比燃烧反应慢,而且温度对其生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煤的燃烧过程,通常热力型NO x不是主要的,可以不予考虑。一般来说通过降低火焰温度、控制氧浓度以及缩短煤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可以抑制热力型NO x的生成。 2、快速型NO x 快速型NO x中的氮的来源也是空气中的氮,但它是遵循一条不同于捷里多维奇机理的途径而快速生成的。其生成机理十分复杂,如图3-2所示。 通常认为快速型NO x是由燃烧过程中的形成活跃的中间产物CH i与空气中的氮反应形成HCN、NH和N等,再进一步氧化而形成的。在煤的燃烧过程中,煤炭挥发分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分解,生成活性很强的碳化氢自由基(CH· ,CH2· ),这些活化的CH i和空气中的氮反应生成中间产物HCN、NH和N,随后又进一步被氧化成NO,实验表明这个过程只需60ms,故称为快速型NO x,这一机理是由费尼莫(Fenimore)发现的,所以又称为费尼莫机理。

脉冲燃烧技术在工业炉上的应用

脉冲燃烧技术在工业炉上的应用 工业炉的燃烧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各项指标,例如: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目前国内的工业炉一般都采用连续燃烧控制的形式,即通过控制燃料、助燃空气流量的大小来使炉内的温度、燃烧气氛达到工艺要求。由于这种连续燃烧控制的方式往往受到燃料流量的调节和测量等环节的制约,所以目前大多数工业炉的控制效果不佳。随着工业炉工业的迅猛发展,脉冲式燃烧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1 工业炉行业采用脉冲燃烧的必要性 目前高档工业产品对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对燃烧气氛的稳定可控性要求较高,使用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无法实现。随着宽断面、大容量的工业炉的出现,必须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才能控制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2 脉冲燃烧控制的原理和优势 故名思义,脉冲燃烧控制采用的是一种间断燃烧的方式,使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实现窑炉的温度控制。燃料流量可通过压力调整预先设定,烧嘴一旦工作,就处于满负荷状态,保证烧嘴燃烧时的燃气出口速度不变。当需要升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加长,间断时间减小;需要降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减小,间断时间加长。控制图见图1。

图1 工业炉窑脉冲燃烧温度控制示意图

脉冲燃烧控制的主要优点为: ?传热效率高,大大降低能耗。 ?可提高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无需在线调整,即可实现燃烧气氛的精确控制。 ?可提高烧嘴的负荷调节比。 ?系统简单可靠,造价低。 ?减少NOx的生成。 普通烧嘴的调节比一般为1:4左右,当烧嘴在满负荷工作时,燃气流速、火焰形状、热效率均可达到最佳状态,但当烧嘴流量接近其最小流量时,热负荷最小,燃气流速大大降低,火焰形状达不到要求,热效率急剧下降,高速烧嘴工作在满负荷流量50%以下时,上述各项指标距设计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脉冲燃烧则不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烧嘴只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满负荷工作,另一种是不工作,只是通过调整两种状态的时间比进行温度调节,所以采用脉冲燃烧可弥补烧嘴调节比低的缺陷,需要低温控制时仍能保证烧嘴工作在最佳燃烧状态。在使用高速烧嘴时,燃气喷出速度快,使周围形成负压,将大量窑内烟气吸人主燃气内,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延长了烟气在窑内的滞流时间,增加了烟气与制品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流传热效率,另外,窑内烟气与燃气充分搅拌混合,使燃气温度与窑内烟气温度接近,提高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减少高温燃气对被加热体的直接热冲击。 燃烧气氛的调节是提高工业窑炉性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只能通过在线测量烟气残氧量,反馈给燃烧气氛控制器,然后实时调节控制助燃空气流量执行器的输出,才能精确控制炉内的燃烧气氛。由于检测烟气残氧的氧化锆传感器的可靠性、寿命和价格的原因,在工业现场的使用往往不理想。有些窑炉自控系统干脆采用一台比例跟随器,使助燃空气的流量与燃料的流量成固定的比例,但这种方法不得不将助燃空气的富余量留得很大,达不到最佳的节能和控制过剩氧含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要求。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方式,可以将油压和风压一次性调整到合适值,在系统投人运行后,只需保持这两个压力稳

