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

特定物质中不是主要组成物,但与成份相关的物质。

有关物质的来源

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

制剂过程中产生;

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

有关物质的计算方法

杂质对照品法

@加响应因子(即重量校正因子)计算的自身对照法、

@不加响应因子计算的自身对照法

@根据不同杂质采用不同方法等。

有关物质的计算方法

定量检测和限度检测

溶解度考察

考察被测物在水、甲醇、乙腈、冰醋酸、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等几种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判断被测物极性强弱。

紫外光谱绘制

考察被测物在水、甲醇、乙腈等常用溶剂的紫外吸收情况,一般选取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流动相选择时的检测波长。几种被测物最大吸收波长不一致时,选取共同吸收较大的波长。

流动相的选择

中性成分

?被测物为中性成分时,一般选择甲醇-水、乙腈-水、四氢呋喃-水三种系统。乙腈-水系统由于粘度小,通常可以得到良好的柱效。此外,乙腈的紫外末端吸收比甲醇小,在低波长处检测基线波动小,测定误差小。

?被测物为极性较大的中性成分时,系统中甲醇或乙腈的比例可适当小些。被测物为极性较小的中性成分时,可适当增大甲醇或乙腈的比例。

碱性成分

?向流动相中加入胺类扫尾剂。常用三乙胺、二乙胺、乙二胺、正丁胺等。

?加入反离子,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为烷基磺酸盐,如戊烷磺酸钠、庚烷磺酸钠、辛烷磺酸钠及十二烷基磺酸钠。高碳数离子对试剂使保留时间过长,可更换低碳数的离子对试剂。流动相的pH一般为3-5。

酸性成分

?向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甲酸、醋酸。适用于分离3≤pKa≤7的弱酸。

?加入反离子,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为四丁基季胺盐及四丁基磷酸盐等。流动相的pH一般为7-7.5。

流动相的要求

被测物之间分离良好,分离度达到1.5以上。

主成分保留时间以10分钟为宜。分析时间通常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2-3倍。分析时间过长的可考虑采用剃度洗脱。

检测波长的确定

以选定的流动相为溶剂,考察被测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有DAD检测器的,考察主成分峰纯度,应达到98%以上。综合以上考察结果,将检测波长作修正。

涉及到各被检测物质在该波长下的响应因子是否相同,即所谓重

量校正因子的问题。(f=A

杂质/A

被测成分

@选取主成分与各杂质具有相同紫外吸收的波长(f=1.0)。

@选取各杂质紫外吸收大于主成分紫外吸收的波长(f>1.0),这样可更加严格控制杂质的限度。

@如选取各杂质紫外吸收小于主成分紫外吸收的波长,应必须加入重量校正因子(f<1.0),否则将得到错误的判断。

@目前国外有关该项研究的进展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选择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不过载的前提下确定浓度的增加不再引起杂质增加的拐点浓度。

?配制已知原料、中间体、杂质等的稀溶液,确定其检测限与定量限。通常以0.1%计,反推得供试品溶液的最低浓度。

?综合以上考察结果,以柱效最优作考量,确定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杂质限度的确定

?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对于含量大于0.1%的杂质应确证结构。

?现在认为尽管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程序可以用于推测单个杂质或给定杂质谱的毒性,但结果通常不认为对确认目的是决定性的。

方法学验证

?准确度

?对于有定量要求的杂质要通过回收率试验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线性

?适用与有定量要求的杂质检查。在定量限至一定

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

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

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精密度

?适用与有定量要求的杂质检查。

?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专属性

?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峰或需定量的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破坏试验

