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考地理试题评价报告

广东省普通高考地理试题评价报告
广东省普通高考地理试题评价报告

广东省2005年普通高考地理试题评价报告

一、05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及06年学科试卷结构说明

(一)基本情况

2005年高考广东省选考地理科的考生共约2.5万多人,人数比去年略有增加。地理试卷的题型结构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第一部分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双选题两种类型,共30小题,满分7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题,满分80分。全卷满分150分。题目总体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考查内容体现了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当前地理学科知识、能力、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重点的特点。

全省平均得分82.16分,难度为0.55,标准差为16.38。试题难度比较适中,区分度较好。

各小题难度如下:

(二)地理试题的特点

1.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平稳过渡,有所创新

试题按照考试大纲及其补充说明中的规定组织命题,题目未超出考试的内容范围。全卷看,试题内容结构合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比例恰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覆盖面,学科内综合的题目比例有较大提高。试题明显加强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回答问题的思路要求有较高的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对读图技能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题目的难度有所调整,总体难度提高。但题目的区分度相应有一定的提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考生今后的发展。题目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能起到积极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非选择题题量有所增加,由去年的3题增为5题,分散了考点、增大了覆盖面。

⒉多数题目侧重于地理能力的考查

地理科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考查的知识点尽量宽泛、多元化,能做到兼顾自然、人文。在题目设计上充分体现地理学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学科内综合题的比重有所提高。试题减少了单纯知识性强、仅凭记忆的题目,而是采用以能力立意命题。例如第33、34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读图、分析图能力才能作答,死记硬背根本无济于事;第34题是知识迁移性的题目,要切切实实从图中找寻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光靠书本知识也只能一筹莫展;第35题为一道8分的地理实验题,为历年地理高考中所未见的题目。命题意图明确,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⒊题目难度分布均匀

题目注重地理考生的群体特点,题目难度分布均匀,难度适中的题目比重大。全卷看总体难度确有较大提高,但除了第35题难度极高外,大部分题目的难度区间在0.35-0.85之间,无过易题。区分度相应有所提高。

⒋题目的内容结构搭配自然合理

试题的内容结构照应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几大块。内容比例:上册70分,下册58分,重点在高一。往年高考中气象气候类的题目偏多且集中,如前两年几占全卷分值的30%多,而且还是非选择题中的大题目,这样必然会忽略其他方面知识的考查,为多数地理教师所非议。今年的试题改变了这一状况,把气象气候类的题目在数量上减少,并分散糅合到有关题目中。

非选择题题量增加,内容搭配均匀合理,扩大了覆盖面,加强了题目的综合性。包括1道世界地理题、1道中国地理题、1道自然地理题、1道人文地理题、1道地理实验题。题目难度有梯度,命题立意新颖,提问角度多变,图文相配益彰。答案须在文字表述和读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才能回答。

⒌非选择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非选择题中部分题目能体现开放性思维。如第33题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概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其他题目中也有对地理成因的分析。这些题目的答案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不乏适当的限定,以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这样的题目考生得0分的少,但要得高分也不容易,形成较好的区分度。

⒍题目能联系社会生活

题目关注到社会的热点、联系时事,能结合广东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能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命题。如“印度洋海啸”、“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广东的灾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部大开发”、“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但这类题目也不多,仅是点睛之笔,以起到对防灾减灾意识和保护环境生态的积极的教育意义。

⒎对答案中的地名、地理概念严格要求

举凡涉及地名、地理概念的答案,如气候类型名、植被类型名、土壤类型名、渔场草原名等,均须准确无误,若丢字、加字、颠倒字、错字,均视为错误答案

(三)试题分析评价

1.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总难度为0.67。

第1题正确选项是C,回答较好,难度为0.9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天体距离的计量单

位的了解和识记。天体距离一般以光年为计量单位,即光在真空中1年所走的距离。天文单位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椭圆轨道半长轴的长度,通常指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光年约相当于94605.3亿千米或63,240天文单位。

第2题正确选项是D,难度为0.91。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热量平衡的理解。地球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得到热量,通过地面长波辐射散失热量。由于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但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3题正确答案是B,难度为0.92。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考生对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

系的掌握程度。不同的地质作用导致不同地貌的形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三角洲平原是流水冲积地貌,黄土高原面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则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以上三者均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只有大陆架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第4题正确答案是C,本题难度为0.65。量角器是地理简易测量中常用的工具。本题的

设计旨在考查考生借助图中所给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高度角、地球经纬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回答本题,考生必须了解只有在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而且北极星的高度即是当地的地理纬度;通过计算当地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从图1中可以看出M地北极星的高度是30o,可知该地纬度为30oN;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说明此地此时为中午12时,而北京时间是14点,可见M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说明M地与东经120o的经度差为30o,且在其西边,因此可算出当地的经度是90oE。也有15%的考生选B,说明对区时的换算还不能熟练掌握。

第5-6题此题组是对地形剖面的判读。

因2004年高考考过同类题目,考生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

第5题正确选项是D,难度为0.86。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掌握。解答此题,考生首先得看清楚题目的文字说明,搞清楚图中纵坐标间隔为0.5cm,而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然后要清楚比例尺一般是用图上1cm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来表示的。

第6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8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绝对高度是指某点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是两点间的高度差。图中B 点的海拔高度是300 m,A点的海拔高度为-50m。

第7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65。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分布的理

解。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的石灰岩地区,是由流水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除C之外的答案,都是不完整的。

第8题正确选项是A,难度为0.3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季风气候和天气特点的掌

握情况,既要求考生掌握自然地理中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又要求熟悉中国东北、华北和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位置及其气候气象的季节变化特点。我国东部雨带移到海河流域的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此时东北、华北和华南正处于雨季,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降雨,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此题的回答,选择错误答案的较分散,说明相当部分考生对此问题的推论没有把握。

第9题正确选项是B,难度为0.57。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与位置的了解。不仅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河流分布与地形地貌情况,而且要求考生跳出课本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本题的命题意图还在于让考生树立环保意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源区,其位置主要是在青藏高原。错误答案中选C的较多,可能是受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影响。

