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人体动物生理学重点 庞泽龙 (1)

2013级人体动物生理学重点 庞泽龙 (1)
2013级人体动物生理学重点 庞泽龙 (1)

1.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即为稳态。

3.自身调节: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哪些是耗能的?哪些是不耗能的?哪些是原发性的?哪些是继发性的?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三种形式):单纯扩散-自由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胞吞、胞吐。

1)单纯扩散:是指遵循单纯的物理学定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的现

象。O

2、CO

2

、尿素的转运方式为单纯扩散。决定因素为: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梯

度和该物质的脂溶性。(不耗能)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a.易化扩散:这种有别于单纯扩散的转运方式,是在膜的特殊转运蛋白的参与下,通过这些蛋白质分子的构型或构象改变以及随之出现的功能的改变而实现的,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又可分为由载体介导的和由通道介导的两种形式。(不耗能)

i)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的跨膜转运。特点为: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ii)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K+通道、Na+通道、Ca2+通道等。速度快,其结构和功能状态可在细胞外理化因子的作用下,被迅速“激活”和“失活”。种类: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

b.主动运输:(耗能)

i.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势能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直接耗能)

ii.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某种离子浓度梯度作为能量来源进行另一种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点势能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3)胞吞和胞吐:

a.胞吞:又称入胞,是指物质团块或分子与胞膜接触,接触部位的质膜内陷、

向内卷曲将该物质包被,然后出现膜结构的融合和断裂,使物质团块或分子连同包被它的质膜一起进入胞质形成胞饮泡的过程。(耗能)

b.胞吐:又称出胞,细胞内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耗能)

耗能: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

不耗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5.细胞间通讯和信号转导有三大类: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递)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激酶相关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6. 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递)转导:

1)化学门控通道:直接受化学分子的控制,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对它们没有直接影响。当细胞外物质与膜上的特异性蛋白结合时,能引起这些蛋白构型的变化,是通道开放。

2)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若干对跨膜点位变化敏感的基团。当膜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是,通道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于是通道的闸门即被打开,离子通过开放的通道实现转运。

7.G蛋白相关:

1)G蛋白:又称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2)G蛋白偶联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包括:

a.受体:识别外来化学调节因子并与之相结合。如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Ach受体;

b.G蛋白:20余种,α具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和GTP酶活性,由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结合在受体细胞内一侧;

c.膜效应器酶:可能是离子通道,也可能是某种酶。如内向整流K通道、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

d.第二信使:如cAMP;IP3;DG;cGMP;Ca2+等.

3)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a.胞外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受体结合。

b.受体产生构型变化被激活又激活了与其偶联的G蛋白。

c.G蛋白的α亚单位与β、γ两个亚单位分离,α亚单位与效应器酶结合并激活

此酶,导致第二信使的产生。

d.第二信使再激活它的效应酶,最终引起细胞反应的一系列事件。

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4)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

a.通过产生第二信使实现信号的转导。G蛋白通过激活或抑制其靶酶,调节第二信使的产生和浓度的变化;

b.膜表面受体是位于膜内侧的G蛋白相偶联启动了这条通路;

c.一种受体可能涉及多种G蛋白的偶联作用,一个G蛋白可与一个或多个膜效应蛋白偶联;

d.信号放大:由于第二信使使物质的生成经多级酶催化,因此少量的膜外化学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就可能在胞内生成数量较多的第二信使分子,使膜外化学分子携带的信号得到了极大的放大。

8. 激酶相关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激酶受体

a.酪氨酸激酶受体:

结构特点:膜外,受体位点;膜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转导信号: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

b.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结构特点:膜外,受体位点;膜内,鸟苷酸环化酶。

转导信号:心钠素;NO

2)与JAK相关的激酶和受体:

受体自身无激酶活性,但是可以通过激活JAK,使信号转导

转导信号:生长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催乳素

9.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K+的外流。当细胞受到到一个阈下刺激时,Na+内流,而Na+的内流会造成更多的Na+通道打开。当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Na+内流,造成细胞静息状态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到达峰电位时,Na+通道失活,K+通道打开,K+外流,逐渐复极化到静息水平的电位。因为复极化的力比较大,会形成比静息电位更负的超极化,之后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附:动作电位:如果给细胞膜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100mV),我们将其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10.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由于膜外存在不同的离子浓度,膜对这些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导致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保持恒定不变,离子透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所有被动通透力都与主动转运的力平衡。尽管存在极大的相反方向的Na+和K+的浓度梯度,在胞外存在稍多的正电荷和在胞内存在稍多的负电荷,膜电位仍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尽管此时仍然存在离子的被动渗漏和主动泵出,但胞内、胞外之间的电荷交换却能保持准确的平衡,通过这些力建立的膜电位因此能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

