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际上的产业集群源于何时?难以确定。不过,据第一位注意到产业集群现象并于1890年首次以“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概念来命名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考证,早在1250年就有生产集中现象的记载(马歇尔,1994)。在马歇尔时代,不仅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等地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产业集群,在德国的奥芬堡与海德堡也已形成了较大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波特,2002)。随着欧美一些国家陆续进入并完成工业化,产业集群在这些国家大量出现并成型。当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1990年用“产业集群”概念来界定生产的地域集中现象时,产业集群已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生根了。正如斯科特与斯多波所言,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的(Scott and Storper,1992)。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就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出。美国不仅在底特律有上世纪20年代就已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更有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80年代成型而被誉为“经典产业集群”的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美国绝大数州都有一个或多个某类产业集群。

美国很多的产业集群不仅规模很大,而且很成熟,五大行动主体齐全。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就是典型代表。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包括680个葡萄酒厂和几千个独立的葡萄栽培者,制造葡萄储存设备、灌溉设备、采摘设备、桶、瓶、瓶盖和软木塞、标签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商,以及针对商贸读者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众多出版商。此外,还包括与葡萄酒有关的许多地方机构,例如在加州议会中有酒业委员会、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有世界著名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该集群也与加州的在农业、食品业和餐饮业以及乡村酿酒旅游业等其他集群有一些联系。

德国产业集群出现的时间仅晚于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在海德堡附近出现了印刷机制造产业集群。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为东德与西德,西德的南部与中部形成了大量的产业集群,而东德基本上没有产业集群。

意大利是美国之外产业集群发展得最成熟且特色明显的国家。意大利每年2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66个产业集群生产。早在1995年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就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主要是消费品产业集群,也有一部分资本品产

业集群。其中,纺织品集群有69个,占34.7%;皮革与鞋业集群27个,占27.3%;家具业集群39个,占19.6%;机械业集群32个,占16.5%;食品业集群17个,占8.6%;此外,还有金属制品集群1个、化学制品集群4个、造纸与印刷集群6个、首饰集群4个。

尽管法国产业集群发展较晚,且发展得不是很好,但法国的版图上也同样分布着为数不少的产业集群。

其中,位于法国北部的布雷勒河谷(VALLEE DE LA BRESLE)是著名的香水玻璃瓶制造业集群,它是欧洲香水瓶制造中心,占全球80%香水瓶的市场份额。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涌现。如亚洲的印度、印尼等国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据出席第一届“地方产业集群国际会议”的印度小企业与农村事务部部长桑卡(Shankar)介绍(DATAR, OECD, 2001)(由国土规划与区域行动议会(DATAR)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组织的第一届“地方产业集群国际会议”于2001年1月在巴黎举行,来自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与会。),印度各地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2000年大约350个产业集群创造了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60%。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有旁遮普邦的鲁第海阿那的金属加工业集群和纺织业集群、泰米尔纳德邦的提若普尔的棉针织业集群、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的钻石加工业集群、卡纳达卡邦的班加罗尔的电子软件业集群、北方邦的阿格拉的鞋业集群,等等。印度产业集群的产量在国内往往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卡尼巴德(Qanibad)的纺织业集群所织造的毯子占印度全国产量的75%,鲁第海阿那(Ludihiana)的纺织集群生产80%的毛织服装,班加罗尔更是印度著名的“硅谷”。另外,在印度农村地区还有大约2000个手工业集群,从事黄铜制品、纺织印染、皮革、陶器、有机制品、手工纸等产品的生产。

在拉丁美洲,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最多只有30至40年。拉丁美洲的产业集群并不是很多,但产业集群的发展计划却是惊人的,如几百个区域政府,大约15000个城市,几乎都有产业集群发展计划。比较多的有秘鲁、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牙买加等国。在非洲,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也都有集群存在。南非的产业集群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的,并且是由中央政府机构发动的,而地方政府却缺乏积极性。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例如波兰、匈牙利、克罗的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也都在积极地发展产业集群。

二、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作用

(一)作为产业发展战略方式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通过集体效

应的获得与释放,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该产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都有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效果。对于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来说,这种产业竞争优势是一种结果;而对于人为培育的产业集群来说,它就成了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

1.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

无论是美国加州的葡萄酒集群还是法国布蕾勒河谷的香水瓶制造业集群,它们都是自发形成的,而它们一经形成就获得了难以比拟的产业竞争优势。如加州葡萄酒集群中的拿帕(Napa)葡萄酒闻名世界,而布蕾勒河谷的香水瓶则占全球香水瓶80%的市场份额。

