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在线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在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油气藏的形成、开采原理及采油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主要油田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油田的开采技术及差异。
3. 学生能够了解采油工程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油气藏的开采情况,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解决采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获取和整合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石油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增强能源危机意识,培养节能环保观念。
2. 学生能够了解采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关注石油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树立绿色开采理念。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采油工程,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对能源和工程领域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我国主要油田的分布特点- 油气藏的类型及开采难度2. 采油工程基本原理- 油气藏的压力与驱动方式- 采油方法及工艺流程-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3. 采油工程数学模型与计算- 油藏渗流方程- 产量预测与优化- 油藏模拟与数值计算4. 采油工程技术与应用- 常规采油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深海油气开采技术5. 采油工程与环境问题- 采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型开采技术- 石油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二周:采油工程基本原理第三周:采油工程数学模型与计算第四周:采油工程技术与应用第五周:采油工程与环境问题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精品】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李健星班级:1班学号:91546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O一二年四月目录1、设计基础数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抽油机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7)泵效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8)举升效率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设计计算总结果26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套管内径:0.124m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 ×1.2MPa=31.56MPa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配产量:50t/d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电机额定功率:37kw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课程设计1.前言石油工程中需要使用钻井、完井、采油等作业对井孔进行操作。
岩石作为地球外围硬质物质体,如何对井壁起到包裹和支撑作用,对于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岩石力学正是研究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深入了解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2.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将以石油工程为背景,以岩石力学为基础,通过学习文献和实验,设计一个基于岩石力学的模拟井壁力学行为的模型。
在模拟实验中,通过改变井孔直径、岩石断裂角、压力等因素,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并对井壁支撑能力进行分析。
最终应搜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结论。
3.实验设计3.1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并对井壁支撑能力进行分析。
3.2 实验原理石油工程中的井孔可以看作是一个圆柱体,由岩石构成的井壁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正压力的圆柱体内表面,岩石的力学行为可以看作在正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规律。
3.3 实验方法1.实验仪器:岩石力学试验机2.实验材料:不同种类岩石样品3.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的岩石样品,切割成直径、高度不同的块状岩石(2)根据实验需求,设置不同直径的井孔,并将岩石样品置于模拟井孔中(3)将岩石力学试验机连线至井孔内,进行力学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4)搜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3.4 实验预期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可得出岩石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质,并得出岩石在力学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井壁的最大支撑能力和井壁失稳的条件。
4.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于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模拟实验,得出了有关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实验数据,并得出了井壁的支撑能力和失稳的条件。
此次课程设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石油工程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重要性。
石油工程管柱力学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管柱力学课程设计1. 管柱力学基础管柱力学是石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油井钻探和完井过程中涉及到的钻杆、液压缸、连接器、钻头等部件在承受外力作用时的应力、变形及破坏规律。
针对不同的井口工艺和操作要求,可以通过合理的管柱设计,来保障井口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管柱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参数有钢管壁厚、钢管外径、管长、管材质量等。
此外,还需对井底温度、井深、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管柱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管柱的强度应该比作用力的强度要大,以保证管柱在工作时不会被破坏。
2. 管柱力学的综合应用在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除了对单根管柱的分析研究之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管柱连接方式之间的协调性和共同作用效果。
常见的管柱连接方式包括非扭转型(NC)与扭转型(TC)两种,其中扭转型联接更适用于坚硬的井下环境中。
另外,在深井钻探中,气阻效应也会对管柱的使用产生影响。
漏失控制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
管柱在钻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事故,比如突发涌流和炸孔等,都会影响到工程的稳定进行。
因此,在管柱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在控制漏失的前提下如何维持作业效率。
3. 钻杆选择与设计钻杆是立管钻井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对钻井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影响极大。
在钻杆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钻井设备的特点、工程目标等因素。
杆子的外形和长度、螺旋方向、杆组与组间的连接方式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另外,钻杆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材料与热翘曲特性,以保证钻杆在挖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管的选择也需要根据不同条件考虑,比如高强度钢、高温钢和非钢材等。
