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课设报告微指令

硬件课设报告微指令
硬件课设报告微指令

院系:计算机院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南京理工大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硬件课程,设计一个使用微程序的模拟计算器,更加深入的了解各部件和总线之间的连接方式,认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方式。(1)通过一个微机应用实例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2)学习掌握微机系统的硬、软件的工作原理以及二者间的配合关系和方法;(3)掌握汇编语言应用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4)掌握微指令格式以及如何设计微指令。

二、所用设备

TDN-CM++实验教学系统一台,PC微机一台。

三、设计思想

运用汇编语言,根据微指令的格式以及微指令的功能,对微指令的每一位都需要准确对应。一共是24位,最后把24位转换位8421BCD码表示微指令码。然后根据微指令流程图填写下一位地址,使程序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下去。最后通过实验机进行调试,如果CPU走势图正确,说明微指令程序设计完成。如图:(cpu硬件)

四、指令系统格式

五、微操作流程图

六、生成指令及对应微程序列表

七、验证程序

1. IN指令:$P000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0001001

2.ADD指令:$P001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101ED84 $M0400E005 $M0500B006 $M0601A207 $M07959A01

3.STA指令:$P002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201ED89 $M0900E008 $M08028201

4.OUT指令:$P003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301EDA0 $M2000E021 $M21070A01

5.SUB指令:$P004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401EDA2

$M2200E023

$M2300B024

$M2401A226

$M26659A01

6.MOV指令:

$P005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5019201

7.INC指令:

$P006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601A425

$M25019A01

8.DEC指令:

$P007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7002427

$M27F59A01

9.AND指令:

$P0080

$M00018108

$M0101ed82

$M0200C050

$M1801A229

$M2901B430

$M30B99A01

八、设计总结

在学期的末尾,各个学科陆续结课之时,我们迎来了帅辉明老师的硬件课程设计。本次硬件课程,我们要设计一个使用微程序的模拟计算器,更加深入的了解各部件和总线之间的连接方式,认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方式。

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先给我们介绍了微程序是什么,以及组成微程序的微指

令。经过一番讲解,我了解了微程序是CPU的“大脑”,也就是电脑的“大脑的大脑”。

进入硬件连线的阶段,我负责看图上的线告诉队友怎么连接。我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无非是对照着图解一根一根连,但连了几根发现连线也是很繁琐的。情况不同,线的种类也不同,连接时还要一一对应连接,否则就会出问题。还需要统筹规划,一部分一部分的连线,不然连到最后都不知道什么线连了,什么线没连。经过小组的齐心协力,终于将线先连完了,然后就进入测试阶段。打开电脑上的CMPP,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入了测试界面。第一次测试显示了PC错误,于是我们按照程序上的指示去排查线的连接,可是一直找不到问题所在。正当一筹莫展指示,有人提议按照原图,逐个排查。于是我们对着原图,一个一个的查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连接错误的那根线,原因是没有对应连接。改错后,我们再次测试,幸运的是,这次测试一次就通过了。于是,我们小组的硬件连线阶段完美收官。

第二天,我们开始学习微指令格式以及如何设计微指令。微指令是指在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微指令是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有关信息汇集起来形成的。将一条指令分成若干条微指令,按次序执行就可以实现指令的功能。若干条微指令可以构成一个微程序,而一个微程序就对应了一条机器指令。每一个微操作对应一个微指令,字段分为S3 S2 S1 S0 M Cn WE A9 A8 A B C uA5 uA4 uA3 uA2 uA1 uA0。我们从微操作流程图中提取各个微程序的微操作,再根据微指令格式表格查找写出对应微指令,化为16进制,加上微指令特有的格式$P0000,$M,在电脑的CMPP中将微指令装载到微程序中。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把所要求的8个微指令都装载成功了。它们分别是IN ADD STA OUT SUB MOV INC DEC AND。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通过一个微机应用实例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学习掌握微机系统的硬、软件的工作原理以及二者间的配合关系和方法,掌握汇编语言应用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掌握微指令格式以及如何设计微指令。此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于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理解,知道了如何设计机器指令,设计测试程序并完成调试。同时学会了与他人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年关将至,又到了各科结课之际,我们也到了该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了,前一天看到群里硬件课程设计的通知,让我感到十分纳闷,我们什么时候学过这门课了,后来仔细一想之前还有好几门课都还有实验课没上,就恍然大悟了。本次硬件课程设计我们要用用微程序的模拟计算器,更加深入的了解各部件和总线之间的连接方式,认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方式。