第10-11题本组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分析

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

第10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69。要求考生能通过图中反映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来判断河流所处的位置。从图3可以看出,该河流在1、2月份的径流量为0,处于断流状态。亚热带地区的河流一般不会有冬季断流现象,由此可以排除答案A、B;该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是4、5月份的春汛和7、8月份的夏汛,其中春汛显然是由于冰雪季节性融水补给造成的,而夏汛则是由于雨水补给造成的,由此可推断该河流位于温带季风区。第11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70。在分析上题的基础上得知该河流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分别主要是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冬季出现断流,年径流量不算大。

第12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2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基

础知识。解答此题需要考生掌握陆地环境的地带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的分布不均,导致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有三种规律,分别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经度地带性,在低、中、高纬地区的表现不同,在中纬地区的经度地带性最明显,而在高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陆地环境表现比较单一,变化不大。如果处于同一纬度,则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就越多,但如果纬度不同,则无法比较。另外,如果一座山位于高纬地区,则无论其海拔有多高,其自然带都只能有少数几个。

第13题正确选项是B,难度为0.50。本题既是一道地理时事题,亦是一道中国地理题,

切合广东考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题目要求考生了解“泛珠三角”的范围,并且掌握珠江水系的情况。含有珠江流域的省(区)包括滇、黔、桂、湘、赣、粤,而闽、川、琼不在其中。错选多的是闽,因福建与广东接壤,故产生误解。

第14题正确选项是D,难度为0.53。这是一道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题目,

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各大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及其国土整治方案。黄土高原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治理的基本措施是保持水土;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点是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荒地也要合理保护;黄淮海地区主要是要治理中低产田,其治理模式多种多样,“鱼塘-台田”是适合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但不适于盐碱地的治理,错误在于其以偏概全,错选较多的正是此答案C。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交通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其区域整治的重点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第15-16题本组题考查考生对当代人地关系方面的全球热点问题“全球升温”和“生态恶

化”的认识与理解,要求考生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

第15题正确答案是C,难度为0.49。全球升温对地球环境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山地0℃等温线上移,高纬地区变得更加温暖湿润,从而适宜森林的生长,高山和极地的冰雪更多被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选项A、B、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全球干湿情况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全球升温将导致副热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温带和寒带地区变得湿润一些,故选项C的表述不正确。

第16题正确选项是D,难度为0.95。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题目的设计不但要求考生要掌握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而且要能分辨出其是否能够被人为改变。此题答案比较明显,选项A、B、C所表述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人类提高科技、改善管理来改变的,唯有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是客观决定的,人为不可改变。

第17-18题人文地理中的很多信息可用统计图表来表示,考生须掌握运用统计图表理解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工业化不同阶段各产业劳动力比例及其变化特征的掌握程度。考生回答情况尚可,需要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第17题正确选项是B,难度为0.75。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随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越来越小,工业劳动力的比例先增大后变小,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上升,在工业化中期上升最快。第18题正确选项是B,难度为0.64。考查考生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及其劳动力结构的理

解与判断。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仍然以农业劳动力为主,工业劳动力快速增长,比重快速提高,服务业的比例也相应得到提高,但其比例仍低于农业和工业。

第19题正确选项是D,难度为0.39。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了解。

解题的方法可以是排除法,选项A中的美国应该属于资源与科技混合型国家,选项B中的英国应属于资源与科技混合型国家,日本属于科技型国家,选项C中的加拿大属于资源与科技混合型国家,新加坡属于科技型国家。53%的考生选了A,显然对美国、法国的情况判

断失准。第20题正确选项是C,难度为0.85。这是一道关于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

命题意图在于考查考生的交通规划思想,树立城市规划的意识。省道和国道是过境公路,交通繁忙,不应作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要超前,但不应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应该因地制宜,注意合理节约用地。城市道路网的构建还应考虑当地地形的自然条件,而并不一律要求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第21题正确选项是AC。本题的难度为0.59。这是一道传统的自然地理题。主要考查考

生对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的理解。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0o,即不存在黄赤交角,则太阳直射点不会南北移动,全球昼夜长短一样,不存在四季更替,故可得正确结论。

D选项只是干扰项,但还是有考生被迷惑。第22题正确选项是BD,难度为0.75。本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地方时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地方时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因此会因地理经度的变化而变化。北京时间是指东经120o的地方时,而非指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上海位于120oE以东,因此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

第23-24题本组题是联系地理时事,分析海啸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助于考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第23题正确选项是BD,难度为0.84。2004年年底,印度洋海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印度洋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导致洋底发生大地震,从而引发了大海啸。第24题正确选项是AD,难度为0.89。对于海啸灾害的防治,选项B的可行性不强,目前世界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们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海岛与沿岸资源,而不可能大量迁离。选项C中的围海造陆只会使海啸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海岸复种红树林有利于保护海岸,降低海啸对海岸的破坏力。第25-26题本组题主要是利用教材的资料,让考生根据课本,结合所给材料,归纳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整治措施。一方面要求考生熟悉课本内容,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25题正确选项是AB,难度为0.86。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工业区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要求考生熟悉课本内容,属于容易题。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第26题正确选项是AC,难度为0.70。考查考生对鲁尔区主要整治措施的认识和理解。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其整治措施主要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第27题正确选项是AD,难度为0.46。西部大开发是近几年的热点,亦是人文地理学的

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各地区有其特定的地理条件、优势和劣势。地区开发要结合其区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应用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的区域发展问

题的能力。茶叶是亚热带经济作物,不可能成为北疆地区的优势产业。无论是利用甘蔗还是甜菜发展制糖都无法在渭河平原进行,因为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而甜菜是寒温带作物,在暖温带的渭河平原不能得到发展。在C答案中渭河平原无法将制糖和葡萄酒业作为优势产业,但有不少考生却陷于此,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第28题正确选项是BD,难度为0.79。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

题,也是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市场条件与交通条件。为实现市场最优,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而在市区环路边缘主要交叉口四周,则是交通最优的地带。

