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苏教版

第二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颤.(chàn)匀称.(chèng) B.蓦.(mù)地字帖.(tiě)

C.祈.(qǐ)祷倔.(juè)强 D.藩.(fán)篱强.(qiǎng)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争辩据理力争 B.矫健屈指可数

C.遨游风烛残年 D.国藉故弄悬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俯瞰

..无锡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B.专家一直强调,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

..阅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

C.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来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酣:尽兴地喝酒。曷:同“何”,什么。 B.坐:犯罪。盗:偷窃。

C.固:固然。其:其它。 D.徒:只病:辱。

5、词类活用常常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加点词语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2分)

A.所以愉快

..着你的愉快,痛苦着你的痛苦。

漫画题目:只是破了一点

B.他多年的辛劳给学生酿制

..了一种智慧。

C.我走出庭院,凄迷

..着月色的空气立即包裹了我

久已干涸的身躯。

D.老栓,就是运气

..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

灵……

6、对右侧这幅漫画的内容、主题及讽刺效果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医院对一位只是破了点皮的病人进行了全身包扎,又输液,又配了很多药。病人显得很无奈,很焦急。

B.个别医院虽有对病人进行过度治疗之嫌,但也体现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

C.过度治疗既浪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D.画面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当前医疗行业的弊端,可谓幽默弘竣。

