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中考试试题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化学高三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化学高三上期中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X 、Y 、Z 、P 、Q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Q 的氧化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YC .P 的最低价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体D .Y 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2、下列变化中,气体反应物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A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B .露置在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固体变白C .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D .将氨气与氯化氢混合,产生大量白烟3、磷的氢化物有3PH 、24P H 等。
4PH I 能和碱反应生成3PH ,432PH I NaOH=NaI PH 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沸点比2H O 的高B .4PH I 中只含离子键C .24P H 分子的结构式:D .3PH 分子的电子式:4、五种短周期元素X 、Y 、Z 、W 、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与W 位于同一主族,Z 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 溶液反应,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M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五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B .工业上常用单质X 还原Z 的氧化物制取单质ZC .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Y >Z >MD.化合物YX2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5、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3—、Cl-、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大学分析化学期中试题

分析化学(一)期中考试试卷学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特性的最好标志是------------------------------------------( )(A)全距(B)偏差(C)平均偏差(D)标准差2. 2 分已知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4.66,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A) HPO42-(B) H2PO4-(C) HPO42- + H2PO4(D) H2PO4-+ H3PO43. 2 分用0.10 mol/LNaOH溶液滴定0.10 mol/L HA(K a=5.0×10-5), 若终点的pH为9.0, 则终点误差为----------------------------------------------------------------------------( )(A) +0.02% (B) +0.01%(C) -0.02% (D) -0.01%4. 2 分磷以MgNH4PO4·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适量HCl标准溶液溶解,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选甲基橙为指示剂,这时磷与HCl的物质的量比n(P):n(HCl)为---------------------------------------------------------------------------( )(A) 1:3 (B) 3:1 (C) 1:1 (D) 1:25. 2 分将PO43-以MgNH4PO4·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先用过量HCl标准溶液溶解, 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此时应选的指示剂是------------------( )(A) 甲基橙(B) 石蕊(C) 酚酞(D) 百里酚酞6. 2 分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大的是--------------------------------------( )(A) 0.1mol/L NH4Ac (B) 0.1mol/L NaAc(C) 0.1mol/L HAc (D) 0.1mol/L HCl7. 2 分下面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1) 置信水平定得越高越好(2) 置信水平太高,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往往失去意义(3) 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4) 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窄(A)1,2 (B)2,3 (C)3,4 (D)4,18. 2 分今有1L含0.1mol H3PO4和0.3mol Na2HPO4的溶液,其pH应当是--------(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为2.12、7.20、12.36)(A) 2.12 (B) (2.12+7.20)/2 (C) 7.20 (D) (7.20+12.36)/29. 2 分将13.5g六次甲基四胺加到4.0mL 12mol/L HCl中,稀释至100mL,其pH为( ) {p K b[(CH2)6N4] = 8.85, M r[(CH2)6N4] = 140.0}(A) 0.32 (B) 2.57 (C) 4.43 (D) 5.1510. 2 分c(NaCl) = 0.1mol/L的NaCl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 )(A) [Na+] = [Cl-] = 0.1mol/L (B) [Na+]+[Cl-] = 0.1 mol/L(C) [H+] = [OH-] (D) [H+]+[Na+] = [OH-]+[Cl-]二、填空题( 共15题30分)1. 2 分以下测定和标定各应采用的滴定方式分别是:(填A,B,C,D)(1)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CaCO3试剂的纯度____(2) 以K2NaCo(NO2)6形式沉淀,再用KMnO4滴定以测定K+ ____(3) 用K2Cr2O7标定Na2S2O3____(4) 用H2C2O4标定KMnO4____(A)直接法(B)回滴法(C)置换法(D)间接法2. 2 分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时,终点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HCl滴定NaOH时,终点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旦大学本科生有机化学上期中考卷(答案)

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根据名称写结构(10 分)
CH3 CH2Br
2004-04
1.
CH3CHCH2CHCHCH3 CH2CH2CH3
2.
2, 5−二甲基-3-丙基-1-溴己烷 2−溴甲基-5-甲基-3-丙基己烷 2−甲基-4-(1-溴-2-丙基)庚烷 CH3 CH3 CH2CH2CH3 Cl 1, 7, 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
Br
H3C
OH CH2 H / H2O
+
CH3
2.