第29题正确选项是AB,难度为0.3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

是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之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而跨国公司则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的推动力量。

第30题正确选项是BD,难度为0.46。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在题目所设计的4个选项中,A、C的表述不够全面,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公平性原则不仅指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所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要公平,还体现在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例如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2.综合题部分

第31题本题难度为0.62,区分度为0.71。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本题给出世界地图,图中只有几条主要纬线和大陆轮廓,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⑴此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区回答的概念不准确,答成:种植业、稻米、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区(带)概念不准,答成:畜牧业、小麦、商品谷物农业。H答成:G、I,不是准确的答案,中了题目设置的迷惑。潘帕斯写错别字较多,也有答阿根廷或澳洲的。北海道答案似是而非,

如北海、日本渔场、千岛、四国、舟山。⑵此小题考查考生对世界主要港口城市及其形成条件的了解。A E错误答案如G、B、J,而G、B不是城市,J不是位于大河河口地区。

⑶此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主要重工业城市。G答错率较高、且答案分散,如I、B、J、F,可见对此问题认识有误。⑷考查考生对美国“硅谷”的位置及其形成条件的掌握情况。D错误率较低,也有少数答J、F、H的。原因回答较好,失分主要是回答不够全面。

第32题本题难度为0.60,区分度为0.57。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考生利用所给文

字资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是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利用状况。⑴此小题要求考生在分析我国资源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阐明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主要错误是回答欠全面,如缺少对“资源组合”方面的描述,或从矿产开采、交通运输、环境

污染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⑵此小题要求考生利用给定的信息归纳出我国矿产资源的问

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矿产资源相对短缺不能把握“相对”的含义,还是习惯从总量不足上找问题。可持续发展大部分考生回答较好,但也出现“迅速发展”、“高速发展”一类的

答案。⑶要求考生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前两个答案多数考生能正确回答。管理水平能准确回答出的则很少,大多从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回

答,如“灌溉技术”、“农业(工业)技术”,实际上还是归类于“生产技术”,与上一个答案是重叠的。

第33题本题难度为0.41,区分度为0.62。区域发展与规划是人文地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领

域,是体现地理知识实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该题的目的就是要考查考生应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的难点在于,既有题目文字表述中给定的信息,又有图中提供的信息,要把这些大量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清答题的思路。回答本题出现的问题有,考生不能概括出该地区的区域特征,部分考生也不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内容是什么。另有部分考生审题不够细心,平时训练欠科学严谨,答题时不能紧扣题目进行分析。地理学科术语和地理语言的组织能力仍然是个难点,如很多考生把“茶树”写成“茶叶”,混淆了作物与产品的区别。在答题的规范上比往年有所进步,如对文字分析题能分知识点进行回答。第⑷小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题目紧扣地理知识与能力,又不拘泥于课本内容。考生得0分的少,但要得高分也不容易,有较好的区分度。

⑴此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图文资料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①多数人只写了地形方面的特征,其中错误答案有“以丘陵为主,

平原为辅”“地势北高南低”等。②少数人写了气候方面的特征, 错误答案有“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降雨量丰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阳光充足”。③极少数人写了海岸线的特征,错误答案有“海岸线曲折”。④极少数人写了人口方面的特征,错误答案有“人口少”。⑤错误答案还有“交通发达”。⑥有相当一部分人文不对题,答成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设想。⑵此小题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作物,是一道应用性较强的题目。水土保持林答成:经济林、用材林、树木、果树、植被、马尾松、森林、毛竹、杉木、草木、茶叶、防护林、针叶林等。亚热带经济作物答成:水果、茶叶、茶、棉花、梯田、蔬菜、水稻、热带水果、柑橘、荔枝、芒果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答成:农作物、小麦、花生、花卉、甘蔗等。防护林答成:红树林、橡胶、椰树、草皮、水产品等。

⑶这是一道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区域规划的问题。主要错误答案如下:①A、C、D、E(从出现频率高到低排列,下同)②A、G、D、B

③A、G、B、F

④E、C、B、D

其中,以晒盐海水来源和工业区布局错误最多。⑷是一道开放性较强,可供考生发挥的题目。但回答本题不能不顾及题目所给的图文信息只是空泛地阐述地区经济发展设想,而应该

紧密联系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地规划经济发展。①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写出资源贫乏的特征,错误答案有“资源丰富”。②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写出保护海洋环境、防御台风等设想。

③大多数人都提到了“发展盐业、晒盐、制盐加工、食盐加工”等。③错误答案有:“发展建筑原材料加工、装饰工业”、“采矿业”、“农产品加工”、“种植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花卉”、“航海运输业”、“林业”、“化学加工业”、“第三产业”等。

第34题本题难度为0.34,区分度为0.62。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综合推断。⑴此小题要求考生能正确读出气温、降水与风化壳深度的关系。要求从a、b、c三条曲线中,选出表示蒸发量的曲线“a”,但很多考生选的是“b”,原因是读图能力差,或者没弄清土壤形成的条件,或者根本就不清楚、不能正确读出气温、降水与风化壳深度的关系。⑵要求考生从A、D、E、G四个中选

出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和难以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地带。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E、G”,

但有些考生写成其他的如F、B。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A”,大多数考生答不出,乱写一通。⑶此小题问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的分层结构。此小问得分率较低,只有小部分考生答对。大部分将“淋滤层”写成变质层、表土层、风化层等。⑷此小题考查考生对气候、植被、土壤关系的理解,同时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此小问得分率最低。大部分考生没有把握,也就回答不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把相对应的植被“亚寒带针叶林”答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把相对应的“灰化土”答成黑土、黄土、红壤、紫色土等。⑸此小题前一问的解题思路同第(4)小题。在此基础上后一问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概括出温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温带荒漠此小问得分率也较低,把“温带荒漠”错误判断为荒漠、热带(亚热带)荒漠。缺水这一问完成得较好。⑹此小问重点考查的还是读图能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这一问完成得较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回

