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报告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报告

文综

根据对7388份(新课程)试卷分别抽样统计结果,考生平均得分为162.19分,试卷难度为0.541,符合高考试题对难度的要求。

总的看来,由于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了“基本稳定”与“稳中求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试卷设计中注重了能力考查目标实现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因此考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这些经验与做法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同时,从考试的结果也折射出命题中所呈现出的某些问题,比如在政治、历史、地理中难度不平衡的问题、某些题目似乎有强化记忆能力的倾向、试题中某些陈述的严谨性有欠斟酌以及在赋分的合理性等方面也有一定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命题工作中严加注意并逐步研究改进。基于此我们提出今后改进命题工作的如下建议:

1.在试卷的整体难度上,继续坚持考试中心提出的难度要求,在年度与年度之间不发生“大起大落”的波动:在试卷内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难度平衡的问题上,多做宏观上的协调,但不可否认的是,三科在难度上的差异首先是由于学科自身因素造成的,绝不可“为平衡而平衡”。

2.对试卷中试题的表述,要精益求精,做到指向准确、无异议,并同时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地区差异等诸多问题。

3.答案与评分参考的设计上,要同时考虑答案的弹性化问题。今后可以考虑在答案中设计基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的参考答案,并继续坚持2003的做法,对“参考答案”之外的合理答案或有创见性答案给予特别对待。

【高考泄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高考做出的指导!考生必看

2016-02-15 环球物理

每年高考前,老师、学生、家长、教辅书籍的编者,都在挖空心思地猜命题者的命题重点是什么。有人说,这是“天字第一号秘密”,谁能知道?呵呵,小编现在就告诉你!

下面的文字,选自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于2015年7月底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尽管是去年的文章,指导的却是今年的高考命题。因为当年的高考试卷,一般在3月底命制完成。

原文比较长,小编特地选择了其中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具体指导作用的文字。这些命题重点,可不是谁瞎猜出来的,而是高考命题机构的负责人亲口说的。你再不重视起来,别怪小编没帮到你啊!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

高考试题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要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

语文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使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

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教育是关键。

高考命题要围绕法治教育的目标,如政治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做好投身到法治建设实践的积极准备。

历史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实现对青少年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在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

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要求。

创新能力考查在理科试题中要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瓶颈、转基因的利与弊、化学与食品安全等,通过设计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

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思考的可造之

材。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

本文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析今年高考文综、理综试题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刘奕湛)8日下午,全国部分省份的2016年高考(精品课)已经结束,今年的高考试卷命题具有哪些新特点?能力导向在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8日结合今年的文综、理综试卷进行了分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案例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带领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的生动案例为试题素材。

专家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传统文化具体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试题突出体现了用现代科学手段认识和发掘中国传统中医药对人类战胜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意义,是对一些人否认中医中药价值的有力回击。这种例证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

讲好中国故事

案例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8题,借梁启超之口,抒发近代仁人志士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强盛的追求,着力呈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第30题,通过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显示1932年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抗敌爱国热情。

专家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展现是这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高考历史试题每年都在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试题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道”和思想融入到中国故事中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精选贴近时代的题材

案例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9题的精准扶贫题材,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8题的互联网+题材,全国Ⅳ卷思想政治科第2题的移动支付题材,第16题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题材等,均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

专家教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和提高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因此高考试题选材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这些鲜活生动,时代感强的题材利于引导他们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全国III卷第38题要求学生分析Glaser反应的前体苯乙炔的合成路线,重新设计一条不同于原有题目的合成路线,北京卷第25题要求“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浙江卷第27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 中的主要微粒。

专家在化学学科领域,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合成具有新用途的物质、阐释新反应或结构理论、设计探索出新的合成方法路线以及应用新的技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方案和物质合成路线的设计,要求学生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探索创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允许考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有创意、有个性的解答,考查创新能力。

同样,在物理试题中,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尤为注重,通过对教材中实验思路的改进,不仅较好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也启迪考生应大胆创新,对现有的实验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新华网刘奕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分析2015年文综试题

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文科综合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映依法治国理念要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鲜明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和展现人文学科高考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特点一:润物细无声,体现立德树人宗旨

文综以试题为载体,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德榜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现实题材,搭建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提炼问题、组