附: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也称静息电位。

11.神经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中的扩布,简称神经传导。

12.神经传导相关:

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神经细胞某一部位所产生的冲动传播到该细胞的其他部位,使之依次经历一次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2)神经冲动传导分为两类:连续传导、跳跃传导。

13.突触的工作方式: 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传导,即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

向传导,这是因为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当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突触间隙中的钙离子即进入突触小体内,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小泡内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且经过弥散到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并且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这里,递质起携带信息的作用。

附:

突触: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14.神经-肌肉接头相关:

1)神经信号的转换过程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前膜→前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激活钙依赖蛋白激酶→囊泡大量释放Ach至间隙→Ach与后膜R结合→后膜上Na+、K+通道开放→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邻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2)神经肌肉传递信号的阻断

有机磷→使胆碱酯酶失活→大量Ach堆积→肌肉震颤。

美洲箭毒、肉杆毒素→抑制Ach作用→肌肉松弛。

烟碱→与Ach结合→终板电位。

3)量子释放

微终板电位:单个囊泡中的Ach分子(5000—10000)同时

到达终板膜,引起终板膜产生去极化电位(0.5mV)。

量子释放:单个囊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的量称为量子释放。

15.突触前抑制:是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在此情况下,突触后膜本身的兴奋性并无变化,也不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说明抑制的效应与突触后膜无关,而与作用在突触前的轴突末梢有关,所以称为突触前抑制。

16:突触前易化:当一个突触前轴突末梢被反复刺激,突触后的反应将可能会随每次刺激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易化。如果它增加了递质释放的数量,则称为突触前易化。

17:突触后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轴

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效应。由于这种抑制是由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因此称为突触后抑制。

19.神经的联系方式: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散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神经元的韵律活动:中枢模式发生器;按固有程序多个神经元一系列兴奋抑制活动。(详见P89-P90)20.突触释放递质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称为出胞或胞裂外排。在这一过程中,Ca2+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Ca2+浓度,则递质释放就受到抑制;而增加细胞外Ca2+的浓度则递质释放增加。这一事实说明,Ca2+由膜外进入膜内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递质的释放量;Ca2+是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紧贴融合的必要因素。一般认为,Ca2+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①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的移动;②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便于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21. 粗肌丝:粗肌丝主要成分是肌凝蛋白(肌球蛋白)直径10-15nm。长约1.5um。一条粗肌丝大约有200-300个肌凝蛋白分子。呈长杆状而且一端有球状膨大部。每个分子的尾朝向M线集合成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球状的头侧由粗肌丝的主干向四周伸出形成横桥。当肌肉安静时,横桥的头部与主干方向垂直。并与肌纤蛋白相对应。

22. 细肌丝:长约1μm,直径5n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许多肌动蛋白分子聚合在一起构成一条双螺旋链,成为细肌丝的主体。原肌球蛋白分子呈长杆状,首尾相连,形成的两条肽链以双螺旋形式绕在肌动蛋白构成的双螺旋沟壁上。

23.肌质网:又称纵小管,L小管,与肌原纤维长轴平行,是围绕肌原纤维的另一套膜状微管结构,是由特化的滑面内质网组成,又称肌质网。

24.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答题思路)1)简述肌节组成;2)叙述肌丝滑动学说;3)叙述横桥周期四个步骤;4)钙离子兴奋-收缩偶联机制。

附:(示例,不算太标准,但可以参考,狐狸起得早说的很标准)

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到肌细胞的深处:通过横管系统将动作电位传导至骨骼肌深处的横管与两侧肌小节的终末池构成的三联管结构部位。

2)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通过横管将信息传递给旁边的肌质网,导致终末池上的钙通道开放,于是肌质网中的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进人到安静状态时钙离子浓度非常低的肌质内。

3)Ca2+导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进人肌质中的高浓度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引起细肌丝构象改变,暴露出与粗肌丝的横桥相结合的位点,横桥与其结合后发生扭动,拉动细肌丝向粗肌丝间隙内滑动。然后横桥与之解离,再与下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再扭动、再解离的循环过程,使肌小节不断缩短,肌肉发生收缩。