答较差。如回答F地降水量小、蒸发强烈、气候干旱显然与图中所示不符。又如答F地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冲刷、雨热同期,或者描述该地风化壳深度的变化等,都点不到问题的关键之处。

第35题本题难度为0.08,区分度为0.21。这是一道地理实验题,为历年地理高考中所仅

见的题目。命题意图明显,内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力图积极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导向作用不容忽视。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转偏向力的形成与规律。要求考生在理解地转偏向力产生成因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小实验来验证其规律。从考生的回答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出实验设计,而且都能从容作答、叙述完整,说明完成整卷试题用时仍较充裕。不得不佩服考生的这种执著精神,也反映出学生渴望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演示这类实验。此题的答题情况不尽如人意,说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做过此类实验,加之考生心理准备不足,故题目趋难。

本题中的要求是设计“小”实验,而且要“简便易行”,事实上就是指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出现的错误答案主要有:①空白未答,这种情况在考生中是极少数。②是观察而非实验,如到野外观察河流的自然弯曲。③利用地球本身的自转偏向力进行实验,如搅动水流看漂浮物的运动;水槽中的水顺漏洞流下,水流的旋转运动;在平地上滚球;球体沿斜坡向下运动等。其中水槽中的水下泄,水流呈旋转运动,可是无法证实地球不自转时水流就不是

旋转下泄,因此水流的旋转运动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理由做出解释。当然,一般来说,我们也不大可能即时到南半球去看水流的下泄旋转运动,也就不能对南、北半球的状况做出比较。

④是离心力实验,如旋转圆盘上的沙子(或钢珠)飞出。⑤没有分南、北半球做实验,如从“北半球”滴墨(水),一直流到“南半球”,运动方向先偏右,越过赤道后则偏左。这种答案只能算北半球的实验是对的。⑥其他方法,如在游泳池里游泳,前进方向发现偏差;通过所穿鞋子的磨损情况做出判断等。这种答案,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排除。⑦结论只写证明了“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而没有明确写出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情况。

参考答案中提供的小实验则较为理想、完善,且简便易行,符合题意,学习者可从中感悟到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及其规律。因为实验中地球的自转运动和物体的水平运动都是模拟状态的,故可解释实验的前提是当地球不自转时,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偏转。在实验中当球体不旋转时流痕的方向应是竖直的,这一点可从生活常识中推知。当然,这样的实验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如物体运动方向沿纬线或由下而上的运动就无法演示。但这却是以模拟手段,最接近地转偏向力真实情况的小实验。

(四)启发与建议

⒈应加强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一些地理概念的表述应该准确,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凡答案中涉及地理概念、地名的答案,如气候类型名、植被类型名、土壤类型名、渔场草原名等,均须准确无误,若丢字、加字、错字、颠倒字,均视为错误答案。

⒉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在地理教学中应向新课程的理念靠拢,注重过程与方法。

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详解

机密★启用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地理 说明 1.全卷共8页,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填写自己的准考证 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读图1, 完成1~3题。 1.天舟一号发射当天()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C. 南极圈有极夜现象 D. 地球公转至夏至点 2.我国四大发射场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 酒泉(28°N,111°E) B. 太原(39°S,100°E) C. 西昌(40°N,110°W) D. 文昌(19°N,110°E) 3. 文昌发射场具备的优势是() A. 海拔高,升空距离短 B. 地广人稀,用地成本低 C. 气候干燥少雨,发射总天数长 D. 三面临海,运输大型火箭更加方便 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技术应用可以() 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 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 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2为珠海斗门郊外“澳门供水工程竹银水库”地形图, 水库蓄水主要从西江抽取。读图完成5~7题。

5. 关于澳门供水工程选址有利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靠近西江水源充足 B. 水源清洁可直接饮用 C. 工程利用山谷修建降低成本 D. 向澳门供水距离较近 6.根据地形图推测,水库坝高约为() A. 50米 B. 100米 C. 150米 D. 200米 7.水库取水口现已向上游方向迁移7千米,原因是() A.沿岸用水量过大,河流冬季断流 B. 西江水量减少,引起咸潮上溯 C. 近年在附近建设工厂污染了水源 D. 上移后江水可自流入库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与张家界联合举办,读“世界滑雪场分布示意图”(图3),完成8~10题。 8. 世界滑雪场集中分布在() A. 低纬度地区 B. 高纬度地区 C. 亚洲地区 D. 发达地区 9.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 赛时间是() A. 2-3月 B. 5-6月 C. 8-9月 D. 11-12月 10.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直接带动北京和张家口两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A. 服装 B. 电子 C. 基础建设 D. 农产品深加工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着名的“冰冻之河”。读图4,完成11~12题。 11.蒙特利尔附 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 B. 4个月 C. 6个月 D. 8个月 12. 城市多沿圣劳伦斯河分布的原因是() ①气候常年温和多雨②水源充足③水运便利④多平坦开阔的地形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7年《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试说明》提出了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将语文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5个层级。试题中的33 个题目分别体现出五个能力层级的不同要求,而且各个能力层级都有不同难度的测试。全卷主、客观题目的比例恰当,赋分合理。试题整体上立意准确,情境设置严谨,设问科学,具有对考生的语文素质较好的评测功能,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试卷的内容、结构、长度、题型等均与近年保持大体一致,总体难度0.53,略高于往年。 1997年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Ⅰ卷的“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Ⅱ卷实用语言部分(31题)的试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所选多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而又易混易误的语言材料,也适当的选用社会(含各种传媒)的不规范用语,如“不尽人意”(应为“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内容考查了考生辨析“活”的语言的能力,对于评测考生实际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信度;鉴赏题由一首诗改为两首诗的关联测试,加大了“鉴赏”“评价”的力度;改错题变“指定”改错为“自选”改错,同时增加了倒扣分的规定。这些都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这一点比较突出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上。例如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准确理解,对文章和要点的恰当把握,对文章所传递的新信息的精细筛选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往年力度有所加强。Ⅰ卷科技文阅读的四道题中有三道题需要不断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前后照应,才能完成题目的要求。Ⅱ卷社科短文阅读的考查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例如27题,只有把握了全文的内容,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答案,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样的题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有某种“纠偏”作用。“文言文阅读”选材平实、典型,在坚持“阅读能力”考查的同时,注意兼顾课内知识,注意词语、句子的理解与文意把握之间的联系,设题顺序由低能力层级到高能力层级,体现了一般认知规律以及阅读的综合性的特点,给考生作答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三、体现了较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综观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时代感比较强,思想性突出。全卷33个题目除了体现本学科内容以外,始终贯穿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主线,作文题特别反映出这个特点。大小两个作文题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寓思想教育于试题之中。不少大学的教师说,考生还没有进大学,就在考场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empirenews.page--] 1997年试题也有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难度过高。今年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一些:有的客观性试题的选项干扰过大;有的试题选用的测试词语不够稳定(如“不孚众望”),或高频误用(如“万人空巷”)。试题意在判别正误,导向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错在社会,打了考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多数学生得分,而使试卷难度提高。建议今后高考命题对这样的语言材料最好避开。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的难度较大,答问涉及的“要点”多,综合性过强。有的题目赋分强调了“整体性”,实际上考生的完整答对率极低,“自然流失分”(无效分)占的比例较高(如24、26、27题),从而导致分数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分度。 2.区分度不理想。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个别题目区分度不好,主要原因是试题难度过大。从高考语文的实践来看,难度过大时,区分度往往不好,难度适中则标准差较大,区分度较好。从教学实际来看,某些测试内容(如“现代文阅读”)具有一定的超前导向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相对滞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所以,适当降低难度,既是从现实出发,又不失为对教学的引导,有利于激励师生。 3.进一步加强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是个别题目在表述上还欠严谨,例如9题A项。个别试题的答案应推敲得更加严密,具有唯一性,

