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数词汉英翻译探析

古诗词中数词汉英翻译探析

古诗词中数词汉英翻译探析作者:张书瑶汪洋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32期【摘要】数词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众多作为记事抒情的古诗词中也常用数词来增色。

由于古诗词本身内涵丰富包涵了诗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因素,在翻译古诗中的数词时通常不能简单直译,要根据其文化背景内涵做出判断,再进行翻译。

这篇文章分析了古诗词中三种不同数词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数词;翻译;诗词;英汉;技巧【Abstract】Numeral is not only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widely used in ancient poems for polishing poems. Due to the complication of ancient poems which always contain poet’s emo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y cannot be translated literally. Instead, they should be translated according to their context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implied meaning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ranslation skill for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numerals in ancient poems【Key words】Numeral ;Translation; Poems【作者简介】张书瑶(1997.012-),女,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汪洋(1979.01-),男,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

引言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反应古代社会历史民情、历史事件以及了解古代人物的重要佐证。

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

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

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诗和词,是用美丽的形象、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调组成的乐章。

诗人词家们往往巧妙地、大量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把本属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从而获得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代诗人苏东坡《水龙吟》一词里,巧妙地运用“数字”来表达他心目中的“春色”:“春色三分”之中,有“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乍听似乎使人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春色”看得如此具体,历历可数?原来,他看到具有春天象征性的杨花飘落于尘土和流水,三分之二飘落为路旁尘土,三分之一飘落水面,就从“二分”“一分”的数字由多到少的逐步推移,“三分春色”不就这样地流逝而去吗?同样的手法,宋代词人叶清臣在《贺圣朝·留别》里却这样写道:“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把春色与离愁联系一起,春色虽好,却被离愁和风雨的“力量”一一消减,用“三、二、一”数字把春色递减的手法,极写离愁别绪,遣词精巧,构思新颖,不愧是抒发乡愁的佳作。

优秀诗人的笔就是这样,仿佛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里“几”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

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气流畅顺韵味平添,收到“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诗词中数词修辞的运用

诗词中数词修辞的运用

诗词中数词修辞的运用一、例析文言文数量词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意义的表示,很多地方和现代汉语不一样,下面举例介绍。

1、“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用“再”表示。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注意:现代汉语中“再”表示又一次,有时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

如“再次”。

当“又”意思讲的“再”,在文言中是用“复”表示的。

2、“四”用“乘”(shèng)表示。

古代一辆车配四匹马拉叫“一乘”,因而常用“乘”表示数目“四”。

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之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②“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

”《礼记・少仪》——郑玄注:“乘壶,四壶也。

”孔颖达疏:“四马曰乘,故知四壶酒,亦曰乘壶酒。

”3、十位以上的数字中,个位数或十位数前往往加个“有”字。

“有”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②“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韩非子・五蠹》——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

4、零位数不专门表示。

文言文中无当“零”讲的词,“零”是“凋零”、“零散”的意思,遇到有零位数时,把间隔的位数连接在一起即可。

①“汉兴以来,三百二年。

”《后汉书・郭陈列传》——汉朝建立以来,已三百零二年。

②“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十。

”《汉书・西域传》——这里的“口二万四十”就是“(有)二万零四十口人”。

5、有的数目用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①“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十五月亮又明又圆,可一过二十就缺损了。

②“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江夏行》——这里的“二八”即“十六”。

6、约数的表示。

如果是数目不大,往往连用相邻的两个数词表示。

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

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英译策略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中国古典诗词中数词的英译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因其意蕴深长、意境优美、形式独特而受到广大国内外翻译F者的青睐。

有关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著作和论文比比皆是。

笔者统计了在过去30年里,刊登在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古汉语诗词英译研究的文章,多达242篇,有关诗词英译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策略。

如翻译大家翁显良(1981)提到了”译诗无定论,但总要再现原作的意象,在数量词的英译过程中,不宜过分拘于数词的具体实义,可以巧妙地“以虚对虚,以泛对泛,甚至比原文更虚更泛”。

而朱纯深(2002)则指出,诗词的翻译应该是“超乎于语言和文化之外,对诗意的一种回归”。

许渊冲先生则指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忠实和通顺是翻译的必备条件”(顾延龄,1987)。