CH3 CH3
CH3
H2O H3C CH2 CH3 H HO CH3 H2O OH CH3 CH3 H H2C CH3
迁移
CH3 CH3 CH3
CH3
O
CH3 CH3
H O
CH3
O +
3.
第 6 页 共 8 页
O H
O
Ha
O
O -Ha
Hb
O -Hb
H H O
H
H
O
B
C
D
E
C
D
第 5 页 共 8 页
五、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或解释下列结果(15 分。第 4 题为附加题,5 分)
Br2 ∆
∆ (1) Br2 2 Br
1.
Br
(2)
H +
Br
+
HBr
(3)
+
Br
Br
Br
+
Br
第(2),(3)步重复进行
(4) Br + Br Br2
(5)
+
(6)
+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有机推断题1.咖啡酸苯乙酯G 是蜂胶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是一种NF -KB 抑制剂,以芳香族化合物A 为原料制备的路线如下:已知: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不稳定,易发生反应()22RCH OH RCHO 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1)A 中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D 和E 可用作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
下列关于二者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D 和E 都能使溴水褪色,且反应类型完全相同B .D 和E 都能与3NaHCO 、NaOH 反应C .通常情况下,D 和E 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D .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鉴别D 和E(4)F 中最多有___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A .16B .18C .20D .21(5)F→G 的反应除有机产物外仅有水生成,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试剂R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6)写出G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1mol G 最多可以与___________mol 2H 反应,最多可以消耗___________mol 浓溴水中的2Br 。
(7)有机物C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H ,两者性质如下表所示:H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熔沸点却高于C,原因是___________。
(8)有机物J是D的同分异构体,写出两个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J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与3℃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
(9)结合上述路线中的相关信息,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其他无机试剂和条件任选)。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垃圾应倒入到贴有下图标志的垃圾桶的是A.废弃的电池B.用过的餐巾纸C.铝制的易拉罐D.过期的药品2.已知某条件下,22.4L某种纯净气体中含有个分子,这些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B.该分子一定是双原子分子C.该气体一定为单质D.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为2mol3.用传感器测得强光照射下密闭容器内饱和氯水中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不能代表的物理量是A.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B.溶液的值C.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溶液的电导率(导电能力)4.小附同学欲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如下表:配制时发现实验室的铵盐中无,仅有,但机智的他仍成功配制出了营养液,下列对该营养液中各成分含量叙述不正确的是A.B.C.D.不含5.在一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a、b),将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种气体质量相等,当隔板静止时,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Y是O 2,则X可能是CH 4B.分子数目:X=Z=2YC.若X是N 2,则Z可能是CO D.气体密度:X=Z=2Y6.已知: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
将KClO3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再向分解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加热,放出氯气。
假设KClO3的分解率为a,分解后KCl为1mol,两步反应生成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bmol。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当a=0.6时,b=3 B.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氯气时,a=1/6C.b的最大值为2.1 D.当5/6<a<1时,b=a/3+1.57.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点击化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三位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莫滕桦尔达和巴里·夏普莱斯。