2019高考数学试题评价与特点分析

2019全国高考数学试题评价与特点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特点1:考查基础知识 试题(2019全国Ⅰ卷理2)设复数z 满足=1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A .2 2 +11()x y += B .2 2 1(1)x y +=- C .2 2 (1)1y x +-= D .2 2 (+1)1y x += 试题(2019全国Ⅱ卷文9、理8) 若抛物线2 2(0)y px p =>的焦点是椭圆 2231 x y p p + =的一个焦点,则p = A .2 B .3 C .4 D .8 试题(2019全国Ⅰ卷理7)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a b b ,则a 与 b 的夹角为 A .π 6 B . π3 C . 2π3 D . 5π6 试题(2019全国Ⅱ卷理10)已知0, 2πα?? ∈ ???,2sin 2cos21αα=+,则sin α= A .15 B . 5 C . 3 D . 5 特点2:考查重点内容 试题(2019全国Ⅲ卷文12、理11)设()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则 A . 233231(log )(2)(2)4f f f -->> B .233231 (log )(2)(2)4 f f f -->> C .233231(2)(2)(log )4f f f -->> D .233231(2)(2)(log )4 f f f -->> 试题(2019全国Ⅰ卷理12)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满足(1)2()f x f x +=,且当

(0,1]x ∈时,()(1)f x x x =-.若对任意(,]x m ∈-∞,都有8()9 f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9]4 B .(-∞,7]3 C .(-∞,5 ]2 D .(-∞,8]3 试题(2019全国Ⅲ卷文、理8)如图,点N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CD △为正三角形,平面ECD ⊥平面ABCD ,M 是线段ED 的中点,则 A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 B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 C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 D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 试题(2019全国Ⅰ卷理16)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2F ,过1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1F A AB =,120F B F B =,则C 的离心率为 . 试题(2019全国Ⅰ卷理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 22(sin sin )sin sin sin B C A B C -=-. (Ⅰ)求A ; 2b c +=,求sin C . 试题(2019全国Ⅱ卷理19)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1,0a b ==, 1434n n n a a b +-=+,1434n n n b b a +-=-. (Ⅰ)证明:{}n n a b +是等比数列,{}n n a b -是等差数列; (Ⅱ)求{}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特点3:考查数学思想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我们生活的人类之家地球,下列关于其形状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圆地方 B 不规则的球体 C 到扣的盘子 D 正球体 2、 下列哪个国家被誉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A 美国 B 印度 C 俄罗斯 D 日本 3、 亚洲河流成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 B 三面临海 C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 气候复杂多样 4、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A 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B 山脊C 山谷D 陡崖 5、 下列气候图中,表示哈尔滨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6、 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其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 太平洋和大西洋B 大西洋和印度洋C 太平洋和印度洋D 红海和地中海 7、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是陆地 B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 地球表面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 南极地区是海洋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尼罗河 9、 在图幅相同的四张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上海世博会导游图 B 上海市地图 C 中国地图 D 世界地图 10、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地区成功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是( A 长城站B 中山站C 昆仑站D 黄河站 11、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傣族人民生活的是( ) 12、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哈尔滨市遭遇罕见特大降雪,给我市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 响。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这种天气 的是() 15、 有一批蔬菜要从郊区运到市区销售,较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16、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日落,这是由于( ) B. A. 13、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B 博彩业为主的经济 C 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口”型的经济 14、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 珠江三角洲 B 沪宁杭地区 C 京津唐地区 D 辽中南地区 C. D. D “进口 一一加工一一出

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及解析

( 201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2|=() A.2B.) ﹣2 C.D. 2.(3分)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年12月4日发布的消息,2014年广东省粮食总产量约为13 573 000吨,将13 573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06B.×107C.×108D.×109 : 3.(3分)一组数据2,6,5,2,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B.4C.? 5 D.6 4.(3分)如图,直线a∥b,∠1=75°,∠2=35°,则∠3的度数是() A.| 75° B.55°C.40°D.35° # 5.(3分)下列所述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矩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 D. 正三角形 6.(3分)(﹣4x)2=() A.﹣8x2B.! 8x2 C.﹣16x2D.16x2 7.(3分)在0,2,(﹣3)0,﹣5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0B.2C.(﹣3)0D.﹣5 -

8.(3分)若关于x的方程x2+x﹣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 a>2 D.a<2 9.(3分)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铁丝框ABCD变形为以A为圆心,AB 为半径的扇形(忽略铁丝的粗细),则所得扇形DAB的面积为() A.{ 6 B.7C.8D.9 ! 10.(3分)如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4分)正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度). ( 12.(4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ABC=60°,则对角线AC的长是.