?氧化破坏取原料适量,用5%过氧化氢溶液溶解后,在90℃放置24小时。

?强碱破坏取原料适量,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在90℃放置24小时。

?强酸破坏取原料适量,加1mol/L盐酸溶液溶解后,在90℃放置24小时。

?高温破坏取原料适量,依据各自品种的熔点不同,在高温下破坏至外观性状改变。

?强光破坏取原料适量,置紫外灯下照射48小时。

有关物质方法确认方案

METHOD VERIFICATION PROTOCOL FOR CHROMATOGRAPHIC PURITY OF CYTARABINE 阿糖胞苷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确认方案 Area to be Distributed:AD, QA 分发部门:分析部,质量保证部 Print Name:姓名:Title: 职位: Signature: 签名: Date: 日期: Author:起草人: Approver:批准人: Approver:批准人: Reviewer:审核人: Approver:批准人:

Contents 目录 一、Introduction (3) 二、Scope (3) 三、Responsibility (3) 四、Definitions (3) 五、Project (5) 六、References (25)

一、Introduction 简介 ## i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ytarabine Injection, a liquid product for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for ##. Cytarabine is a chemotherapy agent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243.2. The API from Zhejiang His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which is approved by FDA, is used for Cytarabine Injection by Lummy.The Chromatographic purity method for Cytarabine is the method in the current USP34. The HPLC method for Chromatographic purity test of Cytarabine is a quantitative method. The method will be verified according to USP<1226>, including system suitability, specificity, LOD, LOQ, precision, solution stability and mobile phase stability. 阿糖胞苷注射液是一种临床用液体产品,##药业为##药业研发该品种。阿糖胞苷是 一种化学药,分子量为243.2。莱美研发阿糖胞苷注射液所用原料药来源于浙江海正 药业,是获得了FDA认证的原料药。阿糖胞苷色谱纯度检测方法来自现行USP34,色谱纯度检查方法,是定量检测方法。依照USP<1226>,本次确认内容包括系统适 用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溶液稳定性和流动相稳定性。 二、Scope 范围 This protocol applies to the verification for chromatographic purity of cytarabine. 该方案适用于阿糖胞苷色谱纯度的方法确认。 三、Responsibility 职责 Name 姓名Department 所在部门 Title 职称/职务 Responsibility 职责 Group leader, responsible for approve of protocols, records and reports,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tocol. 组长,负责方案、记录和报告的审查 批准并组织方案的实施。 Initiate and implement the protocol 起草并执行方案 Approve protocols, records and reports 方案、记录和报告的审查批准 Monit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tocol 监督确认方案的实施 四、Definitions 定义

如何选择有关物质测定的对照

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根据杂质与主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及校正因子来确定。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基本一致,则一般采用自身对照法或峰面积归一化法;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差异范围较小,校正因子在0.9~1.1之间,则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超出该范围,校正因子在0.2~5.0范围以内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定量方式,须用校正因子进行校正;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相差较大,校正因子在0.2~5.0范围以外时,不能通过校正因子校正,则要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 ①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外标法定量比较准确,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时,应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 ● A 检测波长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测定方法参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ⅣA)进行测定,或采用HPLC法,DAD检测器进行测定。同时考察辅料干扰等。 ● B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应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测定。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被测物质浓度系列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浓度。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 C 精密度试验仪器精密度试验主要是考察测定方法在所用的试验仪器测定结 果的偏差,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测定方法:取一定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连续测定次数至少6次,以峰面积的测定结果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考察仪器测定的。 ●D重复性试验重复性系指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重复性测定可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试样,各测定3次,或100%的浓度水平,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常用的测定方法时采用100%的浓度,测定6次,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测定方法:按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平行称取6份样品,按外标法测定杂质的含量,以杂质含量测定结果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 E 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验证设计方案中的变动因素一般为日期、分析人员、设备。考察在不同因素变动的条件下,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

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础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础知识我国药典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 方法项目 数量 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 HPLC法 鉴别9 34 150 检查12 40 160 含量测定7 60 117 387 鉴于HPLC应用在药品分析中越来越多,因此每一个药品分析人员应该掌握并应用HPLC。 I.概论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

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 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 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 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也称现代液相色谱。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 5