第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实验教室,看到了我们最喜欢的帅老师,一开始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微程序和微指令,他把cpu形象的比喻成电脑的大脑,而微程序就是cpu的大脑,也就是大脑的大脑。由于之前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上学过一些相关内容,对相关知识有比较浅显的理解,在听了老师的解释后让我豁然开朗。我们第一天的任务是连接硬件,一开始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电路图和那块光秃秃的绿色电路板,着实让人不知从何下手。在我们小组成员简短的讨论后,我们决定开始动手,我们对着电路图,看着电路板,一边找线,一边连一边检查,就怕最后练了半天不对,还得从头再来,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该接的线全部接完了,就到了激动人心的检测环节,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最最担心

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屏幕上现实pc错误,我们又只好看着电路图,失望的大眼瞪小眼,查了半天,可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隔壁的同学提议按照原图一个一个的在排查一边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错误所在,在我们重新连接后,又进行了一次测试,直接通过了,一上午的工作终于没白费,第一天的硬件连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我们在帅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如何设计微指令。微指令是指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描述微操作的语句。微命令是指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操作微指令是描述受控电路的操作语句 , 分支微指令是描述控制电路的分支语句。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他还举例就介绍了现在我们用的电脑都是复杂指令集,而手机却是基于arm架构的简单指令集,虽然看似两者主频差不太多,但是工作效率却是相差甚远,他还说高通已经开始着手基于移动处理器的电脑cpu,由于我平时队手机比较关注,老师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个基于高通骁龙835的笔记本电脑的跑分图,当时还在想不就是把手机cpu安到电脑上嘛,有什么难的,没想到这后面还有这么大的奥秘。老师的举例讲解让我对手机和电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回过神来,今天我们要从微操作流程图中提取各个微程序的微操作,再根据微指令格式表格查找写出对相应的微指令,并转化为16进制,在加上微指令特有的格式$P0000,$M,在电脑的CMPP中将微指令装载到微程序中。在一顿操作之后,最终我们把所要求的8个微指令都装载成功了。

这次实验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和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还让我们对正在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有了进一步更深的理解,最关键的是让我们把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手机电脑联系了起来。让我们多一些饭后谈资,多了些兴趣,更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

经过这几天的实验的学习,我对CPU和微指令又要了更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芯片设计的方法,第一天时帅叔开始教我们这个晦涩难懂的微程序,微程序是cpu的大脑而cpu又是电脑的大脑,在一系列教学后,开始配合CMPP程序插线,熟悉作图,了解芯片的构造和用途,对着图一根一根线插着反反复复,出错好几次,每一步都不曾经历过,每一步都有着我们摸索的痕迹。特别是一次次调试过程中出现的eror,先是pc load 有问题,然后是IR有问题,仔细检查后改正错误,不止一次令人出现烦躁的情绪。幸好还有合作伙伴,一个人怎么也找不出原因的时候,换个人,换个思路,有些错误立马迎而解。合作,使这看似枯燥的实验多了此乐趣。时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悄悄地过去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越发地发现其实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我们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这些东西需要我们一天天地积累,一步步地提高。在我的不懈努力和请教同学还有合作的过程中把线连好了,拍照发图搞定了,第二天开始了对顶层原理图的理解,跟我们讲微程序的地址,还送了我们几个地址,一开始对8*8FIFO 存储器的原理图和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只是略知一二,叔跟我们说不懂没关系,硬听,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结果,撰写了实验报告,最后,我发现,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这个课题看似陌生,其实在我们学组元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所以这次实验不仅仅是对CMPP软件的学习,对组元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相互探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其他同学的方法和他们的一些理解,体会的同学之间的关心友爱呵护团结互帮互助,通过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平时学习中的不足,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录,又给我的专业知识以及

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嗯。同时我也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增加耐心和细心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

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班级:07118 班 学号:070547 班内序号:26 姓名:杨帆