巴里·夏普莱斯和我国科研人员共同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一种用于“点击化学”的新化合物。
精品解析: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共6页)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F-19Cl-35.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下列垃圾应倒入到贴有下图标志的垃圾桶的是A.废弃的电池B.用过的餐巾纸C.铝制的易拉罐D.过期的药品【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垃圾桶为可回收物的垃圾桶。
【详解】A .废弃的电池是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应放入标有有害物质的垃圾桶,故A 不符合题意;B .用过的餐巾纸沾有各类污迹,再生利用的成本很高,回收价值不大,应放入标有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故B 不符合题意;C .铝制的易拉罐是金属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标有可回收物的垃圾桶,故C 符合题意;D .过期的药品是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应放入标有有害物质的垃圾桶,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已知某条件下,22.4L 某种纯净气体中含有A N 个分子,这些分子中共含有A 2N 个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B.该分子一定是双原子分子C.该气体一定为单质D.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为2mol【答案】B【解析】【详解】A .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1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L 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A 错误;B .A N 个分子中共含有A 2N 个原子,该分子一定是双原子分子,故B 正确;C .双原子分子不一定是单质,如HCl 气体,故C 错误;D .A N 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一定为1mol ,故D 错误;选B 。
3.用DIS 传感器测得强光照射下密闭容器内饱和氯水中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不能代表的物理量是A.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B.溶液的pH 值C.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溶液的电导率(导电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强光照射下密闭容器内饱和氯水时,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增大,溶液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减小、电导率增大,则纵坐标不能代表的物理量是溶液的pH 值,故选B 。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故答案为:D。
9.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向浓 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休,证明炭可与浓 反应生成
B.向 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 溶液发生了水解反应
C.同周期Cl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最强,C正确;
D.HClO4为强酸即强电解质,H3PO4为中强酸,弱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8.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中 和 的 溶液中的 相等
B.同温同浓度的 和 溶液中的离子总浓度,前者小于后者
C. 溶液中 与 之比为
D. 的醋酸溶液与 的醋酸溶液中 的数目,前者多
D. 具有还原性,可作废水中 和 的沉淀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硅胶多孔,具有吸水性,无毒,则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A正确;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与氧化钙反应,最终可生成硫酸钙,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B正确;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织物漂白剂,C正确;
D.硫化钠与Cu2+和Hg2+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D.碳酸酸性强于氢硫酸,足量CO2通入稀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2CO2+2H2O=H2S+2NaHCO3,没有沉淀产生,D项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B.钠钾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其熔点低于钾但高于钠
C. 和 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1的HNO3溶液中,c(H+)=0.1mol/L,pH=13的NaOH溶液中c(H+)=10-13,因为没有温度,Kw不确定,无法计算c(OH-),A错误;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中考试概念解析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指研究200-780nm光谱区域内,通过测量物质分子或离子吸收光辐射的大小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2、吸收带宽δλ:指吸收峰高度一半处,吸收曲线包含的波长范围。