高效液相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测试 一、填空题 1、我们公司所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品牌是:安捷伦1260 。高效气相色谱仪的型号是安捷伦7890 。 2、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恒温器、四元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分析系统组成。 3、本公司所用的高效液相,为防止压力过大导致柱内填料空间发生变化,影响分离效果。一般采用C18(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的色谱柱,最高工作压力为400 bar。 4、高效液相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极性分为: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5、开机步骤:接通电源,依次开启不间断电源、真空脱气机、四元泵、检测器,待泵和检测器自检结束后,打开电脑显示器、主机,最后打开色谱工作站。 6、高效液相的维护:最后一次进样完成后,应用流动相冲洗20分钟,以保证洗脱完全,若流动相中含有无机盐类,应用高纯水冲洗30分钟,。 7、进样器的保养:每次分析结束后,要反复冲洗进样口,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 8、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 二、选择题 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2. 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

A.适当提高柱温 B.增加固定液含量 C.增大载体颗粒直径 D.增加柱长 3.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缩短分析时间, 应采用的装置是( B ) A. 高压泵 B. 梯度淋洗 C. 贮液器 D. 加温 4. 在液相色谱中, 最通用型检测器是( A ) A.示差折光检测器 B.极谱检测器 C.荧光检测器 D.电化学检测器 5.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 A.直形填充柱 B.毛细管柱 C.U形柱 D.螺旋形柱 6. 实验室常用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是(B )。(1)光源;(2)气路系统;(3)单色器系统;(4)进样系统;(5)分离系统;(6)吸收系统;(7)电导池;(8)检测系统;(9)记录系统。 A 1-3-6-8-9 B 2-4-5-8-9 C 2-4-5-7-9 D 2-4-6-7-9 7.在气相色谱定性分析中,实验室之间可以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D )。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校正保留时间C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值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 确基线噪音和漂移是检测器稳定性的主要技术指标(√) 2. 灵敏度是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 检出限与噪音无关(×) 4. 要提高柱的分离效能,可以考虑增加柱长,增加色谱柱选择性,调节流动相的组成等措施(√) 5. 溶解于流动相中的气体在色谱分离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流动相的流速和检测器的稳定性(×) 6. 分析一个复杂混合物,恒溶剂洗脱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可在分离的过程中连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即所谓梯度洗脱( √)

有关物质方法研究思路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l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⑵薄层色谱法(TLC)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⑶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机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方法测定精密度不高,专属性不稳定,且CE仪器价格较高。 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如HPLC与TLC及HPLC与CE的互相补充,反相HPLC系统与正相HPLC系统的相互补充,HPLC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①检测波长的选择 有关物质检测波长是结合主成分与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选择。 测定方法:分别称取待测供试品、对照品、空白辅料、市售对照样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到一定浓度,配制成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空白辅料溶液,分别于采用HPLC法测定,采用DAD检测器进行,确定待测物质中各杂质的最