2.印度的班加罗尔利用产业集群获得了软件业的竞争优势

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软件业,迅速获得了全球性强大产业竞争优势的典型。

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软件业还是空白。1984年印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尤其是软件业。1991年,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在全国先后建立了10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和10个省级软件园区,利用产业集群方式发展软件业。至90年代末,印度约有1000多家专业软件公司,有2000多家与软件有关业务的公司,印度成为世界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

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和软件业的代表,是政府利用产业集群方式发展软件业的成功典范。1991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1992年园内只有13家软件公司,到2001年3月软件公司数目达到了812家,这些软件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的软件行业为:集成电路设计(33家)、通信软件(70家)、系统软件(65家)、应用软件(156家)、服务公司(72家)。班加罗尔软件出口从1992年的5600万卢比猛增到2000年的460亿卢比,约占印度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钟坚,2001)。

(二)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式的产业集群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是成百上千个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个城镇,构成了产业集群类型中独具特色的“第三意大利”现象(意大利学者巴格拉斯科(Bagnasco)于1977年出版的《意大利》一书中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既不是发达的北部核心区,也不是受政府较多资助的南部地区,而是从东北到中部的农业地区。他将北部称为“第一意大利”,南部称为“第二意大利”,而北—东—中称之为“第三意大利”(王缉慈,2001B)。)。

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中小企业数量之多,企业规模之小都是其它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意大利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仅为4.3人。意大利的企业规模是日本的1/4、德国的1/3,不到美国的1/3。

位于“第三意大利”比耶拉的毛纺织品集群中,分布着1850个企业,职工总数为29000人,每个企业的平均规模为15.7人,这对纺织品企业来说规模是较小的;再如普拉特纺织品集群中,分布着8500家企业,而职工总数只有46000人,平均企业规模只有5.4人,企业规模是非常小了;又如蒙丝马诺鞋业集群中,分布着660家企业,职工总数只有4100人,平均企业规模只有6.2人。这些诸多的中小企业正是通过产业集群方式,才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创造了“第三意大利”增长奇迹。

(三)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战略方式的产业集群

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于其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生产率(波特,2002)。对地方经济亦如此。无论是硅谷还是班加罗尔,或者意大利的一些著名专业镇等,这些产业集群发展成功的地方,其就业充分,人均收入较高,政府税收较多,地方经济都很强。如硅谷1998年的GDP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相当于中国GDP的1/4。如果把硅谷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来看,它就成为世界第12大经济实体。若以当年的230万硅谷总人口计,其人均GDP 高达104348美元,为世界人均GDP之最。

(四)作为“大企业病”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

克罗的亚共和国在其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通过对特大型国有造船企业进行分拆,构筑了一个以核心造船厂为关键企业、相关配套企业为网络的造船产业集群,提供了一种“大而全”国有特大型企业的重组与改革模式。

克罗的亚的前身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造船业曾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该国最成功的产业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南斯拉夫的造船吨位仅次于日本与韩国而位居世界第三。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克罗的亚接受了原南斯拉夫90%的造船能力。

1991年,克罗的亚共和国成立后即着手进行国有特大型造船企业的私有化与重组。重组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把“大而全”特大型国有造船企业的核心部门保留为国有,而将配套厂企、附属单位通过私有化、合资、租赁、支持员工创业等方式分立出去,在当地衍生出众多相关中小企业,构成了一个造船业集群,使原纵向一体化转为外部配套。其结果是精干了主业,增强了配套企业的能力,提高了造船能力。如克罗的亚最大的“大而全”造船厂Third May通过这种方式,其员工

总数由1990年的6500人减少到1996年底时的2600人(Bateman.M,et al,1998),企业效率获得较大的提高。

(五)作为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推动方式的产业集群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自发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从马歇尔观察到的曼彻斯特与兰开夏的纺织业集群,到德国的海德堡印刷机制造业集群,以及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集群,等等。这既表明了产业集群是工业化的产物,同时也说明了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工业化。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农村微小型企业,从而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肯尼亚纳若比大学的学者马可米克通过对肯尼亚、加纳和南非的六个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Mccormick.D,1999),无论是处于工业化的起步之前,还是工业化之中,或者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集群通过其集体效率的实现都能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只是在不同阶段集体效率的重点不同。在工业化起步之前,产业集群主要是提高市场接近,而很少发生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技术溢出效应;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集群,不仅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共同行动;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集群,其外部经济性与共同行动行为都较多。