织答案,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要求。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评价超越表面化、形式化和空泛化,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全国二卷第39题以此为素材,围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设计问题,运用哲学中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战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要求学生对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论加以批驳,进一步深化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党和国家提出和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等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产业技术支撑,更是国家富强、国家自信的集中体现。全国二卷第36题以由我国承建、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为事实线索,以其蕴含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为立意,以学生所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为依托,通过梯度思维设计,综合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认知不同环境下的人地关系等能力,与过去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本质对比,凸显我国“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展现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和综合实力,彰显民族自豪感,体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综试题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具体化,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如全国一卷第39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为背景材料,发掘乡愁中蕴含的诚信为本、积善成德、尊重生命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质,围绕记住乡愁、传承中华美德提炼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关系。

全国一卷第40题以历史上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为线索,要求学生梳理从汉代至晚清儒学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思想特色,并对孔子与儒学进行评价。众所周知,儒学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其所倡导的仁爱、信义、和平等观念很早就传播到整个东亚文明圈,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行为与精神世界。该题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与人文情怀,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历史文化,进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国家意识。

3.渗透依法治国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是深刻理解我国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把握以宪法为核心构筑起来的法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途径,既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也与古埃及、古巴比伦有别,体现了中华法制文明特殊的规律性。如全国二卷第40题,既叙述了先秦儒家学者关于亲情人伦与法律权威关系的思考及解决办法,又介绍了古希腊苏格拉底为维护“法律正义”慷慨赴死的故事,反映出中西方文明早期智者对于法律的思考。试题要求学生对两种法制观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鉴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鼓励他们未来更好地学习、运用法律,服务国家与社会。

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同样加强了对依法治国内容的考查,突出特点是紧密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法治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将法治理念的教育浸润在学科知识的考查之中,既有法律宣传教育之功,又有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等能力训练之效。如海南卷思想政治第9、10题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以及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理解程度;全国一卷第16、17题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相关内容为素材设计试题,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等哲学知识设问,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全国一卷第38题以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国家预算法的修订和执行为主题,以“依法行政”为考核知识点,要求学生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强调了政府履行职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4.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文综地理学科命题设计始终贯穿着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如全国一卷第1~3题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海绵城市”建设为背景,选取生态环境修复创新技术——“雨水花园”为切题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有关雨水径流、雨水净化、雨水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内容的认识与掌握程度,考查其对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的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内化程度。

特点二:学贵出新知,突出综合素质考查

1.注重基础性

文综各学科命题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试题的切入角度虽更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

地理学科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强调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繁衍、发展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如铁路的选线与布局、农业生产条件与环境、工业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布局、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的响应等。

历史学科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如全国一卷第26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第33题考查英国议会制的形成与发展,广东卷第12题考查汉字字体演变等。

2.强调综合性

综合性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在考查的设计上,综合运用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优点,重点突出地有效考查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的思维能力,辨析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学生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如全国二卷38题以税收为话题,就税收法定、税收与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政治与经济知识相互渗透,综合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辩证分析、论证与阐述、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又如全国一卷第45

题以唐代币制改革为背景设计试题,不仅强调对史料的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还需调动经济史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思考。

3.增强开放性

文综试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呵护学生的个性思考与表达。如全国二卷第41题作为开放性试题,以建国以来我国节假日的变化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分析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这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切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没有标准答案,采用梯度式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重在考查学生阐释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又如重庆卷历史第14题以中外不同时期的家书为载体,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论述对家书的认识,旨在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合理论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

文综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如全国一卷第37题,选取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青藏铁路为背景材料,以攻克在冻土层上施工这一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领会“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工程创新思路,认识和理解“热棒”新技术工作原理,重新整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原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并解决源于现实的工程问题,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环境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

4.体现时代性

无论是试题素材的选取,还是考查内容的确定,时代性都是文综命题的基本要求。

在时代主题方面,今年各地的文综试题有比较宽的覆盖面,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带一路”战略、经济新常态、司法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反腐倡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等。这些主题全面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使试题的情境设计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教育目标的达成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文综试题着力深化能力考查、培育正确价值观,大力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注重增强考查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更加富于现实感、开放性,为学生展现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有创见性地答题。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透过生活现象考查学生,设计学科问题引导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区分选拔、教学引导和价值导向功能。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指导2016高考命题工作

2015-11-07 简单学习网临汾分中心

上个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组赴重庆调研指导2016年高考命题调整工作,分别召开了语、数、外、文综、理综命题工作调研座谈会。

此次调研过程中,来自命题机构的"声音"值得备战2016高考,尤其是明年改用全国卷省份的考生和老师,予以高度重视!