3、单色器的通带宽度:在给定单色器标称波长λ0处,透过单色器通带曲线上高度一半峰出所包括的波长范围。
4、生色团:分子中决定电子吸收带波长和强度的原子团及其相关的化学键;助色团:与生色团相连时,能够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移向长波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红移:λmax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蓝移:λmax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增色效应: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增加的现象;减色效应: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减小的现象。
5、在定性分析中需要分辨比较窄的谱带,应该用尽可能小的狭缝宽度。
定量分析时用较宽的狭缝,使光束有足够的强度供准确测量。
6、溶剂效应:由于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极性溶剂使轨道能量下降并对极性大的分子产生影响,影响n-π*和π-π*,使前者蓝移后者红移。
7、为什么在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d -d ,f-f 跃迁呢?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真空下,原子、离子的d轨道和f轨道是简并的。
在配位体场影响下,简并能级发生分裂成不同能量组轨道。
8、9、互补光:10、一些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作用,由于电荷转移而产生颜色。
11、吸光定律的四个基本假设:单色光∥⊥入射溶液均匀吸光质点行为相互无关12、杂散光:与测量波长相同,在仪器内部不通过试样到达检测器的那部分辐射,以及单色器通带范围以外的额外辐射。
13、灵敏度:待测物质的增量产生的吸光度变化和该增量的比率。
14、提高灵敏度的基本途径:改善吸光分子的光度特性;利用化学反应;改进仪器测量技术。
15、提高选择性的基本途径:寻求高选择性的试剂,引入分析功能团;用化学方法改进溶液体系,掩蔽法;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包括信息处理技术。
16、光度滴定法:根据被滴定溶液在滴定过程中吸光度、荧光强度或旋光度的变化,以求出滴定终点的方法,称为光度滴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A(下)测验—分子光谱分析部分2006..04.11
班级学号姓名标准答案得分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英文字母上划“О”,每题2分,共12分)1.用滤光型光度计测量TiO(H2O2
)++黄色溶液的吸光度时,有组滤光片颜色为
(A)红(B)橙(C)绿(D)蓝(E)紫(F)黄测量应选用的滤光片颜色是:(A)(B)(C)(D)(E)(F)溶液吸收的颜色是:(A)(B)(C)(D)(E)(F)
2.某有机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305nm,在乙醇中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307nm,试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种跃迁类型所引起的?(A)n→π* (B)n→σ* (C)π→π* (D)σ→σ*(E)π→σ*
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有关的是:(A)比色皿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的材料(D)入射光波长(E)络合物的稳定性
4.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检测器(B)放大测量系统(C)单色器(D)光路系统(E)光源
5.Al3+和茜素紫酱R生成荧光化合物(λ激发=470nm,λ发射=500nm),加入少量NaF,
会使荧光减弱,这是由于(A)NaF的加入改善了测量的pH条件(B)NaF有强烈吸收(C)NaF使络合物破坏(D) NaF的加入增强了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内部转换过程(E) NaF的加入增强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体系间跨越
6.现需要测绘1900—3600埃区域的分子吸收光谱图,可选用的光源为(A)钨灯(B)氘灯(C)空心阴极灯(D)奈恩斯特灯(E)低压汞灯
二、名词解释(选择其中4道题,每题3分,共12分)1、单色器的通带宽度在给定单色器标称波长λ0处,透过单色器通带曲线上高度一半峰出所包括的波长范围
2、重原子效应分子取代基或溶液中存在重原子时,如I,则会使荧光减弱,磷光增强的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3、同步荧光光谱在同时扫描激发单色器和荧光单色器波长的情况下,测绘荧光强度与相对应的激发光波长和荧光波长构成的光谱图
4、化学发光分析法利用某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分子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析
5、导数光谱的识别效应当吸收光谱的宽谱带与窄谱带重叠,或存在肩峰时,利用导数光谱来辩别窄光谱存在的效应。
三、计算题(必须列出计算公式,不能只给出结果;注意有效数字。共30分)1、用S22型分光光度测得1.46×10-4mol/L KMnO4
溶液在525nm处的吸光度为0.857,
将此溶液放在光路中,将仪器的透光度读数调至100%后,测得未知KMnO4溶液的透光度为62.7%,试求:a) 未知液KMnO4的浓度? b)测量时标尺扩展了多少倍? 解:设b=1cm 求已知A=0.857 c=1.46×10-4mol/L
=A/(bc)= 0.857/1.46×10-4=5.87×10-3
a) 未知液KMnO4的浓度cx
Af=-lgTf=-lg0 .627=0 .203
Af=b(c)(c)= Af/b=0 .203/5.87×10-3=0.338×10-4 mol/L