2.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分类对数量词进行具体的分类,是进行顺达翻译的关键。

以往也有学者对古诗词中的数量词进行过分类,如朱苏静(2005)将其分为“指代和修辞”两大类,而查金萍(2012)则分为“计数和不计数”两大类。

这样的分类较为宽泛,在实际翻译中操作性不强。

本文以《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收录的含有数量词的古典诗词为例,依据其语义和功能的不同,将数量词分为四类,即具体数量词、模糊数量词、负载文化内涵的数量词和修辞类数量词。

具体数量词往往表示真实具体的数量和时间。

如李白的《长干行》中:“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涠堆。

”在这首离别诗中,诗人以商妇的口吻,回忆了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短短的四句话,妇人的思念之情一步步地加深。

但由于中西方计算年月的方法不同,在处理一些有关时间的数量词时,译者要进行初步的判断,分析具体的译法。

杜甫诗歌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杜甫诗歌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数词包括 : 一 至十 、 百、 千、 万、 百 万、 千万及两 、 几、 双、 半等。 其中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数词依次为 : “ 一” 、 “ 万” 、 “ 千” 等。 根据数词在 诗 中与其他词的搭配情况 , 笔者将其分为六大类 , 具体如下:
1 . 单独数词 。如 “ 或从 十五北 防河 , 便至 四十西营 田” ( 《 兵车
翻译 , 就必然要研 究其数词的翻译 , 数词翻译 的恰 当与否 , 对传
递 杜 甫 诗 歌 文 化 内涵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目前 , 虽 然许 多学 者 分 别从
数词在杜甫诗歌中主要与名词 、 量词搭配 。如“ 霜皮溜雨 十围 , 黛 色参 天二千尺” ( 《 古柏行》 ) 、 “ 野 旷天清无战声 , 四万 义 军同 日死” ( 《 悲陈陶》 ) 、 “ 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 春” ( 《 奉增韦左
行》 ) 。
2 . 数 词 与 量 词 连 用 。“ 主称 会 面难 , 一 举 累十 觞 ” 《 赠 卫 八 处
许先生《 杜甫诗选 》 详细地分析 , 依据数词 的入诗形式 , 归纳 出其
翻译 方法主要有直译 、 淡译 、 省译 、 和改译 。数据统计情 况如下 ( A: 翻译方法 ; B : 数词与其他词搭 配; c : 出现的次数 ) :
马》 ) 。
通过仔细分析上表 ,总结 出许 渊冲先生具体运用语境下数 词翻译策 略。
( 一) 直译
②数词表时间。 如“ 四时无失序 , 八月 自知归 ” ( 《 归燕》 ) ; “ 皇 帝二 载秋 , 闰八 月初吉 ” ( 《 j E 征》 ) 。 ③与数词相关的典故、 节 日。 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
6 . 数词与名词连用 。按照数词发挥的功能不 同, 又可分为 : ①数词表真实计数与夸张计数 。前者如 : “ 君不 闻汉家 山东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数词赏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数词赏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数词赏析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数词常常被用来增加诗意的美感和深度。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数词的赏析:
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这是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中的诗句。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数字的串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田园风光。

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幅风景如画的乡村景象。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数字“三千尺”和“九天”夸张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同样是李白的作品,这首《秋浦歌》中的“三千丈”极言白发的长度,象征着无尽的忧愁和苦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痛苦。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是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诗句。

通过运用数字,诗人描绘出了一幅黄沙道上的夜景图,表现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

这些古诗词中的数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计数工具,它们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地描绘场景、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通过对这些数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李杜诗歌数词的虚指意义探析

李杜诗歌数词的虚指意义探析

李杜诗歌数词的虚指意义探析
唐晋先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李白、杜甫诗歌中很多数词常不表示具体数目而表示虚指.“十”及以下整数用于虚指时意义很多,既可表示“多”,也可表示“少”,还可表示“全”.
【总页数】3页(P119-120,123)
【作者】唐晋先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论李杜的贵妇和妓女题材诗歌--李杜诗歌女性观念的再比较
2.韩愈对李杜的推尊与王维诗歌地位的转折——兼论李杜独尊的诗学意义
3.英汉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4.李杜诗歌数词的形象色彩探析
5.汉语数词虚指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唐诗三百首中模糊数字词的翻译