4. 工程实践在石油工程实践中,钻井作业中的管柱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每个现场掘进工程师都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杆组的选择和设计到现场杆组的测量和监控,都需要严格遵守工艺标准,保证现场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设计出合理的管柱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工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管柱力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掌握现场钻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及时调整管柱设计和作业流程,保障钻掘作业的顺利进行。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2016年钻井部分)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概述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手段。
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和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钻井成本的高低,油田勘探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石油工业发展速度。
钻井工程设计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
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
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所有的井都要进行钻井设计。
钻井设计是在地质部门提供一口井地质设计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工程设计、进度设计和费用预算四个部分,其中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设计是本次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课程的任务、目的与要求“石油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教授及指导学生进行并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了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设计的整体过程及各部分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对“钻井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了解石油工程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编制设计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利用己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掌握“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各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会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掌握有关工程手册的查阅方法。
所完成的设计应包含“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学生最终应提交所设计井的“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书”,以及“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说明书”各一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指导教师给每个学生下达一份钻井工程设计任务书,具体由提供的软件自动生成。
2)、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完成下述设计: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设计书内容,进行一口井施工工程参数及技术措施设计,并给出钻井进度预测和成本预算。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石油地质、石油开发、油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油藏工程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设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工程的核心在于油藏工程,因此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油藏工程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油藏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2、掌握油藏评价、油藏描述、储层特征描述等相关知识;3、熟悉石油地质学、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4、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储量评估。
四、课程设计方案1、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野外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
野外实践包括地质调查、储层描述、井筒测量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流程。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采集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储量估算、储层建模、分析地质特征等内容。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熟悉各种软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对油藏工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最终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实践报告,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储层描述报告、井筒测量报告和生产测试报告。
2)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储量估算报告、储层建模报告和地质特征分析报告。
3)所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总结,包括从课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该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魏征编号:19班级:石工11-14班指导老师:张黎明日期:2014年12月25号目录完井工程设计表3-1油层及油井相关系数表3-2所对应的相关参数表3-3射孔枪弹的性能参数及成本价格其它相关参数:渗透率 2m μ ,有效孔隙度,泥岩声波时差为 /s m μ,原油粘度s,原油相对密度为,体积系数为。
(1)计算射孔表皮系数pS 和产能比Rp根据《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书中图3-1-10和图3-1-11得36.8t =18.38min 2V Q ==注注=,t S =22,R p =。
(2)计算1S ,1R p ,dpS ,dSa) PR1=++++z /rK K= b) PR1=1(/)/[(/)]E W E W Ln R R Ln R R S +,得1S =因为S1=Sdp+Sp,所以Sdp=S1-Sp=因为St=Sdp+Sp+Sd,所以Sd=St-Sdp-Sp=理论=002()ln(/)e wf e w kh p p B R R πμ-=2 3.140.02710100(16565)8.7 1.15ln(150/0.1)⨯⨯⨯⨯⨯-⨯⨯=s =dq 实际=q 理论*PR=* =d(1)高含水期的日产液量QL QL=q 实际/(1-fw) =(1-85%) =d(2)泵的理论排量及泵类型的选择 QtL=QL/η= =d采用常规管式泵,选择理论排量,按照冲次10每分钟,冲程为2米,充满系数为1进行计算。
QtL=1440fp*s*n=214402104D π⨯⨯⨯得D==查表3-1-1.所以选用70mm 管式泵,油管外径,套管尺寸为152in 。
(1)利用美国conoco 公司计算方法a) 最小有效负压差值的确定=b) 最大有效压值的确定=c) 射孔有校负压差的确定 因为max minp p ∆>∆,同时不考虑产层出砂,所以max min0.20.8rec p p p ∆=∆+∆=*+* =Y=1700*10+13*24*10 =20120元将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3-4所示表3-4完井设计汇总表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A. 地层中深:2800m ,油层温度:95℃,油层压力:28Mpa;B. 油管外径:139mm,套管内径:124mm ,油管外径:89mm ,油管内径:76mm;C. 地表恒温层温度:16℃,原油密度:850kg/m ,水密度:1g/cm3,气体相对密度:;D. 原油饱和压力:3Mpa,体积含水率:40%;E. 井口套压:,井口油压:1Mpa ,生产气油比:20m3/m3;F. 原产液量:30t/d ,原生产压差:6Mpa;G. 抽油机型号:,可造冲程:、、,可造冲次:2/min 、3/min 、4/min 、5/min 、6/min;H. 可选泵径:44mm 、56mm ,可选杆:19mm 、22mm 、25mm; I. 杆级别:D 级,杆强度:810Mpa;J. 电机额定功率:37kw,最小沉没压力:。