最全的液相色谱知识 整理

最全的液相色谱知识(包括原理,维护,基础操作,处理方法) HPLC日常维护- 进样阀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手动进样阀,转动不灵转子密封损坏更换或调整转子密封转子太紧调整转子的松紧度 手动进样阀,载样困难进样阀安装不当重新安装定量环阻塞清洗或更换定量环进样器污染清洗或更换进样器管路阻塞清洗或更换管路 自动进样阀,不能转动无压力(或电源)提供恰当的压力(电源)转子太紧调整转子的松紧度 进样阀安装不当重新安装 自动进样阀,其它问题 阻塞清洗或更换阻塞部件机械故障见随机维修手册控制器故障维修或更换控制器 出现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保留时间变 化柱温变化柱恒温,必要时需配置恒温箱 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 柱污染每天冲洗柱 柱内条件变化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柱快达到寿命采用保护柱 保留时间缩 短流速增加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样品超载降低样品量 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温度增加柱恒温 保留时间延 长流速下降管路泄漏,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温度降低柱恒温 出现肩峰或 分叉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样品溶剂过强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进样器损坏更换进样器转子 鬼峰进样阀残余峰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样品中未知物处理样品 柱未平衡 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 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53326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思考题 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 5.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6.液-固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7.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8.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9.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10.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11.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 12.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13.何谓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及非抑制型离子色谱?试述它们的基本原理 14.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15.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16.以液相色谱进行制备有什么优点? 二、选择题 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 所有有机化合物 D 所有化合物 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粘度较大 D 柱温低 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m B B mB/mA C CB/CA D CA/CB。 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_。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5.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是有效的? A 改变流动相种类 B 改变固定相类型 C 增加流速 D 改变填料的粒度 6.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主要是()。 A 提高分配系数比 B 容量因子增大 C 保留时间增长 D 色谱柱柱效提高 7.分离结构异构体,在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当的选择是()。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 B 硅胶柱 C 氨基键合相柱 D 氰基键合相柱 9.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有关物质(包括已知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验证内容:杂质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专属性试验、检测限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等内容,如果定量检测杂质则需进行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及回收率等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从而保证药品中的杂质能够有效地检测。 4.2 杂质检测方法建立验证及可接受标准 1)专属性试验主要通过破坏性实验实现。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药审中心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9.溶液稳定性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HPLC基础知识

第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特点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分离叶绿素,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混合物分离过程: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 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特点:高压、高效、高速、高灵敏 适合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与GC 互补性 三、液相色谱组成: (一)、输液系统 泵、进样阀、色谱柱、检测器、工作站(记录仪) (二)、附件 过滤装置、脱气装置、柱温箱、收集装置等等。 (三)、工作程序: 液体进入泵-压力传感器-脉动缓冲器-进样阀-色谱柱检测器 (四)、泵体组成部分: 电机、马达、双柱塞串联泵腔、缓冲器、压力传感器、面贴 (五)、检测器组成部分: 1、电器部分(变压器、氘灯板、系统电源伴、控制板、显示板、前置板、面贴) 2、光学部分(氘灯、灯箱、光学盒、凹面镜、分光镜、小参比、单色器、流通池、前置板) (六)、HPLC的分类 1、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做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 2、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用载带在固相基体上的固定液做固定相,以不同极溶剂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液上分配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 3、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用高效微粒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液做流动相,依据离子型化合物中各离子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上表面带电荷基团进行可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来实现分离。4、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用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凝胶做固定相,按固定相对样品中组分分子体积阻滞作用的差别来实现分离。又分: a、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以水为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 b、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 5、亲和色谱

盐酸贝那普利含量有关物质方法确认方案

1目的(Purpose) 对盐酸苯那普利USP含量有关物质分析方法进行方法确认。 2范围(Scope) 2.1含量分析法的确认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和重现性。 2.2有关物质分析法由两个实验构成:Test 1:苯那普利杂质A,Test 2:苯那普利杂质B,C,D,E,F,和G。有关物质分析法的确认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方法的重现性,和定量限(LOQ)。 2.3所配含量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稳定性也将予于考察。 3职责(Responsibilities) 3.1 质量管理部(QA Dept.) QA经理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负责监督管理整个确认活动,确保确认按进度计划进行。 QA人员负责过程监督,确保按批准的方案进行,确保质量管理的原则体现在确认过程之中。 3.2 注册部 审核方案和报告与cGMP的符合性。 3.3 化验室(QC Dept.) 负责确认方案的起草,确认过程的实施,并完成验证报告。 4确认试验所用标准品和样品(Test Articles) 4.1 标准品 USP盐酸苯那普利工作对照品,或昌明自制工作对照品 USP盐酸苯那普利有关物质A,B,C,D,E,F,G工作对照品,或昌明自制工作对照品。 4.2样品 盐酸苯那普利,批号;生产厂家:浙江昌明药业有限公司 5含量分析方法确认试验(Verification For Assay method) 5.1 含量分析方法重现性 5.1.1 试验 5.1.1.1 QC检验员按照附录含量分析方法用相同批的盐酸苯那普利(批号:)配制6个盐酸苯那普利供试品溶液。 5.1.1.2 按照附录含量分析方法(HPLC)对每个样品溶液进行含量分析。按照附录含量分析方法规定的进样程序进样。每个样品溶液重复进样两针,并且每隔12针样品溶液和进样程序完成后进1针程序控制标准品溶液。 5.1.2数据有效性标准 5.1.2.1满足附录含量方法规定的系统适应性要求