一、关于试卷形式的问题

(1)全国卷试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因为2016年新增省份的加入而随意改变。若改变,这对其他一直用全国卷的省市区考生又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当然作为命题机构,会考虑与新加入省份试题难度的平稳过渡。

(2)考试中心不可能给某个改用全国卷的省份单独命制试题,因为是这些地方的省政府申请使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而不是考试中心要求某些省份使用全国卷。

(3)考试中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预计在年底之前,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会发布,广大考生一定要在老师带领下,认真研读这两份文本。

(4)全国综合卷考的是3+3选一,不是考3+3。选做题的答题框只有一个,考生还要填涂选做题的代号,不会出现学生答2—3个选做题的现象。

(5)关于选修模块。没有学的选修模块,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只要答了,都要给分。

二、关于试题难度的问题

(1)高考试题肯定有难度,因为高考要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不等于学业水平考试。但高考得分多少、划线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各地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试题难度,广大师生要客观对待,因为难度仅仅是影响考生的位次。

(2)要认真体会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研究全国卷试题所体现的价值、要求和导向。全国卷是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生的能力是老师讲不透的,也是学生练不出来的;诱导式hi、鼓励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多思考、练思维才是最有效的复习。

(3)所谓的全国I卷和II卷是临时决定的,不是命题前确定的。每套试题的难度都是客观存在的,从命题者角度和抽样数据分析看,两套试题的难度相当,且与预设基本是一致的。

三、关于试题评分标准的问题

(1)全国卷试题有评分标准,也有评分细则。评分标准肯定是反映最新的观点(时代的、国家的、学科前沿的)。试题答案不一定完全依据教材大纲;对于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相同的观点,如果是新的表述或教材上没有,评分细则中会予以说明。

(2)评分标准(答案)的制定也依据答题需要的学科思维方法、学生认知水平。全国卷赋分的依据是学科思维含量,基于能力要求赋分。

四、关于如何备考的问题

(1)考试中心的试题其实是有规律的,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命制:辨别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回答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办?(解决),最后是这个问题(事物变化)怎么样?

(2)人生面对的都是新问题,因此,高考试题呈现的主要是新的情景和问题,考生和老师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教学与命题应想向而行。

(3)高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不仅仅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更不用说仅靠高中三年教育完成。教育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大学生。高中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升学?走向社会?为生活做准备?应该说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重要。

(4)学生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每天看20分钟左右的新闻联播、时事类报刊是必要的,学生最终要适应社会、走向社会。不了解校园外面发生的什么,只关注书桌上发的那点试题,高考肯定考不好!

一句话总结:要研究全国卷,要适应全国卷,而不要想去改变全国卷,哪怕是形式都不会改变。

【资讯】高考全国卷怎么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划了四个重点!

2016-02-22

春节长假结束,高三学子也回归紧张的备考课堂。时隔多年,今年广东高考将重新使用“全国卷”,命题方向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刊登了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文中透露了今后深化高

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四方面有望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作者发言的身份,还是探讨的话题,堪称权威重磅。而这四个方面也为今年的高考命题、学生的备考“划重点”,相关内容的延伸应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1

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话题或融入文科试题材料

“高考试题中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姜钢指出,高考试题应引导学生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本质区别,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而言,“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

语文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使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2

考依法治国理念结合实践考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高考命题要围绕法治教育的目标,将中学教学中法治理念培养和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提炼、整合出来,使法治理念的考查能够贯彻到有关学科的试题中去。”姜钢写道。

如政治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做好投身到法治建设实践的积极准备。

历史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实现对青少年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

3

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入题”?

姜钢认为,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不要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4

考创新能力核能利用、转基因等或成考点

此外,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的“创新能力”,也应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

在理科试题中,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瓶颈、转基因的利与弊、化学与食品安全等,“通过设计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

对于文科卷,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从而考察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上学了”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