实验一熟悉实验环境及IO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直接使用Debug 的I、O 命令来读写IO 端口。 3. 学会Debug 的使用及编写汇编程序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使用Debug 命令,并用I、O 命令直接对端口进行读写操作, 2.用汇编语言编写跑马灯程序。(使用EDIT 编辑工具)实现功能 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 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板的IO 端口地址为EEE0H 在Debug 下, I 是读命令。(即读输入端口的状态---拨码开关的状态) O 是写命令。(即向端口输出数据---通过发光管来查看) 进入Debug 后, 读端口拨动实验台上八位拨码开关 输入I 端口地址回车 屏幕显示xx 表示从端口读出的内容,即八位开关的状态ON 是0,OFF 是 1 写端口 输入O 端口地址xx (xx 表示要向端口输出的内容)回车 查看实验台上的发光二极管状态,0 是灯亮,1 是灯灭。 2. 在Debug 环境下,用a 命令录入程序,用g 命令运行 C>Debug -a mov dx, 端口地址 mov al,输出内容 out dx, al

mov ah, 0bh int 21h or al, al jz 0100 int 20h -g 运行查看结果,修改输出内容 再运行查看结果 分析 mov ah, 0bh int 21h or al, al jz 0100 int 20h 该段程序的作用 3.利用EDIT 工具编写汇编写跑马灯程序程序 实现功能 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C>EDIT 文件名.asm 录入程序 按Alt 键打开菜单进行存盘或退出 编译文件 C>MASM 文件名.asm 连接文件 C>LINK 文件名.obj 运行文件或用Debug 进行调试。 四,程序流程图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cpu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学号: 姓名:成绩: 学号: 姓名:成绩: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二0 10 年11 月

一、设计名称: My CPU的设计 二、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1、熟悉挂总线的逻辑器件的特性和总线传送的逻辑实现方法。 2、掌握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的存取方法。 三、设计方案: 1. 数据格式——8位二进制定点表示 2. 指令系统——CPU的指令格式尽量简单规整,这样在硬件上更加容易实现。 7条基本指令:输入/输出,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 指令格式:Array 7 6 5 4 3 2 1 0 两种寻址方式: 寄存器寻址Array 7 6 5 4 3 2 1 0 直接地址寻址,由于地址要占用一个字节,所以为双字节指令。 7条机器指令:

IN R目:从开关输入数据到指定的寄存器R目。 OUT R源:从指定的寄存器R源中读取数据送入到输出缓冲寄存器,显示灯亮。 ADD R目,R源:将两个寄存器的数据相加,结果送到R目。 JMP address : 无条件转移指令。 HALT : 停机指令。 LD R目,address : 从内存指定单元中取出数据,送到指定寄存器R 目。 ST address , R 源: 从指定的寄存器R源中取出数据,存入内存指定单元。

Address(内存地址) 3. CPU内部结构 4.数据通路设计 根据指令系统,分析出数据通路中应包括寄存器组、存储器、运算器、多路转换器等,采用单总线结构。 通用寄存器组:

运算器: 存储器: 多路转换器:

输出缓冲器: 5.控制器设计 控制通路负责整个CPU的运行控制,主要由控制单元和多路选择器MUX 完成。在每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指令寄存器IR 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字后,控制单元必须能够根据操作码,为每个功能单元产生相应主控制信号,以及对ALU 提供控制信号。对于不同的指令,同一个功能单元的输入不同,需要多路选择器MUX 来对数据通路中功能单元的输入进行选择。

北邮通原硬件实验报告(DOC)

2013年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1211104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组号: 同组人:

目录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3) 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AM) (14) 实验三:调频(FM) (21) 实验六:眼图 (28) 实验七:采样,判决 (31) 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34) 实验十一:信号星座(选作) (41) 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45)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的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PC机一台、TIMS实验平台、示波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 图1.1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基本思路: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图1.2 3.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 cos c c c s t m t c t m t A t ω? ==+

图1.3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 1.DSB-SC AM信号的产生 (1)实验步骤: 图1.4 1.按照上图,将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及主振荡器输出的100KHz模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2013年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104 姓名:

实验一 I/O地址译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原理:地址2A0H的A5,A4,A5为100,在输入或输出时,IOW或I OR为0,使得74LS138被选中,经过译码,在Y4口输出负脉冲。其他同理。 图1-1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Y4/IO地址接CLK/D触发器

Y5/IO 地址 接 CD/D 触发器 D/D触发器 接 SD/D 角发器 接 +5V Q /D 触发器 接 L7(L ED 灯)或 逻辑笔 三.程序流程图 四.源程序 DA TA ?SE GMENT D ATA ??ENDS ST ACK SE GME NT ST ACK 'STA CK' DB 100H DU P(?) STA CK ENDS 否