荷兰自由大学学者威金兰德(Weijland.H)通过对印尼的产业集群研究指出(Weijland.H,1999),在印尼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家庭小工业(CI)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CI成长的固有局限。如早在1986年,印尼的CI就达到了150多个万个,雇员总数超过了300万人,且90%的这些雇员生活在小乡村。到1990年,在印尼的7万个乡村中的1万个都成为产业集群区,而这其中的40%又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且相对贫穷的爪哇岛,这里半数的乡村都是产业集群区。以往的产业集群多是自发形成的,而后来的产业集群则多是有关机构有意识发展而成的。这些产业集群无论是吸引投资还是产品竞争力等都明显地高于非集群区。

(六)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促进方式的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区域具有良好的创新网络、创新机制与创新的制度环境,从而产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方法(RISA)认为,经济活动的纵向分解意味着企业无须自我满足地运作,而是通过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企业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一种因邻近性而产生的互动,并因频繁的互动而产生的信任。在某一区域的机构集中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文化与学习区域,孕育出有利于创新过程的制度环境,产生一个学习与知识传播的网络,积淀丰富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区域系统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的特性表明,产业集群是一个天然的区域创新系统。作

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典范,硅谷因其良好的游戏规则、知识密集、流动的高质量劳动力、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鼓励冒险并容忍失败的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产学研的互动、政企与非赢利机构的合作、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高质量的生活这十大特点而被誉为“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李钟文等,2002)。同样,作为低技术的产业集群也能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如美国纽约的服装产业集群就是明显案例。

纽约服装产业集群又被称为“时装中心”,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这里集中了6000家企业,其中4000家与时装有关。

在该产业集群内,以设计企业为中心,通过时装设计学校、时尚杂志社、服装展览馆、时装专卖店、预测服务机构、采购办、服装厂、服饰配件厂、纺织厂等企业、机构的互动,形成了一个运作良好的区域创新系统。

纽约服装产业集群促进了该区域创新系统,使得该区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领导着美国时尚女装的新潮流。

三、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产业集群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世界各地为数众多的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尽管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研究的热潮是近十几年的事,但国际上产业集群数量的激增与明显的成功却是过去30年中所观察到的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Bateman.M,et al,1998)。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不断的涌现,它们导致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马赛克”格局不断变化。

姑且不说拉丁美洲有着庞大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另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再如,在出席2001年第一届“地方产业集群国际会议”的1200多名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与会者中,有一定数量的各级政府官员。这一切都表明,世界各地为数众多的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辅相从

产业集群最初出现并非在英国,但全球第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产业集群首先被关注却绝非偶然。在英国产业集群大量出现之后,德国的产业集群也不断增加,其后是美国的产业集群纷纷涌现,而目前方兴未艾的产业集群热潮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表

明,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着紧密联系。事实上,工业化的过程是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而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不仅有着较长的产业链、而且具有一定的迂回生产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在制成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集群方式能够提升制成品的竞争优势。这表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两者之间相辅相从。

(三)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能够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优势,拉动本地的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都是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的不争的事实。此外,产业集群可以作为“大企业病”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等等。这一切表明,产业集群的功能绝非单一,而是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四)产业集群效应的强度直接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之所以出现并蔚然成风,根本点在于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体效率”的集群效应。在产业集群效应中,外部经济性是一种伴生性的被动效应,即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相同、相近或相关企业扎堆于某地,集群的经济外部性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这种集群效应是一种静态效应,其强度也是很有限的。共同行动是集群中行动主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行动时产生的一种效应,其强度大小取决于集群中行动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与合作方式,它是主动效应,也是动态效应,它的强度大小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美国、德国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都很高,这些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只能获得外部经济性的集群效应,结果是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差强人意。

(五)产业集群多是自发形成的,但也可有意识地规划发展而成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都是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等方式逐步自发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能事后被发现。实际上,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产业集群,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发展而成。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平地而起”的产业集群规划发展过程中,关键点是要根据本地特性选择一个合适的产业,引入或培育出一个具有较强衍生能力或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关键企业,通过该企业的成功发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该地,经过一定的时间(波特认为,兼顾到产业集群的深度与广度,一个产业集群通常需要10年时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完全可以培育成型。