2017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地理 说明 1.全卷共8页,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2017 年4月 20日, 天舟一 号货运 飞船在 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读图1,完成1~3题。

1.天舟一号发射当天()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C. 南极圈有极夜现象 D. 地球公转至夏至点 2.我国四大发射场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 酒泉(28°N,111°E) B. 太原(39°S,100°E) C. 西昌(40°N,110°W) D. 文昌(19°N,110°E) 3. 文昌发射场具备的优势是() A. 海拔高,升空距离短 B. 地广人稀,用地成本低 C. 气候干燥少雨,发射总天数长 D. 三面临海,运输大型火箭更加方便 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技术应用可以() 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 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2为珠海斗门郊外“澳门供 水工程竹银水库”地形图,水库 蓄水主要从西江抽取。读图完成 5~7题。 5. 关于澳门供水工程选址有利 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靠近西江水源充足 B. 水源清洁可直接饮用 C. 工程利用山谷修建降低成本 D. 向澳门供水距离较近 6.根据地形图推测,水库坝高约为() A. 50米 B. 100米 C. 150米 D. 200米 7.水库取水口现已向上游方向迁移7千米,原因是() A.沿岸用水量过大,河流冬季断流 B. 西江水量减少,引起咸潮上溯 C. 近年在附近建设工厂污染了水源 D. 上移后江水可自流入库 2022年第24届冬季 奥运会将由北京与张 家界联合举办,读“世

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报告

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报告 高考数学试卷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贯彻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试卷平和清新,达到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一、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知识,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高考数学试题大多数源于课本,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事实上,数学概念和定义及其性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起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的,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或者提供某个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或者是更高层次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扩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教材丰富的内涵是编拟高考数学试题的源泉。比如,第(1)、(6)、(l5)题,直接考查数学概念;第(1l)题,透过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揭示斜面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的本质特征。试题改造了外在的设问形式,并未改变原来的思想意图,减少了运算量,着重考查思维能力,体现了试卷的整体设计思想。 2.突出思想方法的考查,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 数学解题过程是个体的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是思维活动。考生解题的切入点不同,运用的思想方法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的试题注意研究题目信息的配置,考虑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创设多条解题路径,使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区分出考生不同的数学能力。例如理科第(18)题“求|Z-Z1|的最大值”,可以用复数的三角形式,由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获得;可以用复数的代数形式,由平均值不等式获得;可以比较复数的实部、虚部,由判别式获得;可以用复数的几何意义,比较两圆的位置关系获得:可以通过解斜三角形获得;还可选用有关复数的模的基本不等式等方法。理科第(17)题,文科第(18)题“求面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可以作出二面角的棱来探求它的平面角(有正向作法与反向作法);可以平移平面SCD或平移平面SBA;还可以把棱锥补形为正方体。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常规思路是用代数方法证明OA与OC的斜率相等,这个过程有多条路径,有曲有直,或繁或简;此外,可以推证OC与BF的交点为A,或|AO|+|OC|=|AC|;也可用平面几何推理,推证相关线段相等,或相关角相等,或相关图形面积相等;如果注意到直线AC过原点,AC的方程必为y=kx的形式,则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把多样的数学思想方法,置于平凡、简洁的数学问题之中,解题方法的选择表现出考生的思维水平,而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思维敏捷的考生解题过程简便、快捷,减少错漏,展现其较高的数学素养。 3.加强数学应用,体现数学与传统的、现代的文化交融 对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很大程度表现在解答数学应用问题之中。今年的试题对应用问题的考查,注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力求真实、自然,又有时代气息。第(11)题“民房屋顶”反映传统的民风习俗,第(12)题“网络信息的传递量”显示数学步入时代的前沿,这两题为各类型数学的试卷共用。此外,理科第(21)题,以开发西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体现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文科第(21)题设计宣传画节约纸张的问题,以街头巷尾的宣传广告为背景,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新课程试卷的应用题包括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估计,电厂冷却塔容积的计算,抽样方法,数学期望,足球比赛胜负情况的估计等。这些应用题从多个侧面展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现出数学与传统的、现代的文化的交融,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社会现实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事实。这些应用题的设计和考查,提高了考生学好应用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 4.注重理论数学,检测考生后继学习的潜能

初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从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升空。四川省的简称是() a.滇或黔 b.川或滇 c.川或蜀 d.黔或川 2.下列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d.风雨阴晴 的天气变化 3.20ow、160oe组成的经线圈是() 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d.东西经度的分界44线 4.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的分别是() a.俄罗斯和巴西 b.澳大利亚和印 度 c.巴西和澳大利亚 d.俄罗斯和印度 5.欧洲旅游胜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b.参观艾菲尔铁塔——伦敦 c.观看斗牛比赛——法国 d.参观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6.以运河为分界线的大洲是()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南极洲 d.亚洲和非洲 7.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武汉冬冷夏热 b.北京风和日丽 c.昆明四季如春 d.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 8.我国东部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a.大陆性气候 b.高山气候 c.地中海式气候 d.季风气候 9.右图展示的属于哪两种代表性的宗教建筑() a.佛教、伊斯兰教 b. 基督教、伊斯兰教 c.佛教、犹太教 d.佛教、基督教 10.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 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1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2.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最集中并且约占世界储量一半还多的地区是() a.中东地区 b.俄罗斯 c.墨西哥沿岸 d.英国北海 1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4.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经济发展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 b.台湾岛上风景名胜有阿里山、日月潭 c.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是广东省 d.台湾有东方甜岛的美誉 1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6.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高原和盆地是()a.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d.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17.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流量小 c.有冰期 d.水能资源丰富 18.上海市位于下列哪一个工业区() a.沪宁杭工业区 b.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c.京津唐工业 区 d.辽中南工业区 19.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防治水污染 d.人工降水 20.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主要联系铁路是()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广深线 21.目前西双版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 a.矿产品出口 b.木材出口 c.农产品出口 d.旅游业 2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3.“h”形经济格局的东端是() a.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b.沪宁杭工业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沿海经济带 24.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2018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已整理)

