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虚的症状
浅论肝阳虚

. . 5 5 . .
浅 论 肝 阳 虚
Di s c us s i o n o n Ga n ya n g x u
赵 崇 智
( 广州 中医药大学第三I 1 名 床 医学院,广东 广州,5 1 0 4 0 5 )
表 现 ,即 肝 阳 虚 证 的存 在 。 再者 ,《 经 》 云 :“ 百 病 之 生 , 皆有 虚实 ” ,肝 自不 能 例 外 。 现 笔 者 就 肝 阳 虚 的 理 论 渊 源 , 病 因病
昏目眩 、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等 ; 《 素问 ・ 宣 明五气篇》云: “ 肝
为语 。 ”肝 阳不 充 于 舌 则 舌 淡 胖 或 黯 ,边 有 齿 痕 , 苔 白 ,语 音 低 哑 ,含 糊 不 清 。肝 阳 是主 疏 泄 的 动 力 , 以舒 畅全 身气 机 ,推 动 血 液 和 津 液 运 行 。肝 阳 虚 , 疏 泄 无 力 ,气 机 常 因虚 而 郁 。《 金 匮钩玄 ・ 六 升者不升 , 当降者不 降,当变化者不得变 化也 。 ” 故 导 致 气 结 、水 停 、 痰
阴虚 ,足 厥 阴肝 经 也 。 病 苦 胁 下 坚 , 寒 热 ,腹 满 不 欲 饮 食 ,腹 胀 悒 悒 不 乐 ,妇 女月 经 不 利 ,腰 腹 痛 ,名 日肝 虚 寒 也 。 ”宋 ・ 陈
不适 ,男子囊冷或寒疝 。女子 以肝为 先天 ,冲脉隶属于肝 。肝 阳虚 ,冲脉寒 ,胞 宫失养 ,疏利失序 ,故见月经愆期 ,夹杂瘀 块或 闭止 。《 医学求是 》称 :“ 肝 为五脏之贼 。 ”初为本脏 本经
自病 ,久 则 累及 它脏 它 经 , 出 现 复 杂 的 证 候 群 。
肝阳虚

肝阳虚证(转载)发表者:赵东奇161人已读一、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1、虚寒证的一般表现:面色光白或苍白,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舌淡白或紫暗胖嫩,苔白润或滑,脉沉迟涩或迟弦无力,左关尤甚。
2、肝脏生理功能的异常: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
肝阳虚,疏泄无力,水液内停可见水肿、臌胀;血行不畅可致妇女月经不调。
肝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木不疏土,胆汁排出不畅,则出现纳呆、便溏、黄疸。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为将军之官,主谋略。
肝阳虚,则见意志消沉、多疑善虑。
肝主藏血,血舍魂,肝阳虚,肝血不温,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即为当归四逆汤所治证)。
3、肝脏系统(肝经、筋、爪、目)异常: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丛毛之际,上循阴器,抵小腹,布胸胁,会于巅,其支脉环唇内。
肝阳虚则见巅顶空痛而晕,胁肋痞硬或隐痛绵绵不止_,少腹拘急不适,男子囊冷或寒疝。
肝为女子之先天,肝阳虚则冲任受损,妇女可见漏下、月经不调或腰骶少腹冷痛。
诸症遇寒尤甚,得热则舒。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筋失其温养,则其人动作迟缓,不耐劳作,膝胫酸软,不为休息所减,或见爪甲不荣,粗糙无华。
肝开窍于目,肝阳气不升,气血不能上布于目,则视物不清,或不耐久视。
《医学求是》云“肝为五脏之贼。
”《知医必辨》亦载:“他脏有病,不过自病。
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
”肝阳虚证,每易兼他脏症状,如脾失健运、肺失肃降、心失温煦、肾阳不足,则又当细辨。
张吉成按:肝系病变,更见阳虚表现者,则为肝阳虚证。
典型症状为胁肋隐痛、少腹拘急、巅顶冷痛、爪甲不荣、多疑善虑、月经不调或寒疝等。
二、治疗肝阳虚证的主要方剂1、吴茱萸汤2、吴萸四逆汤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再加附子汤5、暖肝煎三、文献摘要:汉·华佗《中藏经》云:“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如疟状,不欲食,妇人月水不来,气急,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
”唐·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左手上关脉阴虚,足厥阴肝经也。
饮酒会导致肝阴虚还是阳虚呢?