硬件描述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硬件描述语言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数字式竞赛抢答器) )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通信工程系 年月日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硬件描述性语言 设计题目:数字式竞赛抢答器 完成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 一般来说,设计一台智能抢答器,必须能够准确判断出第一位抢答者,并且通过数显、蜂鸣这些途径能让人们很容易得知谁是抢答成功者,并设置一定的回答限制时间,让抢答者在规定时间内答题,主持人根据答题结果实行增减分的操作,并将分数显示在屏幕上,评出最终赢家。所以我们在设计智能抢答器的模块需要满足鉴别、计时、计分、数显等功能。 定时抢答器的工作过程是:接通电源时,主持人将开关置于“清除”位置,抢答器处于禁止工作状态,编号显示器灭灯;抢答开始时,主持人将控制开关拨到“开始”位置,发光二极管灯亮,抢答器处于工作状态,这时,抢答器完成以下工作: (1)优先编码器电路立即分辨出抢答者编号,并由锁存器进行锁存,然后由译码显示电路显示编号; (2)扬声器发出短暂声响,提醒主持人注意; (3)控制电路要对输入编码电路进行封锁,避免其他选手再次进行抢答;(4)当选手将问题回答完毕,主持人操作计分开关,计分电路采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数码管显示。本轮抢答完毕,主持人操作控制开关,使系统回复到禁止工作状态,以便进行下一轮抢答。 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 __11503080109____ 姓名 __张致远_________ 专业 __软件工程_______ 学院 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三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基本运算器实验 二、完成学生:张致远班级115030801 学号11503080109 三、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 两片74LS181 芯片以并/串形式构成的8位字长的运算器。右方为低4位运算芯片,左方为高4位运算芯片。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出端Cn+4与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相连,使低4位运算产生的进位送进高4位。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可与外来进位相连,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出到外部。 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0~S3 和M 各自相连,其控制电平按表2.6-1。为进行双操作数运算,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数据暂存器DR1、DR2(用锁存器74LS273 实现)来锁存数据。要将内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 或DR2 中,则锁存器74LS273 的控制端LDDR1 或LDDR2 须为高电平。当T4 脉冲来到的时候,总线上的数据就被锁存进DR1 或DR2 中了。 为控制运算器向内总线上输出运算结果,在其输出端连接了一个三态门(用74LS245 实现)。若要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总线上,则要将三态门74LS245 的控制端ALU-B 置低电平。否则输出高阻态。数据输入单元(实验板上印有INPUT DEVICE)用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其中,输入开关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内总线相连,该三态门的控制信号为SW-B,取低电平时,开关上的数据则通过三态门而送入内总线中。 总线数据显示灯(在BUS UNIT 单元中)已与内总线相连,用来显示内总线上的数据。控制信号中除T4 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信号。 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单元中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需要将“W/R UNIT”单元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单元中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出端。在进行实验时,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S3、S2、 S1、S0 、Cn、M、LDDR1、LDDR2、ALU-B、SW-B 各电平控制信号则使用“SWITCHUNIT”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 为高电平有效。 对于单总线数据通路,作实验时就要分时控制总线,即当向DR1、DR2 工作暂存器打入数据时,数据开关三态门打开,这时应保证运算器输出三态门关闭;同样,当运算器输出结果至总线时也应保证数据输入三态门是在关闭状态。 运算结果表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电子计算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班 设计题目:电子计算器 成员: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

摘要 电子计算器的设计主要分为键盘扫描与读取编码、七段LED数码管显示和四则运算的编写。这次设计中我们采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链接4*4键盘和LED显示屏,从键盘扫描读入数字,在显示屏上面显示出来,并通过cpu运算出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由于对汇编语言也不甚了解,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由于本次实验中,实验箱是TPC-ZK综合微机开放式实验系统,微机接口实验仪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的结构,各实块互不影响。但可通过连线将各实验模块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微机外围接口实验。这个实验选择的是4*4键盘连接上8255A然后控制LED显示。 关键词:8255A ;七段LED数码管;键盘;汇编语言;四则运算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1选题 (3) 1.2需求分析 (3) 1.3设计任务 (3) 2硬件方案 (3) 2.1微处理器8086芯片 (3) 2.2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芯片 (4) 2.3 4*4矩阵键盘 (6) 2.4 七段LED数码管 (7) 2.5 电路及其功能模块图 (8) 3软件方案 (10) 3.1流程图 (10) 3.2源程序代码 (11) 4 问题与解决方案 (26) 5 成果展示 (26) 6 总结 (27) 7 心得体会与收获 (27) 8参考文献 (27)