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

国电东南电力有限公司 双河发电厂#2锅炉双尺度低NOx燃烧技术 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烟台龙兴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龙兴电站燃烧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述 二、编写依据 三、施工组织 四、主要工作量 五、工程准备 六、施工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 七、施工工艺流程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安全施工措施 十、危害辨识及预防 十一、环保及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一、工程概述 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双河发电厂#2炉为哈尔滨锅炉有限公司制造3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锅炉,型号为HG-1021/18.2-HM5。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锅炉采用直流燃烧器,六角切圆燃烧,单炉膛、Π型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制粉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系统。每台锅炉配备六台风扇磨,型号为FM340.1060,五台运行,一台备用 主燃烧器采用大风箱结构,由隔板将大风箱分隔成若干风室,每个风室均布置一个固定式喷嘴,整体结构呈单元式布置。每角燃烧器共有一次风喷嘴3个、二次风喷嘴11个:其中每个一次风喷嘴上下各布置2个二次风喷嘴,唯有下端部二次风喷嘴布置1个,一次风喷嘴中间布置有十字中心风,油配风器2个,将燃烧器分成相对独立的三部分,这样可以使每部分的高宽比都不太大以增强射流刚性减弱气流贴墙的趋势,另外还可以降低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以减轻炉膛下部炉内结焦。本燃烧器合煤粉燃烧器空气风室和油燃烧器为一体,每组燃烧器共设有2层油点火燃烧器,作为锅炉启动时暖炉,煤粉喷嘴点火和低负荷稳燃之用。六角二层12只油枪的热功率为锅炉最大连续负荷时燃料总放热量的20%。 二、编写依据 2.1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双河发电厂#2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图纸 2.2 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双河发电厂原#2炉燃烧器图纸 2.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浙江大学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技术

浙江大学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技术 .前言 到200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已超过1.5亿吨,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城市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成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垃圾处理的目标是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因此,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是目前有发展前景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特别针对国内严重缺电、缺乏能源资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改善我国能源供应结构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又为区域污染物治理,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推广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技术,也符合我国政府关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鼓励政策。 浙江大学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计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浙江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项目的支持下,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所具有的垃圾混合收集、垃圾组成复杂、水分高、热值低等特点,深入研究了垃圾焚烧、预处理、给料、烟气处理等,并对相关技术进行综合集成。成功开发出异重度流化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 2.浙江大学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发电集成技术 2.1 流化床燃烧技术背景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及具有较为先进且成熟的焚烧工艺和设备。目前应用的焚烧炉型主要有机械炉排焚烧炉、热解焚烧炉、 注:本文作者还有:池涌,李晓东,蒋旭光,马增益,金余其,王飞,陆胜勇,杨家林,倪明江,岑可法 回转窑焚烧炉和流化床焚烧炉等。常用的有马丁炉排、滚筒炉排焚烧炉及流化床焚烧炉等。在这些技术中流化床具有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污染物排放低,炉内燃烧强度高,适合燃用低热值燃料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综合环保性能优越的焚烧方式。 在我国虽然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开发应用早在60年代即开始,但主要集中在燃煤领域。正式开始进行垃圾流化床焚烧处理方面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及清华大