7、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一)访城西友人别墅(4分)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8、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ò)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ó)湿漉漉(lū)蓬(péng)勃帐篷(pé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 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 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 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 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 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 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 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 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 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 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 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2017部编)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 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 至塞上》) 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渡荆门送别》) 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 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侮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xùn(),爱国青年也愤然,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泻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2分) 寓.( )里邮差.( ) 解剖.( ) 诘()责 不xùn ( ) nì()名 (2)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2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不逊.: ②诘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 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电影《长征》,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湿漉漉(lū)蓬(p?ng)勃帐篷(p?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 长征》毛泽东 《老山界》陆定一 五、诗词理解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资料汇编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资料汇编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脱】衣欲【想】睡,月色入户【门】,欣然【愉快地】起行。念【想】无与为乐【游乐】者【的人】,遂【于是】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也】未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中庭【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水生植物】交横【交叉错杂】,盖【表原因】竹柏影【影子】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我们】两人者耳【罢了】。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看到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三个方面的内容: 夜游的缘由;‖月夜景色;‖夜游的感受。 2.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阅读理解。(用原句回答) (1)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记叙的句子:元丰十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描写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答:“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本文文字极少,但却内容丰富,读课文回答: 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引发兴致。 夜游的背景:月光美好的夜晚。 夜游的心情:欣然 6.如何理解闲人? 答:“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7.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8.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答: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9.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什么! 答:描写月色的轻盈荡漾。 10.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答: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被贬官黄州,心情抑郁,仍思进取。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2.试从文中记叙的部分找出记叙的要素。 答:(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我”与张怀民 (4)事件:月夜赏景 13.“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欣然的意思是高兴地样子。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高兴的赏月,可见其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14.“月色入户”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拟人。生动地写出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的心情,悄悄地进门来与他做伴。 15.从“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可以想象庭院中到底有没有水?说明原因。 答:这是写景的句子。作者运用比喻把在月光照耀下的庭院比作一片明汪汪的积水,空明澄澈。又把竹柏印在地面上的影子比作在水中漂游的藻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色皎洁,庭院空旷的景象,一动一静,富有情趣。所以,庭院里并没有水,而是用水来打比方。 16.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点睛之笔是:闲人。 17.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答]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1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19.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行【走】百二十步,隔篁【丛生的竹子】竹,闻【听】水声,如鸣佩【玉佩】环【玉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音节助词,无义】。伐【砍伐】竹取【开出】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特别】清洌【清澈】。全石以【表承接,不翻译】为底,近【靠近】岸,卷【翻卷】石底以出,为坻【小石礁】、为屿【小岛屿】,为嵁【小石磊】、为岩【小石岩】。青【青葱】树翠【翠绿】蔓【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缀】,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左右】头,皆【都】若【好像】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游【飘游】无所依【依靠的东西】。日光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彻【射透】,影布【映】石上,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似【好像】与游者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乐【逗乐】。 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向】而【表修饰,不翻译】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折【曲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行【爬行】,明灭【或现或隐】可见。其【那】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不可知其【它】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畸形(qí) 绯红(fēi) 查无消息(yǎo) B.慰勉(miǎn) 锃亮(zèng) 不辍(chuò) 抑扬顿挫(cuò) C.盎然(àng) 刀鞘(qiāo) 侏孺(rú)藏污纳垢(gòu) D.吹虚(xū) 简陋(lòu) 荧光(yín) 油光可鉴(jià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美丽的颜色》——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传》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 D.《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③②④①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D.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一时ín山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 h 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着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想像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条据通知日常书信)附录二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pdf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愠(yùn)怒焦灼(zhu?)湿漉漉(lū)蓬(p?ng)勃 帐篷(p?ng)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⑴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⑵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⑶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⑷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 声音。 ⑸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 多次精心的修改。 ⑹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 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 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 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 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 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 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 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 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 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 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 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 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 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基础(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 (4)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g()!他chù mù shāng huái (),自然情不能zì yǐ()。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心满意足问心无愧长途拔涉穷愁缭倒 孜孜不倦联声诺诺鞭僻入里稍纵即逝 错字 改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增长知识。 B.虽然这些都很十分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C.