25.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触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分支较多。轴突又称神经纤维,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突较长。

26.神经胶质细胞:也称神经胶质,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27.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

28.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9.反射活动的协调:

1)诱导(交互抑制)

2)最后公路原则

3)大脑皮层的协调作用

4)反馈

30.脊髓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

1)α运动神经元:

①大而多,支配梭外肌纤维,引起随意运动;

②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支配所有肌纤维。

2)γ运动神经元:

①支配梭内肌纤维;

②调整肌梭对牵张反射的敏感性,维持肌紧张。

31.肌肉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1)肌梭:肌肉长度变化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2)腱器官:肌肉张力感受器→防止肌肉过分收缩。

33.中枢系统的感觉功能:深感觉、浅感觉、丘脑的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等

34.血液的组成:血液有几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和血浆分别构成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无形液体成分。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5.血浆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或颗粒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

1)晶体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2)胶体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一小部分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决定,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36.渗透性溶血:将红细胞臵于低渗溶液中,水分将过多地进入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当进一步降低盐溶液的浓度时,部分红细胞膜将由于过度膨胀而破裂,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37.白细胞的分类:

1)颗粒白细胞: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2)无颗粒白细胞: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38.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在血液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包括Ca2+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个酶解反应。

39.内源性途径:完全依赖于血浆内的凝血因子X而引发的血凝过程,称为内源性途径。

40.外源性途径:血管破损后,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来激活因子X的过程,称为外源性途径。

41.血型: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血型分类有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

42.ABO血型的输血原则:正常情况下,必须同型血相输;特殊情况O型其它血型,但必须缓慢、少量(<400ml)。

43.心肌的动作电位及特点。

特殊意义:时间长、绝对不应期长、不能产生强直收缩。

4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46.心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

47.心输出量:每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48.心输出量影响因素:

1)异长自身调节(斯塔林定律):心室舒张末期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的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度增长,心输出量增多。

2)等长自身调节: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改变心肌细胞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这种改变与心肌初长度无关。是通过心肌内在功能改变实现的。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49.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50.舒张压:心脏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舒张压。

51.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5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肾素:在血压下降和肾血流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由近球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水解酶。

2)血管紧张素:由肝脏合成释放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的物质,具有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升高血压的作用。

3)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

53.血管升压素(ADH)

血管升压素(ADH),又称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中一些神经元合成。

54.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分压和pH的影响(波尔效应):

1) CO

2

CO2↑、H+↑→曲线右移(Hb对氧的亲和力↓)组

织中

CO2↓、H+↓→曲线左移(Hb对氧的亲和力↑)肺中

2)温度的影响

体温↑→曲线右移(Hb对氧的亲和力↓)组织中

体温↓→曲线左移(Hb对氧的亲和力↑)肺中

3)2,3-二磷酸甘油酸(2,2-GDP)的影响: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曲线右移(Hb对氧的亲和力↓)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曲线左移(Hb对氧的亲和力↑)

的结合还受自身状态的影响。

4)Hb与O

2

56.体液调节、尿生成调节放在一起考,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

2)醛固酮作用机制:

57.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58.管-球反馈: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自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的流量增加,致密班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相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就下降,致密斑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至正常水平。这种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进程

动物生理学考试安排 一、选择题(20分,1分/题) 二、填空题(20分,1分/题) 三、名词解释(20分,2分/题) 四、简答题(30分,7题选6题,5分/题) 五、分析题(10分,共1题) 重点(第一份) 一、绪论 名词解释: 异化作用、同化作用、适应性、内环境、稳态、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简答题: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2、简述动物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分析论述题: 1、动物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体内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二、细胞 名词解释: 简单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作用、出胞作用、受体、细胞凋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阀刺激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2、试比较单纯扩散与异化扩散的区别 3、什么是兴奋性?其周期性变化如何? 4、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 5、简述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和肌肉收缩舒张的原理 6、什么是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在兴奋传导中有何意义? 7、简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分析论述题: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原理? 2、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3、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中高度却可因刺激强度不同而变化,请分析说明。 三、血液 名词解释: 溶血、血液凝固、纤溶、血型 简答题: 1、血液有何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与其成分的关系