1 设计任务与设计要求 1.1选题 我选的题目是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的设计主要分为键盘编码、七段数码管显示、和四则运算法则这三部分。设计时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A链接4*4键盘和七段LED数码管,8255扫描键盘并通过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这其中需要一定的汇编程序作为核心支撑,才能正确的使各种功能运行正常。 1.2需求分析 通过对选题的深入了解,电子计算器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 1.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为了显示的人性化,按下每个数字都要进行反馈显示; 3.数码管只有四位显示,运算数和结果应尽量小于四位数,不然显示不全; 4.计算器能判断个别简单的错误,如除数为零,显示报错; 5.计算器要有清零功能,可以在按键失误后重新按键。 在显示屏上可以及时反馈按下数字,这需要扫描程序模块一直运行着,并能够及时调用显示程序模块,当有运算符号按下时还要及时给之前按下的数字进行组装成一个数值,组装键值模块也是程序的重要所在。等等这些都是在主程序下合理安排、运用流畅的,才能带来较完美的计算器体验。 1.3设计任务 本次实验我分为电路设计和编码设计这两个任务模块来设计的。 电路设计主要研究键盘按键位置设计和各个芯片器件之间的连线。 编码设计主要分为键盘扫描读取编码、七段数码管显示编码和四则运算编码。 2 硬件方案 2.1微处理器8086芯片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简单模型机设计 一、设计要求 硬件: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PC机一台,排线若干,串口线一根。 软件:CMP软件 二、设计目的 1.通过对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对计算机的基 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建立整机的概念,对程序 进行编辑,校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和训练设计思路与实 现方法。 4.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团 队问题的解决。

三、设计电路及连线 设计电路及连线实验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 简单模型机连线图 四、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

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 (输入)、ADD (二进制加法)、STA (存数)、OUT (输出)、JMP (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 明 微程序入口地址 IN 0000 0000 “INPUT DEVICE ”中 10 的开关状态→R0 0001 0000 ×××× ×××× R0+[addr]→R0 11 0010 0000 ×××× ×××× R0→[addr] 12 0011 0000 ×××× ×××× [addr]→BUS 13 0100 0000 ×××× ×××× addr →PC 14 ADD addr STA

通原实验报告

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与解调实验目的: 了解TIMS 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和基本的软件调试方式; 掌握AM 信号的调制方法; 掌握AM 信号的解调方法; 掌握调制系数的含义; 实验原理: 具有离散大载波(AM)调制的基本原理,原理框图如下: AM 信号调制原理框图 包络检波器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原理框图如下: AM 信号解调原理框图 AM信号输出 AM信号产生实验连接图

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实验连接图 实验器件: 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可变直流电压(Variable DC), 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加法器(Adder),乘法器(Multiplier),移相器(Phase Shifer),共享模块(Utilities Module)和音频放大器(Headphone Amplifier) 实验步骤: 按照设计图设计AM 调制与解调系统,模拟基带信号频率为1KHz,电压振幅为1V;载波为一高频信号,电压振幅为1V; 实现AM 调制与解调系统,分别观察基带信号、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 调制系统参数,观察调制系数为a>1,a=1,a<1 时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变化。实验波形: a>1

a=1 a<1 思考题: 1、若用同步检波,如何完成实验?比较同步检波和包络检波的有缺点。 用同步检波则在接受AM调制信号端乘一个恢复载波信号,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就完成同步解调了。同步检波要求恢复载波于接受信号载波同频同相,一般要在发端加一离散的载频分量即导频,则在发端要分配一部分功率给导频,或者在收端提取载波分量,复杂且不经济。线形良好,增益高,对调制系数没要求。包络检波不需要提取载波分量,比较简单经济,但要求调制系数小于等于1,抗干扰差。 2、若调制系数大于1,是否可以用包络检波来还原信号。 不可以,这时已经出现失真现象。 3、调制系数分别”<1”,”>1”,”=1”时,如何计算已调信号的调制系数? A B分别表示波形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和最小长度,代入下述公式即可求出 调幅系数ma = [(A-B)/(A+B)] ? 100 %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班内序号: 【一.基本的I/O实验】 实验一 I/O地址译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 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

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图1-1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 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 D/D触发器接 SD/D角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 L7(LED灯)或逻辑笔 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 1.硬件接线图 2.软件程序流程图