cx=c + c =0.388×10-4+1.46×10-4=l.85×10-4mol/L
b)标尺扩展倍数As=-lgTs=0.857 100/ Ts=7.2
2、含钨钢样溶解后,在酸性条件下用SnCl2
将W(VI)还原为W(V),加显色剂KSCN
溶液,生成黄色络合物,用1cm比色皿在420nm处测量吸光度。已知所生成的络合物W(V)-SCN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80×104,如果某钢样含钨为0.500%,现欲配置50
毫升试液,测定时再稀释10倍,为使透光度的读数误差(△T=0.005)引起的浓度测量误差最小,应取钢样几克?若某人在分析时取样1.00克,则由透光度读数误差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多少?(钨的原子质量为183.85)解:已知△T=0.005 其最小测量误差时的吸光度0.4343(即T=36.8%)1)设取钢样X克A=bc0.4343=1.80×104×1.00×[(X×0.00500×1000)/(183.85×50×10)]0.4343=0.9791XX=0.444(g)2)浓度相对误差-lgT=bc= T=bc=1.80104×1.00×[(1. 00×0.00500×1000)/(183.85×50×10)=0.9791 T=0.105 (c/c)=0.4343×T/(TlgT)=0.4343×0.005/(0.105×lg0.105)= 2.1%
3、有杂散光为0.001的分光光度计,对浓度为2.010-5mol/L的组分测得吸光度为0.500 (假定杂散光是透明的),求其实际吸光度?由此杂散光产生的浓度相对误差是多少?解:1) 求其实际吸光度AAf=lg[(1+S)/(T+S)]= lg[(1+0.001)/(T+ 0.001)]= 0.500 T = 0.316 A= -lg T=0.501 2)杂散光产生的浓度相对误差(c/c)=(A/A)= [(0.501-0.500)/0.500]= 0.2%
二、问答题(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选择其中三道题,每题10分,共30分)1、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分光光度定量分析中,提高灵敏度及选择性的途径有哪些?答:1)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灵敏度是指在测量条件下,吸光度A随浓度c变化率,即S=dA/dc。
2)提高灵敏度的途径有(1)增加分子的吸光截面,如采用新的显色剂卟林等。(2)利用化学反应,如放大反应等。(3)改进仪器方法,如长光程吸收池等。3)光度法定量分析的选择性是指在测量条件下,分析方法受其他组份的干扰程度,受干扰的程度越小,选择性越高。4)提高选择性的途径有(1)采用选择性试剂。(2)利用化学反应,对干扰组份掩蔽或分离。(3)采用新的仪器方法或技术,如双波长法、导数法等。
2、谓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它们之间有哪些特征?简要解释其原因。答:1)荧光光谱是指在保持激发光波长不变的条件下,测量发射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一般为横坐标)所作的图。2)激发光谱是指在保持荧光波长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激发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一般为横坐标)所作的图。
3)特征及原因(1)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因为存在着辐射去活化过程的能量损失及溶剂效应。(2)荧光光谱与激发光波长无关。因为总是以第一电子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出的辐射为荧光光谱。(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成镜像对称。因为第一电子激发态与基态有着相似的振动能级的缘故。
3、通常的磷光分析法为什么要在低温下测量? 简要说明在室温下进行磷光测量的基本思路有哪些?答:1)磷光分析法在低温下测量的原因是因为三重态的寿命长,这使三重态去活化过程中的非辐射跃迁,如分子内部转化,激发态分子与周围溶剂分子间发生碰撞而能量转移,或是发生某些光化学反应等的几率增大,导致磷光强度减弱。而在低温下测量,可以减少非辐射跃迁对磷光发射的影响。2)室温下进行磷光测量的基本思路有(1)减少分子间发生碰撞的损失。如固体磷光法,加入表面活性剂等。(2)增加磷光量子效率。如加入重原子离子,加入高量子效率的磷光物质的敏化磷光法。
4、分光光度计的光路中,在其单色器与样品池之间增加一个光学玻璃片窗面,安装时与入射光方向呈85度角,试讨论可能产生的问题? 答:1)光路中的光强减弱。(1)光学窗面的吸收使光强损失。(2)光学窗面的界面的反射使光强损失。2)光路平移,并可能引起光束展宽。由于入射光与光学窗面间有5度的入射角,光进入光学窗面后发生两次折射,引起光路平移。又由于折射率是波长的函数,平行光束可能展宽,特别是在光的单色性较差的情况下。影响大小与玻璃片窗面的厚度及介质材料的折射率有关。3)紫外波段的辐射在波长小于320nm 不能透过。
五. 综合题(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每题8分,共16分)1、用751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11nm处测定中性水溶液中的酚,其logε为3.79,使用1cm石英液槽进行测量,仪器的透光度误差为±0.003,问:a)若要使溶液的百分透光度保持在10-70%范围,能测定酚的浓度范围是多少?b)测量相对误差最小时,酚的浓度应为多少?c)今有一浓度为14.1×10-5mol/L的酚试样,为使其测量引起的误差尽可能小,讨论可采取的各种办法?解答:1)酚的浓度范围c1 ~c2
已知lgε= 3.79 则ε= 10 3.79 = 6166
- lgT= bc b = 1cm T1=10%时c1=- lgT1/b = - lg 0.1/(6166×1)=1.62×10-4mol/L T2=10%时c2=- lgT2/b = - lg 0.7/(6166×1)=2.51×10-5mol/L2) 测量相对误差最小时, A = 0.4343 即T = 36.8% 时,此时酚的浓度为c=- lgT/b = 0.4343/(6166×1)= 7.04×10-5mol/L 3)测量引起的误差尽可能小,即使(c/c)最小,采取的办法有:(1)将14.1×10-5mol/L的酚试样稀释一倍。
(2)将1cm石英液槽改用0.5cm石英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