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征及其功能 4、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分析论述题: 1、机体剧烈运动和处于缺O2环境中时,血液红细胞数量有何变化?原因? 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四、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心力储备、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简答题: 1、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2、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4、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 5、简述等容收缩期特点 6、简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7、简述心肌细胞为什么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8、急性失血(占全身血量10%左右)时,机体可出现哪些代偿性反应? 分析论述题: 1、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各有何变化? 2、正常情况下参与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体液因素有哪些? 3、影响动脉血压因素及其机理。 五、呼吸 名词解释: 外呼吸、内呼吸、余气量、每分通气量、氧离曲线、肺牵张反射、生理无效腔、潮气量简答题: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生理作用? 2、胸腔负内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3、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有哪些? 4、何为通气/血流比值?为什么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缺氧比CO2潴留更明显? 分析论述题: 1、试述氧离曲线特点,影响因素及生理意义; 2、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PO2分压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 3、试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4、血中CO2增多、缺O2对呼吸的影响,其作用途径有何不同? 六、消化吸收代谢 名词解释: 胃排空、反刍、移行性收缩群、吸收、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容受性舒张、分节运动简答题: 1、何谓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它与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有何关系? 2、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就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就是由 , , , ,与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与。 4反射活动包括与两大类。 5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得特点就是:调节作用较 ,对刺激得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得重要途径就是:(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得最基本得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适应性:指机体得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得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自身调节:即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由机体器官、组织与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指机体依赖某些化学信息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对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得功能进行调节得方式;主要参与对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得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加强得调节方式(系一个不可逆得生理调节过程)。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减弱得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得调节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得组织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得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得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得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得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得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就是外流形成得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 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 ,使终板膜 主要对得通透性增加。 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得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 4.横桥具有ATP酶得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5.骨骼肌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得升高主要就是 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得降低,主要就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得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得极化状态恢复得过程称为。 7.肌肉收缩就是肌丝向肌丝滑行得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得中介物质就是。 9.钠离子泵就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 与维持细胞内外得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与 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就是通过 直接激活各种 ,引起磷酸化反应,二就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得促速G 蛋白(Gs), 则Gs与GTP得复合物可以增强得活性,后者可使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肾糖阈 4、球管平衡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 7、血浆清除率 二、填空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 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 A、肠道 B、泪腺 C、肺 D、肾 E、皮肤 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 A、排出代谢终产物 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 C、分泌肾素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 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 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 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 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 A、血流量小 B、血流分布均匀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A、自身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A、80~180mmHg B、60~180mmHg C、80~120mmHg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 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 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组织细胞所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从而改变附近得组织细胞活动。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调节范围较小,且不十分灵敏。 神经-体液调节:机体中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得控制,使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得一环,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通路中得效应器。 4、机体稳态得反馈调节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11

第十一章生殖 选择题 1 睾酮的化学性质是 A 固醇类 B 类固醇 C 胺类 D 肽类 E 蛋白质 2 睾酮由睾丸的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 间质细胞 B 支持细胞 C 精原细胞 D 精母细胞 E 精子 3 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的激素是 A FSH B TSH C ACTH D LH E GnRH 4 雄激素结合蛋白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 A 肝细胞 B 睾丸间质细胞 C 睾丸支持细胞 D 睾丸生精细胞E睾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5 随尿排出的睾酮代谢产物主要是 A 双氢睾酮 B 脱氢异雄酮 C 雄烯二酮 D 17-羟类固醇 E 17-氧类固醇 6 抑制素的化学性质是 A 肽类 B 类固醇 C 糖蛋白 D 胺类 E 蛋白质 7 抑制素由睾丸的哪种细胞分泌的 A 间质细胞 B 支持细胞C精原细胞D 精母细胞E 精子 8 抑制素对下列哪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A LH B TSH C FSH D PRL E GH 9 能促进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的激素是 A LH B ACTH C TSH D ADH E FSH 10 雌二醇的化学性质是 A 胺类 B 肽类 C 类固醇 D 固醇类E蛋白质 11 下列哪一种激素能在排卵前一天左右诱发排卵所必需的LH峰 A 雌二醇B孕酮C 促卵泡激素D 抑制素E 雌三醇 12 尿中排出的雌三醇是下列哪一种激素的代谢产物 A 皮质醇 B 雌二醇 C 睾酮 D 孕酮 E 孕二醇 13 孕酮的化学性质是 A 蛋白质 B 肽类 C 胺类 D 类固醇E固醇类 14 下列有关孕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 B 促进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C 子宫发育 D 促进并维持女性特征E促进子宫收缩 15 育龄期女子基础体温的双相变化是有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LH E FSH 16 月经正常的妇女,其月经黄体能维持几天 A 3-5天 B 5-7天 C 7-9天 D 9-11天 E 12-15天 17 尿中排出的孕二醇是下列哪种激素的代谢产物 A 皮质醇 B 雌二醇 C 雌三醇 D 雄酮E孕酮 18 女性月经周期诱发排卵最重要的激素是 A FSH B GH C PRL D LH E GnRH 19 女性月经周期中,月经来潮是由于血中 A E2浓度下降,P浓度升高 B E2浓度升高,P浓度下降 C E2和P浓度均不变 D FSH和LH浓度均下降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复习答案完整版