低氮燃烧器_低氮改造技术方案

低氮燃烧器-低氮改造方案 1.双通道浓淡低氮燃烧技术 燃煤锅炉低氮改造考虑首先采用双通道浓淡低氮燃烧技术进行改造,保证在降低NO X的同时燃烧稳定性好,炉内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并具有宽广煤质适应性。 双通道浓淡改造方案如下: 1)采用分级送入的高位分离燃尽风系统,燃尽风喷口能够垂直和水平方向双向摆动,有效控制汽温及其偏差; 2) 采用先进的上下浓淡及水平浓淡集成燃烧技术,使浓相相对集中,有效降低NOx排放,保证高效燃烧,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 3)两个通道错列布置,且中间设有两个腰部风来调节火焰位置,使煤粉燃烧更充分。 采用双通道浓淡低氮燃烧技术进行改造后,脱硝效率一般能达到40%-50%,且能保证在50%-70%低负荷稳燃,燃烧稳定性好、炉内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并具有宽 广煤质适应性。 2.气体再燃技术 燃料再热低NOx燃烧技术 燃料再热低NOx燃烧技术:自下而上依次分为主燃料区、再燃区和燃尽区三段。将70%-90%的燃料送入主燃料区,在?接近于1的条件下燃烧,其余10%-30%的再燃燃料在再燃区中喷入,在?<1的条件下形成很强的还原性气氛,生成大量的烃根,使得在主燃 烧区中生成的NOx在再燃烧区中被还原成氮气,同时还抑制了新的NOx的生成。最后在燃尽 区中送入燃尽风,使未燃成分充分燃尽。虽然在燃尽区中会重新生成少量的NOx,使用炉内气体再燃技术,NOx的最终排放量可以减少50%-80%。因此,采用再燃烧技术,可以使NOx的排放量控制在120mg/Nm3以下。 采用气体再燃技术后,能够在利用双通道浓淡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的基础上进一步降 低NOx浓度,一般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气中50%以上的NOx含量。烟气中NOx浓度最低可以降到100mg/m3以下。 以下是我们在整个过程应注意: 再燃区温度的影响:NOx的最大降幅发生在1004-1070℃ 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影响:再燃区内天然气和NOx的停留时间越长,但当停留时间超过0.7s,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随着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或减少,最佳再燃区最佳过 量空气系数在0.85-0.9之间

燃烧控制系统及优化

燃烧控制系统及优化 一、燃烧控制系统 1风烟系统流程与作用 锅炉烟风系统主要包括一次风机、送风机及引风机等系统。一次风机和送风机主要用来克服供燃料燃烧所需空气在空气预热器、煤粉设备和燃烧设备等风道设备的系统阻力;引风机主要用来克服热烟气在受热面管束(过热器、炉膛后墙排管和省煤器等)、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等烟道的产生的系统阻力,并使炉膛出口处保持一定的负压。锅炉的风烟系统由送风机、引风机、空气预热器、烟道、风道等构成。冷空气由两台送风机克服送风流程(空气预热器、风道、挡板等)的阻力,并将空气送入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风经热风联络母管,一部分进入炉两侧的大风箱,并被分配到燃烧器二次风进口,进入炉膛;另一部分由一次风机经空预器引到磨煤机热风母管作干燥剂并输送煤粉。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烟气经锅炉各受热面分两路进入两台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进入电除尘器,由两台引风机克服烟气流程(包括受热面、脱硝设备、除尘器、烟道、脱硫设备、挡板等)的阻力将烟气抽吸到烟囱排入大气。 引风机:克服尾部烟道、除尘器、空气预热器等的压力损失。使炉膛内产生的烟气能够顺利排除,并使炉膛内维持一定的负压,让锅炉能够良好的充分燃烧。以提高经济效益。 一次风系统:一次风的作用是用来输送和干燥煤粉,并供给煤粉挥发份燃烧所需的空气。 二次风系统:二次风是在煤粉气流着火后混入的。由于高温火焰的粘度很大,二次风必须以很高的速度才能穿透火焰,以增强空气与焦碳粒子表面的接触和混合。二次风由两台二次风机供给,进入空气预热器内加热后,由二次热风道送到锅炉四周,再由二次风管分层在不同高度进入炉内,供给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量,并实现分级送风,降低NOx排放。另一路从二次热风道引出送到给煤口和石灰石管线上作为密封风。 燃烧方式:鸳鸯湖电厂采用的燃烧方式是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有24个燃烧器。工作原理是:煤粉气流在射出喷口时,虽然是直流射流,但当四股气流到达炉膛中心部位时,以切圆形式汇合,形成旋转燃烧火焰,同时在炉膛内形成一个自下