2018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00分) (2018·广东)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于2017年10月在西班牙阿利坎特港起航,并将于2018年6月在荷兰海牙收官,船队将沿途停靠开普敦、墨尔本、广州、奥克兰、伊塔加、纽波特等城市,读环球帆船赛路线图”(如图),完成1﹣3题。 1.下列四个城市的经纬度位置相对正确的是() A.开普敦(34°N,18°E)B.广州(23°N,113°E) C.墨尔本(38°S,145°W) D.海牙(52°N,4°W) 2.本次环球帆船赛依次途经的大洋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3.关于环球帆船赛全程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纬度地区停靠1次B.途经热带地区3次 C.跨越北回归线2次D.跨越南极圈1次 (2018·广东)珠海横琴为我国国家级的自贸区,正被世人瞩目,脑背山是横琴岛的最高峰,风景优美,深受徒步好者青睐,读“脑背山地形图”(如图)。定成4﹣6题。

4.横琴为了保护环境,修建公路时逢山就开凿隧道,图中有隧道的公路是() ①横琴大道 ②环岛东路 ③环岛西路 ④长隆大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徒步爱好者为脑背山设计了a、b、c、d四条上山路线,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路线a沿山脊行进,视野开阔 B.路线b陡崖多,上山难度大 C.路线c距离短,上山省力 D.路线d沿着小河前行,心情愉悦 6.脑背山坐落于寸土寸金的横琴,关于脑背山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房地产业,建高档住宅小区 B.保护绿水青山,适当开发旅游业 C.增加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提供水源 (2018·广东)2018年5月26日清晨,居住在广州的小海打开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查看太空看向地球的实时画面(如图),完成7﹣9题。

北京市高考语文评价报告

北京市高考语文评价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评价报告 前言 高考数据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充分分析考试数据,既可对各学科的命题情况做出科学评价,也可对考生各学科知识、能力水平做出客观判断。 北京市高考评价研究专家组对各学科试题以及全市考生的全样本考试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撰写出2015年高考各学科的评价研究报告。以下是简缩版,希望能使大家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本年度北京市高考各学科的命题与学生考试情况。 一、总体评价 2015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命题理念上,今年的语文试题担负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责任。在命题探索上,实现了“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阅读化”、“文本阅读考查多样化”、“写作考查自主化”等意图,突显了以读写为主的能力考查思路。整份试题立意稳健,取材适宜,情境新巧,设问明确,答案合理,是一份质量上乘、积极进取、富有创意、特色较为鲜明的语文试题。 X 图1 2014年、2015年高考语文总分分布曲线图 图1与表1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命题发生重大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科考生发挥总体稳定,今年高中毕业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基本上达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年的平均分为101.33,与去年相比略有降低,尽管考生总体来说是适应的,但在一些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上还有待提升。 从表2看,今年110分以上各分数段考生相对于去年有所减少,其中高分段(120分以上)比例较去年减少3.64%;今年99分以下的考生有所增加,其中低分段(89分以下)比例较去年增加4.33%。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今年试题量增大、试题难度提升多少带来了一些影响。

中考地理试卷一(含答案)

中考真题:地理一组卷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2?深圳)今年深圳(22.5°N,114°E)中考于6月22、23日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天是北半球夏至日,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短 B.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今晚能看到一轮圆月 C.“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D.我国神圣领土黄岩岛(15°N,118°E)位于深圳的东南方向 2.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一项是() A.长夏无冬,雷电B.刮风,下雨 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D.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3.读图(地球公转、自转示意图),回答6~8题() 6.(2分)每天我们总是从东面迎来日出,从西面送走落日,这是因为()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倾斜的D.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 7.(2分)在下列四个地区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A.65°S B.35°N C.10°S D.35°S 8.(2分)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 4.(2009?镇江)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中,有陡崖分布的是() A.B.C.D. 5.关于地球的自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B.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C.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D.地球绕地轴自转,且每小时自转15° 6.(2013?深圳)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C、D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其实际距离为150 000米 B.图中C地位于D地的东南方向 C.图中曲线EF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D.A、D两地相比,气温较高的A地 7.(2012?深圳)今年,日环食、金星凌日等天文奇观相继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环食每个月都会发生 B.日环食在农历十五、十六发生 C.日环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 D.有“小日食”之称的“金星凌日”发生时,太阳、地球、金星三者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 8.下列节气中,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的是() A.冬至B.夏至C.春分D.秋分 9.(2013?深圳)端午节期间(农历五月初五),我市大梅沙海滨公园又迎来大批游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端午节和元旦都是我国农历的传统节日 B.端午节一般处于夏初时节,此时大梅沙多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 C.端午时月相接近上弦月 D.站在大梅沙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轮船的顶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0.(2013?深圳)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其中冰川水是地球总水体的主要部分 D.我国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现象比较严重 11.(2013?深圳)我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3年4月宣布观察到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球”.对于地球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图中D点位于东半球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D.图中A点位于高纬度 12.(2013?深圳)能正确描述深圳气候的是() A.四季分明B.全年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

最新 2020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 学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 分,考试用时为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这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5的相反数是( ) A.15 B.5 C.-15 D.-5 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广东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越来越活跃.据商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省对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额超过4 000 000 000美元.将4 0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4×910 B.0.4×1010 C.4×910 D.4×1010 3.已知70A ∠=?,则A ∠的补角为( ) A.110? B.70? C.30? D.20? 4.如果2是方程230x x k -+=的一个根,则常数k 的值为( ) A.1 B.2 C.-1 D.-2 5.在学校举行“阳光少年,励志青春”的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小明的评分分别为:90,85,90,80,95,则这组的数据的众数是( ) A.95 B.90 C.85 D.80 6.下列所述图形中,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圆 7.如题7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0)y k x k =≠与双曲 线2 2(0)k y k x = ≠ 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 , 则点B 的坐标为( ) A.(-1,-2) B.(-2,-1) C.(-1,-1) D.(-2,-2)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题7图