(六)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产业集群的行动主体之一,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外地客户前来采购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性;二是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增进厂商之间的信任,丰富本地的社会资本,协调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催生厂商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三是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如收集行业的市场与技术信息,制定行业标准,强化本地厂商的产品质量意识与管理,建立公共培训机构,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树立本地的良好形象、创建区域品牌,建设与厂商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愿景与战略规划,等等;四是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解决集群中诸厂商共同面对的难题,如借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做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等。此外,对于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雏形,政府要能尽早识别出,并以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培育;对于政府有意识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在一开始就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域性的综合体组织,它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共同调整与制定经济政策,才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政府不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即使自我强化能力很强的产业集群也会受到制约。在硅谷这个典范型产业集群中,由于当地政府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面临着很多发展制约因素。如当地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堵塞严重,集群内九成就业人员无力就近居住,而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时间要花费2~3小时,电力供应不足,等等。相反,由于政府的主动积极参与,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仅用1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再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积极参与本区内100多个小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波特,2003)。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

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① 绿色金融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普遍较早面临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过去几十年中金融类政策、体制建设和产品创新方面积累的推动绿色投资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以下简述国际上推动绿色金融的一些典型做法。 (一)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别 1.绿色贷款 绿色贷款政策通常是指银行用较优惠的利率和其他条件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项目,或者限制有负面环境效应的项目。绿色贷款包括针对个人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绿色信用卡业务,以及面向企业的项目融资、建筑贷款和设备租赁等。 在企业贷款方面,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是目前全球流行的自愿性绿色信贷原则。根据赤道原则,如果贷款企业不符合赤道原则中的社会和环境标准,银行将拒绝提供融资。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项目融资中模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数量化、明确化和具体化。截至2013年,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达78家,分布于全球35个国家或地区,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的86%以上。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鼓励绿色信贷的规定和政策意见(如《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绿色信贷指引》)。这些绿色信贷政策旨在限制“高 ①执笔人为马骏、施娱、姚斌。马骏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施娱为德意志银行分析员,姚斌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人员。本文为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所著《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书中的一章。该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15年4月出版。

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贷款,却较少涉及为环保行业或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贷款等促进类措施。在推广“赤道原则”方面,环保部编译出版了《促进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赤道原则及IFC绩效标准与指南》,但赤道原则尚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广泛普及,目前仅有兴业银行成为“赤道原则”的成员机构①。 2.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 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绿色直接投资的主导方是国际知名的金融集团,同时也有一些专业投资者参与。1999年,世界资源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发起“新风险投资(New Ventures)”项目并得到花旗集团的资金支持。该项目专注于投资新兴市场经济体环境行业中的中小企业。1999年至2012年,该项目共帮助367家“产生明显环境效益”的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3.7亿美元,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保护耕地450万公顷、节水净水57亿升②。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 Change Capital)从事全方位的绿色产业投融资业务,其私募股权部门只投资于500万至2000万欧元规模的公司,行业集中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能源效率、垃圾处理和水务③。其他国际上专门开展绿色私募/风投的公司还有环境资本(Environmental Capital Partners)等数十家。 根据清科研究的数据计算,2007年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VC/PE总共进行了694笔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达82亿美元,且有多家公司成功在国内外上市④。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投资于清洁能源的项目有所减少,反映出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发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绿色产业项目回报率偏低,资金回收周 ① http://www.equator‐https://www.360docs.net/doc/b615131103.html,/index.php/members‐reporting/members‐and‐reporting ②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5131103.html,/project/new‐ventures ③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5131103.html,/private‐equity/investments ④ 清科研究中心:《2007-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研究报告》,《2007-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肥东发展与改革 肥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总第18期)2008年4月23日------------------------------------------------------------------------------------------------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赴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好我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我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助推肥东跨越式发展,经县领导同意,4月18日下午,县发改委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前往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垣县概况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北依濮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机械之乡、医疗器械