脉冲燃烧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工业炉燃烧控制技术——脉冲燃烧控制技术,对其原理和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对这种技术在工业炉上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脉冲燃烧控制燃烧器脉宽调制电磁阀 1 前言 工业炉的燃烧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各项指标,例如: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目前国内的工业炉一般都采用连续燃烧控制的形式,即通过控制燃料、助燃空气流量的大小来使炉内的温度、燃烧气氛达到工艺要求。由于这种连续燃烧控制的方式往往受到燃料流量的调节和测量等环节的制约,所以目前大多数工业炉的控制效果不佳。随着工业炉工业的迅猛发展,脉冲式燃烧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 工业炉行业采用脉冲燃烧的必要性 目前高档工业产品对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对燃烧气氛的稳定可控性要求较高,使用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无法实现。随着宽断面、大容量的工业炉的出现,必须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才能控制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3 脉冲燃烧控制的原理和优势 顾名思义,脉冲燃烧控制采用的是一种间断燃烧的方式,使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实现窑炉的温度控制。燃料流量可通过压力调整预先设

定,烧嘴一旦工作,就处于满负荷状态,保证烧嘴燃烧时的燃气出口速度不变。当需要升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加长,间断时间减小;需要降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减小,间断时间加长。控制图见图1。 脉冲燃烧控制的主要优点为: 1.传热效率高,大大降低能耗。 2.可提高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3.无需在线调整,即可实现燃烧气氛的精确控制。 4.可提高烧嘴的负荷调节比。 5.系统简单可靠,造价低。 6.减少NOx的生成。 普通烧嘴的调节比一般为1:4左右,当烧嘴在满负荷工作时,燃气流速、火焰形状、热效率均可达到最佳状态,但当烧嘴流量接近其最小流量时,热负荷最小,燃气流速大大降低,火焰形状达不到要求,热效率急剧下降,高速烧嘴工作在满负荷流量50%以下时,上述各项指标距设计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脉冲燃烧则不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烧嘴只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满负荷工作,另一种是不工作,只是通过调整两种状态的时间比进行温度调节,所以采用脉冲燃烧可弥补烧嘴调节比低的缺陷,需要低温控制时仍能保证烧嘴工作在最佳燃烧状态。在使用高速烧嘴时,燃气喷出速度快,使周围形成负压,将大量窑内烟气吸人主燃气内,

循环流化床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系指小颗粒的煤与空气在炉膛内处于沸腾状态下,即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稠密悬浮煤颗粒充分接触燃烧的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燃煤和石灰石自锅炉燃 烧室下部送入,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二次风从燃烧室中部送入。石灰石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 二氧化碳。气流使燃煤、石灰颗粒在燃烧室内强烈扰动形成流化床,燃煤烟气中的SO2与氧化钙接 触发生化学反应被脱除。为了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将未反应的氧化钙、脱硫产物及飞灰送回燃烧 室参与循环利用。钙硫比达到2~2.5左右时,脱硫率可达90%以上。流化床燃烧方式的特点是:1.清洁燃烧,脱硫率可达80%~95%,NO x排放可减少50%;2.燃料适应性强,特 别适合中、低硫煤;3.燃烧效率高,可达95%~99%;4.负荷适应性好。负荷调节范围30%~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由燃烧系统、气固分离循环系统、对流烟道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系统包括风室、布风板、燃烧室、炉膛、给煤系统等几部分;气固分离循环系统包括物料分离装置和返料装置两部分;对流烟道包括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几部分。 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低温燃烧。燃料由炉前给煤系统送入炉膛,送风一般设有一次风和二次风,有的生产厂加设三次风,一次风由布风板下部送入燃烧室,主要保证料层流化;二次风沿燃烧室高度分级多点送入,主要是增加燃烧室的氧量保证燃料燃烬;三次风进一步强化燃烧。燃烧室内的物料在一定的流化风速作用下,发生剧烈扰动,部分固体颗料在高速气流的携带下离开燃烧室进入炉膛,其中较大颗料因重力作用沿炉膛内壁向下流动,一些较小颗料随烟气飞出炉膛进入物料分离装置,炉膛内形成气固两相流,进入分离装置的烟气经过固气分离,被分离下来的颗料沿分离装置下部的返料装置送回到燃烧室,经过分离的烟气通过对流烟道内的受热面吸热后,离开锅炉。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有高效率的分离装置,被分离下来的颗料经过返料器又被送回炉膛,使锅炉炉膛内有足够高的灰浓度,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于常规锅炉炉膛仅有的辐射传热方式,而且还有对流及热传等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炉膛的传导热系数,确保锅炉达到额定出力。