饮酒会导致肝阴虚还是阳虚呢?
饮酒对肝脏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会导致肝阴虚还是肝阳虚,
取决于饮酒的方式和频率,以及个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
1. 肝阴虚:饮酒过多或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肝脏功能衰退,使肝
脏的阴精流失,造成肝阴虚。
肝阴虚的症状包括面色憔悴、眩晕、
耳鸣、口干、咽干等,同时还可能伴有失眠、健忘、心烦等。
2. 肝阳虚:饮酒过于频繁或过量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肝气化火,使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肝阳虚。
肝阳虚的症状包括头晕目眩、嗜睡、面色苍白、口苦、口干等,还可能伴有腹部胀闷、便秘等。
需要注意的是,饮酒导致的肝阴虚还是肝阳虚,还需要结合个
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来综合判断。
不同的人体质和病理状态对饮酒
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诊断。
饮酒对肝脏的影响是复杂的,过度饮酒可能对肝脏健康造成伤害。
为了保护肝脏健康,建议适量饮酒,并注意饮酒的频率和质量。
如果出现肝脏问题或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请注意,本文介绍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反复腹胀、腹痛、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肝阳虚是其中的一种常见证型。
肝阳虚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治疗中有一定的特点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阐述肝阳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肝阳主要负责肝气的运行和藏血的功能,而肝阳虚是指肝阳失盛,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阳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包括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劳、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
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失调,长期过度劳累导致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导致肝胆失和等都可能是导致肝阳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肝阳虚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失于和的病机,从而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衡,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
二、临床表现1.脘腹胀满:肝阳虚导致了脾胃功能的失调,脾胃不能正常运化,导致脘腹胀满、疼痛的症状。
2.食欲不振:肝阳虚的患者常常有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的症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
3.大便稀溏: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大肠的水液不能正常吸收,从而引起大便稀溏、脂溢性便秘等症状。
4.舌苔薄白、脉弦细等:肝阳虚的患者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等是常见的舌脉表现。
三、肝阳虚的治疗方法1.和解肝气:肝阳虚导致了肝气的郁结,因此要首先和解肝气。
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结汤加减等方剂进行治疗。
柴胡疏肝散结汤加减中的柴胡、黄芩、木香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解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
2.温补肝阳:其次需要温补肝阳,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补肝益肾汤等方剂。
补肝益肾汤中的桂枝、附子、熟地黄等具有温补肝肾、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起到暖脾胃、温补肝阳的作用。
3.调理脾胃:肝阳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功能失调,因此也需要调理脾胃。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理中丸等方剂进行治疗。
理中丸中艾叶、陈皮、厚朴等具有理气健脾、解表化湿的作用,可以缓解脾胃的不适症状。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食欲减退、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不适症状的一种常见病症,常常与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关。
在中医看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身体元气不足、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而肝阳虚则是引起脾胃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阳虚是指肝脏阳气不足、失去调节周身气血的功能,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消化等多种生理过程失衡。
因此,肝阳虚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肝阳虚的情况下,脾胃受肝的支配失调,导致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和便秘等消化问题。
中医认为,肝阳虚是因为长期吸烟、饮酒、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过热饮食等造成,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中已经包含了这些因素,所以肝阳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看来,肝阳虚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中草药来调理体内的气血,并采用饮食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善等综合治疗。
以下是对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方法:一、中药治疗1、枸杞肉丸:枸杞肉丸是运用枸杞子、羊肉、当归等中草药制成的,具有强壮脾胃和调节肝气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泻等症状。
使用方法是将肉末和中药捣成丸,取10克左右,以水送服。
2、苦参丸:苦参丸是以苦参、砂仁、山楂、陈皮等为原料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宽肠利胆、调节脾胃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使用方法是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左右。
3、芡实养胃汤:芡实养胃汤是以芡实、白术、枳壳、茯苓、甘草等为原料的中药,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和促进食欲,适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使用方法是将芡实、白术等中药加水煮汤,每日3次,每次服用1碗。
二、饮食疗法1、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来说,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面粥、蒸熟的蔬菜、白饭等。
避免吃难消化的食物,如烤肉、油炸、高脂肪的食品等。
2、少食多餐:少量多餐有助于缓解脾胃的负担,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建议每日定时吃餐,每餐不要吃太多。
肝肾阳虚和阴虚的区别有哪些?