试论唐诗三百首中模糊数字词的翻译

试论《唐诗三百首》中的模糊数词及其英译黄思怡,蒋显文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10摘要: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

一定程度上说,它是文学作品生动性和艺术性的来源。

模糊数词是模糊语言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模糊理论出发,探讨了《唐诗三百首》中的模糊数词现象及其英译,并发现在其英译过程中,顺应文化语境,推敲其语用含义的必要性。

关键词:模糊数字《唐诗三百首》英译文化语境Abstract: Fuzzy language exists considerably in litera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vividness and artistry of literary. Fuzzy Numerous are component of Fuzzy language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uzzy Numerous i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zzy theory. It discovers that adapting to cultural context and weighting its pragmatic meaning are necessary 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ese fuzzy numbers into English. Key words: Fuzzy Numerous;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English translation; cultural context一.引言自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提出“模糊”(Fuzzy)概念以来,“模糊”便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中数词的翻译研究作者:刘毓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摘要:杜甫诗歌中含有大量数词,因此,数词的翻译是杜甫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章以许渊冲先生《杜甫诗选》中收录的49首杜诗为例,将杜甫诗歌中的数词主要分为六大类,旨在了解杜甫诗歌中数词的使用规律,探讨许先生对相关数词的翻译策略,并归纳总结其数词常用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境。

关键词:杜甫诗歌;数词;翻译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008-02数词普遍存在于杜甫诗歌中,如杜诗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仅两句就使用了四个数词且句句有数词。

因此,研究杜甫诗歌的翻译,就必然要研究其数词的翻译,数词翻译的恰当与否,对传递杜甫诗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虽然许多学者分别从文化、修辞、模糊、翻译等不同视角对数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有译者专门针对杜甫诗歌中的数词翻译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以杜甫诗歌中的数词为出发点,对杜甫诗歌中数词使用的现象进行详细地分类描述,并分析具体情境下数词的常用翻译策略。

一、数词在杜甫诗歌中的运用数词的运用是杜甫诗歌的一大特点。

以许渊冲英译本《杜甫诗选》为例,据统计,其49首诗歌中共出现了95处数词。

相关的数词包括:一至十、百、千、万、百万、千万及两、几、双、半等。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数词依次为:“一”、“万”、“千”等。

根据数词在诗中与其他词的搭配情况,笔者将其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1.单独数词。

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兵车行》)。

2.数词与量词连用。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赠卫八处士》;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饮中八仙歌》)。

3.数词与动词连用。

如:“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堕双飞翼”(《哀江头》);“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病马》)。

4.数词与形容词连用。

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5.数词与数词连用。

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6.数词与名词连用。

按照数词发挥的功能不同,又可分为:①数词表真实计数与夸张计数。

前者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后者如“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

②数词表时间。

如“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归燕》);“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北征》)。

③与数词相关的典故、节日。

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丽人行》)④含数词专有名词。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丽人行》)。

数词在杜甫诗歌中主要与名词、量词搭配。

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奉增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数词与动词、数词与形容词、数词与数词连用是汉语诗歌独特的构成形式。

二、许渊冲英译本中杜甫诗歌数词的翻译由于数词在诗歌中入诗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对数词的翻译必须具体情境具体分析。

杜甫诗歌中的数词运用,主要用于意象的再现和表达诗人的主观心境,而非纯粹记录客观事实,故在具体翻译时,应先准确理解数词在原诗中内涵及外延意义。

同时,也要注意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词泛化的内涵及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对于那些符合汉语语言表达习惯或含有文化内涵的数词,不能生搬硬套直译,否则会引起译文语句不通,语意不明,使得译文读者难于理解。

笔者通过对许先生《杜甫诗选》详细地分析,依据数词的入诗形式,归纳出其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淡译、省译、和改译。

数据统计情况如下(A:翻译方法;B:数词与其他词搭配;C:出现的次数):通过仔细分析上表,总结出许渊冲先生具体运用语境下数词翻译策略。

(一)直译直译也称之为“实译”,翻译时只要照原诗的数词译入即可。

比如: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赠卫八处士》After twenty years,who knows then,I come into your hall again.(许渊冲译)我里百余家。

《无家别》A hundred homes can find no rest. (许渊冲译)杜甫诗歌中的数词中,除发挥基本计数功能的数词(如“二百州”、“百余家”)单独数词,为确保译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多采取直译。