RCCI燃烧技术研究

HUNAN UNIVERSITY 流体力学论文论文题目发动机RCCI燃烧技 术方案研究 学生姓名明阳 学生学号S150200369 专业班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院名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杨小龙 2015年10月日

摘要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汽车排放的净化处理技术显得愈加重要。以现有的后处理技术,虽然可以使排放数值达到标准,但是其后续的费用、复杂的结构、昂贵的原料使得排放性和经济性无法得到平衡。 本文旨在解决过分依赖后处理来提高排放所引出的问题,通过优化缸内燃烧过程,运用RCCI技术降低排放、减轻后处理负担,最大限度的平衡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国四柴油机技术的匹配。RCCI(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是比较新的一种低温预混合燃烧并且可以实现燃烧相位可控的均质稀燃技术,本文通过进气道喷射汽油进行预混合,在缸内直喷直喷柴油后压燃混合气,通过两种燃油质量比的改变控制燃烧相位,达到小负荷不熄火、高负荷不粗暴的目的,同时有着较高的热效率。为了进一步净化CO和HC的排放污染,搭配催化氧化技术(DOC)的RCCI内燃机,可以在原有极低的NOx和soot排放的基础上达到四种排放物数值同时降低到国四标准以下的程度,并且有望实现对于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的平衡。 关键词:国四排放标准,RCCI,DOC,PFI,DI

1、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环境与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不仅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和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条件。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汽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汽车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来防治汽车污染。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造成的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愈加严重[1]。世界各国对于汽车排放的法规颁布随着技术的发展日趋严格,排放性能的要求对于汽车的研发环节的影响也同样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相比于汽油机,柴油机的良好的热效率和经济性,以及很低的CO和HC排放,受到厂商和研发机构的青睐。然而,传统CDC柴油机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NOx和soot碳烟的排放无法降低。原因在于,高温富氧促进了NOx的生成,而为了减少NOx排放而降低燃烧温度的做法,又减少了对soot的氧化,从而增加了soot的排放。因为传统CDC柴油机缸内燃烧以扩散燃烧为主,这种矛盾很难解决,只能通过改变燃烧机理,利用新的燃烧方式来尝试解决。 1.2 国内排放法规现状 目前地方政府的措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在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翻3倍多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仅增加了0.3倍,各项污染物均实现50%以上的消减,采取的控制措施累计减少了3800万吨氮氧化物、4450万吨碳氢化合物、2.387亿吨一氧化碳和700 万吨颗粒物的排放。 轻型柴油车国四标准于2005年颁布,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全部正在制造和已经售出的轻型汽车,必须符合国四污染物排放标准。然而,由于尚未出台国四车用燃油标准,仍然无法保证符合标准的车用燃油全国范围内的及时供应,决定将国四标准施行日期推延至2013年7月1日[2]。 2013年7月1日,国四限定实施日期即将到来前,部分整车企业得到消息,由于SCR后处理技术所需要的尿素供应仍然无法确保供应,因此,相关国家部门将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日期再次推迟。同时,自2013年7月1日起,国三排放的车型将不再允许上工信部公告。

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

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 、八、- 前言 最近几年,全球环境污染逐年严重,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国策,特别是燃煤锅炉,存在能源消耗大,热效率利用低,排尘浓度大,煤的含硫量高,燃烧产生大量害气体,对大气污染严重。致使热能供需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燃木颗粒锅炉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大气污染低,产灰量极少且可用作农肥,清洁环保,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根据《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 号文件精神和各级环保局有关安排部署。为了进一步治理生产废气排放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制订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1. 简介: 我公司原有0.3t/h 燃煤蒸汽锅炉一台,该锅炉为菏泽花王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制造,型号为LSC0.3-0.4-AII, 于2010 年11 月投入使用,锅炉炉体受压元件完好,每年进行维修保养,电器、送风管道均保持良好,2013 年10 月由唐山特 种设备监督检验所鉴定合格,可正常使用