肝肾阳虚和阴虚的区别有哪些?
肝肾阳虚会导致我们出现没有精神、容易疲劳、怕冷这几个症状。
患有肝肾阳虚的朋友平时要多吃一些具有补肾效果的食物,同时多注意休息,晚上不要熬夜,尽量减少交际应酬。
经常有朋友分不清楚肝肾阳虚和阴虚,下面是搜罗的一些关于肝肾阳虚和阴虚的区别,让我们去看看吧。
肝肾阴虚证是由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或肝阴不足引起肾阴亏损而成,临床上具有肝肾两脏阴虚之表现。
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所致。
肝肾阴虚证因肝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肾阳虚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侯。
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
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肝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
肝肾阴虚证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或先天票赋不足,肾阴亏虚而及肝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
本证多发于形体赢瘦,或先天不足者。
是许多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的证候。
中医治疗肝肾阴虚证以滋补肝肾。
通过上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了解了吧。
不管是肝肾阳虚还是肾阴虚,这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极大危害的。
患有肝肾阳虚的的朋友平时要多注意身体,不要剧烈运动,少吃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咖啡和浓茶也不能喝,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疾病才不容易找上我们。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阳虚是中医常见的病证之一,也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
肝阳虚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消化功能下降,造成食欲不振,肠胃不适,脾胃失调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肝阳虚可有效改善消化功能,恢复身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肝阳虚的特点是平补肝肾,激活气血循环。
肝肾为先天之本,是机体能量生成的重要器官。
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两者合作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肝肾功能衰退,机体就会出现能量不足、气血凝滞等问题,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常见的肝阳虚证症包括:1. 食欲不振:肝阳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变差,导致进食量减少。
2. 肠胃不适:肝阳虚时,肠胃蠕动减缓,食物消化不良,消化道就会出现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3. 失眠多梦:肝主疏泄,昼夜节律以肝阳为主,肝阳虚导致人体阴阳不调,导致睡眠障碍,失眠多梦等症状出现。
4. 心烦意乱:肝阳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能量不足,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心烦意乱等症状。
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参阿胶汤、六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等。
这些药方平补肝肾,调和气血,调理脾胃,增强机体阳气,提高消化功能。
在饮食上,中医也可以提供一些饮食保健建议:多吃海藻类、海鱼、海虾等水产品,富含碘,能够促进人体代谢和身体阳气的产生。
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饮料,这些食物会加重肝阳虚的症状。
同时,吃得慢、嚼得细,可以缓解肝阳虚的症状,并能保护肠胃健康。
在肝阳虚的治疗中,人们还可以通过中医药有效改善身体,恢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调整饮食结构,提高作息规律,坚持适度的运动等,也对缓解肝阳虚症状有显著效果。
中医药注重调理整体健康,避免消化系统问题的重复出现,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身体健康。
养生系列4--五脏阳虚的特点及保健

五脏阳虚的特点及保健
中医将心、肝、脾、肺、肾视为人体五脏,五脏阳虚多由五脏气虚发展而来,多因久病、受寒,过服寒凉或疲劳、营养不良所致。
以下将介绍五脏阳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心阳虚特点:稍累则心慌气短、头昏乏力、前胸自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保健方法:用人参3克、上好肉桂3克或人参3克、黄芪3克泡水饮。
或服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口服液。
肝阳虚特点:易疲倦、生机不振、情绪低落、怕冷乏力、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保健方法:可服西洋参类以振奋生机。
或服玫瑰参茶芪(玫瑰花、黄芪、西洋参、枸杞子、红枣各15克,煎水服用)。
脾阳虚特点: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腹部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保健方法:可服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
肺阳虚特点:动则气喘、气少不足以息、咳嗽乏力、背凉自汗、舌淡苔白。
保健方法:沙参、人参、黄芪水煎服或泡水饮或平时用燕窝、虫草、石斛炖鸡。
肾阳虚特点:肾为五脏之本,所以肾阳虚、阴虚的特点都比其他五脏明显。
其主要特点是:腰冷、腰以下发凉、手足发凉、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阴冷、男子精冷、女子带凉,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保健方法:可用金匮肾气丸。
平时多吃核桃、山药、羊肉等温
补肾阳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阳虚的症状
肝之阳气不足,疏泄与藏血功能低下,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
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
忧郁善恐,怏怏不乐。
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不孕。
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
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
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
肝阳虚证是指肝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生寒,肝之作用减弱以致功能全面衰退的病机及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
附子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中习惯上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即为肺阳虚(如咳喘、咯痰清稀、背冷、形寒);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阴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阳、肝气亦有用怯之时。
其证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巅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器冷感。
脉弦缓。
肺阳虚可用附子合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合桂枝、黄芪。
肝阳虚怎么办?
1.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2.肝阳虚是肝的功能减退,对于阴柔滋腻之品,收敛固涩之味,如熟地、菟丝子、鹿角胶等,宜少用,且记肝喜条达,宜少佐1-2味调气之品,药量宜轻,以舒其郁滞之气,枳壳、香附、木香、青皮。
同时可用附子温肝阳,黄芪补肝气,柴胡升举肝阳,三者合用助其生发之机,使肾气蒸腾以行气化,肝木条达以主疏泄,脾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气顺血和,脏腑功能协调,病当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