四、源程序 DATA SEGMENT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 DB 100H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基本框架;延时子程序 DELAY1 PROC NEAR MOV BX,500H PUSH CX LOOP2: MOV CX,0FFFH WAIT1: LOOP WAIT1 DEC BX JNZ LOOP2 POP CX RET DELAY1 ENDP START: MOV CX,0FFFFH ;L7闪烁控制 LOOP1: MOV DX,2A0H ;灯亮 OUT DX,AL CALL DELAY1 MOV DX,2A8H ;灯灭 OUT DX,AL CALL DELAY1 LOOP LOOP1 ;循环闪烁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结果 灯L7闪烁 实验二简单并行接口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选择273进行实验)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 南理工

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000505 组员: 组员:

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下面讲述一下模型计算机的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 1.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8位全用来表示数据(最高位不表示符号),数值表示范围是: 0≤X≤28-1。 2.指令设计 模型机设计三大类指令共十五条,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数据传送类指令。运算类指令包含三种运算,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移位运算,设计有6条运算类指令,分别为:ADD、AND、INC、SUB、OR、RR,所有运算类指令都为单字节,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控制转移类指令有三条HLT、JMP、BZC,用以控制程序的分支和转移,其中HLT为单字节指令,JMP和BZC为双字节指令。数据传送类指令有IN、OUT、MOV、LDI、LAD、STA共6条,用以完成寄存器和寄存器、寄存器和I/O、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除MOV指令为单字节指令外,其余均为双字节指令。 3.指令格式 其中, IN和 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P为I/O端口号,占用一个字节。 系统设计五种数据寻址方式,即立即、直接、间接、变址和相对寻址,LDI 指令为立即寻址,LAD、STA、JMP和BZC指令均具备直接、间接、变址和相对寻

址能力。 LDI LAD、 其中M。 表5-3-2 寻址方式 4.指令系统 根据模型机所要完成的功能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号、指令功能。 四、总体设计 本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5-3-2所示。

嵌入式课程设计电子词典硬件设计

嵌入式课程设计电子词典硬件设计

————————————————————————————————作者:————————————————————————————————日期:

上海电力学院 嵌入式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电子词典的设计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年级: 同组成员: 年月日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在LCD屏幕左侧绘制出单词输入框和释义显示框以及一个搜索键,右侧绘制4*4键盘按钮,模拟出简易电子词典的功能,按钮操作用触摸屏或键盘实现均可。 实现功能: (1)LCD屏幕上显示4*4键盘,显示单词及其翻译、例句。 (2)一个键可完成2个英文字母的输入,如左上角第一个键可实现输入a,b两个字母,第一次按下时为输入a,如果需输入b,只需连续快速按键两次即可。 (3)在输入完单词后,点击搜索键,即可在释义显示框中显示该单词的词性、中文解释、示例词组和句子等。 (4)当发现输入的单词在库中不存在时,可实现将该单词添加入库的操作。 二、设计思路 (1)通过LCD显示模块画出电子词典操作界面。 (2)对应界面中各键的位置设置键盘对应键值。 (3)设定功能键,实现以下3个功能:①退格键:删除最后一位字母;②搜索∕保存键:对输入框的单词进行判断,若单词存在于词库中,则显示单词词性、词义、例句;若单词不存在则自动进行保存;③转换键:按下后,字母键输出对应的第二个字母。 (4)按键后赋值并显示。 三、软件构架 开 LCD模块 键盘 结

四、模块分析 (1)键盘模块 流程图: 源代码:/********************************************************************************************* * File : keyboard.c * Author: embest * Desc : keyboard source code * History: *********************************************************************************************/ /*--- include files ---*/ 开键盘初始键盘是Y 读取是否是功Y N 执行赋显结束 N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

实验一 实验目的: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πt)+2cos(1000π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1.AM信号: (1)信号的表达式 (3)流程图 AM信号 s= (1+0.3*m).*cos(2*pi*fc*t); 绘制时域波形及频谱 傅氏变换S= t2f(s,fs) (2)源代码 %AM信号的产生 fs= 800; %采样频率KHz T= 200; %截短时间ms N= T*fs; %采样点数 dt= 1/fs; t= [-T/2:dt:T/2-dt]; df= 1/T; f=[-fs/2:df:fs/2-df]; fm= 1; % kHz fc= 20; % kHz m= sin(2*pi*fm*t)+2*cos(1*fm*pi*t); s= (1+0.3*m).*cos(2*pi*fc*t); %AM 信号 S= t2f(s,fs); figure(1) plot(f,abs(S1)) title('AM信号频谱') xlabel('f') ylabel('S(f)') axis([-25,25,0,max(abs(S1))]); %xset('window',2)figure(2) plot(t,s1) title('AM信号波形') xlabel('t') ylabel('s(t)') axis([-3,3,-3,3]); (4)实验结果