(干货)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大全

一、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的差别。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 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所以分离最终效果则是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工作原理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 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四、HPLC的特点和优点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黄晓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发布日期2006020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作者黄晓龙 部门 正文内容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 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 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 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 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 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

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

安捷伦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1、开机前准备: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过0.45um的滤膜(有机相的流动相必须为色谱纯;水相必须用新鲜注射用水,不能使用超过3天的注射用水,以防止长菌或长藻类);把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A瓶:为水相B瓶:为有机相。 2、打开电脑,选Win 2000,进入Win 2000界面。 3、双击CAG Boodp server图标,放大CAG Boodp server小图标,出现窗口,5min 内打开液相各部件电源开关,等待1100广播信息后,表示通讯成功连接,关闭CAG Boodp serve窗口。 4、双击online图标,仪器自检,进入工作站。 该页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最上方为命令栏,依次为File,Run Control,Instrumen…等; ——命令栏下方为快捷操作图标,如多个样品连续进行分析、单个样品进样分析、调用文件保存文件……等; ——中部为工作站各部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依次为进样器-输液泵-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报告; ——中下部为动态监测信号; ——右下部为色谱工作参数:进样体积、流速、分析停止时间、流动相比例、柱温、检测波长等。 4、从“View”菜单中选择“Method and control”画面。 二、编辑参数及方法 1、开始编辑完整方法: 从“Method”菜单中选择“New method”,出现DEF-LC.M,从“Method”菜单中选择“Edit entire method”,选择方法信息、仪器参数及收集参数、数据分析参数和运行时间表等各项,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2、方法信息: 在“Method Comments”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方法的用途等。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3、泵参数设定: 进入“Setup pump”画面,在“Flow” 处输入流量,如1ml/min;在“Solvent B”处输入有机相的比例如70.0,(A=100-B),也可在Insert 一行“Timetable”,编辑梯度;输入保留时间;在“Pressure Limits Max”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4、DAD检测器参数设定: 进入“DAD signals”画面,输入样品波长及其带宽、参比波长及其带宽(参比波长带宽默认值为100nm);选择Stoptime:as Pupm; 在“Spectrum”中输入采集光谱方式“store”:选All;如只进行正常检测,则可选None;范围Range:可选范围为190~950nm;步长Step可选2.0nm; 阀值:选择需要的灯; Peak width(Response time)即响应值应尽可能接近要测的窄峰峰宽,可选“2s”或4s; Slit-:狭窄缝,光谱分辨率高;宽时,噪音低。可选4nm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及验证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以及验证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流程(主要针对仿制药): 1.有关物质条件的选择:查询或者购买开发品种的国内外质量标准,有进口的 得到进口注册标准,找到国内代表性企业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首仿厂家和最新批准厂家的质量标准),比较这些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筛选出理想的检测条件。筛选过程一般以相同浓度样品进行,得到以下结果: 波长的选择:有关物质检测主要是考虑所有杂质的检出情况,因此,应全盘关注杂质的检测波长,可以采用已知杂质UV扫描和对未知杂质的DAD扫描得出较好的检测波长,切记不能只考虑主成分的最大吸收。 2.系统适应性 系统适应性主要考察杂质与主峰、杂质与杂质的分离情况,一般要求杂质与主峰或者已知杂质与杂质之间的分离度不小于1.5,未知杂质与未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不小于1.2,同时关注拖尾因子与理论塔板数等信息。 通常采用在被测物对照品(或者供试品)中加入适量的杂质或辅料,以检测分离情况。杂质加入量一般为被测物浓度的1%,以模拟被测物中杂质的存在状态。接收标准:每个成分6针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此数据也可作为精密度试验数据。 3.定量方法的选择 有关物质定量方法主要有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等几种。在我国,峰面