0.3 2. 改造要求 1. 将现用燃煤锅炉改造成燃木颗粒锅炉。 2. 改造后保证锅炉供热使用温度达到生产要求。 3. 通过改造达到根治大气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4. 改造方案力求简单易行,最大可能利用原有设备及附件, 降低改造成本。 5. 选用正规合格设备,确保改造质量和效果。 6. 由设备部统一协调,尽量减少误工时间。 3.. 组织保障 为使锅炉改燃项目有序有效开展,公司成立锅炉改燃项 目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总经理、 运营总监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设备部、财务部、企管部、 行政部、生产部、计划部各部门主管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落 实各部门责任,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和人力资 源,为项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提供组织保证。 二、技术方案及建设内容 1. 技术方案 该项目建设立足利用原有设备、厂房改造,利用原有 吨蒸汽锅炉及供水供电附属设施,新增一台木颗粒燃烧装 置,将燃烧机喷火口对准锅炉炉门即可。由燃烧机产生火焰 喷射至炉内加热升温,设计火焰出口直径 200mm,, 扩散面积 1m 2, 火焰长度 600mm 。火焰对炉膛实施全覆盖。 实现燃煤由 炉内燃

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一绪论...................................................................................................................................... 二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2.1燃烧过程控制任务 2.2燃烧过程调节量 2.3燃烧过程控制特点 三燃料控制系统 ........................................................................................................................ 3.1燃料调节系统...................................................................................................................... 3.2燃料调节——测量系统...................................................................................................... 3.3给煤机指令.......................................................................................................................... 四600MW火电机组DCS系统设计 4.1 电源部分 4.2 通信部分 4.3 系统接地 4.4 软件部分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工业炉的脉冲燃烧技术

工业炉的脉冲燃烧技术 1、前言 工业炉的燃烧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各项指标,例如: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目前国内的工业炉一般都采用连续燃烧控制的形式,即通过控制燃料、助燃空气流量的大小来使炉内的温度、燃烧气氛达到工艺要求。由于这种连续燃烧控制的方式往往受到燃料流量的调节和测量等环节的制约,所以目前大多数工业炉的控制效果不佳。随着工业炉工业的迅猛发展,脉冲式燃烧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工业炉行业采用脉冲燃烧的必要性 目前高档工业产品对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对燃烧气氛的稳定可控性要求较高,使用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无法实现。随着宽断面、大容量的工业炉的出现,必须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才能控制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3、脉冲燃烧控制的原理和优势 顾名思义,脉冲燃烧控制采用的是一种间断燃烧的方式,使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实现窑炉的温度控制。燃料流量可通过压力调整预先设定,烧嘴一旦工作,就处于满负荷状态,保证烧嘴燃烧时的燃气出口速度不变。当需要升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加长,间断时间减小;需要降温时,烧嘴燃烧时间减小,间断时间加长。 脉冲燃烧控制的主要优点为: 1)传热效率高,大大降低能耗。 2)可提高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3)无需在线调整,即可实现燃烧气氛的精确控制。 4)可提高烧嘴的负荷调节比。 5)系统简单可靠,造价低。 6)减少NOx的生成。