我们来到博物馆,看到那些精美的艺术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家园——地球。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 ..了! B.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C.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D.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 ....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6.学习了《背影》《台阶》后,同学们深受感动,于是在班上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活动,请你积极参加。(6分) (1)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句,在空白处补充一句话,使语意连贯。 爱是一盏灯,照亮黑暗的远方;,;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2)请你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发一则短信给父亲,要求用上“台阶”二字。 二、阅读(40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在下面的四个小标题中,最能概括本段段意的一项是()(3分) A.父子深情 B.慈父背影 C.车上惜别 D.买橘送别 8.文段中先后有两次写道:“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流出的泪是()(3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8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19分) qī▲跷玛n?o▲圣dàn▲yān▲红 chà▲异qí▲祷áo▲游生yá▲ 污mi?▲mù▲集洋yì▲ji?o▲健 diāo▲谢贫jí▲liào▲望tú▲步 měng▲懂绵gèn▲pī▲头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如果只是一两颗,在百花丛中,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但每到春天,和风一吹,在一夜之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临驾于百花之上的势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小花开得淋漓尽至,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宵,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恨别鸟惊心。(杜甫《▲》)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⑤▲,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 ⑦▲,绿柳才黄半未匀。(▲《城东早春》) ⑧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4-5题。 4.筑路工人在修建铁路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描写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3分)5.保尔在读书的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被校长开除?(2分) 第二部分(62分) 阅读《晏子使楚》,完成6~9题。(13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2020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2020 1 七律长征 积累与使用1.逶迤磅礴 2.(1)万水千山只等闲(2)三军过后尽开颜(3)五岭逶迤腾细浪(4)金沙水拍云崖暖 3.⑴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4.⑴寻常,平常⑵欢悦 5.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 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 丸在流动。 理解与鉴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 2. 从山和水两方面写。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 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 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 回味。3.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情壮志 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拓展与提升1.片段描写要表现红军的豪迈和乐观。 2.要发扬长征不怕苦不怕难,英勇乐观的精神。要结合 具体的学习来谈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2* 长征组歌两首 积累与使用1.qián chãng ái zhün 2.突出红军在横断山 脉行军的艰难。 3.比喻,形象地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 的自然环境。4.①逼:形象地体现了红军以凌厉之势对昆明造成的威 逼震慑之势。②袭: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出奇不意巧渡金沙江的情景。5.《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 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 理想高于天”)。 理解与鉴赏 1.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 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主要是从气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舟山一初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7分) Susu 秋叶随风而起,渴mu 着亲吻大地,大地上收割后的麦田一片狼ji ;草垛边tui 唐的酒汉在jie 问命运的不公,他嘴里诡谲的呓语hai 人听闻;骤起的西风令人毛骨song 然,但头顶的红日却依旧温暖。这陌上秋日,是冷是暖,在乎你心。 2.古诗词名句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 2)牧人驱犊返,。(王绩《野望》) 3),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6)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其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名句是,。 7)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借浮云孤飞,落日将下,表达游子之心、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3.名著阅读。(7分)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以上片段选自(作者)的小说,选段中的“他”指的是,体现了“他”的特点。 这部小说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心理有些扭曲的,一步步走向灭亡的等,它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焜黄华.叶衰欲济.无舟楫 挥手自兹.去清风徐.来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请系上保险绳(12分) 女老师正在神采飞扬地讲课。学生们大睁着眼睛,如一群饥饿的小鸟,正翘首期盼着鸟妈妈的哺育,又像一株株干枯的禾苗,正渴望着雨水的滋润。 刘雅的目光本来也是紧紧追随着老师的,可是,突然,她不经意瞥见了窗外那个女人——对面教学楼外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个女人正在吃力地攀爬。刘雅的心随着她艰难地攀爬,被牵扯得越来越疼,像被尖利的钢针刺着一样。 深秋的风肆虐着。女人背上吊着一根细细的保险绳,这让刘雅稍感安慰。她沿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左一下,右一下,屈身,展臂,弯腰,终于爬上了终点。 在那儿,一只涂料桶正从空中吊下来,晃晃悠悠,像飘荡的秋千。女人眼疾手快,左手抓住脚手架,右手抓住晃动的涂料桶,将它稳稳地放在自己脚边的木板上。然后,女人站在木板上,竟小心地解开了背上的保险绳。她左手抓着脚手架的钢管,右手麻利地拿着一把大刷子,弯腰在桶里蘸了蘸涂料,挥手在墙上涂抹。左一下,右一下,刷子不停地挥舞,女人像一个豪放派的画家。片刻,墙上就是白晃晃的一片。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在半空中。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 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 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 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 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1、(è) 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2、2、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 阴惨仄歪(zè) 央告转弯抹角(mò) 月明风清张皇(huáng)失措(cuò) 3、3、拂(fú)晓瓦砾(lì ) 地窖(jiào) 鞠躬颤巍巍(chàn wēi wēi ) 4、4、赃物箱箧(qiè) 制裁荡然无存 5、5、肃穆(sù mù ) 荒谬(miù) 健忘 6、6、骇(hài) 掳(lǔ) 悚(sǒng) 惶(huáng)急疮(chuāng)疤诘(jié)问渴慕疏懒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7、7、交卸(xiè) 奔丧(sāng ) 狼藉(jí ) 簌簌(sù sù) 典质赋闲颓(tuí)唐琐屑(xiè ) 8、8、凹凼(dàng) 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9、9、伛(yǔ) 惶(huáng)恐荒僻(pì ) 塌败取缔(dì ) 骷髅(kū lóu ) 滞(zhì)笨愧怍(kuì zuò) 1010、克(kè)扣接济(jì) 唏嘘(xū ) 稀罕(hǎn ) 噩耗(èhào) 呵(hē )斥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颠沛(pèi ) 吊唁(yàn )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liáo)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1111、雄跨(kuà) 雄姿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 1212、美感史诗驻(zhù)足 1313、轩榭(xiè) 败笔丘壑(hè ) 嶙峋镂(lòu)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 1414、磬(qìng) 鳌(áo)头琉璃藻(zǎo)井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luán)殿1515、屏风纳凉帷幕缓(huǎn)冲造型伦俗雅俗之别 1616、萌发次第翩(piān)然孕(yùn)育销声匿(nì)迹衰(shuāi )草连天风雪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附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1)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3)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4)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莫明其妙情郁于中穷愁缭倒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长途拔涉低眉顺眼不能自己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2)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A.嘱咐偏僻 B.嘱托荒僻 C.嘱咐荒僻 D.嘱托偏僻 4. 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B.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C.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D.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6.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B.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C.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D.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 7. 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要求句式与加点部分一致。(2分)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 8. 综合探究。 下面是某报“各抒己见”栏目的话题,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3分) 如果说几年前,中小学生上学带手机多半是为了时尚,现在可以说更加偏向了“实用”:上网、聊QQ、玩游戏……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带手机上学,手机上网功能更让一些孩子成了色情的受害者。手机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琴俱亡《世说新语· 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 (唐)王勃(唐)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