之乡,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系“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 目前,该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排序第33位,较1990年前移了59个位次。近5年来,长垣县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30%左右,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0%以上。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2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170.8%。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增长17.3%。 二、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地处黄泛区的长垣县,近年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得知,这主要得益于长垣县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城镇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六大经济板块(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流通、特色农业、劳务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辟(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哺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省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进展,依照《省人民政府对于促进产业集群进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拢进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进展到一定时期的必定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定过程。加快产业集群进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环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都市的进展机遇,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别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进展。 二、明确进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进展相结合,紧紧环绕哺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进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进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进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进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都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聚拢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辟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进展原则。把进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绿色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落耗,进展循环经济。 三、进展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辟区、工业园及各镇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进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开辟区建设,重新配置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进展规划与产业集群进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界定主导产业,鼓舞产品相类似的企业相对集中生产。 (二)壮大企业规模。以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和改造,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广、技术示范精、信息扩散宽的作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产销过亿元企业进展壮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事业科研成果转化。鼓舞规模企业采纳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对其周边企业进行并购和改造,别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鼓舞名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地缘优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绿色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绿色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摘要 在人类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尝试通过创新制度来引导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绿色信贷制度应运而生。绿色信贷是利用金融手段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制度。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绿色信贷制度的实施只要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途径而开展的。本文在阐述我国绿色信贷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绿色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信贷;国际经验;发展对策

目录 摘要 (1) 1 相关概念界定 (2) 2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 2.1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3) 2.1.1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历程 (3) 2.1.2 我国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5) 2.2 我国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6) 2.2.1 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尚不完善 (6) 2.2.2 有效的沟通机制缺乏 (7) 2.2.3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7) 2.2.4 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8) 3 绿色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 (8) 3.1 美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经验分析 (8) 3.2 德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经验分析 (8) 3.3 英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经验分析 (9) 3.4 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绿色信贷经验分析 (9) 4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0) 4.1 政策层面 (10) 4.2 制度层面 (10) 4.3 产品层面 (11)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刘振峰-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分析 刘振峰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作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1]。作为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将引领世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变革[2]。 交通运输业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如何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运输体系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底,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其中“绿色交通”正是针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而提出。 1994年加拿大学者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 Bradshaw)根据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率先提出绿色交通体系的概念,当时其主要论点为“绿色交通等级层次”,即绿色交通工具使用的优先级。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理论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也称低碳交通,是指在交通规划、运行、生产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关注碳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运输需求,优化运输装备、运输结构和用能结构,提高营运与能源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社会伦理文化培育等方面,共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的理念、方式、体系与实践[3]。 如何发展及实现绿色交通,保证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发展绿色交通提供了借鉴。 一、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绿色交通政策研究起源 早在1964年,美国学者路易司·芒福特就指出:“我们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牺牲了其他形式的交通方式而成全了私人轿车,以及远距离飞行的飞机。实际上每种交通形式都有自己的使用空间,好的交通政策应该改善每种交通方式使之得到最佳利用。”2001年,美国学者C·乔亭·克斯塔、乌里·柴特勒撰文《高流动度是对交通伦理和系统性的挑战吗?》,从根本上对高流动度这种全球范围盛行的过度、极不平衡的速度提出质疑,认为高流动度涉及到对空间、时间、自由、公平等基本概念的理解,通常对人类和个人自由有害,并将危及到现代社会生活质量和生态平衡。 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召开,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确定2008—2012 年间的国际减排承诺及各国对生态环境“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007年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通过哥本哈根协议,2010年通过坎昆协议。2011年德班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续约、启动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绿色债券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docx

绿色债券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逐渐成为各经济主体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绿色债券开始兴起并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从其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债券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总金额更是数以千亿计。此外,绿色债券承担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的重要形式,也丰富了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融资方式,并且有效促进了经济转型。同时,这种发展方式也比较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理念。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发展绿色债券,利用这一新型金融工具,来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目标。 一、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一)发行主体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主导并趋于多元化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发展绿色债券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发行主体,极大的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发展。伴随绿色债券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的提升,也逐渐被认可,各大经济主体与地方政F等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在这其中,公司债发展迅速,在总规模中的比例已达30%以上。 (二)发行市场以欧洲为主,发行规模增长迅速 在金融危机以后,为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公司开始发行绿色债券,在全球市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发行规模迅速扩大[1]。20XX年,发行绿色债券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发行主体也