动物生理学复习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 3.刺激(stimulus) 4.兴奋性(excitability) 5.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6.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二、问答题 1. 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2. 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3. 试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4.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2.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 3. 兴奋性(excitability) 4.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5.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6.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7. 兴奋-收缩藕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二、问答题 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2.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3. 试述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 简述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5. 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 6.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绪论 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 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 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如: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如:血压、体温、肺牵张、血钙、第一章、细胞的功能 1.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方式。如:二氧化碳、氧气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如:Na+通道 易化扩散分类: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离子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介导 (1)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钙泵、碘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如:主动转运分类: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分类:(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2)由G蛋白耦联受体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则。理解机体的工作原理,即生命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机体适应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调控过程,涉及从分子到整体的多水平研究的整合。充分认识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以及生命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并通过对人体功能的了解,科学和自觉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内环境及稳态。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反馈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体内控制系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的概念。 重点、难点: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系统。 第二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学时 主要内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等离子泵),继发主动转运。 4.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转运各种方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细胞膜的电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Na+平衡电位,不应期,不衰减传导。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重点和难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终板电位,量子释放(微终板电位)。

2.神经元突触:突触的分类和结构,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中枢递质。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区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理解突触抑制的作用方式。了解中枢递质种类。 重点: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 难点:突触抑制。 第五章骨骼肌生理——肌肉细胞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横桥周期。 3.骨胳肌收缩的机械特性:单收缩和强直收缩,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理解和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重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横桥周期,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第六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器官反射,脊休克。 2.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去大脑僵直。 3.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学习和记忆。 教学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掌握脊髓及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重点:牵张反射。 难点:去大脑僵直。 第七章感觉器官 4学时 主要内容: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和感受器电位,适应。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和调节,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3.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基底膜的频率分析,毛细胞的换能,微音器电位。 教学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和换能机制。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和视锥系统的特点,暗适应,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难点:视色素的感光机制,听毛细胞的感音机制。 第八章血液 2学时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肾糖阈 @ 4.渗透性利尿 5.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_______,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5.促进ADH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三、选择题 1.完成尿生成的结构是() A.肾单位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 E.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钠离子含量的感受器 C.可释放肾素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3.肾不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下列哪种情况时()A.囊内压升高 |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4.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维持体内酶活性的最佳状态。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必要前提。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过程(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 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能接受某种激素调节的组织、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远距离分泌、旁分泌调节、自分泌(低等动物)。 3自身调节:(局部) 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 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它们自身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 细胞膜物质转运: 1被动转运: 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的放在一起时,溶质的分子会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称为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题都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 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跨国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心: 载体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再溶质高浓度一侧与溶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构想发生改变,把溶质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将之释放出来,载体蛋白回复到原来的构像,又开始新一轮的转运。 特点:顺浓度梯度转运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以通道为中心: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孔道的膜蛋白。 特点: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性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文档Word

.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 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 形成圆盘状的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跨膜内流和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K 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37文档Word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连续使用单独的条件刺激而不采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那么条件刺激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不出现的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消退 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健康人及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局部组织或细胞不依赖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刺激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的脂溶性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方式。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能够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受体:指细胞拥有的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CD) 细胞保护: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称为细胞保护。 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是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霍奇金学派的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的严格选择性的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极化:—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 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 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逐步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超射:膜由原来的-70mv去极化到0 mv,进而变化到20~40mv,去极化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终板电位: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终末时,在极短时间内,差不多同时有200-300个囊泡同时破裂,其中的Ach被释放,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结果导致终膜出现远较微终板电位大得多的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有效刺激时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的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基本电节律:有节律地反复进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活动叫基本电节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