积归一化法暂时还未能接受,毫无疑问,定量最精确的为杂质对照品发,但有些杂质对照品的获得极难,成本也很大,尤其是在订入质量标准中,无疑为以后产品的生产检测带来极大困难与成本的大幅增加;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为杂质定量的合适方法,但要求计算校正因子,有时在进口标准或者国外药典标准中已有杂质校正因子,但为了验证自身实验条件或者实验环境的精确情况,一般重新再计算校正因子与已知校正因子进行对比,在正常情况下,自身计算的校正因子与已知的校正因子无明显差异为最佳情况,校正因子的计算要求采用不同的色谱柱在不同的液相系统多次计算求得平均值作为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获得最常用的就是分别制备相同浓度的被测物与各杂质溶液,分别得到标准曲线,其斜率值即为相应的校正因子(f)。当f 为0.8~1.2时,可以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定量,若f≥1.2或≤0.8时,则应加入校正因子进行定量;不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操作简单,但要求其杂质响应与主峰一致。 4.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检测限和定量限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能有效检出相关杂质,但浓度太高会产生主峰严重拖尾、分裂、检测器和色谱柱过载等情况,若浓度太低,则不利于杂质检出。一般以检测限作为衡量指标,谢沐峰老师的一片文章提到主峰浓度应为检测限浓度的2000~5000倍,通常情况,我们做到主峰浓度不小于检测限浓度的10000倍。数据如下报告: 5. 强力破坏试验 破坏条件有酸、碱、高温、光照、氧化,为了确认杂质的来源,同时对比空白(酸、碱、过氧化氢)与未破坏样品。 强力破坏以两种状态进行: 溶液状态:热、酸及碱水解、氧化、光照 固体状态:高温、高湿和光照 破坏程度不宜太大,以产生20%左右杂质的条件为宜,在破坏试验过程中,最好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便于检测各峰的峰纯度,同时应该注意物料平衡以及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宜太大(否则很溶液损坏色谱柱)。下面采用一个表格说

安捷伦1100及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知识

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仪各项性能指标 悬赏分:5|解决时间:2010-10-16 22:13|提问者:4329211 最佳答案 朋友,直接致电agilent的800-820-3278免费电话就可以得到Agilent的满意答复了 系列Agilent 1100泵系统 ●电子流控阀(EFC)控制的毛细液相泵系统,精度高、流速范围广柱流速范围:1-20ul/min;10-100ul/min(可选件) 0.001-2.5m1/min(EFC关闭状态) ●高压制备泵系统,单元或双元高压制备泵 流速范围:0.001-100m1/min ●分析型泵系统 流速范围: 单元泵:0.001-10m1/min 二元泵:0.001-5m1/min 四元泵:0.001-10m1/min 品种齐全的Agilent 1100系列进样系统 ●标准手动进样器(分析型或制备型) ●标准自动进样器 样品瓶容量:可达100个(2mlx100) 进样量:0.1-100ul(0.1-1800ul)可选件 ●微盘式自动进样器 样品瓶容量:2x96(孔板),2x386(孔板)或100x2ml 进样量:0.1-100ul(标准件) 0.1-1500ul可选件 ●微量标准自动进样器/微盘式自动进样器 进样量:0.01-8ul(标准);0.01-40ul(可选) ●恒温标准自动进样器/微盘式自动进样器 温度范围:4-40℃可设定步进1℃ ● 220型微孔板式自动进样器-组合化学样品管理系统 样品瓶容量:各种规格试管多达12个微孔板(96孔板,384孔板) 进样量:0.1-5ul;0.1-20ul Agilent 1100系列检测器 ●可变波长扫描紫外检测器(VWD) 波长范围:190?600nm ●多波长检测器(MW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