此外,数词与数词连用如“一二”、“四五”等,“只要照原数直译不会造成偏差和误解,也应实译。

”(二)减译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也有差异,翻译时将原诗中的数词酌情加以减少或弱化,故为减译。

例如:百万化为鱼。

《潼关吏》Ten thousand men slain at the pass. (许渊冲译)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ould I get mansions covering ten thousand miles. (许渊冲译)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A thousand miles form home,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许渊冲译)减译的选择往往是针对那些较大的、用作夸张或对比修辞的数词,如“千万”、“百万”“万”等。

尽管这些数词的运用增加了原文的气势,但英语中很少以万而大多以thousand或hundred 为数的单位。

故往往将诗歌中数词“万”、“千”分别译成“thousand”、“hundred”。

这种译法虽然所表达的数的概念减少了,但同样能传达译文的美学效果,也更符合译文表达习惯。

(三)省译原诗中某些数词或信息没必要译出,这种方法为数词的省译。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My window frames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mountain scene;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going ships〝Goodbye!〞(许渊冲译)省译常常用于模糊数词的翻译,也就是说译者将诗歌中的模糊数词替换成为某一具体或模糊形象,而不是译为具体“数”。

如对于《绝句》中的“千”、“万”,许渊冲选择了省译,该数词被省译后不仅没有影响原文意思,通过这种处理,而且更能传达原诗的朦胧美。

相反,如果译成“the thousand autumn snows”和“ten thousand miles boats”西方读者很可能会质疑何为“千秋雪”、“万里船”,甚至产生曲解。

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语境下,省译比直译更恰当。

类似情况还应用于数词与形容词、部分数词与量词以及数词与动词连用时数词的翻译。

(四)改译改译是指以目标语使用的数词习惯和表达需要为根据,而将原诗中的数词改为非数词。

比如:云白山青万余里。

《小寒食舟中作》For miles and miles outspread cloud on cloud, hill on hill. (许渊冲译)万事随转烛。

《佳人》With dying candle passes all. (许渊冲译)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摆脱原诗数词的结构束缚,将原诗中模糊数词改译成非数词,使目标译文“入乡随俗”。

如“云白山青万余里”中的“万”字,其义并非指白云青山相距万余里,而是表达作者思绪随着万里不断的云山远去,想到万方多难的长安,不禁忧从中来。

许先生把数词“万”译成“miles and miles”正好与其后的“cloud and cloud,hi ll and hill”对应,不仅使译文达到“音美”和“形美”的效果,而且更好地凸显出作者当时无比忧愁的心境。

含数词的专有名词如《丽人行》)中“御厨络绎送八珍”译为“they bring still more rare dishes delicious to the taste”. 八珍在此诗中是泛指美味佳肴,与数词“八”并没什么实质联系,译者将其改译为“delicious dishes”不仅没有影响原诗主要意思,而且为目标读者提供更顺畅、易读的译文,同理,对于含数词的地点指示词如“黄四娘家”、“崔九堂”、“四郊”等,许先生也采用了改译法。

四、结语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将杜甫诗歌中的数词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翻译方法使用的具体情境是可行的。

总体来说,在杜甫诗歌数词翻译中,单独数词、数词与数词连用以及当数词表时间或真实计数时,大多采用直译;数词与动词、数词与量词搭配时,主要倾向于直译和省译;数词与形容词连用,则主要采用省译;用于夸张、对比修辞等较大的数词主要倾向于减译;对于模糊数词、含数词的地点、节日、典故等专有名词,许渊冲先生大多采取了改译。

需要指出的是,处于不同语境的数词的译法并非只能有一种,它可能有两种,甚至好几种。

另外不同的译者对于数词翻译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译含数词的典故“三顾”、“八阵图”时,吴鈞陶先生则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

数词翻译是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虽然归纳了许先生英译本《杜甫诗选》中数词的几种翻译方法,但相对于整个杜甫诗歌中的数词的翻译,可能有失全面,有待以后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Burton Watson. The Selected Poems of Du Fu[M].Changsha: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3]腾梅. 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4]林健民.中国古诗英译[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5]吴鈞陶.杜甫诗英译一百五十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6]许渊冲.杜甫诗选(中英文对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