(整理)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 1班学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O一二年四月目录1、设计基础数据: 0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1)(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1)(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3)(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6)抽油机校核 (20)(7) 泵效计算 (21)(8) 举升效率计算 (24)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套管内径:0.124m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 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配产量:50t/d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电机额定功率:37kw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1. 油气开采综合曲线、递减曲线、水驱曲线和试井曲 线的绘制,生产特征、产量递减类型、水驱特征、 产能的综合分析,以及调整措施和开发预测;
2. 分析单井油气层主要物性和生产特征的关系,寻求 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工艺措施,对提出的压裂、酸 化或其它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 3. 针对钻井设计层位进行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2013.2
一.适用层次、专业与参考学时
层次:大学本科 专业:石油工程专业 性质:综合实习,必修 时间:4周 先修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层物理学、 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气藏工程、 采油工程、采气工程、钻井工程、 石油钻井液、计算机基础。
二.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是串联知识, 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方法和手 段的一个重要实习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弥补课堂学 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弥补毕 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 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目的是综合检验 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 并配合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 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使毕业设 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二. ××井的地质概论
(见钻井地质设计内容)
三. ××井钻井工程设计
(见钻井工程设计内容) 附表、附图、参考文献等。
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目录
指导书: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董伟、卢 渊、陈青、伊向艺 等著,成都理工大学 内部印刷。
参考书:
1. 2. 3. 4. 《油藏工程》郎兆新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采油工艺原理》张琪 著,石油工程出版社; 《钻井工艺原理》刘希圣 著,石油工程出版社; 《泥浆工艺原理》黄汉仁 杨坤鹏 罗平亚 合著, 石油工程出版社。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 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 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 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 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 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 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 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三.基本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除已进行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和 “油藏数值模拟”两门课程的专项课程设计 外,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开 发过程与地质特征应用” 、“开发工程专 项训练” 、“采油工程专项设计” 、“钻 井工程专项设计” 、“石油工程常用计算 机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其内容前后 衔接、互相关连。
四、××井组生产动态特征
1、××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 介绍井组中心油井的基本情况和开发历程,分析近期压力和产量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见水情况及 其对产量的影响,采油指数的变化情况,泵效及其影响因素。 2、××井组生产动态特征 分析井组产层变化规律,结合油层叠置和连通状况,分析井组油井产量和压力与水井注水量和注入压 力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油井产能和水井注水能力的变化规律,阐述井组水驱油规 律和效率。 3、××井组含水上升规律 进行单井和井组的“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分析,参考井组含水上升规律,计算井组水驱油地质 储量、可采储量和含水率为98%对应的波及效率,并进行评价。 4、××井组产量递减规律 进行单井和井组近期的Arps递减曲线分析,判断递减类型,计算年递减率,结合井组纵横向水驱油现 状和规律,探讨保持或减缓井组递减速度的调整措施。
三、××井组地质特征
1、构造位置 简述××井组构造位置(图),以及与断层、砂岩尖灭线的关系等。 2、基本数据 简述井组各井钻井目的、完钻与投产历程、主要产层、射孔与试油情况等。 3、油水关系 简述井组平面上油水分布位置(图),各井与断层、尖灭线、有效厚度零线等的关系,各井储层参数与 油水关系的统计特征(表)。 4、油层叠置和连通状况 简述井组各井相互间的连通关系和叠置关系,预测油水关系的变化。
五、E31油藏开发动态特征
1、生产动态规律 分析E31油藏油水井数、产液、产油、含水、注水变化规律,划分阶段,评价各阶段生产动态特征。 2、开发动态特征 统计E31油藏各种特征参数,对比地质特征,分析和总结水驱油效果。 3、平面动态特征 分析E31油藏近期产量和综合含水率的平面分布规律和特征,分区对比动态特征,探讨平面生产矛盾。
二、E31油藏地质特征
1、地层特征 简述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简述油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 2、构造特征 简述构造形态、断层分布特征、断块与分区(表)。 3、储层特征 简述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渗流特征、非均质特征,详细分析各单层砂岩厚度和渗透率分布特征 (图)。 4、油藏特征 简述油层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简述油藏类型。 5、油砂体特征 简述E31油藏储量分布,简述E31油藏油砂体评价结果。 6、流体性质、地层温度和压力
六、结论与建议
总结归纳井组和整个E31油藏地质和动态特征,结合动、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探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
钻井工程设计报告提纲
××油田××井钻井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前言
1.××井的地理位置和构造位置; 2.钻井目的、完钻井深、投产日期、开采层位、与周围油水井的关系等。
四、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时间及教师安排
星期一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开发地质分析训练 开发动态分析 完善报告 钻井工程专项设计
开发地质分析
教师:段新国、张银德
开发动态分析
钻井工程专项设计
教师:何勇明、肖
教师:卢 渊、张
阳
浩
五.考核办法
以训练和分析报告的形式考核,并参 考课程设计期间的独立性和纪律性,优、 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具体由 生产特征分析报告(采油和油藏工程)、 钻井设计报告、上机作图操作技巧、平时 纪律等组成。
4. 在上述内容中,利用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 常用应用性软件,快速、规范地绘制分析图件和成 果图件。
难点:
1.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如 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 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提出 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2. 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的规范性设计和可行 性论证; 3.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范性设计; 4.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井组开发动态特征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概况
1、概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区域位置(图)、断层和分块(区)、沉积环境、主力产层,简述开发历 程和目前开发参数,列出分区、分层储量。 2、井组构造位置,井别、钻井目的、完钻井深、投产日期、生产层位、目前生产状态、油水井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