精选文库 -3 -2-1 0123 -3-2 -1 1 2 3 AM 信号波形 t(ms) s (t ) -25 -20 -15 -10 -5 05 10 15 20 25 0102030405060708090 100AM 信号频谱 f(kHz) S (f )

8086软硬件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2)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编程将BH中的数分成高半字节和低半字节两部分,把其中的高半字节放到DH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把其中的低半字节放到DL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如: BH=10110010B 则运行程序后 DH=00001011B DL=00000010B 实验准备 (1)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指令。 (2)根据实验内容,要求预先编好程序。 实验步骤 (1)利用DEBUG程序输入、调试程序。 (2)按下表要求不断地修改BH的内容,然后记录下DX的内容。 实验报告 (1)给出程序清单。 (2)详细说明程序调试过程。

程序: CODE SEGMENT START : MOV BH,00111111B MOV AL,BH MOV CL,4 SHR AL,CL MOV DH,AL MOV AL,BH AND AL,00001111B MOV DL,AL MOV CL,0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3)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实现功能: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 My name is Li Jianguo 参考程序如下:(有错) data segment out1 db 'Hello world' ax db 'My name is Li Jianguo' data en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lea dx,out1 mov ah,2 int 21h mov dl,0ah mov ah,2

通原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一、实验目的: *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了解DSB-SC AM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 增益G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在发端加导频。收端用窄带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与导频同频且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号。 三、实验步骤 (A) DSB-SC AM信号的产生 1、实验步骤: (1)调整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频率为10KHZ,作为均值为零的调制信号m(t)。主振荡器输出100KHZ的模拟载波信号。如下图:

主振荡器输出音频振荡器输出 将两路信号连接到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 (2)乘法器输出波形如下图,波形在调制信号半周期的整数倍处的过零点存在相位翻转。 (3)已调信号的振幅频谱如下图: 该频谱具有以下特点:没有单独的载波分量,在载波频率的两侧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冲击信号,分别称为上、下边带。该频谱是将基带信号线性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得到的。 (4)将DSB-SC AM信号和导频分别连接到加法器的输入端,调整加法器的增益G和g (a)调整G=1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I/0地址译码和简单并行接口 ——实验一&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a) I/0地址译码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 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 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经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

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 D/D触发器接 SD/D触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L7(LED灯)或逻辑笔 b) 简单并行接口 1、按下面图4-2-1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 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 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 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经过这 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 性。 3、按下面图4-2-2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 (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 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 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 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5、接线:1)输出 按图4-2-1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 台逻辑或门) 2)输入 按图4-2-2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 验台逻辑或门) 三、硬件连线图 1、I/O地址译码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_基于RISC处理器结构的模型机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网络工程 时间:2010年12月17日

题目:基于RISC处理器结构的模型机 一、设计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要求的不断发展,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简化编译器的工作量,更好的改善计算机的性能,减少系统的辅助开销,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计算机结构设计者一直在致力研究为系统结构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设计RISC及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指令系统时,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 2、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限制在1-2种之内,大大减少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一般不超过2种。 3、大部分指令在一个及其周期内完成。 4、只有取、存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其他指令的操作一律在寄存器间进行,大大增加寄存器的数量。 5、一硬布线控制为主,很少户不用微程序控制。 6、特别重视编译优化工作,支持高级语言的实现。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1、选用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五条基本指令:MOV ADD STORE LOAD JMP,成功执行后添加一条指令,如:SUB。 2、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寻址级直接寻址两种方式。 3、指令格式采用单字长级双字长两种格式。 4、设计不采用微程序,在CPLD中设计控制逻辑。 单字长指令格式: 操作码RS RD 双字长指令格式: 操作码RS RD ADDR 其中RS RD为不同状态,则选中不同的寄存器: RS或RD 寄存器 00 R0 01 R1 10 R2 11 AC 指令系统如下: MOV RS, RD ADD RS,RD JMP RS LOAD [ADDR] ,RD STORE RS,[ADDR] MOV ADD JMP三条指令为单周期执行完成,STORE LOAD两条指令为两周期执行完成,ADDR为存或取数的直接地址。第一及其周期完成取操作码、作标记;第二机器周期完成取直接地址并完成取数或存数。 5、CPLD芯片设计 顶层模块电路图(top.sch)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成绩:

实验1: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设时间连续信号m(t),其最高截止频率为fm ,如果用时间间隔为T<=1/2fm的采样序列对m(t)进行抽样时,则m(t)就可被样值信号唯一地表示。 抽样过程原理图(时域)重建过程原理图(频域) 具体而言: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

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这种信号必定是个周期性的信号,当抽样频率f S≥2 f h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会有信息丢失,当需要时,可以根据这些抽样信号的样本来还原原来的连续信号。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将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实现验证抽样定理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要的输出端设置观察窗。如下图所示 2.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频率从上至下依次为10hz、20hz、40hz。

抽样信号频率fs设置为80hz,即2*40z。(由抽样定理知,fs≥2fH)。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40hz 。设置系统时钟,起始时间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为1khz。 3.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基带信 号 最终恢 复信号 抽样后 的信号 波形 实验讨论观察上图,可以看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如同冲激信号,且其包络图形为原基带信号波形图。最终恢复所得的信号波形与原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终稿)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 (总) 设计题目:可存储式电子琴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马海波 2012-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社会的各个领域用来处理繁多复杂的数据。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也是随时间突破性地提高;作为人机交互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的种类也在飞速的增加。但是,处理器的高速处理和各个输入输出设备的低速之间构成了一个严重的矛盾,同时,也必须协调好处理器与各外围设备间不同的工作条件要求。 因而,就必须要用一个电路来连接中央处理器和各个外围设备,来解决处理器和各个外围设备之间存在的矛盾。接口芯片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是处理器和各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桥梁,使得中央处理器不用因为等待慢速的外围设备输入而浪费时间,也避免由于中央处理器的快速而使数据在外围设备处发生丢失,协调中央处理器和各外围设备的工作条件要求。 本次硬件课程设计课程,是配合上学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也是要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认识接口芯片技术以及汇编编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中,我们选择的设计项目是“可存储式电子琴”:一个简易的电子琴设备。要求我们利用相关已经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芯片连接成一个电子电路,并且通过自己用汇编语言编程,控制设计的电子电路实现电子琴的一些功能,比如:能够对于输入发出相应的单声;能够演奏一小段已经编好了的乐曲。

目录 1、设计任务及要求-------------------------------------------------4 2、需求分析-------------------------------------------------------4 3、任务分工与合作-------------------------------------------------4 4、总体方案与说明--------------------------------------------------5 4.1总体方案---------------------------------------------------5 4.2电路原理图与说明-------------------------------------------5 4.3功能模块图 ------------------------------------------------7 4.4 实验原理 --------------------------------------------------8 5、硬件框图与说明 ------------------------------------------------8 5.1 8279芯片介绍----------------------------------------------8 5.2 8253芯片介绍----------------------------------------------12 6、软件功能--------------------------------------------------------14 7.软件主要模块流程图-----------------------------------------------14 7.1高中低音转换程序流程图--------------------------------------14 7.2预置音乐程序流程图------------------------------------------16 8.源程序清单与注释-------------------------------------------------16 8.1高中低音转换程序---------------------------------------------16 8.2预置音乐程序 ------------------------------------------------25 9.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32 10.结论与体会 ----------------------------------------------------33 参考文献 ----------------------------------------------------------35

微原软件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汇编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的全过程; 2.学习和掌握用DEBUG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源程序 DAT SEGMENT A D B 4 ;(自定) B DB 5 ;(自定) Y DB 3 DUP(0) Z DB 0,0 DAT ENDS STA SEGMENT STACK DW 50 DUP(?) STA ENDS COD SEGMENT ASSUME CS:COD,DS:DAT STAR PROC FAR PUSH DS XOR AX,AX PUSH AX MOV AX,DAT MOV DS,AX MOV AX,STA MOV SS,AX MOV AL,A MOV Z,AL MOV Z+1,AL CALL SUB1 ;A*A

MOV AL,B MOV Z,AL MOV Z+1,AL CALL SUB1 ;B*B MOV AL,A MOV Z,AL MOV AL,B MOV Z+1,AL ;Z stores the two OPRD temporally CALL SUB1 ;A*B ADD WORD PTR Y,AX ADC BYTE PTR[Y+2],0 ;A*B*2 RET STAR ENDP SUB1 PROC MOV AL,Z MOV AH,Z+1 MUL AH ADD WORD PTR Y,AX ;Y stores the result ADC BYTE PTR[Y+2],0 ;Y+2 stores the signal flag RET SUB1 ENDP COD ENDS END STAR 三、实验文档中的要求 (1)用D 命令观察数据区在内存中的具体内容,记录单元A 和B 的具体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