(电子版)2020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电子版)2016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长安汽车是最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技术,在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建立起全球研发格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协同研发.读图,完成1-3题. 1.观察图中的经纬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重庆位于(105°E,30°N)附近 B.横滨位于(140°W,35°N)附近 C.底特律位于(83°E,42°N)附近 D.伯明翰位于(2°W,52°S)附近 2.底特律位于伯明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长安汽车把研究机构建立在世界汽车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仅有利于通过国际协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利于() A.降低汽车生产原料进口的成本 B.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C.去除国内汽车过剩产能 D.减少国内环境污染 城市纬度夏至日昼长冬至日昼长 广州23.5°N 13小时33分32秒10小时42分51秒 武汉31°N 14小时07分42秒10小时10分07秒 北京40°N 15小时08分47秒9小时09分02秒 哈尔滨45.5°N 15小时43分42秒8小时40分03秒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的正确推断是() A.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夏至日昼长依次递减的时间相同 B.广州与武汉同北京与哈尔滨夏至日昼长相差时间较为接近 C.纬度越高冬至日的白昼越长D.中纬地区冬至日的白昼最长 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评析及阅卷报告

2019新课标1卷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及阅卷分析 今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内容设计科学,加强了基础性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以日常生活和试验探究中所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为载体,通过新情景的创设,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份聚焦“立德树人”,注重“服务选材”,又对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的试卷。 一,试卷结构及考查内容

二,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 1,注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19高考命题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彰显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鲜明导向,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题回归了物理本原,将近现代物理概念进行了提升和内化,例如:试题都以生活与生产中的物体进行物理抽象,并从运动,相互作用和能量等观念进行分析与论证。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发展素质教育。另外,试题还通过“长征九号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篮球架下的扣篮”,“利用热等静压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的工艺”等情景为背景,进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2,聚焦高中物理核心知识 2019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试题,避免超纲、过难过繁的内容。试题突出考查了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核心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方法掌握。例如第15题考查物体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物理过程简单明了,在熟悉的物理情景和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第19题考查多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涉及到整体法、隔离法、矢量三角形法和假设法等多种方法的运用。第20题考查了结合图像分析感应电流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求解,充分考查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辨识和分析。 3,强化学生结合图像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第21题,通过图像中特征量(截距,面积等)分析物理量的关系,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图像信息摄取的能力。第25题通过呈现碰撞前后的v-t图像,将常见的碰撞问题推陈出新,也着重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试题加强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如:第33(2)题以材料加工厂中广泛应用的热等静压设备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相应的气体变化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原理。 4.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新情景的创设。 试题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前沿科学的动态和发展。如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计算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进展。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阶段质量评估(八年级)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从海陆位置看,以下国家中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D )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2.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这说明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B ) A.大聚居,小杂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分布较乱,没有规律 D.每一个地方都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为次 下图是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相差8℃,读图回答3~6题。 3.图中黑粗线丙等温线的度数为( B )

A.0℃ B.-8℃ C.-16℃ D.8℃ 4.图中哈尔滨1月份的平均气温大致在( C ) A.-14℃左右 B.-8℃~-16℃ C.-16℃~-24℃ D.0℃~-24℃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下列哪一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 B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冬季风影响 6.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C ) A.青藏高原 B.吐鲁番 C.漠河 D.黑河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1年1月30日,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已达特旱标准。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8.为了有效解决北方旱灾问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C ) A.海水淡化 B.人工降雨 C.深采地下水 D.南水北调 9.以下属于材料中提到的特旱省份的是( C ) 读下列各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回答10、11题。

广东中考试题

2006年广东省实验区初中学业考试 数 学 试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16 17 18 19 20 21 22 得分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考试结束时,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1+1=0 B .- 2-2=0 C .3÷3 1=1 D .52 =10 2.函数1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A .x ≠-l B .x >-1 C .x =- 1 D .x <- 1 3.据广东信息网消息,2006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省完成生产总值约为520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C ) A .5.206×102亿元 B .0.5206×103 亿元 C .5.206× 103亿元 D .0.5206×104 亿元 4.如图所示,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B ) A .AC ⊥BD B .OA=0C C .AC=BD D .A0=OD 5.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 ( B ) A .O B . 6 C .快 D .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6.在数据1,2,3,1,2,2,4中,众数是 2 7.分解因式2x 2 -4xy +2y 2 = 22()x y -

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评价

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一、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 1. 呈现中国成就,传递爱国情怀 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 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 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 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 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 为 国奉献。例如 I 卷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砷技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 离基本操作方法 ;II 卷以我国科学家在《 Science 》上发表的文章,世界上首个五氮 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基础理论。 2. 渗透研究过程,激发科学精神 对于苯结构的阐释和研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过程。 I 卷第 8题以 3个分子式均为 C6H6的化合物展开设问。这三种物质结构是 19世纪中后期, 三位化学家 提出苯的三种结构。包括 1865年由化学家凯库勒提出的凯库勒式, 1867年由杜瓦 提出具有双环结构的杜瓦苯。 1869年拉敦保格提出来的三棱柱结构。由于凯库勒结构比较符合苯的化学性质, 一直沿用至今。当然这结构还不能解释苯的某些性质, 所以在凯库勒之后仍有一些科学家继续探索研究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这道试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尊重物质化学性质的事实和证据, 不迷信已有的研究成果,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健全考查体系,科学选拔优秀人才 1. 落实大纲修订思路,考查必备知识内容 2016年底对高考化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贯彻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设计试卷结构, 落实考查目标 和考查要求。首先是落实考查学科的必备知识和方法。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既有自己的科学体系, 又有与之适应的学习方法。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 以两大理论为指导, 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