更加多元化,很多欧洲国家发行规模增长迅速,比如英国和德国等;在亚洲,发行规模最大的当属日本。 (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绿色债券的发展 吸引了多方主体的注意,比如投资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一些投资机构,包括央行、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等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并且也出现了花旗、摩根大通等许多跨国债券的承销商,极大的促进了评估与认证机构的发展,这些主体在发行绿色债券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方式 (一)绿色投资理念更加清晰 伴随社会进步,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国际市场投资主体更加关注环境与治理标准等,并出台了很多法律文件,将是否低碳环保以及环境友好纳入决策标准,同时绿色债券本身的特性也更加符合投资主体的倾向。并且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很多传统能源行业逐渐萧条,更多的资本开始融入绿色行业。 (二)政F政策支持 很多国家为促进绿色债券的发展,开始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绿色贷款贴息以及价格补贴等。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制定出价格补贴政策的国家约有60多个,并按照固定价格长期回购企业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此类企业的资金流,也提升了该种债券的吸引力。 (三)完善的认证体系和统一规范的标准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意 见 【法规类别】行业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湖政办发[2012]19号 【发布部门】湖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4 【实施日期】2012.0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 (湖政办发〔2012〕19号) 为进一步加快湖州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湖州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实施块状经济集约、集聚、集成、集群发展战略,提高产业集群的内生增长动力,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能支撑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力争形成七大竞争优势,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区域产业集群的品牌优势、公共服务平

台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优势。 到2015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新能源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吴兴东部光电各500亿元;培育规上销售收入300-500亿元产业集群2个:安吉椅业、吴兴金属材料;培育规上销售收入100-300亿元产业集群4个:德清生物医药、南浔木地板、南浔节能电梯、安吉竹业;培育规上销售收入50-100亿元产业集群2个:织里童装、湖州开发区生物医药。十大现代产业集群规上销售收入总量力争达到2300亿元以上。 二、发展导向 全市产业集群按照以下三个层次,分层推进: (一)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 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 德清生物医药 南浔木地板 安吉椅业 (二)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 织里童装 南浔节能电梯(省节能电梯产业〈南浔〉示范基地) 吴兴金属材料 安吉竹业(省竹产业〈安吉〉示范基地) 吴兴东部光电(省光伏产业〈吴兴〉示范基地) 湖州开发区生物医药 (三)加快培育的产业集群 德清纺织丝绸服装、德清装饰建材、德清休闲用品、德清装备制造、长兴长丝织物、

论产业集群发展及政策建议(一)

论产业集群发展及政策建议(一) 摘要:产业集群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发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云浮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具有一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已初步发展了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硫化工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应科学引导,加快产业地区建设,实施品牌、人才等战略,壮大云浮产业集群。 关键词:云浮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政策建议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大量集聚的现象。它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往往都是依托于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降低成本,也就是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促进创新”。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就是产业集群发展快的地区,目前,广东和浙江地区,大约一半以上的经济是产业集群做出的贡献。 1云浮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年,广东省云浮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产业集群雏形: 一是以云城区为中心的石材产业集群。云浮市是全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石材生产能力、年销售量均居全国前列。作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全市有各类加工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lO多万人,年产石板材6000万平方米,工艺品250万套(件)以上,2008年行业总产值达60多亿元,产品市场涵盖珠三角和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出口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大市场。3000多家石材企业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有500多家,以该市云城区的云浮国际石材城企业为例,该企业经营面积达30万平米,总投资为3亿元,其内有石材商铺二千多家,分类设置板材、工艺品展区达10多个。2004年以来,云浮先后获得“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人造石之都”的称号;2006年云浮石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二是以新兴县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新兴不锈钢产业已成为云浮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规模以上不锈钢企业实现产值4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7,7%。目前,该县有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厂家42家,配套厂家38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有3家,超亿元的有10家。不锈钢餐厨具95%以上出口欧美、日本市场,出口量占广东省同类商品的45%,产品在欧美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0%,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生产和出口不锈钢餐厨具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以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海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不锈钢餐厨具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企业中,第一、第三名均在新兴县。另据市场调查,现在欧洲平均每100人中至少有4人正在使用新兴县生产的不锈钢餐厨具,享有“新兴煲”的美誉。新兴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不锈钢餐厨具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荣获“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称号。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与云浮石材产业集群一起于2006年10月被省经贸委认定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三是以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为龙头的硫化工产业集群。云浮硫铁矿是世界上硫铁矿储量最大的矿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硫铁矿生产和硫精矿出口基地,硫铁矿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探明硫铁矿储量达2.08亿吨,居世界首位,有东方硫都之美誉。在硫资源开发方面,云浮市现有硫酸产能52万吨,在建硫酸产能60万吨。目前以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宝利硫酸有限公司、金泰化工有限公司、惠江钛白有限公司等为主体的硫化工产业集群渐成气候,是广东、广西两省区硫酸供应的主要基地。作为该产业龙头企业的云硫集团公司从建成投产至2007年末已生产硫铁矿348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4亿元,利税总额7.5亿元。目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