普通烧嘴的调节比一般为1:4左右,当烧嘴在满负荷工作时,燃气流速、火焰形状、热效率均可达到最佳状态,但当烧嘴流量接近其最小流量时,热负荷最小,燃气流速大大降低,火焰形状达不到要求,热效率急剧下降,高速烧嘴工作在满负荷流量50%以下时,上述各项指标距设计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脉冲燃烧则不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烧嘴只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满负荷工作,另一种是不工作,只是通过调整两种状态的时间比进行温度调节,所以采用脉冲燃烧可弥补烧嘴调节比低的缺陷,需要低温控制时仍能保证烧嘴工作在最佳燃烧状态。在使用高速烧嘴时,燃气喷出速度快,使周围形成负压,将大量窑内烟气吸人主燃气内,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延长了烟气在窑内的滞流时间,增加了烟气与制品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流传热效率,另外,窑内烟气与燃气充分搅拌混合,使燃气温度与窑内烟气温度接近,提高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减少高温燃气对被加热体的直接热冲击。 燃烧气氛的调节是提高工业窑炉性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只能通过在线测量烟气残氧量,反馈给燃烧气氛控制器,然后实时调节控制助燃空气流量执行器的输出,才能精确控制炉内的燃烧气氛。由于检测烟气残氧的氧化锆传感器的可靠性、寿命和价格的原因,在工业现场的使用往往不理想。有些窑炉自控系统干脆采用一台比例跟随器,使助燃空气的流量与燃料的流量成固定的比例,但这种方法不得不将助燃空气的富余量留得很大,达不到最佳的节能和控制过剩氧含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要求。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方式,可以将油压和风压一次性调整到合适值,在系统投人运行后,只需保持这两个压力稳定即可。对压力进行测量和控制要比流量简单得多,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采取全自动控制,也可以采取人工手动控制。 与连续燃烧控制相比,脉冲燃烧控制系统中参与控制的仪表大大减少,仅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省略了大量价格昂贵的流量、压力检测控制机构。并且,由于只需要两位式开关控制,执行器也由原来的气动(电动)阀门变为电磁阀门,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主燃烧器改造方案

垃圾焚烧炉点火燃烧器改造的初步方案 一、改造目的:目前我厂垃圾焚烧炉的点火燃烧器无法远控运行,操作全靠现场手动实现。垃圾焚烧炉当炉温低于850 C时,必须采取补燃措施,我们经过实践摸索,认为用点火燃烧器进行补燃比用辅助燃烧器补燃效果更好,故需对点火燃烧器进行改造,以满足垃圾焚烧炉的快速补燃需要。 二、改造目标: 1.点火燃烧器能实现在主控室远程操作。 2.点火燃烧器能稳定有效的运行。 3.点火燃烧器能实现不同燃油量所对应的雾化风量及燃烧风量的自动 配比。 4.在紧急情况下能马上将补燃系统隔离。 三、改造初步方案:为了系统简单可靠,考虑采用点火燃烧器的燃油量、雾化风量、燃烧风量进行分段调节的方案,能满足工艺要求;控制上采用继电器与DCS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程序控制。 1. 改造后系统如图1-1 所示:说明: 1)阀1、2、11 为手动闸阀 2)阀4、7、8、10 为针形阀 3)阀15 为助燃风调节挡板,平时全开,启炉时根据需要调整 图1-1

4)阀3、5、6、9为常闭电磁阀 5)件12为油滤网,件13为油流量计,件14为压力表 6)阀1、4在启炉时使用,阀4平时常闭;阀1微开,保持出口压缩空气压力0.1MPa左右 7)阀2开度保持在出口压缩空气压力0.45MPa左右,常开 8)阀7开度保持在油量200kg/h (压缩空气压力0.45MPsj)左右,常开 9)阀8开度保持在油量100kg/h (压缩空气压力0.45MPsj)左右,常开 2.控制要求:

1)可在主控室远程控制助燃风机、及各电磁阀的开关。 2)阀3 与阀5联动,即可通过控制阀3来控制阀5同时开或关。 3)阀6 必须在阀5开启的状态下才能开启(即如果阀5 未开,则 阀6 无法打开)。 4)电控柜上必须有阀9、5、6 的开关按钮,助燃风机的启停按 钮,油流量显示等设置。 5)正常启动控制程序为:开助燃风机—开阀9—开阀3—开阀5— 开阀6。 6)正常停止程序与启动程序相反。 7)紧急情况下直接关闭阀9 实现油系统隔离。 四、改造费用预测: 本项目需增加电磁阀4只,针型阀3 只,现场控制柜1 只,管件、控制线、电缆等诺干,预计改造费用约2 万左右。 五、改造工作实施的初步考虑 1. 材料采购约15 天 2.电控柜制作约15 天(外协)(或者是否可以考虑在现有电控柜 上进行改造) 3.油系统改造由检修班组负责,约15 天 4.调试时须注意点火燃烧器的火焰状况,如果发现点不着火或者火焰 突然熄灭,则需马上关闭阀9。过5 分钟之后再次试验。 胡津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