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敦煌曲子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无名氏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

(2分)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

(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3分)【赏析】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

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

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

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

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

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

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
(明)刘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分)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

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

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
赏析:
这首词采用了反衬、白描、反诘等多种表现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通过描写议论结合的方式和质朴的语言,简洁的勾勒出了战争对人们的伤害。

描绘出了一幅春耕无人,满地蓬蒿的凄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的心态。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济世拯民的政治抱负。

刘基追慕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认精神,具有深厚的爱民之心和民本思想。

他对战祸的扰掠十分愤懑和悲愁,对恣肆盘剥百姓的官吏更有着切齿的痛恨。

以至“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他的襟怀与杜甫是相类似的。

叶蕃称刘基词是“写忧世拯民之心”,绝非过誉。

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古诗】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晏几道(北宋)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

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

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

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

(1)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2)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

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4分)(1).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

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

②对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2).(1)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

(2分)(2)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

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余味不尽。

(2分)作品鉴赏此为送别词。

作者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是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之情。

B.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C.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了作者赏花时产生的美感,抒发了作者欢愉之情。

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A.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易逝。

B.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C.这首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凋衰消逝无可奈何的情感。

D.“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3.选出对《浣溪沙》赏析有误的一项(C,诗人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C.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D.“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4.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伤感)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28《浣溪沙》阅读练习与答案

28《浣溪沙》阅读练习与答案

28《浣溪沙》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曲新词,一杯酒,去年的亭台已经成为旧迹,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无可奈何地凋谢,但XXX依然会再次归来,我独自在XXX香径上徘徊。

这首词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描绘了暮春时节,表达了生活中必然会有美好事物的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的生活哲理。

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XXX归来”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
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词人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最后,“XXX径独徘徊”表现了作者在遍地
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而“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吴松,今江苏吴江县,词人作此词时恰在吴松,已离家乡杭州不远。

②亚:接近。

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结构技巧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

下阕情感却焕然一新,所写之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

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与门齐高了。

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解析] 本词上阕的“雁怯”“重云”“愁”“风浪”展现出压抑、恶劣的环境景象,渲染了紧张沉重的气氛。

“雁怯重云不肯啼”是说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但是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

这恰好是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次句“画船愁过石塘西”,写自己,句中这一个“愁”字,便似乎此处画船,是载了满满一船清愁而行。

作者描写的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写出大风阻挡词人归路。

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使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

所以“雁怯重云不肯啼”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词人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

下阕词人笔锋突转,从“春”“绿”“人归”这些词可以看出描写的是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场景,而上阕通过“雁怯”“重云”“愁”“风浪恶”写了紧张压抑的气氛,这种变化在结构上属于先抑后扬,作用是渲染气氛,词人历经重重阻碍终于归家,更好地表达出词人的喜悦心情。

【技法小结】1.细读题干,定考点。

“表达技巧”类题有明考和暗考之分,当出现“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等字眼时,属于明考;当出现“如何表现”“如何运用”“如何写”等具有暗考性质的字眼时,应明确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仍旧是“表达技巧”。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2.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答案:22. 词语是徘徊,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2浣溪沙①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洗濯。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明主旨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

《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这首《浣溪沙》是李清照的早期的作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参考答案:1. “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二(1)“秀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好:“秀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如出水芙蓉,光艳明丽。

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

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之欲出的奇效。

(2)此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答: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

她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热烈、大胆。

附注释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5. 一面:整个脸上。

6.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7. 韵:标致。

8.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是李清照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敦煌曲子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21.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

(2分)
 22.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

(5分)
 参考答案
 21.处于顺风或风力增强,意思对即可
 22.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

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

把这种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写得极有趣味,也抒发了轻松愉悦的心情。

写出与愉悦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

(手法2分,解析2分,情感1分) 
 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

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

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